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她有感觉,她对我无意,这是因果关系 英文吗,还是自然定律?

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牛顿的贡献是 A.创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B.提出相对论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生物进化论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牛顿的贡献是 A.创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B.提出相对论&&&&&&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生物进化论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单选题
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变为光明。”&牛顿的贡献是
[&&&& ]A.创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B.提出相对论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生物进化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有话问苍天-初信栽培-基督教书库
第二部分 痛苦是从上帝而来的信息吗?
&&&&试想象一群人住在同一幢楼,一半人想象它是一间酒店,而另一半人却认为它是一所监狱。把它视作酒店的人,可能感到难以忍受;把它视作监狱的人却觉得它出奇地舒适。故此,那些看似是丑恶的学说,最终使你舒适和有力量。对这世界抱有乐观态度的人会变成悲观者,而对世界抱着极其可怕观念的人却变成乐观者。
&&&&——鲁益师《上帝站在被告席》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家——地球。请你用眼睛欣赏夏天日落的光辉色彩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试将你的脚趾插进湿沙之中,站立不动,然后感受海浪的泡沫和浪花。请参观蝴蝶花园,并研究蝴蝶身上的抽象设计:一万个不同变化一概都浓缩在飞行组织的纤细纹理上,比任何抽象派画家的创作更富想象。人身处这些美好事物之中,容易相信有一位仁爱的创造主存在。
&&&&然而,太阳可以用大量色彩点缀黄昏,也可以将非洲的土地烘晒成干旱、爆裂的表层,足以毁灭数百万人。若由暴风酝酿出有节奏、撞击的海浪,海浪就曾如二十尺高的高墙碎裂一般,摧毁沿海的村落。那些在野花间飞舞、无杀伤力的彩蝶,平均只能存活两星期,最后就会消失在冷酷残暴的大自然食物链中。大自然是我们堕落了的姊妹,不是我们的母亲;地球虽然是上帝的名胜,却是一个已经扭曲的美好创造。
&&&&试观看人类。巴哈、贝多芬、路德和歌德的祖国也赐给我们希特勒、艾希曼(编按:德国战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纳粹的灭绝犹太人的活动)和戈林(编按:纳粹德国元帅)。一个弃绝《人权法案》的国家同样带给我们奴隶制度和内乱。作为人类和个人,每一个人里面的智慧、创作力和同情心都是与欺骗、骄傲和自私竞赛。
&&&&痛楚也是一样。近前看,痛楚看似是一个可信任及有价值的朋友。从近视的角度看(姑且说从一个生物工程师的角度看),痛楚组织的确是一个最精细的创造工作。神经系统犹如林布兰精美的画作,带着天赋的印记,应该受到我们尊重和敬畏。
&&&&然而,我们最常觉察痛楚存在,不是透过显微镜,而是透过不受人欢迎的不幸记号。如果你把每个警告信号连接一个特定源头,这样,痛楚组织可以看来是合理和设计出色。但是,如果你退后环顾所有人类的遭遇——数以亿万计的人受尽折磨、挨饿、流血、患癌症,正齐步迈向死亡——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涌现了。
&&&&“痛楚问题”比神经细胞的忠实反应,包含更多问题。当痛楚折磨人的灵魂至失望和绝望时,它有什么副作用?为什么有些生命如此多变,受到关节炎、癌或先天缺陷所支配,而别的生命七十年来却能避过痛苦?诗人布莱克用以下几句话总括人的存在:我的母亲呻吟,我的父亲啜泣,我跳进这个危险的世界……
&&&&哲学家喜爱广泛讨论人类的整体苦难,好像所有人的痛苦都是可以被挤压出来放在大锅,然后呈献给上帝,说:这里就是地球的痛苦和苦难,你怎样解释这一切的不幸?但是,正如迦拿马索夫在陀思妥耶夫基斯伟大的小说中指出,痛楚在特定的时间内临到一个人,以及临到一个不应受苦、纯真的人——一个小孩用拳头打自己的胸膛——两者都会提出同样尖锐的问题。
&&&&痛楚可能被设计成为一个有效防御的警报系统,但这个行星中有些事情像纠结杂乱的铅丝一样,以致现今痛楚肆虐,不受控制。我们需要使用另一个词汇形容这问题:痛楚表示身体的防御组织,而受苦表示人类的不幸。毕竟,一个患麻疯病的人没有痛楚感觉,却受苦很多。
&&&&虽然有些人很幸运免去身体的剧烈痛楚,但人人都会有某种挥不掉的受苦情况:“人格的缺点、破裂的关系、未得医治的童年记忆、叫人窒息的内疚感。我们若要认识受苦,必须离开显微镜—一透视排列好的神经细胞顺服地回应刺激——完全注目大受痛苦的人的脸。”当身体受伤害时,上帝在哪里?“这问题变成”当伤害不能停止时,上帝在哪里?上帝怎能容许如此强烈及不公平的痛楚呢?”
&&&&最合适的世界?
&&&&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都辩论一个问题:“所有行星中,地球是最合适的吗?这条辩论问题源自一个假设,就是一个全知、全能、全爱的上帝自然会为他的受造物创造极好的领土。但是,请你环顾我们地球的一些特色:艾滋病菌和唐氏综合症、脊柱裂和脊髓灰质炎、蝎子和采采蝇、地震和飓风。上帝不可以有更好的创造吗?”如伏尔泰在其著作《康第德》讽刺地说:“如果地球是所有行星中最合适的地方,那么,其他的行星又是怎样的?”
&&&&昔日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都证明上帝的确在所有行星中创造了最合适的地方。当现今二十世纪展示大自然和人为的恐怖后,只有最勇敢的思想家才会如此断言。
&&&&我肯定不会尝试创建一套理论,证明地球是所有行星中最合适的代表。我花很多时间研究生物学上的痛楚,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我相信现代哲学家没有察觉创造行动所涉及的困难。他们假设上帝创造时只需摇动魔术棒,就可以为地球上的生命除去六部分的危险。
&&&&批评这地球的专家们为要使他们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必须描绘一个超越的宇宙,包含着一套完整的自然律系统,其结果就是大大减少人类的痛苦。试想象以下几个可能性。为什么不可以简单地除掉细菌?这样做必定带来灾害:我们已辨认出二万四千个不同种类的细菌,其中只有一少部分会引致疾病。若除掉细菌,我们就永远不能消化食物。台风呢孟加拉和印度的人都痛苦地晓得,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依赖如此巨大的干扰,台风若消失多年,雨水也会随之消失。
&&&&创造涉及从许多可能性中做出选择。如果我滑雪时跌断了脚,可能会希望骨骼更强壮。或者骨骼本来可以造得更强壮的(虽然科学家仍未找到一种更强、更适当的物质移植),不过,我的脚就会更厚和更重,令我身体变得太笨重、太迟钝而完全不能滑雪。如果我的手指厚一些和不易损伤,这样,很多人间活动如弹钢琴,就不可能做了。一个创造者需要在力度、灵活、重量和容量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布医生为麻疯病人的手设计一个简单的痛楚感觉器时,就尝过这样艰难的选择。以下是他所学到的功课:我越多研究自然定律——原子、宇宙、牢固的元素、分子、太阳,以及维持生命的所有机制的相互作用——我就大为震惊。只要其中一种因素被移去,整个创造就会塌陷如同骨牌一样。有些人确实相信大自然的一切设计和精密,都是随机的;他们也相信如果数百万的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彼此撞击,一个神经细胞和感觉末梢就会以准确的形式一跃而现。我对这样的人,只有建议他们尝试制造一个痛楚感应器,如我所作过的,看看会有什么机遇。
&&&&我花了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手部手术的范畴上;我可以将许多书籍放满一间大房间,全都是解释如何医治受伤的手的不同方法。但我从未见过一个程序——没有一个——提供方法改进一只健康的手。手的设计今人难以置信,而痛楚当然也是那个设计的一部分。一百只手中有九十九只都是完全正常的。但是,那些对痛楚不敏感的人,统计数字却完全相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身上有某种畸形或官能不良,只因他们的痛楚组织不是正常运作。
&&&&我们的地球出现许多苦难,都是由于上帝在创造内订立了两个原则:一个是物质的世界,它按照一贯的自然定律运作;另一个是人类的自由。
&&&&上帝亲自遵守这两个原则,而它们本身都是好的,但上帝也容许它们有被滥用的可能性。举例来说,水证实在对我们和所有创造都是有用的,因为它的“柔性”、液体状态和特定的重量。但是,这些特性若以令人难以对付的容量出现,就会淹死我们;甚或有更使人受惊的可能性:我们会用水淹死他人。
&&&&试举另一个例子,就是木。树木可以出产果子,支撑叶子以供人遮荫,又庇护雀鸟和松鼠。甚至树木被削下,也是有价值的。我们用木作燃料取暖,又作建筑材料建造房屋和家俱。木的基本特性——坚硬、不易弯折、易燃——都使这些有用的功能有效地使用。
&&&&但是,你一旦种植一棵树拥有那些特性,却把它放在一个住满自由人类的世界中,就会招致误用的可能性。一个拥有自由的人或会拾起一块厚木,见它坚硬,就用来重击另一个人的头。我假设上帝每次都可以从天上下来,将木的特性变为海绵的特性,好使一支击球棒轻轻地反弹。但那并非上帝在世界想做的事。他设下固定的定律,但我们可以误用自由,使它变坏。
&&&&上帝在约占记末部的讲论,可能想到类似的论据。上帝听完约伯的抱怨(三十五章经文后)。终于显现,将约伯提升,向他描述受进世界的壮丽。上帝自傲地指出创造最不寻常的几个特色,然后让约伯有机会提出改善良方。他愿意提出不同的方法操作世界吗?(你可以说上帝和约伯正在比较高下,你猜谁会胜出呢?)
&&&&上帝是否要为这个世界的苦难负起责任?按照上文间接的解释,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人给孩子一双溜冰鞋,也知道他可能会跌倒,和人在雪地上撞倒孩子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世界若按照固定的定律运作,却住满自由的人类,保护性的痛楚组织这份奇妙的礼物也同样容易遭人误用。上帝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制造痛楚组织吗?它可以保留痛楚组织的好处而不要它的坏处吗?任何警报系统除去受苦的元素后,仍然可以有效地运作,同样产生一些问题。正如布医生的实验和无痛者的经验证明,当痛楚出现,但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警觉性。痛楚必须伤害我们,才会命令我们行动。
&&&&有人可以永远争辩,上帝可否用不同方法设计我们的世界。切断痛楚的开关?造热带风暴而不造飓风?少造一种病毒或三种细菌?我们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或怎样解释先前的问题:一种特定的病毒如何进入世界。(这是上帝直接的创造行动吗?是堕落的后果?是撒但的作为?是遗传上的突变?)但是,这等臆测被提出来讨论,因为上帝对“地球是不是所有行星最合适的代表?”这个问题,直接回答:不是!
&&&&野生动物
&&&&圣经追溯苦难和邪恶进入世界,是出于人类自由这个主要却可怕的特质。什么东西使我们与海豚、麝鼠和大灰熊有别?唯独人类可以从不能打破的本能行为模式中被释放。我们有真正、自我决定的选择。
&&&&人类自由的结果,就是将新的东西引进地球——反抗原先的设计。我们对地球既定的运作方式只有少许的知识,但却知道人类已经挣脱了那种模式。彻斯特顿(编按:,英国作家、新闻工作者,以写布朗神父的侦探系列小说最为著名)说:“我们谈论野生动物,但人类才是唯一的野生动物,因为人挣脱了那个模式。其他所有动物都是驯良的动物,却跟从那种族或那类型的粗野品格。”
&&&&人是野性的,因为独有他站在这个微小、会熔化的地球,起来摇着他的拳头对上帝说:“我做我想做的事,因为我想这样做。结果,有一大鸿沟使我们和这个地球、与上帝分离。最值得注意的是,上帝赐给我们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事,违反了宇宙的一切规则(至少有一段时期是;是这样的)。彻斯特顿又说:“上帝创造世界时,让世界自由。上帝所写的不大像一首诗,反而像一出戏剧;他设计了一出完美的戏剧,但必须留给人类演员和舞台监督监管;自那时起,他们一直制造大混乱。”2
&&&&神学家用“堕落”一词总括创造的重大瓦解,这是当邪恶首先进入世界,首次背叛所引致的。创世记第三章的速记报告,简单概述那反抗的后果,足以表明所有创造——不只是人类——已被瓦解了。正如密尔顿在《失乐园》说:地球感受那个创伤,而大自然从她的座位上/慨叹她所有工作带着祸害的记号/一切都丧失了。
&&&&使徒保罗用以下方式表达:“被造的万物都热切渴望上帝的众子显现出来。因为被造的万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这样,而是由于使它屈服的那一位…我们知道被造的万物直到现在都一同在痛苦呻吟。(罗八19—20、22)”
&&&&不知怎样,痛楚和苦难在地球倍增,成为人滥用自由的后果。当男人与女人选择敌对上帝时,他们的自由世界就永遭破坏。如同保罗所见,自从始祖堕落,地球和其上的所有居民都不断发出低频率的烦忧信号。我们现今住在一个“呻吟”的地球上。
&&&&因此,对于受苦不公平的任何讨论,都必须从一件事实开始:上帝也不喜悦地球的状况。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的故事都是记载上帝计划恢复它的创造,使之回复完善的原始状态。圣经用同一个景象作开始和结束:天堂、河流、上帝光辉的荣耀和生命树。所有人类的历史都发生在创世记至启示录之间,而在其间所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记载人要挣扎重获那已经失落的。
&&&&单用现今的世界审断上帝,是一个可悲的错误。曾几何时,地球可能是“所有行星中最合适者”,但它现在肯定不是最合适的地方。从来没有一个信息,是圣经如此确定传递上帝不喜悦创造的状态和人类的状态。
&&&&试想象这样的剧情:野蛮人潜入一间博物馆,内中正展示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彻底毁坏的品性驱使他们用红色颜料溅污所有画作,又用刀乱斩之。若然这些作品——只是毕加索创作天分的样品,竟被毁坏及此——被拿出来展览,当作是这位艺术家的代表作,是何等极度不公。同样的情况也可应用在上帝的创造上。上帝已经在地球上悬挂“被咒诅”的记号,又应许审判和复兴。这个被邪恶和痛苦毁坏了的世界之所以仍然存在,乃是证明上帝的怜悯,而不是证明他的残酷。
&&&&扩音器
&&&&上帝可用什么东西吸引我们的注意?什么东西可说服人类——是我们发动叛变的——那样的创造不是按照上帝计划的方式而运作呢?
&&&&鲁益师提出一句话: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他说:“当我们快乐时,上帝向我们细语,向我们的良心说话,但藉着我们的痛苦大声呼喊。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唤醒一个耳聋的世界。”扩音器一词用得恰当,因为痛楚的特性就是大声呼喊。当我弄伤脚趾或扭伤足踝时,痛楚向我的脑袋大声报告,说情况不妙。同样,我相信这个地球存在着苦难,也是对所有人尖叫,说情况不妙。它停止我们的行为,又迫使我们考虑别的价值。
&&&&有一则动物寓言故事《冒险之旅》,讲述一群野兔的家园受到一个建筑工程破坏,连根拔起。他们流浪之际,偶然遇见一群新品种的兔子,它们巨大而漂亮,有光泽发亮的毛,并完美无瑕的爪和牙。野兔问:“你们怎能活得这么好?你们不用搜寻粮食吗?”驯兔解释说:“我们已有食物供应,就是红萝卜、苹果、玉米和青菜。生活既高级又美妙。“
&&&&可是几天后,野兔发觉当中最胖和最有光泽的一只驯兔不见了。驯兔解释说:“噢,那是间中会发生的事!但我们不让它打扰我们的生活,我们有太多美好的事物享受了。”野兔终于发现这块土地满布陷阱,死亡如“烟雾凝聚”笼罩看它们。驯免为了过着奢华、舒适的生活,就甘愿闭眼不看一件事实:即将死亡的危险。
&&&&《冒险之旅》是一个带有道德意义的寓言。我们好像那只胖而有光泽的兔子——有些人实在如此——相信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享受舒适:填饱自己、建立一个美好的家、享受美味的食物、有性生活、活出美好人生;人生就只有这些。但是,痛苦的存在却使这种生活方式大大复杂化了,除非我们选择带着眼罩,好像那些驯兔一样。
&&&&当世界有三分之一人每天晚上都是饿著肚子睡觉时,我难以相信世界的存在只是令我可以设宴享乐。当我看见少年人在高速公路上粉身碎骨时,就难以相信人生的目的是要心满意足。如果我尝试走向享乐主义,痛苦和死亡就在附近潜伏,在我身旁出没,并提醒我,如果我认识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人生会是何其空洞。
&&&&苦难有时低吟,有时大喊,是一个“卓越的谣言”,述说整个人类的状况已经有毛病了。有战争、暴力和人类悲剧的人生是出了问题的、人若想从这个世界得到满足,并相信人生的唯一目的是享乐,就会用棉花塞著耳朵,因为痛楚的扩音器的声音甚大。)
&&&&三个世纪以前,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担忧他一些朋友,觉得他们似乎逃避人生最重大的问题。以下是他对他们的描写。几乎是一首讽刺诗:“我不知道谁人把我放进这个世界;世界是什么?我自己是什么?我对万事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我很快死亡,起码知道这个死亡是我不能逃避的。
&&&&因为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因此也不知道会到哪里去。我只知道离开这个世界时,不是永远落在毁灭中,就是落在忿怒的上帝手中;我也不知道会永远被送到哪一个境界去。我的状况就是这样,充满软弱和怀疑。我从这一切得到结论:我应该在一生的年日中,不问会有什么事必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我可以找到疑问的答案,但我不会自找麻烦,或采取行动寻觅之。“
&&&&帕斯卡摇头,不明白人们为何关心琐事,甚或重要的事,而始终忽略了最重要的事。他说:“这是不可思议的魔法,和超自然的睡眠。”
&&&&有别的宗教尝试否定一切痛楚,或是尝试超越痛楚。然而,基督教一开始就断言苦难存在,为要证明人类堕落的状态。有人或会摒除基督教解释受苦的来源——受苦被带进世界,是人类失落自由的后果——因答案不令人满意。但是,至少世界伟大而堕落的观念却吻合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它符合这个世界的二元特性和我们的特性。
&&&&我们犹如沉船的生还者,好像鲁宾逊连同船的残骸从另一个地方被冲上岸。基督教这方面的观念驱使彻斯特顿说:现代哲学家再三告诉我,我已身处一个恰当的地方;纵然我默认这事实,但仍觉得沮丧。然而,当我听到自己身处一个错误的地方时,我的灵魂就欢乐歌唱,好像春天的雀鸟。乐观主义者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所有行星中最好的,但他总不会相信这话。基督教对他更有意义,因为基督教坦白承认,他被放逐到反叛的地球上。
&&&&彻斯特顿下结论说:这个说法有一点很重要:它完全倒转乐观主义的理由。倒转一经发生,舒适的感觉好家骨头立刻放回骨槽一般。我常常称自己是乐观主义者,为要避开悲观主义大明显的不敬。但是,这个世代一切的乐观主义因这个缘故变得虚假和令人沮丧,常常试看证明我们合适这个世界。但基督教的乐观主义却根据一件事实:我们并不合适这个世界。
&&&&有时痛楚扩音器当然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可以转而敌对上帝,因他竟容许这种不幸事发生。但另一方面,如彻氏所作的,痛楚可以催迫我到上帝那里去。上帝说这个世界不是仅有的世界,我可以相信他,又愿意冒险相信他会建造一个完美的地方给跟随地的人——居住在受尽痛楚折磨的地球上。
&&&&作为受造物是困难的。我们以为我们很伟大,可以操作自己的世界,无须如痛楚和受苦等紊乱问题提醒我们有依赖性。我们以为有足够智慧可以做出道德抉择,也可以正直地生活,无须痛楚扩音器在我们耳朵内大声叫嚣。我们错了,伊甸园的故事证明此理。男人和女人若身处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必会选择敌对上帝。
&&&&故此,我们在亚当和夏娃以后出生的人有一个选择:可以信靠上帝;或者我们可以因世界的问题责怪他,而不责怪自己。
&&&&听见回音
&&&&如果你怀疑痛楚扩音器的价值,我建议你去一去医院的深切治疗房。你会找到各类的人在那里的走廊上走来走去:当有的、贫穷的、漂亮的、朴素的、黑人、白人、聪敏的、迟钝的、属灵的、无神论的、白领阶级、蓝领阶级。但是,深切治疗房是世上唯一地方,令上述的划分没有造成半点差别。
&&&&在深切治疗房内,所有探病者都被一个可怕的脉络联系看:关注一个快要死亡的亲属或朋友。经济的差别。甚至宗教的差别都在此消失;在那里你看不见种族张力的火花;有时陌生人会彼此安慰,或低声地、不觉羞耻地一同哭泣。所有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面对生命。许多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请求牧师或教士帮助。唯独痛楚扩音器有足够力量使这些人下跪,默想人生、死亡和意义的终极问题。正如邸立基讽刺地说:医院只有牧师,却没有鸡尾酒会的牧师。
&&&&我相信这是痛苦扩音器的价值。这个地球恒常发出“呻吟”,求救赎和复兴的呼喊,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这个信息,直到痛苦或死亡临到,迫使我们注意它。我不是说上帝因为痛楚扩音器的价值而容许人受苦。(我也不相信受苦带有特别信息——“你正是因这个行动的后果而受苦”――下一章会清楚解说。)但是,痛楚扩音器确实向所有人类宣布一个普遍的求救信息。
&&&&一位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多恩,发觉自己聆听到痛楚扩音器。他那忿怒的岳父令他辞掉工作,而从事一份律师职业又遭人反对。多恩无可奈何地转向教会,担任圣公会的牧师职。但当他在第一个教区任职一年后,他的妻子安妮死了,留给他七个孩子。几年后,即1623年,多恩身上出现疹子。医生诊断他染上了黑死病。
&&&&这个病一直没有好转过来,把他的力量消耗得几乎至死。(多恩的病证实是斑疹伤寒症,不是黑死病。)多恩患病期间,写了连串有关受苦的祈祷文,被列为有史以来对受苦这个主题最深刻的默想。他在床上写成他的书,没有使用笔记,并深信自己正面向死亡。
&&&&在《祈祷》一书中,多恩呼求上帝作工。当他回顾一生时,便觉得不合理。他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游荡,最后到了可以服事上帝的地步。但如今,正在这宝贵时刻,却有致命的病打击他。除了发烧、痛楚和死亡外,眼前没有任何事物出现。这种情况怎样解释?
&&&&疾病的意义是什么?多恩的著作提供了可能的答案。第一次冲击临到他的时候,睡房的窗户打开,教堂钟敲响了一阵阵悲哀的死亡宣告。一瞬间,多恩怀疑是否他的朋友知道他的情况比预期更严重,预先为他的死敲丧钟。但是,他快就意识到钟鸣显示一个邻人死于黑死病。
&&&&多恩就教堂钟的意义写下《默想十七》,这书是英国文学其中最出名的一段说话(“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吗;它是正为你而鸣。”)他领会到虽然丧钟的声音是纪念另一个人的死,但钟声却严厉地提醒每一个人他们花一辈子时间去忘记的事:人人必会死亡。
&&&&当一个人死亡,不是代表书的一章被撕下来,而是代表被翻译成更好的语言;而每一章都必须有,这样的翻译。上帝雇用了好几个翻译员:有按年龄翻译的文章,有按疾病翻译的文章,有按战争翻译的文章,有按正义翻译的文章。但上帝的手却在每一个翻译之中,他的手必装订我们所有散落的纸张,放在每一本书彼此对开的那个图书馆里…如此,这个钟呼唤我们所有的人;更何况是我,因为这个病带我接近死亡之门。
&&&&多恩早在鲁益师出现前三个世纪,使用另一句话表达相同的观念,不同于“痛楚——上帝的扩音器”:痛楚独特的力量就是打破正常人的防卫和每天的生活。他说:“我需要你的雷声,啊,我的上帝!你的音乐不会服侍你。”对他说,钟鸣变成预告他死亡的回音。对一个死人来说,钟鸣一个句点,表示生命结束。但对拥抱生命的多恩来说,钟是一个刺目的问号:他是否准备好迎见上帝?
&&&&那钟的鸣奏奇妙地扭转多恩奔驰着的思想。痛楚扩音器或雷声,使多恩重新检视人生,而他所看见的事物就好像一个启示。“我是一个见过痛苦的人”,他有一次带着自怜的口吻这样告诉他的会众。但如今,事件似乎清晰地表明,最剧烈的痛苦时期也是灵性成长的最好机会。患难把罪清洗和锻炼性格;贫穷教导他依靠上帝和洗涤贪欲;失败和公开的羞耻医治地属世的野心。一个清楚的模式出现:痛楚可以被转化,甚至被救赎。
&&&&继后,多恩的内心观察进一步使他反省此刻的处境。这个痛楚甚至可以被救赎吗?当然,疾病阻碍他多作善工,但他身体的软弱肯定不能抑制他属灵的成长。他有许多时间祈祷:钟鸣提醒他那个不幸的邻舍,和许多在伦敦正在受苦的人。他学会谦卑、信靠、感恩和信心。多恩将它变成游戏:他想象他的灵魂变得强壮,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行走,虽然他的身体只是平躺青。
&&&&总之,多恩领悟到他的一生就算处于卧病在床的状态下,都不是没有意义的。他将精力转向操练灵性:祈祷、认罪、写日记(后来被编成《祈祷》一书)。他不再集中思想自己,反而思想他人。
&&&&《祈祷》一书记录多恩对痛楚态度的地震式转变。他起初祈求痛楚得以挪开,最后他却祈求痛楚得赎,使他“得到痛苦教化”。这样的救赎可以采取神奇的治愈方式——他仍然希望如此——就算它不能这样做,上帝仍然可以取出一块熔化的金条,透过炼金者的受苦火炉而变成精金。
&&&&我可以将我的苦难看作一种惩戒或一种怜悯,我得承认不知道怎样理解它。我应怎样理解这疾病呢?我没有结论,但死亡却是我的结局。假若疾病实在是一种惩戒,让我把它改变为及解释为一种怜悯。即使它看来像惩戒人,我只有在你要面死亡,才能证明你的怜悯,并透过那样的死与为我而死的人联合。
&&&&——多马《祈祷》
&&&&《时代》杂志报道加利福尼亚州尤巴城的消息:在一个微热的日子,一对西班牙美籍夫妇坐在萨特坟场的土地上,手拉着手,麻木地凝视那装着他们十七岁儿子波比的铜棺,旁边围绕看一台哭泣的亲友。波比的六个同班同学将白色康乃馨置放在棺木上;波比的年轻侄女扑向棺木,间断地呜咽,大堆的人群中有几个人也在哭。波比的父亲无言地摇了两三次头,好像被人击打一样。然后,他木无表情地与妻子走向一列送葬轿车的第一部绿色轿车去。
&&&&同一个坟场上,罗斯博夫人大无泪地看看儿子下葬,他在十六岁生日那天死了。另一位死者帕梅拉穿看一条蓝白间条棉布裙,那是她母亲送给她的礼物;她度过十八岁生日后,第二天便死了。受害人也包括十八岁的孪生姊妹卡莲和沙莲,她们喜欢唱母亲所作的歌:“艳阳下醒来和微笑”、“以美国为荣”。葬礼过后,莎莲那部停泊在她住宅对面街道上、满布灰尘的福特牌旅行车的车窗挂上“出售”的牌子。
&&&&这是一万五千个市民哀悼其亲友逝世的情景。一架巴士载有本地中学的五十三个诗班成员,和领队埃斯塔布鲁克,当它转上出口的弯路,突然冲过七十二尺高的护轨,车身从二十一尺半高空冲落地下,车头看地,车身翻转,车轮仍在转动,而车顶压陷座位。
&&&&鲜血滴在四散的诗歌纸上。我听见有人在车头尖叫:“天啊”一个十六岁高中三年级学生凯尼恩这样说,而他的女友死在他的邻座。十八岁的诗班里高音主音马丁说:”到处都是乱七八糟:哭泣、呻吟和手脚四散。最后死伤人数是:二十九人死亡,和二十五人受伤。
&&&&这些男女生都一同完成中学三年级学习阶段。今年年初,他们曾一起演出《锦绣良缘》。毕业后仅三个星期,大多数人在上周六曾参加中学生舞会。现在,死者的朋友都精神恍惚地曳步走过尤巴城中学,不时哀伤地停下来,在校长室的窗户上阅读每天报道受伤者病况的告示。十八岁的学生会主席赫斯说:”我们大多数人首次经历挚友的死亡。
&&&&为何意外发生在尤巴城?
&&&&为何意外不发生在萨莱纳的沙林拿…或乔治亚州的克拉克斯顿…或新泽西州的里奇伍德?为何意外发生在中学的诗班身上?为何不是乐队,或辩论小组,或足球队?
&&&&这是一次平常、每天发生的交通意外——死亡人数可能比大部分的意外多,但却完全异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巴基斯坦的水灾,或马尼拉渡船意外事件所造成的蹂躏。虽然如此,一件普通悲剧好像尤巴城巴土失事,足以把令人咆哮的问题浮现出来。
&&&&为何那二十九个少年要在公路上受到可怕的集体死亡?上帝是否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又是否要向他们的父母和朋友发出警告?如果你是允巴城中学的少年人,你不能逃避这些问题:如果你是车祸中的生还者,你余的生都会惊愕为何这么多朋友死亡,而你却存活。
&&&&上帝是否从天上下来,轻轻扭转校车的车轮,观看它们穿过公路的护轨?他是否在印第安纳州的地图上,用红笔画出一股龙卷风吹袭的准确路线?就在却处摧毁那间房屋,杀死那个六岁小孩,但要放过隔壁的那间房屋。上帝是否把地球设计成一个电动玩具,经常用潮浪、地震的震动和飓风作实验?上帝是否就这样奖励和惩罚我们——无助的受害人?
&&&&这样大胆地质问,听来是亵渎的事。但这些问题已长久萦绕在我心头,又像不可知论友人的利枪以不同形式刺我。怀疑上帝几乎是受苦经验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书架上有一本书名叫《病理》,综览世界各地一百三十九个部落团体,除了四个部落之外,所有部落都理解疾病是上帝(或众神祗)不赞成的记号。
&&&&痛楚有保护身体的价值,几乎人人都认同此理。受苦也有一些道德价值,揭露我们这些不免一死的受造物在一个呻吟的地球上的需要。至少大多数基督徒都采纳那个另外的看法,接纳上帝普遍地透过痛楚扩音器向人类说话。但是,痛楚却从来不会普遍地临到我们,而是特别地临到我们:神经和脊髓接合处突发的痛楚,或愁苦和悲哀的情绪疑云。
&&&&有一次,我看到电视访问一位好莱坞出名的艺人,她的爱人在洛杉矶附近的海港遇溺而死。警察的调查报告透露他是处于醉酒昏迷的状态下,在游艇上堕海。女艺人面向摄影机,漂亮的脸孔因悲伤而扭歪,并怪异地问:“一个慈爱的上帝怎会容让这样的事发生”。
&&&&那个女艺人可能已有多月或多年没有想过上帝。但当她突然面对痛苦,就忿怒地严责上帝。对她和几乎对所有人来说,怀疑会很快和必定随着痛苦出现,有如一个反射动作。受苦使我们对上帝最基本的信念产生怀疑。当痛楚突然出现时,我就不能自制地怀疑:上帝透过发炎的喉咙,想告诉我什么呢?我朋友的死呢?他是否有一个特别的信息要给我?
&&&&一个宴会上,有一位同桌的客人谈及最近发生在南美洲的地震。“你知不知道基督徒死于地震的人数比例,远比非基督徒的低?”他很诚恳地说。我想知道不能生还的基督徒作过什么事,使他们要和配受祸害的外邦人一同抛进死门关?我也希奇他的话有少许自满,好像古罗马图形大戏场的计分员:基督徒得四分,古罗马斗士得三分。
&&&&我也想到偶然发生的悲剧,似乎都是针对基督徒:亚美尼亚大屠杀、涉及教会诗班的巴士车祸、忽现的洪水严毁坏科罗拉多州埃斯蒂斯帕克的学园传道会露营场地、托科阿瀑布圣经学院的一条堤坝断裂。相信上帝并不保证人可以防御悲剧。
&&&&相信上帝,也不保证人不会有怀疑和被出卖的感觉。事责上,作为基督徒,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如果你相信世事的发生纯属偶然,尤巴城巴土车祸和萨莱纳巴士车祸有什么分别呢?但是,如果你相信世界是由一位大能的上帝管辖,而他温柔地爱你,这样就有极大的分别了。
&&&&圣经怎样说?
&&&&我相信人因痛楚和受苦引致的精神混乱,差不多系于一个重要的问题:起因。如果上帝真是统管人间,又不知怎样地连接世界所有的痛苦,那么,他为什么如此善变和不公?他是否一个宇宙的虐待狂者,喜欢观看人局促不安,又好像踏灭烟蒂一般踏灭人类?
&&&&如果你翻查圣经,要找到“谁做这事?”的答案,就会得出混杂的答案。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有时会分派圣经给每一个组员,请他们各自读一段经文,然后评论经文对这个起因问题所提供的答案。
&&&&创世记第三十八章上节。这里十分清晰叙述上帝是受苦的直接起因,他“在耶和华眼中是个恶人,所以耶和华取去他的性命。
&&&&路加福音第十三章十至十六节。撒但或至少是“邪灵”,是“这个女人弯腰曲背的起因”——使她十八年残废。使徒保罗也称他的痛苦、肉体的一根刺,是“撒但的差役”。
&&&&约伯记第二章四至七节。约伯提出两个起因,把它们结合一起:撒但令他受痛楚,却只能得到上帝准许才可这样做。
&&&&箴言第廿六章二十七节。这节经文是箴言书的模范,强调自食其果:你若随从邪恶的模样,有一天就必会因它受苦。
&&&&正如我在本书第一章已解释著作此书的原因,因为我与嘉迪雅的友谊,并关注其他基督徒给她的紊乱劝告。看过上述经文后,人们提出这些紊乱的劝告,也不足为怪。我可以列出几十处经文对特殊苦难的起因所提供的不同解释,但是,我仍然从圣经找寻因果关系这重大而一致的理论。
&&&&旧约圣经特别提出了许多处境,例如埃及的十灾,说明上帝为要惩罚邪恶,超自然地介入人类历史。我已详细逐一研究这些事件,虽然我不能提供一个重大而一致的理论,却可以提出两个全面的解释。
&&&&(1)许多旧约经文警告人,特别行为带来痛苦后果。德国的圣经学者克罗斯很有说服力地证明,诗篇、箴言和大部分旧约书卷,都提出“错误选择必导致痛苦后果”的思想。2箴言书充满这样的劝告:“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十九15)”正如那些作者见到上帝创造人类和设立人类社会,为要他们按照固定的原则管治世界。正直、诚实和怜悯必产生好结果;欺骗、说谎和贪婪必产生相反后果。
&&&&(2)有些旧约经文证明人做出错误行为,上帝便惩罚人,使人受苦。先知书满布审判必来的可怕警告。但请仔细地看看它们预告祸害的内容,通常都有青冗长、明确的事前警告。阿摩司书、耶利米书、以赛亚书、哈巴谷书、何西阿书和以西结书,全都详细列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罪和恶行,它们必引致刑罚。
&&&&几乎每一个例子,先知们都坚持一个盼望:如果以色列人悔改及回转归向上帝,上帝必减少对她的惩罚。如果她继续反叛,就必受责打。因此,审判明显是从上帝而来的,但上帝绝非善变和不公。旧约所讲的惩罚符合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圣约”或合约,是上帝提出许多警告之后才施行的。
&&&&我同意旧约充满了赏/罚这类的思想,又按照这个原则描述人生:“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受刑罚。”然而,我不相信现今世代同样可以正确运用这个原则。我在《无语问上帝》一书,论及约束上帝与以色列人圣约关系的“规则”,它们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关系,是我们不能、也不会期望仿效的。
&&&&试按照人们今天会提出的各种问题,考虑旧约的原则。当悲剧发生,我们会问:“为什么是我?”这问题几乎是出自本能的反应。嘉迪雅问过这个问题,尤巴城受难者的亲友也问过这个问题,连失去爱人的女艺人也这样问。下雨天,有二千辆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为何我的车竟然滑下桥去?吊轨上整天槽满滑雪者,为何我是唯一跌断脚的人,令整个假期告吹?一百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会被一种罕见的癌症侵袭,为何我的父亲必须是受害者之一?
&&&&受苦的人用这些问题折磨自己,而圣经的例子可以给他们提供指引。对于第一个全面的解释——若干行为必导致痛苦的后果——这个原则今天仍然完全适用。人若滑雪超过界限,滑向雪崩之地和未经修葺的斜坡,就是危害己命;人若在雨水弄滑了的公路上超速驾驶,就必招致如水上滑行艇的危险;人若只吃煎炸食物,干削的脸孔揭示他的身体有病。
&&&&箴言书的解释比这些简单的例子更进一步,清楚表明我们的行为是有道德意义,会影响我们在地上的健康和舒适。试用我们现代的版本——吸烟、性滥交、吸毒、污染环境、暴食——全都会引致直接而痛苦的后果。科学家认识这些关连,且广泛向人宣传。这个原则设立在创造之内,同样应用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身上。事实胜于雄辩,保险公司统计员的记录表说明这个事实:犹他州是注重健康的摩门教大本营,是心脏病发病率最低的地方之一;但它隔邻的内华达州,不大注重生活卫生,却是心脏病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第二个原则说上帝有时会直接干预,惩罚人的恶行,又如何解释呢?我惊讶今日的基督徒,普遍地、不加思索地应用这个原则。他们带着内疚感的礼物(“你一定做了某些事,才会有这病。”),和控诉的礼物(“你祈祷必定不够殷勤”)到医院探病。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苦——滑雪受伤、患上一种罕见的癌、巴土意外——和旧约圣经描述因罚受苦是有极大的分别。旧约所说的惩罚,是随着针对特殊行为的重复警告而来。事实上,若要惩罚有效,需要与行为有清楚连击。试想象一对惩罚幼儿的父母,如果他们在某一天闲暇的时间偷偷地用力打孩子,而没有任何解释,不会产生益处,因为这种策略只会令孩子神经过敏,而不是听话顺从。
&&&&以色列民知道他们为何受罚;先知们用过往极痛苦的琐事去警告他们。埃及的法老确实知道他的国家为何会有十灾发生:上帝已经预告这些灾祸,告诉他原因,并解释人必须怎样回转才能阻止灾祸临到。这样,圣经因罚受苦的例子产生一种模式:。经过许多次警告之后,痛苦才会临到人,事后没有人会问“为什么?”,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为何受苦。
&&&&这个模式是否类似今天发生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的事?我们有没有收到上帝的直接启示,警告我们有一大灾难临到?个人受苦是否已包含着一个从上帝而来的清楚解释?如果不是,我会质疑大多数人面对的痛苦,如癌、车祸等,是否真是上帝的惩罚。如果受苦来临被视作惩罚,我们就确实收到混乱的信息,因为疾病和痛苦似乎随意发生,无关乎任何德行或恶行。
&&&&坦白说,我相信除非上帝明显给予启示,否则我们只好细看圣经上别的模范。圣经也记载一些人受苦的故事,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不是受到上帝惩罚。
&&&&耶稣的话
&&&&基督徒相信随着耶稣的降临,上帝全然进入人类的历史。上帝不再是“站着远处”,有时浏览人类历史并改变事物。现今,他以人的样式住在地上,使自己服从物理定律和受到这个地球限制。因此,我们认识上帝如何感受人类痛苦的最佳线索,就是细看耶稣的反应。
&&&&耶稣从来不向贫穷或受苦的人发表以下的教说:要接纳你一生的命运。或“请服用上帝给你的药物”。他对受苦者的呻吟似乎异常地敏感,且设法补救之。他用超自然的力量医治人,从来不惩罚人。
&&&&当然,神迹医治是讨好大堆群众的,但就算是这样,耶稣却拒绝让它成为他事工的中心所在。他藉着医治身体作为显明更深真理的“暗号”,这比任何事更重要。有时,耶稣似乎完全不愿医治,并告诉门徒地把暗号表明出来,只是为了他们的需要。他时常掩盖神迹的广泛谣传。有些情况下,耶稣故意选择不干预事件发生的自然程序,例如他不呼唤天使教他脱离最痛苦的时刻。
&&&&耶稣是否想告诉我们,上帝每日干预我们的世界是不好的?有一件重要的事——天国,它岂不是一个属灵国度在人内心及精神上得以实现,而不是靠上帝彰显外在及壮观的能力吗?耶稣起码不愿彻底改变管辖地球的自然定律。与其重新安装神经系统去改良一些设计,他亲自成为人,接受痛楚组织带着惹人厌的一切特点。当他面对苦难,他大部分的反应都和我们一样:惧怕和觉得恐怖。
&&&&耶稣怎样处理这个问题:“谁要为苦难负责?”路加福音第十三章是最清楚洞悉这个问题的经文。这章经文再次像旧约一般,对这个问题提供几个答案。例如,耶稣在第十六节宣称,是撒但令这个女人受苦,她被捆绑了十八年。该章结束时,耶稣为耶路撒冷的将来哀恸;他好像旧约的先知,可以看见耶路撒冷顽固反叛的行为最终带来更多苦难。
&&&&但在同一章经文的起首,有人问耶稣两件“当下发生的事件”,显然这些事件引发许多本地人讨论。第一件是政治迫害,罗马兵了屠杀了一个宗教团体的少数成员,第二件事是一项建筑工程的意外,死了十八个人,当我查考圣经,不能找到其他处境更符合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各种痛苦。第一世纪犹太人的情况,如同尤巴城车祸或球场屋顶塌陷的事件,他们也发问同样问题。
&&&&耶稣的回应既难解又铿锵有力。他完全没有答覆他们脑海中想着的问题:问题的起因。耶稣从不解释说:“这就是两个悲剧为何发生的原因。但他却清楚解明一件事:意外发生,并不是特殊恶行引致的结果;”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的加利利人更有罪,才这样受害么?不是的,……你们以为从前西罗亚楼倒塌的时候,压死的那十八个人,比一切在耶路撒冷的居民更有罪么?不是的,我告诉你们……;悲哀的亲人无需站起来,查究什么东西带来灾祸。耶稣清楚表明受害人没有做过任何不寻常的事,以致配得如此收场,他们和其他人都是一样。或者那个塔倒塌,纯粹因它构造不良,虽然耶稣没有这样说。我相信耶稣必会同样回答尤巴城悲剧所引起的问题:“你们以为受害人比其他少年人是更大的罪人吗?巴士失事可能是因为司机的错误或机械的故障。但是,耶稣并没有停在那里。他利用这两个悲剧指出关每个人的永恒真理(“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接着,他又说了一个比喻是有关上帝有限的怜悯。他暗示我们这群大灾难的“旁观者”,要与受害者一样,从事件中吸取教训。一个悲剧应该提醒我们作好准备,自己可能是下一次坠塔,和政治恐怖主义事件的受害人。因此,大灾难是一个悔改的呼唤,连接受害人和旁观者,突然提醒我们,生命是短暂的。
&&&&上帝是起因吗?
&&&&有一次,我出席一个年轻女子因车祸去世的丧礼。她的母亲痛哭说:“上帝带她回天家,必定有他的目的……谢谢你,上帝。”我曾与患病的基督徒在一起,他们为“上帝要教训我什么?”这个问题大受困扰。或者,他们可以这样恳求:“我如何得到足够信心,根除这个疾病呢?我怎样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
&&&&这些人可能完全弄错了。当我们每次受伤的时候,可能上帝都不是要告诉我们任何特别的事。痛楚和受苦是我们地球的主要部分,基督徒并不能幸免。我们多数知道自己为何患病:少做运动,饮食失调,感染上一种细菌。每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情况,是否真的期待上帝会来保护我们呢?
&&&&根据我的了解,耶稣所用的方法恰好符合上文所说的:“痛苦是上帝的扩音器”。苦难向所有人提出一个普遍的警告信息:这个地球有些不对劲了,我们需要外来的彻底介入(“除非你们悔改……”)。但是,你却不能返回原地,争辩某人的特殊痛苦是连于上帝直接的行动。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出自于福音书,可以进一步澄清这个解释。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了耶稣否认受苦的传统解释。他的门徒指着一个生来就瞎眼的人,带着同情问道:“是谁犯了罪?是他呢,还是他的父母?”换言之,他为何成为瞎子?耶稣坦白的说:“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显上帝的作为。”
&&&&门徒想追溯起源,寻找“为什么?”的答案,耶稣却把他们的注意力带到另一个方向。他如以往所做的,指着前面,回答一个不同的问题:“有何目的?”。而我相信他的答复,为痛楚问题提供了圣经简洁的纲领。追溯起因的问题,发问“为什么?”,这样做不会得出明确的答案。但耶稣的回答为人的未来带来盼望,使人相信连受苦也可以转化或“被救赎”。一个好像瞎子的人类悲剧,可以用来彰显上帝的作为。
&&&&有时候,情况就好比生来是瞎眼的人,上帝的作为是透过活生生的神迹而彰显出来,有时却不如此。但是,每一个受苦的情况,都提供一个机会给我们彰显上帝的作为。
&&&&直至我躺在破烂的监狱的稻草上,我才首次意识美善在我内里搅动。我渐渐发现划分善恶的界线并不是透过国家、阶级,也不是透过政党,乃是完全透过每一个人的心以及所有人的心……我在那里培育我的灵魂,并毫不踌躇地说:监狱,祝福你,因你来到我的生命中。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有关痛楚的起因问题,圣经似乎提供了混杂的信号。但圣经彻底处理受苦这个主题时,却有看一个明显的信息。这个信息出自约伯记,恰好放在旧约圣经的中间位置。
&&&&虽然约伯记是圣经最古老的故事之一,但读起来却好像是最现代的故事,因为它直接对准极折磨我们这个世纪的痛楚问题。近年,作家如弗罗斯特、麦克利什和斯帕克,都尝试重述约伯的故事。
&&&&约伯是他那个时代最正直、最属灵的人,他全心全意爱上帝。诚然,上帝选中他,为要向撒但证明,有些人可以如此效忠上帝。如果有任何人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而受苦,那人一定是约伯了。
&&&&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居然有一连串不幸的大灾祸——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将大多数人打倒——临到约伯身上;暴徒、火灾、土匪,及一场狂风蹂躏他的大农场,毁灭他一切财产。那时约伯的大家庭,独有他的妻子得以存活,而她却不能安慰约伯。然后,第二次大试炼临到约伯,他全身生满溃烂的疮。
&&&&就在短短的数小时内,地狱一切的恐怖事都倾倒在可怜的约伯身上,他的财富和健康完全改变过来。他抓着自己的伤口呻吟,仍然略能忍受这种痛楚。但有一件事情令他更感困扰,就是被出卖的感觉,因为直到目前,他始终相信一位仁爱、公平的上帝,但事实却叫人大失望了。他发出痛苦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在极度痛苦时几乎都会发出同样问题的: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上帝想告诉我什么?
&&&&在那个处境下,约伯和朋友讨论受苦的奥秘。他的朋友都是虔诚人,他们的博学弥漫于空气中;简单来说,他们的论点实在都是一样。约伯,上帝正在告诉你一些事情。人受苦岂没有原因。一般常识和所有理智都告诉我们,一个公平的上帝会公平地对待人,他必奖赏那些顺从和仍然效忠他的人,也必惩罚那些犯罪的人。所以,你要认罪,上帝就必领你脱离悲惨的苦况。
&&&&约伯的妻子提议了多一个选择:咒诅上帝,去死吧!但是,约伯也不能接受这个选择。虽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并不符合公理,但他也不能就此摒弃上帝。约伯所要的答案在哪里呢?他在绝望中,甚至有意戏弄上帝,把他当作虐待狂,因他“嘲笑无辜者的遇难”(伯九23)。
&&&&约伯面对朋友言辞的攻击,显得踌躇、自相矛盾,有时甚至赞同他们。但是,当他思考人生,就觉察其他不公平的现象:贼人变得富有旺盛,但有些敬虔的人却活在穷困和痛苦中。明显,今生行恶未必受罚,行善未必得赏。
&&&&约伯本人难以控制地爆发怒气,和他朋友安静的思考成了对比。但是,当他思索自己的特殊情况时,就能下结论说:他们是错的,约伯反对一切论据,但却坚持两个看似矛盾的信念:他——约伯——不应承受当前的悲剧,但上帝仍然配得他效忠。约伯面对“你比上帝更公义么?”这类讥讽时,仍坚定不移。
&&&&或者,约伯记令人最难处理的地方,就是约伯友人的论据像今日基督徒所提出的,令人听来有点疑惑。无论这书卷或任何别的书卷,人一定费力搜寻受苦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却没有在他们的对话中出现。然而,此书最后有一个奇妙又出人意外的扭转,就是上帝带着不悦发言,了结他们所有高言大智的理论。上帝对其中一人说:我要向你和你的两个朋友生气,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对。(伯四十二7)。
&&&&因此,连旧约许多地方也经常证明受苦是上帝的惩罚;约伯的例子却闪闪生光。盖棺论定,约伯记否定一个思想,就是每次当我们受苦时,都因上帝惩罚我们或要告诉我们一些事理。虽然圣经支持一般原则:“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今生亦如此(参看诗一3,三十七25),但约伯记却证明其他人没有权利把这个一般原则应用在一个特别的人身上。没有人比约伯更不值得受苦,但少有人比他受苦更多。
&&&&完全公平的世界
&&&&表面上,约伯记集中环绕受苦的问题,也是这本书一直讨论的相同问题。但它骨子里头,有别的问题陷入危机:人类自由的教义。约伯必须忍受不应受的痛苦,为要证明上帝至终乐意白白地向人施慈爱。
&&&&这个真理既难明,也叫伟大的思想家误解。例如,容格耗费异常多的篇幅,讨论上帝在约伯记一书中的行为。他说,上帝决定以道成肉身和耶稣的死。作为他苦待约伯而有的内疚感反应。上帝藉着耶稣进入世界,好叫他可以在道德的意识上增长。
&&&&容格可能低估了上帝白白施慈爱的奖赏。约伯的试炼实在是源于天上辩论一个问题:人类是否有真自由?在约伯记头二章,撒但显示自己是第一个伟大的行为主义者,宣称信心只是环境和场合形成的产品,约伯爱上帝是有条件的。撒但向上帝发出挑战,试拿掉约伯现存的赏赐,就可以看到约伯信心崩溃。可怜的约伯,竟被挑选成为宇宙竞赛的代表,为要决定人类自由这个重大的问题。”
&&&&撒但和上帝装作竞赛,绝不是琐碎的事。撒但指控约伯爱上帝,只是因为“你在他四周围上篱笆保护他。”(伯一10)。这句话是用来攻击上帝的性情,暗示上帝本身不值得人去爱;信实如约伯的人跟随上帝,只因“被人行贿”才这样做。当所有的信心支柱被挪去,约伯的反应必能证明撒但的挑战是否成功。
&&&&认识了人类自由这个问题,有助我想象一个这样的世界:人人真的得到他/她所配得的。一个完全公平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在一个完全公平的世界里,道德必定按照固定的定律运作,好像自然律一样。惩罚恶行有如身体痛楚运作一般,如果你触摸火焰,会立即受到痛楚警告的“惩罚”;一个公平的世界是会那样迅速而确实地惩罚罪;你试伸手偷窃商店的物品,就会受到电震。同样,一个公平的世界也会奖励好行为:诚实地填写一份退税单,你就会获得一份快感,好像一条受训的海豹获赐一条鱼一样。
&&&&那个想象的世界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它必是公平和不矛盾,且人人都清楚知道上帝的期望。公平必掌权。然而,如此整洁的世界亦有一个大问题:它完全不是上帝想建立的世界。上帝想从我们得到爱,即白白付出我们的爱,以致我们不敢低估上帝因那份爱,会如何奖励我们。白白付出爱对上帝是如此重要,以致地容许我们的地球成为地宇宙中的一个毒瘤——暂时而已。
&&&&如果这个世界是按照固定、完全公平的规则运作,我们就没有真自由了。我们必为一己即时的获益才做正确的事,且自私的动机必沾污每一个好行为。我们会因早已设定、天生的饥饿而爱上帝,却并非面对吸引的选择时,做出慎重的抉择。这将是一个斯金纳式的行动/反应/行动的反应的机械世界。相反地,圣经描述基督徒培育德行,却是当人尽管受到试探和有冲动做其他事的时候,却选择上帝和他的道。
&&&&有一个类比遍及整本圣经,说明上帝和他子民的关系没有中断。圣经描绘上帝——作丈夫的——求取新妇的芳心,想得到她的爱。如果世界被设计成这个样子:每一样罪必得惩罚,每一样善必有好报,这样,平衡的状况就不会存在。最接近这种关系的类比,是一个被收藏的妇人受纵容、贿赂,且被关在房里,好叫她的爱人确信她的忠诚。但上帝无须”收藏”他的子民,他爱我们,将自己赐给我们,又热切地等待我们自由地回应。
&&&&上帝要我们选择自由地爱他,就算那个选择会带来痛苦,因为我们是委身给他,而不是委身给自己美好的感觉和奖赏。他要我们忠于他,好家约伯所做的,就算我们有着一切理由可以愤然摒弃他,我相信这是约伯记的中心信息。撒但藉著控诉人类不是有真自由去讥笑上帝。约伯是否只因上帝赐他丰裕生活而相信他呢?约伯如火的试炼毫无疑问证实答案并非如此。表面上,历史证实上帝不公平,但约伯成了最好的例子,他仍然坚持上帝的公义,不是为了赏赐者的礼物而寻求它;当所有礼物被挪去,他仍然寻求那位赏赐者。
&&&&塑造灵魂之谷
&&&&如果一个全然公平的世界不能令上帝从我们身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白白地付出爱——它也不会令我们得到上帝希望我们得到的东西。我在本书开首数章,用麻疯病的例子去说明痛楚是有价值的,甚至它是这个地球生命的必需品同样,受苦也可以成为宝贵的工具,达成上帝为人类所定的目标。
&&&&我已经说过,痛楚扩音器使我们难以接受人被放置在这个“呻吟的”地球上,为要追求快乐的生活。倘若我们的快乐不是上帝的目标,那么,它对这个世界的计划是什么呢?他为何要干涉我们的事?
&&&&为要帮助我们明白这一点,请想象一个人类家庭的例子。有一个父亲决意除去心爱女儿生命中一切的痛苦,从不让她学习行路,因为恐防她曾跌倒;他反而抱起她,带她到任何地方,或用手推车载她。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就会变成残废,不能行走,要完全依赖她的父亲。
&&&&不论这样的一个父亲是何等慈爱,他最重要的职责最终必会失败:养育一个独立的人直至成年。如果父亲站开,让女儿行走,就会对女儿本身有好处,纵使她有跌倒的可能。可把这个类比直接应用到约伯身上:约伯在痛苦中独靠己力,无须依赖别人安慰之言,却得到强大的新力量。正如拉比赫斯切说:像约伯的信心是不能摇动的,因为那是曾被摇动的信心的结果。
&&&&鲁益师在《痛苦的奥秘》一书中扩合这个思想,他在一处这样说:我们想有一个天上的祖父多过天上的父亲。他计划宇宙每一天结束时可以这样说:“人人都享受了美好的时光。”
&&&&我应该很喜欢生活在一个按照这种结构去管辖的宇宙,但事实却清楚地说明我不喜欢;又因为我依然有理由相信上帝是爱,我就下结论说:我对爱的观念需要更正……
&&&&一位艺术家为了逗笑一个小孩,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任意画了一幅素描:纵使他不打算画成这个样子,也就算了。但是,环顾他人生的大图画:他喜爱的工作虽有不同种类,但他热爱工作的程度有如男人对女人之爱,或母亲对儿女之爱一般——他会永无止境地辛苦——无疑,如果幅幅图画是个有感觉的人,他也会付出无尽的辛劳绘画。我们可以想象一幅有感觉的画,经过十次的磨光、撕碎和重新再画,期望自己只是一只大拇指指甲的素描,在短短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同样,我们自然会期望上帝为我们设计较少荣耀、较不艰辛的命运;若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期望得到更多的爱,只会期望得到更少的爱。
&&&&这些问题再次溯源于人存在这个最基本问题。我们为何在这里?有些人假设人类变成十足的人,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家园,但痛苦的存在困扰他们,甚至激怒他们。虽然这样就基督教的观点,正如希克教授在他《宗教哲学》一书扼要地说明:上帝是与不完全的受造物交往。因此,地球的环境基本上应能培育“塑造灵魂”的过程。
&&&&我们已经看见一个世界有固定定律和人类自由的优点,纵然人类可以误用那份自由和彼此伤害。希克也探讨另一个可能性,想象一个特为保护我们脱离所有痛楚和邪恶而设的乌托邦世界,并做出结论:一个不犯错的世界确实会中断上帝为我们设立世界的目的。
&&&&假设(与事实相违)这个世界是一个天堂,排除一切痛楚和受苦的可能性,一定有非常深远的后里。例如,总没有人能伤害任何人:凶手的刀会变成纸张,或他的子弹变成淡薄的空气银行必定安全,因它若被劫去一百万美元,就会神奇地补上另一个一百万美元(若没有这个设计,不论银行规模有多大,金钱只会日益膨胀);欺骗、压诈、谋反和叛国不知怎地不会伤害到社会的结构。再者,没有人会因意外受伤:登山者、高空作业工人,或从高处堕地的玩童,必会丝毫不损;鲁莽的驾驶员永不会遇到车祸。人无须做任何事;人无须呼唤别人去关顾有需要或有危险的人,因为这样的世界不可能有真实的需要或危险。
&&&&大自然为要不断持续个人的适应力,必须施行“特别眷顾”“,取代一般定律运作方式——人必须学会顾虑痛苦和死亡的刑罚。自然定律必须有极度的伸缩性:有时一件物体是硬而坚实的,有时却是柔软的……人至少可以开始想象这样的世界。显然,我们现在的伦理观念在这样的世界会变得毫无意义。例如,如果伤害某人是恶行观念的基本成分,那么,我们过着享乐生活的天堂就不可能有恶行,或与恶行有别的任何善行。按理,在一个没有危险或困难的环境里,勇敢和坚忍变得没有意义。假设人生活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慷慨、仁慈、神性的爱、谨慎、不自私,和其他所有伦理观念都不可能形成。结果,不管这样的世界何等美好地提升快乐,却不能协调人格的道德品质发展。按这个目的而言,如此的世界是所有合适的世界中最差的一个。
&&&&似乎一个环境意欲为自由人类个人生活培养最优良的特质,必须与我们现存的世界有许多共通之处。它的运作必须按照一般而可靠的定律,必须牵涉真实的危险、困难、问题、阻碍,以及可能有的痛楚、失败、忧伤、挫折和破灭。如果它不包含我们世界所独有的试炼和险境——减损人本身非常重要的贡献——必然包含其他独有的试炼和险境了。
&&&&若然了解,…明白这个世界,以及它的“血肉之体必要继承它所有的悲痛和上千个自然震惊”,就明白这个环境显然不是为增加人间的快乐或减除人间的痛苦而设。它或者更适合“塑造灵魂”完全不同的目的。3按某方面而言,让上帝走入这个世界、对我们有信心用特别的方法帮助我们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上帝宁愿选择站在我们前面,伸开双臂,呼唤我们向前行,参与我们个人塑造灵魂的工程。那个过程不但常常引起挣扎,并往往包括受苦。
&&&&目的如何?
&&&&地球的含义是“塑造灵魂之谷”(诗人济慈之名句),照亮了圣经一些最难解的经文。虽然圣经对特殊受苦的起因的解释仍然含糊不清,但它却提供了很多例子,正如阿摩司书的一节经文,说明上帝使用痛楚有其目的:”虽然我使你们各城的人牙齿干净,各处都缺乏粮食;但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的宣告。(摩四6)。几乎每一页经文,希伯来先知们都警告以色列人,如果他们继续轻视上帝的律法,必要面对大灾难。
&&&&我们大多数人和上帝所使用的价值尺度有所不同。我们会把生命列入最有价值(因此,杀人是最大的罪)的一栏。美国开国始祖定义“生命、自由和追求快乐”有着最高价值,政府应奋力保卫之。但上帝明显采用不同的方式运作。他的确珍惜人类的生命,甚至宣布生命是“神圣”的,换言之,唯有上帝,没有人有权取去生命。例如在挪亚的日子,上帝毫不犹豫地使用这个权利;旧约多次提到上帝取去人的性命,为要停止邪恶的蔓延。
&&&&同样,圣经许多经文也证明,在上帝眼中,有些事物比他儿女受苦更为可怕。试想象约伯、耶利米或何西阿的受苦;上帝甚至不能免除自己的受苦:请想一想上帝自己成了一个人,并死在十字架上。这等事是否证明上帝缺乏怜悯呢?这是这些事例显示有些事比没有受苦的生命——甚至他最忠心的信徒——对上帝更加重要呢?
&&&&正如我曾说过,圣经贯彻地变换我们对痛楚疑难的问题,甚少或含糊其词回答那个后顾的问题:为什么?相反。圣经提出一个与别不同、前瞻的问题:“目的为何?”。我们被安放在地上,并不是只为满足我们的渴望,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我们在这里是为了得到改变,被塑造成更像上帝,为要预备我们可以与他同度一生的岁月。所有创造的奇异模式可以协助人完成这个过程:有时快乐会在痛苦背后出现,恶可以转化成为善。受苦也可以产生有价值的后果。
&&&&上帝是不是透过我们的受苦向我们说话?我们若果在特殊的痛苦悸动中、在特别的受苦事例中搜寻上帝的信息,只会折磨自己,这样做既危险又违反圣经的。上帝的信息可以很简单:我们活在一个有固定定律的世界,和所有人的看法一样。但从较宏观的角度、从一切历史的观点来看,上帝的确透过受苦向我们说话,尽管那是受苦。他所编写的交响乐包括有小调和弦、不谐和音和乏味的赋格曲段落。但是,我们这群人从乐章一开始就依从他的指挥法,必会重新得到力量,有一天必爆发歌声。
&&&&两大错误
&&&&讨论痛楚问题容易流于抽象化和哲学化。措辞如“所有行星中最合适的地方”、“人类自由的好处”和“塑造灵魂之谷”就会潜入,而它们会把人注意人类在痛苦中的实际难题偏离。目前,我觉得必须探究这些问题,因为我相信它们必直接而实际影响我们对受苦的反应。
&&&&事实上,我相信基督徒走在一条心理绳索上,一定有跌落一边的危险。人错误思想这个痛楚题目,可以带来悲剧的结果。
&&&&当我们将所有苦难归咎上帝,且看苦难是他对人类犯错的惩罚,就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正好相反,就是假设与上帝同在的生命决不会包含苦难。
&&&&我已经提及第一个错误的不幸后果。我曾访问过许多基督徒,疾病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没有一个人不告诉我,若访客灌输这个思想:“你必是做了错事才配受这种惩罚。”将会是何等具杀伤力。当他们最需要盼望和力量与疾病搏斗的一刻,却得到只有内疚感和自我怀疑的一剂无情药。我很高兴约伯的作者那么细心记载约伯友人凌乱的对话,那本书永远提醒我,我没有权利站在一个受苦的人旁边宣布:“这是上帝的旨意,不管我怎样用敬虔的措辞去掩饰那样的情感。
&&&&将所有苦难归咎于上帝的惩罚,这个错误说法有长远的后果,正如教会历史悲痛地证明了这事实。中世纪末,女人若服食止痛药减轻生产时的痛苦,就会因这个异教行为被放在木柱上焚烧。祭司宣告女人死罪时提出警告:“你生产儿必要受苦”。此外,当詹纳发明了牛痘的疫苗后,他面对圣职人员强烈的反对,因为他们反对人干犯上帝的旨意。直到今天,有些宗教教派仍旧拒绝接受现代的医疗服务。
&&&&没有信仰的作家都抓住这个弱点。加缪在他的长篇小说《鼠疫》,描写一个天主教修士潘尼路神又因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而忧伤。他应该献出精力抗御瘟疫,或是教导他教区居民接受瘟疫是从上帝而来呢?他在一次讲道中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潘尼路向在场的人郑重宣告,他将要说出的话是不容易说出来的——由于瘟疫是上帝的旨意,所以我们要乐意接受。如此,唯独基督徒能诚实地面对问题…儿童受苦我们痛苦的粮,若没有这粮,我们的灵魂就会死于灵性饥饿。潘尼路神父传讲这个信息,但自己却有点不能相信;小说稍后记载他因为看见一个幼童死于可怕的瘟疫,而放弃了他的信仰。5
&&&&如果圣经没有断言否定所有苦难都是特别的罪引致的结果,如果圣经不用如此笼统的言词绘画约伯的苦境。如果圣经没有显示上帝的儿子利用他在世的日子医治疾病,和并非加害于人,这样,加缪提出左右为难的问题必定不能解决。因为我们若接纳受苦是从上帝而来,为要教导我们(如回教所接纳的)功课,这样,下一个逻辑性步骤就是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小儿麻痹、艾滋病、疟疾、黑死病、癌病、黄热病——如果这些病都是上帝的媒介,为要教导我们功课,这样,人为何要与疾病搏斗呢?
&&&&当黑死病在十七世纪的英国蔓延时,有些街头先知高兴地宣布这场瘟疫是来自上帝的审判。但有别的信徒,其中包括医生和修土,却选择留在伦敦与疾病搏斗。有一位舍身的教区长召集他四周艾耳任三百五十个村民,得到他们同意实行强迫自我检疫作为保健措施,避免瘟疫传染到四周的村落。最后,总共有二百五十九个村民死亡,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彼此服侍,避免进一步受到传染。
&&&&笛福在他的《瘟疫年刊》一书中,比对基督徒与穆罕默德教徒的反应。当瘟疫入侵中东时,那里的宗教宿命论者丝毫不改变他们的行为,继续随意到公共场所。他们当中的死亡率,比那些有防备的伦敦居民高出很多倍。6
&&&&现代有些基督徒仍然危险地依附宿命论——更适切回教或印度教多过基督教。几年前,研究员分析为何美国南部的人死于龙卷风的比例高过中西部的人,研究员考虑过不同因素,如双方的建筑材料等。便得到结论:有些南部的人较为虔诚,对灾难采取宿命态度:”如果灾难来到。就让它来罢,我不能做任何事去阻止它。相反,中西部的人却比较多听天气报告、使用安全逃生设备,并找庇护所。7
&&&&如果研究员的结论准确无误,我却认为这个趋势危险地曲解了基督教的教条。南部的人应该听天气报告并做出预防。潘尼路神父本应站在前线,助医生一臂之力,与瘟疫搏斗。耶稣一生在地上也与疾病和绝望搏斗,他从来没有暗示过宿命论的思想,或要人逆来顺受接受痛苦。
&&&&我们是这个“呻吟的”地球的居民,有权利,甚至有责任与人类的痛苦搏斗。任何人若有不同意见,都应该重读路加福音第十章的好撒玛利亚人比喻,和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的绵羊与山羊的比喻。
&&&&健康和财富神学
&&&&近年,教会某些人偏重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这是第二个大错误。他们教导,与上帝同在的人生决不会包含受苦。这种“健康和财富神学”只能出现在丰裕时期、止痛疗法充分储备的社会里。
&&&&在伊朗或柬埔寨的基督徒,很难提出这样的一个笑脸神学。正如一个东欧的基督徒所观察:你们西方的基督徒时常只会认为物质繁荣是上帝唯一祝福的记号。另一方面,你们似乎常常现贫穷、不适和痛苦是上帝不悦的记号。我们东方人却在某些情况下,从相反的角度认识受苦苦我们相信痛苦可以是上帝喜悦、信任基督徒的记号,因为他容许试炼临到他们身上。8
&&&&直到今日,我们把最光荣的功勋征章给予那些神奇地得到医治的人,以他们作为杂志和电视特别节目的号召,坚持那个毫无保留的应许:人人只要愿意支取,都能得医治。
&&&&我并非有意贬低身体得医治的奇妙价值。但明显地,神迹没有提供方法永远解决受苦问题,因为最后的死亡率,对基督徒和非基会徒都是完全一样——100%。我们人人都有一双眼睛可能需要矫正,有容易折断的骨头,以及因车祸和恐怖主义者的炸弹而被毁坏了的软组织。基督徒也会患癌病,他们全然分担这个世界的悲伤。
&&&&现代人着重神迹医治,经常产生副作用,使得不到医治的人感觉被上帝所遗弃似的。最近,我收看一个电视节目,病者透过电话讲述得医治的经过。当电话内的人述说他计划做切除脚部手术,但一星期前却复原了,全场发出最大的掌声。观众尖叫,而司仪滔滔不绝地说:这是我们今晚听到最好的神迹!。我不禁想知道,有多少个切除手足的人正在收看这个节目?我绝望地忧心他们的信心也因此而失落。
&&&&使徒保罗与许多电视布道家不同,似乎并没有期望基督徒的人生只有健康和财富,而是受苦的程度。他告诉提摩太:其实,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稣里过敬虔生活的,都必遭受迫害。(提后三12)。一个有病的人不是不属灵。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神奇地让我们穿上一件无菌、密封的太空衣,特为保护我们不受地上的危险。这样做只会把我们隔绝,以致不能完全认同世界——上帝不会应允他儿子得到的奢华。
&&&&提出成为基督徒就会担保你有健康和财富的说法,这只是引诱。为什么?因为撒但在约伯记所高举的论据就是这个,却确实被反驳了。
&&&&若要平衡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再次重温圣经对信心的教导,经文记载于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它是圣经讨论这个题目最长的一章,作者辑录一份包括数个世纪的信心圣徒名单。该章开头部分所记载的圣徒,大部分都得到神迹性的拯救:以撒、约瑟、摩西、喇合、基甸、大卫。但后半部却提到其他圣徒受折磨和被捆绑,被石头打死和被锯成两截。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对第二组人描述生动:他们被看绵羊山羊的皮到处奔跑,受穷乏,在旷野和山岭飘流,又在地穴栖身。这一章圣经做出坦率的评价:所有这些人都藉著信得了称许,却还没有得着所应许的。虽然如此,圣经也说到上帝亲自评价这些地上的寄居者,他们将盼望放在一个更美的、天上的家乡:“所以,上帝不以他们称他为上帝而觉得羞耻;因为他已经为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最近,当我读到屈大卫(一个英国著名讲道家和作家)最后的遗作《勇者无惧》,就想到这份名单里的“上帝的宠儿”。大卫在事业的高峰期患上结肠癌,他集合四周的基督徒朋友,并开始一个极大的信心之旅。大卫在灵恩运动中享有盛名。而他和大多数的朋友都确信上帝会用神迹医治癌症。
&&&&过了一段时间,当大卫的病况越来越严重和身体变得软弱,他知道必须求取另一种信心,就是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后半部圣徒所培养的那种信心。他落在最黑暗的日子,仅需要那种曾支持过约伯的信心,而他的书叙述他是怎样得着那种信心。
&&&&屈大卫于一月份在他的书上写下最后的话,二月就死了。许多人收到他的书时都感到一阵失望,因为他们宁愿这本书记载超自然的医治。巴刻在屈大卫死后为他的书写序言,他认为这本书恢复基督教书籍对“死亡的艺术”的早期传统。直到最近,人看安详的死亡是一个敬虔的人最高的成就,是他生命的顶点。
&&&&巴刻做出以下的评价:事实上,大卫写到最后一页时,盼望得着从未得到过的超自然医治变成不再重要了。在上帝的眷顾下,他并不常向他的仆人表明地感动他们写书的真正目的。《勇者无惧》一书的主题是征服死亡—不是闭眼不看它,也不是防御它,而是诚实地面对它,并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之地,明白这对信徒来说,它是引进荣耀的通道。
&&&&大卫的神学使他直到死亡时,都相信上帝是想医治他的身体。而我的神学更恰当地对我说:上帝显然是想他返回天家,又透过把他带进荣耀里而医治他的全人,正如上帝有一天也将同样医治我们一样。对于健康和生命完全和终极的意义,我会这样说:死亡不是要令我们失去它们,而是要得着它们。9
&&&&有人说,对于那些神祗来说,我们就像夏日的苍蝇被闲散的孩童拍打。但另一些人却说,倘若没有夭父的旨意,麻雀的毛一条也不会掉在地上。
&&&&——怀尔德《圣路易-莱之桥》
&&&&你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依靠插在手臂和鼻孔的人造胶管的流出物维持生命。一场致命的龙卷风毁尽你一切所有,你辛劳得来的一切——房屋、汽车、储蓄存款——都永远消失了。你的家人大部分也死掉了;除了几个怪怪的邻舍外,你再没有别的访客。你只能紧抱生命。
&&&&你走过悲伤的常见阶段,你的祈祷和问题略带苦涩。你对自己说:倘若上帝亲自探望我。给我一些答案就好了。我想相信他,但怎能做到呢?所发生的事完全不符合我所认识的仁爱的上帝。只要我能见他一面。听他解释我为何必须走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这样,我就能够忍受。
&&&&有一个人落在近似的困境中,却如愿以偿。约伯是无辜受苦者的模范,博得上帝亲自探望他;上帝从旋风中回答他的问话。上帝回覆约伯的话,是他在圣经中一段最长的独白。由于这番话出现在整卷书最后的地方,也是完整讨论受苦的论说,故值得我们仔细查看。或者上帝已记录了他想直接对我们说的话。
&&&&首先,让我们回想约伯记的背景。上帝可以对约伯说什么呢?他可以温柔地将手放在约伯头上,告诉他经历试炼后,他的个人特质必会大大提升。上帝或会以约伯为荣,因为他刚刚为上帝嬴了一场决定性的比赛:“约伯,我知道你曾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但你却平安度过了。你并不知道这对我,甚至对这个宇宙有何意义。”上帝也可以发表一篇演讲词,说明必须保留人类的自由,或堕落的悲剧后果。(上帝甚至会启迪约伯有关痛楚的价值,解释他若染上麻疯病,他的人生会有多糟!)。
&&&&几句仁慈的话,一个怜恤的微笑,一个简短对现况的解释——上述任何一项都会对约伯有帮助。可惜,上帝欲完全不这样做。相反,他改变约伯的形势,带着攻击冲进,说:这以无知无识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晦不明的是谁呢?现在你要如勇士束腰——我要问你,你要告诉我。(伯三十八2一3)。
&&&&就从这处开始,上帝使用了一连串问题——不是答案――立即赢得约伯的心。这些问题实质没有理会前面三十五章辩论痛楚的价值问题。
&&&&一堂大自然功课
&&&&上帝伟大的演说大部分记载于约伯记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这一段演讲可以向塞拉俱乐部或奥杜邦协会(编按:一个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团体)发表,上帝用言语带约伯漫游并欣赏大自然的奇观。我也惊叹这里记载的壮观影象,但我的惊叹却带着混乱的烦扰感觉:这个时刻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演说?有些读者高兴地引用上帝的言词,或刺绣出美妙诗句作粉饰的标语,他们可能忽视了约伯聆听这番庄严话语的背景:他没有家、无友、赤裸、患溃疡,并在绝望中。这个时候怎能上一堂观赏大自然的课呢!上帝为什么逃避回答那一直折磨着可怜的约伯的问题?。
&&&&上帝在一群完全沮丧的听众面前,大声喊出神圣欢乐的声音。他记得:
&&&&日出:“你何曾吩咐过晨光,使黎明的曙光知道自己的本位?”(伯三十八12)
&&&&雨和雪:“你曾入过雪库,或见过雹仓么?……冰出自谁的胎?……尘土溶合成团,土块粘结在一起的时候,谁能把天上的水袋倾倒呢?”(伯三十八22、29、37、38)
&&&&大雷雨:“谁为大雨分水道,谁为雷电定道路?……你能差派闪电,闪电就发出,并且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么?”(伯三十八25、35)
&&&&狮子:“狮子在洞中蹲伏,在藏身之处躺卧埋伏的时候,你能为母狮猎取食物么?你能使食欲饱足么?”(伯三十八39、40)
&&&&山羊:“山岩间的野山羊的产期你能晓得么?母鹿下犊之期你能察出么?”(伯三十九1)
&&&&野驴:“谁放野驴自由出去呢?谁解开快驴的绳索呢?我使原野作它的家,使咸地作它的居所。它嗤笑城里的喧哗,不听赶野驴的呼喝声。”(伯三十九5—7)
&&&&鸵鸟:“鸵鸟的翅膀欣然鼓动,但它的翔毛和羽毛那有慈爱呢?……上帝使它忘记了智慧,也没有把聪明分给他。它挺身鼓翼奔跑的时候,就谈笑马和骑马的人。”(伯三十九13、17、18)
&&&&马:“马的大力是你所赐的么?它颈上的宗毛是你披上的么?是你使它跳跃像蝗虫么?它喷气之威使人惊惶。”(伯三十九19-20)
&&&&食肉鸟:“鹰鸟飞翔,展翅南飞,是因你的聪明么?大鹰上腾,在高处筑巢,是听你的吩咐么?”(伯三十九26一27)
&&&&潜近的母狮子、高飞的鹰、一道闪电、鳄鱼、野公牛――上帝为约伯唤起这些和其他意象。言谈间带看骄傲艺术家的满足和欣喜。上帝描述过每种动物之后。不但明言,也暗示:“约伯,你有能力复制这些事物么?你有足够智慧管理世界么?……你有上帝那样的膀臂么?你能用他那样的声音打雷么?”上帝甚至在第三十八章二十一节用讥讽的话,说:“你是知道的,因为那时你已经出生了,你一生的日数也很多。”
&&&&上帝的话充满破坏的力量打击着约伯,激发起一种势不可当、悔改的降服。约伯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是不能拦阻的……所以我说了我所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晓得的。”(伯四十二2、3)上帝有没有回答约伯问及受苦和不公的问题?真的没有。上帝好像故意避免合逻辑、逐点的解释?(我发觉一件事甚为讽刺,很多人因这个令人紊乱的痛楚问题,就著书立说,尝试保护上帝的名声,但上帝自己认为不需要自卫。)既然如此,何须用好战的语调?上帝想约伯做什么?上帝只想约伯承认他信靠他。壮丽诗章背后隐藏的信息变成:约伯,除非你多点儿知道怎样管理一个物质宇宙,否则,请不要告诉我怎样管理一个道德宇宙。
&&&&如果我们好像约伯一样对这奇妙世界——我们活在其中,可以看见和接触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是谁,岂可坐著审判上帝对宇宙道德的管治?直到我们有足够智慧把大风云和谐地配合,甚或制造一块独特完整的雪片时,我们才有资格控告上帝。让将要控告上帝的那个人,先考虑被告——上帝——的伟大。
&&&&上帝有足够智慧管辖宇宙,自然也会有足够智慧看守他的孩子约伯,不管他正身处最凄凉的时刻,四周事情看似何等无望。上帝既然有足够智慧创造我和我所身处的世界,也会有足够智慧看顾着我。
&&&&一本畅销书的忽略
&&&&有一本著名、写得不错的书《当不幸临到好人》,乃是讨论痛苦问题,但我不同意它的结论,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约伯记结束前上帝的一番话。这本书是拉比古舒那眼见儿子与残酷的早衰症搏斗后写成的。这种症状很奇怪,它会加速人衰老的过程,以致这个年轻的男孩变成秃头、满脸皱纹和软弱,然后死亡。
&&&&这本书意外地成了畅销书;古舒那说他学到接受上帝的爱,但却怀疑上帝的能力。他再次相信上帝是良善的,憎恶看见我们受苦,但他就是不够力量彻底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例如儿童患了早衰症。受苦在这个地球存在,因为“连上帝也难以控制混乱。而上帝只是“一个公义的上帝,却不是大能的上帝”。换言之,上帝家任何人一样,也因这个地球的痛苦而激怒,但他的手却被绑住。
&&&&古舒那的书成了畅销书,因为人们发觉它带着安慰。
&&&&这位拉比代表他们说出他们自始至终所相信的事:上帝想帮助人,但却不能。当我们呼求他解决问题时,我们简直对上帝期望过高。古舒那的想法听起来好像是一些东西我们盼望它们是真的一样,但这些想法是真的吗?。
&&&&如果古舒那发现了上帝隐藏的真理,为何他对约伯说话时,不启示相同的真理?那么,约伯记可以轻易地定下一个副题:“当最坏的事发生在最好的人身上”。约伯记最后一幕落到高潮,并为上帝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讲台,可以讨论他缺乏能力的问题,如果那的确是他的问题。约伯肯定欢迎上帝这样说:约伯,我对所发生的事感到抱歉。我希望你明白事情的发生完全与我无关的。约伯,我希望可以帮助你,但我真的不能。
&&&&相反,约伯记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描述上帝的能力,令人难忘,你也会在圣经其他地方找到同样的描述。上帝一次也没有因他缺乏能力而向约伯道歉,反而藉著鸵鸟、野公牛、暴风雪和星群重复同一个主题,都证实他是有能力的。
&&&&如果上帝能力不足,那么,当他、能力最令人怀疑时,他为何选择可能是最坏的情景,夸耀地的能力呢?对拉比古舒那所描述的上帝,威素可能提供了最有洞见的评论:如果上帝就是这个样子,我认为他应该辞职,让另一个更有能力的上帝取替他的地位。
&&&&回应,不是起因
&&&&虽然上帝的话解答了约伯的问题,却不一定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回顾一下,我们或会难以明白约伯为何对这番似是遁词的话感到如此满足。然而,我们亦没有当场听到上帝在旋风中说话。)最后,上帝的同在填满那份空虚。但是,对我们其余的人,就是没有特权听见他亲身说话的人,这有什么适用的教训?按照我的见解,约伯记这本书强化了路加福音第十三章和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耶稣所跟从的模式。受苦是关乎两个大问题:(1)起因——我为何受苦?是谁使我受苦?和(2)回应。按我们大多数人的本能,都想找出痛苦的起因,才决定如何回应。但是,上帝不容许约伯有此选择。他把人注意起因问题,转移到约伯的回应。
&&&&上帝似乎隔开了两个范围的责任。他完全接受管理宇宙的责任,包括附随而来的所有问题。对于像约伯那样专注那些问题的人来说,上帝忠告:停止你的抱怨,你全不知道正在说什么。或者,正如华希纳所说:上帝并不做出解释。他怒气发作,并问约伯,他以为自己是谁。他说,若当试向约伯解说他想得到的解释,就像向一只小圆蛤解释爱因斯坦一样……上帝不会启示他伟大的计划,他只启示他自己。2
&&&&对于约伯来说,他只有一件事需要担忧:他的回应。上帝从来没有解释约伯受苦的起源,却把焦点转移到未来。悲剧一旦发生,你当下会做什么?到处寻找可归咎的人或物,不会带他离开困境;他需要对他的反应履行责任,这一个范围是由地控制,不是由上帝控制。
&&&&这个圣经模式是如此一致,促使我必须做出结论:受苦基督徒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并不是“上帝是否要负责?”而是“如今这件可怕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应该如何回应?”因这缘故。我要将本书的主要焦点从受苦的理论问题移开,反之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的个人例子上,看一看他们如何回应痛苦。
&&&&痛苦问题在圣经中至少不是一个哲学性的谜语,而是关乎人类回应和坚信上帝的考验问题。正如佛罗里达州的布朗牧师以一段不能太按字面意义理解的话表明这个思想:每一次有一个非基督徒患上癌症时,上帝也让一个基督徒患上癌症,好叫世人可以看出两者的分别。
&&&&两者有什么分别?什么反应是最好的?圣经常用坚定又叫人紊乱的答案回覆这些问题:我的弟兄们,你们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考验,就产生忍耐。但忍耐要坚持到底,使你们可以完全,毫无缺欠。(雅一2—4)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好像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既然在基督的受苦上有分,就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可以欢喜快乐。(彼前四12、13)因此,你们要喜乐,然而,你们现今在各种试炼中或许暂时会难过。(彼前一6)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能表达圣经对受苦的理想态度,就是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彼此之间出现不和。保罗一怒之下,就寄出一封言词强硬的信。他后来写下对这一封信的感想:虽然我在那封信上使你们忧伤,但我现在并不后悔;其实我曾经有点后悔,因为知道那封信使你们忧伤。虽然只是暂时的。现在我快乐,不是因为你们忧伤,而是因为你们的忧伤带来了悔改。你们依照上帝的意思忧伤,凡事就不会因我们受到亏损。(林后七8、9)
&&&&“忧伤带来了悔改”一-保罗一句简洁的话正确地总结了受苦的角色。这句话强调圣经重视回应,不重视起因。从耶稣当日发生的两个悲剧(路加福音第十三章),这个道理也切合他的教训:你们若不悔改,都要这样灭亡!
&&&&产生一些后果
&&&&“要喜乐”“要快乐”这些建议和那些面带笑容、毫无感觉的医院探病者所说的鼓励语——“向好的一面”,有何分别呢?请你深入研读每一段经文,因为每一段,这样的劝告引领人讨论有效益的后果。受苦会产生一些后果。受苦是有价值的,受苦可以改变我们。
&&&&使徒用类似“要喜乐”的字眼,不是鼓吹塑来顺受或采取若无其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曾在基督或保罗回应受苦时,找到任何迹象。如果那些态度是可取的,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是自足,而不是像孩童一样信靠上帝。
&&&&圣经也没有暗示人要享受痛苦,自我虐待。“在困苦中要喜乐”不是指基督徒面对悲剧、痛楚时想哭,仍然表现快乐。圣经反而集中瞄准最后的结果:上帝可以怎样有效使用我们人生的痛苦。但是,若要达到这个效果,上帝首先需要我们承诺信靠他,而把这个承诺交付给他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喜乐。
&&&&罗马书第五章三至五节将这个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我们更以患难为荣;知道患难产生忍耐,忍耐产生毅力,毅力产生盼望;盼望是不会令人蒙羞的,因为上帝籍著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很简单,如坚忍这种特性只有在试炼的环境中才会培养出来。试想一想这情景:一个人时常得到他/她所要的东西,是不会有机会学习坚忍或忍耐的。受苦可以是其中一种工具培育那些良好的品格。
&&&&按照这样的解释,使徒命令人“要喜乐”是合理的。雅各不是说:你要为面对的试炼而喜乐,却是说:你们遭遇各种试炼的时候,都要看为大喜乐……;措辞不同是很重要的。有人赞扬痛苦的事实,另有人赞扬痛苦带来成长机会。我们喜乐,不是因为受苦这事实,却是因为相信痛苦是可以转化。价值不在痛苦本身,而在我们怎样解释痛苦。痛苦未必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可因信仰的对象而喜乐,就是那位能带来转化的上帝。
&&&&保罗逐步分析罗马书第五章后,接著的数章经文他总结时,说了一句庄严的话:我们知道,为了爱上帝的人,就是按他旨意蒙召的人的益处,万事都一同效力……。(罗八28)。这句话有时被人曲解,说它暗示“只有好事才会发生在爱上帝的人身上”。但保罗的意思刚好相反。罗马书第八章二十八节后的经文详细说明“万事”在保罗心目中是指著什么东西:患难、困苦、迫害、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全都是保罗一生的写照。然而,使徒一生是最佳例子,清楚表明上帝甚至使用那些事情,透过保罗完成他的旨意。较正确的说法乃是:上帝透过苛刻的环境在保罗身上作工,而不是上帝在那些环境中作工。
&&&&上帝是否将苦难带进我们生命,好叫这些美好的后果得以成为事实?请记住约伯记结束前所确立的模式:问题的起因属于上帝的管辖范围,我们不能期望明白那些答案。我们没有权利这样臆测:”有些亲戚在丧礼中接受基督,那必定是上帝接他回天家的原因。”相反,回应才是我们的功课。
&&&&保罗和其他新约作者都强调:如果我们信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