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调节的弹性方法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社科院继教校考题库,国际经济学,35.doc 2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社科院继教校考题库,国际经济学,35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对静态H-O模型的动态扩展。
1,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领先国家引入技术创新后,研究成功新产品,凭着技术领先,该国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然而当外国渐渐熟悉并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等途径掌握了这些高新技术,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从而减少进口,并且最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反而向技术领先国出口该产品,到此,技术领先国的创新利润完全消失,但它不断地引入更新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又制造出新的一轮的技术差距,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2,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期:产品技术未成形,研发费用占较大比重,少数发达国家(创新国)由于具有充足资本和高新科技,具备比较优势。该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它发达国家之间;
第二阶段,成长期:技术已确定,被普遍采用,研发成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拥有这一优势,该阶段产品由发生在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第三阶段,成熟期:产品实现标准化,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重要成本,发展中国家具备此优势,产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工业产品的贸易问题
一、假设条件
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主要观点:
1,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越容易发生贸易。
2,如果两国收入不断提高,重叠需求的范围上移,贸易扩大,新的商品进入贸易。
3,在关税同盟理论中,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是什么含义?
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成员国在互相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的影响。这种贸易上的影响可进一步区分为贸易创造效应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2,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图示分析
1、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关税t -〉B、C的产品价格分别为PB +t、PC +t -〉 A只会从C进口 -〉A国国内价格为PC +t,国内生产为Q1,国内消费为Q2,从C国进口为Q1Q2。
2、A与B组成关税同盟后,共同关税假设仍为t -〉B 价格为 PB,C 价格为PC+t
-〉PB 〈 PC +t -〉A只从B 进口 -〉国国内价格为PB +t,国内生产为Q3,国内消费为Q4,从C国进口为Q3Q4。
贸易创造:贸易规模的扩大
1,生产效应:Q3Q1是A生产被B生产替代的部分
2,消费效应:Q2Q4是A消费的净增部分
贸易创造=Q3Q1+Q2Q4
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Q1Q2,原来A 从C 国进口Q1Q2,关税同盟后转移到从B 国进口。
福利效应:
消费者剩余:a+b+c+d
生产者剩余:-a
税收损失:-(c+e) 从C 国,Q1Q2 * t
净福利:b+d-e
4,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影响。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国际经济学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经济学试卷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导读:并利用图形、表格等工具论述比较优势是如何带来国际贸易的,在国际间不流动,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评价: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现实中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论述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弹性方法,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国际援助等偶然性原因2,周期性的原因:经济周期对一国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但经济的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逃,在3,论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假设条件,并利用图形、表格等工具论述比较优势是如何带来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 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的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轻的那种产品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假设前提:1,两个国家、两个产品、一种要素(即2*2*1模型);2,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3,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4,规模收益不变;5,市场完全竞争;6,不考虑运输和保险成本;7,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不是等比例;8,消费偏好相同。 基本内容: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相对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相对最大劣势的产品,经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此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表格例证: 比较优势的简单数学说明:设有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0天 按比较优势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前的A、B两国生产各一单位X、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世界多生产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 评价: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它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 不足:1,比较优势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2,按照这一学说,比较优势差距越大,贸易越容易发生,因此,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更易发生。但现实中恰恰不是这样,现实中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3,按照这个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因此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而在现实中,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都从未实行过彻底的自由贸易,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某种贸易保护政策。 4,李嘉图本人也承认比较成本说与劳动价值理论相违背。 4,论述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弹性方法。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偶然性的原因: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国际援助等偶然性原因2,周期性的原因:经济周期对一国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但经济的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逃,从而可能引起资本项目逆差。相反,在经济景气阶段,由于收入迅速上升,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进口需求扩张,同时部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由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逆差冷淡经济景气也可能吸收国外投资,从而引起资本项目顺差。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收支周期性不平衡会使各国之间相互传播景气和衰退。3,结构性的原因: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这些国际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困难。4,货币性(价格性)的原因:在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如果一国物价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形,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价格性不平衡。它表明在货币对外比价一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5,收入性的原因: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国际收支收入不平衡。 国际收支的调整理论: 主要有三种调整理论:弹性方法、吸收方法和货币方法。其中,弹性方法和货币方法属于价格调整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吸收方法属于收入调整机制,即主要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 1,弹性分析方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是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在各国国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和尽快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但贬值常常伴随着所谓的“J曲线”效应,即在贬值过程中,贸易收支差额会先降后升。 2,吸收分析方法。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如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dA=adY+dA
(16.21),将(16.21)代入(16.20),可得:dCA=(1-a)dY-dA
1)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 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 3,货币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货币需求:Md = kPY k是常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量
货币供给:Md = m(D + R)
m是货币乘数,D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为国外部分
均衡时,kPY = m(D + R)
d(kPY) = 0 = m(dD + dR) -> dD = -dR 即,扩大信贷,dD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减少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5,论述冲销政策的含义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冲销干预,是指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买卖的同时,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国内市场进行反向操作,达到本币供应量不变目的。它是政府管理汇率的重要政策之一,也称冲销政策。冲销政策的方法: 1,增发央行票据; 2,减少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 3,提高准备率以降低基础货币乘数; 4,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上述四种方式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理论上都可以抵消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的膨胀效应。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实践确认,非冲销干预符合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而冲销式干预虽然不具有长期持续的效果,但对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或突发性原因产生的外汇市场混乱,具有缩小波动幅度的效果。所以从短期看,冲销式干预是有必要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经常采用冲销政策。但从长期看,无论哪一种冲销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作,因而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负效应。 6,论述贸易保护的理由。 最佳关税论,(税率t使得福利水平最高) 贸易条件论,在大国的情形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贸易保护可以获得超过自有贸易的利益。(参见关税) 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么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职能一种暂时性的,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参见幼稚产业论)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中的一部分。另外,这不是一个长期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提出的。特征是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7,论述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货币方法、乘数方法和吸收方法。 1,乘数方法: 乘数理论的核心是考察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 Y = (C' + cY) + I + G + X - (M' + mY) -> Y = (1 / (1 - c + m))*(C' + I + G + X - M') (1) 设 1 - c = s,为边际储蓄倾向 (1)-> dY / dX = 1 / (s + m), 此为开放经济乘数或外贸乘数 (1)-> dY / dG = 1 / (s + m),此为支出乘数 dY为总收入变量
dG为政府支出变量 s为边际储蓄倾向
m为边际进口倾向 讨论: 当政府投资增加,dG增加->国民收入伴随了乘数增加->进口增加,出口不变-〉CA降低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来抵消顺差,提高国民收入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出口来增加国民收入,并消除逆差。 2,吸收分析方法。 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 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 如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 dA=adY+dA
(16.21),将(16.21)代入(16.20),可得: dCA=(1-a)dY-dA
1)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 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不影响贸易收支。 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 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 3,货币分析方法。 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 货币需求: Md = kPY k是常数,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量 货币供给: Md = m(D + R) m是货币乘数,D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为国外部分 均衡时,kPY = m(D + R) d(kPY) = 0 = m(dD + dR) -> dD = -dR 即,扩大信贷,dD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减少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8,论述汇率决定理论的货币分析方法(弹性价格和汇率决定、粘性价格和汇率决 定)。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是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中资产市场分析方法的一个分支。能较好地解释汇率易变性或波动。 特征:1,理性预期是决定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者对于某一变量未来值的主观预期,等于当前所有信息为条件的数学期望值。2,资产市场的均衡状态为资产供给与需求存量相等。资产的流动性只反映了资产市场供求的暂时不平衡。 3,汇率作为一个货币现象,也会受到实际(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必须通过需求的变化才能实现。4,汇率被视为资产价格,它的波动具有同股票和债券价格变动相同的特征。5,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不存在资本管制和其他跨国流动的限制。货币分析法有两种分析模型,价格弹性模型和黏性价格模型。 1,弹性模型 假设两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假设如下所示:M
d?kPYM*d?k*P*Y*两国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MM**s?Mds?Md根据购买力平价公式, e?P?M?可得到汇率水平一个新的表达形式:
sP*?????k???Y*?? ?M*s????k*????Y??如果本国相对外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超过了本国相对外国的实际收入增长,那么 本国货币将贬值;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如果两国货币增长和收入增长比率相同。
缺陷:一是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有效;二是货币需求函数难以反映实际货币需求
2,黏性价格:黏性价格与汇率超调。黏性价格以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为基础,继承 了其长期性的特征,即假定购买力平价长期有效。但在分析汇率的短期波动上,黏 性价格货币模型则放弃了前一模型中有关价格灵活变动的假设,而是采用了凯恩斯 主义黏性价格的假定。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调整速度,商品市 场和资本市场并不是同时达到均衡的,资本市场调整取决于商品市场的调整,使汇
率出现超调,这便是短期内汇率容易出现波动的原因,从而弥补了弹性价格模型缺 乏短期分析的不足。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强调资产市场在短期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而商品市场只有在 长期情况对汇率产生实质的影响。
9,论述配额、出口补贴、倾销等非关税壁垒的效应是什么?还有哪些非关税壁垒? 1,配额: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小国情形下的配额效应图示分析: 配额的效应因实施配额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大小而不同。配额规定的进口量通常小于自由贸易条件下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后进口会减少,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要上涨。如果实施配额是一个小国,那么配额只能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如果实施配额的是一个大国,那么配额不仅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下跌。 其净福利效益如上图,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即a-(a+b+c+d)=-(b+c+d)。b和d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c为配额收益。 2,出口补贴(参见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下跌有刺激出口的增加。 福利效应:由于本国产品出口价格下降,国外消费者购买本国产品的代价就会降低,因此出口补贴不仅有利于本国出口产品生产者,而且有利于国外的消费者。但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要支付比国外消费者更高的价格,并且国内消费者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一部分政府该国内生产这的补贴。因此出口补贴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益为负,导致本国福利水平的下降。 3,倾销: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倾销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期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形成持续性倾销的三个条件:(1)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3)
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掠夺性倾销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 反倾销与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的影响。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可以减少国内对低价进口品的需求;二是反倾销税可使进口品价格提高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 4,其他非关税壁垒1),自愿出口限制是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2),歧视性的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3),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亦称国营贸易,是指国有企业或公营企业获得特权直接经营对外贸易,因而形成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技术标准是进口国为保证各种商品的进口质量符合一般技术要求而作出的有关规定。一些国家为限制某些商品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寻找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理由。卫生检疫标准是一国对进口的动植物以及其制品、食品、化妆品等实施必要的卫生检疫,以免传染疾病或病虫害。进口国常常以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理由将外国产品拒之门外。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文档下载、教学研究、工作范文、资格考试、IT计算机、办公文档、专业文献、word文档、外语学习、行业论文以及2014《国际经济学》答案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502: 无效网关
-- Event ID: 3a13ad8a229d1b03
如果您是网站管理员,点击查看。如需网站监控,可以使用。
您的浏览器
百度云加速7论述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弹;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三)收入性失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四)币值失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
7 论述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弹性方法。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币值失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A 财政政策
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当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国际储备较多时,采取增加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刺激投资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促使物价上涨,增加国内需求和进口,减少顺差。当国际收支大量逆差时,则可采取削减财政预算、压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等措施,迫使国内物价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减少逆差。 B 金融政策
采取利率调整、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①利率调整。提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资本外流和扩大投资规模,使顺差缩小。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控制投资规模,使逆差缩小。②汇率调整。通过货币法定 16 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本币的汇率,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升值后,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下降,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从而使顺差减少③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外汇的自由买卖或采取差别汇率。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外汇入不敷出时,制定严格的外汇管制条例,对外汇买卖、外汇的收入和支出实行严格管制,控制外汇的支出和使用,可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 C 贸易管制政策
贸易管制政策的着眼点是“奖出限入”。在奖出方面,主要是实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和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是由进出口银行为扩大出口向本国出口商或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由国家行政当局对本国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买方信贷提供担保,一旦进口商拒付货款或无力偿还贷款而使本国出口商受到损失时,由国家负责补偿损失。出口补贴是国家行政当局为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或税收方面的优惠。 D 国际借贷
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筹资或政府间贷款,可以获取资金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但在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获得国际贷款的条件往往很苛刻,势必增加还本付息的负担,使今后的国际收支更加恶化。因此,国际借贷只能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权宜之计。
9、论述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货币方法,乘法方法和吸收方法。
国际收支的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是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长期理论,它把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货币余额增减密切联系起来,即把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货币市场均衡与否联系起来。该法的论点主要有以下5点:
(1) 国际收支本身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需要用货币理论来进行分析。
(2) 货币供给是存量,货币需求是流量,一种健全的国际收支理论应把二者区别开来。
(3) 货币供给存量可以通过两种措施来调整,即国内信用的紧缩或扩张和国际储备的增加或减少。
(4) 货币方法论者一般都强调应当全面分析国际收支,并认为调整国际收支是一个长期过程。
(5) 货币分析法以现代经济学中的瓦尔拉斯定律作为理论依据,即认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对商品、证券和货币的超额需求的总和必然为其他市场上的超额供给所抵消。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乘法方法
乘法方法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一国可以在贸易顺差,且又存在失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增加本国的收入流量;在贸易逆差且存在失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鼓励出口的经济政策来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增加本国国民收入流量的目的,指出经济周期是世界性的,而不是一国的现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乘法方法的局限性:
(1)忽略了货币供求量和价格的作用
(2)没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吸收方法 吸收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虽然对货币贬值影响效果的分析比弹性方法更为全面,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吸收分析法中的国际收支仍然指的是贸易收支,完全忽略了资本流动等在国际收支中的重要地位。(2)吸收分析法是在以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以后出现的。它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希望寄托于货币贬值和减少国内吸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而紧缩性经济政策的实施会与充分就业目标产生冲突。(3)吸收分析法没有考虑国内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
10 中国经常项目长期盈余有何利弊影响?
经常项目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借方总值和同期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贷方总值之差。当贷方总值大于借 18 方总值时,经常项目顺差。如果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则意味着由于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贷方净额,该国的国外财产净额增加,即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对外投资增加。
经常项目盈余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从国际收支整体状况来看,顺差或逆差都属于国际收支失衡状态,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资源配置、资金运用乃至经济伙伴国的相关政策。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体现了我国经济竞争力提高、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当一国出现长期或巨额国际收支盈余时,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因为累积的国际储备增加会造成货币供应增长和物价水平上升的压力。2003年以来,中国大量增加的贸易顺差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急剧增加。为了稳定基础货币供应量,央行不得不进行对冲操作,货币政策在总需求管理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同时,一国盈余也意味着另一国的赤字,大量赤字的国家因大量进口国外的产品而影响了国内的就业,因此,长期的巨额顺差会引起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不利于稳定国际经济关系。例如,由于美国对中国有大量的贸易逆差,美国国会议员要求人民币大幅增值,以纠正中美贸易失衡,否则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最后,如果国际收支盈余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那么本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势必会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19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36金融学原理 (2)等内容。 
 金融学原理2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金融学原理(货币银行学)作业二 一、填空题 1、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 2、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的 发行 费雪 。...  金融学原理阶段测试二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小题,共 100.0 分) 1. 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是( A. B. C. D. )。 固定汇率...  金融学原理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金融学原理课程知识点整理 ...金融系统 2、什么是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约,...  金融学原理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金融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电子货币――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计算机系统中,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  金融学原理1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金融学原理(货币银行学)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支付手段 二、名词解释 1、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  金融学原理1 44页 1下载券 金融学原理3 62页 1下载券 金融学原理考试范围 3页 1下载券 金融学原理2 47页 1下载券 《金融学原理》导论 2页 免费 金融学...  《金融学原理》作业(全)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次作业 1. 保持一定...2. 准备金存款业务: 准备金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  国家开发银行 、 中国进 2、中央银行发挥最后 金融学原理(货币银行学)作业三 一、填空题 1、1994 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建立了 出口银行 和 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