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个州有多少兵

& 关于宋朝的兵力
查看: 7523|回复: 162
性别男&UID930923&帖子16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32wer 于
21:44 编辑
刚入此楼的可以不看这段:
我这里再最后解释一下啊
此二道不可以无备,遂遣使阅乡民
这可不是校阅厢兵啊!
请仔细看我的帖子再回复好不好?
我现在不方便回帖。我这里就举一个实例,以后这种胡搅蛮缠我就不回应了
庆历三年,当时大宋金州城府库被盗贼攻入的时候,堂堂州治所,只有二十四名士兵守卫!堂堂州治所啊!
还想要厢兵!
是日,髃盗晨入金州,□府库兵仗,散钱帛与其党及贫民。知州、比部员外郎王茂先将直兵二十四人御之,既不敌,遂走城外。髃盗恣行掠夺,日暮乃出城去。茂先具以闻。  枢密副使富弼言:「臣伏思西贼未叛以前,诸处虽有盗贼,未尝有敢杀戮官吏者。自四五年来,贼入州城打□者,约三四十州。向来入城,尚皆暮夜窃发,今则白昼公行,擅开府库,其势日盛。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堤备,事未可知。臣前岁所上备贼之策,当时不曾施行,近因两府奏事,论及淮南贼盗,陛下问臣前策,已再录进呈。然前策只是聚兵备东南九路及东京一路。今据王茂先奏,金州在城兵士只有二十四人,显是无备,致髃盗生心。乞并京西一路亦于要害聚兵,为诸州声援。须速施行,若又迟延,恐无所及矣。」
你们要对于每郡无兵各不自保有一个基本概念再来脑补行不行行?
请你们不要用你们浅薄的想象力来质疑大宋创造的这一奇迹
-------------------------------------------
下为正文:
看了下面面这个帖子
没有权限在历史版发帖,那就试着在这里解释一下
龙空新版真是规矩大,用起来好麻烦
只能在主楼编辑
---------------------------------------------------------------------------------------------------------------
首先,在那一楼里楼主说道:
样的情况下,宋朝这么大的体量,虽然在边境的4个路损失比较大,但是其他地区基本不受影响,国本不曾动摇。而西夏人已经支持不住的情况下-----貌似宋人也了解这一点,包括范仲淹等一批边帅对西夏人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大宋和西夏人议和了,给了西夏人喘息的时间,直到神宗失败的五路进攻才扭转宋夏的攻守之势。
那么既然宋人已经了解西夏人虚实,为何要选择议和?仁宗当时经济到底有多困难?
-------------------------------------------------------------------------------------------------------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问题
---------------------------------------------------------------------------------------------------------
他又说道:
根据长编和宋会要辑稿来看,西部禁军才20多万,哪怕到范仲淹和韩琦稳定战局之后才30多万。---陕西四路之兵几三十万.....每路战兵大率不过二万余人。
就这么点兵力,其余方向又没战事,负担应该是不重的
------------------------------------------------------------------------------------------------------------
从李元昊伏击任福这个蠢货的战争来看,韩琦吹李元昊有10万人肯定是没有的,10万人伏击任福这个连阵都列不好的蠢蛋都打了一个上午,这输出不对的。
--------------------------------------------------------------------------------------------------------------------
又与人争论到:
范仲淹讲西部有30万兵马,哪怕吃了三个打败仗之后,一些资料也显示有20多万人,那么你有多少可靠的资料、数据能揭示大送和西夏人的边境没人,这些兵马都是不存在的?
讲道理,大送是弱,经济是蠢,但是黑人也要讲基本逻辑,无脑乱喷就是神经病了。
要西部的兵马都是吃空饷的,李元昊也不是不拿大送一针一线的君子,放着打下来的土地不去占领。你这么说逻辑不通。
----------------------------------------------------------------------------------------------------------------------------------------------------------------------------------------------------------------------------------------------------------------------------------
我这里没有挂人的意思,实在是不能在历史版发帖,又有发帖限制,我这里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宋朝没有兵,西边没有兵
-------------------------------------------------------------------------------------------------------------------------------------
臣又伏思,内则省廷,外则转运司以至州县,勤劳供职,严峻用刑,所急之须,惟财赋是务,尽农亩之税,竭山泽之利【八】,舟车屋宇,虫鱼草木,凡百所有,无一不征,共知困穷,都为赋敛。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今始用武,遽称乏人,即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所耗之财何益!
------------------------------------------------------------------------------------------------------------------------------------
富弼,八事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今始用武,遽称乏人,即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所耗之财何益!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个说法太过于笼统的话,其实那楼的楼主自己都已经有点把问题想通了,只缺临门一脚而已
正如他的疑问:
都是在京城以外增加的人数。诡异的事,西部并没有增这么多兵,不晓得这个兵到哪里去了?
真心话,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
为什么啊?因为当时全国大片地区的兵力都已经被西边吸干了好吧!你真的以为大宋在庆历年间驻扎在陕西四路的所谓二十万三十万募兵是所谓的西军?
---------------------------------------------------------------------------------------
弼入辞便殿建,言:「朝廷悉发京东西、淮南、江南、荆南、湖北、两浙、福建、广南东西凡十一道兵以屯关中。十一道兵素寡弱,又遭此调发,故关中得之未足以充,而十一道之兵尽。朝廷独念京东邻河朔,京西接关陕,此二道不可以无备,遂遣使阅乡民,俾习武以代官兵,东南九道则不之省。伏思朝廷用度,如军食、弊帛、茶盐、泉货、金铜、铅银以至羽毛、胶漆,尽出九道,朝廷所以能安然理天下而不匮者,得此九道供亿使之然尔!此九道者,朝廷所仰给也,固宜保守之。今尽取其兵,且不加保守,一日乘虚盗起,梗其津要,则京师无故而坐困矣。今九道大小一百三十馀郡,若每郡皆宿兵,固不可得也。臣欲乞于九道中,择要害约十馀郡,如泗、扬、升、洪、吉、潭、荆、桂、广、福、杭、越之类,按地理相去均者,于本处募兵,大郡五千,小郡三千,以多补少,不过四五万人,以东南百三十郡之富【一八】,岂不能赡养哉?训为精兵,勿复他役,每郡置二督护专领之,每道别置一都护经略之,九道置一总统者居中以节制之,如此,则欲为寇者知朝廷有备,岂不惮耶?设
伏见西鄙用兵以来,骚动天下,物力穷困,人心怨嗟。朝廷不能抚存,遂使为盗。今张海、郭邈山等数人,惊扰州县,杀伤吏民,恣凶残之威,泄愤怒之气,巡检、县尉不敢向前。遂从京师遣兵,仍令中使监督,尚犹迁延日月,倔强山林,以至白昼公行,平入州县,开发府库,□取货财,散募凶徒,啸聚渐觽。陕府、西京,唐、汝、均、房、金、商、襄、邓,相去凡千馀里,大被□掠,杀人放火,所在疮痍。贼一经过,六亲不能相保,人民恐惧,道路艰难,每郡无兵,各不自保。贼若大段结集,攻陷诸州,缓急亦未有所以备之之策。
知延州范雍言:「今陕西用兵之势,宜令大臣以重兵守永兴军 河中府,泾原、环庆等路有警,则以永兴兵援之,鄜延等路则以河中兵援之。今夏竦在永兴,则臣当在河中,以张诸路兵势。其延、渭、环、庆极边,并以武臣宿将守之,以备战斗。而朝廷终未以为然。臣又请选兵官及益河东兵马二十指挥至延州,亦不得报。西贼既知本路无锐兵宿将,遂悉举觽而来,攻围李士彬父子寨栅,三日之内,径至州城下。是时,城中若得河东兵马,纵未能掩捕,应亦接得刘平入州。平既军马远来,为贼隔断,觽寡不敌,遂致陷没。今金明一路,塞门、安远两寨,围闭经月,息耗未通,万一复来寇城,亦未免为闭门自守之计。
范雍说啊,当时在延州要是能多一点河东兵,刘平就不至于会全军陷没了!
-------------------------------------------------------------------------------------------------------------
每郡无兵各不自保
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淹言:「兵家之用,先观虚实之势,实则避之,虚则攻之。今缘边城寨有五七分之备,而关中之备无二三分。若昊贼知我虚实,必先胁边城。不出战,则深入乘关中之虚,小城可破,大城可围,或东沮潼关,隔两川贡赋,缘边懦将,不能坚守,则朝廷不得高枕矣。
-----------------------------------------------------------------------------------------------------------------------------
没有兵啊!!!
万幸啊,大宋时没有晋商这种给力汉奸,昊贼要是真知大宋虚实...那恐怕没什么大宋三百年的牛逼可吹了!!
------------------------------------------
当时抽空内地以卫陕西的情况之危机,内地兵力之衰退,宋朝人自己都忧心忡忡啊,这尼万一盗贼分起或者辽人南下我大宋岂不是要亡国了?就现在这每郡无兵各不自保的德行?我大宋跪在眼前啊!!
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求和了吧?
然而即便要求和,我大宋依然必须招兵
不招兵,我大送马上就要完蛋了!
------------------------------------------------------------------------------------------------------------------------------
臣近因军贼王伦等事,累有奏论,为见天下空虚,全无武备。指陈后汉、隋、唐亡国之鉴,皆兵革先兴,而盗贼继起,不能扑灭,遂至横流。又见国家纲纪隳颓,政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欲乞朝廷讲求御盗之术,峻行责下之法。兼闻搢绅之内,忧国者多有封章,皆论贼事,臣但谓朝廷见已形之患,闻觽多之言,必动于心,略知恐惧。及闻枢密院戒饬进奏官不使外人知事,方认两省厌苦献言之人。又见自和州奏破王伦之后,更不讲求御贼之策。又认上下已有偷安之意。殊不知前贼虽灭,后贼更多。今建昌一火四百馀人,桂阳监一火七百馀人,其馀池州、解州、邓州、南京等处,各有强贼不少。皆建旗鸣鼓,白日入城,官吏逢迎,饮食宴乐。其敢如此者,盖为朝廷无赏罚,都不足畏,盗贼出没,不能禁止。臣恐上下因循,日过一日,国家政令转弱,盗贼威势转强,使畏贼者多,向国者少,天下之势,从此去矣。 
 臣窃闻京西提点刑狱张师锡,为部内使臣与贼同坐吃酒及巡检、县尉不肯用心,曾有论奏【三二】,其言甚切。臣旧识师锡,其人恬静长者,迟缓优柔,不肯生事,今尚有论奏,则天下无贤愚皆为国家忧之,独不忧者朝廷尔。嗟夫,古之知士能虑未形之机,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玩寇之意;见言事者觽而听之已熟,遂有忽人之心。臣近曾求对便殿,伏蒙陛下语及贼事,忧形于色;及退,见宰辅闲暇从容,天下之事,深可忧矣。今建昌、桂阳贼数不少,想其为害,尤甚王伦,在远更合留意。今自京发兵,则道远不及,外处就拨,则处处无兵。欲乞严敕大臣,鉴此已成难救之患,速讲御盗之法,颁行天下,使四方渐为备御,仍早擘画,翦扑诸处见在贼数。自有贼以来,髃臣上言者,皆为自来宽法,所以不肯用心捉贼,皆乞峻行法令。近见池州官吏各罚铜五斤【三三】,乃知言者皆不蒙听纳。臣谓大臣为国计者,宁厌忠言之多,不厌盗贼之多,乃如此行事尔。臣前后上言贼事文字不少【三四】,仍乞类聚,择其长者,讲定法制。今大臣不肯峻法以绳官吏,盖由陛下不以威刑责大臣,此乃社稷安危所系陛下之事也,伏望留意而行之。
--------------------------------------------------------------------------------------------------------------------------------
宋朝当时的情形其实相当于什么情况?如果明末,崇祯天启有理智或者也可以说是像北宋那样够怂,一龟到底,不两线作战,不搞什么堡垒战术,不逼着将领带兵一波波的徒劳冲击后金空耗国力,彻底绝掉平辽的心思,全力对外龟缩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差不多就能变仁宗后期的德行了
所以后来司马光就回忆到庆历年间,大送是拼了老命全国招兵啊
慶歷中,趙元昊叛,西邊用兵,朝廷廣加召募,應諸州都監、監押募及千人者,皆特遷一官,以此之故,天下冗兵愈觽,國力愈貧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既然大送庆历之前募兵兵额已经突破八十万,为什么还会这么缺兵?大宋兵到哪里去了?
龙空新版真难用,这帖子没法发了
性别男&UID930102&帖子117&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MARK一哈,坐等龙珠高论
性别男&UID977661&帖子66&主题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历代以来,唯一被越南侵略的中原政权,他的军事,实力不谈也罢。--
性别男&UID673920&帖子6862&主题36&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5&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5&好友0&注册时间&
性别男&UID673920&帖子6862&主题36&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5&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5&好友0&注册时间&
基本船夫渔夫更夫之类的,去点个卯,就算是大宋的兵力了,老实说去点卯已经算的得起赵管家了,毕竟不发工资的,甚至还要义务为文人老爷劳动
UID144675&帖子2702&主题2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厢军叫军不是军
性别男&UID330372&帖子29267&主题356&精华12&龙晶14 &龙威0 &积分117&阅读权限1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2&龙威0 &积分117&好友0&注册时间&
基本船夫渔夫更夫之类的,去点个卯,就算是大宋的兵力了,老实说去点卯已经算的得起赵管家了,毕竟不发工资的,甚至还要义务为文人老爷 ...相反,禁军缺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兵源素质太低选不上,标准已经一再降低还是招不到人。年年都有征兵摊派任务都完不成
http://205.209.154.3/?u=410249
/?rpid=70677
性别男&UID943591&帖子2630&主题34&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都都平仗我从周 于
21:07 编辑
仁宗年间为了防备李元昊在陕府西路三丁抽一得十三万人。现场招募的民兵,新鲜热辣现炒现卖。
大送常备军何在?这话我在那个帖子里就问过他了,他还是继续脑补,脑补辽国支援西夏。
三省、枢密院同呈涿州牒雄州称:「西夏本当朝建立,两曾尚主,近累遣使奏告,被南朝侵夺地土,及于当朝侧近要害处修城寨,显有害和好。请追还兵马,毁废城寨,尽归所侵地土。如尚稽违,当遣人别有所议。」众深讶其不逊,章惇笑曰:「元丰中牒亦如此,一牒便已。」上亦深骇其牒语太峻,遂退检元丰中牒,首尾语言大约相类,当时回一牒,更不复来。
遂退检元丰中牒,首尾语言大约相类,当时回一牒,更不复来。
辽国对西夏的支援好给力。
首尾语言大约相类,当时回一牒,更不复来。
性别男&UID618638&帖子8486&主题6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煌黑龙 于
21:34 编辑
历代以来,唯一被越南侵略的中原政权,他的军事,实力不谈也罢。--正在使用龙空iOS App
这个老实说没什么。
唐朝还被南诏攻破成都外墙呢。
宋朝真的是压根儿没想过越南这茬,(越南五代才事实独立,历史上中国也没有怎么面对过越南入侵的问题),宋朝也就没咋戒备过,西南路的兵力本来就是悲剧。
宋朝的军事无能在这事儿上倒还谈不上什么代表性。
性别男&UID930923&帖子16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32wer 于
07:14 编辑
昨天说到,宋朝为什么这么募兵兵额超过八十万,结果一个李元昊之乱就要抽空全国大部募兵,搞到州郡无兵各不自保
一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应运而生了
我大宋的兵到哪里去了?
当时的宋朝人怎么就不觉得奇怪?
宋朝怎么可能不觉得奇怪!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今始用武,遽称乏人,即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所耗之财何益!
这段出自富弼在1039年的,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面对李元昊之乱的大宋的窘迫原因
是六者,岁月已久,中外共闻,而天子不得知,朝廷不为备,养成深患,遂至大骚。此乃两府大臣之罪也。臣今略举八条,止为戎事,未论其他。伏惟圣明详择
整篇文章,尤以二事,三事两条最为重要,其中二事就是上面提到的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而三事呢?
三事。伏见今年四月降中书札子,称臣僚上封,财赋所出,各有攸司,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者也。又曰仍取羡登,用备供入。乞戒谕诸路转运司,如用度阙,须管自擘划支赡,若的是圆融不出,即许于邻道钱谷有剩处支那,不得更似日前,乞自京般请钱银之类,篃行下者。札子未见,当考。伏以国初疆境甚隘,财赋至微,而征伐不停,用度亦足。洎太祖、太宗尽取川蜀、河东、江南、两浙、荆南、湖南、广南、闽、粤之地,何啻万里,不许逐方私积宝货,当时尽归京师。且以后来赋税无不经度,逐州只留实约军费,其馀每岁尽数上供。民力所输,秋毫无隐,不间远迩,不问炎凉,辇运纵横,水陆奔凑,官司督责,时无暂休。凡天下如此者已七十年矣,岂非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者乎。而又干戈不作,华夏底宁,惟是常须,绝无他费。臣谓都下财货,固当在处如阜,有入无出,莫知纪极。今诸路运司以逐州实约之费无多羡馀,其间年岁有凶歉,则必蠲除,朝廷有要索,则必应副,多方搜括,才可张罗。若又分外督之,不知出于何所。朝廷既行诫谕,运司不敢冒违,无计以供,惟民是取。民若可出,岂复行仁,民又不禁,必生怨怒,亏损和气,驯致深忧。况是元昊扰边,陕西被苦,士马日济,刍粟顿加,缮治甲兵,修筑城垒,百役兴作,万倍艰难。复值旱灾,无收农赋,中籴之入既不厚,鬻爵所得又不丰,数十万兵,何所仰给?坐观困敝,不行救恤,而执事者尚曰:「财赋者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尔之不足,不系于我,尔自营求。」是何乖方之深也!窃闻太宗皇帝初实内帑,尝谓侍臣曰:「河东敌境甚迩,吾必取之,至时不免扰民。今内帑所积,以备调发。」盖重扰民也。其后皆如诏,卒不挠下。今元昊背畔,关中用兵,要在安民,图共御寇,而反靳中府无用之物,扰四方已困之民,惜财费人,非太宗皇帝之用心也。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啊,就是说,我大宋建国初期开始,就英明得选择了一种超级的财政集中的统治术,这种统治术的内容就是,不允许地方建立储蓄,不允许地方拥有充足的机动财政,地方除了所谓的实约军费以外,就没有积蓄了,这样搞从建国初期一直搞到现在,已经七十年了!我中国就因为这样搞了七十年才华夏底宁啊!这个政策真是太正确了!然而呢,毕竟地方没有积蓄,缺少盈余,如果出一点天灾人祸之类的灾难,中央再一搞免税什么的,这地方政府每年的上供额度就难以完成了,就要跪了呀!尤其是现在陕西诸路还要养着吸干了全国大部募兵的所谓数十万兵,还有天灾,这个时候,中央还要下达这样的要求
称臣僚上封,财赋所出,各有攸司,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者也。又曰仍取羡登,用备供入。乞戒谕诸路转运司,如用度阙,须管自擘划支赡,若的是圆融不出,即许于邻道钱谷有剩处支那,不得更似日前,乞自京般请钱银之类,篃行下者
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富弼在写下这段的时候,他本人是完全站在中央的立场上,他觉得把地方吸干的主意实在太好了 !反正留下了所谓的实约军费了呢!当然了富弼同时也意识到了,大宋存在严重的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的现象
也许有人要问我,既然你说富弼的立场是中央,是朝廷,那么站在地方的,军队立场的宋朝人言论在哪里呢?
站在军队,地方政府的立场上的宋朝人检讨?这样的检讨当然是存在的!
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上攻守之策曰:
五代之末,中国多事,四方用兵,惟制西戎,似得长策。于时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兵,远屯塞上,但任土豪为觽所服者,以其州邑就封之。凡征赋所入,得以赡兵养士,由是兵精士勇,将得其人,而无边陲之虞。太祖廓清天下,谓唐末诸侯跋扈难制,削其兵柄,收其赋入。自节度使以下,第其俸禄【三六】,或四方有急,则领王师行讨,事已,兵归宿卫,将还本镇。虽为长策,然当时大臣不能远计,亦以朔方李彝兴、灵武冯继业徙于内地,自此灵、夏渐敝,中国命将出守,发兵就屯,千里馈粮,远近骚动,十年之中,兵民交困。
凡征赋所入,得以赡兵养士,由是兵精士勇,将得其人,而无边陲之虞。太祖廓清天下,谓唐末诸侯跋扈难制,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现在更多的问题就来了,不是说在太祖朝的时候就要给地方留下所谓的
实约军费么?
怎么到了地方这里就变成了
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节度使没了兵柄大宋在地方就不养兵了?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募兵是有兵额的,宋朝的各地路转运使按照兵额督促州县完成供给任务(路转运使的权责远不止如此)
那么大宋的兵额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为什么超过八十多万,甚至有说募兵百万的兵额,打一个李元昊就抽干全国大部的兵力还一天到晚叫着缺兵?大宋的兵额真的是实际兵数吗?
真个鬼啊!
对于大宋,永远不要用现代人脑补的所谓常识去衡量
面对大宋,现代人苍白贫瘠的想象力就是战五渣一般的存在啊!你能想象吗?我大宋建国一百多年,到了北宋宋哲宗皇帝都快死掉的时候,大宋的大臣们告诉哲宗皇帝,我大宋,日前兵数皆无籍可考!
诏 置都大兵籍于兵房。枢密院自熙宁始置兵籍,然逐月逐季揭帖进呈,每次揭去旧数而不存按检,故日前兵数皆无籍可考,于是立式,令承旨司岁终造都籍,具在京府界诸路驻泊就粮正兵、汉蕃弓箭手、蕃兵巡检下士兵额,管见阙,见管数,进纳入内,别写一册,申枢密院。自是兵籍乃始可考。曾布白上曰:「先帝初置兵籍,便合如此。有司奉行不如法,而朝廷未尝检察,故失于措置尔。」
宋哲宗绍圣四年
想要理解这种现象,首先,你要搞清楚唐代行两税之后,与整个宋代在统治术表现上最大区别在哪里
性别男&UID796836&帖子13621&主题9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4&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4&好友0&注册时间&
楼主写的很好,自愧不如
性别男&UID977661&帖子66&主题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煌黑龙 于
21:34 编辑
这个老实说没什么。
唐朝还被南诏攻破成都外墙呢。
宋朝真的是压根儿 ...南诏国后来可是被唐给灭了的,在我看来这和汉击匈奴,唐击突厥一个意思,只要能复仇,都不算丢人。可是宋自从义和之后一直是秋毫无犯,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二没有攻打过越南的政权,他的军事地位是否可以和同一时期的炮党,相提并论。--
性别男&UID618638&帖子8486&主题6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煌黑龙 于
11:09 编辑
南诏国后来可是被唐给灭了的,在我看来这和汉击匈奴,唐击突厥一个意思,只要能复仇,都不算丢人。可是宋自从义和之后一直是秋毫无犯,而且 ...
蛤?南诏是被唐朝灭的?
你这世界线跟我不大一样啊。
南诏在安史之乱后和唐朝的军事关系,基本一直都是他主动进攻,唐朝防御好么。
人家灭亡也是从897年,原本南诏自己国内世代为官的郑家篡政杀南诏王隆舜开始的。
897年啊,唐昭宗已经被人幽禁,韩建诛杀唐朝宗室诸王十一人。谁特么有心思找南诏报仇啊?
性别男&UID429855&帖子5706&主题89&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6&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6&好友0&注册时间&
这大送还真是垃圾的超乎想象,难怪当时官员的待遇那么好,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觉得赵官家真厚道啊,对士大夫真舍得啊。
原来这尼玛是拆了东墙拆西墙,最后墙没了大家一起被狼叼去吃他娘。
性别男&UID813345&帖子3095&主题17&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大宋,名字不吉利,送钱送粮,没送的连皇帝也送几个。
性别男&UID813345&帖子3095&主题17&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唯一一个,开国前两代内,就被人吊着打的朝代。
性别男&UID930923&帖子16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32wer 于
03:33 编辑
要想理解宋朝的这种奇妙现象,关键在于哪里呢?关键在于理解宋朝人非常喜欢说的这么一句话:
唐制,天下赋税,其一上供,其一送使,其一留州。
有宋一朝,无数文人士子引用过这句(虽然不同时期对这个唐制的态度可能不大一样),网络上的引用也有很多,但是这里就有一个很要命的地方: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来质疑这里面的问题所在呢!怎么在网络上就没有人战这点呢?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这宋代的送使送的无疑是路转运使,然而我一直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就没有人质疑,唐代送使难不成也是所谓的盐铁转运使?
这怎么可能!唐代的送使送的是节度观察使好不好啊!
唐设内诸司使,悉拟尚书省,如京,仓部也【二五】;皇城,司门也;礼宾,主客也。虽名品可效,而事任不同。当时诸司所行,惟京邑内外尔。诸道兵赋,各归藩镇,非南宫一郎中、员外郎所能制也。朝廷所得,才三分之一,名曰上供,其它留州、送使之名,皆藩镇所有。其后诸帅跋扈,由藩镇强大也。
唐宋时人对于送使得微妙区别,是理解唐宋政治统治术区别的关键所在
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宋代人眼中,宋代路转运使的职权,其实是等同于唐代节度观察使的
如果你只看苏辙等人的文章:
而先困转运司,转运司既困,则上供不继
你多半会觉得宋代的路转运司只是一个帮助路完成上供任务的交通部门,最多就是类似于今天国税局的玩意
这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啊,宋代路转运使 就是宋代地方最高等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
『诸州藩镇支属州郡,多俾亲吏掌其关市,颇不便于商贾,滞天下之货。望不令有所统摄,以分方面之权,尊奖王室,亦强?弱枝之术也。』时太平兴国二年也。遂诏:『邠、宁、泾、源、?、坊、延、丹、陜、虢、襄、均、房、复、邓、唐、澶、濮、宋、亳、郓、济、沧、德、曹、单、青、淄、兖、沂、贝、冀、滑、卫、镇、深、赵、定、祈等州先隶藩镇,令直属京师,郡长吏得自奏事。』自是而后,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又节次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矣。继增转运使判官,以京官为之。于是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也。
知谏院陈旭言:「生民休戚,系郡县政之得失。今天下州三百,县千二百,其治否朝廷固不得周知,必付之十八路转运使。而预选者,自三司副使、省府判官、提点刑狱,或以资序,或以荐引,才不才固已混淆,一旦付以一道按察之寄,虽知不胜其任,必重退之,是重抑一人希进之心,而轻一道生民之命。今选用不精,又责任无法,考课不立,其间非暗滞罢懦,则陵肆刻薄,十尝八九,所以下之疾苦不得上闻,而重其愁叹憔悴也。
打个可能不大恰当的比方,这就是是所谓的省级国税兼任省委书记。
重抑一人希进之心,而轻一道生民之命。
这一句是很值得玩味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所谓一路之事无所不总的路转运使必须要抑制他的升官发财的野心,以至于不要为了这种野心而视一路之生民的生命为无物!
基本上就是把路转运使的升官发财与老百姓的生民之命对立起来了,想想看今天省委书记升官发财与其治下的老百姓的生民之命在制度上对立起来,会变成什么德行
而这就是宋代路转运使上供政治的本质,路级转运使的想要升官发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上供,以上供来最大限度地削弱地方的财政独立性,以此保证中央的绝对实力优势,如此一来路转运使即便拥有类似于唐代节度使的职权,它也不可能割据,为什么?因为路转运使自己就通过收税把地方给收垮了!
还记得八事是怎么说的么?
且以后来赋税无不经度,逐州只留实约军费,其馀每岁尽数上供。民力所输,秋毫无隐,不间远迩,不问炎凉,辇运纵横,水陆奔凑,官司督责,时无暂休。凡天下如此者已七十年矣,岂非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者乎。而又干戈不作,华夏底宁,惟是常须,绝无他费
也就是说当上供与他的其他职责出现矛盾的时候,转运使大多数情况下会牺牲其他保证上供,实际上这也是这种制度被设计出来的主要目的
事实上啊,在仁宗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次路级转运使把作为维持地方运作的附加税经费上供试图升官发财这样的事情
想想看吧,一个国税机构,在地方拥有了省委书记的权力,将会如何?
而宋朝的政治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如果一个国家的,他的地方政府,完全由直属中央的国税局兼任控制,会给国家,给地方,给军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苏辙的而先困转运司,转运司既困,则上供不继,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啊,就是地方政府财政崩溃了,那样地方就连上供都没有能力了。而不是纯粹看字义的,转运司垮了,上供就运不上去
这可不是某些人轻描淡写脑补的运输不上去啊!
回到养兵的问题上,宋朝募兵兵额扯淡的问题,本质上而言,就是太穷,在经济实力上就不可能养得起兵额中吹嘘的牛逼烘烘的兵力,一句话所谓,没有钱粮
实际上南宋的时候朱熹与他的弟子讨论宋代政治得失时候,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专门讨论过这一点:
又云:“也怪不得州郡,欲添兵,诚无粮食给之,其势多招不得。某守南康,旧有千人禁军额,某到时才有二百人而已,然岁已自阙供给。本军每年有租米四万六千石,以三万九千来上供,所馀者止七千石,仅能赡得三月之粮。三月之外,便用别擘画措置,如斛面、加粮之属。又尽,则预于民间借支。方借之时,早谷方熟,不得已出榜,令民先将早米来纳,亦谓之租米。俟冬,则折除其租米,亦当大米之数,如此犹赡不给。寿皇数数有指挥下来,必欲招满千人之额。某申去云:‘不难于招,只是无讨粮食处。’又行下云:‘便不及千人,亦须招填五百人。’虽圣旨如此,然终无得钱粮处,只得如此挨过日子而已!想得自初千人之额,自来不曾及数。盖州郡只有许多米,他无来处,何以赡给之?然上供外所馀七千石,州郡亦不得用。转运使每岁行文字下来约束,只教桩留在本州,不得侵支颗粒。那里有?年年侵使了,每监司使公吏下来检视,州郡又厚赂遗之,使去。全无颗粒,怪不得。若更不得支此米,何从得赡军?然亦只赡得两三月,何况都无!非天雨鬼输,何从得来!某在彼时,颜鲁子王齐贤屡行文字下来,令不得动。某报去云:‘累政即无颗粒见在。虽上司约束分明,柰岁用支使何?今求上司,不若为之豁除其数。若守此虚名而无实,徒为胥吏辈赂贿之地。又况州郡每岁靠此米支遣,决不能如约束,何似罢之?’更不听,督责愈急。颜鲁子又推王齐贤,王齐贤又推颜鲁子。及王齐贤去,颜依旧行下约束,却被某不能管得,只认支使了。若以为罪,则前后之为守者皆一样,又何从根究?其势不柰何,只得如此处。”卓
没有办法啊,每年的产出就那么点,州县上供额度定的如此之高,哪还有什么钱粮养禁军(所幸南宋不靠禁军打仗)
宋朝的问题,你不从穷这个字去追究,否定大宋穷的不得了的事实,那肯定要沦落到脱离史料编故事瞎脑补的地步的
在元佑初年,宋朝的枢密院就曾经这样批评诸路监司:
朝廷為諸路監司妄惜財費,不務招揀,致漸耗兵數
看的懂吗,这里甚至都不指责诸路转运使让兵额空缺是贪污腐败了,这尼玛是为了省钱啊!
我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宋朝的兵额就是一个空架子,看着八十多万百多万的其实都是账目兵力
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养兵的吃空饷钱,实际上是各级路转运使维持地方政府运行,乃至于上供国库的最主要一笔经费!也正因为如此,宋朝的现实是什么?在试图维持现有兵力的条件下,宋朝的账目募兵兵额实际上是绝对不能被缩减的,一旦缩减就要出大事!因为在宋代,对于地方而言,财政上的兵额消失,必然导致地方财政的进一步崩溃,崩溃到以至于维持以前军队的架子都做不到的地步!
正如苏辙所说的:
两司皆困,故内帑别藏虽积如邱山,而委为朽壤,无益于算
这玩意的实际意思就是:地方政府到户部的那个系统完蛋了,包括实际承担的军队补充任务都不能继续下去了,你中央堆一堆铜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也许要质疑,我为什么这么笃定?就靠着一句枢密院指责地方监司省钱不补充兵力?
因为啊,北宋在历史上,其实啊,就真的减了兵额,而减掉兵额之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崩溃,与财政崩溃导致的募兵的自行瓦解,是北宋灭亡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性别男&UID930923&帖子16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32wer 于
03:22 编辑
我在主楼大概描述了一下李元昊之乱时的宋朝缺兵得到惨状,其实啊,这跟靖康之耻时的情况比起来,那算个屁啊!
李元昊之乱的时候,大宋尚且可以抽干国家大半地区的常备募兵兵额二三十万,投到一处,不说野战怎么样,守城守天险还是勉强能凑合用的,无论怎么说,至少都成功的阻止遏制住了李元昊往虚弱的内地进行渗透
靖康年间是个什么德行呢?
靖康之耻之时,在一开始,面对南下的金军,我大宋,确实需要一笔兵力,去守卫,守卫什么?大宋君臣只是脑补黄河出海口入辽界,就一次次回河一次次失败,最后把北方冲到千里萧条间无人烟地步的那条黄河啊!
当时他们派出了刚刚立下拥立之功的何灌从开封出发,与从号称河北最为坚垒招募来的的梁方平的精锐骑兵一起驻守黄河
这是一支怎样强大的一支军队呢?
未及行而帝内禅,灌领兵入卫。郓王楷至门欲入,灌曰:「大事已定,王何所受命而来?」导者惧而退。灌竟行,援兵二万不能足,听募民充数
時斡離不已報將至真定矣,城中既無將,又無兵,惟有健勇二萬,複發從梁方平拒三山、大河迤邐前去,往往上馬輒以兩手捉鞍,不能施效,大凡倉卒如此,不暇悉數。
从开封出发的何灌连两万募兵都凑不齐!需要紧急招募壮丁凑数,再加上梁放平那从一无将二无兵的真定拼凑的连马都不会骑的壮丁骑兵七千人
碰到金人,甚至只是投降的常胜军一部,都一触即溃,然后金人从容渡河的时候感叹中国无人:
:二十六日癸亥,诏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将骑七千令守浚州。又诏步军都指挥使何灌以兵三万守黄河。
曰:癸亥,诏梁方平将兵七千守浚州,何灌将兵二万守河津
内侍梁方平领兵在黄河北岸,贼骑奄至,仓卒奔溃。时南岸守桥者望见虏中旗帜,烧断桥缆,陷没凡数千人,虏因得不济。方平即遁。何灌军亦望风溃散,我师在河南者无一人
自虏骑临河,梁方平烧桥而遁,虏不得遽渡,小舟能容数人者以济,凡五日,骑兵方绝,步兵犹未集也;旋济全行,无复队伍。既济据牟驼岭,获马二万匹,笑谓沈管曰:「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得渡哉!」
好了现在打野战,守黄河天险是没有指望了,我们可不可以守守城池呢?不是一直说我大宋只是缺少野战机动兵力吗?这言下之意好像是说我大宋守城的募兵总是能凑出不少的不是吗?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
在京卫士上四军効勇京东西路弓手等七万人殿前司诸营兵万人分作五军左中前三军姚友仲统之右后二军辛永宗统之前军屯顺天门左军中军屯五岳观右军屯上清宫后军屯封邱门以备四壁?应...京师大而兵寡少仓卒之际四方兵将不至无以守御捍城
弓手,是宋代的一种劳役,当时我大宋已经没有多少募兵可言了,只能紧急的把首都附近的两个路的劳役组织起来,送到开封城墙上守城,然后加上开封的驻军,统共七万人!
不过所幸第一次还有李纲在,李纲这个人守城上还是非常称职的第一次还是守住了
第二次开封保卫战:
時京城四壁共十萬人,黃旗滿市。應募者悉庸丐寒乞之人,全無鬥志。何用王健募奇兵,操瓢行乞羸劣之人,皆躍然應募,倉卒未就紀律。奇兵亂,毆王健,殺使臣數十人,內前大擾。王宗水楚斬渠魁數人,乃定。及出戰,為鐵騎所沖,望風奔潰,殲焉
这时,我大宋紧急招募了一堆乞丐凑足了十多万人,这十多万人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基本上除了内讧以外就是出战被金人一波收人头带走。而这个时候比起那紧急拉厢军凑数的开封禁军卫士,整个开封真正能够指望上的还真的只有那三千左右的河东陕西募兵勤王军,而这三千人里又以麟府兵千人最是精锐:
先是朝廷縁近军阙少于诸司厢军内?充,禁卒与上四军卫士分布四壁唯陈州门最多又十歩将百歩将。朝廷又虑守陴卒不能御敌乃选卫士长入祗候陜西河东兵三千人令王琼姚友仲统之以?应诸壁危急先是琼领麟府兵千人屡出战有功甲寅?应宋门炮伤琼足流血扶下城由是麟府兵多不为用王宗濋见攻城益急唯赖?应之兵乃诱之曰如敢长枪杀敌者例授承节郎赏金碗五只有官人转三官士卒効命争先故乙卯之战杀金人三千馀人战罢下城休息所许告身金椀并无之至是宗濋令城下催?应军兵令上城士卒皆发怨言且食乾粮徐徐不动敌来攻字字楼皆摧毁处置未成撞竿未备敌遂登城继而东水门之南亦破
想想看吧,吹的牛逼烘烘的我大宋,号称竭天下之利,以供养的首都,其实只能指望这三千人来守城,这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更夸张的是,在其中最精锐的千人主将受伤后,这些大头兵就不动了呀
炮伤琼足流血扶下城由是麟府兵多不为用
怎么办呢?
许赏格!发金碗!敢于长枪杀敌者发五个金碗!升官发财!
乃诱之曰如敢长枪杀敌者例授承节郎赏金碗五只有官人转三官
然而呢我大宋哪里有这么金碗可发!
战罢下城休息所许告身金椀并无之!
于是这些奇货可居的大头兵就有怨言了呀,坐视金人攻城了呀!
皆发怨言且食乾粮徐徐不动敌来攻字字楼皆摧毁处置未成撞竿未备敌遂登城
也许你要问,大宋就这么蠢?没有金碗,不会再花钱去多招募一些募兵,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大宋只要肯出钱,这尼玛凑点募兵守城...
宗濋因以银五十两募长枪手一人得百人时金人亦有登女墙者士卒血战杀戮颇衆又以撞竿折天桥金兵死伤者数千人矣由是稍缓然矢石交下将士负盾而立不寐达旦加以天寒大雪平地深数尺冻栗堕指
五十两募一长枪手,只募得百人!知道那时为什么要搞六丁六甲了吧。这德行没有郭京,我大宋的首都开封也是破城再即了呀
你或许又要问,我大宋还有勤王兵不是嘛?想我大宋壮大之西军,若不是党争旧党拖后腿,区区京城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守得住的?
我这里就不用什么旧党人物的言论,我这里就用一个铁杆的新党,在靖康年间还要吹嘘熙丰变法-之功的王襄,我们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当时所谓壮大西军的:
神宗皇帝之不建叠宕等州岂不以城之无利守之实难又且以赐忠顺之蕃使耕牧于其间也!叠宕之地既皆不毛而湟鄯诸州万山埆瘠殆非人迹之所渉,童贯仰国家之财悉兵民之力收复三州増筑城寨又于熈丰所空之地建城而自以为功,分屯兵将转输粮食,夫弓箭手民兵五路之根本也!每差戍守一月一易则必人市头口负乾粮器械所需之物而趋焉路,逢蕃冦则多致杀掠或得戍满三数月间又当复往,如此劳费无有已时!而熈河包氏之兵最为忠顺神宗皇帝特宠异之心一不满势必不为吾用,此熈河之兵所以寡弱而不振四路之兵恐亦复然,今之士夫见边兵之凋弊则以谓未必胜于东兵见西马之病瘠则以谓未必及于东马盖不见其强盛之时而独见其衰弊之后耳陜西之财百万为率常以七十万独供熈河而以三十万供秦鳯泾原环庆鄜延永兴军路也熈河之财十常七八以供新边之费则是童贯之新边常困竭陜西之诸路陜西之诸路常烦朝廷之应副而贻患于天下之诸路矣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啊?这个铁杆新党说啊,现在的人看到我大宋曾经的壮大西军现在也不见得比东军强多少,西边的马匹也不见得比东边的马强多少,为什么?因为啊,我大宋的壮大西军都被蔡京童贯一系列的用兵驻屯给耗垮了呀,那些 破烂土地打下来一点好处都没有,守之又难,是我大宋壮大西军衰败的罪魁祸首啊!
我们还可以再来看看一下,当时的一系列陕西勤王军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靖康元年五月,河北、河东路宣抚司奏:「河北诸州军所管正兵绝少,又陜西游手惰民愿充军者亦众,祗缘招刺阙乏例物,是致军额常阙。今若给一色银绢,折充例物犒设起发,召募人作义勇,止于右臂上刺字,依禁军例物支衣粮料钱,陜西五路共可得二万人,比之淮、浙等路所得将兵,实可使唤。」从之,诏遣文武官各一员前去陜西路募兵二万人赴阙。遂命赵鼎特除开封府曹官,种湘差宣抚司准备将领,并充陜西路乾当公事,专一募兵。是月,遣户部员外郎陈师尹往福建路募枪杖手。都水使者陈求道言:「朝廷差官往陜西招军,适当岁丰,恐未易招填。若就委监司招募保甲,啖以例物,与免科差,以作其气,可得劲兵五万。」从之
靖康元年七月:陕西五路钱盖言:“都水使者陈求道请招刺保甲五万充军。缘比来陕右正兵数少,全籍保甲守御
钱盖奏:陕西募土人充军,多是市井乌合,不堪临敌,今折彦实支陕西六路铜钱各十万缗,每名添钱十千,自可精择少壮及等杖人,可得正军一万,六路共得六万人。”
看看,是不是同样是紧急招募的壮丁?所以说是
今之士夫见边兵之凋弊则以谓未必胜于东兵见西马之病瘠则以谓未必及于东马盖不见其强盛之时而独见其衰弊之后
在当时,就是这么一堆紧急招募出来的壮丁,连武器装备都凑不齐的壮丁,才让所谓的壮大金军成就了几万异族无双几十万上百万汉人募兵的传说啊!于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可以拿这玩意论证汉人卑贱腐败懦弱了!
靖康之耻的惨状,其实是因为我大宋没有兵啊!
事实上啊,后来讨论北宋灭亡,募兵自行瓦解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自元丰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元佑以降,民兵亦衰。、大观以来,用事,兵弊日滋,至于受逃亡,收配隶,犹恐不足。之后,久废搜补,军士死亡之馀,老疾者徒费廪给,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握兵,势倾内外,凡遇阵败,耻于人言,第申逃窜。
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住招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陕右诸路兵亦无几,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人。故,虽画一之诏,哀痛激切,而事已无及矣。
本朝自南北通好已来,路兵额常及十万,尔后日见销耗,至熙宁、元丰,定州犹不减二三万人,后因封桩禁军,阙额钱粮,朝廷唯务封桩数多,转运司利于销兵省费,更不一切招填,因致边兵日少。即今春秋大教,尽数不及六七千人。定州最为河北屯兵之处,尚乃如此,其它州军即可知矣。
南宋时朱熹与他的弟子对大宋灭亡直接原因的总结:
说祖宗时州郡禁兵之额极多,又有诸般名色钱可以赡养。及王介甫作相,凡州郡兵财,皆括归朝廷,而州县益虚。所以后来之变,天下瓦解,由州郡无兵无财故也。曰:“只祖宗时,州郡已自轻了。如仁宗朝京西群盗横行,破州屠县,无如之何。淮南盗王伦破高邮,郡守晁仲约以郡无兵财,遂开门犒之卓录作:“敛金帛赂之。”使去。富郑公闻之大怒,欲诛守臣,曰:‘岂有任千里之寄,不能拒贼,而反赂之!’范文正公争之曰:‘州郡无兵无财,俾之将何捍拒?今守臣能权宜应变,以全一城之生灵,亦可矣;岂可反以为罪耶?’然则彼时州郡已如此虚弱了,如何尽责得介甫!”僩。
卓录今附于下:“介甫只是刮刷太甚,凡州郡禁兵阙额,尽令勿补填。且如一州有千人禁军额,阙五百人,则本郡不得招填,每岁桩留五百名之衣粮,并二季衣赐之物,令转运使掌之,而尽归于朝廷,如此煞得钱不可胜计。”陈丈云:“记得先生说,教提刑掌之,归朝廷,名曰‘封桩阙额禁军钱’。
凡州郡兵财,皆括归朝廷,而州县益虚。所以后来之变,天下瓦解,由州郡无兵无财故也
封桩阙额禁军钱粮
无兵无财天下瓦解
性别男&UID930923&帖子16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32wer 于
18:04 编辑
我前面说到大宋的那个逆天兵额实际上绝对不能被缩减的,这是什么意思?
我这里再强调一遍,你不能现代人的常识去脑补我大宋,这是没有用的
现代人,一听到裁兵,很容易就能想到减少军事开支,减少财政开支,乃至于减税是不是,我大宋才不是这样的,还记得八事是怎么说的吗?
且以后来赋税无不经度,逐州只留实约军费,其馀每岁尽数上供
宋朝统治术的中心是什么?就是不给地方留一点多余钱粮,最大限度地削弱敌方的经济财政,以此达到中央绝对的实力优势。如果只削减兵额,我大宋朝廷会允许地方有哪怕一丝减轻负担,合法建立储蓄的可能性?
对的,即便我大宋要裁兵,要减少募兵兵额,历史上来看,它也不会给地方多留一分钱,少收老百姓税
那怎么办呢?
封桩起来呗
自元丰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
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住招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
路兵额常及十万,尔后日见销耗,至熙宁、元丰,定州犹不减二三万人,后因封桩禁军,阙额钱粮,朝廷唯务封桩数多,转运司利于销兵省费,更不一切招填,因致边兵日少。即今春秋大教,尽数不及六七千人。定州最为河北屯兵之处,尚乃如此,其它州军即可知矣。
及王介甫作相,凡州郡兵财,皆括归朝廷,而州县益虚
“介甫只是刮刷太甚,凡州郡禁兵阙额,尽令勿补填。且如一州有千人禁军额,阙五百人,则本郡不得招填,每岁桩留五百名之衣粮,并二季衣赐之物,令转运使掌之,而尽归于朝廷,如此煞得钱不可胜计。”陈丈云:“记得先生说,教提刑掌之,归朝廷,名曰‘封桩阙额禁军钱’
上面这一坨提到的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所谓
封桩阙额禁军请受,封桩阙额钱粮
这东西可以说是王安石最大的的黑点(王安石这个人做的其他蠢事在古代士大夫眼中大多不算个事,敛财也是帮皇帝发财),就是新党,到了靖康年间也要惊叹这个 N……发明危害巨大。
这是个什么玩意呢?
王安石在熙宁年间要搞保甲民兵,保甲这个东西啊,如果官府一分钱粮都不出,那其实就等于是恢复强制兵役,比以前的差役法危害还大,而如果中央出钱粮,那又等于是募兵,该怎么办呢?
王安石告诉神宗皇帝,简单,我们只要削减募兵就可以了!削减禁军好啊!能省下许多钱粮,只要拿其中一部分养保甲就可以了,还能剩下大多数的钱呢!这些剩下的钱该怎么办呢?陛下您可以把他们封桩起来啊!这样陛下您的直属仓库又多堆了一笔钱粮,是双赢啊:
安石曰:「当减募兵,取其费供之。所供保甲之费,才养兵十之一二。」
上曰:「畿内募兵之数已减于旧,强本之势未可悉减。」
安石曰:「巡檢下六千人,每千人歲約三千貫,是一歲費十八萬貫。今若罷招此六千人,卻以保甲代之,計所用錢糧費十八萬貫尚剩十萬貫。以十萬餘人替六千人,又歲剩錢十萬貫,何至憂不給也。教閱至一二年,便令保正募征行者,六千人必可得,況但要守衛京師而已。若歲歲閱教保丁,又封樁所剩錢十萬貫,則非特畿內守衛日強,兼亦財有餘積。宗廟社稷之憂,最在於募兵皆天下落魄無賴之人,尚可與之守社稷封疆,況於良民衣食豐足者觽,複何所虞?
看看!多么神奇的理财术!每用保甲替代六千禁军募兵,每年就可以多封桩十万贯
那么又怎么削减募兵兵额呢?
阙额不补即可!
大宋的募兵,如果各路监司阙额不补,那崩溃的速度不要太快:
安石曰:「既有保甲代其役,即不须募兵。今京师募兵,逃死停放,一季乃及数千,但勿招填,即为可减。然今厢军既少,禁兵亦不多,臣愿早训练民兵,民兵盛则募兵当减矣。」
光是京城募兵的逃死停放,都一季乃及数千,实际后来看崩溃的速度可能比这个还要快一些
王安石说啊:
又为上言:「今河北义勇虽十八万,然所可奖慰者不过酋豪百数十人而已。此数百十人歆艳,则十八万之觽皆顺听矣,此府兵之遗意也。」
十八万保甲义勇只要养数百人就可以了,这十八万义勇保甲替换掉的禁军能省下多少钱啊!这么多钱只要给酋豪数百,那么其他的都可以封桩起来呢!这尼玛是多么大的一笔进项!王安石说这是府兵遗意啊!
王安石对战争的理解不超过义和拳大师兄的水平,想想号称: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的情况下,实际大宋也就是个几十万装备垃圾的募兵,你这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的投入,投到民兵上,这保甲民兵能得到什么水平的训练武装?你大宋这样横征暴敛,实际上已经收了免役钱,你就这么十几万人奖励数百人就算是出了钱的?就可以替代募兵了?你大宋有授田制么?有租庸调么?还学府兵?你大宋把民间都榨干了,老百姓有个鬼义务财力倾家当产去购置武器装备维持训练,帮你大宋赵官家保卫天下?
敛财敛了那么多现在连募兵都不愿意养了?
反正金人入侵的时候就这个水平:
知安吉縣曽綽聚鄉兵在石郭把隘金人攻石郭寨發數矢或視之曰沙栁木幹鑿子頭真金人箭非潰兵也鄉兵皆棄竹鎗紙甲而奔金人入縣縱火悉為灰埃
而且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封桩阙额禁军钱粮严重的摧毁了地方监司的财力
臣亦尝询访转运司财用日耗之因,虽不能尽究其本末,然有灼然易见者,逐路用度浸广,而朝廷封桩浸多也。且以数事言之,选人添俸,逐路添将兵,诸州添公使,物务监官添员外,置准备差遣大使臣,凡此虽政事所系,因时之宜,不得不尔,然若计其费,则皆祖宗所未有也。用度浸广既如此,又所谓封桩者浸多,若卖盐□剩钱、阙额禁军请受、减省造船钱之类,名目甚多,本皆转运司之物,而一切封桩,归于朝廷者浸多,则转运司安得而不窘乎?臣固知封桩之物,非以奉游宴、广宫室、饰苑囿、侈舆马也,不过欲蓄积稍多,而有以待军国缓急之用而已。然所谓蓄积者,经费之外有馀,然后可以为积蓄,岂可辍有司之经费,使不足用,而名之蓄积乎?今所谓封桩者,有司不得辄用,彼经费既阙,反致岁额上供之物公然负欠而不可诘,又借贷于朝廷者,虽经违限勘劾,而竟亦不能偿,此岂长久之计耶?臣伏望朝廷熟讲而深图之!凡上供封桩之物,前日祖宗所不取者,皆付之转运司,使诸路转运司稍得自足,乃天下万民之幸也。(政目于二十九日书支钱助河东,当考详增入。)
陛下啊,转运司可是要承担包括军队供给补充,公使,选人等等等等义务的呀,现在诸路监司经费不足,您现在还打着储蓄的旗号封桩包括阙额钱粮在内的一大批无名赋税钱粮。这些玩意本来都是都是转运司的东西啊!转运司没有了这些东西连上供任务都难以完成了!所谓:
司不得辄用,彼经费既阙,反致岁额上供之物公然负欠而不可诘,又借贷于朝廷者,虽经违限勘劾,而竟亦不能偿,此岂长久之计耶?
这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阙额禁军请受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啊?就是王安石忽悠
皇帝亲自下台抢空饷吃啊!
皇帝吃空饷吃垮自己的募兵!千古未闻啊!
到了靖康年间,面对金人的铁蹄,王安石发明阙额禁军钱粮摧毁大宋募兵时的人都还没死光呢!
王安石这个人也就彻底身败名裂了!还记得死硬派新党王襄么?
王安石为相,思复三代民兵故创教保甲而潜消禁旅,臣元丰间往来京师道中,京南自延嘉以北废营壊垒三十馀里!当时禁卫精兵不知几千,万人也!
其后蔡京枉费军储,阙乏衣粮不充则教閲之法弛;人无顾惜则姑息之心生;故弱者鬻食于市,强者负担于路;髙俅壊之于内,童贯毙之于外;数十年间不知其销折几何人!
皇城诸班之地今为殿阁池台矣!京城废营之地今为苑籞甲第矣!郡县之民佃空营地以自给者盖千百计!
富室大家尚养健仆数辈以待暴客,陛下以万乘之尊威慑四海,而皇城之内无诸班以宿卫!京城之中少禁旅以镇守!近畿辅郡兵将备御殆同戏事!
旧党?那就更加露骨了呀!
本朝以兵设险险于雍洛之河山也!
奈何喜变更之大臣销去祖宗傅城之兵营!
曰坐縻太仓无用也!
曰阙额之金因得以为利也!
闲地可以利室庐也!
大臣而浅且陋一至于此,安知百世之安危哉?宋守约自以并营为功闻于一时矣,使我翊衞京城之兵营十无一存者!
王安石说的好啊:
曰坐縻太仓无用也!
曰阙额之金因得以为利也!
闲地可以利室庐也!
养募兵?那不是浪费粮食么?阙额禁军请受?那也是一笔不错的吃空饷封桩财源呢!兵营土地?可以拿来搞房地产啊
来对照一下死硬派新党王襄的说法:
皇城诸班之地今为殿阁池台矣!京城废营之地今为苑籞甲第矣!郡县之民佃空营地以自给者盖千百计!
于是乎皇帝吃一波空饷,财力大减的地方再吃一波空饷,在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皇帝亲自下台抢空饷吃,大家一起抢吃空饷的狂潮中,北宋灭亡了
无兵无财天下瓦解
而南宋呢?在吸取了北宋的教训之后,朱子不由得感叹道:
兵甲詭名不可免,善兵者亦不於此理會。纔有一人可用,便令其兼數人之料。軍中若無此,便不足以使人。故朝廷只是擇將,以其全數錢米與之,只責其成功,不來此屑屑計較。近來刮刷得都盡,朝廷方以為覈實得好。先生云,聞前輩云云。揚
吃空饷天经地义啊,在我大宋,不吃空饷的军队又怎么能有战斗力呢?
性别男&UID910504&帖子43&主题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亡与制度?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滦州兵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