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大佛是弥勒佛还是释迦佛?如何判断?

平遥古城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距省会太原90公里。平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帝尧初封于陶,故平遥亦称“古陶”、“平陶”。平遥境内的中都春秋时期是晋国古邑,战国时属赵。秦始置平陶县,西汉置中都县和京陵县。北魏时,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为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名讳,遂改平陶为平遥。距今已有1400多年。

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北方一座商业重镇,19世纪中后期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1824年,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城内首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采用票号汇兑,代替了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解款方式,并且最早开始在汇票上特制水印,用来识别真伪。在日升昌的影响下,19世纪末山西票号发展到33家,分支机构遍布国内85个城市,以及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分号总计400多个,号称“汇通天下”。这一时期仅平遥城内的南大街和西大街,就设有20多家票号总部,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一半以上,基本垄断了中国的金融汇兑业务。票号成为了平遥古城强大的支柱,带动了平遥古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

平遥古城是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等组成的一组庞大古建筑群,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它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

古城总面积2.25平方千米,平面呈方形,东、西、北墙方直,南墙随中都河之势蜿蜒而筑。平遥古城的城墙保存完好,根据史书记载推断,平遥古城的始建至迟在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对原西周旧城进行了重筑和扩修,内部用土夯实,外表全部用砖砌筑,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多次的补建修葺,更新城墙,增设敌台,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城墙高为6至10米,墙顶净宽3至6米,周长6. 9公里。环周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这里,起着军事防御作用的城墙,与孔子联系在了一起,体现的正是古人所说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以辅国,武以卫国”。

平遥素有“龟城”之称,系取意于永久和吉祥。古城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南门曰“迎熏门”,被视为龟城之首,面向中都河,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意。城外原先还有两眼水井,喻为龟之双目;北门曰“拱极门”,为龟尾,地势最低,城内积水都从这里排出;东城墙上东门曰“太和门”,下东门曰“亲翰门”;西城墙上西门曰“永定门”,下西门曰“凤仪门”。东西4门,平行对称,谓之龟的4条腿。上西门、下西门和上东门三座城门均向南而开,形似三条向前屈伸的龟腿,唯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而开。龟象征着吉祥,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时恐怕“吉祥”爬走,便将“龟”的左后腿使劲拉直,并绳索拴在距城10公里的麓台塔上。可见,平遥的古城墙,寄托着人们企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平遥古城的内部空间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对称布局特点,贯穿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思想。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以市楼居中,按左城隍(城隍庙)、右衙署(县衙)、左文(文庙)、右武(武庙)、东观(清虚观、道教)、西寺(集福寺已不存,佛教)的对称式结构布局。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构成“干”字型商业街,商业店铺、票号等布于两侧。横跨在南大街上的市楼高18.5米,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它既是传说中平遥古城“风水”所在,又是全城的制高点。该楼的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之后不断有所修葺。

古城现存的传统民居有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平遥民居既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传统居住方式,又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有三种基本的建筑形式:一种是木结构砖瓦房,一种是砖窑洞加木廊外檐,再一种是下层为砖窑洞,上层为木房的二层楼。一个宅院中全部筑成窑洞式者,或是木构砖瓦者的情形很少,往往是两种建筑形式同时共存。平遥民居多为严谨的四合院,有明确的轴线,沿中轴线方向由几进院落连缀而成,尤以二进院或三进院兼东西式偏院为多。院落中间多以矮墙、垂花门分隔。后院正房多为下层砖窑洞上层木结构的两层楼式。所有民宅的墙壁全用白灰砌砖,粉墙黛瓦,正好衬托了市楼、庙宇建筑群和县衙等建筑的绚丽色彩。

镇国寺、双林寺与古城墙并称为平遥三宝。镇国寺位于平遥城东北12公里。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是除敦煌之外国内仅存的五代彩塑,元、明时期的壁画柔和、流畅,美学价值较高。双林寺,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历代多有修葺,现在保存下来的多为明、清建筑。寺院坐落在一个3米高的平台上,呈城堡式,坐北朝南、占地14000多平方米。双林寺以彩塑艺术精湛而著称,殿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大小彩塑2052尊,大者数米,小者仅几十厘米;浮雕、圆雕高低搭配,形式多样,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划方面,个性鲜明、逼真、生动,世所罕见,反映了12至19世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如平遥双林寺中佛教、道教、儒教等庙宇建筑都围绕中轴线有机布置,这种三教同奉的现象,就是兼容并包的三晋文化的一个体现。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民居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北方一座商业重镇,19世纪中后期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票号业的发展,带动了平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同时也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现在的平遥古城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人,它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古老神奇的绵山,历史悠久,2640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人文景观雄壮宏伟,自然风光优美,集秦山之雄奇、无水不秀、无涧不幽、无景不典;气势恢弘,巧夺天工,苍松翠柏,山环水绕,人称北方九寨沟。

  绵山的吃、住、行、游、购、娱各具特色,住在悬崖上,吃在岩沟边,行在云雾中,游在飘飘欲仙,似仙非仙。登介公岭拜介公,游仙洞,龙头寺观日落。远眺中国最大道观建筑群大罗宫,穿越天桥漫步一斗泉,拾阶朱家凹,观佛教圣地云峰寺,探秘九曲一线天栖贤谷,远足龙脊岭,畅游自然景观北方九寨沟――十里画廊水涛沟,令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节习俗,形成了绵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踏来。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堪称全国之“最”,千山万水看不尽绵山,游绵山,看尽千山万水。

  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可可,今天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

  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

乐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古代石刻造像,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该佛位于四川乐山市郊,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2、蒙山大佛 原高46米 (佛头为新补做) 北齐天保年间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

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

大佛坐落在四川省荣县城郊大佛山,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为中国第二石刻大佛。

大佛开始建造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僧人淳德募修,元佑七年(1092)成。

在大佛外建有大佛阁保护造像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敦煌北大佛 通高35.6米 唐 石胎泥塑

敦煌北大佛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艺术瑰宝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

该佛编号为96号窟,正藏于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内。该佛为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世界文化遗产。

山丹大佛寺位于甘肃山丹县城西3公里处,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为唐代建造的全世界最大的室内泥胎坐佛。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屏山大佛又称八仙山大佛,号称世界第一立佛。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区120多公里的屏山县龙华镇郊的八仙山上,该石佛依山崖石壁雕凿而成,背南面北,站立式,高32米,肩宽10米,头长8米,耳长3.2米,发式为螺髻,着通肩大衫,袒胸束腰,神情肃穆而慈祥。

1966年遭炸药包袭击,致使右眼局部残损,右手及衣袖亦有损坏,近年来重新修补一新,该像并无明确造像纪年,据推断为明代作品。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天梯山大佛 通高28米 唐 石刻

位于甘肃省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第13号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1尊,高28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

据1959年搬迁勘察小组的记录当时该大佛高度为23米,且头部在1927年大地震中被震坏落,1936年重修,最近又进行过大的修整。据说该佛为唐代弘化公主所建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彭山立佛 高28米(并列)唐 石刻

彭山双佛坐落于四川省彭山县东北部仙女山上。双佛依山就势,建造于唐开元年间,双佛为一立一坐,分别高28米和24米。

立佛为释迦牟尼,坐佛为多宝如来。因它们高与山齐,所以又被称为“齐山双佛”。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大乘之阁内矗立着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达27.21米(为新测量高度,比原测高度22.28米多出近5米)重量为110吨,用木材120立方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金漆木雕佛像。

该像建于1755年。是世界文化遗产。

11、炳灵寺大佛 高27米 唐 石刻泥塑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黄河三峡炳灵寺石窟17号龛。高27米的唐代摩崖大佛建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其上半身用石雕成,下半身用泥塑,部分虽己毁坏,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型丰满、比例匀称的特点。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处于敦煌莫高窟开元年间的的第130窟“南大像”,高26米。世界文化遗产。

彭山双佛坐落于四川省彭山县东北部仙女山上。双佛依山就势,建造于唐开元年间,坐佛为多宝如来。历代曾经有过大的修改和装饰。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彬县大佛 高24米(并列) 唐 石刻

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

大佛洞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极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完工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主窟大佛依岩跌坐,身高二十四米,造形雄伟、雕饰富丽,据说是按照李世民本人的样貌雕刻的。也是目前众多大佛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尊。

大象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

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