怎样用方程如何用极坐标表示一个圆圆?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学生的知识储备:必修二学习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初步体会了方程与几何对象的对应关系,并能运用代数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学生的方法储备:由于必修二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学习和本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的学习,学生应基本理解运用坐标法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想法,但还缺少实际运用,对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

从知识上来讲:椭圆是本章中学到的第一个圆锥曲线,也是三种圆锥曲线中最重要的一个。对上一节来言,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一次实际运用,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从方法上来讲:为后续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起示范的作用。

因此无论内容上还是方法上,本节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且学习了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求曲线方程的想法。本节课椭圆无论在定义的发现还是方程的推导上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因此在定义的发现环节,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教师的展示,有学生的动手实验,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

在方程的推导阶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类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不断强调几何关系和代数表示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充分领会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提供指导。

在例题的选取上,注重层次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不同层次的数学。讲练结合,讲在关键处,讲在练之后,让学生经历挫折,调整,成功的过程。

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在学生的分组上,考虑5人小组,每组依据层次编为15号,不同小组同号码段学生层次接近,营造即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

1. 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2. 会求简单的椭圆方程;

1.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3.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不断渗透过程中,能自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3.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4.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数与形的和谐美。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考虑到椭圆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引导发现和 探索讨论。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突破教学难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尺子,绳子

材料1:水星运行轨迹视频

设问1请大家观察,我们能从中发现哪种共同的几何图形呢?

设问2生活中处处都有这种美丽的曲线,我们称之为椭圆,怎样的曲线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椭圆呢?是不是我们随手画的扁些的圆都是椭圆呢?我们这节课共同来认识椭圆。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椭圆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椭圆,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为下面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发现研究对象,产生疑问,萌生兴趣

自制教具,拉线法黑板演示椭圆定义做出椭圆

教师引导演示,学生分组操作,提出问题

设问3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设问4图钉不动,能否抽象为数学符号。笔尖滑动,如何表示?

设问5笔尖滑动过程当中,绳长不变,表示笔尖这个动点满足什么几何条件?

设问6通过椭圆的生成过程,能否给椭圆下一个定义?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抽象出几何关系,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椭圆定义。

1.学生对设问3的回答会有困难。应可以回答到图钉固定,笔尖滑动。

2.绳长不变还需耐心引导。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总结归纳,板书椭圆定义,强化学生认识。

设问7椭圆定义关键词是什么?

设问8:常数有没有要求?为什么?

设问9我们已经理解了椭圆的定义,我们能否建立椭圆的方程更精确的研究它呢?回忆曲线方程的建立过程分为几步?分别是?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全程参与概念的探究过程,加深理解,提高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严谨性)

1.学生基本能理解椭圆定义,但对于常数范围,平面前提容易忽略。

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

由椭圆定义可知,,即,所以

类比圆的方程的推导,首先要写出椭圆上的点所满足的等量关系。

设问10请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

设出动点,写出已知点坐标。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代入等量关系

设问11如何化简去根号?(4号同学)

(多媒体展示学生化简过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导出,因西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快速演示推导过程,重点为标准方程

1.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建系方法,指出合理建系,建议课后不同建系探讨。

2.对直接平方的同学个别指导。

请判断以下哪些方程表示椭圆,如果是,则判断焦点在哪个轴上?指出

请同学们总结分析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特点.

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体会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1.学生能直观感受发现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在不断与标准方程的对比中能发现焦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2.学生对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认识不足。

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并且一点到两焦点距离是10,求它的标准方程。

请大家观察,目标是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即需要求出,。已知焦点,则有条件。那么点在椭圆上这个条件如何使用?数的角度如何理解?形的方向是否有帮助?

总结归纳:求椭圆方程的步骤

一.要分析椭圆的焦点位置,设出椭圆方程;

运用椭圆定义或待定系数法解题。

学生自主解题,例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

1.较多学生会选用待定系数法,但是困于计算能力,无法求解得出。还有部分同学忽视,,关系。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

总结:我们理解了椭圆的定义,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求焦点坐标,熟记abc的关系,

通过学生口述,检测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提炼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

思想方法的总结会有困难,要提出在哪个环节运用了那种思想方法。

焦点在y轴的标准方程,能发现焦点坐标改变,部分同学能猜想得到方程,但理由说不清,需引导。

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将知识转化应用。

部分同学会运用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求轨迹,忽视椭圆定义。

必做:1.导学案课后练习

选作:2.建立和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4.阅读P42页探究与发现,回答为什么水杯倾斜水面截口曲线是椭圆呢?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椭圆定义和会求简单椭圆的标准方程,设计作业题,帮助学生落实课程要求。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解:由题可知:椭圆的焦点为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预习课本38-41页,用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完成探究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温馨提示:遇到难题不要烦,审清题意是关键。

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简单运用.

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会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2、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集合又是什么曲线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1:根据课本上椭圆的定义,制作教具,画椭圆;

问题3: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两个定点的距离用______表示。常数用______表示。

椭圆的定义为什么要满足呢?

问题5:建立坐标系后,利用问题2的关系式,写出推导椭圆方程的过程。

问题7:上面的三个量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下列方程哪些表示椭圆? 若是,则指明

【典例分析提升自我】

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课堂反馈巩固升华】

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求适合该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课后练习,自学成才】

【课后反思、直击高考

进入高中之后,数学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较难的科目,且一些学生在数学这门课上都是越学越不会,那么高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知识点_高中数学知识点最全版,以供大家参考!


↓↓↓点击获取更多"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1、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2、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3、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4、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5、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2、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3、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4、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不看后悔!清华名师揭秘学好高中数学的

培养兴趣是关键。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自然有动力去钻研。如何培养兴趣呢?

(1) 欣赏数学的美感

比如几何图形中的对称、变换前后的不变量、概念的严谨、逻辑的严密……

通过对旋转变换及其不变量的讨论,我们可以证明反比例函数、“对勾函数”的图象都是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集合。

(2)注意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用数列的知识就可以理解.

学好数学,是现代公民的之一啊.

(3)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声、光、电多管齐下,老师可以借此把一些知识讲得更具体形象,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更深。

(4)适当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和。

比如:学圆锥曲线的时候,可以看看一些建筑物的外形,它们被平面所截出的曲线往往就是各种圆锥曲线,很多文章对此都有介绍;还有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应用,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1、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2、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3、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4、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1: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8: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9: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9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0

(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用极坐标表示一个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