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秒批秒到账的网贷年P2P网贷行业面临哪些问题

2017年底p2p网贷行业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 团贷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2017年底p2p网贷行业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时值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网贷行业各种事件密集发生,受到部分媒体的高度关注。早在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召开的各种总结规划会议上,就明确提示各网贷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面对的流动性问题,也公开提示了各个市场主体机构要理性地合理地面对市场预期,合理发展业务,稳步退出。那么2017年底p2p网贷行业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呢?
p2p网贷行业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时效敏感性,网贷行业对于金融周期性更加敏感。
  2017年底到2018年初,网贷行业面临的确定风险,不仅仅是能不能拿到PE/VC投资的问题,更多的要面对的是新一轮欺诈高峰和流动性短缺高峰期。
  作为最后的民间融资可获得性的最后渠道,集中面对着整体金融系统的欺诈风险,网贷行业服务的基础资产趋于劣化。
  由于二级市场的平稳和方向确定,以及一级市场的逐步稳定,资金流出网贷行业也是确定的;同时,房地产限购之后,高流动性资金和高收益预期的高风险资金逐层流入网贷行业。这就导致了网贷行业服务的资金结构趋于更高的流动性和更高的风险溢价。
  资产和资金的匹配性下降,流动性风险凸现。
  面对2017年底到2018年初,网贷行业面临的确定风险。这就要求网贷机构,进一步落实监管对于备案的要求,加快内部合规整改节奏;提升反欺诈能力和要求,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要求,理性对待能力要求较高、流动性要求过强的现金贷类等业务;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对于超限额资产减存量停增量,坚决清理,降低余额资产的集中度;合理引导投资资金,坚决杜绝资金错配,坚决不提供违规的流动性过强的活期类业务;强化机构自身运营能力,优化团队,缩减成本(特别是可变成本),提高现金流管理能力;加快建立网络仲裁等高效贷后管理能力,提高违约成本;加快建立行业流动性风险对冲机制,充分发挥产登/存管/信披等即有基础设施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的能力;理性面对行业发展,做好同业并购等退出工作,避免并购过程中的欺诈等风险。
  相信通过这个阶段市场化的竞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会脱颖而出,市场的公共服务体系会更加专业化、更加完备,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也同样会更加有效和完备。标签:上一篇:下一篇:
互联网金融
不同人群投资理财方式有哪些?随着国...
随着社会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
理财时,很多人都会选择一款收益高、...
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有储蓄...
2010 - 2017 版权所有 (C) 团贷网 粤ICP备号-1 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莞太路111号民间金融大厦1号楼28楼
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聚胜财富:2017年P2P网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发表于 17:12|
来源新闻资讯|
作者新闻资讯
摘要:2016年被业界称作是P2P网贷行业的洗牌年,在政府的大力监管和行业的自我调整之下,P2P网贷在去芜存菁的过程中,安全度高度上升一个台阶,同时给投资者也增强一份信心,进入2017年,不少投资者对于网贷行业抱以观望态度,新的一年里网贷行业将何去何从?为此国内知名的网贷平台聚胜财富的理财专家...
聚胜财富:2017年P2P网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6年被业界称作是P2P网贷行业的洗牌年,在政府的大力监管和行业的自我调整之下,P2P网贷在去芜存菁的过程中,安全度高度上升一个台阶,同时给投资者也增强一份信心,进入2017年,不少投资者对于网贷行业抱以观望态度,新的一年里网贷行业将何去何从?为此国内知名的网贷平台聚胜财富的理财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聚胜财富理财专家告诉记者,2017年P2P网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从2017年首份P2P行业月报中我们可以获知,2017年 1月单月实现了2209.92亿元的总体成交量,环比12月份虽然下降了9.55%,但是抛除了春节的影响,仍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个网贷行业景气指数仍然居高不下。可以预见的是2月份之后,P2P行业成交量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从另一方面讲,2016年虽然整个网贷行业暴漏出了很多问题,但是作为网贷的监管之年,为2017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府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得到贯彻执行,整个行业将继续向着合规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聚胜财富理财专家认为,2017年将是P2P网贷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一年。截止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为2388家,相比行业最红火的时期多达4000多家的盛况,缩水了将近一半之多,在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平台都是经得政府监管和市场考验的优质平台,这些优质平台将持续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投融资服务,成为了2017年网贷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这些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以良好的服务和口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到网贷行业中来,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着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另外,2017年网贷行业的投资利率降低将逐渐调低,这是在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影响之下,为更好的给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而形成的行业发展趋势,只有这种在市场调节下的正常利率,才更符合了平台、借贷企业、理财客户三方的利益,从而促进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以聚胜财富为首的国资系平台将继续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像聚胜财富这样完成国资企业百分百控股,接受上属企业和平影视垂直化管理的平台,将以稳健安全,优质可靠的投融资服务获得更多投资客户的青睐,聚胜财富在2017年1月份投资额环比上月提升35%,对于其它国资系平台以及非国资平台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的建设,都有着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对于整个网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总体来看,2017年国内的P2P网贷行业依旧会成为百姓投资理财的重要的渠道,其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2017年可能是网贷行业面临最困难的一年
下木 | 来源:网贷之家
本文共5903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21秒作为一名网贷行业的基层员工,固然是希望行业能积极向上发展,平台能满足监管要求、执行政策制定者所需求的一些功能。但在经历过14、15年的行业井喷和16年的监管元年之后,17年行业将迎来最为关键的合规元年。虽然有点泼冷水的意思,但我还是想说寒冬还未过去,2017年可能是网贷行业面临最困难的一年。
高层防范金融风险 行业面临更加苛刻的监管
在判断2017年行业的冷暖之前,我们必须要关注决策层的意志。中央经济会议上,习书记的一句”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意味着2012年来的金融自由和金融创新将在今年被深深的遏制以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在2012年之后,我国政策制定者给予商业金融宽松的自由度以探寻利率市场化,试图通过金融创新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虚拟经济反哺实体经济。但是,银行在利益受到侵害之后,大力扩展表外业务,即我们所知的银行理财、委外、银信合作等影子银行业务,使得影子银行最近几年高速发展。08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8.5万亿,而2016年末该值已经达到151.2万亿,影子银行庞大的规模和信息不对称使银行系统性风险上升。
同时,在鼓励金融创新、金融自由的同时,非银部门也大举进入金融行业,线下理财、线上互联网金融、xx交易所……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一度变得相当低。就拿我们P2P来说,行业里有金融大咖,但更多的是草根起家。经济下行过程中,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过低,资本又受到管制不能走出境外,怎么办呢?那就搞金融吧,因为金融来钱快,上头监管又不到位,以至于中国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恶性循环:实体经济回报率低、金融自由——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实体经济失血,回报率更低——更多资本转入金融。
中国经济脱实向虚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近年来不断上升(12年开始提速),在去年一季度接近10%。这是非常夸张的数字,拥有成熟金融市场的英国和美国只有8%和7%,日本更是不到5%。金融本来是以服务实体为定位,而目前的中国似乎本末倒置,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和玩家太多,资本在金融体系里空转而不是去支持实体经济。
随之诞生的是便是信贷资源错配、资产价格上升和金融风险的堆积。银行表外业务大多还是流向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其在预算软约束和隐性担保下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源,挤压民营企业,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低下,进一步压低实体经济回报率,资本脱实向虚加剧。而不姓赵的资本只能在国内乱串,股价、房价、大宗、债券轮流暴涨,机构监管套利、加杠杆,委外、代持、出表玩得不亦乐乎。不少实体企业也加入金融行业,名为转型或互联网+,实则原有业务竞争力下滑想通过金融挣块钱或者提高企业估值。
结果我们看到的是股价、大宗商品波动率的大幅提升;高杠杆的债市因为国海证券一个萝卜章就差点摧毁信用;网贷行业被各种文件轰炸,玩家大幅减少。金融机构赌央妈不会收紧流动性,撸起袖子管加杠杆干;非金融企业要么是像一些线下理财来骗钱的、要么成立一些奇葩的资产交易所、要么烧PE、VC的钱、要么是通过金融业务来提升估值的,而踏踏实实合法合规干实事的却发现这钱并不好赚。
几年的脱实向虚后,带来的是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归根到底,我们的监管是滞后的、落后的,低估了金融创新背后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错估了金融对于实体的挤出效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攀升。所以我们看到2016的政策制定者显然有些按耐不住了:银行表外纳入MPA,房地产国庆期间遭到最严调控、保险公司噱头产品下架、网贷行业被红头文件劈头盖脸、交易所要清理、第三方支付要交准备金。就当下而言,就是政策制定者把严控金融风险放在了越发重要的位置,流动性将边际收紧,烫平的信用溢价将再度回升。
这也意味着作为影子银行(根据107号文,我国影子银行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的P2P网贷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旨意下,合规是必须的,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是可以被一刀切的。举个栗子,平台与金交所的合作模式被平台用来转移大额标的,类别包括定向融资、债券转让和理财计划,这种变相的躲避新规监管是明显的监管套利行为。按过几年监管层可能对平台金交所模式做出一定约束但又给予一定腾挪空间。而在目前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层意志下,不排除直接对合作模式一刀切,扼杀行业的创新以寻求稳定。所以,从宏观层面而言,P2P只会在2017迎来更加苛刻的监管模式,合规只是平台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结构调整下的利率扭曲造成了风险低估
2016年,我们看到了行业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行,平台数量递减,行业集中度上升。市场普遍的观点是在高压监管下行业正在经历良币驱逐劣币、风险下降的过程。如果从行业综合收益率的角度来看这逻辑似乎是合理的:在近年来无风险利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行业收益率大幅下降意味着风险溢价缩小(风险溢价指的是投资人要求更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风险),风险溢价的缩小也意味着行业风险的下行。
行业的风险似乎在两年内大幅下行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投资体验似乎并不是如此。在行业加速分化的同时,投资者在甄选平台以及投资决策时越发困难,以前薅羊毛薅得飞起,但现在要千挑万选。曾经平台背景“标签化”的投资方式也被一些倒闭平台证伪,曾经信赖的平台如今也变得似乎有点陌生,就算是行业排名前十的平台,其风吹草动也会触动投资者的神经“最近xx平台搞活动好厉害,是不是有问题”、“xx平台最近推广力度很大,搞事情啊”。
这种背离其实和行业结构变化下的收益率扭曲有关。笔者从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了解到,我们的行业综合收益率是各平台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权重以当月平台成交金额所占比重计算。也就是说成交量越高的平台,其平台收益率对行业收益率的影响越大。
这就产生了一种现象,行业集中度上升→资金流向大型平台→大型平台成交量增加,且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行业风险溢价下降,故我们所看到的行业综合收益率已经隐含了行业结构的变化。
以龙头陆金所为例,其去年12月成交金额为552亿元,占到整个行业成交量的22.63%,而其综合收益率仅为6.93%,低收益、高成交必然对行业综合收益率有较大的下行影响。如果将陆金所从行业中剔除,计算出的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0.59%,高出原先收益率0.83%。从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到自从16年5月起,陆金所成交量比重的上升对整个行业综合收益率形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未剔除陆金所和剔除陆金所后的行业综合收益率
陆金所成交量占比上升对于行业收益率负面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Tips:E(r)=W陆R陆+(1-W陆)Rex陆;W陆为陆金所权重,R陆为陆金所的收益率
所以说,由于行业集中度上升,通过行业综合收益率去衡量行业的风险不再有效。举个栗子,我们的上证指数也是加权平均指数,在本周一的过山车行情中,上证指数跌了0.35%,是不是意味着行情马马虎虎呢?事实上当天创业板大跌3.64%,164只股票跌愈9%,所有上市公司平均下跌3.96%,原因就是权重板块银行股的大涨造成了指数的失真,低估了当天行情的惨烈程度。而网贷的收益率也一样,由于陆金所为代表的大型平台的份额增长,其收益率对于行业收益率影响越来越大,而他们的收益率往往低于大部分平台,造成了对于行业收益率的扭曲,也造成了对行业风险的低估。
为此笔者结合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该数据为每月行业所有标的算数平均收益率所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行业平均收益率。虽然这是粗略统计,但相比加权平均收益率有更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年来行业收益率和加权收益率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权重平台影响,加权平均收益率对平均收益率在经历了折价之后,于2015年10月开始超过算数平均收益率。事实上,行业平均收益率在年变化不大。
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
通过行业平均收益率所估算的风险溢价(行业平均收益率-10年国债收益率),可以看到两年来行业的风险溢价虽有波动但变动就较小了。目前,P2P行业的整体风险相比15年、16年确实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5年初的水平,总体风险依然较高。
平台数量&平均收益率下的风险溢价
同时,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824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的风险溢价出现上升,体现了政策风险的上升;e租宝立案调查之后,是行业风险最高之时;风险溢价的变化趋势与行业平台数量基本保持一致,即风险溢价解释了行业良币驱逐劣币、集中度提升的现状;去年底的风险溢价受无风险收益率上升(国债收益率暴涨)而出现大幅下滑,说明行业利率对于无风险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并没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年末的行业风险会有所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见,行业平均收益率对于行业研究和风险判别更有参考价值,而行业综合收益率受行业结构调整正不断失效。
投资者的效用与行业结构的变化
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平台退出后剩余资金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是投资收益不确定性上升的体现,正因为不确定性上升投资者才会把财富投向陆金所获得相对确定的收益。而现实中我们正是把uncertainty定义为risk。
故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反而是行业风险上行的体现。如何理解?假设你是个债券投资者,当中国经济越来越差、企业违约概率越来越高时,你如何选择?肯定是从评级较低的公司债撤出,投资评级更高的公司债,或者直接投国债。对应网贷行业,把陆金所想成国债就行了。
那为何陆金所的收益率垫底资金还络绎不绝往里流入呢?我们可以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tility)来解释。
效用是种主观感受用来度量满意程度,投资P2P获得投资收益便是一种效用。投资学中效用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 是度量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的系数, 可以理解为资产的风险, 就是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效用函数解释了一句看似废话的真理:为了使投资的效用不变,资产的风险越高,投资者就要求更高的回报率。
无差异曲线就是用来描述这种逻辑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效用都是相同的,只是风险和收益不同。以前P2P的投资者们可能处于A点,而现在却移动到了B点。在行业不确定性增加时,他们宁愿牺牲收益率以追求更低的投资风险。正因为这种变化,使得行业集中度上升,而大哥陆金所尤为受益,为何?两个字:信用。就算一个平台合法合规,备案、银行存管、ICP一个不漏,在普通投资者眼里它倒闭的概率就是大于陆金所。以笔者同学为例,其在四大行从事审计工作,曾经玩过人人贷和宜人贷但现在只投陆金所。我问为什么啊,有很多平台性价比也很高啊,我给你介绍介绍……他打断:“不用了,我对P2P不了解现在只投陆金所活期,比银行理财高就行了……”我想,有这种想法的投资者可能并不在少数。
对于消费金融的过度信仰
网贷限额令出台之后,小额分散的资产端成为平台的追寻目标,由于车抵贷已经较为市场化、列强早已深耕,拥有较大市场空间的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P2P新的绿洲。一时间,行业的消费金融峰会层出不穷,对于消费金融的赞歌络绎不绝。作为一个消费金融小白我就不明白了,大家既然这么看好消费金融,15年为啥不做,非得到限额令出台后抢着去挖金矿?
消费金融=“蓝海”似乎已成为共识。推导的逻辑无非是中国经济正由投资转至消费驱动;中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低位,且高速增长。
但中国消费信贷结构扭曲的特征同样值得关注。据艾瑞咨询报告,我国消费信贷75%为房屋抵押贷款,房地产占据财富比重过高对于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导致我国消费信贷结构扭曲,而这种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下图)。与此同时,银行也在信用卡端持续发力,信用卡的比重也处于上升通道,剩余消费信贷的比重很难增加。P2P就是要与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在这块剩下的蛋糕中竞争。
那么,我国消费信贷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吗? 从中长周期来看,这完全依赖于我国的经济状况。以最为成熟的美国消费信贷市场为例,据1960年至今的时间数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消费信贷与美国经济大部分时间保持同步,且消费信贷的波峰和波谷均出现在GDP之后(消费信贷增长滞后经济增长大约两个季度)。
美国GDP增速与消费信贷增速保持较高的同步性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才是衡量消费信贷增长的关键,经济快速增长,预期收入增加,居民借钱消费的意愿才会上升;反过来说,经济不好都要失业了谁还去借钱消费。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但增速仍然是“世界领先水平”(双引号大家自己领会),消费信贷的大环境依然不错。但进入这个领域,平台们的对手可不是隔壁邻居了,而是其他领域不断涌入的猛兽。在中国,一个蓝海行业人一多就变成红海,没竞争力的话那就是死海了……
目前,消费金融有四个派系,传统银行(包括银行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子公司等)、产业系消费金融平台、电商平台和P2P平台。论综合实力,P2P肯定是处于劣势的。据中央财大最近的报告,银行系、产业系口碑分化较大,有些如苏宁金融、兴业金融、中银消费的口碑位居前列,有些则排名靠后。而P2P品牌的口碑普遍较差,不管是从认知度和品牌感知质量来看,大多数P2P品牌的排名比较靠后。P2P品牌认知度普遍不高的原因,可能和P2P的消费场景比较单一、产品比较单一有关。
P2P的口碑整体较差
资料来源:《消费金融口碑指数》
场景入口、资金成本、品牌优势,在与电商、银行、产业系巨大的资源禀赋差距面前,P2P的优势何在?放款快,额度高,用户体验好。据上述报告,目前P2P的授信额度和审批额度超过银行在所有派系中最高。但通过快速放贷、提高额度能提高用户体验对风险控制和线上审批流程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事实上,P2P要在消费信贷领域有立足之地,就得承担相比其他派系更多的信用风险,但P2P的风控能经受得起这种挑战码?
P2P的授信额度和审批额度最高
资料来源:《消费金融口碑指数》
2017年,宏观上有金融体系收紧的不确定性,行业层面有政策和转型消费金融的不确定性。从至上而下的角度来看,网贷行业的2017年可能更加难过,平台数量跌入3位数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August_8...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2017年中国P2P行业现状分析:从疯狂走向成熟_报告大厅
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
中国市场研究报告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2017年中国P2P行业现状分析:从疯狂走向成熟
() 字号:T|T
  P2P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年间,被业内认为是P2P行业“流量为王”的时代。2017年中国P2P行业现状如何呢?
  2016年,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地,全国P2P网贷行业经历了监管政策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也给此前乱象丛生的P2P行业戴上了“紧箍咒”。
  P2P监管政策加速推动了P2P平台进行合规调整及转型。随后的发展便如大家所见,P2P行业掀起了一阵大规模的转型热潮。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
  而且,由于平台整改的脚步尚未停歇,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整体来看,P2P行业逐步从疯狂走向成熟,不过行业的存管问题,迟迟没得到改善,目前行业内,进行银行存管的P2P企业不过3%。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显示,目前P2P网贷行业现状是面临着信用风险不断暴露、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监管趋严。
  1、信用风险不断暴露
  近年来,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P2P网贷平台数量剧增,发展态势异常火爆。P2P网贷最大的优越性是使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借款人在虚拟世界里能充分享受贷款的高效与便捷。但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方面P2P行业仍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则是平台跑路、倒闭、坏账风波不断。究其原因在于监管缺位,线上线下的入市成本较低,且缺乏相应规范,出资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平台建立初期违约率极低,随着风险积累,资金链断裂,P2P平台或难以兑现支付或直接网上蒸发。而P2P平台的虚拟性质,导致其背后的操盘手难以被追责。
  2、行业竞争加剧
  互联网市场巨大,越来越多的强背景企业涌入P2P网贷行业。一方面,互联网系主力军持续加码,除BAT外,京东、小米等公司动作频频,已经开始深耕互联网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转型,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或牵手互联网巨头,部分实业企业也以供应链金融模式参与互联网金融。此外,金融云、第三方评级、金融社交等机构也开始涉足其中。随着参与者的剧增,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行业获客成本不断升高,实力薄弱的平台生存空间愈发狭窄;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细分化,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3、监管趋严
  P2P的金融乱象,倒逼监管跟进并形成刚性的制度约束。日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日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以规范网贷行业。监管政策的目的是将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P2P公司尽快从市场中清理出去,净化行业环境,降低金融风险。优胜劣汰下,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业务违规的、实力薄弱的平台将会出局。在历经数年的井喷发展之后,P2P网贷行业正进入一个调整的新时期。
  总结P2P行业现状认为,当前P2P网贷业野蛮发展的时代走向终结,P2P网贷总体向好、风险下降,逐步回归理性。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行业资讯
相关研究报告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最新行业资讯
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提供海量的行业报告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服务热线:北京:010-- 传真:010- E-mail:
福建: &&&&传真: 中文域名:.com
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主办,旗下网站
京ICP备号-2&&网贷之家:2017年5月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148家 | 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199IT高端交流群已有1800+资深用户,3800+份最新的各行业研究报告、欢迎您的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数据随身查添加微信公共帐号: i199it欢迎关注: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最新网贷口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