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是哪个国家发起的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而起?
于淑娟 孟诗杨 张郭原
[摘要]我们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但是我们又总是认为,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这是矛盾的。【原编者按】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为何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仅仅维系了短短二十年的和平?我们一贯认为,是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是否准确?两次世界大战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澎湃新闻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德国史教授郑寅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寅达澎湃新闻: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维护世界和平,一个说法是,《凡尔赛和约》一方面太严苛,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又太宽容,使德国拥有对抗和约的能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郑寅达:“宽”和“严”这两个情况在《凡尔赛和约》中都存在,而且似乎很难得出结论。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战胜国事先并没有一个协商的过程,凡尔赛-华盛顿的体系在形成之初缺少总体设计。比如说,美国总统提出的设想当时在舆论上赢得了很好的反响,威尔逊到巴黎的时候,整个欧洲都轰动了——来自新大陆的理想主义政治家来了!但他的设想也存在问题,一是过于理想化,很难落实;二是对未来世界的构想谈的多,而对如何处理战败国的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在和会上,英法领导人根本没把这套设想当回事,在重新安排世界时,这套设想所起的作用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双方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是在处理战败国的问题时,国际社会第一次把赔款、战争责任与正义与否的判断联系在一起。这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根本问题。原本,“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逻辑下,谁打败了,谁赔款。一战后,在战胜国强权政治的话语下,战败国不但需要承担战争赔款,而且还被认定是“非正义”的一方,承担更多的战争责任,无权参与战后世界的安排。这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后隐含的一个较为深刻的矛盾——战胜国并不是正义的一方,却在战后条款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中摆出“正义者”的姿态。澎湃新闻:那么,德国之所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这个矛盾有关?郑寅达:应该这么说,《凡尔赛和约》缔结之后,当时就有人对此表达看法。在他们看来,不是说未来有可能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一定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就曾说,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当时一些明智人士也已经认识到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列宁: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件。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对德国来说,如果因为战败而遭受制裁、进行赔款,或许不会引起那么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给它扣上“非正义”的帽子,承担更多的战争责任,这与一战后德国的民族主义泛滥是有一定关系的。就是说,我赔款越多,越证明了自己的非正义性?!这是凡尔赛体系隐藏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日,《凡尔赛和约》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署澎湃新闻:那么,从二战起源来说,凡尔赛体系有哪些问题是需要重新思考的?郑寅达:目前,关于凡尔赛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就是前述问题,我们没有完全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但是我们又总是认为,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这是矛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确实处于一种上升的势头,但这与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问题——处于上升势头的国家不一定是发动战争的国家,我们却往往把这两个事情混淆。说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对的;说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可以讨论的。我在一位博士生刚出版的新书序言提到,翻开任何一本大学教科书,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都会说法国想干什么,俄国想干什么,英国想干什么,他们都是有想法的,并非是守成的态度。尽管他们在发展速度和世界地位上面临来自德国的挑战。但是我们在讲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德国处于崛起的过程与它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者是存在差别的,但好多人没意识到这一点。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应该说,跟凡尔赛体系的缔造者背后的话语权是有关系的。因为凡尔赛体系强调战争责任,而当时世界的话语权又在战胜国手中,于是,自然地认为战败国负有更多的战争责任。另外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战后世界安排。前面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少总体设计,其原因就是一战的战胜国在处理未来世界秩序的问题上心态有问题。特别是法国,它的心态是严重错位的。法国根本就不考虑德国以后的路怎么走,甚至希望德国彻底衰落下去,分裂成几个国家,在经济上从此一蹶不振。这种作为一个普通国家的心态与法国当时的大国地位严重不符。巴黎和会在法国召开,法国又是战胜国,在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上,法国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法国应该从世界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但是它没有——看到一个处于上升势头的邻国被打败了,就想要狠狠地制裁它——那么,这又是非正义的。澎湃新闻: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处理,二战后的世界安排有何“进步”?郑寅达:很多人认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二战的爆发和一战战后事务处理欠妥有非常大的关系。安排二战后国际事务的领导人吸取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很多经验,所以在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事务处理方面的问题,任务就不会太艰巨,二战以后的世界安排得更合理,所以我们才能迎来长时间的和平。首先,一战和二战是有区别的。从交战双方来讲,一战是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的,而二战有一方是法西斯,从法西斯的理论和行为看,非正义性比较明显。另外,二战是一方挑起战争,另一方被迫应战,这个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况不同。再者,1920年代后期英法美德等多国曾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既然已经签订了《非战公约》,那么率先挑起战争就是不对的。因此二战后考虑对战败国的处理时,把国家改造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就是说,对战败国的处理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凸显出来的理念。《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另外,二战之后对世界的重新安排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可行性非常强。在真正安排世界之前,盟国在几次交锋中对未来将要遵行的原则已经达成共识,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仍存在分歧的可能。具体来讲,二战后对德国的安排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日本的安排做得并不好。假如二战后期的基本格局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可能二战以后的世界局势会出现一种更加理想的局面。澎湃新闻:一个经典问题,如何看待希特勒在二战中的角色和他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郑寅达: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曾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和争吵。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基本上所有的战争责任都被推到了希特勒身上,这也是情有可原的。由于战争的迫害,当时人们对法西斯充满着仇恨,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但能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引起民众的快感。这种结果满足了包括德国人在内的许多人的心理需求。德国人认为希特勒是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希特勒一死,许多问题都可以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重新操作了。后来修正学派的重要人物A.J.P.泰勒出版了一本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这本书对传统观点提出了特别尖锐的挑战。泰勒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观点,阅读起初,会觉得他在胡说八道。但随着一点点地深入阅读,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并且也会认可他的一些观点。其中,泰勒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没有其他人给希特勒创造这么多条件,希特勒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吗?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就希特勒来说,其个人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青年时期的经历是如何使他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是一回事。就整个环境来说,希特勒掌权以后领导的德国并非十分强大,反而困难重重,希特勒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守势的英法等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的行动是不是也在鼓励希特勒?从战争责任的角度来说,希特勒信奉法西斯主义,想向世界秩序挑战,这个挑战不一定能成功。英法的步步退让刺激了希特勒扩张的野心,使他的势力一步步壮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战争责任应该不仅仅是希特勒一个人的。国际史学界很多正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反对这个观点,因此产生了一场比较大的争论,围绕这个争论的相关论文也随之出现。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这场争论以后所写的书,会发觉这些书与争论之前的书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书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和背后隐含的战争责任问题的观点、态度要中肯得多。那些比较偏激的语言,明显不符合实际,甚至不符合正常逻辑的语言减少了。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界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阿道夫·希特勒此外,关于泰勒的这场争论还影响到国际史学界对法西斯问题的研究。以前希特勒的形象是经过丑化的,他被塑造成一个恶人。而现在关于法西斯研究的书籍中对于希特勒的评价也越来越中肯。希特勒掌权以后对德国进行改造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他在某些领域所做的改进也开始被客观地看待,并不是说希特勒所有的作为都是为发动战争服务的。澎湃新闻:相较于一战,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处理更为严苛,为何没有引起一战后那么强烈的民族情绪?郑寅达:二战后对战败国日本的处理是偏离了原来的基本原则,但对德国的处理大致实现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上所确定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德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战后对德国问题的处理,严格来讲存在很大的失误。德国建立的魏玛共和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这种体制如果能维持下去,是维护世界和平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因素。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站在德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尽管政治体制相当民主,但实际上国家的内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军国主义思想没解决,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没解决。所以二次大战以后,处理手段基本上就着眼于德国方面。在魏玛共和国的统治末期,德国政治比以前更加不稳定。由于人们对魏玛共和国的幻想破灭,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1937年,希特勒抵达权力的顶峰。普通德国民众一致拥护,反对者则被残酷镇压。二战后盟国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通过占领和控制政府来处理德国问题。分区占领、领土割让,这都是一战后所没有过情况。第二点是司法改造。一战后尽管把战争责任推向德国,但是又无力对那些所谓承担战争责任的个人实施审判。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包括纽伦堡以下层次的审判,都是德国移交司法权的表现。另外一点是战争赔款。一战后法国就像是在德国这头大熊的身上插了一根管子,大熊所有的胆汁都流到自己那里去,这种姿态让德国民众,包括德国法西斯分子,产生了不平和仇外心理。然而理论上来说,心态最不平衡的应该是美国,因为在整个德国赔款问题的处理上,美国的付出多于回报。但事实恰恰相反,美国没有觉得不平衡,反而是德国最不平衡。泰勒也提到,这种心态造成了德国人的一种定式思维——他们普遍认为国家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都是因为赔款。美国和德国这种心态的反差,是一次大战后赔款问题的一个教训。二次大战后德国的赔款总额,到20世纪末,大概达到1400亿马克,以后还在继续赔,远远多于一战。一战的德国赔偿,按德国自报的数字,也只有531.55亿马克,而按照接受国的估计,只有不到200亿马克。但是二战的赔款并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和民众的排外心理,因为这与整个对德国的处置问题结合在一起了。可以说,有些赔款是德国政府自愿支付的,比如对犹太人的赔偿。德国人主动的态度及由此带来的好处,与整个欧洲形势及世界形势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战争赔款数额不小,但这反而使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耶路撒冷的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墙上挂满了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的照片。澎湃新闻:如何看待德国主动姿态所带来的好处与欧洲态势的变化?郑寅达:有人会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认为处于战败国对立面的那些国家对待战败国的态度,对促进国家间关系态势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这就会使人联想到日本问题,觉得二战以后日本受害国的心态应该调整得更加包容。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国家间态势的和谐是战败国与其对立面国家双方互动的结果。欧盟形成的契机——煤钢联营,实际上是法国歪打正着的结果。煤和钢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决定着战争前线重型武器的运作。起初,法国希望通过实行煤钢联营控制德国的军事,其出发点并非善意。但没想到,煤钢联营在后来成为改善法德关系的重要纽结。所以说,作为一个接受惩罚的国家,如果与对立国家进行合作而非对抗,将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反过来,这样的结果也会推动战败国去主动要求合作。德国对犹太人的态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德国总理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下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原谅与肯定,这种国家形象的提高,绝非对抗所能实现。从二战以后德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主动姿态下实施的措施都得到了良好的回馈,也因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对欧洲态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但讲到这里,我要声明一点,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日本的战争受害国也应该学习欧洲的说法。欧洲这种态势的形成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包括中国在内的那些日本的受害国心态没有做到包容,那么反观日本,将其与德国进行对比,其姿态也不是主动与合作的。如果将欧洲与东亚进行比较,二者的基础条件是不一样的。德国长时间在欧洲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制造业发达,而缺少原料和市场。这同日本的情况不同。一方面,日本十分尊重和重视中国文化,在日本国内也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的痕迹;但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日本认为自身能脱亚入欧,认为属于中国这种农耕时代强者的时期已经过去,故其心态也发生了改变。现今中国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那么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日本和德国的基础条件不一样,所以德国的成功模式也不可乱加套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真实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动的?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德国战败投降,并签订了条款严酷的《凡尔赛和约》,即保持20年停战的协议。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起战争发生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各种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当时的局势显然不满足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条件。当时德、意、日三国军事实力明显超前,三国对新一轮重新划分世界范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无形中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1922年,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当时证券交易开始疯狂地抛售股票,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造了世界最高纪录。股票市场和银行的严重崩溃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就这样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掌握国家掌权,纳粹党开始领导德国,开始秘密的武装德国。当时一战之后协议是保持20年停战。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低潮,是西方国家开始动乱,从而催化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德国纳粹党迅速发展并彻底领导德国。1933年2月,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接着3月通过了《授权法》 ,法西斯法案更加完善,法西斯体制的集权统治逐渐清晰 ,并加紧扩军备战。
日本当时先一步已经发动侵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通过天皇制机构,以军部为中心,整体法西斯化,开始了进一步的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二二六”兵变由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更加强化了军部实力。不久之后,便开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由此之后,德国、意大利与日本便签订了反共产主义协定。而后法西斯运动更是遍及30个国家。
日—日期间,由德、意、日等法西斯政权国家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爆发了全球性的世界第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了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先后有60多个国家了地区,20亿以上人口参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获胜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江讯网原创出品,请关注微信milnews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是独立的国家是()A.利比亚B.埃及C.埃塞俄比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是独立的国家是(  )A.利比亚B.埃及C.埃塞俄比亚D.利比里亚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3个独立国家,其余都沦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是独立的国家是()A.利比亚B.埃及C.埃塞俄比亚..”主要考查你对&&世界的国家和区域划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的国家和区域划分
世界上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各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面积很小的摩纳哥(在欧洲地中海沿岸),不到2平方千米(最小应是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千米)。还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丹麦的属地。 世界各国的人口,数目相差也很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有13亿多。第二是印度,2006年已达11.298亿,占世界人口的16.7%。国界和领土: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这就是国界。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范围的界线。世界政治地图上都画有各个国家的国界线。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它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凡是允许通过国界线的人和船只等,都要持有许可证。& 国界划分的几种特点:1.以自然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界;2.以经纬线为界;3.一些国家根据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划定国界线。例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线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国界的划分:&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都有明确的国界线。但是,也有少数国家之间有些地段的国界线没有划定,这叫做未定国界。  国家之间因国界和领土问题发生争端的事例很多,有时甚至发生流血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法,协商解决这些争端,反对用武力和强权单方面改变国界,侵略别国的领上。 区域划分:1.地球表面按水陆分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2.按热量、水分和植被的分布,在陆地上分为几个自然带;在政治上按领土主权分为许多国家和地区。3.人们还可以按自然、人文要素,把世界分为若干区域,目的是便于比较和研究,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更好地地说世界。4.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人们将世界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世界分区图:
发现相似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是独立的国家是()A.利比亚B.埃及C.埃塞俄比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261328434396339335120088115173当前位置:
>>>日,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奥地利B.捷克斯洛伐克C.波兰D.苏联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你对&&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
闪电战:德意志国防军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德军将领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德国入侵波兰: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猛推进,很快占领波兰西部。在此期间,苏军也进入波兰,占领东部地区。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东部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政权上台,形成二战的欧亚策源地;3.客观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波兰:日凌晨,德国实施白色方案,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波兰的军队很快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
发现相似题
与“日,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4764695522746953115172539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相关信息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宣战时间★
澳大利亚 日
挪威 ~9日
南斯拉夫 日
苏联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相关信息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宣战时间★
澳大利亚 日
挪威 ~9日
南斯拉夫 日
哥斯达黎加 日
多米尼加 日
尼加拉瓜 日
萨尔瓦多 日
洪都拉斯 日
瓜地马拉 日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日
埃塞俄比亚 日
玻利维亚 日
哥伦比亚 日
赖比瑞亚 日
厄瓜多尔 日
委内瑞拉 日
沙特阿拉伯 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 日
★轴心国集团国家宣战时间★
保加利亚 日
中国伪满洲国 日
斯洛维尼亚 日
克罗埃西亚 日
中国汪伪政府 日
罗马尼亚 日
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
  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共有33个,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
各交战国直接军费达3316亿美元,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First World War)是年间同盟国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日本,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美军,2100;法军,800;奥匈帝国,58;意大利,53;德国,7000(登陆时在海上);
八国联军侵华历...
新生儿健脾散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邻居把这个药说得能治百病,真的吗?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