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软件技术开发的人才库管理系统,有些人才库管理系统可以联系我

酷勤网 C 程序员的那点事!
当前位置: >
浏览次数:次
不试不知道, 招聘软件开发的公司对年龄的要求实在是有些奇怪, 对40岁的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再就业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 由于公司转型, 我最近失业了, 本来以为凭着多年开发的经验, 找个高级软件开发的工作应该不是问题, 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先是准备好简历, 然后到前程无忧和其他招聘网站找软件开发的职位, 看起来似乎很多合适的位置, 只不过有个潜规则:
一般对于软件开发来说, 35岁以上的应聘者不考虑.
这下就有些尴尬了, 一方面很多公司要求应聘者有多年从事软件开发的经验, 另一方面又要求年龄不能大于35岁. 经验是靠积累的, 没有一定年份的开发, 又哪里来经验, 经过多年开发的人年龄又怎么会小. 应聘的人员如果是真正有经验的年龄也该接近那个35岁底线了, 如果照这样评判的话, 实际上在公司里根本就干不了几年的, 那么公司又怎么样保证开发队伍的基本稳定.
之前因从未真正在招聘市场打过滚, 都是经介绍应聘的, 所以也不知道应聘原来还有这个年龄的坎. 从我实际的经历来看, 这个35岁的界限是肯定存在的, 尽管很多招聘单位没有写明年龄要求, 但是在察看简历的时候第一件事肯定是看年龄的, 大家似乎有这样一种&共识&: 都40岁了还写程序, 估计水平肯定好不了, 不然早当项目主管了. 殊不知, 有些人就是喜欢干这种技术活, 就像当年Peter Norton一样, 宁愿卖掉公司, 回去继续干自己喜欢的软件开发.
对于年龄的限制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得到证实. 假如把年龄改到30岁, 去应聘一个高级软件开发职位就非常容易, 几乎个个都有面试的机会; 而如果年龄写成40岁, 那么基本上连面试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从我失业到现在也有1个月了, 之间只经过2次面试, 第一次是经介绍的, 不过对方单位希望找的是管理类的人才, 而我感兴趣的是高级软件开发, 答非所问, 所以结果就不乐观了; 第二次是表面上看起来都没有问题了, 经过HR和技术经理的面试都合格了, 却依然杳无音信,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年龄的问题了, 因为当时最后的时候那个HR的曾经说过一句:&哦, 你是87年毕业的啊&, 估计是把我年龄想错了, 因为我简历上只写了最近10年的经历, 她可能误认为我是97年毕业的了.
真是不明白, 难道40岁以上的就不能搞软件开发了?
& 相关主题: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软件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谁会开发app,求开发一个可以查找附近的人发帖软件【软件开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3,181贴子:
谁会开发app,求开发一个可以查找附近的人发帖软件收藏
如题……请联系我
软件开发学多长时间?据达内软件开发培训老师介绍,0基础学软件开发,120天掌握.达内软件开发培训,课程主要有:JAVA,安卓,IOS,PHP,Linux,C/C++等!
我们承接各类网站建设、app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技术全产业链解决方案、针对各领域的行业性地理信息软件及基于地信服务敏捷研发、云计算、物联网和GIS集成开发技术。中智拓图,我为网络建设做代言。联系电话:。希望有需要的小伙伴,快快联系哦。EndFragment
广州聚石科技有限公司专做,网站开发,手机客户端APP,微信,推广,需要的客户请联系手机: 陈经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对国内外软件人才需求与培养结构的分析报告;一、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及需求与现状1.中国软;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8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技术创;技术创新如此受到最高决策层的重视,这在新中国的历;和国家实验室的力量与产业界的科研力量结合起来,共;“创新”是一个外来词,是从innovate(动词;我国学者认为技术创
对国内外软件人才需求与培养结构的分析报告 一、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及需求与现状 1.中国软件业现状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为此,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8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第三代领导核心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既要充分估量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珍惜它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技术创新如此受到最高决策层的重视,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这必将大大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实,技术创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都把它上升到极其重要的高度,纷纷采取各种对策,甚至把它纳入国策当中。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以来之所以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益于技术创新。对此,经济学家陈宝森等人把美国经济新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为三点:一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结合。在美国,宪法保护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巍然成风。然而,创新如果不与产业化相结合是形成不了生产力的,美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因市场机制的促进,很快就实现了产业化,改变着国民经济的面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资料,自19世纪以来,差不多每隔20年在美国就有一种新产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的龙头,成为带动整个经济的动力,目前的龙头产业是信息产业。二是探索出一条产学结合,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相结合之路。典型的例子是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等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在这些地方,高等学府精英们的知识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刻意引导。美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早在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就推出“再工业化”政策,使一批高新技术迅速商品化和产业化,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90年代初,布什把确保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策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发展高技术的措施,例如加强科技教育,R&D投入,保护知识产权等。克林顿入主白宫不久,即发表了以“技术为美国经济增长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为题的政策报告,指出在保证基础研究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应用开发型研究,以推动美国经济实行技术创新,增强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克林顿政府还首倡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实行研究与实验机构的课税减免,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增设几十个新的制造技术推广站,促进国防科研的转轨,把国防科研和国家实验室的力量与产业界的科研力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可以说,创新在美国已经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不是停留在理论上,更不是空洞的口号。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是从innovate(动词)和 innovation(名词)译过来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1796年在其告别演讲中,就曾经告诫美国人民要永远保持“创新精神”。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把“创新”引入经济学中,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不断加以完善和应用,他认为“创新”包括5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给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后来,创新成为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各种类型的创新,如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产品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工艺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
我国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者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具有“五高”的特征:高创造性、高投入、高收益、高智力密集、高风险性。技术创新不仅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且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工程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优化配置与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对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获得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技术创新既不同于简单的研究开发,也不是简单地强调技术开发或者市场需求的重要性,而是要求通过产品和工艺创新的构思、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样品研制、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等各个阶段的活动,将技术、市场、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其根本目的是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减少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降低企业受威胁的程度,促进企业发展。
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仅仅有技术创新还远远不够,技术创新必须有制度创新作为保证。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如一个公司的工作规则、分配办法等,它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者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创新有多种方式,但是,每种方式都会导致某个领域的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近年来,世界软件产业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预计到200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产值将接近10000亿美元。在产业规模上,全球软件从业人员已将近400万人,各类软件企业有十几万家。1998年全球软件及信息服务市场为3800亿美元,其中软件产品总销售额达1353.24亿美元。我国目前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15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计约5000家,从业人员为15万人左右,其中软件技术人员约10万人,另外还有30万人在各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据CCID-MIC统计,1993年以来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市场规模逐年增大,1993年~1998年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29.5%,1998年软件销售额为138亿元。信息服务额达187亿元。其中应用软件占61.4%,支撑软件占26%,系统软件占12.6%。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即使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软件出口能力相当薄弱,出口规模非常小,1998年仅1亿多美元左右(为估计数字,因为海关没有把软件单独编码);我国软件产业的人均产值很低,人均利润率也低;国内软件企业规模偏小;我国的软件销售额现在只占国际市场不到1%的份额。国内市场中的系统软件和大部分支撑软件被外国公司控制,甚至连我们最有优势的中文软件领域,以及一些国家领域和重点工程也都基本上应用国外的软件产品。我国软件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软件工程化、商品化程度低,国产软件仅占国内市场的30%,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比例更小,设计、开发、集成能力弱,缺乏大型软件和底层软件的开发能力和水平,大工程和大系统的设计水平较差。软件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与本地因素有关的领域,有自主版权的产品主要在应用软件方面。可以说,我国的软件技术缺乏完整的创新机制,基本上是跟着国外的新技术后面走,缺乏象Netscape和Sun创造WWW和Java,引起全球计算机界轰动的创新之举。目前,我国的软件开发尚没有形成体系,开发人员对市场不够敏感,软件的服务体系面窄,没有形成社会化的意识。软件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商品化率极低。目前的科研体制是只重视科研成果,忽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因而软件人员和软件企业缺乏商品和市场意识。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软件向其他行业的渗透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从目前来看,我国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软件产业化还只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因此,任重而道远。那么,制约软件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软件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配置也不合理。
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不足是当前软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软件产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投入,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我国尚未形成风险投资机制,软件企业的融资相当困难,资金问题严重束缚了软件业的健康发展。软件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更是少得可怜,还不到通信业投入的3%,而且国家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个别软件企业中,许多急需研发资金的民营中小软件企业几乎拿不到一分钱。中国的软件研究和市场开发人员待遇相对较低,人才流失日趋严重,无法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
其突出表现在:一是软件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够,胆子还不够大,前怕狼,后怕虎,求稳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软件企业的制度创新严重滞后,缺乏鼓励技术创新的机制。软件企业的产权改革步伐缓慢,没有形成对于软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员工没有成就感、归属感和稳定感,而漂泊感、失落感和危机感则十分强烈,因此,许多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视不够,没有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社会上存在着“重硬轻软”的错误观念。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完全可以按照产业化的模式来发展,看不到软件产业化的特征,缺乏“软件也是产业,并且是战略性产业”的概念。对于软件的高附加值缺乏认识,总是把软件当成附属品,认为软件必须以硬件为介质才有存在的价值,以为购买了硬件就可以算实现了信息化,不愿在软件方面投资,对软件的研发不重视。
―软件业的高风险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软件技术突飞猛进,技术更新非常快,产品周期非常短,研发的成功率非常低,但是利润率也可能非常高。许多人“望软兴叹”,把它当作“带刺的玫瑰”,不敢贸然行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害怕“犯错误”影响政绩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软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我国软件企业几乎都处于“幼稚期”,非常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国家已经考虑到软件企业的特殊情况,在许多方面开始予以“照顾”,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扶持。比如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产品增值税按照6%征收仍然会影响到软件的销售,软件的销售企业会反过来要求开发企业让利,软件企业可以抵扣的很少,软件企业的税赋仍然偏重;再比如缺乏保护软件产业的行规、行约和行业标准,缺乏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软件企业还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特别是像美国的NASDAQ证券市场机制,来为软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筹资渠道。
―软件业的盗版现象十分严重。
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严重损害了软件开发和研究企业的积极性,软件企业因而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由于软件盗版已经成为我国的顽症,软件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软件刚刚上市、有的甚至还没有正式上市就已经成为盗版者“先富起来”的机会。长期如此下去,将使“好人受气,坏人神气”,我国的软件企业将成为“长不大的侏儒”、“扶不起的阿斗”,可能永远只能望别国的“项背”,永远讨论“中国软件发展之路”。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软件产业化的步伐。
―软件企业要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扩大规模,不要追求“虚胖”。
一些软件企业或者开始涉足软件的硬件企业正在趁着世界500强来中国“聚会”的“东风”,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大干快上”,多少多少年之后要进入世界500强,大有当年“赶英超美”的革命热情。当然,一些软件企业想把“蛋糕做大”,甚至希望我们的软件企业一夜之间“创造人间的奇迹”。但是,如果软件企业不能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不能进行制度创新,即使是依靠规模的扩张进入了世界500强,也不可能持久,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软件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主开发知识产权的技术和领先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软件企业获取技术和产品的基础,是进一步扩张和发展,进而成为世界500强的重要支撑力量。技术创新是大公司、大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然,软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非仅仅推进软件技术高级化、单纯追求软件技术的先进性,而且应该利用软件技术高级化来实现其资本增值和赢得竞争优势。国内外许多大公司本来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但是却不善于将它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懂得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强,这样也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2.中国软件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且每年培养的人数还在以几何基数的速度递增;然而软件业人才的供需缺口却越来越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饥荒\,各地对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也不断升温。软件人才培养得越来越多,饥荒越来越严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另一方面,在软件人才的质量上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矛盾,目前软件企业不仅奇缺高级程序员、需求分析师等\高精尖\人才,也奇缺从事软件产业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高级人才也缺,初级人才也缺,50多万计算机专业人才怎么了?高不成,低不就,根源在哪里? 软件人才饥荒直接给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三个致命的问题。首先是软件企业无法优中选优,真正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最近几年无论其它专业的学生怎样就业困难,软件专业的学生却始终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每年七、八月份,总有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外地学生到中关村谋求高职,而其它专业的外地学生却很难在此找到工作。第二是软件人才的身价倍增,大大增加了软件企业的成本。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软件专业的学生,一开口就是月薪六千、七千,一年后就要价八千到一万,现在中关村大部分软件企业一个员工一年的人力成本不低于20万,这成了不少正处在创业阶段的软件企业的沉重包袱。第三,加重了软件企业对个别软件人才的依赖。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软件人才又少,常常一、两个人全权负责某个项目,如果这个软件人才离开企业将直接影响这个项目工作的继续,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1) 软件人才紧缺
国内调查机构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IT人才的缺口很大,在京、沪、粤三地人才总需求中,IT人才需求占55%,单从广东省而言,其信息产业的腾飞最少需要25万名以上的IT专业人才。香港地区,未来5年IT人才需求数目将高达5万名。 一份求职者个人问卷调查报告显示,IT业界的人才短缺正成为中国IT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两极人才的短缺为中国的IT发展带来了不少限制。在IT行业里,不仅仅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人才,实际工作运作中,也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这些人员不需要具备太高深的专业知识背景,这部分人员如果充足,可以分担很大一部分的人才资源名额,有效缓解IT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但是,由于社会培训没有跟上,导致大量拥有较高知识体系的大学本科生介入程序操作员的岗位,造成浪费。
其次,大量国外的大型企业纷纷打上了中国IT人才的主意,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争夺中国的IT人才,也使得高级人才进一步萎缩。通过集市性的人才市场是很难碰到合适的高级人才的。人才市场专家建议需要聘用高级IT业人才的用人单位,找高级人才还需要到相关人才中介机构。
专家认为,这种两极短缺,中间人才数量多的橄榄性IT人才结构,还需靠社会力量的培训加以弥补。多开设有关课程,加大IT业人员的基数,是今后必须抓紧实施的。
据统计,上海市目前有IT从业人员1.76万,到2005年要达到规划中的软件产业10亿美元的目标,按目前人均3万美元的产值,需3万多人,也就是说还有1.5万的软件人员缺口。以下是月份统计数据,这是在.com泡沫后,IT企业处于低潮阶段时的需求 据统计,现在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和专科)的数量大致在110万左右,其中计算机专业的不超过5、6万人,而这些学生中又有一大批人要出国,剩下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分散到全国的6000家软件企业和更多的硬件企业,还有千千万万的传统企事业单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几乎每一家传统企业都需要计算机软件人才。几万人分散到各行各业,供求关系的失衡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软件人才的缺口达到20万人。
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更进一步导致了人才的短缺。有些学生学过BASIC、JAVA、C++、FOXBASE、PASCAL、DELPHI等多种语言,却写不出几行标准的程序。由于这些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到公司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认为学生毕业以后要到公司再经过6到12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既加重了公司的成本负担,又加剧了人才的短缺。因为培训新人既需要老的软件工程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人又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等于是企业付着工资对学生进行了一年的补充性教育。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对国内外软件人才需求与培养结构的分析报告30等内容。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_营销/活动策划_计划/...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的结构分析 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究其根本的原因,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  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开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 重要性, 确立人才培养结构和院校专业定位,并着重分析...  对国内外软件人才需求与培养结构的分 析报告一、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及需求与现状 1.中国软件业现状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了解目前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行 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掌握软件技术行业的结构和分工;定制软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知 识...  2009成都软件人才需求分析报告_求职/职场_应用文书。...高各类软件人才的素质、不断完善人才的结构和培养...国外和沿海软件产业发达 地区的软件开发与服务机构也...  的要求提高的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经济结构的 ...”报告从整体到局部乃至个 体, 很好的分析总结了...[1]介绍了美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特点以及对我国...  打印预览 国内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http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打印预览 国内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人才的特征 一、人才结构的“金字塔...然而,通过对国内 100 余家软件外包企业的调研发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及丰富的现金流来源是软件公司生存2大根本_西安软件开发公司
客服热线:,
在线客服:
首页>>技术前沿>>网站/软件行业动态
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及丰富的现金流来源是软件公司生存2大根本
作者:西安网站建设 | 原创 来源: | 时间:日| 点击:0次 |
每个的经营者都想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壮大。但首先必须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只有生存下来的软件公司,才能谈到发展问题。因此,在这里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下对软件公司生存的认识。
现在软件公司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是越来越强。而软件公司应尽量避免软件开发人才的外流,让每一位软件开发人才都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动性、创新性,实现其最大的人生价值,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条件。
拆解企业的“企”字,“人”在上。可见,软件公司在生存发展中,“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是软件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以人为本,管理水准才能真正提升,软件公司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导入,软件公司才能走的更远、更长久。
每个软件开发人才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作为个体的软件开发人才更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并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最好的办法是随时给软件开发人才充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在适应社会的需求。尽力让每一位软件开发人才都能以工作为快乐,都能自动、自发、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培养人方面也是力求既贴近营运目标的需要又考虑到软件开发人才的职业发展。实现软件公司与软件开发人才双赢的局面。这样,软件公司不仅能留住更多软件开发人才,还能吸引到更多有用的外来人才。
我们身边软件公司倒闭的例子很多,无论是小软件公司还是大软件公司,对于它倒闭的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这些原因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现金流的短缺。可见,维持软件公司正常运营的直接要素是现金流,这项因素缺失,给软件公司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从财务角度分析,软件公司的现金流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软件公司自留、股东投入、举债借入。当软件公司的生存遇到“冬天”时,那就必须要加上“棉袄”了,否则就是冻死。那么什么是软件公司的棉袄呢?就是现金流。这时软件公司的现金必须充沛,否则我们只有靠输血来解决。但输血是要有成本的且是短暂的,若我们不能及时造血,那我们的输血成本会越来越高,甚至都没有人愿意给你输血。此时你体内的血液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死亡。说到底,软件公司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现金流的竞争,谁的现金流能支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谁就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是市场经济、资本经济时代了,软件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什么有的软件公司能生存下来,有时还能进行必要的发展,而有的软件公司就被淘汰了呢?我想大家真的是应该好好想想了,好好地对自己的软件公司进行一翻剖析了。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必要改进,以保证软件公司能正常地生存、发展下去。因为不进则退! 【全文完】
关键词标签:   
0 ([$-顶稿人数-$])
0 ([$-踩稿人数-$])
1、西安弈聪网站内容中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安弈聪网站)”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中涉及的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百度关键词优化,西安软件开发等技术细节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支持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署名“西安弈聪”的作品系本站版权所有,任何人转载请署名来源,否则西安弈聪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站内容中未声明为“原创”的内容可能源自其它网站,但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对此带来的法律纠纷及其它责任与我方无关。如果此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师级软件技术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