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完五加行适合什么人修皈依10万遍皈依偈能否受戒

日嘎上师平时看到很多居士,不能真正理解皈依戒其中道理或疏于严持,以为皈依只是为了拿到皈依证的一个手续,并没有真正明白其重要性,故而非常焦虑。为了使诸佛弟子树立对三宝至尊无二诚敬信心,保持皈依戒的清净,上师特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节选了以下内容,专门叮嘱皈依的重要性及其功德。虽然诸多法本中早有说明,但因很多人不恳静心修学,于此专门提出实则希望大家重视珍之。
日嘎上师希望皈依后的三宝弟子,每天早上最少念诵七遍皈依颂,未修习五加行的弟子首先亦需念诵十一万遍皈依颂。
&&&&&喇嘛拉交僧却哦&&皈依上师
&&&&&桑及拉交僧却哦&&皈依佛
&&&&&秋拉交僧却哦&&&&皈依法
&&&&&更登拉交僧却哦&&皈依僧
&&&&&&&&&&&&&&&&&&&&&&&&&吉祥圆满!!!
满 前 行 引 导 文》皈 依 篇 节 选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导分五:皈依之基础,皈依之分类,皈依之方法(从略),皈依之学处,皈依之功德。
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开启皈依之门的是信心。皈依之初于自相续中生起稳固的信心非常重要。
信心又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进入有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殿堂或见到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的尊颜,或者听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大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
欲乐信: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后生起想摆脱之心;若听闻善趣与解脱的安乐则生起想获得之心;闻到善法的功德后生起要修持之心;现见罪业的过患后生起想断除之心,这些都是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还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三宝都会知晓,除三宝之外,没有其它的依赖和指望,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称为胜解信。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因此,信心能生一切善法功德犹如种子,若无信心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尽一样。如经云:"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此外,信心居于七圣财&之首位,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所以说,信心是一切财宝中最殊胜的。同样,信心也是无尽功德的源泉,犹如宝藏;能趋入解脱胜道,犹如双足;将一切善法揽入自相续,犹如双手。如颂云:"信财宝藏双足胜,犹如双手摄善根。"虽然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悲心与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续,唯一依赖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因此,如果自己具有上品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若具有中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则所得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只具有下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么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若自己无有信心,则遇到真佛摄受也无济于事,就象前面提到的善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达多等一样。如果具有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现在无论谁人祈祷,佛陀都会降临于他(她)的面前赐予加持,诸佛对众生的悲心无有亲疏。如颂云:"何人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邬金莲师说:"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只要自己具有胜解信,则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悯(和加持)。(藏族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有信心,老妇依犬牙也能成佛"。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经常去印度经商。老母亲对他说:"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你一定要从印度给我带回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殊胜(加持品)。"这样嘱咐他多次,但儿子都忘记了,(一直)没有带回加持品。一次,儿子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说:"如果这次还不给我带回来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加持品,我就在你面前自杀而死。"儿子去印度经商到返回的期间又忘记了(母亲嘱咐的那件事),临近家门之时(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他想: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没有给老母亲带回任何顶礼所依的加持品,如果这样空手而归,老母一定会自尽身亡的。想到这里他左右环顾,发现路边有个狗头,于是拔出狗牙,用绸缎裹好带回来交给母亲说:"这是佛的牙齿,希望你将它作为祈祷的对境。"老母亲认为这颗狗牙是真正的佛牙,生起了强烈信心,经常顶礼供养,后来狗牙降下了许多舍利。最后老妇人去世时,出现了彩虹光环等许多瑞相。这并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而是老妇人以强烈的信心力认为它是真正的佛牙,这样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中,所以狗牙也就与佛牙无有差别了。
此外,在工布地方有一个叫觉沃奔的愚人。一次他去参拜觉沃佛像(存放于拉萨大昭寺的释迦佛身像)。当时觉沃佛像前,无有香灯师等其他任何人。他来到(觉沃佛像)近前,看到那些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灯,心想:觉沃像是将这些糌粑团蘸上灯器里的酥油汁以后才食用的,为了使酥油汁液不凝固才烧燃此火的,那么觉沃他怎么享用我也应该同样食用。于是,他将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后吃了起来。吃完后,看着觉沃的尊颜说:"神馐&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我的这双鞋托您保管,我转绕您一圈就回来。"说完便将鞋子脱下来放在觉沃佛像前面,他自己去转绕了。香灯师来后,(看到了佛像前的鞋)准备扔出去。这时,觉沃佛像说:"这是工布奔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掉。"他来取鞋时又说:"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明年请到我的家乡来吧,我宰一头老猪炖上猪肉,煮熟陈旧的青稞酿成青稞酒等着您。"觉沃佛像说:"可以。"
他回到自己家中对妻子说:"我已经邀请了觉沃仁波切来作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所以你要经常看着他是否来了。"第二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去提水,在水中清楚地显现出觉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诉丈夫:"那边水里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呀?"他马上跑去看,果然看到水里现出觉沃仁波切。他认为觉沃落到水里了,于是跳进河里去捞觉沃的身体,真地抓住提上来了,便想带回家中。途中到了一块大石头前时,觉沃说:"我不去俗人家里"。之后不肯再继续前行而融入了那块岩石中。后来石头上自然出现了觉沃佛像,所以被称为"觉沃石",显现觉沃身像的河则被称为"觉沃河"。据说至今它们仍与拉萨觉沃具有相同的加持力,而且信众们也经常对它们进行顶礼供养。
也就是说,他以自己所具有的坚定信心,得到了佛的悲悯。否则,他饮了灯油、吃了神馐,又将鞋子放在觉沃佛像前面,怎么会没有罪过呢?但是依靠信心力,他反而得到了那样的功德。不仅如此,而且现量证悟实相胜义谛也唯一依赖于信心。如佛在经中说:"舍利子,胜义谛唯以信心才能证悟。"依靠所生起的不共信心,上师三宝的加持融入自相续后,自相续中便会生起真实的证悟,并且见到实相真实义时,对上师三宝会真正诚信不疑,生起不共的不退转信心。所以说证悟实相与胜解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前,塔波仁波切临行时问米拉日巴尊者(藏文原义中为"阿底峡尊者"但因为历史年代不符故改为"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我何时才可以摄受眷属呢?"尊者回答:"一旦你与现在不同,于相续中生起现见心性的证悟,并且对老父我也生起了如见到真佛那样的坚定信心,这时你可以摄受眷属。"因此,上师三宝的大悲心与加持融入自相续唯一依靠恭敬和信心。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子:"觉沃给我加持加持。"尊者说:"坏弟子,恭敬一点吧!"只有以坚定不移的不共信心与恭敬心才可能开启皈依之门,因此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皈依之分类
具有如此信心之皈依也分为三种:如果是因为畏惧地狱、饿鬼、傍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安乐而皈依,称为小士道皈依;如果是因了知无论生于轮回的善恶趣都不离痛苦的本性,为了摆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三宝,称为中士道的皈依;如果是因为现见沉溺于轮回大苦海中的所有众生遭受无法想象的各种痛苦逼迫,为了将他们安置于遍知无上真实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皈依,称为大士道的皈依。
如今在这三种发心中,我们应当具有希求将无边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果位的大士道发心而皈依。善趣的人天安乐暂时好象是安乐的,但实际上也超不出痛苦的(范畴),善趣安乐果报耗尽后又将堕入恶趣之中。所以不应追求瞬间的善趣安乐。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一人得到寂静安乐涅槃的声闻缘觉果位,而不饶益无始以来曾为自己父母、现在沉于轮回苦海中的无边众生是不应理的。希望一切众生能获得佛的果位而皈依三宝是大士道广大福德之津梁,所以应依大士道皈依。《宝鬘论》云:"众生界无量,欲益亦如此。"
皈依之学处
皈依佛之后,不能顶礼所谓轮回中的世间天神,即不应将那些自己尚未摆脱轮回痛苦的外道天尊,如自在天、遍入天等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间大力鬼神作为后世的皈依处,并进行顶礼供养等皈依法之后,应断除恼害众生之事,即尽力精勤守护三门,连梦中也不应作损害众生之事。皈依僧众之后,不应与外道为友,即不能与不信仰佛教及导师佛陀的外道种姓共同交往。在藏地虽然没有真正的外道,但辱侮、詈骂上师,诋毁、亵渎正法,以及诽谤密宗甚深法门的人也与外道相同,不能与之相处。
皈依佛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应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置于净地,对它生起真实佛宝之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皈依法后,对只言片语乃至一字的佛经也应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之想;皈依僧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上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生起真实僧宝之想,恭敬供养、顶戴,置于净处,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对现在的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善知识,应当生起真正佛宝之想,尔后甚至连上师的身影也不能践踏,精勤承侍、供养。对殊胜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都应生起真正法宝之想,依教奉行,哪怕仅仅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对上师的眷属和弟子以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生起真正僧宝之想,身语意恭敬依止,一刹那也不作令他们不欢喜的事。尤其是此密宗金刚乘中皈依境的主尊是(金刚)上师,所以应当了知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即三宝总集之本体。之后,上师的任何行为都应看作是善妙的,诚信不疑精进依止,并且经常祈祷。假若自己三门的行为令上师生起厌烦心,就完全舍弃了一切皈依境,因此应当随时随地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想方设法令上师欢喜。总而言之,无论苦乐、好坏、病痛或哀伤等等,唯有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如果幸福快乐,应当了知是三宝的悲悯所致,如佛在经中说: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于炎暑酷日的习习微风拂面以上,都是佛的悲悯与加持。同样自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也是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致,如《入行论》云:"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因此应当了知拥有什么利乐之事都是佛的大悲心(加持所致),无论出现病痛、苦痛、魔障等任何违缘、障碍,除了祈祷三宝之外,不依靠其他解除病痛魔障的方法,假如需要采取医疗术、禳解术&等(方法),也应了知这些都是三宝的事业,然后接受治疗等,应知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对此,生起信心并观清净,自己为了办事等前往异地他乡时,也应当先顶礼所去方向的如来或顶礼三宝后,再开始前往。一切时处应当念修宁提派仪轨的皈依偈:"真实善逝三宝三根本,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乃至菩提果间永皈依。"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应当经常发誓念修共称的四皈依颂。向他人赞叹皈依的功德,使他们皈依,自他所有的人今生来世的依赖处就是三宝,并精勤修念皈依。睡眠时,也应如前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的心间,自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或者若不能那样观想,也应当意念:上师三宝以慈悲、怜悯垂念于我,他们亲自安住在我的枕头上。自己生起诚信并观清净心安住,并在不离随念三宝的状态中入睡。享用饮食的时候,也是同样,将三宝观想于自己的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如果不能那样观想,应当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首先供养三宝。如果自己穿新衣服也应在未穿之前观想供养三宝,即向空中甩动一下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也应供养三宝,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以装饰品严饰的俊男美女等等,无论看见任何自己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应当诚心意念供养三宝,打水时也应将献新供养三宝(先用手指蘸水向空中弹三下)之后,再将水装入自己的水器;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安乐、名誉等等,无论出现任何希求悦意之事,都应诚心意念这是三宝的大悲心所致,首先供养三宝,自己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所成办的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回向众生。
在藏历每月的十五、三十日(吉祥日)六时中应当尽可能供养三宝,平时不间断供养三宝。随时随地都不应忘记:无论是苦是乐,唯一皈依三宝。做到这样的话,如果在梦中生起恐惧、怖畏的时候能够皈依,那么在中阴界也能作到那样,所以在没有做到这样之前,应精勤修念皈依。总而言之,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不应舍弃三宝。
从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他们说:"如果你舍弃皈依三宝,就不杀你,若不舍弃就杀掉你。"他回答:"我仅仅在口头上可以舍弃皈依三宝,从内心绝不可能舍弃。"最后,这位居士被外道徒杀害了。无论如何我们应当作到这样。若舍弃皈依三宝,无论修持多么甚深的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如阿底峡尊者说:"内外道以皈依别。"虽然外道中也有以禁忌恶业、修习本尊、观修风脉等而获得共同成就的。但因为不知道皈依三宝,所以远离了解脱道,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解脱。阿底峡尊者虽然对于浩瀚如海的显密正法无所不知、无所未见,但尊者认为其中最初唯有皈依非常重要,在所有的法会中,唯一宣讲皈依,所以被称为"皈依班智达"。因此,已入解脱道,作为一名内道佛教徒的我们,今后纵遇命难也不应舍弃皈依戒,而应精进修持正法。如经云:"何人皈依佛,彼为真居士;何时亦不能,皈依其他尊;皈依于正法,远离恼害心;皈依圣僧众,不应交外道。"
如今我们这些人自以为是三宝的随行者,但却对佛经、佛塔、佛像等等无有少许恭敬心,对佛像、经典书函等作为普通的财物之想,进行买卖或作为抵押品等,这是所谓的享用三宝的身财,罪过极其严重。此外,绘画、雕刻佛像等需要测量尺度后再进行制作,除了这时以外其它时间若妄加评说指责佛像不庄严的部分,则罪过十分严重,所以不应评说指责。佛经文字的书函等直接放在地上,或者从经书上跨过,或者翻页时手指蘸唾液等,所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罪过特别严重。世尊说:"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并且世间也有这样的俗语:"佛经上面不能放佛像。"所有佛像、经典、佛塔中,佛经具有开示取舍道理、保持佛教延续等作用,所以与真佛无有少许差别,甚至比佛还殊胜。不仅如此,现在大多数人甚至将金刚铃杵当作一般用品一样不认为它们是三宝的所依,但实际上金刚杵是表示佛的五种意智慧。铃也是同样,铃具有本尊面相,下续部说此面相表示毗卢遮那佛,上续部说此表示金刚界自在母,因此它具有身相;铃上有八大佛母真实种子字的经文相;此外,其声音可以表示佛说法的妙音,所以铃具足了身语意三所依之相。尤其是它具足了密宗金刚乘的全部坛城轮,并且是不共三昧耶(誓言)的标帜,因此,若轻视则罪过极其严重,应当经常恭敬供养。
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暂时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等有无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别解脱中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所有律仪也都依靠皈依,所以皈依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一切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密宗金刚乘的灌顶等之前必须具足真实皈依,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布萨戒(八关斋戒)之前也必须皈依,同时皈依可作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将在其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槃,律藏中说:"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了。
远离不善业也是同样,如果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么往昔所造的恶业也将会减轻或消尽。从此以后,自相续也会得到三宝大悲心的加持,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善法,也不会(再去)造恶业。譬如,佛经中说:未生怨国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诚心皈依了三宝,因此(死后)仅仅在地狱中感受了七天(的痛苦)就解脱了(此观点于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说法);提婆达多造了三种无间罪,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语生起了诚信,并说:"我从心坎深处皈依佛"。(以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的果位,名为具骨。
如今,我们这些人从大恩上师、善知识那里听闻到殊胜正法,并生起少许修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念头,这时如果从内心深处精勤皈依三宝,则三宝定会加持自相续,即自己的信心、清净心、厌离心、出离心、诚信因果等一切圣道功德将越来越增上。相反,若即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则无论现在的厌离心、出离心多么善妙,但是因为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所以,现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转成造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更殊胜的(方法)了。
此外,所谓的"魔众对精进修行者特别憎恨"。又谓"法深之时黑魔亦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义)"。如今已到了五浊恶世,修持甚深法义、行持广大善法,经常遭到现世的种种诱惑、亲朋好友的阻挠、病痛魔障的违缘、自心也生起疑惑分别念等等,正法的障碍变化多端、摧毁善业资粮,如果从内心中精进修持皈依等对治法,则一切正法的障碍会变成顺缘并使善法越来越增上。
不仅如此,而且当今时代有些在家人说是为了一年当中全家安乐、除病免灾,而采取保护措施,将一些既没有得过任何灌顶和传承也未圆满诵持基数密咒&等的上师僧人们请到家中,他们则摆设一个猛修仪轨的坛城,没有任何生圆次第境界,只是睁着如碗大的眼睛,对着一个食团上生起难忍的嗔恨心,口中喊着"召召&、杀杀、呀呀、打打",一听到就令人产生面目狰狞的感觉。之后唯有进行血肉供养。若善加观察诸如此类的现象,则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迎请智慧天尊维护世间的利益,犹如将国王从宝座上拉下来,吩咐他作扫地之事一样。"又如单巴桑吉尊者说:"将密宗的坛城设在村子的羊圈里,尚能对治乎?"此密咒将沾染上笨波教吟诵的过患。降伏事业对于那些不牵扯私欲、为了成办广大弘法利生事业的人降伏十大应诛&怨敌魔障是开许的。如果偏执自他,以自相的嗔恨心进行降伏,那么不但不可能降伏对方反而将成为自己堕入地狱之因。无有生圆次第境界、三昧耶不清净的人唯作血肉供养不但不可能成就智慧天尊和护持正法的护法神,反而会集聚黑法方面的诸鬼神享用那些供品及食子。虽然它们(鬼神)暂时好象作些利益,但长期却付与众多不悦意之事。所以应当一心一意皈依三宝。若请那些相续寂静调柔的上师、僧人,让他们念诵十万遍皈依偈,则没有比这更保险的了。这样他(她)已趋入三宝的庇护之下,今生不会出现任何不愉快之事,并且一切所欲如愿以偿,还会得到善法方面天众的护持,而且黑法方面的诸魔障也不能靠近。譬如,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打一下)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这样四句皈依全部念完后)将他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过桥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
所以,如果从内心诚挚皈依三宝,那么今生可遣除一切损害,后世将获得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等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般若摄颂》云:"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为水宝藏,藏合&岂能衡量矣?"此外,又如《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祗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如此说,皈依具有无量功德。所以,应当勤奋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
虽已皈依然而诚信弱,
虽受三学然仍舍持戒,
我与如我无心诸有情,
不退坚固信心祈加持。
一切圣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导终
皈依的重要性已如前文所述,为了使诸居士能够更加重视和了解皈依在学习佛法获得解脱途中的重要作用,特编辑了这篇文章,希望各位皈依的居士看后,深明此意,坚定信心,早日成为可堪造就的密法法器。
吉祥圆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要修五加行/五加行
五加行在当今时代,许多修行人好高骛远,轻视前行法,注重甚深法,甚至有些刚刚入密宗的人竟然直截了当修最高的法,这是极其危险的。无论作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依循先后次第,修法更是如此。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万万不可急于求成,一意孤行,否则必将自食苦果,到时追悔莫及矣。首先认真修持加行,循序渐进进步入正行,由浅入深而修方才符合前辈承上师的闻法、修法规律,古今中外的诸多上师们均十分重视加行,修法也是从加行开始,次第而行,他们一致认为修加行是修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基础。每个加行为什么要修十万遍?一般为顶礼(大礼拜)10万遍、皈依和发心各10万遍、金刚萨埵百字明10万遍、上师瑜伽10万,曼茶罗10万遍。这是藏传佛教历代传承上师们规定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保质保量地修完加行,但至少也要圆满十万遍的数量,这样自相续才会调柔。如果是特别傲慢的人,在皈依境上师三宝前一定要磕头,磕一个不行,两个三个也不行,必须要磕满十万个。如此一来,傲慢就会全部遣除。五十万加行对一个人来讲,是驯服内心“野马”的殊胜手段。修行若想智慧境界得以显露,心性必须要调柔,心性要调柔的话,则必须修五十万加行。如果没有这样修,表面上是佛教徒,但内心还是刚强难化,行为和性格一点都没改变,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因此,修加行的确很重要!汉传佛教有没有五加行?实际上汉传佛教的五加行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任何一部汉传佛教经论都没有说不需要顶礼。虽然顶礼的动作稍有不同,但修持顶礼十万遍,汉佛佛教的大德没有否认过。皈依不仅仅是办个皈依证、寺院认定一下就可以了,必须要反反复复在三宝面前念皈依偈,谁也不会说这多此一举;发菩提心也是同样,凡是学习大乘、承诺利益众生的人,不可能不必念修发心偈,而汉传佛教每天的功课里都含有发菩提心的内容;忏悔在修行中举足轻重,汉传佛教有很多忏悔文,如《梁皇宝忏》《三昧水忏》《八十八佛礼佛大忏悔文》等,念百字明的功德和修金刚萨埵与汉地忏悔的意义并不相违,这个也不可能否定;积累资粮供曼茶罗并非特立独行,汉地供养诸佛菩萨时也有各式各样的供品,藏传以仪轨供养十万遍,也是同理。
五加行的内容/五加行
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区分佛教与非佛教徒的标志。皈依即是受持了皈依戒,皈依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后,才能传授居士五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基础,从此以后受什么戒都可以。没有皈依就受五戒,这不叫受戒,只是自己的发誓而已,不是正规的戒律。所以,在懂得什么是皈依后,就可以得到非常圆满的皈依戒,之后哪怕仅受一条戒,都称得上是一条完整的戒律!皈依根据不同的动机有三类:其一、如果是因为畏惧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安乐而皈依,称为小士道皈依;其二、如果是因为认识到无论生在轮回的善趣恶趣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为了摆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三宝,称为中士道的皈依;其三、如果是因为现见沉溺在茫茫无边的轮回大苦海中的所有众生遭受无法想象的各种深重苦难逼迫,为了将他们安置于遍知无上真实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皈依,就叫做大士道的皈依。皈依分为三种方式的皈依:共同乘皈依法:也就是以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众为修道助伴的方式来皈依。不共同密乘皈依法:通过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空行为助伴的方式而皈依。殊胜方便之金刚藏皈依法:依靠脉清净显现化身、风清净显现报身、明点清净显现法身的捷径来皈依。发心四无量心(详细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发心的目的是让自己了解和清晰,我要成佛,如果我真的成佛了对其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其他生命能从我成佛当中得到什么?或者说,我成佛是抱着一个怎么样的出发点,我觉得这是佛教最有智慧的地方,例如我有能力造原子能,我可以拿这份能力来制造原子弹,同样也可以拿这份能力制造核电厂,而前者是破坏性的,后者是建设性的,最可怕的不是能力,而是用这份能力做什么的出发点,如果出发点没有弄好,越有能力越可怕。发心就是让自己不断的确认及清晰出发点的。上师瑜伽通过观想皈依境来修皈依此修法易于进行,无着魔的危险,且能趋入高超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机器于一小时内,完成相等于数千工人的工作。此法集纳所有其他教法于内,了无遗漏。上师相应法,为增进修持、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可谓一即是一切的法门。上师相应法,虽名为加行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为一切修持的核心,无论宁玛、萨迦、噶举或格鲁各派,均以上师相应法为修持佛法的基础。在萨迦传承之中,我们可发现著名的“道果”,即道与果同时修持的教法。行者必须修持上师瑜伽的甚深精华,其中行者将接受上师身、语、意的灌顶与加持。继而观想上师。口授传承,亦以热烈虔敬心来领受修法,若无专注虔敬心,就犹如无头的行尸一般。百字明(详细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目的是清除业障,百字明是一百个字的咒语;佛教多么有智慧,清除业障是重要的,因为如果业障得不到清除就如同玻璃窗已经充满的尘土、泥沙,如何才能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这么重要的一个步骤却不是第一个,而是第四,因为要先做皈依和发心,想想也是,让窗户擦干净了,看到了很多也拥有了很多能力,如果没有坚定的依止,可以理解为立场,又没有好的出发点,那麻烦就开始了;所以先要有了前面的两者,才来清理业障,业障清除了自己的潜能有可能被调动出来了。供曼扎目的是积累福报,清除了业障擦亮了窗户,就要积累足够的资源,然后才可以踏上真正的修行的旅程。
五加行的意义/五加行
五加行可以说是正式修行的基础,可以把修行当作为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做一件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情要准备什么呢?一、要建立强烈的信心及渴望二、要明确做这件事情对自己及其他人的影响三、放开之前的经验或束缚四、要清楚障碍五、累积自己的资源能不能成佛真的不知道,但是如果按照五加行的启示其实做任何的事情前都要打好基础,这样的思维如果运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不是一样非常有用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48:36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加行适合什么人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