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占领地图日本死了多少人

日本军队侵华八年:到底在中国死了多少人?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萨苏
资料图:日军侵华战争图片。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资料统计,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4.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称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美国方面使用的是日军提供的公布材料,按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然而,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一直就有异议。第一方面的异议是日军的阵亡人数和对手公布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国民党在台儿庄战役中,认为至少击毙日军12000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2000余,相差6倍之多。一些学者将其归结为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夸大。
  中国军队对战果夸大可能有之,但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却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例如日军在作战纪录中,经常可见“苦战”字样,而公布的伤亡却极小。以攻占洛阳为例,整个战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区区55人。但其中又分明记载了多次激战,伤亡人数颇有些对不上号。
  近年来日本国内的资料统计,也提供了新的证据。比如,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而笔者最近买到的一册日本读卖新闻社编辑的《中国慰灵》,则统计日军在中国阵亡总数,超过70万人,其中不包括苏联红军、抗日联军在东北和中国远征军在印缅的战果。
  这部书中提供的资料,推翻了日本军部所公布数字的权威性。比如,豫湘桂战役中的长衡会战,日本军部提供的数据是日军共计阵亡12209人,而读卖新闻的纪录是,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10万。
  虽然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但已经比早期美国学者所提供的多了一半。而且,看目前的趋势,随着日方史料的渐渐披露,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责任编辑:UM002)
原标题:解读抗战:侵华八年日本在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29d6e1b0b4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解密侵华日军的编制:一师团究竟有多少人
侵华日军资料图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逐步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编制以师团为基准单位。其下是旅团(相当于旅)、联队(相当于团)、大队(相当于营)、中队(相当于连)、小队(相当于排)。
其上是军(一般辖2—3个师团),军以上作战单位是方面军,而方面军以上就是大战略区的指挥机构,如日本关东军、日军南方军、日军第一总军等,再往上就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战时大本营。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1个大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下辖3个步兵小队,小队下辖1个机枪组(2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组(2个掷弹筒)和2个步枪组。
此外,师团还辖有1个炮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4个骑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总编制约为25000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个甲种野战师团的编制满编是2万5千人左右,是一个诸兵种合成的战斗集团。其战斗力可以抵得上国军的一个或几个军。
到了侵华战争中后期,由于兵力不足,日军陆续增加各个师团的数量并且改变了师团编制,即一个师团下辖三个联队,外加上工兵、骑兵、炮兵、辎重等部队,兵力1.3万人至2.2万人不等。师团的编制及人数具体视师团等级而定。日本陆军部队中还有独立步兵混成旅,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及炮兵、工、通、辎重队,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枪4050支、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
侵华日军资料图
日本陆军的常备军在抗战爆发时有十七个常设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编制为四联队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大队炮小队,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一个掷弹筒组和二个步枪组。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
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三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
乙种师团也是三三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
喋血太行山:八路军多种战法将日寇打懵了
八路军与日寇血战太行山
70多年前,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民族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伫马太行,在武乡县立起了“中军帐”。
在这个“八路军的故乡”,记者追寻着一张张抗战老照片,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见证八路军不屈的抗争。
一场恶战,打出八路军的军威
武乡县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这个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纪念馆里,一张一人多高的老照片堪称经典。照片中,一身粗布军服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背靠战壕,右脚蹬住壕沟前的土壁,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的日军阵地。彭德怀铁塔般的身姿,专注的神情,被随军摄影师徐肖冰永远定格。这一天,是日,这里,距离关家垴战场不足500米!
“关家垴一战,打出了八路军的血性和军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部主任李东光讲起这场战斗,依然感到震撼。当时,日军500余人的冈崎大队窜进八路军在武乡的黄崖洞兵工厂一带,逼近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大怒,下令歼敌。战斗打响后,敌军慌忙撤退到关家垴高地。这块高地三面断崖,易守难攻。总攻发起前,彭德怀亲自向决死队动员:“同志们,你们要向谁决死呀?”战士们响亮回答:“日本鬼子!”
八路军与日寇血战太行山
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们不断冲锋,倒下;再冲锋,再倒下。这一仗,打了两天两夜。最终,日军伤亡大半,仓皇而逃,而我军也付出伤亡2000人的代价。
关家垴战斗,是声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精彩一页。为了继续探寻这场大战,记者在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中,瞻仰砖壁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的指令,正是从这里发出。
砖壁村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八路军总部建在村内一座祠堂内。彭德怀亲手栽下的老榆树依然枝叶茂盛,电台、参谋处、医疗室等都保留了原来模样。讲解员肖建廷指着当年的作战地图告诉记者,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5000里战线上战斗1824次,毙伤和俘虏日军、伪军4.6万余人,摧毁车站37个、公路1500公里,打破了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事实上,在百团大战前,八路军还在大同市灵丘县完成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在这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第一个大胜仗中,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余人。“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戳穿了他们自认为‘不可战胜’的神话。”肖建廷说。
八路军与日寇血战太行山
10多种战法,打得鬼子团团转
武乡县王家峪村,是八路军的另一处总部所在地,这里是4座相连的四合小院。王家峪总部纪念馆馆长助理魏菊仙,已解说了29年,她从另一个视角解读着八路军抗战,“他们打鬼子,办法多着哩。”
记者看到,小院依山而建,靠山一侧房屋为窑洞结构。在窑洞墙角处,魏菊仙推开一个柜子,后面露出洞口。“里头不仅能储藏粮食、武器,还能当地道呢。”武乡地处太行山西麓,沟连沟,洞连洞,一条隧道有多处出口,既能藏身,又能战斗,鬼子来了,往往能将全村百姓都藏进去。
记者了解到,1937年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游击战占据主要地位。窑洞战,就是当时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创造发明的一种游击战形式。此外,还有麻雀战、联防战、捕捉战、伏击战等10多种战法。
在当年敌我实力悬殊,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八路军充分调动资源,打得鬼子团团转。魏菊仙介绍,为了节约子弹,八路军白天不出动,晚上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伏击鬼子。“他们和老百姓一起挖坑,等鬼子掉到陷阱里,再用菜刀、棍子、斧头打,打死了鬼子,咱就有武器了。”魏菊仙记得,曾有老兵回到总部参观,亲口对她讲:有一次交战,自己只剩两颗手榴弹,他把玉米杆插满身,让鬼子远远地看过来,误以为他身上都是弹药,不敢轻举妄动。
八路军英勇而智慧,他们还善于发动群众,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辽阔的华北敌后战场。李东光说,在大家熟知的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115师瞅住日军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采取“麻雀满天飞”的办法,组建游击区、组织游击队和各类抗日团体,使我军主力迅速从2000余人扩大到7600多人。
八路军与日寇血战太行山
一棵“红星杨”,太行精神耀千秋
今年7月,一场名为“八路军总部在太行”的展览,将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在全国多地巡展。李东光是这次展出的策划人,他的团队将运用图片、景观,雕塑、绘画等方式,讲述从八路军创建到抗战结束的历史。他说,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把历史讲出来,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八路精神一代一代传承。
其实,这样的传承,早已融入到百姓生活。在武乡县,记者看到,“红星杨”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这里的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很多都是以它命名。这个红色品牌源自于朱德在王家峪栽下的一棵白杨树。
八路军与日寇血战太行山
魏菊仙掰开这棵树的一段树枝,记者吃惊地发现,树枝的断面竟呈现红色的五角星模样!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朱德离开太行山时,把一颗红星埋在树根,以后就长在了树枝中。这棵“红星杨”,把它所承载的精神,深扎在武乡百姓心中。正如王家峪总部的宣传语中写道的:领袖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人民的军队在这里壮大,民族的脊梁从这里挺起,时代的精神在这里升华。
不止在武乡。在那场改变世界的战争中,从宝塔山麓到黄海之滨,从长城内外到陇海沿线,英勇无畏的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浴血鏖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年中,他们共与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军125万多人。“从武乡发源的八路精神,以及由它延伸出的太行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李东光说。
抗战密史:哪位抗日名将打得日本三次换帅
蒋光鼐照片
上个世纪初,日本侵华是一个必然事件。着名记者龚德柏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就断言中日必有一战。“9·18”事变,日军侵占了中国的整个东北三省,随即便于次年开始进攻上海。这样的攻击套路,和后来1937年日军侵华完全是一样。可见,他打中国的策略是早就设定好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洞察了日本的攻击路子。日,蒋光鼐抛开蒋介石的命令,召开了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并在会上说:“我国自甲午败衄以来,已不敢作对外之战争,帝国主义者予取予求,我则俯首退让;帝国主义者长驱直入,我则望风而逃。国人皆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此帝国主义日益张牙舞爪而国民悲愤不可抑也。我们明知物质上不是日寇的对手,但有万众一心的精诚,就可以打开一条必胜之路。”“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
日军还没来,他已经准备好了“宁为玉碎而赴死,不为瓦全而偷生……绝不使日兵在中国土地几淞沪万国具瞻之范围扰及我安居,损及我一草一木!”
1月28日夜,日军兵分五路从闸北突然向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阵地发动袭击。正在医院的总指挥蒋光鼐通过电话下达了反抗的命令。然后驱车至龙华警备司令部与戴戟司令、十九军军长蔡廷锴共商抗日。三人在真如建立了临时指挥部,就近指挥战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日军指挥官少将盐泽扬言4个小时占领上海,因为他认为上海和东北一样。没想到,一开战十九路军的士兵们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同仇敌忾,英勇作战,日军的攻击线推进的非常缓慢。次日,蒋光鼐等发出《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扞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这个时候日军提出停火,国民党居然同意了。可当日本援军到了之后,再次连续发起进攻,大了一周,战火遍及江湾、吴淞一带,增兵已达1万多人,但十九路军的防线巍然不动。日本当局以盐泽指挥不力为由将其撤职,另派野村吉三郎中将赴沪指挥。
2月6日,野村移兵力于江湾、吴淞。但吴淞既久攻不下,打的也很臭,日本当局非常恼火,于是有派中将植田谦吉为司令官,率日本最精锐的第9师团2万人赴沪援战于2月14日抵沪。当天下午蒋光鼐电告何应钦说:“我虽欲求和,而日寇决无诚意,为民族生存,国家体面,只有决心一战。”
淞沪会战示意图
此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教育长张治中每天都在向蒋介石请战,要求增援十九路军。蒋介石无奈之下,才允准张治中的请战,令其率嫡系合编第五军抵沪并命令:“着第五军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 16日,张治中率部抵达上海,奉蒋光鼐令接替十九路军自江湾北端至吴淞西端之防线,任左翼军指挥官。日军于18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范围内军事设施并永不重建。蒋光鼐得知后,下令说:“用大炮回答它!”
20日上午,日军开始总共。蒋介石电话对蒋光鼐说:“这个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蒋光鼐当即说:“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经打起来了,无法收手!”紧接着血战庙行镇,死守八字桥,使日军的两次总攻击均遭失败,震惊东京。于是决定再次增兵上海,并增加了上海派遣军,以白川义则大将接替植田担任总司令,率4万援兵和200架飞机抵达上海。对最终依然未能攻破。
淞沪战争过程中,日军数易主帅,而蒋光鼐只有一个原则:“用大炮回答它!”
远征军战史:日精锐师团被远征军打回原形
远征军激战过的战场
1944年夏秋之际,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彭邦桢随中国驻印军参加了在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对日军精锐之师的进攻战。
彭邦桢得知,这支日军就是臭名昭著的九州兵团最精锐的第十八师团,它在中国战场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多次获得日本天皇奖赏。该师团上海淞沪会战、杭州湾登陆、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等侵华各大战役无役不与,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就是由该师团发动的。在1942年新加坡战役中,该师团以三万兵力俘获八万英军,只损失了一百人,震动英伦三岛,因此号称是新加坡的征服者。
彭邦桢每当想起这些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的刽子手,顿时摩拳擦掌,怒火在胸中燃烧,恨不得立即将日寇歼灭于密支那。
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交通便利,地势险要。1944年3月上旬,日军第十八师团在得到第五十六师团一部增援后,以一个联队主力守卫密支那,以另一部在瑞里、雷邦对孟拱方向警戒。
远征军资料图
中国驻印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各一个团与美军第5307支队(两个营)编成中美混合突击支队,于4月下旬由胡康河谷的大克里出发,分两个纵队向密支那挺进,在击破日军警戒部队后,于5月12日进逼丁克路高以西地区。
中国驻印军第一纵队与日军遭遇后,激战至晚间,美军一个营被日军围困。次日晨,中国驻印军一部与被围美军里应外合,才将日军击溃,并乘胜攻占了密支那以北的遮巴德。
中国驻印军第二纵队则进抵升尼,并在该处开辟小型机场后到达密支那机场以西之南圭河西岸;英军喀钦族部队三百余人亦在该地以北地区活动。5月17日,第二纵队经过几小时进攻,占领密支那西机场。第一纵队与日军机场守备部队在密支那北侧对峙。此时,中国新编第三十师和第十四师各一部先后到达战场。
远征军资料图
狡猾的日军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而我驻印军指挥系统紊乱,连续几天攻击毫无进展。于是,驻印军总部将中美混合突击队解散,重新调整部署。
到了5月下旬至7月上旬,彭邦桢部随中国驻印军在空军支援下,对日军展开了新一轮攻击。此时的日寇十八师团盘踞在野人山,日军凭借天然屏障与坚固的工事孤注一掷,双方呈胶着状态达四十余天。在热带雨林里,不仅要时刻注意躲藏在密林深处的敌人,还要留心成群结队的蚂蟥的袭击,一不小心,被叮咬后就面临生命危险。日军为摆脱困境,立即从八莫及滇西抽调两个大队增援。
缅甸八莫距云南畹町很近,八莫是日寇入侵滇西的战略要地,关系到缅北及滇西全局。所以,中国驻印军乘势以工兵作业法逐步推进,同时彭邦桢指挥炮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155毫米口径重炮轰炸,几乎将八莫夷为平地。
远征军资料图
日,先由第三十八师打先锋,势如破竹,随后中国驻印军各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13日,彭邦桢随驻印军共四个团和美第5307支队(两个营)的兵力,在优势空军支援下向日军再次发动进攻,经过艰苦战斗,到16日晚,攻击部队迫近市区。
18日,中国远征军以雷霆万钧之力又对日军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刚开始,彭邦桢部等重炮兵群集中所有火力支援一个方向,尔后转移支援其他方向,使日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步兵随炮兵延伸射击,开展激烈的巷战。直至26日,方接近密支那市区中心,驻印军又有两个团的兵力到达战场。由孟拱败退的日军两个大队也向密支那增援,被驻印军第四师一部所阻。27日,驻印军各部继续向预定目标攻击。战至8月5日,密支那市区的日军大部被歼,仅四五百人用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密支那完全被驻印军攻占。
此役,中国驻印军共击毙日军二千余人,俘七十余人。远征军重创日军的消息不胫而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
日,滇西缅北的最后一面日军旗被拔除,凶恶的日寇第三十三军宣告覆灭,中印公路全线打通,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于中缅界河的畹町(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附近的芒友胜利会师。次日,彭邦桢见证了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于畹町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典礼。
远征军资料图
典礼台顶张盖着鹅黄色的降落伞,前台两侧是一副对联:“欢迎X部队反攻缅北凯旋回国”;“祝贺Y部队进军滇西马到成功”。正中央横幅白底红字,赫然写着一个斗大的“V”。这里的“X部队”,是指史迪威将军在印度建设的一支完全由美国人训练的全美械中国部队,指挥官为郑洞国,用于反攻缅北;所谓“Y部队”,是指在中国云南昆明基地建设主要由美国人训练的美械部队,总司令为卫立煌,用于反攻怒江;“V”则是“战胜”的英译Victory的首个字母。
在嘹亮的军乐声中,指挥官郑洞国与总司令卫立煌上台,两人紧握双手,热情拥抱……首批五百辆军车满载美援物资缓缓驶过国门畹町桥头,这些军车从印度启程,穿过野人山,穿过密支那八莫南坎,沿着中国官兵用血肉铺成的中印公路辗转而来,驶向昆明,驶向重庆。
远征军资料图
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起,中缅印大战历时三年零三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四十万人,伤亡接近二十万人;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伤亡四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一万七千七百一十一人,日军伤亡四万八千五百人。
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战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彭邦桢则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为英烈编织诗玫瑰花圈。有一诗云:“我有一个生原则/也有一个死的意义/我热情地/为爱活着/我活着/为爱而死//爱人的爱/爱吾国家的爱/爱吾民族的爱/为爱我拟出一个方案/为死者录下声音/为生者留住记忆……”
“这是诗人彭邦桢的诗观,或者说是诗人彭邦桢诗的宣言。”著名诗人谢克强如是说。
抗战远征军:史迪威看轻中国远征军被打脸
远征军资料图
70年之后,沧桑岁月已刻上他的脸庞。94岁的宁西珍回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多岁时的样子。那是他一生中最艰苦但又最光荣的时光,他随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参加对日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2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这位参加过日军芷江受降和南京受降的抗战老兵面对记者,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宁西珍的人生记忆,被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得逐渐清晰。
1940年,因山西老家被日军占领,强烈的爱国热忱让宁西珍报考已迁往成都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十八期工兵科的学生。1943年毕业前,报国心切的他甚至组织了18名同学准备奔赴沦陷区打游击。一番波折之后,宁西珍被分配至中国远征军,从昆明乘飞机经“驼峰航线”来到退守至印度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22师65团,成为一名情报官。
前线纷飞的战火和战局的艰辛超出了宁西珍的想象。“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步枪都是打一发退一发的,与敌人相差很多。”在1943年末反攻缅北的太洛战役中,宁西珍需要突破日军的封锁线,独自将作战地图送到已转移至敌后的本方部队。短短几公里的原始森林内险象环生,不时枪声大作,他从白天一直走到翌日清晨,直至将地图送达,成功切断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远征军资料图
最终,太洛战役获得全胜,中国军队歼灭日军800多人,收缴十余辆军用卡车。战役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甚至不相信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能取得这样的大捷,亲临战场清点人数后深表佩服……
此后,宁西珍先后参加了瓦鲁班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卡马英战役等。强渡伊洛瓦底江战役是宁西珍在缅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当时已任排长的宁西珍和战友在船头架起机枪,行至江心时遭到敌人袭击,多名战友受伤溺亡。
“子弹就在身边飞过,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情急之下,宁西珍命令其余战友打开救生衣弃舟下水,并通过旗语通知岸上的小炮班向日军发起攻势,掩护部队登岸。战斗结束后,全排死伤十余人,宁西珍也身受轻伤。“那时候,你就会真真切切感受到战场的无情。”
宁西珍至今清晰地记得,从缅甸归来后,1945年8月自己在湘西战场听闻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时的情形。“大家一起唱啊、跳啊。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此后,宁西珍又先后随部队赴芷江和南京,承担日军芷江受降仪式和南京受降仪式的外围警戒任务,见证了抗战胜利最荣耀的一刻。
枪林弹雨走过的人生,让宁西珍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今的他,身体佝偻,听力不佳,但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当有慕名者前来拜访时,他总会穿着整齐,在胸前挂上各地志愿者送上的抗战英雄纪念章,以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但每每谈起在战场上的经历,他也总是神情凝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今天的和平是当年无数人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今后永远不要有战争。”
恶有恶报:二战日本四大战犯都是怎么死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全世界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后,曾发起亚洲和太平洋战争的四名日本战争狂人:东条英机、近卫文麿、阿南惟几和杉山元各自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1、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处绞刑
东条英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战争三狂人”, 在日本甲级战犯中 “名列榜首”。 日,盟军总司令部下达了逮捕战犯东条英机的“第一号命令”。当天下午4时20分左右,盟军总司令部克劳斯少校携带麦克阿瑟签署的逮捕令,率美国宪兵赶到东条英机的私宅。东条英机的卫兵打开院门,让他们进入院内。但宅子的门没开,东条英机只在窗口和克劳斯对话。
在克劳斯告知东条英机将带他去横滨的麦克阿瑟总部后,东条英机突然猛地关上窗户不见了。突然,楼里传来一声枪响。克劳斯一惊,迅速冲到门口,但大门紧闭,喊无人应。克劳斯命美国宪兵把门撞开。进门后,克劳斯等人将书房门踢开,只见东条英机仰躺在书桌前的摇椅上,左胸上方的伤口血流如注。克劳斯令宪兵维持秩序,自己急忙驾车去找军医。美军的救护车很快赶到,将东条英机送往野营帐篷抢救。因为自杀的子弹并未伤及东条英机的心脏,所以他得以苟延残喘。
日,战争狂人东条英机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2 、近卫文麿服毒自杀
另一位与中日战争有重要关系的显赫人物,是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近卫用崇仰武士道的日本军人所不屑的服毒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日,近卫文麿接到了盟军总司令部的传讯。近卫本人当然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下场将会与之前被捕的战犯相同。当天,他在私宅接到盟军总司令部的传讯时,他很平静地说:“请让我收拾一下,明天早晨我即去报到。”美国宪兵答应了他的要求。
16日凌晨1时,近卫走出书房,来到夫人的卧室,打开电灯,把夫人叫醒,要她把儿子叫来。当儿子进来后,近卫神情严肃地说了人生中最后一段话:“自中日事变发生后,由我所处理的政务之中,曾酿成若干错误。然而我不能忍受被捕及身受美国法庭审讯之耻辱。我尤觉对中日战争须负责任……”
1时40分左右,近卫回到自己的卧室,吞下了事先准备好的剧毒药丸。清晨6时左右,近卫夫人起床后,发现丈夫卧室内仍有灯光,觉得异常,连忙推门进去,见近卫躺在床上,已经死去。
????°????(C)&frac14;,
????3 ??×??ó?>>???&frac12;&frac34;ü?ó?3;&frac14;°????(C)&frac14;,×?&frac34;?
????×??ó?>>???&frac12;&frac34;ü?ó?3;&frac14;°????(C)&frac14;,???°???&frac12;&frac34;ü?ó?3;&frac14;???ó????u??>>×?&frac34;ü?&frac34;???1;???,????,>>?·?????±&frac34;±&frac34;??×÷?&frac12;u??&frac14;?&frac12;???&frac14;??????×?&frac34;???
????°????(C)&frac14;,???÷???°±&frac34;??&frac34;??&frac12;?±u?????u???&frac14;á·?×???u<>?u??ó?3;&frac14;??1945?ê8??14????u±?ì>>???>>??1;?·???????????×??ó?>>???ù?°>>á?é??&frac34;??¨??&frac12;u?(R)?ó??°????(C)&frac14;,,?u&frac12;?ó?AE???????°±&frac34;??&frac34;??&frac12;?±?3;??????°????>>á?ó????>>?u&frac12;?????à?1;?????±?&frac34;??¨×??±??
????°????(C)&frac14;,,?×ss???í±ssu???????&frac12;<>?ó?3;é?3;?&frac34;üu???uAE??×??,u??2;?????u±????&frac34;?u?&frac34;üu??????3;&frac34;?2;>>?&frac34;?ó??±?&frac12;<<AE?·???×??????????&frac12;????×<<????????
????15???è?3;?1 ?±30·?×ó????°????(C)&frac14;,u???u????&frac12;&frac34;ü??&frac34;ü??&frac34;?u??AE?±??????????×????1;???°?·??±?????>>?&frac12;&frac34;ü?ó?3;&frac14;????uAE????????1;?á??
????°????(C)&frac14;,&frac14;???u??????????2;>>????u??ò???u?÷??×??±u?&frac34;??????2;???????°???&frac34;AE?2;???????u?°??u???????>>?ae????×?????>>??1;?×?&frac14;????(R)?ê???í?ú???????ss×??±?°u???&frac34;?3;????????&frac12;?·ò&frac34;???×??±?>>&frac34;???&frac14;??°×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侵华路线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