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在东北实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真伪

蒋介石和张学良,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选择不抵抗? | 凤凰副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日,日本关东军进犯长春,炮轰长春宽城子东北军驻地一九三一年,没有多少中国人意识到国家已经大难临头。这一年,军国主义在日本已经形成强大势力,主张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叫嚣已经完全公开化。来自关东军的声音是:“要建设大日本超级大国,很显然,必须取得相应的领土或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把满洲置于我国绝对权力的统治之下。”在主张武力扩张的日本军人中,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和作战主任石原莞尔中佐最为激烈而强硬,他们提出了以“占领满蒙”来“转变日本国运”的侵华建议。石原莞尔认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洋文明”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洋文明”必然开战,而下一次世界大战将是“人类最后的大战”。为了备战,同时也为解决日本国内危机,必须入侵中国——“武力解决满洲问题已成为陆军省部主要课长等幕僚的坚定信念。”因此,关东军的首要任务是占领满蒙地区。板垣征四郎强调:“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石原莞尔的建议本不新鲜,但在日本深陷经济危机而不能自拔的时刻,这一建议立即受到日本政界的热烈追捧。——日本军界和政界在以武力扩张摆脱国内危机上达成了高度一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猝然爆发。日本关东军偷袭北大营的时候,中国东北的军政大员们正安闲自在: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长期驻留北平,那天晚上他正在前门外中和剧院观看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宇宙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正忙着给他父亲做寿;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万福麟也在北平,他将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吉林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为其父奔丧回了锦州,军政大权由他的参谋长熙洽代理。——沈阳城内的东北地区以及辽宁省的军政要员们大半不在岗位上,就连东北军重要的北大营军营驻军、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也不在军营里。关东军开始攻击后,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同时用电话向王旅长和荣参谋长报告。荣臻给赵镇藩下达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种军事命令,恐怕前所未有。凌晨时分,本庄繁命令关东军所能调动的部队全部向沈阳开进。四时,驻扎铁岭的部队抵达,配合独立守备大队占领北大营;五时三十分,赵镇藩带领退出北大营的第七旅到达沈阳东山嘴子;六时三十分,驻扎海城和辽阳等地日军赶到,占领沈阳内城后,联合向东大营发起攻击,东北军和讲武堂官兵不战而退;八时,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省政府、兵工厂、机场以及所有的军政机关和金融机构均被日军占领,军警全部被日军缴械。日军犹如进入无人之境,仅在沈阳兵工厂就缴获步枪十五万支,手枪六万支,重炮和野战炮二百五十门,各种子弹三百余万发,炮弹十万发。张学良多年购买的三百余架飞机也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中的两个史实甚为重要:一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自一九三一年事变时起,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日两国置于战争状态长达十四年之久。二是关东军发动事变时,双方的兵力异常悬殊:日本关东军正规部队和非正规部队各一万人,满铁沿线的警察约三千人,总计约两万三千四百多人;而中国东北边防军总兵力约三十万人,除因军阀之战十一万人被调入关内,留在东北地区的部队尚有二十万人。特别是,事变爆发时,攻击北大营的日军仅有六百五十人,而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有一万两千多人,但是,这座坚固的军营竟很快就被日军占领了。
[责任编辑:吴思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25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52
播放数:5808920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本集主要内容:
1931年日军大军入侵中国东北领土,而东北张学良接受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共产党罗登贤召集爱国分子开始呼吁全民抵抗,赵一曼离开了自己年幼的儿子踏上了北行的轮船。周保中得到身份之后接了命令前往东北。被日军管辖的警察局关押了有嫌疑的共党分子杨靖宇,在牢里的杨靖宇一直不妥协。哈尔滨的章首富准备带着一家老小去美国避难,然而儿子却在结婚的当日逃跑投入到抗日事业中。 (《东北抗日联军》 第1集)
&&|&&&&|&&&&|&&&&|&&侄女张闾蘅:“是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
  张学良:从东北到台北
  侄女张闾蘅讲述大伯往事
  65年后,我们再次透过历史的硝烟,回望那段抗战救亡的岁月。
  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在西安事变 前夜、在抗战正面战场、在抗日根据地,张学良 、张治中 、左权、李济深、蒋光鼐 ……一寸江山一寸血,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
  6月3日,张学良诞辰110周年。
  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少帅”,到被国人误解的“不抵抗将军”,再到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的一生的故事早早定局。
  能够讲述张学良人生轨迹的张氏子裔是张学良第五个弟弟张学森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来来速递货运有限公司董事张闾蘅。1967年,张闾蘅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今年3月6日,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张闾蘅沉浸在对伯父的追思中,不时眼眶湿润。“只要我回到台湾,大伯几乎每天都来,他往屋里一坐,打开话匣子,讲他的童年、在东北的往事,讲祖父张作霖的趣事,也讲囚禁生活中逗乐的事”。
  在张闾蘅眼里,大伯张学良“是一个喜剧人物,却活在悲剧里面”。
  “不抵抗”
  ――“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的”
  张学良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在日,年仅28岁的他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三年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退。
  后来人们大都认为,是蒋介石 的一纸“不抵抗”命令,把整个东北给丢掉了。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1991年5月,张学良在纽约回忆起这段历史。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里演到: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在北京召开了东北军高级将领会议,决定不能抵抗。张学良将决定发给了南京的蒋介石,蒋回电报:同意东北军高级会议的决定。之后张学良又召集国民政府的外交官顾维钧 、章士钊及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汤尔和 等人举行会议;几天后又邀胡适、曹汝霖等27名政要、社会名流会商东北问题,众人决议认为应依靠国联、听命中央。
  不抵抗政策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甫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事变的处置是:诉诸国联,并准备抵抗。但是,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前,东北早已沦陷,华北也已危急,蒋介石却始终没有准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举动。正是因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张学良才最终决定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
  关于张学良的传说纷扰,很多难辨真伪。据说,日,张学良85岁时看电影《西安事变》,因心情激动没看完就离去。
  真实的场景,在张闾蘅这个与张学良最亲近的后辈还原中,张学良“没有激动,也没有评价”。“其实,对大伯来说,电影不能看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有青光眼,基本上是靠听的。看了他说,那个‘张学良’好像和我不像啊。”
  那么,西安事变前夕的真实张学良到底是什么状态?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坦言自己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他说:“我做那件事情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假设我要自己的地位、利益,就没有西安事变。”在事变过程中,张学良没有向蒋要地盘和金钱,“我大权在握,富贵在手,我什么都不要,所以蒋先生也就原谅我。”
  张学良未尝没有反问过自己,“我牺牲自己,为什么?”
  “不要打了!”在日本步步蚕食之下依然大举“剿共”,是张学良“兵谏”蒋介石的主要原因。为此,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曾与蒋介石大吵。
  张学良说:“这样下去,你就等于投降呀。”
  蒋介石说:“汉卿呀,你真是,你无耻,咱们军人从来没有‘降’这个字。”
  张学良说:“你这样做比投降还厉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你这样叫人家不战就把我们中国一点点吞去,你不等于比投降还不如?”
  1990年,90岁的张学良回忆起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时说,“我真怒了,我的意思是这么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
  日5时,西安事变爆发。
  经多方斡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在12月25日下午送蒋介石及宋氏兄妹上飞机,同时为了“维护领袖威信”,张学良亦随同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张学良是抱着必死之心去南京的。“我到南京是预备被枪毙的……假设我的部下这样,我就把他枪毙了。”
  张闾蘅说:“蒋夫人(宋美龄)当时为了营救蒋介石而答应的条件(事后不追究张的责任),但事后蒋介石没有遵守承诺,蒋夫人为此深感内疚,正因如此,蒋夫人保住了伯父的性命,不致遭遇到与杨虎城将军一样的噩运。”
  “西安事变”后被幽禁,张学良时年36岁。他的幽禁生涯,从南京、贵州修文县阳明洞、贵阳市麒麟洞、贵州开阳县刘育乡、贵州息烽县阳郎坝、重庆歌乐山戴公馆,直到台湾井上温泉。期间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张学良不无遗憾地认为:“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张学良被囚禁逾五十多年,对蒋介石的感情很复杂,在张闾蘅面前,他对蒋介石有过一句评价,“大伯说:‘你爷爷(张作霖)是一个有雄才没大略的人,蒋介石是一个有大略没雄才的人’。”
  幽禁台湾――与赵一荻 结婚
  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张学良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的井上温泉,后又曾在高雄寿山要塞暂居。
  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提出要在台北市郊自己盖房。1961年,张学良新居落成,位于台北市北投路70号。“地皮是大伯买的,房的格局是大伯设计的,他自己花钱盖的房自然倾注了不少的情感。”但搬入新居之后,张学良的出入依然有一群“服侍”相随。
  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
  “大妈话不多,眼神中总有淡淡忧郁。她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张闾蘅眼里,大妈对大伯来说,是绝对的贤妻,对大伯的饮食起居照顾得非常好,他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大伯谈起她时会说:“人家对我好,我就得对人家好啊。”
  张闾蘅说,“听大伯讲,他在30年代就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开会,再想想现在,这叫什么日子?当年是从天上掉到地上,没有糖吃不知道糖啥滋味,知道了什么滋味一下子没有了,什么感受?”
  “他内心的痛楚,是言语无法表达的。环境、容貌都在改变,但唯一没变的,是他性格中的开朗豁达与率真。”张闾蘅说,有一次大伯请客,席上有好几位中年太太,都是平常陪他打牌的牌友。期间有人说:“一屋子的美女陪您吃饭,您多幸福呀。”张学良马上笑着回答:“嗯,你们都是美女,那丑人都到哪里去了?”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毕生遗憾――没有回东北老家看看
  1994年,张学良夫妇离开台湾,在夏威夷定居,从此开始了真正自由的生活,直至去世。
  张闾蘅经常回忆起陪大伯在夏威夷海边散步的时候。“10点多,我们推着轮椅出去,走1个多小时。散步的时候我们话不多,聊天都是在屋内,大伯坐在轮椅上我们说话也不方便,我们总是带点东西喂鸽子,逗逗小孩之类的。”
  张闾蘅说,“大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应该是到了夏威夷的时候,我们请他出去吃饭、陪他聊天。以前在台湾,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每天出来一直都有人看着,一般是两辆车,一人开车,另外一人坐在后排一言不发,后面还有一辆车紧跟着。直到大伯到了夏威夷,这双眼睛就没有了,可以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气氛不一样了,一切都过去了。”
  生活中的张学良喜欢唱京剧、看明史和圣经,他还喜欢吃水果,“一天吃好几斤”,而饭菜则喜欢吃清淡的,很少吃肉。他喜欢热闹,喜欢朋友多,喜欢打麻将……“就是喜欢热闹”。
  张闾蘅只有一次见过大伯流眼泪。那是大妈去世时,大伯对她轻声说:“前几天,她还好好的,怎么人说死就要死了呢!你看前几天,我才跟她开玩笑:‘你走了,我就找一个女朋友去’,她就跟我说:‘我作鬼也不放过你!’”
  张学良说着说着眼泪就默默地流了下来。“其实他还很怀念夫人,大妈对他,真的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他们夫妇把生死看得很开,一直相信,他俩都死了,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再相聚。”
  在赵一荻去世一年后的2001年,张学良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
  “大伯弥留之际,依旧念念不忘大陆。未能于有生之年回大陆一趟。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张学良说,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东北老家去看看,主要是看看亲友,说这事与政治无关,因为他本人早已退出政治,早已脱离政治。他希望人们不要把他回去探亲扫墓的事同政治连在一起。
  张学良为什么没回大陆,坊间说法不一。张闾蘅说,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大伯很多事情都没踩在点上,当他想回大陆时,政治环境不允许,等环境允许了,又因为大妈的病情回不去。
  张学良曾不止一次对张闾蘅说,国人之所以敬重他,是因为他没有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反对内战,力保国土的完整。
  张闾蘅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时候,她在观礼台上非常激动。当时她心里说:大伯你可惜没在这,要是你在这,看到现在的中国,得有多高兴啊。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东北军曾经如此强大:拥有亚洲最大兵工厂和航空母舰|东北军|水上飞机|张作霖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东北军曾经如此强大:拥有亚洲最大兵工厂和航空母舰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因为总部在奉天(沈阳),被称为“奉军“”。辛亥革命之后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
  东北军最辉煌的是张作霖时代,二进山海关打进北京,那是二十年代。奉系在二十年代有两次辉煌,1920年奉系联合直系击败皖系,势力扩张到山海关以内。1924年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惨败,奉军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直逼上海,1926年春,张作霖入主北京。
  到1928年,奉军被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打败,退回了东北。
  1928年底,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的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拥有兵力约30万。到918事变之前,东北军又扩张到40多万人。1931年,东北军边防军有步兵旅29个,骑兵旅8个,炮兵旅3个。另有独立的空军、海军与屯垦军,总共约28万人。此外,省防军、民团等非正规武装18万人,东北军总数约为46万人。
  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东北军装备了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由法国36辆法国雷诺FT-17型轻型坦克,英国产NC27和美国产M1917等各型坦克300余辆,以及24辆装甲运兵车组成。此外还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铁甲列车部队。东北军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空军,各类飞机400多架飞机,比全国其他地方加起来都多。
  东北军还拥有中国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拥有海圻、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现代化战舰及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400人,其中排水量5000吨的海圻号主力舰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甚至拥有可载水上飞机2架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1926年,中国就有着一艘被定义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而来,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两架水上飞机。但意义重大,因为这距离世界第一艘水机母舰诞生只有12年,1914年日本开始探索航母和舰载机作战,这一年日本将一艘5800吨的货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可以装载4架水上飞机,用吊车吊放,水上起降。随后若宫号参加了对德国占领的青岛胶州湾的作战,使用舰载机进行侦察、投弹,以及通信和指挥工作,这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受到来到海上的空袭。
  镇海舰是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2700吨,航速11节,主要武器为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1924年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8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这种全长12.87米,翼展8.94米,时速180公里,曾打破过水上飞机的飞行高度世界记录。
  东北军沈阳兵工厂,耗资达5亿元,是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军火产量全国第一。工厂厂区长达2.5公里,宽约1.3公里,职工最多时达36000人。兵工厂设有无烟药、制枪、制炮、炮弹等各种制造厂,还有热电厂、炼钢厂、机器厂等各类附属厂矿企业。此外,还单独组建了以研究生产迫击炮为主的奉天迫击炮厂。厂内各种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一应俱全,仅机床就达到了万台,有的设备连日本人都眼红。兵工厂还设有完备的兵工培训学校,和“科学研究会”,还派人出国深造,生产学习研发一条龙。当时东北可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1.8亿发,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东三省兵工厂的生产能力、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不仅全国第一,就是日本人也为之侧目,日本人称东三省兵工厂为“东方第一”。
  沈阳兵工厂原址。
  105毫米加农炮
  民13式75毫米野炮
  240毫米榴弹巨炮试制车间
  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实用冲锋枪,
  (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张学良自述“不抵抗政策”原因:我把日本情形看错了_凤凰卫视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政策”原因:我把日本情形看错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张学良想&确保东北入版图&,这就与想独占满蒙并视为其生命线的日本利益相冲突,终于发生了九&一八事件,张学良蒙受了&不抵抗将军
核心提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张学良想&确保东北入版图&,这就与想独占满蒙并视为其生命线的日本利益相冲突,终于发生了九&一八事件,张学良蒙受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这股国恨家仇最后使他转为急于抗日。凤凰卫视9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郭冠英:1970年,我在同学王一方的家里看到一个人,与我今天差不多同样的年纪,王一方告诉我,他就是张学良,我当时想这个国家罪人怎么会出现在你家里,到后来慢慢的我读了更多的历史,张学良的形象在我心中转变了。我知道历史并不像教科书那样讲的,我对张学良有了敬意,20年过去了,1990年张学良愿意对我讲他的历史了。我把它记录在《世纪行过》里面,一晃,事变80年过去了,这段历史其实今天仍然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现在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张学良&不抵抗政策&的由来解说: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要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这就是田中奏折。世界经济大恐慌继之而来,满铁的经营恶化日本怪罪于张学良在铁路上的平行竞争所致,他们认为日本的生命线受到威胁,因此要动手了。张学良:我跟你说,那日本欺负我们的军队啊,那我们告诉军队,你不要,到处日本人他,到处他来挑衅,我们的站岗的我们都告诉那些兵你们不要跟他挑衅啊,你可不能,那站岗的在那站岗他就拿洋火在他那枪上,划个洋火在那儿抽香烟,你说那日本兵,他成心挑衅。解说:沈阳柳条湖,日关东军爆破了这里一段的南满铁路,然后进攻北大营,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宁恩承(时任东北大学秘书长):这柳条湖这个地方就是很小的小站,在北大营驻军的地方和东北大学的中间,那天是阴历八月初七,正是刚有月亮的时候,就是十点二十分。这炮弹一下就从我头上过去了,那炮弹在夜静里可以听见那声音,咻,这么响,它打的北大营,嘿,我说这严重了。张捷迁(东北大学校友):那天晚上大概十点钟左右,晚上十点钟,我正从教室出来,就是你看到那个理工大白楼,你看那个,现在省政府在那个地方,我正出来忽然看到上空一个火红的炮弹很响,轰隆隆的响,从我头上过去,不久听到那边轰炸。高梓(时任东北大学讲师):听到这个子弹从头上过去,他还说演习啊,以为是演习,没晓得是日本人已经开炮了,开枪。王铁汉(时任东北军团长):十点钟以后有炮声,接着有枪声,这我觉得不对了,那时候我们三个团都驻在北大营,这两个团呢谁给他命令,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就走了,就撤出营房,最后只剩我这一个团。因为他,我没奉命令,不能走啊,所以一会儿想走呢,日本人围上来非打不可,所以说不抵抗的抵抗就这么来的。宁恩承:你说王铁汉那时候他这一团在北大营他有点抵抗,别的一团都没有抵抗的,到天亮的时候就撤退了,我们天亮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北大营着火,那天天气很好,烟很高很高的,火光也可以看到,我就召集学生集会,我是代理校长嘛,我说应该中国讲国家养士,而且还有中国说的有士报国恩,咱们现在的国家现在有困难了,我们是在一个大学学生我们在士林,应该有个精神啊,有个精神,士报国恩。解说:一夜之间沈阳全城沦陷,兵工厂,长官公署,空军司令部,大帅府,全被占领。东塔机场的三百架飞机也落入敌手,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事前就给张学良电报,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张学良也同意不抵抗,他以为这样事情可以不扩大,这只是局部事件,他后来说,我把日本情形看错了。张学良:这个不要误会,不是蒋委员长的,那完全我是个人的不抵抗主义,这个不能说推到,有人就好像推卸我的责任一样,有人爱护我,就说这是政府的命令,不是,不是。唐德刚(历史学者):张学良我问他,我说这个不抵抗,九&一八事件不抵抗,是蒋公的意思呢,是蒋公叫人不抵抗,还是你自己不抵抗,他说蒋跟这什么关系啊,他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不抵抗是我的,是我下命令不抵抗的,我说那你为什么下命令不抵抗呢,他讲日本人在到处找麻烦,我就告诉他们不要理他,不要理他,他怎么挑衅你都不理他,他挑衅不止一次,他挑衅多少次我就不理他,不理他嘛,想不到最后一次不理他,他就炮打北大营了。宁恩承:蒋介石和张学良一再通告说不准惹事,不要惹日本人,日本人怎么打,他打你不要还手,你要还手这架不就打起来了,他是这么一个政策,所以说不抵抗政策。王铁汉:北大营啊假使我当旅长我不撤退,青天白日之下,你外国军队占领人家城市,怎么不打怎么不抵抗呢,这莫名其妙,那是大错。解说: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塚,那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这是名士马君武所写的《哀沈阳》诗,讽骂不抵抗将军张学良。张学良:所以我说,我最恨马君武一句话,就是赵四风流朱五狂,你看见胡蝶有个声明了没,她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张某人,我没跟她见过面,真的没跟她见过面。男:这完全瞎说,这已经证实了。解说:九&一八当晚张学良请了美国公使和何东爵士,在前门外的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戏,何东的儿子何世礼是张学良的副官,张学良那时候伤寒病刚好,他在协和医院住了三个多月,戏看到一半接到电话张学良丢下客人就走了,何世礼说他父亲不知情况,认为张学良没有礼貌,还很不高兴。马君武的那首诗虽然捕风捉影,但张学良当时生活糜烂确实也取辱有道。白竟凡(张学良秘书高崇民儿媳):25号下午,(高崇民)就去见他去了,见到张学良啊,那个面黄肌瘦啊,一身的病,他本来那天晚上他都想好了,一定要质问他去,你说东北那么多的军队,你怎么一枪不放,就拱手把沈阳让出去了呢。他本来想去责备他去,可是他一看见他那满脸蜡黄的脸,非常难过的样子,所以他也就把他那话都咽下去了。张将军很难过,感觉到他就说了,你看我们皇姑屯的血迹还没干呢,这个九&一八事变又来临了,我们这个就是眼看就要做亡国奴了,张将军也很感叹。高崇民一看这个情况,说,看起来这个啊,能不能改变它的政策啊,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咱们还得发动民众,东北民众三千万,我想不都,不会甘于做亡国奴。阎明复(阉宝航之子):张学良将军也有很多苦衷,我父亲他们到了北平以后马上到医院去看张学良将军,张将军说是我是一个军人,我要服从这个中央政府的命令,给我几次来电报让我不抵抗了,所以我没有办法,我父亲不以为然,跟他进行了激烈的这个争吵,说你放弃了我们东北,放弃了我们三千万东北的同胞,对他很不满意。有一次吵得张学良将军说,那么好了,你们来干吧,我卖国,我不抵抗,那你们来干好了,就是不欢而散。后来有很多朋友在一起,就劝我父亲,说不能这样子对待少帅吧,后来他们又言好。但从这时候开始,少帅就支持这批东北人,这个流亡到关内的这批东北人来进行一些抗日的活动。比如说他们在西山,在北平啊,现在香山一带秘密办起来这个培训班,干什么呢,教怎么样放枪,怎么样去炸碉堡,做一些军事训练。然后就大批的派遣这些经过训练的人到东北去组织义勇军,这里面张学良将军都是给了大量金钱的资助,而且发了东北军的委任状,委任这一批一批潜伏到关外去进行抗日活动。解说:东北马占山和各地的义勇军蜂起与日本人对抗,义勇军最盛的时候有三十万人,关内的抗日请愿也很热切。影像片断:同胞们,起来,起来去杀尽我们的敌人。同胞们,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解说:不过国民政府仍想依靠国际联盟诉诸公理,对日本采取不交涉的方针。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来中国,张学良夫妇接待了他们,大家同游了长城。但是强权哪管公理,李顿调查团在关外调查了半年,得出了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不满意的结论,不过它至少说明了九&一八不是日本合法的自卫行动。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国联应不予承认。为此日本代表退出了国联。明目张胆地走向战争。&《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 & &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责任编辑:刘梦瑶 PV08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25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52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