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6个战术原则军事战术地位究竟有多高 网友解读林彪的6个战术原则战术

开国老帅不屑林彪 背后提起都称他为“林小子”|林彪|叶群|林立果_新浪军事
开国老帅不屑林彪 背后提起都称他为“林小子”
资料图:林彪
  调往毛家湾
  1963年12月中旬,我刚刚过完20岁生日,就被批准入伍,光荣地成为河南省洛阳总字352部队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此服役三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三次立功受奖。因此,1966年10月被调入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处任警卫战士。后被送到林彪住所毛家湾西四大街。
  一个月后,大概是11月16日下午,一个中等个儿,佩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宿舍,找我谈话。他自我介绍道:我是首长的第一秘书,今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首长要接见你,并嘱咐不要紧张,好好放松自己,向首长问一声好。开始时,我不知是哪个首长接见,以为是总参的领导,直到最后才弄清是林副主席接见。
  林彪的办公室是座一层的平房,办公和住所都在一层房子里。室内也算豪华,挂着大吊灯,地上是打了蜡的木地板,上面铺着红地毯。刚一进门,林彪就从椅子上起身,走过来热情地和我握手。我连声说:“首长您好,首长您好!”由于心里紧张,声音都变了调,林彪拖着长长的口音说:“你到这里来,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这是为人民服务!”他连说了二遍,接着又问我:“你是哪里的?”我说:“我是湖南邵阳人。”第一秘书赶忙拿来地图(橡皮做的,有凸凹的),指着邵阳的地方说:“解放战争时,我跟随首长在你们邵东的青树坪与白崇禧的部队打过一次大仗,那时,我是战地记者。我去过你们的隆回洞口、武冈。你们那里的人很朴实。”林彪在一旁微微点头,并说:“那你明天就到我这里来搞内勤嘛。”接见,很快地结束了。
  第二天,我搬进了内勤警卫值班室。搞内勤有四个人,一个是山东的吕桂明,负责采购物资;一个是湖北的李望松,是林彪小车司机;另一个是江西人,担任通讯员;我专门负责首长室内温度,每天检查一次卫生。有时也帮通讯员到28号信箱取信件。我们四个内勤人员每个星期要到林彪的警卫副官李文甫那里汇报一次工作。
  林彪家庭生活琐事
  林彪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他一般喜欢晚上办公。我们工作人员2小时轮流值班。林彪每天的食谱菜品是根据后勤总医院的教授定的,医生每周为林彪检查一次身体,教授再根据他的身体状况、营养需要、个人爱好而定菜谱。林彪的正餐比较简单,一般是二菜一汤,基本上每餐一个狮子头肉圆,一盘抽了骨头的鱼,半碗小白菜汤。
  林彪一家不在一起吃饭,除非过节日、贺生日才在一起吃饭。他家各人喜好不同,叶群每天离不开东北水饺,林立衡随便一点,林立果最爱吃北京烤鸭,又喜欢吃蜜桔,他的吃法也与众不同,他把桔子皮剥开,撕下一瓣放在嘴边,将桔汁轻轻吮吸后便将渣子扔掉。他的这种“高雅”吃法,是生活在特殊圈子里养成的习惯。
  林立果的小名叫“老虎”,是家里的“小皇帝”,长期养尊处优,养成了威风八面、趾高气扬的气派,虽然他经常亲热地喊我“刘叔叔”,但我还是敬而远之,生怕得罪了他。
  林彪家里来往最多的要算吴法宪,每个月至少10次左右,只要林立果看见,他就会大喊:“吴胖子,我俩摔一跤哟。”吴法宪赶忙拱手回道:“不敢,不敢!”还未等吴法宪回过神来,林立果一连环腿扫去,摔得吴法宪仰面朝天,哭笑不得。但还得忍气吞声地称赞:“小虎子真聪明,力气真大。”
  林彪由于身体多病,一贯怕风、怕光、怕冷、怕热。室内温度我给他一般调在摄氏20度。一次,我到他房间里检查温度表,看见一个女管理员在给他补被子,这是一床褪了色的军用毯子。上面补了不少补丁,掀开里面一看,尽是补丁叠补丁,我数了一下,有大大小小的48个补丁。管理员说:“首长说这是打平型关战役时,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来的,烂得不能再补了也不能丢。”
  林彪的个人爱好不多,有空时看一看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及一些外国的军事著作,偶尔也听听京剧选段。叶群最喜欢看电影,大多是美国进口的片子,屏幕赤裸的镜头让人看得脸红心跳。林彪虽是行伍出身,但不喜欢看战斗片子,一看到战争场面,就头晕、手脚抽筋。不论是什么好看的片子,他看不过一个小时。林彪一走,我们内勤人员也呼拥着一起走了,但叶群要坚持看到最后。
  我参加的一次批判大会
  在内勤警卫工作期间,我先后拜访过贺帅、刘帅、聂帅及粟裕、肖劲光、肖华等将军。在当时,一些老帅在一起时,一提到林彪,大都不高兴,背后不呼其名,都不屑地戏称他为“林小子”。
  1967年夏天,全国掀起了“大揭发、大批判、大斗争”的高潮。
  1967年8月中旬,我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批斗彭德怀等的批判会。当时,批斗彭德怀,造反派组织要写借条,要保证留活口。批斗会当晚,林办秘书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批斗会。那次,彭德怀是由两个警卫战士搀扶着出场的。还未站稳,就被一个穿军装的大块头左右开弓打了两耳光,彭德怀被打倒,又被拽起,连续几次殴打,满脸都淌着鲜血,惨不忍睹。那天陪斗的是罗瑞卿,由于他之前被逼跳楼自杀,跌断了腿,是由两个大汉用大箩筐抬来的。批判会上,“打倒反革命军事修正主义分子”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大家左手持语录本,右手高举喊口号。我本不想举手,但不举手又怕说我是反革命,只好违心地举手喊一阵。
  1968年5月初,黄永胜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由于他对家中内勤工作不满意,林彪便派我去他家中指导内勤工作。
  1969年3月份,我从黄永胜处返回林彪家。这时,管理处没给我安排具体工作,闲散了一段时间,我自己要求转业。临近转业时,林彪和叶群又拉我到办公室前面的石榴树下,让我站中间照了张合影。此张由林立衡拍摄的相片,可惜在林彪倒台后被家人焚烧了。40多年过去了,往事如在眼前,权将这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吧!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播报:
[书评]《解读林彪》:解读林彪还需努力
  □李寅初
  林彪是党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其早年指挥千军万马,为共和国立下的赫赫战功,令人敬佩,而其建国以后的“异军突起”,到最后在异国折戟沉沙,更是令人唏嘘。时至今日,面对林彪跌宕诡奇的人生和他的功过,仍然是众说纷纭,乃至成为中共历史研究中最热和最难的问题之一。
  近日读到的周敬青教授的《解读林彪》(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算是研究林彪的最新成果之一。该书的着力点,在于以林彪为中心,梳理林彪集团的来龙去脉,并对林彪进行评价。从全书来看,周敬青教授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虽然行文中还没有脱离党史研究中常见的“以论带史”的毛病,但也基本做到了平实、客观。
  但是读完全书,仍对全书感到些许遗憾。最大的一个遗憾是周敬青对于近年来新发掘林彪研究的史料、研究成果还缺乏应有的关注。近年来陆续出版了许多知情者的回忆录,其中被称为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的吴法宪的《岁月艰难》一书即是其中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在该书中,吴法宪对于林彪集团有种种不同于此前公开出版物的说法。比如,在林彪集团垮台以后,吴法宪就曾供认林彪的妻子叶群曾经说了:“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这句话也长期作为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证据之一。多年以后吴法宪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说这句话并非叶群所言,自己是受形势所迫栽赃的。
  吴法宪的这些说法,无论真伪,但因为其重要性,应该给予充分的回应、辨析。可惜周敬青教授在全书中仅仅是备录存疑,而没有作更深一步的探讨。书中并且把吴法宪的回忆录《岁月艰难》错误地写成了《艰难岁月》,只有寥寥几处引用了吴法宪的回忆。
  近年来“四大金刚”中的另两大“金刚”李作鹏和邱会作都出版了回忆录,对涉及到林彪的诸多重大事件都有不同于常的说法,对于分析林彪集团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许是因为专著成稿时间较早,而史料出版在后,周敬青教授似乎没有来得及辨析。
  党史研究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关键性史料的匮乏,林彪研究也是如此。相比于其他研究,林彪研究中史料的支离破碎现象更为明显,许多研究只能基于一些零星的文字资料展开,如笔记、日记、字条、电话记录之类。不过,史料的匮乏,并不意味着不能展开高质量的研究。某种意义上,对历史关头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进行史学研究,就是一个侦探破案的过程。高明的侦探会格外小心那些太容易出现的证据,在案发现场小心爬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比如关于林彪为什么没有带兵抗美援朝,一个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林彪对美国有畏惧心理,所以托病请辞。几乎所有论著都采用这个说法,周敬青教授的《解读林彪》也是如此。然而,近年来,沈志华、陈立旭等人经过小心梳理后,都先后发现这未必是实情。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很复杂,虽然林彪不主张出兵援朝,但是对于毛泽东的决定,林彪甚至已开始做带兵出征的准备和安排,但最终确实是因为身体不好而难以成行,中央最终改由彭德怀带兵。
  从《解读林彪》的后记中,可知该书脱胎于十多年前周敬青教授的博士论文,她认为自己十余年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沿一直保持着关注。但显然,这有点言过其实了。另外全书在注释规范方面也还有较大缺憾,比如第5页、第6页中大段引用的邓小平对林彪的评价,就没有注明出处,非常不便于读者的进一步查证。
  关于林彪研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因为林彪的传奇性和史料的匮乏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坊间各种关于林彪的传记、“秘闻”满天飞,并有众多研究者热衷于为林彪翻案。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研究中既有合理的质疑,但绝大多数却是推理、想象多于实证,在史学研究的规范和训练上仍然较为缺乏。前两年就曾有学者在某杂志上列出了《“九·一三事件”十大谜团》,该文流传甚广,但其所谓的“十大谜团”大多都是肢解史料,向壁虚构,近日已被王海光教授长文逐条辨析、批驳了。
  某种意义上,能否成功解读林彪,是了解中国革命和文革历史的关键性。就拿林彪叛逃对“九·一三事件”来说,林彪的叛逃 对正在进行的“文革”是空前的打击。著名党史专家高华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正是因为林彪叛逃事件,革命的崇高的理想主义破坏殆尽,几成碎片,“文革”的理论体系从此不能自圆其说,一代人开始从迷梦中惊醒。
[责任编辑: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蒋介石听林彪讲“战术课”
蒋介石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在黄埔军校的所有学生中,有一个人令蒋介石不能释怀,这个人就是林彪。林彪是黄埔四期学员,却在后来的战场上让国民党的部队吃尽了苦头。在辽沈决战前的军政会议上,蒋介石曾扼腕感慨地说:“林彪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其实,蒋介石曾拉拢过林彪为其效命,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疏忽错失了人才。林彪讲课“只画图不说话”
1925年11月,前苏联顾问季山嘉因和蒋介石关系不和,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蒋介石很是烦心,于是前往黄埔散心。
当时,黄埔四期步科的学生正在上“战术课”,课题是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要学员分析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恰巧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于是他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们轮番上台,滔滔不绝……蒋介石心里哼一声,不置可否。轮到林彪上台,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说话,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城郭民居、地势地表、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就凭这一手,蒋介石已断定林彪是个非常有心的人。林彪凭着对战争精髓独到的理解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这一次谈话,让蒋介石印象深刻。在以往与人的谈话中,蒋介石一向掌握主动,但与林彪则很难进行,因为林彪从不多说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凭直觉意识到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
谈话中,校长办公室秘书陈立夫敲门而入,报告说汪精卫到了黄埔,请蒋校长前往议事,匆匆离去的蒋介石忘了与林彪打声招呼。林彪的自尊心极强,他觉得这个校长太善变,也没有真正地看重自己,深感受辱的他对此事耿耿于怀。林彪与蒋介石初次见面便以这样的方式不欢而终。林彪差点进了“总司令部”
数月后,蒋介石又找了一些师生进行个别交流,林彪就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向林彪许诺,毕业后让他来总司令部工作。林彪虽然还对上次的事有所怨恨,但听到这个承诺他还是很激动。林彪是共产党组织里的人,他知道组织对他毕业后的去处已经有了意向,但年轻气盛的他向往毕业后做出一番大事业,总司令部对他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林彪简短地回答道:“感谢校长的信任和栽培。”蒋介石却以为林彪不领情,有些惊讶地答道:“好吧,我出征在即,今后再和你联系。”谁知这一别,师生两人竟成陌路。
1927年秋,黄埔四期生面临毕业。蒋介石唤来陈立夫了解林彪的分配情况。陈立夫报告说:“据说此人可能是名共党分子,他的一些亲戚可能还是中共重要人物,因此将此人放在校长身边怕是不妥。”蒋介石挥挥手说:“我不能引狼入室,身边放一个异党分子。”
蒋介石的食言将林彪满腔的希冀化作了冰冷的失望。后来,林彪去了叶挺独立团,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之旅。据《党史纵横》
( 责任编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金一南:林彪百战战胜的九大秘诀是什么?_网易军事
金一南:林彪百战战胜的九大秘诀是什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林彪在黄埔军校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当时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都是成绩不太好的人才编为预备军官团。当然,林彪这个人是个悟性很好的人,凡作战吃过亏的,他没有忘记,一笔一笔记下来,把吃亏作为他下次指挥作战的基础,这也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过人之处。
(原标题:林彪战绩卓越的9条指挥心得:失败中摸爬出来)
1950年6月,战争风云在神州大地上骤然刮起。这个月的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一看南朝鲜危在旦夕,立刻直接派兵出面干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动员了十几个国家参战,打过了三八线以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险恶,同时,战争的火焰烧向了中国边境。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92K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92K4T8E0001.jpg
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采取重大决策。 这时,林彪正在南国广州,他已经得到了信息,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做出战略决策,解放军要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A25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A254T8E0001.jpg
“这是和世界上最强的帝国主义较量。但是,派谁率兵出国呢?他掐着指头一个个地算,毛泽东会点谁的将呢?”他摇摇头,“极大可能会点到自己头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刚刚打完天下,连气都没喘过来又要出国作战,而且是一个强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AJA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AJA4T8E0001.jpg
你无论如何不能去!”叶群叫着坐了起来,“连日本都败在美国人手里了。他们有原子弹,我们的武器那么落后,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打败了,肯定会抓替死鬼的,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BA4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BA44T8E0001.jpg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彪说,“万一毛泽东点我的将,可怎么回绝?一个军事将领,敌人打到家门口来,这是逼上梁山,非出兵不可。”他长叹一口气,喃喃着:“不服从命令,人家会说林彪是个胆小鬼……”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C5I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C5I4T8E0001.jpg
叶群也辗转反侧,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说:“每到关键的时候,毛主席总是点你的将,据我看,这次十有八九会是你。用什么理由来拒绝呢?”“是呀!”林彪感叹道:“可究竟用什么理由呢?”两人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叶群忽地坐了起来:“有了!”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CPV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HCPV4T8E0001.jpg
果然没多久,林彪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要他速去北京,有重要工作商谈。胸有成竹的林彪带上叶群,乘上专车,奔向了北京。“你失眠了?”夜晚,夫人叶群翻过身来,小声问道。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DJR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DJR4T8E0001.jpg
“这次派兵出国……”林彪长舒了一口气,“我估计十有八九会让我带兵去朝鲜的。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恶战……”第二天下午,林彪走进毛泽东的房间时,毛泽东站起身迎了过来。“主席身体好啊?”林彪快步上前,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问道。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E80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E804T8E0001.jpg
“来几天了?”毛泽东没有回答林彪的问题,反问了一句。林彪笑道:“昨天到的。”“坐!”毛泽东摆摆手让坐,满脸笑容地道:“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F30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F304T8E0001.jpg
林彪摇摇头:“最近几个月胃病老犯,失眠也一天比一天地厉害起来。事情也怪,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整天行军打仗,我身体虽然不算怎么好,但总比现在好些。和平时期,生活也安定了,三灾八难反而多了起来。”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FNJ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FNJ4T8E0001.jpg
毛泽东看着林彪,亲切地说:“去医院,请大夫好好检查一下吧!”寒喧了一会儿,话转入正题。林彪不断地点着头,他聚精会神地聆听毛泽东的掷地有声的谈话。他心里明白,毛泽东这样滔滔不绝的谈论,其用意是明摆着的,动员他挂帅出征。但是,他还不敢去冒这个风险。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GEG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GEG4T8E0001.jpg
毛泽东看着沉默不语的林彪,单刀直入转入了正题:“我和少奇、总理商量过了,打算让你挂帅出征,怎么样?”“主席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让我带兵去朝鲜这是对我的信任。大敌当前,作为军队的领导人,为捍卫我们神圣的祖国领土,率兵出去打仗,这是神圣的义务,也是责无旁贷的。”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HAP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HAP4T8E0001.jpg
说到这里,他为难地说,“只是我这几个月来身体不好,老出虚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睡不好吃不好。个人流血牺牲是小事一桩,我怕担负不了这样的重担,是不是派一名比我更强、身体更好的同志去……”毛泽东没想到自己多年一手培养的爱将,到了关键时刻却不听从自己的命令。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HTU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HTU4T8E0001.jpg
但是他毕竟是有修养的大政治家,不动声色地说:“身体不好,那就好好休养吧!如果中南医疗条件不好,到北京来治疗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个好身体,怎能担负起重要工作……”一天下午,负责中央高级领导健康的保健医生傅连暲来看望林彪了。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HIN6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HIN64T8E0001.jpg
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傅连暲是高干家里的常客。他登门拜访,林彪并不感到惊奇,从长征时,他们就认识,是老朋友了。寒暄几句,便转入了正题。“林总最近身体怎样?”傅连暲关切地问道。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JCB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JCB4T8E0001.jpg
“不好!”林彪一只手摸着额头,长舒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吃不下饭,整夜失眠,整天头晕,四肢也无力,走起路来,像没有脚跟似的,晃晃悠悠的。老是心烦意乱,脑子里老是像腾云驾雾一般。”“傅大夫,”林彪身旁的叶群接着说,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K99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K994T8E0001.jpg
“傅大夫,”林彪身旁的叶群接着说,“咱们是老朋友了,林总的健康状况,你最清楚,你可千万把林总的病给治好呀!”她望望愁眉苦脸的林彪,眼里含着泪花,说:“论年纪,林总40多岁,正在壮年,可是病成这样子,我真担心他!”说着,叶群从兜里掏出手帕,擦着眼泪,哭泣一般诉说着: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HKTM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KTM4T8E0001.jpg
“他的病,是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造成的。吃糠咽菜,又受过重伤,什么样好身体,也经不起这么折磨。”这时,她用哀求的目光,望望沉默不语的傅连暲,“林总的病就靠傅大夫了,我们全家的健康,也全依仗你了。林总也真够倒霉,刚打天下不久就病了,眼下有多少重要任务,让他去承担!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LJ6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LJ64T8E0001.jpg
尤其是主席让他率兵出国,结果他身体不行。一想到这,我们全家都难过。这是主席和党中央对林总的重用,可他……”“叶群同志,”傅连暲劝慰道,“你不必担心,我今天就为这件事来的。毛泽东对林总的健康十分关心。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HMVJ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HMVJ4T8E0001.jpg
特意派我来通知林总,让我从上海、天津和北京,调来第一流的医学专家,给林总检查身体,还指派了萧华同志代表中央负责这项工作。我相信一定能把林总的病治好。”谁知傅连暲这一席话,像晴天霹雳一样猛击在林彪夫妇的头上,惊得他们目瞪口呆。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NJM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NJM4T8E0001.jpg
林彪装病,纸里包不住火,一群医学专家会诊,便会真相大白。林彪清楚自己问题的分量了,一旦自己的天机被泄露出来,自己威信将会一落千丈。傅连暲一走,林彪和叶群就像天塌大祸降到头上似的,闷闷不语。“我看去和傅连暲疏通一下,让他给解解围。”愁眉苦脸的叶群忽然计上心来。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OD0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OD04T8E0001.jpg
“傅连暲未必干。”林彪忧心忡忡地说了一句。他对傅连暲太了解啦!林彪这次患病,对外人来说是一个不懈之谜,可是对傅连暲来说,他则略知一二。他知道林彪是毛泽东的红人,全国解放以后,林彪的“病”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自称是怕风、怕光、怕水、怕声、怕惊,几乎什么都怕,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P2B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P2B4T8E0001.jpg
变成为“套中人”了,以至到了“见风就感冒,见水就拉稀”的地步。他的住屋窗户,要用三层厚窗帘严严实实地遮住光,挡住风。但是,林彪最害怕的一个人,就是傅连暲,只要傅连暲登门来给他看病,顿时,他就成为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哼哼呀呀地唤着。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HPT1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PT14T8E0001.jpg
林彪夫妇的脾气,傅连暲太熟悉了,多疑、狭窄、报复心强。他猜不透林彪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为什么一个高级干部要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然而在向毛泽东汇报时,他也没有勇气和盘托出。1953年,傅连暲终于从京津沪等地调来各种专家,由萧华代表党中央坐镇,成立了林彪会诊小组。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HQHQ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QHQ4T8E0001.jpg
毛泽东亲自出面,兴师动众,调兵遣将,花这样大的力气,给一个部下会诊治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毛泽东的这番好意,反而使林彪夫妇慌作一团,吓作一堆。因为想在这些专家面前蒙混过去,比登天还难啊。并且,林彪一直都在吸毒。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R8O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R8O4T8E0001.jpg
除了装病不说,就是吸毒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在人们的眼里,抽大烟的,扎吗啡的,都跟小偷、娼妓、骗子、人贩子地痞流氓划等号。如果经过检查,露出自己吸毒、装病的马脚,那还了得?夜幕降临了。林彪心事重重,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HS7N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S7N4T8E0001.jpg
这位指挥百万雄师,把国民党王牌军打得丢盔卸甲的军事统帅现在患起患得患失之“症”了。他致命的一块心病,就是万一自己吸毒和装病的事被抖露出去,会断送自己的锦绣前程的。他心里明白,毛泽东信任自己和重用自己,已经有人说三道四,不服气了。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HSMV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HSMV4T8E0001.jpg
你说该怎么办?”这工夫,叶群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坐在床沿长,长舒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说:“这么多的著名专家,万一检查不出病来,可就露馅了。舌头杀人,比用真刀真枪还可怕。这股风再传到主席的耳朵里,真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时,林彪坐了起来,披上衣服。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TJU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HTJU4T8E0001.jpg
“我真摸不清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比我地位高的资格老的领导人,身体不好的,也还是大有人在的,可主席从来没有调兵遣将,这样认真对待过。究竟主席是真关心我,还是对我不信任,让医生来担任‘火力’侦察,看我是真病还是假病呢?”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HULK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HULK4T8E0001.jpg
“说不定是哪个别有用心的人给主席出的歪点子。”叶群一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测着,然后拍拍脑袋,冥思苦想起来。“别说这些了!”林彪不耐烦地说:“现在火烧眉毛了,关键是如何把这一关度过去?!”叶群皱皱眉头,沉思良久,说道:“眼下能搭救我们的只有一个人!”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V9O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HV9O4T8E0001.jpg
“谁,你说说!”林彪迫不及待地问。“只有傅大夫!”叶群固执地说,“只要他动脑子,助咱们一臂之力,就能给咱们解围了。”“此人一定不肯干。”林彪有点泄气了,说:“他是一个一条路跑到黑的人,脑子不灵活,还有个倔劲,谁也说服不了他。”叶群也知道傅连暲不讲情面。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HVV5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HVV54T8E0001.jpg
但此刻已经走投无路,只有这步棋了,说:“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明天我再去登门拜访,求求他帮这个忙。”第二天,叶群迈进傅连暲的客厅,寒喧几句便进入正题。“傅连暲,”叶群愁眉苦脸地哀求道:“我们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朋友了!”接着,她憋了好大工夫,把难以启齿的话道了出来: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I0IK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0IK4T8E0001.jpg
“林总的处境很难哪!有人已经散布他的谣言了。在战争年代,他的成绩突出一点,有人就嫉妒他。他身体不好也有人幸灾乐祸。为了把一些心怀不良的人的嘴堵上,我看最好不要兴师动众地给他检查身体。”然后,她抬起头来,思忖了一会儿,说: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1E0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I1E04T8E0001.jpg
“如果傅部长能给林总写一份病情证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傅连暲听了叶群的这些话十分惊讶,这不是让他给写一份假证明吗?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I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I1.jpg
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心里明白,林彪心里有鬼,他不好亲自出面。但这对夫妇可不是等闲之人,是惹不起的。他为难地说:“我自己不好写这样的证明。这次给林总检查身体,是主席的指示。”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I2VO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I2VO4T8E0001.jpg
“等会诊之后再写诊断报告吧。”他客气地回绝了叶群的无理要求。既然傅连暲不肯给解围,那么检查这“关”非过不可了。结果,专家们来了给林彪检查身体,并且把这看成是一项头等的政治任务。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3HR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I3HR4T8E0001.jpg
他们十分认真,本着“大海捞针”、“掘地三尺”的认真精神,从神经、肠胃、心脏、血压、泌尿、血液、肝和肺部,一项一项给林彪做了详细、系统的检查。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4BG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4BG4T8E0001.jpg
但是,专家们心里都纳闷林彪把病说得这样严重,可是经过检查,并没发现什么要害的病症,个个百思不解。这些人哪里会猜透林彪的内心的秘密呢?最后,专家们一致的意见是,林彪的病症都同精神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他吸毒有密切关系。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5OV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I5OV4T8E0001.jpg
如何写检查结果报告,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傅连暲十分为难。他思忖了再三,终于打定主意,对毛主席和党中央负责,实话实说。他根据各位专家检查的结果,写出一份科学的检查报告,直接交给了毛泽东。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1.jpg
毛泽东一看报告,心里完全清楚了。他也有些为难,直接地、面对面地向林彪夫妇提出戒毒,这话也不好开口。他沉思良久,决定通过傅连暲之口,把自己的意见暗示给林彪。傅连暲对此也心领神会。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I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I1.jpg
这天下午,傅连暲来到林彪家。他找到叶群,拐弯抹角地对叶群说:“会诊检查的结果,林总的主要器官没有什么大问题。”顿时,叶群那张多变的脸拉得老长:“林总没什么大病,那又为什么身体那样虚弱,我和他生活在一起,别人不清楚他的情况,我知道!”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I7N0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7/t_A3RMI7N04T8E0001.jpg
叶群这气呼呼的进攻架势咄咄逼人;傅连暲奉毛泽东之命而来,也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于是从容不迫地说:“你就该让林总见见阳光,让他多出来散散步,多做些室外活动;在饮食上,多吃些蔬菜、水果……”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I8G5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7/t_A3RMI8G54T8E0001.jpg
他犹豫了一下,又坦率地劝告:“你还要劝林总把吗啡戒掉。吗啡对身体太有害了。它比疾病对人身体的损害还厉害!当然,戒吗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咱们相处多年了,我有什么说什么,恕我直言。”
http://img4./photo/-17/600x450_A3RMI93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93C4T8E0001.jpg
吸毒这种丑事是林彪夫妇的一块心病。也许是傅连暲揭了林彪的要害处,叶群的那股子骄横、傲慢和不讲理的劲儿刹那间消失了。她的脸一红一白,态度软了下来,向傅连暲恳求道:“希望傅部长能给保密。这件事传出去,对林总威信影响太大了。”
http://img5./photo/-17/600x450_A3RMIA80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7/t_A3RMIA804T8E0001.jpg
但不,不久,林彪吸毒问题在党内的高级领导层,还是成了个公开的秘密。为了林彪的健康、威信和前途,也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终于想出一条良策,提醒林彪戒毒。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IATR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ATR4T8E0001.jpg
这天下午,林彪的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他只身孤影,反剪着双手在办公室里慢慢地踱着步。突然,机要秘书蹑手蹑脚走了进来,递给林彪一封信。
http://img6./photo/-17/600x450_A3RMIBI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BIC4T8E0001.jpg
林彪一眼便看出是毛泽东亲笔写的龙飞凤舞几个字:“林彪同志收。”他急忙打开信封,里面一张纸,上面抄了曹操一首名诗《龟虽寿》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ICT0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CT04T8E0001.jpg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时,叶群走了进来,把信看了一篇,紧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如梦方醒。
http://img3./photo/-17/600x450_A3RMIDHE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7/t_A3RMIDHE4T8E0001.jpg
傅连暲在背后捅了我的刀子。”林彪愤愤地说,“他在主席面前告我的状了。你向他说的那些话白说了,他一点情面都没留。好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林彪对傅连暲暗暗埋下了杀机。
http://img2./photo/-17/600x450_A3RMIEDB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7/t_A3RMIEDB4T8E000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就是在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林彪不是命运的幸运儿。他卓越的指挥作战能力是从一个个失败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在黄埔军校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当时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团预备军官团,都是成绩不太好的人才编为预备军官团。当然,林彪这个人是个悟性很好的人,凡作战吃过亏的,他没有忘记,一笔一笔记下来,把吃亏作为他下次指挥作战的基础,这也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过人之处。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共有九条: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金一南)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彪的军事战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