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工作中站址勘查工具所需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随着国内4G牌照发放,全国各省份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TD-LTE网络建设。TD-LTE网络的规划到优化,越来越受运营商的重视,都已成为如今工作的关注重点。 由于TD-LTE网络制式的自身特点,以及同频组网的特殊性,使得TD-LTE网络对于覆盖和干扰的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在步入4G商用的时代,绝大多数用户仍然使用着2G和3G网络,对于TD-SCDMA和GSM的网络的日常优化也是丝毫不能松懈的。

传统的测试终端,除了受限于自身的硬件灵敏度等因素,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包括LTE终端多以测试数据业务速率为主,其同频小区的解析能力有限,而TD/GSM的手机或者数据终端,则又受限于网络的邻区或参数规划,都不能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无线覆盖情况。并且,一般的测试终端都无法对多种网络制式同时进行测试分析,而是各种网络制式拥有各自的测试终端,需要进行多次的测试才能获得每一种网络的测试数据,对于多网协调优化则更显得无能为力了。

扫频仪作为一款网络优化测试常用仪表,其多频段、多制式的灵活使用方式,丰富、完整的数据内容,为初期网络建设和深度优化阶段提供了实际有效的数据依据。本文将通过TD-LTE网络建设的各阶段对于扫频仪的功能应用来做介绍,希望对网络规划、优化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多模扫频接收机是一种多功能扫频仪,能同时扫频接收2G/3G/4G等多种网络制式信号(本文以中国移动运营的GSM、TD-SCDMA、TD-LTE信号为主要对象),扫频输出结果内容丰富,包括空中接口的主要参数、频谱分析及地理化参数等,广泛的用于网络勘察、规划、建设、优化等使用场合。鉴于目前网络的复杂环境和多样的网规网优工作需求,现有的扫频仪系列一般能够提供三种测试模式:频谱测试模式、CW测试模式、Top N测试模式。每种模式针对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工作中的不同需要,可以提供相应的测试数据和分析手段。

下面,按照TD-LTE网络建设的顺序,逐一介绍扫频仪在各个阶段的应用。

3、TD-LTE网络建设过程中的扫频仪应用

建网初期,使用扫频仪器对新设频段进行的全频段摸底测试,统称清频测试。在LTE网络建设中,也有将一些低频谱效率系统进行清频转作LTE。目前LTE信号带宽可达到20M,散落在其带宽内的干扰信号会淹没在其信号内,对LTE数据业务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建设完成后,想从宽带的LTE信号中,分离这些干扰信号是很困难的。清频测试可以在预设频段使用前,对干扰基站信号的无线干扰源进行定位,找出干扰的方向、大小、频段。所以清频测试对LTE预设频段内干扰程度进行的评估,可以净化频段,降低底噪,减轻后续网优工作的难度[1]。在前期规划的清频阶段,可使用扫频仪的频谱测试模式进行清频测试。

频谱测试模式:通过频段和RBW的设定展示信号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它能够在扫描范围内测量和显示各个频率上得信号特征,使测试人员能够方便的“看到”电信号,主要用于新设频段的底噪测试、干扰的评估、频率使用情况的评估等,典型应用如TD-LTE网络D/E/F频段的清频测试。如下图所示:

目前,中移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针对TD-LTE使用频段的清频测试。在许多地市发现了TD-LTE频段上存在的外部干扰,如F频段的小灵通信号、900M二次谐波、1800M泄露干扰,MHz频段的广电信号、定位系统干扰等。

以下是在某市开展的清频测试中发现广电信号干扰的真实案例。测试过程中在高架和部分路面有时会出现多个有规则的波形,波形带宽约为8M,分布在 MHz和 MHz之间,分布很有规律,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如下图所示:

经和主设备厂商工程师验证,该信号应为广电信号,且前期已经基本验证了信号来源,扫频仪的测试数据再次验证了广电信号对TD-LTE D频段影响的真实性。

经典的传播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遍适用性,但是对于具体传播环境下路径损耗的预测不够准确,而我国的传播环境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国外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别。对经典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可以充分利用经典传播模型对损耗趋势预测准确的优点,克服其在具体环境下不够准确的不足。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车载测试,得到本地的路径损耗测试数据,然后通过拟和的方法,用这些数据对原始传播模型公式的各个系数项和地物因子进行校正,使得校正后公式的预测值和实测数据误差最小。这样,经过校正以后的传播模型路径损耗预测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能较好地反映本地无线传播环境的特点[2]。而测试的方式,通常是配合发射机,采用扫频仪的CW测试模式。

CW测试模式:以很窄的带宽测量移动网络系统内可能规划的,所有频率的中心频点功率值,主要应用于传播模型校正测试和频率规划工作,可以通过评估各频率中心频点的能量值,核查测试区域内频率使用情况[3]。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

进入网络建设的初期优化阶段,优化的首要对象就是覆盖,同时还包括干扰和邻区,这三大类问题贯穿于长期的网络优化工作中。对于优化阶段的数据测量,运用的是扫频仪最主要的一种测试方式,Top N测试模式。

Top N测试模式:通过解析网络制式内正常服务的小区的信息,分析网络无线环境中的覆盖、邻区和干扰问题,并通过数据统计和条件设定,给出问题小区的信息和问题路段的位置,以及问题占比、轨迹图、报表等内容,典型应用如ASPS的网络结构指数分析,现网中邻区关系分析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GSM的同邻频分析、TD-SCDMA的时隙干扰分析、TD-LTE的同模3分析等等。

建网初期优化,覆盖类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同频组网的TD-LTE对覆盖要求非常严格,重叠覆盖度一旦过高,将直接引起严重的同频干扰和同模3干扰,严重影响RS-CINR,导致业务速率的急剧下降。如何在加大建站力度、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保证合理的网络结构就成为了摆在网优工程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在解决重叠覆盖这个问题上,使用扫频仪进行工程优化,是依靠扫频仪优异的同频解析能力(>15dB),对覆盖道路进行盲扫,找出符合重叠覆盖定义门限条件的同频小区,分析和上报各小区的重叠覆盖度,同时还能上报引起重叠覆盖的冗余小区,为开展覆盖控制优化提供大量数据,方便网优工程师查找问题小区。

以下图为例,重叠覆盖度场强差门限设定为6dB。在初次路测时,红色区域内采样点重叠覆盖度为3,即符合与第一强小区场强差6dB范围内的小区数为3(含第一强)。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该区域采样点内第二、第三强小区与第一强信号强度十分接近,在RSRP良好的情况下,由于重叠覆盖度高而导致CINR受影响,参考信号质量并非十分良好。如下图,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的重叠覆盖度报告和冗余覆盖度报告,找出对重叠覆盖造成影响较大的小区,作为此次覆盖优化的重点。

根据冗余覆盖度报告找出问题小区,适当调整其方位角下倾角,有效控制这些问题小区的覆盖距离。同时,根据重叠覆盖度报告适当加强受影响的第一强小区的覆盖强度。优化后覆盖效果如下图:

经优化后,加强了红圈区域内第一强小区的覆盖强度,同时控制了第二、第三强小区的覆盖范围,红圈区域内重叠覆盖度明显下降。如当前采样点重叠覆盖度为1,表明该区与第一强小区场强差6dB范围内的小区数由3下降为1(含第一强),这说明此时已无小区与第一强小区场强差在6dB内,CINR也从7.65dB上升到15.48dB 。

除了解决重叠覆盖度以外,依靠扫频仪独立于网络的特点,高精度(RSRP检测精度-128dBm)的测量方式,可以检测出现网中存在的弱覆盖、越区覆盖、覆盖方向不符等覆盖问题,直接定位问题小区,生成各类问题核查图层,并将其相关的无线参数进行上报,方便网优工程师进行调整[4]。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LTE中的切换算法研究

Evolution)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切换是无线通信网络移动性管理的重要功能,也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的性能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网络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也需要无缝的...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摘要】:随着微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移动末端速度要求越来越快,4G网络的大力发展,给整个通信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与挑战,通信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大力布局4G市场,通信运营商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对LTE网络项目加以改造和持续建设,因此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LTE网络项目改造过程中快速高效的完成建设任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工程项目进度动态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信建设项目管理的具体工具与可实施方法,结合目前我国LTE项目改扩建实施过程中的存在遗留问题和特殊技术工艺要求,出现了项目进度动态控制等相关问题解决方法,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工程过程中进行应用,最终根据实际数据,总结出一些经验,有了一定的效果,为项目动态管理理论在通信产业中应用提供了实践案例。通过项目进度动态管理,运用甘特图和网络计划图,确定项目关键工作,合理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并调整控制。在LTE网络改造项目建设中找出关键因素,实施例会制度、动态管理手段、技术创新等手段解决沟通问题、进度动态调整和基站选址等关键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刘俊玮;黄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08期
檀瑞;;[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沈生;殷振瑶;朱晓凯;;[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胥斌;李果;胡丹萍;王洋;邹雄文;;[J];科技资讯;2010年16期
苏文军;许克祥;黄国辉;;[J];西北医学教育;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尚华;[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席旭东,王兴利;[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明阳;;[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郭航瑞;;[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朱志刚;;[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穆允生;李普庆;;[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长海;;[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李鹏飞;;[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3其他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问题[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溧水县司法局长 周静;[N];江苏法制报;2009年
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刘姝;[N];湖北日报;2013年
钟少霞;[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人行慈溪市支行 岑大华;[N];上海金融报;2002年
吉林市船营区政协;[N];协商新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勘查工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