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mobi英文版为什么没有

当前位置: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53.9万
点击:2.4万
用户还喜欢
本书阐述了如何运用古典经济学原则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的方法。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善于把看似复杂的概念变成易于理解的语言。本书内容简练,既明白无误地阐述了使国家经济繁荣的经济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背弃这些原则的后果。格涅茨基博士在经济学研究和金融顾问领域的卓越履历使他成为撰写这部《古典经济学原则与〈国富论〉》著作最合适的人选,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再次重申那些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济学公式。
《民国社交圈》所展示的,是由社会精英与一代名媛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编制而成的民国社交圈,作者徐品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将这个复杂到令人咋舌的社交圈全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捕风捉影的野史,也没有模棱两可的臆测,有的只是一份让“独善其身”者汗颜的“以史为鉴”。
民国版《王子复仇记》【乱世里的一段如烟往事,真相掩盖于重重阴谋之下,爱情能否战胜仇恨?】民国乱世,红尘纷扰,爱恨似水如烟飘雪的冬夜里,夜来香舞姬小蝶无意中救下了重伤的沐辰秋侠盗血影、新军少帅、前清公主之子……他的身份扑朔迷离,未曾想,她的倾城绝色之下,也一样暗藏玄机光绪帝钦赐的八宝吉祥锁重现,牵扯出十八年前的一桩灭门惨案他活下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复仇,而她执意找出事实真相昔日的凶手潜伏在黑暗中蠢蠢欲动面对未知的敌人,他们患难与共,危急中渐生爱意她期待着了却心愿之后,便与他相濡以沫,携手归隐未曾想情义两难,经历重重身份蜕变之后,她与他却渐行渐远一切水落石出,灭门之恨终究葬送了他们的爱情和承诺当付出和偿还亦无法学会宽恕和原谅,爱如梦似幻,如烟般随风而逝痴爱也可虚假,伤害亦成守护,到底谁是敌,谁是友?本书小组:***唐小蓝qq书友群:
本书介绍了中国多个地区,多个民族,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民俗,如汉族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藏族的雪顿节,各地的饮食习俗、饮酒习俗、饮茶习俗等等,内容简要而全面,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著
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此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独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界局势的复杂变换。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的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在历史还原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敌视中共,却敬佩他们的纪律与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训斥后便不再记恨;他年少时曾经风流,却对...
目录(21章)
陶涵(Jay Taylor),美驻华外交官,哈佛学者,通晓中国事务。曾任职美国驻台北使馆,负责政情报告与分析;美国与中国建交后,任美国驻华(北京)大使馆政治参事,后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现为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7
购买书籍后无法阅读等问题
网易邮箱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在客户端“资讯”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内容。
在客户端“书籍”首页刷新后,即可阅读此书籍。
还差两步,你就能在客户端上阅读此内容。
排序保存成功!第000集 自序(2)_蒋介石与现代中国_历史人文_企鹅FM
第000集 自序(2)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读道我把正在阅读的书籍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你会听到我的声音,这其中必定包含了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你也许会有异同,而我只希望读书能多一点不一样的感受。
节目列表(共149集)
第000集 自序(1)
第000集 自序(2)
扫描二维码
下载企鹅FM
扫描二维码下载
使用手机扫描此二维码
下载企鹅FM听点有趣的&|&&|&&|&&|&&|&&|&
大陆出版“蒋介石语录”:刻下现代中国每一瞬间
日 10:38来源:
作者:严友良
核心提示:&归根结底,蒋不过是一个被打败的人而已。&师永刚承认蒋介石有不完美的一面,但是&蒋氏一生,无不刻下现代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他肯定也有&真实、世俗、人性化、人间化&的一面。
日,蒋介石眺望大陆。(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126期,作者:严友良,原题:《蒋介石一生 刻下现代中国每一瞬间》
&我们做事不可好高骛远;我们的习惯不可近于虚浮浪漫,我们要从普通的实际的生活和事情中,去求经验和常识;徒然耽想着理想的高远的事业,而忽视普通的实际的事业,不是我们青年应有的态度。&
&你看现在无论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机关,差不多都是一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却先有一本很厚的报告,看起来什么事情都做好了,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这不是骗人是做什么?!即此可见现在政治上的事情都是假的!极其所至,非到亡国不可。&
&&《蒋介石(自述)》
刚刚过去的这几天,令年过不惑的师永刚欣喜而又不安。
出乎师永刚的料想,由他牵头编选、华文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自述)》(上)甫一面世,就引起了两岸三地极大的关注。先是香港《文汇报》以&大陆一字不删出版《蒋介石自述》&进行了报道,接着台湾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了此书出版的消息。有媒体就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甚至提出&这种取态可作为改善两岸关系的基础&。与此同时,内地不少读者也对该书评价不错,赞赏该书&有突破&,&往前走了一大步&。
&其实,这就是一个蒋介石思想言论的简明读物,目标群体是那些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80、90后。&师永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筹划此书的时候,并没想到会引起今天的过度解读。&他坦言一些读者的评论甚至令他有点&心惊肉跳&,&蒋介石就是那么一个人,一直在历史里放着,在你眼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看他。&
&只删不改&
&我们做事不可好高骛远;我们的习惯不可近于虚浮浪漫,我们要从普通的实际的生活和事情中,去求经验和常识;徒然耽想着理想的高远的事业,而忽视普通的实际的事业,不是我们青年应有的态度。&
&你看现在无论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机关,差不多都是一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却先有一本很厚的报告,看起来什么事情都做好了,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这不是骗人是做什么?!即此可见现在政治上的事情都是假的!极其所至,非到亡国不可。&
&真的难以相信这样的话会出自蒋介石。&在转引了上面这两段话之后,网友&灰灰&一连在自己微博的评论后面加上了几个感叹号。作为典型的80后,&灰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没有翻看《蒋介石(自述)》,估计有不少人会和他一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官君策]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历史名博: |
&&&&&&&&&&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出版&作者陶涵曾撰写《蒋经国传》--文化--人民网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出版&作者陶涵曾撰写《蒋经国传》
&&&&来源:&&&&&
近日,陶涵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认为,陶涵对蒋介石“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的看法基本上是准确的。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认为,陶涵对蒋介石“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的看法基本上是准确的。
  近日,陶涵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的陶涵曾在美国国务院中国科任职,在出版本书之前,曾应哈佛大学出版社约请,撰写过《蒋经国传:台湾现代化的推手》。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他曾是派驻台北的年轻外交官,曾有两三次在酒会中和蒋介石握过手。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认为,陶涵对蒋介石“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的看法基本上是准确的。
  蒋介石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
  陶涵自称,蒋氏过世之时,自己对他的观点和许多中国事务专家的看法一样。在为蒋经国撰写传记时,陶涵发现,蒋介石并不是西方人经常描绘的那般古板、乏味,当然,也不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随处可见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中所描述的偶像。后来,哈佛大学出版社又要求他为蒋氏本人写本传记.于是,他穷数年之功开始了这项研究,并完成了《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加上蒋经国传记所做的准备,他引用的访谈过的相关人士有几百人,利用了近几十年来新发现的包括蒋的日记在内的新史料。
  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认为,陶涵对蒋介石“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的看法基本上是准确的。
  对抗战后中美关系挖掘超过以往研究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和《蒋经国传:台湾现代化的推手》一样,西方学术界对其评价很高。耶鲁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史景迁曾经在美国重要媒体撰文称,“通过蒋介石日记的审慎引用,陶涵成功表露了蒋介石的个人特质。……某种程度上,陶涵在蒋介石与他置身的世界之间,建构了更具个人感性的联结。”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称,“陶涵对这位二十世纪重要领袖提供了一本有分量、生动好读的传记。本书捕捉蒋的人生与时代,比过去任何一本英文著作都成功。”
  杨天石表示,作为美国人的陶涵先生对中国历史和国情可能会有某种隔膜,在阅读中文文献时可能会有误读,某些叙述、判断不一定正确;有些问题,文献阙如,难免依靠猜测。例如,1949年之后蒋介石和周恩来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总体上,本书是按照摆事实、讲道理的正确原则写作的。
  在杨天石看来,陶涵查阅了美国的国家档案和保存在美国的若干中美政军要人,如宋子文、马歇尔、史迪威、魏德迈等人的文献,也研读了许多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因此,本书对于抗战开始以后的中美关系,在史料、史实的开拓、挖掘来说,其深入程度,大大超过了前此的任何一本同类著作。杨天石称,“这是陶涵先生此书的最大成就,也是其贡献所在。”
  从日记分析,他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可是,一旦面临对国家存亡、统一或他本身统治地位的威胁,他会不惜诉诸残暴手段。――陶涵眼中的蒋介石&(记者张弘)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24小时排行|宋美龄不孕之谜:因蒋介石早年嫖妓得了性病?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陶涵
核心提示:她在前一年八月流产,事后几度陷入严重忧郁。流产(蒋介石日记也提到)似乎驳斥了外界传闻以及他自己的臆测,指蒋因早年嫖妓得了性病以致不能生育。
本文摘自《与现代中国》,作者:[美]陶涵,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四年征战下来,蒋介石已建立军功彪炳的名声。既无坦克,只有一个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旧炮的炮兵单位,经常没有地图,实际上也没有卡车,全国又只有少数几条铁路干线,他却能够从长达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前线调遣多个军队。外国记者开始跟在中国记者后头,报道蒋的英勇事迹。他在某些地区集中兵力,在别的地区又采取防御措施,也执行有效的侧翼包抄动作。针对军阀,他继续运用分而治之战术,以及承诺大额补助,甚至贿赂收买的手法&&可是这套策略用到中共或日本人身上却不管用。不过,他的部队士气比军阀的高昂,在他以及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他屡次战胜叛变,证明了国家强盛之命运。他还在日记里自责本身的缺点&&有点类似口号化的新儒家自修以及更严历的行为要求&&这些苦水似乎并非过分虚饰的自欺,而是反映他对自己及其军队的弱点通常有切实的体悟。一九三○年年底,蒋公告全国,中央政府现在将致力改革、政治重建,以及建设农工等一切事业。他承认在军事行动时期,财政管控和经济管理&相当混乱&,誓言要全面展开财政改革&&包括每年公开预算、加强会计和监督程序、统一各种已存在的货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大、有效率和诚实的中央政府。他毫无疑问十分认真,因为就每一方面而言,这样的政府符合他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所谓的&年代&(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事实上向全世界,也向中国人民展示,现代中国或许会有所作为。纵使全球大萧条、出口崩溃、毫无外国援助、空前的旱涝、与日本冲突不断、军阀内哄、军费浩繁、传统贪渎横行、对大多数省分及其财政税收中央无法管控、国民党内派系又无休无止的权力斗争,条件可谓恶劣至极,它仍能举步维艰向前走。
南京位于河宽可达近六公里半的长江南岸,四千年的。一九三一年的南京仍是艺术文化和工业的重心。国民党政府接收太平天国天王在城里兴建的宫殿,打通蜿蜒、狭窄的弄堂,代之以新的宽广大马路的过程早已展开。南京人口只有三十四万,比上海少得多,没有大型百货公司、跑马场和西方式的娱乐消遣。夏天时比起上海更热,但是宋美龄和国民党一些大员的内眷不一样,还是搬到南京住,在市郊紫金山、距雄伟的中山陵不远盖了一栋房子,取名&小红山官邸&(Mayling Palace)。她经常出现在丈夫的办公室,或是出城参加各种协助孤儿、残障及阵亡士卒家属的团体活动。有时候也陪蒋到前线。
但是宋美龄也忧愁。她在前一年八月流产,事后几度陷入严重忧郁。流产(蒋介石日记也提到)似乎驳斥了外界传闻以及他自己的臆测,指蒋因早年嫖妓得了性病以致不能生育。许多年以后,蒋夫人告诉她的侄儿、侄女,她也想要有小孩,但是南京某位无能的医生失误,害她无法受孕。很显然她和常人一样也想要有小孩,也渴望替将成为现代中国之父的男人留下子嗣。一九三一年七月母亲逝世,使宋美龄又深受打击,觉得&精神沮丧、凄凉和孤寂&。
自从结婚以来,蒋就定期阅读宋美龄送他的《圣经》。他决心在决定是否受洗之前至少要读完两遍《圣经》。当他在城里时,宋美龄和她的传教士朋友有时会和蒋一起读经,而他出差也都带着《圣经》。经过三年读经,他决定在上海宋氏家族的教堂受洗。就像所有他对外宣称的信仰,蒋对基督教的态度是严肃的。据他后来在台湾的牧师表示,蒋受基督教义吸引是因为它强调将道德思想转化为行动,这一点和儒家学说相符。蒋对羞耻心的哲学和情感关注,亦与其新信仰对原罪、救赎的强调不谋而合。除此之外,通过磨难和死亡的砥砺以成就约伯般的毅力,也和他苦修、新儒家的形象首尾一贯。有些批评攻击蒋接受外来信仰,但对折中的中国人民而言,蒋信基督教所带来的问题绝对不比毛拥抱外来意识形态多。
&蒋指派江西省主席鲁涤平(Lu Diping)为第一次围剿总司令,统帅十二个师进剿江西境内毛泽东的苏区。战役始于一九三○年秋天,但进入井冈山的国军部队几近一半非死即降。此外,有位师长张辉瓒被俘,遭到斩首;它象征国共之战和蒋与军阀之冲突不同,是个你死我活的惨烈斗争。一九三一年,蒋调何应钦和二十万经验丰富的冯玉祥部属到江西展开第二次围剿,但部队水土不服,又被打败。同时,汪精卫和华南军阀又在广州另立一个国民政府和蒋打对台。不过,此一政府暂时还未对蒋构成军事威胁,因此蒋赶到南昌,亲自指挥第三次围剿。他在日记中自承:这是民国从未曾有的&艰巨时刻&。
七月一日,蒋动员十三万精锐部队,包括他的第一军团(第一军扩展而成)的几个师,分兵两路深入游击队区域。双方激战、互有严重伤亡,在最后一役中共红军投入的两万人折损五分之一。蒋已&胜利在望,不料沈阳事变爆发,打乱了围剿作战&。
[责任编辑:马钟鸰]
相关新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