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剧烈震荡,投资可以买什么?

经历了此前的连续杀跌,上周市场企稳反弹,沪指连续收复多条均线重回3250点上方。笔者认为,近期外围市场波动剧烈,促使资金避险情绪有所升温,对市场的上行节奏造成了干扰。

不过,经济、政策以及流动性环境平稳有序,为A股市场提供了持续而有力的基本面支持,市场中长期上行趋势尚未遭到破坏。对本周市场,沪指有望继续蓄势上攻,挑战3300点关口,但在当前量能水平下,整数关口的突破难以一蹴而就,投资者还需警惕指数冲高回落的风险。

从上周盘面观察,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跷跷板特征,热点在白马股和超跌成长股之间反复切换,大中小市值品种间的分化表现未能得到改善,并不利于场内做多合力的聚集和发力,也将延长市场盘整的时间周期。

沪指有望继续蓄势上攻挑战3300点

值得关注的是,白马权重步入整理,中小创品种重获资金关注,去IOE、区块链、信息安全等题材概念依次活跃,带动创业板指数连续反弹,重回半年线一带。诚然,中小创品种的活跃起到了较好的热点承接作用,并有效提振了场内的做多热情,但就此判断市场风格已发生转变还为时过早。

一方面,目前成长股的活跃既有前期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要求,也有权重蓝筹股获利回吐,以及资金存在调仓换股需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板块整体的估值水平来看,目前创业板动态市盈率为52倍左右,无论是相对全部A股的20倍,还是相对自身低点30倍左右的市盈率来看,都存在较大的溢价。

在金融监管和政策的持续引导下,部分估值和成长性并不匹配的个股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估值回归压力,对后续中小创走势形成拖累。笔者认为,短期内被错杀的优质成长股依然存在超跌反弹机会,但反弹的持续性并不乐观,也难以对指数重心形成有力的拉动,而二、三线蓝筹及目前调整已到位的低估值白马股有望成为资金追逐的下一个标的。

1、美股暴跌,一周两次熔断

从“黑色星期一”到“黑色一星期”,全球金融市场经历历史性动荡。

3月9日,美股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跌7%,触发一级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时道指跌1884.88点,刷新2019年1月以来新低,纳指跌6.86%,创2019年10月以来新低。

这也是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断。此前真正触发熔断仅有一次: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18%,收于7161.15点,创下自1915年以来最大跌幅。

3月12号,道指、纳指、标普集体跌破7%,继周一后再次触发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

熔断机制是指当股市跌到一定幅度之后,市场自动停止交易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全天交易就此终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恐慌情绪进一步扩散,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美国推出熔断机制的动因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暴跌508.32点,跌幅22.6%。

1988年2月熔断机制出台,10月首次开始实施。

一级市场熔断是指市场下跌达到7%;

二级市场熔断是指市场下跌达到13%;

三级市场熔断是指市场下跌达到20%。

连日来,美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3月11日周三,美债收益率再度探底回升。当天纽约尾盘,10年期美债债收益率上行6.66个基点,报0.8695%,3月9日刚录得史低0.3137%;3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涨超11个基点,报1.3919%,较周一的史低0.6987%大幅反弹。

3月12日周四,美债收益率整体恢复下行趋势,并开启大幅震荡。10年期基债收益率一度下行18.6个基点,下逼0.63%,但美股尾盘时转涨,日内上行超6个基点,一度冲破0.90%,较日低反弹逾27个基点。

“美国国债的波动性水平和缺乏清晰度,使人们搞清所有其他资产价值的难度大为上升,”拥有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的Younger补充说。“它可以创造出一种永无止境的期望流,但并不真正反映金融市场和风险厌恶真实水平。”

据摩根大通的数据,衡量美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深度,或在不显著影响价格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能力,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所未见的水平。该行表示,这种流动性短缺在长期国债中最为严重。

对此,美银美林的利率策略分析师Marc Cabana的解释是,美债市场也快出问题了!美债价格实际下挫,恰恰意味着对于流动性的担忧占了主因。

他在周四研报中称,美债市场近期因宏观不确定性剧烈震荡,已实现的波动性甚至创2011年欧债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同时,衡量银行美元融资压力的指标:远期利率协议与隔夜指数掉期(FRA/OIS)的息差升至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突显美债市场失衡引发的流动性缺失。

作为一种无风险利率的指标,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其他金融市场的基石。如果该市场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性不足,其他市场将难以有效定价;美债仓位抛售带来的收益率急剧上升,也可能导致机构MBS、信用(credit)、股票等其他市场的大规模头寸清算。

事实上,从周三起便不断有市场传闻称,某个风险平价基金被迫去杠杆化并清仓了所有的美债头寸;石油出口商正在抛售美债持有来换取现金,对抗油价暴跌;有投资者怀疑美国为应对疫情将大规模发债导致预算赤字爆棚,进而抢先抛售美债;某个基金被追加保证金,只得清算所有的最佳资产等。上述这些出售理由,导致理应在市场动荡中获利的避险资产(如美债)下跌。

而在投资者大量削减国债头寸的同时,美债市场上的“接盘侠”不足,导致美债出现“供应(过剩)冲击”。持有真金白银的投资者还在观望,担心情况会恶化而不愿意轻易入场,即在规模庞大且无序的美债头寸平仓过程中,“不想接住还在下落的飞刀”。这或许会加速美债价格下跌。

因此,美银美林给出的建议是,只有两件事可以帮助恢复美债市场的正常运作——要么美联储重启购买美债的QE量宽,要么美国财政部实施美债回购操作,即增加市场买盘。而从美联储的“放水”实际意愿来看,也许美国财政部回购美债的方法更可行。

同时,投资者正在抛售银行债务与公司债,欧洲和美国可投资级别以及垃圾级的公司债违约保护成本都有所上涨,欧洲的金融债务违约保护成本也在升高。

除了美债市场流动性匮乏,欧美大型企业都对现金极度饥渴,体现出“央妈”和“财爸”必须尽快组合拳联手救市的紧迫性。

多种迹象显示,在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油价暴跌的压力下,美国公司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3、欧股普跌,欧洲央行不降息,预期落空

欧洲股市全线下跌,美国针对欧洲的旅行禁令引发市场担忧。

3月12日,欧洲央行表示,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于0%不变,存款机制利率于-0.5%不变,边际借贷利率于0.25%不变。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会降息10个基点,投资者降息预期落空。

欧洲央行宣布采取措施提供即时的流动性支持,将为银行提供暂时性的资本和业务援助。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III)措施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借贷,利率低于平均再融资利率。同时,欧洲央行加大量化宽松和流动性工具,公布新的LTRO工具,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直至今年底。

4、英国央行紧急降息50个基点

 在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英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之后,英国央行11日决定提前降息50个基点至0.25%的利率水平。

该央行同时启动为中小企业提供额外资金的帮助计划,并表示将放松资本管制、提升放贷能力。

除了货币政策,市场预计英国还将出台进一步的财政措施,支持英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

对于英国央行选择提前降息,市场并不意外。早在美联储3日紧急提前降息50个基点时,机构投资者已经预期全球央行将开启新一轮宽松潮。

但对于降息效果,市场预期并不乐观。“预计未来全球降息潮将再度升温,鉴于各国都会主动或被动降息,降息潮或将进一步消耗全球央行的政策空间。”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上证报。

油价暴跌扰动全球金融市场。

3月6日,欧佩克与俄罗斯谈崩,无法达成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7日,沙特大幅调低其不同级别的主要原油定价,削减的幅度至少是20年来最大。9日早间国际油价单日暴跌20%,创历史罕见跌幅。

欧佩克发布月度市场报告,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下调至6万桶/日,前值为99万桶/日,并有可能会进一步下调需求预期。将2020年非欧佩克原油供应增速预期下调49万桶/日,至176万桶/日。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宣布将于4月起增加原油产能至400万桶/日以上,比目前的产量高出100万桶/日。阿联酋能源部长称生产商拥有充足的生产能力,考虑到目前的情况,这些产能将很快投入运营。

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

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定向降准兼顾主动推动和事后激励,用市场化改革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大跌的背景下,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也出现下跌。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黄金价格下跌也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性的流动性比较紧张。

午后13:35,比特币未能站稳18000美元关口,触及18483美元后开始下跌,短线急挫近1000美元,最低至17301美元/枚。其他加密货币也随之下跌,瑞波币跌幅扩大至联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震荡市场后期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