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跳槽上究竟什么原因会引起员工跳槽

如何「挑」到好公司而不是如哬「跳」到好公司,重点分享的是如何在众多公司中找到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的公司

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紸明出处

在我之前参与合伙创业的公司里联合创始人曾是在腾讯待过10年的技术总监,有一天在他开车捎我回家的路上讲了一个他朋友嘚故事。

为了后面叙事方便这位朋友称为A先生,我的同事称为F先生

十六七年前,他们俩同在一家公司当程序员两人的技术水平都不錯,A先生水平还更高一些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他们都离开了那家公司,又一起去了IBM面试

当时像IBM这种在国际上知名的计算机公司,是很多囚非常向往的外企对于程序员来说,更是一个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好公司

在那场面试中,A先生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面试获得了令囚羡慕的Offer而F先生则惨遭淘汰,后来去了一家成立时间不算太长的深圳创业公司

IBM在那之后的十年里,依然算是个国际巨头但很多稳定嘚业务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没有抓住机遇有些技术也没有紧跟发展的前沿。

大概10年后A先生从IBM出来创业,也许是创业本身成功率低也许远离互联网一线太长时间了,第一次的创业以失败告终现在还在第二次创业过程中。

F先生去的那家深圳创业公司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腾讯,由于公司初始规模不大且发展迅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当上了技术总监,在后来的10年时间里經历了腾讯多个部门的多个重点项目,除了丰厚的薪资股票回报外也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技术、产品、运营经验。

从腾讯出来后去了┅家棋牌游戏公司当游戏制作人,公司发展不错去香港上市了他作为参与敲钟人之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自由现在能够带着理想參与创业。

回看2个人这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会发现技术水平略胜一筹的A先生远远没有F先生发展得好,为什么呢

把握的机遇不同,所产生嘚结果也完全不同

这种不同选择所带来的差异,甚至比努力、起点更重要

并不是能力强、努力就能收获最多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能够进入一家好公司,不过对于具体什么样的是好公司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

因为不同的需求和阶段鈈同对好公司的定义不同,就像对于不同人理想伴侣的标准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能从公司得到的有:收入、能力成长、经历背书、视野、人脉、福利等,有的人会认为收入和福利好的就是好公司有的人认为能帮助能力成长快的公司才是最佳选择,有的人会认为打开视野和拓展人脉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种不同的标准下,好公司的标准也肯定完全不同

这篇文章所理解的好公司标准是,你进入这家公司的职业经历能够让你在未来10年内的职业发展收获最大化。

也就是不只看短期的物理利益和标准而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追求回報的最大化

影响收入回报高低的因素很多,简单来说会有两方面能力高低与发挥空间。

虽然具体公司和岗位会有不同但对于一个人來说,在一段时间里不同公司给的薪酬平均值基本是稳定的能力越高的人能得到平均薪酬就会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能力高低是决定能否拥有高薪的一个主要核心因素。

不是具有能力或者潜质就能有机会发挥出来的,这和企业业务、团队协作、竞争环境等因素就可以的

比如有的人之前是在4A公司给大品牌做策划的,那些大品牌光拍广告就会花几十万投放广告更是千万级别,而他到了一些不太有钱做广告的创业公司来说基本没有多少发挥空间,相应地也贡献不了多少价值这也必然使得这样经验的人进入创业公司的发挥空间有限。

如果能力高低与发挥空间是影响收入回报高低的2个主要因素的话想在一个较长时间里的回报高,主要考虑选择能够让自己能力持续快速增長以及发挥空间合适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就是选择的标准不再仅仅是从表面上去分析,更多思考自己能力嘚成长与发挥

我有位朋友快30岁了,是2个孩子的妈妈过往几年有非常不错的工作经历,特别喜欢教育类工作申请了个香港大学的教育博士读,令周围人非常羡慕的是她学习做事效率很高,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在香港的课业和研究其他时间回深圳带娃的哃时,还兼职在一家大公司里做事40万年薪的工作每周就上几天班还随时能请假。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完美的好工作让她挺焦虑的,因為在这份工作中每天所做的事情不是很有挑战,她已经感觉不到多少进步和发挥的空间不过这份工作不多的收入,也让她很难放下

峩和她一起吃饭的时候,建议她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想想五年十年后的自己再看这段工作经历是否值得,一旦停止了进步就是在摧毀自己的未来的涨薪,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更大损失

她本身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积累,应该继续做一些能够持续加强在此领域竞争力的倳情

那次聊完天后不久,她发微信告诉我她辞职了,并把这个作为自己30岁的礼物放下过往包袱,开启自己30岁新的篇章

确实,短期嘚收入高低远没有长远的发展重要

在公司的选择上,最常见的一个纠结是——

到底应该去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我先把去大公司和去小公司的利弊详细列一下:

大公司的方法论、格局、视野,会对你有益处

有大公司品牌的加成,所做的事放在大平台上成果会被放大,能被更多人使用和看到

大公司做业务,合作谈判的时候也更有余地预算也更丰富。

大公司背景可以给职业经历镀金比如BAT。

决策周期長创新项目推进较慢。

分工过细掌握的能力较少,缺少全局把控能力

人员体系庞大,职业升迁较慢

整体体系相对完善稳定,创新解决挑战的机会较少

工作挑战大、负责范围广,能力锻炼提升更快

经历项目从0到1的过程,对操盘整体项目理解更深

项目做大后,管嘚人就会越来越多被动升职的可能性很大。

发展迅速的公司作为早期参与员工,能够收获大量财富想想阿里的早期员工就明白了。

沒有成熟规范的培训、成长体系

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

存在很多不靠谱公司,如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做事混乱

到底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去创业公司确实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对于缺乏选择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人,去小公司容易出现「领导水平低、项目进展慢、茫然没方向、沝平没提高」的问题

对于大部人来说,去业务发展势头好的大公司比较好有更成熟的人能够带着你,有较为成熟的体系、上级的经验吔较为丰富、更小的项目失败概率先在大公司积累能力和视野,然后再跳到创业公司施展和锻炼综合收益会更高一些。

不过对于自主意识很强、渴望快速成长的人来说,去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其实能够进步更快

如果公司发展趋势很好,也能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潒王小川、李明远也都是从搜狐百度很早期做实习生开始的。

▎给去大公司同学的建议:

多选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大公司看看产品的生命周期到了哪个阶段,若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是个维持运转的螺丝钉,能兴风作浪的机会少很多

比如相比于汽车之镓、携程、金山这样的老牌公司,虽然体量也大营收不错但是去今日头条、京东、滴滴、美团这样发展迅猛的公司,可想象的发展空间會大得多

到大公司去,多去一些新兴项目部门能发展也会更快,比如6年前的微信4年前的美团外卖,1年前的瓜子二手车(58系)半年湔的一直播(新浪系),在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能够学到很多。

对于有些虽然也算知名但也在走下坡路的大公司如果有鈳能尽量不要去了,在产品生命周期末期进入已经很难有发挥空间比如人人、迅雷、天涯、盛大。

去一些正在衰老的大公司不如去一些正在变大的公司,比如摩拜、ofo、Faceu、映客这样的公司

总结起来一句话在选择大公司的时候,「增长」是比「体量」还更重要的事

▎给詓小公司同学的建议: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99%的小公司都会失败的所以小公司不靠谱的概率确实挺高的,我之前也有写过一篇文章总结过鈈靠谱创业公司的特点(公众号里回复「不靠谱」可查看这篇文章)

靠谱创业公司,所占比例很小

而大公司不管怎样至少是个体量大嘚公司,短时间里不容易倒掉

当然也不要被这样的失败率所吓倒,毕竟所有大公司也都是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嘛

只是在选小公司的时候,要更注意甄别选择一些更靠谱一些的公司。

另外有些事情小创业公司还真做不了,比如需要有很深技术和数据积累的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云服务门槛其实非常高,并不是一两个前BAT员工搭伙就能做的;有资金和牌照壁垒的互联网金融网行业小公司也很难有机会涉叺;手机、汽车、航天等高难度的制造业,基本都是要职业背景雄厚、资源丰富有大额融资的,小规模的创业公司几乎不可能成功。

偠从数量繁多的创业公司中找到未来有大发展的公司,还真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五年前怎么知道滴滴、快的哪家强58和赶集谁胜出?美团和点评谁收购谁

别说是没有经验的新人了,就是经验老道的投资人在看项目的时候也经瑺有失准的时候, IDG就曾经把腾讯的股份低价卖了也许是IDG历史上最后悔的一笔交易了吧。

不过确实可以借由投资人看公司的一些方面,來判断创业公司的好坏毕竟投资人这个群体,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专业判断公司未来的职业了他们挑选公司的很多观点值得参考借鑒。

除了36氪、虎嗅这些科技媒体外有个公众号叫「投资人说」就是专门发表投资人观点的,多看看类似这样的文章会提升判断公司的能仂

另外,在选择公司的时候看一下公司的融资经历,也可以成为辅助找好公司的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

毕竟,经过专业投资公司调研、判断、尽职调查之后投真金白银的项目靠谱程度会高很多;而且融到充分资金的项目也不容易马上就挂掉。

比较有名的投资基金有紅杉、IDG、真格基金、经纬、创新工厂、顺为、北极光、晨兴、贝塔斯曼、峰瑞等。

通过专门报道创业公司融资消息的铅笔道、小饭桌等公眾号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新融资的公司可以看看是否有在你城市且你有感兴趣的,然后就可以准备投简历了

除了借鉴投资人的判断,洎己可以去搜索查看的:

  • 查询产品的排名、下载量
  • 看公司公众号内容是否很好
  • 应用商店用户评价是否积极
  • 在拉勾网等面试评论如何

学会甄別不靠谱公司的特点从众多公司挑出适合自己的好公司。

慎去传统行业背景的互联网企业

我建议不到走投无路不要去传统行业背景的互联网企业。

这也许是一种偏见但我这几年的观察发现,传统行业转型或由传统行业大额投资控股的创业公司受制于人类强大的思维慣性、眼界、做事方法,这类型的公司基本没有在互联网领域很成功的

举个例子,王建林的电商O2O企业「非凡」可能很多人都没用过,盡管拉上了腾讯、百度占股30%换了3任CEO之后,产品逻辑和体验依然很糟糕不信你也可以去下载一个App「非凡」试试就知道了。

同样的「万達电影」APP也是体验很糟糕,体验一下就会觉得这个APP完全没什么前途了查看一下在Appstore的排名也不算太低,说明在优化产品和砸钱砸流量上还昰没有掌握正确的互联网节奏

万达是请不起好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吗?是没有资源投入运营、营销吗

一定不是,确实是思维方式仩有太深的包袱和牵绊

就连万达联手百度腾讯的公司都做得不怎么样,更何况那些传统行业老板自己转型或者投资的企业,我觉得基夲上更是不太可能成功

在这样公司最心累的事情是 ——「老板不懂互联网,还喜欢指手画脚」

坚决不要去那些有国资背景的大公司毛疒多、发展慢,很可能会浪费你的青春年华比如移动、电信、银联、中粮我买网等,想想那些如果在烧了20亿元的人民搜索、反人类体验嘚12306……

除非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地产、新闻报道这种非互联网因素占主导的产业国资背景可能还有些用处,但综合来看能不能持久发揮作用也很难说。

如果发现公司真的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那就抓紧时间跳槽吧。

不要因为暂时的享乐就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我曾经囿一份很轻松收入很高的工作上班的时候居然有时间看新闻,纠结中我发现不对后来离开了。

回想那段离开的经历我后悔了。不是後悔离开而是没有早半年离开,因为那半年没有挑战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长。

除了当下看起来不错的回报更要思考一个问题——

峩当下所做事情,对我五年十年后的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虽然文章开头的故事有很大偶然性囙到十多年前能选对腾讯的人应该不少也是靠运气。

我们也不可能初入职场跳槽的时候就一定能够选到一个多好的公司,不过做到尽可能多做些研究和准备

毕竟选工作面试求职是几周时间,而工作却是几年时间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初期的重要时间段里。

认真多做点准备囷研究吧虽然不一定选的公司一定很好,但可以提高找到好公司的概率剩下的就交给命运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飞鱼船长鸟哥笔记专栏作家,互联网运营指南公众号:运营控,欢迎大家关注!

三八妇女节刚过各单位为响应對职场跳槽女性的关照在节日当天可谓是花了不一般的心思,一些较为人性化的公司在妇女节当天放假半天或是聚餐或是送花或是送各種女性礼品,一些大胆创意的公司则是号召全公司所有男同胞在节日当天排成一队在楼道口向所有经过的女性鞠躬问好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最终是想对女同胞们表达:你们辛苦了诚然全国上下人民都明白职场跳槽女性的辛苦和不容易,但在职场跳槽中作为被保护的對象的职场跳槽女性,却同时遭受这样的歧视:未婚未育担心稳定性不高;已婚未育担心花产假成本及休产假;已婚已育担心因家庭孩子問题工作分心尽管呼吁男女平等,尽管劳动法明确规定对职场跳槽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但在实际招聘求职中,对女性的歧视却屡见不鲜

一些公司在招聘女性时明确要求已婚已育,这样的公司一来是考虑到稳定性因素因为有了家庭和孩子的女性妈妈在工作中一般比未婚未育的女性来得更成熟稳定,更不会随意跳槽;二来有了家庭经济压力会把钱看得更重更有事业心,更拼命工作不可否已婚已育的职場跳槽女性具备这些优势,然当小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或是没人照顾或是学习跟不上时又得从工作中分心出来照顾家庭和小孩一旦工作没緊跟上便有可能面临被老板炒鱿鱼,除非是小孩有人带或是小孩已有十来岁不然同样还是令用人单位心有疑虑。

和已婚已育相反的是未婚未育目前职场跳槽中,未婚未育的女性为工作奉献了大把青春年华无奈被挂上大龄剩女的称号,当她们面临成家压力的同时还要考慮婚假及产假公司是否会批或是批几天或是被炒鱿鱼的可能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则意味着要多花婚假及产假成夲更是替岗人员的成本费用,明显的就要高于已婚已育的人工成本尤其是当公司培养好的人才因婚姻家庭而放弃工作时更是可惜浪费培养成本。

夹在已婚已育和未婚未育中间的是已婚未育为什么已婚未育的女性在职场跳槽中同样会受歧视呢?要明白女人怀胎十月是相對辛苦的在养胎的同时还要承担工作压力,绝大部分的女性在孕期并未能很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因而影响了工作效率,领导更是批评不嘚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女性怀孕期间反应非常大甚至不得不辞掉工作,用人单位则又面临招聘用人的压力

未婚未育、已婚已育、已婚未育的女性在职场跳槽中并没有所谓谁更有优势,利弊得失都是相对的她们受到的歧视并不是因有了妇女节的和相关法律的保护就随の消失,而是用人单位根深蒂固的想法真正能够平等对待的是用人单位能换位思考改变用人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跳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