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业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这个‘业’指的是什么业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发表时间:
发表评论:已有条评论
copyright.c.2009 longquanzs.org关于带业往生问题的 开示【人人网 - 分享】
关于带业往生问题的 开示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过气搞笑艺人?
睡不醒小姐
让我起飞?吧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日 11:34:46
佛教在线讯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这两句话,是前辈善知识以及现代的善知识们说法的方便话。这两句名言都有道理,并不是哪一边对,哪一边不对。
我们知道,“带业”与“消业”这两方面的辩论,重点在一个“业”字。那么,我们学佛的人,当然先要了解什么是“业”。
业并不绝对是坏事。我们知道,佛说的业包括:善业、恶业,以及不属善不属恶的无记业。既然如此,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业,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业,诸佛菩萨也在造业。因为修行者造的是至善纯净的善业,以至于菩提道业,既没有无记业,更没有恶业的众染。
如果说往生西方都要善业成就,那么善业成就的人,在理论上是否也是“带业往生”呢?当然是“带业往生”,是带善业而生。如果说带业不能往生,必须消业,会使人认为消了恶业、无记业还不够,一定要修成一切善业,如菩萨才能往生。只因“消业”两字,在定义上说得太仓促含混,因此引发了争论。
更进一步说,倘使必须消了一切的业才能往生,那么极乐净土就不欢迎我们,不欢迎一切众生,只欢迎成就菩提道果的大菩萨,甚至成佛才能往生了。没有这个道理,也不是这个道理。且别说大菩萨们,只讲一般修行的人,真正能将善、恶、无记令一切的业都消尽了的,能有几人?况且根据佛的教义,只有转业,而不能消业。“转识成智”,转识成佛。所谓“带业往生”,固然是古代善知识的方便说法,“消业往生”,也是一时方便的说法。如果彻底穷究,便要试问:消掉了什么业?
譬如小乘成就的阿罗汉们,甚至证得了有余依涅的阿罗汉们,他的业还是存在,只是暂时内伏下去而已。甚至于“地”上菩萨,以及没有到“地”的菩萨,还都是带业的。只能说“地”上菩萨的业,转化、净化到一个层次,或转化、净化到某个程度。佛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例如世尊释迦牟尼佛,现生还得示现,接受往劫的果报。绝对不能说我已成就了,就可赖债不还报而消业得了。所以,如果一定坚持要消了业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此说似乎太过固执了。如果认为非如此不可,则落在“见取见”和“所知障”中。主观成见的“见取见”容易形成法执。例如世间成见说:此事非如此不可!但是,佛法没有如此不圆融的。
再进一步研究“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的争辩。“带业往生”一语,在佛法的经论上,是没有明确的看到。这句话最初的出现,是元朝一位有成就的大和尚――惟则禅师。他著作的《净土惑问》中,针对某些人就净土法门所提出的疑难,作了一些解答。在他这一著作中,提到一句话――“带业得生”,他的方便语意,是说即使带业,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到了明朝,净土宗的q益大师,也提到这个问题,他提出的意见,是“带惑往生”。所谓惑,就是“见思惑”,也即是业。一直到现在,七八百年以来,我们中国佛教,不管在家出家的道友们,都熟习q益大师此话而更不疑。他所提出来的,比元朝惟则禅师所说的更明白。至于提倡“带业往生”最有力的,便是现代前辈善知识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以亦佛亦儒的善巧方便,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大家好好念佛“带业往生”,实为法师的无上悲愿,一片婆心。善巧运用方便法门,才使佛法更为普及。
什么是“惑业”呢?惑与业的名词,有时候,是连在一起来讲。所谓“惑”,即无明迷惘。什么是我们的惑?在教理上有两种,“见惑”与“思惑”。简称为“见思惑”。所谓“见惑”,包括: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禁见取见五种。以现代语来说,就是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看法。例如现在讨论“带业往生”是对的,还是“消业往生”是对的,双方都是在“见取见”的见惑上引起争执。所谓“思惑”即是思想观念中不好的性情,包括:贪、嗔、痴、慢、疑五种。如果把“思惑”了掉,发大愿力,往生极乐净土,那就是已经成就大半的大士了。我们凡夫,没有一个绝对真能把“思惑”完全了掉的。这样一来,只有已经成就的菩萨、大阿罗汉们才能往生净土。我们这些带业凡夫,绝对没有希望,只好暂住在东方也不错。现在我们明白了所谓的业,包括了“见思惑”惑业的道理,当然也就是包括了世间做坏事的恶业。
如果说古代的祖师们所说“带业往生”是错误的,乃至于对大家非常佩服的近代的印光法师,几乎口口声声主张“带业往生”是讲错了的,那就使大家失去了无比的信心,无比的方便。假如我们要标奇立异、别出心裁,推翻古代祖师所说,认为他们完全不对,只有“消业往生”,这才是现代有成就的善知识的确定名言,那也未免太过了。其实“消业往生”,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话,对某一种人或对某一个人、某一时、某一处说的,并无不可,不可执著,也无争论的必要。只要大家自己好好修持心地,绝对正信佛说的没有错,何必为了这些话,争来争去,何必去争论这个呢,所以说不要标新立异吧!
更可惜的是,本来“带业往生”已经给予人们无比的信心,个个有希望,人人有机会。现在一定说非消业不可往生。那么许多人都会自认此生造业如此之多,既消不了,又何必学佛!于是更走极端,更去造业,那可真的完了。那么随声附和,高唱“消业往生”这句话,就语气太重了。
因此说,说法要留意,“观机设教”――观察一切人,以及当时当地的机缘。不然也很容易犯口过。可见善知识、法师是很难做的。
我说的话不见得正确,只能供大家作参考而已。(信息来源:《定慧初修》南怀瑾)
编辑:明娟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带业往生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编辑:佛教用品网
佛学大词典 对“带业往生”解释如下:
【带业往生】 谓命终之后,带着宿业,往生他道。业,即吾人之身、语、意等一切之身心活动,具有力量可影响未来。往生,即死此生彼之意。就广义可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主要指受生极乐。吾人漂流于六道轮回中,一生所造之善恶业为数甚多,有生天业、做人业,或堕三恶道业。然命终后仅能受一种果报;依佛法揭示,凡所作业都可能感果,但非一定感果,须视时节因缘而定。若一生中造三种业,却不能同时生三道;若生一道,其他二道之业即为其所带,然因缘条件不足,故无润生之可能。此种往生即称带业往生。 修念佛法门者,若因缘条件具足,于命终时,得往生净土,其宿昔所造之恶业、不净业,无法现行,此即所谓带业往生。一般凡夫,由于真智慧未现前,即使得以往生,亦仅能带业往生,而带去之业力亦因‘缘’不具足而无感果之可能,此即属于‘非择灭’。反之,若为大智慧之圣者,因已断离烦恼系缚,证得真谛,永不再受轮回,故其感生死苦果之业力亦已消灭,此即属于‘择灭’,系圣道所得。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带业往生”解释如下:
【带业往生】谓命终之后,身带宿业以往生极乐世界。此义为近世净土宗所提出,谓修念佛法门者若因缘具足,则于命终之时,虽未消除其宿昔及今生所造之恶业或不净业,然仰仗念佛之力,仍能往生净土。此种往生即名之‘带业往生’。然于1983年,台湾及香港佛教界,则出现带业是否可以往生净土的法诤。有主张带业可以往生者,有主张不能往生者,亦有主张带净业始可往生者,众说纷纭。◎附︰印顺〈中国佛教琐谈〉(摘录自《华雨集》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带业往生极乐净土,这是念佛法门的特胜!我没有查考,不知这是那一位净宗大德所倡说的。十年前,陈健民居士批评‘带业往生’是没有根据的,依据经文,要消业才能往生。于是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在台湾着实热闹了一番。消业往生,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的。经说观想念佛,念佛的刹土,念佛(菩萨)的身相,如说︰‘此(观)想成者,灭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必得当生极乐世界。’念佛而可以忏罪,就是‘取相忏’,于定心中能见佛相(及国土相);念佛而能忏除生死罪业,往生(各方)净土,是多种大乘经所说的,不限于(观)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其实,念佛、消罪、生净土,是没有一定关系的,如《观无量寿佛经》说︰‘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这是观念佛、消业障、生净土──三者一致的。经上接着说︰‘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观念)!’这是闻名也能消罪,没有说净土︰这是消罪业不一定生净土。《观无量寿佛经》,是由于韦提希的︰‘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佛才教他修三种‘净业正因’及观想。‘净业正因’与(愿)‘乐生’,是往生净土的先决条件,否则如《般舟三昧经》卷上说︰念佛而见佛现前,还问佛怎样才能往生佛国,可见念佛见佛而不发愿往生,是不一定能往生的。净土行者所说的‘带业往生’,我以为是当然的、合理的,但并不表示净土法门的特胜。‘往生’是什么意义?死了以后,生到别处去,就是往生──往生人间,往生天上,都是往生。《般若经》有〈往生品〉,往生是不限于往生净土的。但‘往生西方’、‘往生净土’,我国的净土行者说多了,大家也听惯了,以为往生就是往生西方净土,那是不对的。说到‘业’,佛弟子都认为,众生无始以来,积集了无边能感生死(总报)的业力,这一生又造了不少。造作了善业、恶业,就有业力(潜能)存在,在没有受果报以前,那怕是千生万劫,业是永不会消失的。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智慧(般若)现证,截断生死根源的烦恼;根本烦恼一断,那无边的恶业、善业,干枯而不再受生死报了。如种子放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失去了发芽的能力,那种子也就不成其为种子了。这是彻底办法,但是深了一点。大乘佛法的方便道,是以强有力的功德,如念佛、诵经等,压制罪业,使罪业的功能减弱,恶消善长,转重为轻,罪业还是罪业,但功能减弱,因缘不具,不能再感生死苦报,那就是‘消业’了。如种子放在石板上,种子无法生芽,生芽也长不下去(重罪轻受)。一般众生的业,如从人而生鬼的,由于其鬼趣业成熟,所以往生鬼趣,受鬼趣果报。但在前生人中,还有无始来的种种业,与这一生所造的种种业,并不因为生鬼趣而消失;无边潜在的业力,都带着往生鬼趣。如因善业或禅定力,往生天国,无边的业力,都带着到天国去。所以依佛法说,业是从来随造业者而去──带业往生的。如人有信、有愿、有行,念(称名念、观想念)佛而求生净土的,只要净业成就,就能往生净土;无边生死业,都带到净土去了。业与烦恼,在净土中是一样的︰一般(除得无生忍的上上品)往生净土的,没有断烦恼,烦恼却不会生起;带有无边的生死罪业,业却不会感苦报。所以我以为︰‘带业往生’是当然的、合理的,大家都是这样的;带业往生净土,值不得特别鼓吹的!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95.00
本店价:¥59.00
市场价:¥78.00
本店价:¥58.00
市场价:¥765.00
本店价:¥510.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22.50
本店价:¥15.00
市场价:¥102.00
本店价:¥68.00
市场价:¥162.00
本店价:¥10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69.00
本店价:¥46.00
市场价:¥399.00
本店价:¥285.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业往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