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公考是陪谁出卖了公考人员报考信息基本定了面试假的很是真的吗

公务员的面试到底有没有猫腻?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287分享邀请回答120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5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6月9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宝塔村,荷叶上的雨滴折射出美丽的荷...
  11日零时30分,3头小白鲸历时30小时,从俄罗斯海参崴抵达哈尔滨极地馆,这是我省首...
  万众期待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即将开幕。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4年一届的顶级体育赛事...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黑龙江省公考面试考生直呼“有难度”
  10:44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如何面对异议、如何处理职场关系成考题
  黑龙江新闻网26日讯(记者 张洁文/摄) 一年一度的省公务员考试面试今天正式开考,省直及各地市考生8时30分统一开始面试,据统计,约有14000名考生将参加26日和27日两天的面试考核。今天的面试试题不再涉及大众生活,主要考察考生如何开展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考生普遍反映有难度、不好答。
  众多家长陪考校门外排满轿车
  6时50分,考生拿着准考证、身份证陆续走进候考室,然后抽签决定面试顺序,考官也在抽签决定考官组合和所在考场,双抽签制确保了面试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此时考点外只剩下了陪考的家长们,别看考生都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前来陪考的家长还真不少,数十辆车排满了考点的校门外,且前来陪考的家长很多都是父母两人。从孩子进入候考室起,家长们的心好像也悬了起来。有的家长拿着雨伞在考点外走来走去,不时看看手表。
  孙女士是专程从大庆来陪女儿参加面试的。&孩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高考之后就没有参加过这么重要的考试,怕孩子紧张,就来陪考了。&考生中也不乏哈市本地人,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前来陪考。&上周去给孩子买了西服、衬衫和领带,我们今天特意请假来陪孩子考试,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考生家长姜女士说。
  试题较&专业&考生直呼&有难度&
  9时许,各考场率先面试结束的考生走出考场,表情略显严肃。有考生向记者回忆了今天的面试试题。第一题:有公务员做一项便民利民的公益活动,媒体报道后,有人质疑这种活动华而不实,有作秀嫌疑,对此你怎么看。第二题: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企业优化审批,让你负责到企业收集意见和建议,你如何开展工作。第三题:你作为一名新进的公务员,你科室只有三个人,处长、你和老同志,老同志总把工作任务交给你完成,导致你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处长总是批评你,对此你怎么办。记者了解到,去年省公考面试中,第一天的3道面试题是围绕着公交车文明乘车展开的,第二天的3道题是围绕着关爱、孝敬老年人展开的,考生大多认为&有话可说&。今天的面试题相比之下,基本没有涉及大众生活,而是非常具体地设置情境和任务,以具体事务的处理来考察职场态度和技巧,如果没有相应知识及经验的积累,考生回答起来难度就大了。
  考生小徐告诉记者,&我当时一听题就蒙了,优化审批这个词更是陌生,顿时就紧张了,好像回答的逻辑性不够。&在网上论坛里,更有考生直呼:&郁闷,打酱油了。&
  即使下着雨,为了参加面试,女考生们几乎都穿着短裙。
  重视个人形象着正装雨中候场
  6时30分,记者来到哈尔滨技师学院考点,此时大部分考生已经在考点外等候进入候考室了。考生们就像约定好了一样,男生们全部身穿白衬衫、黑西裤,女生穿着白衬衫、黑裙子。有些考生在雨中不停地打着哆嗦,但为了不把衣服弄皱,还是坚持不穿外套。小林是专程从绥化赶来参加面试的,提前两天她就和妈妈住进了考点附近的宾馆。&今天4点半我妈就叫我起床化妆,现在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小林笑着说。考点外很多女生都穿着平底鞋,拿着高跟鞋。考生小陆告诉记者,&参加过面试的朋友告诉我,如果抽签排在后面,很有可能要在候考室等好几个小时,穿着高跟鞋累得都不能走路了,我就拿着鞋等进考场前再换上,这样还不会把鞋弄脏&。现场有的男生干脆手提着熨好的西装来面试,轮到自己面试前再在候考室上演换装术。
编辑:陈雪焦
国门官兵缅怀先烈...
垦区青贮玉米喜获...
舞池染月光 提琴水...
请猴戏犬?介是实...
 热门新闻排行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黑ICP备号-2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
在应届生上看到这个帖子,觉得不错,希望转过来对大家有帮助。-------------------------------------------------------------------------------------------------------------------
& &&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东西,回报论坛,但是因为偷懒,总是拖着,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总觉得不写点什么,真的是对不起后来的努力备战的弟弟妹妹们。
& &&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毕业后曾在两家央企总部工作3年(500强),期间参加国考2次,京考1次,省考1次,国考一次面试被刷(国内某委,小国务院),京考录取自愿放弃(北京市某办公厅),省考录取(某省厅),两次国考125+,两次省考130+,现已在机关工作半年。
& && &在我以往求职的过程中,应届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个帖子也算是回报论坛,积攒人品吧,另一方面,去年曾经在一次公考过程中担任过考官,看着考场内的芸芸考生和考场外涌动的父母,总觉得应当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下来,让弟弟妹妹们少走一些弯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总是忙乱而无头绪,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心情。
& && &开这个帖子,我想写以下几方面内容:
& && &(1)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 && &(2)两个月时间,你能搞定公考么?& && &(3)申论究竟应该怎么准备?& && &(4)如何面试成功上岸?& && &(5)我现在的工作状态和体会
(1)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
& && &其实,在考公之前,有个问题很多人恐怕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考公?父母的要求,就业的压力,大众的选择,良好的前景,答案很多,但是简单来看,就是一句话,考公意味着改变。
改变有很多原因,但是无非是两类,对自己现有状态的不满,对公务员状态的向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改变的结果也有很多,身份的改变,工作方式的改变,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时候不仅是改变,甚至是颠覆性的。
衡量一个选择的好坏,无非是把优缺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么下面我就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简单地对公务员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 && & 首先我先说下公务员的好:
& &&&(1)稳定。一般来说,只要你不作奸犯科,基本没有失业的风险,虽然公务员法对于公务员的进入退出机制有着明确的规定(如考核不合格辞退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是进入的多,退出的稀少,这两天风闻要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但是政策从提出到落地,依然还有个过程,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是新老划断。所以稳定,是很大的一个优势,这一点,在校学生或者国企的同学体会不深,可是民营企业或者外企的同学应该有一定感触(最近民企的倒闭潮和外企的裁员潮已经慢慢起来了)。另一方面,企业的同学至少还听说过按绩取酬和收入上下浮动的说法,公务员基本上很少存在工资下降的情况,很多时候,无非是不涨罢了。
& & (2)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的体现很多,首先在中国现在这种人情社会里,很多事情都不讲规矩,正常的事情往往要通过非正常手段解决,比如你半个户口,挂个车牌,办个产权证之类的,平头百姓很有可能十次八次的跑还不招人待见,但是很多时候某机关的人去了,就会比较顺利(个别现象,请勿上纲上线)。还有,和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的人脉和交际圈子终归要广一点。
& & (3)其他。很多同学考公,看重的是两点,手中的权力和由此衍生出的实惠。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打算多说,但是我的观点就是,首先,公务员的权力是和地位官阶挂钩的,而向上之路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的,如果不拼爹、不献身、不用谄媚和货币开路,那么普通人向上的机会会小很多,这一点和企业不同,企业也有潜规则,但是有业绩打底的话还是有向上的机会,但是在机关里,大家的日常工作都差不多,业绩也都马马虎虎,但是都眼睛向上盯着那窄窄的梯子,这个时候谁能够向上,更多的是靠官场的潜规则,所以,很累很辛苦,而且很可能一无所获。另一方面,所谓的实惠,大多是不合规、不合法的,虽然吃着开心,但是拿着烫手,享受这种福利势必伴随着风险,大家都说现在贪污腐败的现象很多,可是我们这些年,抓的也挺多,被抑郁的也不少,我说权力部门的官员是个高危职业,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 && &说完了好,再说不好。
& & (1)收入。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跳出来骂了,但是稍等,等我说完,公务员的收入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差别很大,举个例子,在东部地区,一个科长的年收入可以到8-10w,而西部地区,很有可能只有3w上下,同理,对于某些部门,比如地税、海关,他们的收入就会比档案、地方志之类的高很多,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同学,去年考上北京公务员,北京公务员目前实行阳光工资,每个月3k上下,他们单位还不解决住宿,和同学租房住,每个月交了房租,自己的花销都不够,更不要说买房结婚了,也许到了处长或者更高层会有一些其他收入,但是作为一个小科员,他是沾不上边的。所以说,决定考公,就得做好准备,至少起步阶段,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差钱的时候,要有接收清贫的心理准备和耐得住清贫的定力,前两天论坛上有个帖子,印象中去年商务部有近10个人辞职,商务部,按照一般人想象很牛了吧,同样有人觉得不爽不干了,其实这就像个围城,记得以前和国家某部位的人一起吃饭,说起个例子,他们处09年新来两个公务员,从两家垄断央企总部考来的,收入下降70%,同时,当年他们处的一个副处长,又参加了某家央企总部的公开招聘,去企业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选择,至于结果,那只有甘苦自知了。
& & (2)压力。又有人说你搞笑了,公务员哪里来的压力,除了轻松还是轻松,是,轻松我不否认,我门处有位老同志,处调,人家每天想来就来,不想来可以不来,工资不少拿一分钱,上班时间可以看电影,上网,周末还出去当驴友,逍遥自在,但是问题是,对于你,一个刚进入体制内的小科员,你敢么?你愿意么?你能么?谁不是怀着崇高的理想进入这个队伍,不说当上省长市长,但是谁不想混个处长县长当当?于是问题就随之而来,在目前的体制下,你要想进步,就得搞定你的顶头上司,卑微地处处赔小心赔笑脸,还得当心同事的明枪暗箭,见了所有人都得装小弟,远的不说,至少3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这个心理准备,一定要有,对于心高气傲惯了的你,能适应么?
& & (3)个人发展。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最终可以落到几个点上,或者是权力,或者是收入,又或者是专业,对于公务员来说,步步都布满了荆棘。先说收入,如前所述,如果你不贪污不受贿,不接受过多的灰色收入,那么在收入方面实在不值一提,前一阵有个访谈,是原中海油董事长,后任海南省委书记的卫留成说的,“有的人说,老卫到海南,经济上是受到了很大损失,确实如此。我在中海油的收入与在海南省委的收入,两者差距是非常大的,当初我还以为是小数点打错了。”再加上以前李毅中有个访谈,谈及自己的月收入也就是1w,那么一旦你步入这个序列,在收入方面,不要有太多的奢望。
& && &再说权力,当领导固然威风,可是领导实在不是那么好当的,假设你今年运气好,成了某市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科员,那么你要想当市长,靠谱的路径如下所示(以政务序列为例):
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某县县长-某县书记-副市长-常委副市长-常委常务副市长-市长。
好像看着也不是很多啊,但是问题是,这每一步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在某一步上耽搁久了错过了日子,那很有可能就在这一层耽搁过去了。试想,如果你40多岁,当着某个单位的副处调,每个月守着那点工资,其实是很悲催的事情。
& && & 最后说专业,有句话叫,一入侯门深四海,这句话放在这里,可以换一种说法来理解,那就是你身处别的行业,都有机会转行做公务员,但是你当了公务员,就很难有机会转行做别的工作。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于目标职位和候选人的考察是越来越严谨,侧重于考量候选人的任职经历和岗位匹配度,这方面公务员是很吃亏的,如果我是hr,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有相关经历的从业者,显而易见我会选择后者。有个笑话,问运动员、医生、政客三个人各自的特长,政客回答,我什么都不会。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做公之后,知识技能停滞不前却是不争的事实。
& && & 好了,正反两方面因素都分析了,下面的问题就是,你究竟要不要考公?我的建议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如果你在现在的岗位上做的正好,上升势头明显,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去凑那个热闹,公务员,那只是备选项而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目前各方面都不如意,需要作出改变,那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因此我非常不推荐那种辞职之后全职在家考公的同学,付出太大而收获不大,性价比成问题。拿我做一个例子,原先我在企业的时候,每年需要申报个人所得税,而我到了现在的单位,每个月连个税起征点都不到,当然,我的例子有其特殊的原因,但是一般来讲,包括收入、工作成就、个人发展空间、能力提高等等在内的落差,还是需要每个考公者仔细考量的。
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
& && & 既然入了此门,那么就存在一个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我们看到有些人到了这个圈子如鱼得水,有些人则寸步难行,客观的说,中国蔓延数千年的官场文化对于现行体制的影响是深远的,浸淫其中,知晓、熟悉、掌握潜规则是能否适应的关键,而这些潜规则,你懂的。
& && &过于高调的人不适合。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但是这句话用在体制内缺并不适合,这里需要的是循规蹈矩,需要的是森严的等级和论资排辈,你是新人,那么你再能干,也得学会给处里的老同志们打扫卫生、取报纸。你可以无视这些,除非你是官二代或者你不打算向前进步。否则,森严的等级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在企业的时候,因为某个ppt做的还不错,曾经有机会给大boss直接汇报,那种感觉其实挺拉风的,可是后来当公务员之后,有次拿着材料去找处长汇报,处长指示,以后有材料先给分管他的科长汇报,由他呈送给处长,听着这个悲催啊,你要知道,他们处出总共也才7个人,还有3个处级领导,这还分出了三层。
& && & 过于木讷的人不适合。有句话叫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话用在官场其实很贴切,但是稳并不代表着木讷,有人说现在的官场,就是拍、捧、送三字经,而拍和捧,除了过厚的脸皮,还需要主动去说,过于木讷,扔在人堆里找不出来,什么事情都不出声,那谁记得你?其实也不是好事情。
& && & 过于清高的人不适合。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对于某些事物的逆反心理,比如大家都不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的人,或者大家都不喜欢在领导跟前溜须拍马的人,问题是,不喜欢你的表现是什么?聪明的人同流合污,心里厌恶,但是自己也会那么去做,而清高的人则会身体力行,对这样的人嗤之以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恐怕都不太喜欢混学生会的那些人,觉得他们市侩,社会,虚伪,但是问题是,你仔细想想,读书若干年,这些人从学生会这个平台取得了多少实惠?官场也差不多,这就是一个场,要么你适应它,去迎合它,要么为他所不容,不存在调和的可能。
& && & 至于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我以为在不贴上前述特质标签的前提下,应当具备以下技能。首先,虽然现在公务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可是一个老领导曾经教育过我(他给省级领导当过秘书),公务员的工作虽多,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办文和办会(我的工作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笔头硬,那是基本功,其实大多数机关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文件,政策的制订,执行,措施的发布,情况的反映通报,汇报,上情下达和调研总结,归根结底都要靠文件,在大家都写文件前提下,谁的材料写得好,能够在有限的字数内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还兼具文采,谁就能得到领导的青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公考过程中,能拿出100分来测试文笔水平,本身也说明了公务员对文字能力的要求。其二是办会,会议也是机关工作的核心内容,会议的筹备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这个要写透,得重新再开个帖子,有机会我会详细讲讲怎样组织一个会议。很多同学有在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经历,这仅仅是机关办会的初级形式,试想一个100人参加的中型会议,涉及到经费、会议场地、会议议程、会议材料、人员食宿、领导接待、会议设备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因此办公室往往有办一次会议脱一层皮之说。
[ 本帖最后由 玉笙寒 于
20:58 编辑 ]
(2)两个月时间,你能搞定公考么?
& && &目前国内的公务员考试,基本分为两类,国考和省考,国考是每年11月举行,省考日期不一定,但是大都集中在次年上半年,比如多个省市参加的425联考。最近从网上的消息来看,多个省市的省考陆续开始了。
& && & 有人说,省考马上开始了,你现在写这些,是不是晚了点,说老实话,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这个帖子是晚了点,但是从时效性的角度考虑,我觉得恰逢其会,因为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参加公考的人中,目前在职和学生的比例大约是一半一半,而随着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逐渐强化,那么以后参加公考的在职人员比例只会越来越高,而在职人员的备考,一般都是在招考公考发布之后开始准备的,时间上也就是1-2个月,因此抓住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
& && & 那又有人问了,现在公考这么激烈,一两个月的准备期,能够成功么?我的回答是,可以。原因如下:第一,如前所述,在职人员参加公考是大势所趋,那就意味着除非少数有心人外,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前很久准备考试,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一致。第二,从根本上讲,公务员笔试是一项考试,既然是考试,那就有规律可循,可以被研究,虽然短时间的突击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质的提升,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准备和考试技巧修炼,快速提升自己的成绩。这,也是我的根本观点。
& && &言归正传,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公考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 && &大家应该都清楚,公考两个科目,行测和申论。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行测是核心,申论是重点。有人说,这两句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其实不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历年的公考分数线,每年的分数线除了总成绩有最低要求外,还需要对行测单独划线,这样做我理解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申论再严谨也是主观试题,既然是主观题,那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 & 但是,另一方面,对考生来讲,行测单独划线也是一种提示和要求,那就是行测必须过关,否则即使总成绩过线也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测是基础,必须要拿下。纵观历年的国考、省考和各类公招考试,行测80+比较少,行测20-也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50-70的区间,因此对于行测,指望它拿高分拉高总成绩,显然不现实,我们的策略是确保60,力争70,冲刺80。
关于行测,我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 & (1)时间和题量的矛盾。行测的考试时间是2小时,而题量一般是140道,这两年调整为135道,做过真题的同学应该都清楚,这样大的题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除了超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尽量多的试题并确保拿分(这点很重要)。这句话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同样必须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确保准确率和成功率,对于某些部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那么,哪些分数是必须拿的呢?这个因人而异,我的经验就是以下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完全掌握,考试时把失分率降到最低:(排名分先后)
& & 资料分析:这部分以前是4小题,最近两年改成了3小题,这部分很多人放在最后做,因为时间关系,最后都是盲图了事,殊不知这部分应当是整张试卷中稳拿分的部分。有人说,资料分析中,有的计算很变态,计算量大而且得不偿失,怎么办?我的经验是两个,一个是估算,先看下答案,如果答案差别较大,就要使用估算,不断地四舍五入,比如本来乘以123,那就乘120甚至100,最后的结果大致能对上一般不错。第二,是采取一些解题技巧,这个辅导资料上很多,大家可以多琢磨。第三,最重要的,是你每天都要练,每天做4-6套资料分析,保持所谓的“题感”,届时解题的时候必然手到擒来。
& & 图形推理:这其实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我不清楚别人怎么样,我的经验就是多做题,见得多了很多图形看一眼就知道答案,而且万变不离其宗,这么多年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类,看多了就会抓住问题的精髓。如果没有积累,那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气氛下是很难想出结果的。
言语理解和表达、定义推理和定义判断: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考验日常的积累,一般1分钟1-2道题,做题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下去就好了。
而以下两部分,就是看情况了:
& & 常识判断:这个差点忘了说。其实这里有个小窍门,行测的试卷一般是提前发的,所以,当老师发下卷子后,你就应当打开到常识那里,快速浏览,这些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思考,争取在开始答题前搞定常识判断,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提醒你不要拆开试卷,这时候,你就要灵活,老师点人,那也是一个个点,他不是没点到我嘛,即使点到我,我就继续做,退一万步讲,即使点到我,那我不看了总可以吧。利用这个时间差,基本开考前常识都能搞定。
& & 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相比,这部分难度就大了很多,经常会遇到所谓的难题、偏题。对于这部分,我的建议就是大家一定要掌握代入法,就是根据直观感觉代入答案进行演算,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做纠缠,毕竟这部分的试题能够拿一半的分就ok,切忌在这部分浪费时间,切忌。
& & 说一千道一万,行测其实是个体力活,它对智力、能力什么的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唯一要求的就是熟练度,做的题多了,题感自然就来,考场上也就更从容些。我的建议就是,每天都应当严格按照时间做一套行测的历年真题,最好从2k年以后的开始做,之前的价值不大,每年的做两遍,20天已经出去了,再加上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模拟题,行测60还是很有保证的,另一方面,不要迷恋市场上那已经细分到极限的各类辅导书,买两套真题(银子少的直接网上下载后打印)再买两套模拟题。
(3)申论应当怎样准备
下面说下申论,刚才说到,申论是重点,也是很多同学头大的一门课,昨天看到很多同学跟帖要看申论部分,让我倍感压力,先说说我自己,申论的成绩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50、60、69、66最高的那次就是黄河精神那次,正因为我的申论成绩逐步提高,自感在谈申论经验的时候有一定发言权。
首先说下我了解的情况,现实生活中,我的研究生、本科同学和朋友中,申论有80+的,也有20-的,同时,大多数人提起申论,就叫苦不迭,这说明了申论确实是公考过程中拉分的科目,从这个意义上看,申论才是公考的决战点,因为它能够拉开差距,高下立判。
那么,怎么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申论水平呢?
坦率的说,很难。因为大家都知道,文章非一日之功,我们机关里有些人半辈子了材料还写得挺烂,指望上个速成班,就能成为作文大家很不现实,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应试技巧,提升申论考试的分数。(这和提高水平,是两个概念,因为申论考试他是一门考试,不是单纯的科举就文取材,所以有机会,很大的机会)
下面说说怎么复习申论,我的经验,就是看加练。
所谓看,就是每天都要看文章,这样有几个好处,首先是让你广泛了解热点、焦点的社会问题(而这也是申论出题的重点),到时候遇到材料不会觉得太陌生而无法下笔,其次是边看边学,看看人家的套话怎么说,怎么写官样文章,比如“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解决突出问题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这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领导讲话的一部分,你把这句话多看几遍,那回头你作文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申:“以。。为主体,以。。为主线,实施。。促进。。加快。。,呈现出。。良好态势”这样的话其实很空,但是你写在文章中,很上档次,阅卷的老师看到了,自然而然会有亲切感(肯定有亲切感,他是原创)。至于阅读材料,因为时间短,少而精。我推荐半月谈的半月时评和中宣部编发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半月谈09、10、11年三年,每年24期,总共72篇,翻来覆去的看,最终要达到能背诵的境界,说实话,我的文字写作,包括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很多都有所借鉴,不要考虑时间的因素,事实上,很多09、10年强调的东西,现在依然适用,而且,申论考试往往有避开当年热点的习惯,于是去年、前年,你懂的。而总怎么看到总怎么办,强烈建议大家熟读到背诵,因为这完全是对各个热点问题对策的教科书,什么叫标准表述,那里面全是标准表述。
那么,什么时候看呢,我哪有时间啊?这个问题曾经我也很苦恼,还得上班。但是,能上网的同学们应该都有手机吧,如果不是非常out手机应该都能看txt吧?把资料下下来,装在手机里,地铁上,晚上睡觉前是不是可以看?另外,做成doc,放在电脑里,上班的时候忙里偷闲能不能看,反正也就1个多月,抓住一切点滴时间才是王道,既然打算改变的生活状态,那就先得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果抱着得过且过,搂草打兔子的心态,那么成绩不理想也是正常的。
下面我们结合试题来分析如何应答,知己知彼嘛。
总的来看,申论考题的命题趋势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同时,越来越简单。请看2011年申论的几道考题: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先看第一题第二小题,有一个限定:“给定资料4”,那换句话说,这道题的答案,大部分应当从材料4中提炼,因此只要你在第四段中找答案,最后就不会跑题太远此外,申论答题的时候,有个小窍门,你一定要分出一二三四,因为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划分层次更容易得分。这样的话,这10分至少5分跑不了。退一万步讲,你找不到答案,把材料4中的几层意思罗列上,也能得3-5分,因为申论是按点给分,有得分点就算,当然这是下下策。所以说,申论出题越来越简单,就是因为前面的小题看似考察细微知识点,但实际却是框定了答案范围。
第二小题先说了王景治河,一旦能用到“治河”,那说明人家是专家,至少是这方面的牛人,黄河为什么安澜?因为治河的原因,那治河的措施就是安澜的原因,至于措施有哪些,请在材料5中找,沾边的不沾边都写上去。
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这题就更简单,题眼在于归纳,那就把材料中列举的措施先都列上,越多越全越好,这样至少6分到手,至于我们的启示,人家的经验那么好,我们结合实际拿来用就ok了。全题10分应该打底吧。
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一般来讲,最难的是大作文,我们后面详谈怎么写。只要按照框架写,20分打底问题不大。
这样算来,100分的卷子,已经一半分数得到了,行测再不济,得个60,110稳稳当当过线。
啰唆了半天,无非是想说明,申论是决胜的重点,而且申论的前面2道题,基本是送分题,把这些送的分抓住了,那过线就是手到擒来。反正我按照这样方法复习,笔试关还从没失手过。
下面,我结合几篇文章,和大家探讨大作文该怎么写,抛砖引玉,敬请指正。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首先,标题很重要,最好能点出论点,这是标准的加分项,如果写成XX有感,XX漫谈,纯粹是浪费考官时间,所以标题调出论点一定要记住)6月8日,《新京报》报道,32名被砖场老板从郑州和西安火车站诱来的民工被困山西砖场成“劳奴”。由此,山西黑砖窑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这句话说出事实,就是大家文章中“近年来。。。。”短路,不宜太长,把问题说清即可)这类极端事件折射了当前大部分农民工权利无保障、尊严被辱没、人身受控制、利益遭损害的境遇。提出有效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当前,有效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何在呢?(这里点出事件的原因,很重要,有原因随后有对策,成为整体,至于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一般都会告诉大家)抛开部分黑心企业主良心的泯灭等主观偶然性因素不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性障碍。当前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权利、尊严和利益缺失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遇到了体制性壁垒,致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到和城市职工一样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从而游离在政府监管视野的边缘。二是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当前,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义务的一些条款因缺乏制度刚性和执行力度,往往弱化了农民工们获取合法权益的诉求。三是监管缺位或监管不力。政府对企业,尤其是小城镇的私营企业的用工状况的监管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工商、税务、质监、建设、劳动、土地、环保等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属准入性或生产性监督和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合力,对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管比较滞后。况且,这些机构并不监管工人的生存状况,出了问题也只能依靠公安等执法人员,并且多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农民工的人身权益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另外,对中介机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农民工利益受损的重要原因。由于监管力量不足,各有关部门缺乏有效协作,致使监管漏洞较多。(说完了原因,就需要解决问题,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做?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也很好说,材料中都有,可以摘录,但是要适当组织语言。)在当前尊重人性、崇尚公正、谋求和谐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有责任,更有义务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提出论点,采取措施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把农民工从各种不公正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对策一)要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就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和就业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和就业体系。首先,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其次,农民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分类实施。近期的重点应该是,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策二)要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就必须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成立一个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和机构,理顺农民工工作的关系,抓紧制定农民工就业规划、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权益,具体指导就业,协调管理事务,提供社会服务。&&(对策三)要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就必须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培训农民工,实际是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农民工输出地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用工企业一定的支持。(上面这些对策,初学者可能会觉得很头大,不知道怎么办?两个途径,一方面平时的阅读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不会空而无物,另一方面,材料。材料中什么都有,包括原因,表现,对策,你把它们拿过来变成自己的就好,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写得有文采一些,就是很不错的一篇申论大作文)总之,要真正把“现代包身工”从权益缺失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实现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从各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防止农民工兄弟对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期待变成美丽的肥皂泡。
《半月谈》2009年第10期【半月评论】扎实推进我国农村养老制度建设
& &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政策原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破题了。这不仅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对当代中国实现和谐发展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此处讲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倾注感情,端正态度,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提出论点,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应当怎么做)。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定要从政治高度去认识(针对论点,分条论述,条理清晰,结构明确)。
老有所养是人类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责任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也有很大差距。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农民,占中国人口数量的绝大多数。如果广大的中国农民不能或没有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就不能说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观。(分论点的第一层论点)
进一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也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固然,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由于社会人力物力的制约,农村与城市间的绝对差距不可能马上消除,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福利差别也不可能完全拉平。但作为同一个国度内的公民,农民有权利要求最起码的公平正义,政府也有责任保障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严重挫伤农民支持发展、投身建设的积极性,还会引起社会的对立和冲突。(分论点的第二层论点)
再进一步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也是有正面意义的。农村内需不振很大原因是农民为了养老防病,即使有钱也不敢花。如果我们解决了农民养老这一后顾之忧,农村内需必能从根本上得到扩张,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分论点的第三层论点,用三个小论点支持第一个论点,提高认识,结构异常清晰)。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带着真感情去投入(针对论点,分条论述,条理清晰,结构明确)。
把中国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说到底是要花钱的,甚至还要花一笔不算小的钱。没有基础性的资金作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会流于空谈。对此我们是有教训的。
其实我国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考虑农民的养老问题,早在1986年就开始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经过十多年的筚路蓝缕,到1999年无奈地宣布中止。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完全靠农民自己缴费的积累。以当时农民的收入状况,显然不可能完全支撑起这一保障制度。
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舍得投入。政府财政是比较紧张,尤其是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即使如此,只要我们带着感情来投入,正如一位地方领导干部所言,“政府少上几个项目,少搞几个政府工程,钱就可以筹措得到”。
对中国农民带着感情去投入不是一种施舍,而是基于良心的回报。中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的辛勤耕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农民是我国工业化的付出着,数十年的剪刀差贡献,使得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农民是我国城市化的支持者,城市建设用地让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城市的高楼大厦又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中国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这么重大的贡献,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发展中积累的部分财富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撑起一张老有所养的保障之网呢?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以务实的态度去推进(针对论点,分条论述,条理清晰,结构明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从农民的角度,以务实的态度把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因素都考虑充分,照顾周全,制度才能有效运转。
首先,制度设计要简便易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的人数众多,数亿农民要参保缴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要领取养老金。制度设计要做到缴费和领取时都简便易行。比如农民流动性比较强,要允许在不同地域参保缴费;农民收入不稳定,万一不能连续缴费时要能有变通办法等。
其次,政策出台要务实。政府确定农民个人缴费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把农民个人缴费率定低了,固然影响保障水平,但定得过高会把农民吓走,而使得保障制度成为不可能。毕竟农民目前收入还不富裕,也不稳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低水平是一个客观现实。从低水平起步,逐渐提高保障能力。
再次,区域模式要协同。尽管各地基础不同,情况各异,制度设计可以因地制宜,不必整齐划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毕竟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项制度安排,也只有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才有意义。所以各个地方在进行本地制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普适性和兼容性,避免出现农民工因为保障金不能异地转移而被迫退保的现象。
【半月评论】2009年第11期& &&&警惕投资后遗症
自去年底以来,中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果断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目前这些措施已初显成效,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农村消费增速首次超过城市,经济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第一段谈成绩)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当前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规模投资实现的。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刻,让投资发挥对增长的有力拉动无可厚非,但针对目前各地涌现的空前投资热情,需要提醒的是:我们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前些年不少地方抛出各种优惠政策,大量圈地、招商引资、上项目,低水平重复投资结果变为闲置的土石方、混凝土或生锈的设备,土地被荒废,环境遭污染,一时的GDP换来长久的包袱,类似的教训已多次上演!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千万不能头脑发热,陷入&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制造更大问题&的误区。对此保持警惕,有助于我们在保增长的同时防止因盲目投资而引发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投资后遗症。(第二段谈问题,引出论点)
对本轮地方投资热潮,首先要警惕的是区域性失衡加剧,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各省(区、市)相继公布了自己的5年投资计划,其中东部发达地区大抵在1万亿元上下,个别省份超过了2万亿元,中西部大抵在5000亿元上下,如果这些投资落实到位,我们可以想象,5年之后,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和失衡状态不仅难以缩小,反而会随着投资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拉大。因此,地方投资也应树立全局观念,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定位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推进东部产业和资金向中西部转移、流动。(三段论证了警惕什么)
其次要警惕的是结构性失衡加剧,生产与消费断裂,供给与需求脱节。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区GDP等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与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感受很不合拍,表现在投资与就业增长不协调,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协调,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不协调。这些已成为保增长、扩内需的主要制约,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如果消费长期乏力,就会导致投资&踩空&,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因此,必须把投资的目标瞄准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而非异化为凸显政绩的几个数据上。(三段论证了警惕什么)
还要警惕各种可能影响金融运行安全和地区和谐稳定的&竭泽而投&。目前各地的投资计划都比较庞大,这些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在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地方,最多的来源恐怕还是银行贷款和土地收益,而如果地方政府及企业争相攀比,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引发银行坏账的风险就会加大;如果超越土地补偿能力和失地农民安置能力强行征地、拆迁,则是以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来换取局部的花草楼宇,成为地区稳定的隐患。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按规律办事,同时严把项目的准入门槛和节能标准,防止国家投资再度走上低水平扩张的老路。(三段论证了警惕什么)
警惕投资后遗症并非要因噎废食,而是要在投资的同时,努力用好投资,把握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以投资带动消费,把宝贵的投资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持久动力,避免大规模的投资给未来的发展带来风险隐患。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低迷周期,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但&危&中有&机&,如:危机时期市场约束加剧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的生产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正在加速推动制造业的新一轮全球性转移;还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整体进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这些都为调整经济结构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有利的空间,有利于各地把握科学的投资方向,构筑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后面提出了化危为机怎么做)
保证科学投资,各地区必须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把追求长期目标与解决眼前困难相结合,把扩大内需与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把投资的重点切实放在民生工程、节能环保和技术进步产业、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事业和流通服务业等方面。
保证科学投资,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入改革那些不适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屁股指挥脑袋&的本位主义官场潜规则。
摘录了半月谈两篇文章,始终感觉半月谈的文章对于申论指导意义最大,比如人民日报或者理论面对面,要么策论意义不明显,要么篇幅过长,总不适合考场使用,再次强烈推荐半月谈,就像朱泰祺老师说的那样,你不会写,总会背吧,会背了自然就会写了。
又比如这一段:
《半月谈》2009年第15期【半月评论】:让党内民主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 &将于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一项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发扬党内民主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问题。实践表明,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心所向。经过上至党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广大党员的不懈努力,党内民主建设正呈现出步子扎实、成效显著、发展势头良好的局面。但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艰苦努力。(一般第一段先扣帽子,说明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以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话锋一转,指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树立靶子及论点,开打,我们写大作文的时候,一般也是这个思路)
当然,仅仅说这些,很多人觉得还是不得要领,那么我的建议就是,上面几篇都是范文,能不能把它背下来,背不下来能不能把框架背下来?当年我考研的时候上辅导班,朱泰祺老师告诉我们,英文大小作文是最容易的得分,前提是你背诵10篇范文,我偷懒了,背诵了5篇,于是考研英语考了68,因此我也建议大家,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写,那就把别人好的文章背下来,肯定有帮助。
当然说完了这些,有几个提醒:
首先是字数,申论每道题都有限定字数,超过字数肯定是不行的,那样卷子你也没地方写,但是少于规定字数呢?也不好,因为你少于多少字那是要扣分的,而且字数太少,容易给阅卷者这样一种印象:这孩子概括能力不行,材料都没吃透,那就得不偿失,所以,无论如何,你的字数应当控制在规定字数正负15字内(1行)。
其次是书写,以前读书的时候帮导师阅过试卷,主观题只要字写的好的,别的不说,至少我会耐心读完全部答案,在打分时,也会尽量向高线看齐,没办法,爱美之心人皆有,所以提醒同学们做好你的书写,那有人说,我写字就这么难看,怎么办?那字写的不好,写整齐你总可以做到吧,写慢点别排列整齐点如何?如果出了错,不要涂改,也不要用修正液,就让他错在哪里,因为阅卷老师一目十行,基本无视你的个别错别字,但是你要涂写几个大墨圈,那恭喜你了,得分肯定下浮。
第三,我一般不推荐辅导资料,免得被说是托,但是我会把我这些年收集的资料陆续放上来,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从QZZN收集的,所以很多大家一定也有,但是没准有些我有的你没有,可以参考一下,这里也感谢一下提供资料的各位前辈,其实论坛的风气很好,送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科员走上工作岗位。另外推荐一个地方是百度文库,那里考公的资料也很多。
(4)如何面试成功上岸?
说到了面试,其实面试是有很多说道的,在说面试之前,首先帮大家厘清几个误区,首先在我考公的过程中,有上岸的经历,也有落水的经历,这让我对于公考面试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另一方面,前面提到,我曾经在某省公招过程中担任过考官,因此我对面试,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第一个误区:公考面试很黑。我的理解:不一而论。我们知道,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进人要求是逢招必考,因此各类招考很多,比如有国考、省考、地市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等。
我的经验是,层次越高的考试,相对越公平。比如我参加的国考面试,试题是由人社部题库统一命题,考官考场和考生考场都是现场随机抽取,面试的考官奇数位,并且考官由用人部门司局级领导、人事部门领导、组织部门领导,个别的还有组织部和监察部的考官参与组成的联合阵容,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能够客观考察考生水平的(我水平不够被刷了,汗)。那有人说了,存不存在这种情况,某人手眼通天,把这些人都搞定了,然后黑掉你?结论是,有可能,因为面试毕竟是由人来组织操作的,因此就存在可能。但是问题是,你想,如果你的对手,可以搞定用人司局、人事部门、组织部门、考场监督等等所有的人,这样的对手该有多大的能量?这样的人会有那么多还让你给碰上了?所以说,国家部委的面试相对还是很公平的。比如我的同学中,有好几个去了部委,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山里人,最后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 & 说完了部委,再说省级,从我参加省考的过程来看,至少过程是公平的,组织科学,程序严谨,从我们入职培训接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实力还是很强的,基本上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 & 当然,客观的说,现在公招,在地市层面和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还是存在一定的猫腻的,原因有三:首先地市格局毕竟很小,就那么几个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存在着关系户搞定考官、招考部门的可能(参见山西长治公考事件);其次,不是我说有些基层单位,现在有些人为了利益,胆大包天,真是敢铤而走险,比如大家知道的陕西公招过程中的一二名打官司事件,福建的萝卜招聘事件,完全就是招考部门的部分人罔顾规则的结果。
& &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毕竟要看主流,对于报考基层岗位的同学,我的建议就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你得学会适应它,面试可能存在猫腻,但是笔试不会,所以笔试期间好好准备,拿到高分才是王道。而且在现在的监督氛围之下,敢于顶风潜规则的只会越来越少。
& & 第二个误区
& & 关于面经的作用,什么是面试,面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面试官提问,考生回答问题来考察考生是否适合招聘岗位的过程,主要考查的是适岗性。那么,考生的经历、性格、气质千差万别,套用别人的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举个例子,很多人应该看过赢在中国,俞敏洪和马云的点评很到位,也很精彩,史玉柱在语言方面就略显逊色,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几位都是创业的成功人士。
说完了误区,我在说说面试,因为是在线写,所以写的比较散,大家别介意。& &
面试的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考和省考主要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的形式,还有部分部委和省市采取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我分别谈谈我的看法。
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就是一组考官(奇数位),按照一组预设的问题,针对考生进行提问,根据考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打分的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应答,各种参考资料汗牛充栋,我就不做详细解释了。这里有几个关键点,我想强调一下:&&
关于应答:大家买的复习资料上,对于各种问题的应答方式都有很详细的介绍。我的建议是,这些回答问题的套路,一定要记住,熟读乃至脱口而出是基本要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回答问题会让考官觉得很“靠谱”,没有书生气,效果会好很多,不要一张口一个接一个的“然后”、“就是说”,你坐在台下没感觉,考官看着特着急。比如我上说的,“我想强调一下”,这句话其实挺装的,没办法,学领导装习惯了。
关于考官:大家进了面试考场,会发现很多人面对你,乌压压一片,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深吸一口气,默念三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让自己冷静,然后,切记,微笑,一定要微笑,舒缓自己,也舒缓别人。因为你的主面试官一般都是未来的领导,谁不喜欢自己未来的下属有亲和力啊。
说了几句笑话,最重要的就是,搞定你的主面试官。什么意思呢?我也参加过面试,虽然有N多人打分,但是主面试官才是最后拍板的人,每个考生进来说完话后,这时候主面试官就会说,嗯,这个小伙子不错,说话利索,思路清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身后的一干小科员神马的,谁不明白啊,怎么打分心里能没有数?&&
至于你说打分表上多少个维度多少个因素,按照你预设的答案,编一下,你懂的。那有人说,怎么搞定主面试官?还是那句话,微笑,eye touch,投其所好等等。
什么样的考生比较受欢迎:微笑的,和考官有眼神交流的,坐姿端正,没有小动作的,外表,张相出众的(没办法,爱美之心人皆有),声音洪亮清晰的,说话听得清的,思路清晰的,等等。
关于回答问题:很多时候,考官问完问题,考生就迫不及待地回答,这其实很不好,至少可以扣上一个急躁、不认真思考、不成熟的帽子,而对一个年轻人如果加上这样的评语,那总体得分就会比较受影响。所以,每当考官问完一个问题,必须(记住,是必须)装模作样的思考几十秒,必要时,甚至可以在纸上写写画画,这个很有必要。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出一二三,这样会给人有条理的印象,因为大家不会关注你的答案是不是合理,但是一定会发现你有没有条理。还有就是语速,有很多人,语速很快或者声音很小,这些都是很很大的减分项,你想想,考官一下午面试了二十多个考生,本身已经很抑郁了,这回头你进来声音贼小,他哪有心思听你说了什么?
另一方面,从甄选人才的角度考量,面试确实是在较短时间是别人才的不二法门,坐在台上,面对考生,那种氛围下能够自如发挥的考生,一般来说都是较为优秀的,这里谈到的都是考试技巧,都是加分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考生发挥的,还是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对事物的看法,推荐大家尽可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比如南方周末,半月谈,环球时报,财经,叶檀的博客等等,同时要多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提炼,总结出小例子作为佐证。
如何训练:面试要想出众,必须要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开口说,心里默念1000遍不如自己说一遍,所以一定要开口说,至于场合,和同学三五结伴可以联系,对着镜子自己联系也行,让家人当考官你来模仿也行,甚至上YY,我印象中上面有好多互助群,绝对能提高。
关于着装:绝对的加分项,我当考官的时候,前面的小伙子都是西装领带,结果进来一个考生,标准的90后嘻哈装,我连听他回答的心思都没了,着装不正式,往小了说是为人相对随便,往大了说是对面试的不重视,你对自己前途都不重视,我凭什么重视你?关于着装的要求和禁忌,网上有很多,我就不展开了。
关于面试次序:面试的测序,对于结果也有影响,概括来说,靠前靠后都不好,从我的经验看,第一和最后成功的可能性都比较小,第一因为是头一个,考官打分手紧,最后一个是因为基本上到了这会,人选都定了。最好的次序,应该是中间靠前的位置,所以抽到这些位置的同学,好好表现,机会属于你。当然,事在人为,如果真的抽到第一或者最后,是不是全无机会呢,也不尽然,如果抽到第一,就要千万注意,尽量少触动减分项,因为开始考官手紧,总想着这里那里扣分去,至于最后一名,那答题的时候,适当提高回答声音,“震震”考官,省得他们急着去吃饭,呵呵。
关于面经:我是不提倡面经的,但是不代表面经没有用,比如我们是下午面试的,那么中午上网,就可以搜到早上的考题,虽然下午的肯定不会重复,但是你可以对照早上的试题,提前演练一下回答问题的技巧,提前准备,有心算无心,很有帮助。
关于辅导班:不推荐,理由是花钱,费时间,效果不大。现在一个辅导班动辄几千,有这钱干点什么不好?费时间就不说了,动不动封闭训练。至于效果,从他们宣传的结果看,貌似很有效,但是我了解到的,辅导班上讲的东西,那些辅导资料里面大部分都包含了,而且,你上辅导班学习面试,很容易千人一面,模式化,考官其实挺不喜欢的,至少我不喜欢。当然,对于有闲钱的人,可以去试试。
关于考试现场:一般分为候考、面试还有宣布成绩等环节,我很不赞成在面试场所叽叽喳喳的,因为首先,面试官里保不齐就有你未来的领导,要是你太活跃被他记住留下不好的印象,那祝贺你,待会面试的时候等着陪考吧。其次,不要和他人过多的交流,你身边的人其实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对手越了解你,对你意味着什么,要是赶上较真的,回头上网发几个帖子,某某某说他如何如何,你将来即使录取了不也得难受几天。如果你想缓解紧张的情绪,看看当天的报纸,和女朋友发发短信都可以。
关于时间:结构化面试是有时间要求的,fgw的面试,是给你一个总时间,读完一道题,回答一道题,印象中是30min还是40min。我的建议是,既然时间充裕,不妨每个问题都仔细思考一下,然后在纸上列出你回答的提纲,根据提纲回答问题,每一条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例子,有了例子佐证的回答很出彩,哪怕是生活中的小事情,真的很加分。争取最后把时间用充分,不要回答完问题,还有十分钟,那样傻瞪着考官看,那样的考生,基本pass。
关于考试礼仪:有些辅导班或者辅导资料上讲了n多,从进门到出门包括一个眼神都讲的一清二楚,其实我的建议,没必要。只要你做到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就够了,你面试完了是否鞠躬不会影响你最终的分数,但是你坐在那里又是扭头又是抖腿的就比较减分了。
(5)我现在的工作状态和体会
有时候还真有点小佩服自己,两天时间已经两万字了,突发奇想要是我那天辞职不干了,去起点当个写手,估计码字养活自己应该也还成。开玩笑了,下面我想谈谈现在的工作状态和体会。
其实这部分不好写,写之前我都犹豫要不要写出来,因为我只是一个点,不能代表一个面,而往往有很多人会拿一个面来质疑一个点,这就是矛盾,再者说,从南到北这么多省,这么多机关单位,这么多层级,说句千差万别委实不为过,所以,各位同学在读的时候,不要过于较真,如果你了解的情况和我说的有冲突,一切以你的为准。
首先框定一下我的状态,以便于描述:目前在中西部某省的省直厅局委工作,在政府序列中我们单位属于比较重要的,可能会涉及到项目审批、资金划拨、经济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不能再多说了,再多说大家就知道了。
在描述工作状态时,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方面来介绍:收入、晋升路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其他。
先说收入吧,已经有好几个人私信问我了,我目前定的是副科级别(有些单位会直接招正科,这样相对占便宜),每月应发3000,扣除少的可怜的公积金和其他,到手的收入是2800,这2800包含了工资收入和各类补贴,补贴中最主要的是地区补贴,有一千多,其他的补贴有好几种,可惜都是个位数,年底加发一个月基本工资,别的,没有了。有人说各种券,各种福利,各种过节费,怎么会没有呢?问题是,确实是没有了。
如果非要说广义的福利,那么以下几项不知道算不算?
单位里面有个大礼堂,后来改成了活动中心,有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每年过年会发米面油;单位的老员工基本上在一个小区里,那里到单位有通勤班车。说实话,这样的收入我最开始也很抑郁,因为和以前相比下降太多太多,现在的这点钱每个月就养个车,给家里领导都没有余钱上交,悲催。
当然,公务员的收入各地差别很大,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当地的财力,而且国家对公务员薪酬采取的是上级调控,即县级公务员整体收入水平由地市确定,地市由省级确定,省级则要由gwy确定,所以哪里的经济发达,哪里的机关收入高,沿海部分地区和部分单位可以到10w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不同省区的经济实力,省内不同地市的经济实力,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需要仔细考量。
再说晋升,在前面举例的时候,我用某市直机关科员做了个例子,对于省直机关,可能会略有不同,就以我们单位为例,一般来说是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调研员-处级调研员-副处长/处长-巡视/党组成员-再就是更高级别的首长了,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跳越,但是肯定不会每步都跳越,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单位级别越高越好,在下面市县,一个县级干部那就是一路神仙,专车、司机、秘书、鲜花美酒一应俱全,但是在省直机关,处长自己打扫卫生的也不少见,所以除了个别强势厅局的核心处室,很多机关的处长们还是很惦记下去的。
至于我,虽然原来已经开始带小弟,当小领导了,可是在这里一切都从头做起,给大家当小弟,还好我心态好,见庙烧香,见佛就拜,问题还不大。
在机关里,要想进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个要展开了下,估计得写一本书,市面上汗牛充栋的官场小说应该是做官学的真实写照。从我的视角,可以简单说下:首先,排除官二代、富二代的因素,我们大部分考公并且最后打入队伍内部的小科员,都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其次,既然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无钱、无权、无根基,那么勤奋工作,低调做人就是立身之本,我有个师兄,他现在在中国最大被人骂的最多的企业总部,他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再牛叉的部门,总得有踏踏实实工作的,如果都是二代,都当大爷,谁来工作?那么,对于我们小人物来说,作为那踏实工作的人,依然有机会。再次,机关里,永远记得要搞定你的顶头上司,因为你要往上走,他是不可逾越的,或者他送你一程,或者他拽你一把,完全取决于你的表现。最后,在机关工作,站队是一道必答题,可是对于刚入机关的小科员来说,基本不存在这样的烦恼,因为你太小了,小到各方面都可以忽略你的地步,于是埋头工作,多听、多看、多做、少说,让自己尽快成长、适应才是王道。至于站队的话题,则不是我这个帖子能解决的。
工作环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很多基层单位相比,我们的楼还可以,3年前还装修过,每人一张办公桌,电脑,打印机都有,不过在办公用品上卡得比较死,有点小家子气(我了解到的机关都是如此,面子上肯下功夫,里子上得过且过)。和以前我们办公条件比,哎,不说了。艰苦朴素,厉行节约。
工作强度,很累。这两天有时间码字是因为一个大项目刚忙完,忙起来的话连续加班几周很正常,重点是还木有加班费,举个列子,我们要面对全省十几个地级市和几十个县,那有些上面来的文件你得拟意见,得转发吧,光是文件就得一百多份,一百多个章,一百多个信封,这一个文件忙完,就是一早上,还得手快。如果开个会议,那会务组织基本上全处出动,会议材料、会务组织、人员安排、领导接待、环境安保、组织协调、林林总总全都得保障到位,这活,真不是人干的。除了会议之外,就是无休止的文件,领导讲话、调研报告、汇报请示、意见建议,各种各样的都会压给你,而且文字材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你写的越好,以后交给你写的越多,要求越高,不能重复,要有新意,要有文采,要简洁,要内容丰富,哎,你想偷懒也不行,为什么,因为你还指望着写文章取悦领导呢,所以前些年有个笑话,说到了机关,看见戴眼镜驼背的,不用问不是秘书科就是综合科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忙,我们处里的老同志,就比较闲,因为人家生活的比较超然,工作上没有更多的追求,处长出于尊重也不会安排什么工作,但是我估计这肯定不是同学们期待的状态。此外,我们去年同年的100多人中,也有比较清闲的单位,具体我就不点名了,闲到什么程度?你想想你大四第二学期或者研三的状态,参考一下差不多。
其他。关于其他,可说的东西很多,不知道大家想了解哪些方面,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几点。
首先是应酬。坦率地讲,比较多。对于部分核心处室,请客的人需要排队还不一定有机会(玩笑),不过说老实话,这样的状态我不喜欢,作为年轻人,上了酒桌那就是冲锋的,基本上几个来回,就光荣了,一次两次可以,可是经常这样其实挺没劲的。另一方面,脂肪肝、三高现在年轻人中的比例还是挺高的。
那么有人说,我不参加行不行?不行。很简单,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下,很多事情不是在办公室里谈下来的,酒文化作为中国衍生千年的传统文化,尤其存在的土壤,而作为机关的新人,我曾经说过,最重要就是融合,那么不存在你喜不喜欢的问题,只能被动接受。
其次是人际关系,同样很复杂,以我们单位为例,平常大家见面了都你好我好,可是慢慢地就知道,张三是李四的亲戚,王五和赵六是同学,陈七的岳丈是厅级领导,刘八的舅舅在外地做官,总之,很复杂,所以我的办法就是见庙烧香,当然,像我这么微不足道也没人惦记我。
& & 其他方面的内容,大家想了解什么,可以给我留言,我知道一定会告诉大家,还是那句话,如果我说的不对,以你掌握的情况为准。
好帖,mark,谢谢分享。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0 谢谢楼主,学习了
不错&&学习
很好,内容详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出卖了公考人员报考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