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 百度云最后飞行员为什么被俘虏

敦刻尔克丨德国人为啥不追?
敦刻尔克丨德国人为啥不追?
狗学校历史
放心,文章不长,读完用不了5分钟。昨天刚看完电影《敦刻尔克》的首映。没有大规模战争场面,也没有很多网友所期望的《血战钢锯岭》一般的惨烈悲壮和《战狼2》一样的热血刺激,它们不是同一类影片,不要放到一块比。《血战钢锯岭》是战争片,《战狼2》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动作片。而《敦刻尔克》,其实是一部战争题材的文艺片。当然,文艺片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绝大多数观众都是抱着爆米花和搂着女朋友熬夜去看诺兰大师史诗级的火爆战争片的,结果没想到却是史诗级的沉闷文艺片,和预期相差太大,有点难以接受。看完到凌晨两点了,感觉非常的疲惫。(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剧情很简单,根据真实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拍摄而成。导演诺兰使用了非线性叙事方法,交叉叙述了三个场景的故事,分别是一周之内的防波堤、一天之内的海上和一个小时之内的空中发生的事情。防波堤上,被德国人包围逼退至海边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在无助和绝望中惶惶不可终日,面前是无垠的大海,没有几艘船,身后是近百万的德军铁骑,头顶不时有炸弹坠落,海底还有可怕的德国潜艇,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尽管海峡对面就是家园,但他们看不到生路。海滩上、水面上,尸体随处可见。偌大的天地之间,这些士兵的生命,不如蝼蚁。海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英国老船长开着一艘私人小游艇,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学徒,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目标却是前方的战场------敦刻尔克。他要把那里绝望的将士接回家。空中,无畏的皇家空军为了保护地面上的士兵,和敌人的飞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就是这样,故事并不复杂,为了大家的观影,我不愿再做更深入的剧透。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见仁见智,各有所爱。我也不打算对影片本身再做评论。只是在观影的时候,身边朋友问我的一句话,却很值得在这里跟大家讨论一下。也许,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疑问。那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为什么德军的地面部队主力不继续追击,全歼或者俘虏海滩上的四十万英法联军呢?为什么最终要让三十多万联军逃回英国呢?从人数上说,当时包围英法联军的德军数量有八十万,是联军的一倍之多。从士气上说,联军被围,逼至死角,士气一落千丈,濒临崩溃,而德军是乘胜追击,士气正盛。人数士气均占优的德军,没道理停下脚步啊!可事实是,德军的先头部队确实停止追击了两天。两天后,他们才继续向前,可已为时过晚,英国人已经逃回家了!到底为什么?让我们回到战役发起的时刻,也许能够看个明白。日,德国八十万大军逼近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的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形势对联军来说,万分危急!要尽快把这四十万人从港口撤退!于是,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然而,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德军却在5月24日接到了XTL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但实际上XTL这一命令有他本人及其他高级将领的考虑在内,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1,他们认为冲在前面的装甲部队推进太快,和后面人数最多的步兵队伍距离过大,补给和防护都很困难。且部队连日苦战,已经十分疲惫,队伍急需休整,并等待步兵接应。2,从地形上看,装甲部队的前方道路沼泽遍布、河道纵横,重型装甲行进不易。此时如果不等待步兵跟上,孤军深入,恐被几十万英法联军包抄攻击,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3,他们不相信英国政府能在短时间内将四十万大军运过英伦海峡。事实上,英国人自己对这事儿也没信心。战后披露,英国政府原计划运回三万部队。没想到英国老百姓爱国心高涨,纷纷踊跃支前,大量的私人船只开到海峡对面的敦刻尔克,义务运兵,才将三十多万官兵运回。4,空军司令戈林向XTL保证,仅凭轰炸机就能在海上解决问题。这个“保证”误导了XTL。概况一下,就是XTL和他的一部分高级指挥官们认为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这四十万英法联军已经是瓮中之鳖、煮熟了的鸭子,跑不掉了!没必要冒着装甲部队被重创的风险去冒然出击,反正只要派出空军把海峡封锁,然后等个一两天,等步兵队伍跟上来了,队伍休整好了,以优势的兵力和士气,大军猛扑处于绝望之中、饥寒交迫的英法联军,一击必胜!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英国人竟然一个礼拜就撤走了三十多万人。你说XTL当时把肠子都悔青了吗?也未必吧。18天后,法国就投降了。XTL虽然放走了三十三万联军,但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征服了法国。这在当时的XTL看来,又何尝不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呢?有人说,如果德军没有暂停追击,一定能够全歼联军,一定能够让英国臣服。那么,历史将被改写。我只想说,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不能用上帝视角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去假设历史。在当时的情况下,XTL无疑认为自己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犯什么大错,顶多是不够完美,有点小遗憾罢了。即使是在德军的高级将领中,暂停追击的命令也是有不少人支持的,也并非全都反对。还有人说,XTL是有意放走联军,目的是为了保留和英国暗中媾和的条件。乃至戈林的空军“保证”,其实是一次为领.袖的背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如何解释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随即发表的宣战演讲呢?小希用这种方式给小丘卖了个好,人家还不领情?这个逻辑,不太靠谱。更有人说,XTL的错误命令源自于他的“妇人之仁”。(一下子杀几十万人。。。哎呀,好残忍呀!这种事情我怎么能做?)对此,战争狂魔小希说,呵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狗学校历史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历史没有真相,只有一个道理
作者最新文章其它热门问题
来自《蜘蛛侠:英雄归来》
来自《敦刻尔克》
来自《敦刻尔克》
来自《敦刻尔克》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英国的飞机上为啥刷着“法国国旗”?|上为|飞机|敦刻尔克_新浪新闻
影片中,英国“喷火”战机的密集人字编队影片中的Bf-109战斗机敦刻尔克战役中被击毁的HE-111挂着法国国旗的D627  大撤退期间,一架编号为N3200的英国“喷火”战斗机迫降在滩头,飞行员没来得及烧毁飞机便被俘获。这架飞机在当时成为著名的标志物,许多德军都赶来与其合影。1986年,这架飞机被从泥沙中挖出,并进行了修复
一起看看《敦刻尔克》里的那些细节与门道A07版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最近挺火。当然,小编也看了。
当影片结束,观众散场的时候,小编听到了后座一对情侣的对话:
“老公,英国的飞机,为什么要刷法国的国旗呀?” “啊,那是因为它要到法国作战呀。”
强忍着被塞狗粮的痛苦,和想吐槽却不能直说的愤懑,小编准备了这个选题。
是的,关于这部电影,您可能看到了许多历史方面、政治方面的解读(比如本报上期深读),但走进影院,一些细节可能仍然会让你疑惑。下面,咱们就来挨个捋一捋吧……飞机上的那些“圆圈”
你可能发现了,喷火战斗机上有很多圆圈,而且仔细看还不一样。这就是“机徽”,在那时候,用来区分敌我。
一战时,很多地面部队分不清头上飞的是谁的飞机,闹出不少乌龙。为了标明身份,最初英国人在飞机上画了圣乔治十字(图案为红色十字),但远远一瞧,很容易和德国的铁十字弄混了;画上了国旗,效果也不好。
这时候,法国人想出了个点子——把国旗弄成环形,画在飞机上。这样,远远看去非常醒目。英国人表示,你这主意挺好,可惜以后是我的了。正好我国旗也是这仨颜色,把你的颜色倒过来用不就行了么?
于是,法国人的“圆圈”从里到外是蓝白红,英国则是红白蓝。
(您可能会说了,这些标识看起来就像靶子,不怕暴露吗?您还真担心对了。相关标识的颜色,一直在不断调整)第一种“圆圈”
这种“圆圈”叫做A型机徽。太显眼了的话容易被当成靶子,太不显眼的话容易被误伤,因此颜色、对比度一直在调整。第二种“圆圈”
这种“圆圈”叫做A1型机徽。由于当时的飞机迷彩涂装有的地方颜色会很深,在深色的地方,机徽容易淹没在背景里。所以,英国人在机徽的外面又加了一条黄色,能让它更容易被看到。第三种“圆圈”
这种圆圈叫做B型机徽。这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涂装,主要是减少敌人从上方发现飞机的概率。
当时,为了便于高炮部队进行敌我识别,许多飞机的机身下表面一半漆成白色,一半漆成黑色(图右):细心的观众在电影中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二战爆发前,皇家空军迷彩涂装飞机的标准机徽是:机翼上表面刷B型机徽,浅色部分(比如机翼下表面)刷A型机徽,深色部分(比如机身两侧)刷A1型机徽。机尾的那些“彩条”
机尾这个彩条神似法国国旗。实际上,这三条色带也是为了识别用的。
从机头的方向看,法国机尾的识别颜色是蓝白红。一开始,英国战机的颜色顺序和法国一样,后来,可能感觉尽管是同盟,但和邻居一样总是不太好,英国人又使出了那个招数:把颜色倒过来:从机头看是红白蓝。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法国旗配色都是红白蓝,但标准英国国旗的红比法国国旗的红更深,两面国旗的蓝色也有区别。机身的那些字母数字
飞机上还有许多数字和字母。它们也有自己的含义:LC代表它们所属的中队,而靠近尾部的字母+数字则代表飞机的编号。“为啥飞得这么近,像飞行表演一样?”
其实这是一战时留下来的思路。一战时的飞机没有那么先进的无线电系统,有时候飞行员联络要靠手势,所以飞机编队很密集,发出指令容易被看到。英国人也认为,这种编队不容易留出死角。
而到了二战的时候,尽管飞机有了更好的无线电通讯设施,尽管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让密集编队越来越危险,但这种落后的编队依然被沿用了下来。飞行员一边得小心翼翼控制飞机别撞到队友,另一方面敌人突袭的时候躲闪起来也不方便。
而此时的德国人已经研究出了更为先进的双机编队、四机编队,飞机之间的间隔可达200米左右,更容易配合。
英国飞行员这样回忆第一次交战的情景:“我们发现,战前所学的完全派不上用场,三机编队向任何方向急转弯,外侧的僚机通常都跟不上,随后落单。我们的中队长学得一丝不苟,做得一丝不苟,结果一丝不苟地被击落了!”
因此,德国人则嘲笑英国人的编队是“一排傻瓜编队”。
吃了几次苦头之后,英国的这种密集编队很快被替代了。 “喷火和Bf-109谁厉害?”
空战的时候,很多观众可能很难分清屏幕里哪个是主角的飞机,哪个是反派的飞机,因此诺兰导演贴心的让德国著名的“黄头涂装”提前登场。尽管这一个改动有违事实,但好歹让观众们轻松了很多:不用被本就眼花缭乱的空战弄得头昏脑涨,只需要记住黄脑袋的是反派就可以了。
那么,这两种飞机“谁厉害?”
这几乎和狮子老虎谁厉害、咸豆腐脑甜豆腐脑谁正统一样,吵来吵去没个头。事实上,这两种飞机也堪称二战战场上“一生的敌人”。
喷火战斗机号称二战期间欧洲最优秀的战斗机,保卫了英国的安全;Bf-109更是德国空军的标志。二战其中德国空军的战果,一半都是它取得的。
两种飞机各有千秋。在经过几次试探之后,双方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打法:德国战斗机在速度上有优势,打法通常是高速接近,打了就跑;而“喷火”的航程、机动性更好,通常能在狗斗(一种飞机缠斗的形象说法)中夺取主动权。电影里也还原了这种打法:德国战斗机采用从天而降的突袭式打法,英军飞行员则不停盘旋,抢占有利位置。
《喷火 vs Bf-109》一书这样评论敦刻尔克战役中两者的战斗:“双方都没能取得明显的优势。”在敦刻尔克上空的空战中,英军总共损失了177架飞机,其中包括67架“喷火”;德军损失了132架飞机,其中包括29架Bf-109。
备注:您可能对片里老船长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那是安装了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的喷火,听声音就听得出来。
顺便提一句,德国那边也可能有一位老司机望着飞过的Bf-109感慨:DB发动机,听声音就能听得出来。比起劳斯莱斯,他们的发动机厂商今天也很出名:D是戴姆勒,B是奔驰。“喷火”战斗机机长:9.83米
翼展:12.19米空重:298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648千克发动机功率:1230千瓦
最大飞行速度:655千米/时Bf-109战斗机机长:9.07米
翼展:9.92米空重:263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405千克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
最大飞行速度:710千米/时影片中的配角们——
除了主角的战斗机以及“反派”的战斗机,影片中,还有一些配角,可能会让你记忆深刻……那架非常吵的俯冲轰炸机……
在影片开头部分,您可能会对一种声音印象深刻:海滩上,随着一阵让人非常不适的呼啸,一架飞机从天而降,炸弹随后在人群中落下……
它就是著名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而这种令人不适的声音正是德国人精心设计出来的。飞机的机头装有发声装置,让斯图卡在俯冲的时候能够发出尖利的呼啸,让对方士兵感到恐惧。德国人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打击对方的士气,这个装置也因此有了一个绰号,“耶利哥号角”(又译杰里科号角)。传说中,犹太人进攻耶利哥城时,围城行走七日并吹响号角,城墙随后因神迹而倒塌。
后来,“斯图卡”这个词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代表恐怖音效的象征。二战中德国的一款自行火箭炮由于能发出巨大的呼啸声,就被称为“陆上斯图卡”、“行走斯图卡”。
不过么,这种轰炸机的机动性非常差,最后被一架闪耀着主角光环的没油飞机干掉,也算是情理之中吧。那架很皮实的中型轰炸机……
在影片中,主角追着打的那架中型轰炸机被设定为HE-111中型轰炸机,是德国在二战期间使用最频繁的轰炸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轰炸机在研发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是“民用运输机”。在1940年夏秋,这种飞机击沉了总吨位达十万吨的英国各种船只。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想击落中型、重型的轰炸机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儿。有护航的飞机不说,这类飞机皮糙肉厚,有时候挨了一身弹孔也能挣扎着飞回机场;此外,飞机的自卫火力也很让人头疼。那艘让法国人很不爽的驱逐舰……
电影里英国人不让法国人登船,而有意思的是,电影里的英国驱逐舰,实际上是一艘法国退役军舰“扮演”的。
诺兰一直在寻找二战风格的船只来拍摄电影。最终,他选择了法国的D627舰。该型驱逐舰建造于1955年,风格和二战时期的船很接近,2016年,诺兰把D627舰租了下来,用于《敦刻尔克》的拍摄,让其同时扮演英国海军D36“活泼”号驱逐舰和D54“征服者”号驱逐舰。为此,D627舰的船头两舷一侧涂刷D36的舷号,一侧涂刷D54的舷号。海滩为啥一直冒着浓烟?
影片中,你一定会对直冲云霄的浓烟印象深刻。在历史上,海滩上最明显、最粗壮的烟柱来自于因轰炸而起火的炼油厂以及储油罐,双方的很多飞行员用这些浓烟来导航。生死关头还有心思喝茶?
士兵被吓坏了,喝茶;好不容易挤上船了,喝茶;终于上火车了,继续喝茶……但在当年的老照片里,我们还真能找到依据。船长真能够躲避飞机吗?
剧中,面对呼啸而来的敌机,船长在准确的时机下令转向,成功逃生。
一种解释是,飞机俯冲时,扫射的线路基本是和航线相同的直线。要想击中这艘船,飞行员需要预估船的航速以及航向,确定自己俯冲的路线能够与该船交汇。而船长选择在飞机进入俯冲状态后突然转向,飞机会来不及变更航线。当然,飞行员只想顺手扫射,还有别的任务要执行,因此在错失目标后,没有继续发起攻击。
当然,这个老船长也不是一般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二副查尔斯·莱托勒,也就是1998版《泰坦尼克号》中,那个拿着手枪维持秩序,让妇孺先登船的英雄。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已经66岁的他带着儿子驾艇救出了55个人,连船上的浴缸里都挤了4个。在二战中,他也确实失去了一个儿子,那是他最小的儿子,只不过,他驾驶的不是飓风,而是轰炸机。为啥不跳伞却选择迫降?
飞机受损/没油,为啥宁可在海面、沙滩这样危险的地方迫降,也不选择跳伞呢?
在那个时代,飞机飞得很低的情况下,跳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很可能降落伞还没来得及打开,就会撞到地面或海面。相对的,那时的飞机比现在轻得多,滑翔性能也更好,在海面,飞机在机舱进水前还能漂上好一会儿。因此,风平浪静时,迫降相对更安全。
大撤退时,有许多受伤或者没油的英国战机迫降在敦刻尔克以及加来的海滩上。许多飞机被飞行员烧毁,也有许多飞行员还没来得及点火,就被德军俘获。郭帅 编辑整理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刻尔克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