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对于阿里巴巴的一个策划,我和的故事半命题作文是共享。如果能够得到实现。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阿里巴巴国际电商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阿里巴巴国际电商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14|
上传日期: 02:31:0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阿里巴巴国际电商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官方公共微信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阿里巴巴业务历史、现状,及未来可能性
本文将从阿里巴巴成长的几个产品阶段、阿里巴巴当前产品分析等两部分,来评估阿里巴巴的价值及成长前景。较长,请耐心。开始的话阿里巴巴的成长始于B2B。当1999年的网络泡沫开始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大量的网络公司,但是阿里巴巴的B2B是应该其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公司。事实上,我们回头看看,当初的很多知名网络公司都基本不复存在了,名字都不太想得起来了。活下来的,且活的还不错的也就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我仅指的是99年左右成立的公司,之后的不算),其中网易也差点纳斯达克退市,后来利用网游,反倒成了首富,当时其实也有一批特别有意思的网站,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受限制于很多条件,并未能实现很好的生存,然而时过境迁,到了现在,这些模式却再度的活了过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B2C,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网络公司尝试在线销售,但是发展到最后的制约因素,却是因为物流和仓储跟不上,导致事实上在线销售就无法实现起来。我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商城上买方便面,大半夜的,人家还真给送来了。但是没能坚持一年,就倒闭了。现在B2C大行其道,那是因为配套跟上了。还有就是微博,事实上2000年的时候,BBS也演变过一种类似微博的概念,但是很快销声匿迹,而现在为什么微博大行其道?某个程度上,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形成,智能机加3G的共同助推下,微博开始繁衍,时也,势也,其实是很对的话——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不能走得太快。一、阿里成长几台阶-B2B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为什么能最早实现盈利,其实也是时势推动的结果。第一个大背景是中国在1994年汇率改革之后随之而起来的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第二个大背景:1998年之后互联网技术的飞越发展,大大降低了网络成本。这两个因素,是B2B能得到飞速发展的前提,B2B发展到现在,更多还只是停留在信息交换的功能上,技术层面而言,相对简单,在这块业务上,就是将大量的企业信息发布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让国外进行采购,这一领域而言,与其说阿里巴巴是个互联网公司,不如说阿里巴巴是个营销公司,它实现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全国范围内大量招聘业务员上门营销外贸客户,让他们来阿里巴巴发布产品。其实该模式可复制性很强,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这个模式其实越来越难以为继,原因也很简单,外贸的机会越来越少,大量初期的供应商,发展到后期都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新的采购机会越来越少,发布信息所得到的反馈也日益降低,同时跟外贸在难以为继大幅度的增长是必然的趋势。这个大趋势的情况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后一直得不到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上市之后一直下行,最后折价退市。但是从初期看,B2B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阿里巴巴得以发展到现在的基础,不管如何诟病阿里巴巴在B2B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许多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策略,B2B确实是阿里巴巴的起点。至于阿里巴巴B2B在随后开始做国内业务,我自己认为阿里巴巴优势一般,可操作性也很差,B2B萎缩不需要多怀疑。-淘宝网B2B之后是淘宝网,2003年非典期间,阿里巴巴创设了淘宝网,淘宝网并非首创,在当时的市场上,国内主要是易趣,后来eBay入主易趣,淘宝的竞争对手就成为了eBay,淘宝打败eBay主要策略是免费。阿里巴巴日后指责很多电商不道德竞争,不惜亏损打价格战,但是要反思的话,淘宝才是所有电商价格战的起点。-支付宝淘宝之后,是支付宝。事实上,支付宝又是对eBay的一个模仿,对象是eBay的贝宝,前期功能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很多人说支付宝是淘宝打败eBay的根源,我是不认同的,打败eBay的根源就是免费,如果说还有一样东西的话,那就是淘宝的宽准入性。eBay其实对货物的准入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淘宝却不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大量的假货充斥于淘宝中间,也发生了很多的诉讼案例。但是不管怎么说,淘宝网成为了阿里巴巴B2B业务之后的接力者,成为了现在阿里巴巴的核心的核心。淘宝网之后,才是天猫商城B2C,所以阿里巴巴的演变来看,其实是B2B-C2C-B2C,现在的趋势来看,B2C,可能会成为阿里巴巴第三个接力棒。但是目前,核心估计还是淘宝网的C2C业务。二、阿里巴巴现状阿里巴巴由于名声在外,一方面是由于马云个人能力极为出色,口才卓越,善于描绘美好蓝图,所以,很容易给人很亢奋的号召力,从而让人并不在意真实的阿里巴巴的现状,真实的阿里巴巴的现状,并不是很美好,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9个月间阿里巴巴的总营收达到29亿美元,净利润为7.81亿美元,利润率为27%。虽然阿里巴巴在收入上已成为中国线上第三大,但与腾讯和百度动辄50%以上的利润率相比,则是相形见绌了。阿里巴巴目前能形成收入的主要在于以下几块: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淘宝网的广告费业务;天猫的服务费收入;聚划算、支付宝,也产生了一定的收入。其他几块业务,包括不在事业线、但是给予阿里极大想象力的阿里金融,我看短期内估计也还是赔钱的,后面会具体论述。就现在这几块业务来看,我自己觉得总体想象力是非常有限的。-B2BB2B前面论述过了,阿里巴巴风光上市时候是300亿美金估值,而退市时候大概是80亿美金估值。事实上,我对B2B业务的看法更悲观,确切的说,这块业务以后会成为鸡肋业务,几乎没想象力。而且可能还会是阿里巴巴一块很大的负担,退市时候,如果没记错,大概B2B的业务利润在2亿美金不到,估值80亿美金,利润不到2亿美金,估值明显是偏高了。-B2C另外看天猫,天猫加淘宝最早占据了电商大概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吧,但是现在随着京东、苏宁、国美,不断加入,天猫的占比大概下到了60%左右,下降速度还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个趋势还是会进一步下来的,当然总体规模还是会上去的,但是份额会下行,另外就是利润率会下来。而B2C的竞争,其实还刚刚开始,利用淘宝网,天猫走到了前面,但是这个优势维持多久不好说。京东其实是效仿当年的阿里巴巴做淘宝的思路,亏损策略,来不断蚕食天猫的份额,而现在随着银行也加入战圈玩电商,相信之后的电商,到最后即使赚钱的天猫店,也会日渐不赚钱,然后最后玩的游戏是谁活到了最后。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B2C和C2C,我看好前者的竞争能力,但是目前胜负未分,不好下论断。-C2C下行C2C则现在看来成为了阿里手上最大一块筹码,之前亏损了很多年的C2C,说开始盈利了。C2C盈利其实是很困难的,阿里巴巴把它做成了盈利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了,但是后续的盈利能保持高增长么?从占比来看,其实淘宝C2C应该处于下行阶段,下一步的比拼应该集中B2C领域了,我相信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推断,但是我自己还是坚持这个看法。C2C的下行,也是有几个大背景的。一方面是天猫等B2C,其实蚕食了C2C的份额,目前淘宝的C2C是天猫最大的流量入口,这个是构成了天猫竞争优势的核心点,但是随着天流量不断的导入天猫,C2C的商户不满日益增加,尤其最近一年多来C2C一直不太平,十月围城事件,其实就是C2C的商户对B2C和淘宝的大的抗议。这种事情,虽然最后以缓慢提高收费幅度得到了解决,但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当年打败eBay所实现的免费策略,在现在遇到了两难境地,如果不进行收费,那么C2C的运营难度日益增加,而且对于阿里而言,运营压力也会不断增加,而且关键也是造成了对B2C的竞争。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C2C的价格以及成本都要低于B2C,但是阿里的B2C化应该是未来一个重中之重,这种情况下,对B2C的倾向是必然的趋势,无论从排名等来看,同一产品几乎C2C都在B2C之后,也就意味着C2C的生存困境在增加。即使不收费的情况下,都是如此,那么收费的C2C呢?收费的C2C,那么意味着淘宝注定要放弃了大量的中小卖家,而这些卖家则是当年帮助阿里完败eBay的生力军。道义上过不去也就算了,关键是淘宝流失的大量中小卖家的同时,也会流失大量的买家,目前的C2C和B2C的关系很复杂,简单的理解起来就是天猫类似一个大型高端商场,而淘宝就是那个人流最密集的市区,如果一旦人流不密集了,那么天猫这个高端商场的客流也会相应减少,所以,保证淘宝的整体人流稳定,应该还是阿里巴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工作,直到天猫能离开淘宝,否则天猫跟别的商城竞争,应该没有太大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必然还要选择很长一段时间内免费策略,而这个策略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利润肯定将一直不能有效提升。至于C2C和B2C的成长,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判断,我自己的判断是无论C2C和B2C,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要有爆发性的成长空间,应该是可能性不太大了。很多人拿几年双11来做比较,我自己不是很看重这个,因为今年的双11有两个背景存在,第一个是去年的双11,知道的人并不多,而今年的双11,声势浩大,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2013年的双11,要比12年的双11有爆发性的成长的可能性几乎于0。其次一个大背景是,大量的商家其实都是利用双11去库存,大打价格战,而这种价格战必然不是可持续条件。所以,双11的高速增长,并不能理解为电商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阿里巴巴的电商做到了一万亿,全国零售总额的十八分之一,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整体进入平台期,那么我国的零售数字也应该日趋平缓,马云跟王健林打赌十年破十万亿,我觉得马云获胜得有个前提,就是我国的零售业总额得破一百万亿。否则马云是赢不了这个赌局的。第二个大背景其实电商的发展受到的限制很多,线上是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购物体验的增加,线下则是物流的瓶颈取消,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电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物流跟不上,是现实存在的,不以马云为客观转移的客观条件。物流跟我国的交通设施,用工成本,甚至跟经济形式的发展都是正相关的,绝对不是单一实体努力就可以改变的现状。这两个背景其实都较大程度的制约了电商业的发展,要再维持阿里之前100%的业绩增长,个人感觉,难度已经很大了。反推过来就是C2C和B2C都不能有效助推阿里的整体利润上行,马云所阐述的高成长可能性不大。一淘阿里云和阿里金融-一淘和阿里云至于阿里的一淘和阿里云。阿里云,我还真不太懂,如果说阿里巴巴有个异数,那就应该是阿里云了,因为我估计大部分人也没弄明白阿里云到底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或许弄不好折腾出个苹果来,那阿里巴巴就牛逼大了,高增长是必然的,这个论断我不好做,也不懂,放一边。至于一淘,我觉得两个字,垃圾。不用做评价。阿里巴巴的本意可能是希望一淘成为一个比价工具,但是它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比价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非利益相关方做的,自己旗下有个最大的电商,在去做比价,基本上就属于没人理的状态了。因为谁也不信你。马云自己说过战略是,平台、金融、数据。半年前的七剑,按照马云的说法,是做平台,那么平台之后,他想做金融,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最后做数据,数据就是做经济气象预测台。可以提前预知经济形式变化。所以,阿里金融,成为了原先马云自己认为心里的第二个杀手锏了,在做大平台基础上,阿里金融就呼之欲出了。为了这个命题,我还去过阿里金融走访过,的确也改变了我过去挺多对阿里金融的论述。-阿里金融很多人说我总是以银行角度看待别的金融模式,有大银行思维在里面,事实上,我自己认为我没有大银行思维,只是因为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信贷化趋势严重的现状下,就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还是相对最为权威和严谨的地方,用银行的眼光来看信贷标准,其实是合理的。当然我并不反对挑战银行风控思维的金融创新,只是到现在为止,没发现太多成功的创新行为。a.谈不上挑战银行阿里金融,被大量媒体认为是挑战银行,事实上,阿里内部的人也并不认为阿里金融跟银行会构成竞争,也就谈不上挑战了。大量媒体喜欢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阿里身上,阿里其实总的策略在马云的演讲里面其实很清楚了,它首先是做大平台,然后做金融,金融是平台里衍生出来的金融,而不是独立出来做金融。做了金融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啥意思?意思是金融也是为了网络平台服务的。这个核心点,其实是不能忽略的。回到最后,阿里期望金融能更好的为C2C、B2C,甚至是B2B服务。帮助阿里构建更好的生态体系。阿里的C2C和B2B,存在大量的客户,阿里一直希望能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惠及到这些客户群体上去,所以有了跟建行和工行的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阿里认为银行的低效率和风险控制的不适当,使得它的很多优秀的好客户,都未能获得应该获得的贷款,从而无法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阿里将该责任归罪为银行的不作为或者缺乏弹性。阿里在跟银行合作无果后,开始萌发自己做金融,服务客户的想法。换句话说,这些客户群体本身就不是银行的客户,阿里去做这些客户,跟银行的确也构不上正面竞争。这些客户群体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分散,三是风险不确定性大,四是普遍无抵押无担保。对银行来说,由于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单一,无法进入这个领域其实是注定的,哪怕在做更多的金融创新,其实还是无法进行操作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小、微小领域的信贷支持其实都是金融业的难题,不然尤努斯也就不会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和称号了。所以阿里巴巴在这一领域进行金融支持,跟银行的竞争其实是没有太大交集的。在这里反过来说,阿里巴巴如果拿到了银行牌照,反倒可能操作不了这个领域里的贷款了,因为受到外部监管,不允许做很多信用贷款的发放工作。因此阿里巴巴无意拿银行牌照,我是相信的。而且阿里巴巴离开了C2C,基本上属于无水之木,无根无基,基本上就等于武功全废,重新跟银行去抢地盘。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但是在C2C领域呢?由于掌控了极为庞大的淘宝在手,阿里巴巴基本上就属于没有对手的王者,在这里,它是规则的制定者,它在这个领域里做金融就是如鱼得水,我可以下论断说,如果阿里金融在淘宝网都无法做起金融来,那么有一个命题就得到实现了,那就是小微贷款领域不适合信贷支持。阿里金融在C2C领域具备两个优势,第一个是具备强大的风险保障措施,一般而言,排除恶意欺诈风险之后,形成贸易类企业的不良主要是销售不畅的问题,而淘宝网却具备天然的消化库存的能力,一般的产品只要进入到淘宝的首页,消化一般的库存,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这是淘宝的优势,别人无可取代的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淘宝配套的支付宝,可以使得阿里金融第一时间对资金进行监控和扣款。这两个优势,其实是只有在它的规则下,才能实现的两大风控优势。而且是切实的风控措施,至于其他的所谓数据跟踪,分析以及风险预警等等,我只能认为是降低坏账概率的逻辑推理罢了,实践效果和逻辑推理其实是完全两个概念,理论上可以降低违约概率的风险控制措施,其实只要留了一点点可能性,基本就是不成立的。等会儿在阐述。我这里一直在阐述的都是C2C领域的阿里金融,为什么不提B2B和B2C,也是有原因的,阿里金融的服务其实很想切入到B2B,面对日益萎缩的B2B业务,如果不能有更好的服务引入,B2B,基本上就是穷途末路,如果能有金融配套支持跟上,或许也会是个扭转趋势的亮点,但是由于B2B,实在只是信息交换,而没有其他交易数据,因此,阿里金融根本无法创建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所能采取的模式,只能是类似银行的上门尽职调查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大量金额极小的贷款而言,成本昂贵,付出和收入极不成正比,虽然阿里金融也想到了例如外包等方式进行,但是总的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余额一直无法上去。说实话,在这个业务领域阿里金融没任何优势跟进金融支持。至于B2C,其实阿里巴巴有优势,但是确切的说竞争很激烈,因为B2C领域里入驻的商家,一般都是现金流很好的企业,而且销售额也极为庞大,一般都是被当地的银行紧紧跟踪的企业,银行能提供的金融支持肯定是多于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在这一领域能给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无论从金额上,还是从服务上都没有优势。当然阿里可以开发更好的一些金融创新业务,评价灵活多变的系统优势,或许也能走出一些路子来,但是银行也一样可以用各种阿里实现不了的方式和措施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个领域构成了竞争,但是由于B2C领域,天猫现在虽然一枝独大,但是京东、苏宁、国美,甚至银行自己的电商都在加入竞争,银行的选择其实更多,而阿里却只能维系于自身。从目前阿里金融的贷款余额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C2C里,也是可以看出来的。b.成长空间有多大?从增长来看,目前电商做到了一万亿的情况下,阿里金融的整体余额其实大概规模应该不会过五十亿,阿里金融运行时间不短了,各种模型也相对成熟,从这种情况下,阿里金融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我自己感觉难度很大啊。阿里金融目前人数大概在三百人左右,如果不能有效增加余额,其实还是得不偿失的,三百个人操作五十亿的贷款规模,怎么看都不划算的。只有建立在淘宝不断上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阿里金融的不断衍生,两者想互为助推因素,利用淘宝上行助推阿里金融,反过来让阿里金融也助推淘宝上行,但是我前面论述的问题是淘宝在阿里手里,一直跟B2C在打架,我自己的感觉,淘宝会日益边缘化,这个还真不一定是阿里自己的想法,而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如果淘宝不能衍生出能赚钱的行业出来,淘宝存在其实就毫无意义,就如同一座金山在你手里,但是它就是不能赚钱,也毫无意义。我们来看下C2C现在有多尴尬。它到目前催生了支付宝,几千亿的交易额不到2亿的利润,还催生了天猫,但是天猫反过来则要推翻C2C,还催生了阿里金融,但是阿里金融也还没赚钱,即使赚钱了,也不太可能有高估值。另外催生了一淘,却基本处于毫无意义的尴尬境地,这个C2C,其实已经是全体阿里人的难点了,总觉得是个宝,该怎么用呢?!是啊,该怎么用呢?现在淘宝开始卖基金,卖理财产品,但是最后会如何呢?也不知道。这其实就是阿里的现状,因为不同的平台之间虽然衍生于淘宝,但是各自之间都有竞争关系,同时还要防备着新衍生出来的平台对淘宝的伤害,这就是我说到的阿里其实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的大企业病了。阿里金融和支付宝的关系其实也就是这些众多关系里面的一个缩影,非常难处理。理论上,支付宝是需要不断的获得各家银行的支持的,虽然到处在传闻支付宝的强大,但是事实上,支付宝毕竟还是需要银行卡来充值和提现的,随着银行网银和手机银行的日益强大,银行卡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撇开在淘宝网里进行交易还需要支付宝的情况下,其他的转账,交易功能,其实被银行自身卡的交易功能替换的概率越来越高。试想下,你做出租车的时候,你是希望人家把钱划入到你卡里呢,还是希望人家把钱汇入到支付宝?而且支付宝面临的竞争其实也日渐激烈,现在支付牌照已经有232张了。淘宝网里支付宝曾经一家独大,现在大概占比也就是在50%左右,份额不断下行。支付宝的压力也日渐增加。说个题外话,阿里金融跟支付宝的关系很有意思。阿里金融其实不跟银行构成正面竞争,但是却总被外界树立成抗拒银行竞争的楷模和典型,很多时候也总是让银行很不爽,反过来说,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一些小的银行,还是跟阿里金融进行了业务交叉竞争,这种情况下,支付宝跟银行的合作就很被动,成了总是为阿里金融擦屁股的角色。要维护好银行关系,支付宝一般跟银行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手里极为庞大的支付宝沉淀存款,在各个银行间纵横捭阖,看在存款的份上,银行一般也能跟支付宝进行很好的合作,但是问题是在支付宝合作银行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存款资源也是相当有限了。支付宝的日均沉淀存款大概在600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想进一步上行,其实难度是越来越大了。这个数字,其实说小不小,但是说大肯定也不算大了。其实还有很意思的推断,如果阿里金融真的成立了银行,我估计基本上的银行可能都要断了跟支付宝的合作。六百亿对于银行只能说勉强还行的数字吧。但是绝对构不成少了这600亿活不下的说法。所以,我自己觉得阿里成立银行的可能性也不太大。阿里金融目前主要的业态其实还是小贷业态,无论是现实考虑还是未来考虑,我都觉得阿里金融没必要成为银行,成为银行,把大量的合作伙伴推到对手层面上去,同时也受到更多的外部监管,使得他无法做很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例如给他的小商户做贷款,很多银行受制于银监局的监管,就是做不了这样的信用贷款。-数据优势是否能转化为风控措施?阿里的C2C领域做金融,具备的前面我说的两个措施外,就是所谓的数据优势了,但是这个数据优势,是否能转为风险控制措施,我一直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我的观点是无限的拉低违约概率并不等于不违约。阿里金融利用各种金融模型进行批量放贷的背后的核心,就是交易数据是否能足够支撑金融模型、以及金融模型是否真能把违约率降低到一定概率的确定性上去。这个可能性的判断,一时半会也真不好下判断,大家可以去看下我之前写的《》。我在里面阐述过几个判断,认为难度还是很大的。一个成功批量发放贷款模型,是长期沉淀出来的结果,还需要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而且系统性风险也很难防范。我们姑且就认定阿里金融成功了,在C2C领域大面积的扶持了大量的客户,但是总的来说,规模能做多大?其实就是个很大的问号了。前面说了,三百多人的金融团队,在破了一万亿的电商世界里做了不到五十个亿规模的余额,这里面剩余的逻辑其实有两个可以谈,第一个是电商不断上行,可以做到2万亿,从而使得余额可以不断上行。第二个其实是客户的贷款系统模型的完善改变,然后让余额上行。第一个论断,我是否定了,认为可能性不大,真的电商上行到2万亿了,也肯定不是阿里一家独大。第二个论断,其实是跟风险正相关的,因为一旦系统模型产生了巨大的业务风险,不但不能给阿里带来高收益,反倒还会拉低阿里的利润。对于阿里的整体上市的估值的难度都很大。不确定性是投资里面最大的风险。一切为了高估值的IPO三、一切为了高估值的IPO阿里巴巴所谓的七剑下天山的设想也好还是最近的25个事业群也好,其实都是马云天纵奇才背后的擅长描绘宏伟蓝图的构思的关键,他必须不断的告诉投资人,他的想法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靠谱,然后不断的让投资人跟进,在马云的业内和业外的铁杆粉丝眼里,都坚定的认为马云能够做出不一样的互联网模式来,但是未来会如何,其实取决于当下做什么。我自己梳理了马云的逻辑后,其实一个自认为比较靠谱的感觉就是——马云想尽快的挖掘出一个投资人很想要,而马云却又能给得出的合理的商业模式上来或者估值模式出来。从一个公司的战略到小而美的设想,从平台战略到阿里金融,其实都是他想让投资人看到他未来美好蓝图的设想。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高估值的IPO。马云是个资本高手,而且从资本运作中尝到过甜头。不到两百亿市值的B2B上市后最高到过2000亿港币,然后跌去90%,为什么会走到2000亿港币,这个命题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就问,一个B2B,凭什么能走到2000亿?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当然是马云自己的造势相关,不断的跟投资人描绘未来阿里巴巴的宏伟蓝图。马云的口才,比起当年的诸葛孔明,铁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一方面当然还是跟相关利益机构的不断背后助推有关系。资本都是存在短期逐利性的,尤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事情,当下的逐利永远是第一位,只有时间,才是最后的检验。潮水退去,阿里巴巴折价退市的背后,其实是一大批投资人的沉重损失。现在的马云整体上市的计划,是又要开始一场新的IPO,无论是不到半年的就被夭折的七剑下天山策略,还是到现在25个事业群战略,其实都是马云在思考一个核心命题:投资人喜欢听什么故事?投资人喜欢听什么故事,他就做什么事情给投资人看,马云乃至阿里人都认为手握淘宝的阿里,应该是做什么都可以成。关键是要让投资人知道到底要做什么。这个命题其实很有意思,淘宝是个不赚钱的金矿,但是从淘宝身上可以挖到很多金子,现在的命题就是两个,现在的淘宝可以做什么?——能赚钱的,而不是概念性的。还有一个命题就是淘宝还能做多大?!如果只解决第一个问题,那么随着淘宝的萎缩,那么也是注定失败,如果只解决第二个,那么永远就是不断的投入,也形不成高估值。要理解阿里巴巴,应该就是这么个事情了。江南愤青写于日杭州香格里拉仁智汇会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927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只能说BAT里,最危险、担心生计的,是baidu同学:单一的搜索竞价排名盈利模式 与 由于移动大潮带来的越来越分散的用户入口 间的矛盾,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釜底抽薪。 腾讯游戏市场局限与创新迷局困扰仍在,但有了微信至少3-5年内可以缓缓。阿里,问题很多,机会也很多,局中人有局中人的思量,过多外部揣测暂无必要 。其他不做评论
我把个人发到微博关于此文的评论整理转发如下:这是哗众取宠的一篇所谓大作。我很同意作者一开始关于B2B、淘宝和支付宝的递进关系,正如阿里系现在发展到今天,马云给发展阶段的定义是平台、金融和数据。且不知作者关于支付宝的赢利数据从何而来,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阿里系(不管分为七剑还是25事业部)最值钱的一个体系。因为钱就是最值钱的,有关钱的数据,更值钱。作者主观臆想实在太多,暂就一个点进行分析。作者称:你做出租车的时候,你是希望人家把钱划入到你卡里呢,还是希望人家把钱汇入到支付宝?不好意思,我希望汇入支付宝。传统的银行业是基于传统社会格局产生,传统格局的地域因素极大阻碍了效率。我过年回家,先把钱通过支付宝转入老爸银行卡,回家再取。结算货款,也是希望对方尽量转入支付宝,这样我可以轻松划入我在各个城市的各家银行账户。相信不少异地流动的人早已这样做,比如家长给学生汇生活费等等。这就是支付宝作为新金融服务代表有别于传统银行的意义所在。大胆猜测一下,今后的社会现代化程度更高了,货币会更多作为数据而不是现金形态存在。老板给你发工资通过支付宝,长辈给你红包通过支付宝,你去消费更加可以使用支付宝类的工具。那这时,传统银行的现金业务,还有什么意义?钱作为法定货币挂在任一个银行的户头上都没关系,关键在于这个钱的金额数据是准确有效的。支付宝或今后的大数据业务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它知道你收入来源、收入支出的所有数据,这里面可以做多少数据挖掘服务?那时作为管理纸币业务为主的银行还有和意义?
:回复 :银行到支付宝,再到银行,是因为我需要用现金。不需要用现金的,根本没银行什么事,我从网店得到的收入,直接用支付宝又花掉了。短时间无法撼动银行,这个没错,但是如果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继续霸权,不把用户体验当做一回事,不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改变,最终被时代所淘汰的一定是他们。另外,你说我只代表一部分人甚至目前还不是主流的人,也没错,但是哪部分人群在增多,而哪部分人群在减少?欢迎你提出不同见解,这本是我在虎嗅网发帖本意。不过还是用马云说的那句话,时间会证明一切。P.S:我个人绝非这丑八怪的崇拜者。 //@yuanfei :你的行为方式是银行到支付宝,再到银行。落地还是银行。银行的方式还是短时间内撼动不了的。你可能是个对支付宝依赖较强的人,但是你的行为和观点只代表一部分人,甚至说很小一部分人。我也经常往支付宝里存钱,然后通过手机消费,但是真正转账,我还是希望最终落地到银行。而且我还是一个每周至少网购3次以上的人,淘宝购物至少300单以上。我是这样的习惯,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你的行为方式是银行到支付宝,再到银行。落地还是银行。银行的方式还是短时间内撼动不了的。你可能是个对支付宝依赖较强的人,但是你的行为和观点只代表一部分人,甚至说很小一部分人。我也经常往支付宝里存钱,然后通过手机消费,但是真正转账,我还是希望最终落地到银行。而且我还是一个每周至少网购3次以上的人,淘宝购物至少300单以上。我是这样的习惯,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回复 :这不简单?支付宝的庞大余额不是用作阿里金融的贷款了吗 //@paolowen 回复
:观点很好!可惜作者在这最重要的一块,缺少分析,只是自己臆想。呵呵。你的第二点,我想应该国家有监管吧,就像炒股的资金也有第三方存管一样。不然万一哪天支付宝倒闭了,我在里面的现金,还有交天猫的押金就没了,5555
武学大宗师
:回复 :这个,我现在是学生,没有多大的消费能力,也能接受这些新兴事物,但是我还是接受不了没有现金的时代,只看着虚拟的数字,并不一定能给所有人都带来满足感吧? //@paolowen 回复
:只是假设而已,当我们三四十岁这代人成为长辈,目前的十几岁孩子成为晚辈,他们就习惯用支付宝发红包了。我给同学的结婚红包好几次通过支付宝给的。
:回复 :观点很好!可惜作者在这最重要的一块,缺少分析,只是自己臆想。呵呵。你的第二点,我想应该国家有监管吧,就像炒股的资金也有第三方存管一样。不然万一哪天支付宝倒闭了,我在里面的现金,还有交天猫的押金就没了,5555 //@游兮 :1,支付宝更多的是实现钱包功能,生活花销会产生极大的粘性。抓住了消费者,就抓住了一切,剩下的只是如何从生产终端刮钱的事了。2,不知道支付宝积累那么大的资金沉淀都去干嘛了,这也是非常挣钱的一块。3,支付宝的庞大现金流又和社会关系紧紧相连,这已经上升到社会稳定的层次了,所以很谨慎,不敢跑太快,必须让给国家大块,然后不断的试探政策底线
:回复 :只是假设而已,当我们三四十岁这代人成为长辈,目前的十几岁孩子成为晚辈,他们就习惯用支付宝发红包了。我给同学的结婚红包好几次通过支付宝给的。 //@武学大宗师 :汇生活费可以,但是长辈给红包通过支付宝我个人感觉不妥,还有别的事情也并不一定都能通过支付宝
:1,支付宝更多的是实现钱包功能,生活花销会产生极大的粘性。抓住了消费者,就抓住了一切,剩下的只是如何从生产终端刮钱的事了。2,不知道支付宝积累那么大的资金沉淀都去干嘛了,这也是非常挣钱的一块。3,支付宝的庞大现金流又和社会关系紧紧相连,这已经上升到社会稳定的层次了,所以很谨慎,不敢跑太快,必须让给国家大块,然后不断的试探政策底线
武学大宗师
:汇生活费可以,但是长辈给红包通过支付宝我个人感觉不妥,还有别的事情也并不一定都能通过支付宝
淘宝是个不赚钱的金矿?对楼主真是无语。淘宝是做电商的吗?不是。淘宝是电商平台,自己身不做电商,是卖家在做电商。淘宝的本质是搜索引擎,和百度一样的赢利模式。百度搜索的结果是别人搭的网站,淘宝搜索的结果是卖家通过淘宝提供空间和模板建起来的网站。百度赢利模式是竞价排名广告,淘宝的赢利模式是直通车竞价排名广告。百度垄断了服务领域的关键词,淘宝垄断了产品领域的关键词。百度会有360来竞争,因为一般网站都是开放爬虫的,淘宝搜索没有竞争,因为淘宝可以屏蔽其它搜索引擎的爬虫,它是独立的王国。想想百度为什么做有啊,以及有啊为什么会失败?腾讯的拍拍为什么做不起来?在没有比淘宝更好的C2C平台出现以前,淘宝的未来前景是好于百度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淘宝近几年的广告收入增长情况,超越百度是指日可待。淘宝09年广告收入15亿,10年40亿,11年88亿(据说)。百度2011年营收是145亿。
当然淘宝因为自己提供网站搭建的基础设施,成本上会比百度高。
目前为止,没有C2C网站可以挑战淘宝,它最大的问题在于自身。话说1万亿的交易额,剔除刷信用、刷销量、信用卡套现(通过虚假交易)、给外地上学子女打生活费,真实交易额会是多少?现在新手卖家的开店方法是这样的:1、刷信用到几钻或者皇冠。2、刷销量打造爆款,那些不是促销的短短几天几千甚至上万的销量而评价数严重偏少的都是刷销量。3、上直通车。 所以淘宝最大的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大量诚实经营的卖家没有流量,买家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越来越难,逐渐流失到京东这类的B2C网站。马云这几年强调SNS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关系到淘宝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只可惜马云还没找到方法。既然淘宝本质上是搜索引擎,那么社交搜索是淘宝SNS化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回复 :口误,据说马云当年是看不上淘宝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天猫,原先在马云看来C2C才是王道,所以过了这么久才做规范化的天猫平台,但C2C在很大程度上将一直都是阿里的核心。我想说的是其实阿里除B2B业务外,25个事业部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淘宝这个平台展开的,淘宝是引流的基础,是承载聚划算、本地生活、一淘搜索等的基石,是完成商户存储、产品信息录入、小而美的在线商品买卖、O2O、团购业务、购物搜索、在线支付等业务的大前提,这个绝不是一款搜索引擎可以完成的。争归争,不可否认的是你的观点确实有些意思,如果有时间建议写篇长文供大家讨论,这样淘宝鬼脚七没准儿真能看着~~~ //@汪震327 :
“在很多人眼里淘宝即便分成25个事业部,它依旧还是一个大平台、一个大体系,而你用一种工具来涵盖,这个就是绝对的地方。”是阿里巴巴分成了25个事业部,不是淘宝分成了25个事业部。我说那么多都只针对淘宝,即C2C部分。关于淘宝本质是搜索引擎这个判断对不对,倒是希望虎嗅能让鬼脚七来评判一下。
: “在很多人眼里淘宝即便分成25个事业部,它依旧还是一个大平台、一个大体系,而你用一种工具来涵盖,这个就是绝对的地方。”是阿里巴巴分成了25个事业部,不是淘宝分成了25个事业部。我说那么多都只针对淘宝,即C2C部分。关于淘宝本质是搜索引擎这个判断对不对,倒是希望虎嗅能让鬼脚七来评判一下。
:回复 :电商的概念很广泛,在这个点的理解上你确实狭隘了,建议有兴趣的话可以百科查一下,耐心看完,这点上就不讨论了,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而已。关于淘宝的SNS化,其实淘宝诸如淘江湖、帮派、掌柜说虽然没做成,不过有自己的思路,这个在2011年年会甚至更早之前就有提及,淘宝的SNS化和新浪微博没有必然联系,我之前举这个例子也只是说SNS化不止包括社交搜索一条路,跟淘宝更为紧密的美丽说、蘑菇街,淘宝网每个月10%的流量都是来源于此,另外前面我也并没有提及真得就收购新浪,你所说的“收购容易,整合难”这个是事实,不过就如同苏宁为什么收购红孩子一样,收购完了带着基因的团队,起跑线就不一样了,整合确实有困难,不过自建更是并不见得容易。对于新浪微博肯定就只是入股了,不过这笔交易现在看来是泡汤了,商户微博营销的成本高昂,且没有一套规范化的广告体系支撑,确实为淘宝引流不少,不过并不是每个商户都操作的来,成本、技术都有困难,而对此,淘宝追求引流,微博寻求变现,此是一拍即合,并没说这条路一定走的通,请你看别人的观点时不要过于极端。再者,确实没觉得淘宝是个搜索引擎这么简单,淘宝是一个平台、一个体系,百度抓取的是全网内容而不一定是自己的,所以它是搜索引擎,一套抓取继而排名的体系。而淘宝呢,是一个大平台,所有内容都是自己内部的,如果把这个想象成全网,然后把淘宝理解成我搜索一个商品然后它提供什么商品那就太简单了,单做搜索引擎展示的话,淘宝体系里诸多形式的广告又是什么?在很多人眼里淘宝即便分成25个事业部,它依旧还是一个大平台、一个大体系,而你用一种工具来涵盖,这个就是绝对的地方。它再本质也没法归结到一种工具上,一个综合的非要说成单一的,如果你也坚持,我只能是觉得你在钻牛角尖,我倒是说不服你,不过你也说不服我。 //@汪震327 回复
:负责任指的是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不是主观上审核严不严的责任。假如“电商的范畴又不只是电子领域的买货卖货,网络广告也要计入其中”,那是不是可以说百度、美丽说、蘑菇街、返利网都属于电商范畴了?
“淘宝的SNS化是解决淘宝站内引流问题的一大方式”,这句话我认同,关键怎么SNS化?什么样的SNS才能解决引流问题?至少目前淘宝的N多种SNS尝试都不成功。如果把淘宝看作搜索引擎,那么基于SNS的社交搜索才是买家和卖家真正需要的产品。我提出的社交搜索的概念可能和你想的不同。淘宝的用户数远大于新浪微博,这是很好的SNS基础,怎么让用户主动互相相连接起来是淘宝要研究的问题,而社交搜索就是答案。
:再提供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站数量为230万,中国网页数量达到866亿个。淘宝店铺600万左右,消保卖家120万,总商品数8亿,可以看做淘宝上有600万个网站,8亿个网页,而且淘宝卖家都是有推广需求的。现在知道百度和腾讯为什么羡慕嫉妒恨了吧。
如果看了这些数据,你还认为淘宝不是搜索引擎,那就没什么好讨论了。
:收购新浪微博不是个SNS化的好主意,新浪微博是自媒体平台,一是政策风险太大,二是广告效果有限。收购容易,整合难。 我很想知道假如你是淘宝负责人,你怎么整合新浪微博和淘宝网? 恐怕结果是新浪微博死掉。
:回复 :负责任指的是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不是主观上审核严不严的责任。假如“电商的范畴又不只是电子领域的买货卖货,网络广告也要计入其中”,那是不是可以说百度、美丽说、蘑菇街、返利网都属于电商范畴了?
“淘宝的SNS化是解决淘宝站内引流问题的一大方式”,这句话我认同,关键怎么SNS化?什么样的SNS才能解决引流问题?至少目前淘宝的N多种SNS尝试都不成功。如果把淘宝看作搜索引擎,那么基于SNS的社交搜索才是买家和卖家真正需要的产品。我提出的社交搜索的概念可能和你想的不同。淘宝的用户数远大于新浪微博,这是很好的SNS基础,怎么让用户主动互相相连接起来是淘宝要研究的问题,而社交搜索就是答案。
:回复 :百度对参与竞价的网站并不负什么责任,表面上审核很严格,有些品类,比如保健品的审核号称不通过率很高,不过商户通过审核之后,改了网站内容去推广,百度也不可能马上就能查得到,所以百度竞价里不健康的商户并不少~~~而且百度私下还有二级代理,有个做这行的朋友跟我说,审核通不过的到他那儿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另外,淘宝确实不参与直接的产品销售盈利,但是说“淘宝不是电商,而是电商平台”,这就有点儿玩儿文字游戏了,电商的范畴又不只是电子领域的买货卖货,网络广告也要计入其中~~淘宝是很大程度上区别于百度的,一个是针对于站内商户、产品信息,一个是针对于全网范围内未写入robots协议以外的内容抓取,本质上就无法说淘宝是个搜索引擎,它就是个平台而已,站内产品的搜索引擎只是它的一个属性。不过就商户引流看,并不是淘宝因为屏蔽爬虫就没有竞争对手,淘宝包括今年变更的淘宝返利模式,和前两年自建的淘江湖等SNS,前段时间传的入股新浪微博,另外包括对美丽说、蘑菇街的虎视眈眈等都是对外部引流无法掌控的恐惧,但现在来看,社交是社交引流,搜索是搜索引流,淘宝设立了不同的产品去供商家做广告,因而我觉得说“社交搜索是淘宝SNS化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太绝对,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淘宝的SNS化是解决淘宝站内引流问题的一大方式”,不过淘宝的SNS化着实不易,现有SNS产品用户粘性弱,给网民的产品替代性和必要性也较小,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如果能够成功IPO,这条路肯定是重点,在我看来,收购和入股才是明智之选,淘宝内部这种基因太少,而社交搜索就更是差的远了去了~~ //@汪震327 回复
:另外百度对参与竞价排名的网站也是要负责的
:果然有料啊,是应该单独开篇讲一下
buduandian
:有个性,有视角,有态度。写成评论屈才了,应该自己单独开一篇文章延伸开来
:回复 :另外百度对参与竞价排名的网站也是要负责的 //@JasonZC :对一半:)baidu的平台对别人网站不用负责,淘宝不敢收入驻费,因为不敢负责,光偷逃税款就可以把它罚死。现在钻了空子挣钱而已,taobao已死,看tmall的了
:回复 :偷逃税款是卖家的行为,淘宝不是工商税务,监管部门都不管,淘宝有什么权力管。国家征不征税跟淘宝网敢不敢收入驻费没什么关系。现实中一个集贸市场收费让商家入驻,它就有责任监督商家按时按量交税?没有这种说法吧。但是不管有没有收入驻费用,淘宝确实要为商家售假负责,淘宝被连带起诉的案例已经不少了。话说回来,入驻费用是小钱,按交易额收佣金是大头,但是因为假货,淘宝不敢收佣金。但是收广告费已经是一个很赚钱的模式,淘宝何必要冒风险去收佣金,所以淘宝现在活得很好,以后也会活得很好。 //@JasonZC :对一半:)baidu的平台对别人网站不用负责,淘宝不敢收入驻费,因为不敢负责,光偷逃税款就可以把它罚死。现在钻了空子挣钱而已,taobao已死,看tmall的了
:对一半:)baidu的平台对别人网站不用负责,淘宝不敢收入驻费,因为不敢负责,光偷逃税款就可以把它罚死。现在钻了空子挣钱而已,taobao已死,看tmall的了
1、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行业该有的商业模式大体都有了,就是时机问题,快一步是先烈,恰当的时候才能成为先驱。2、b2b的本质是是营销本身,不是互联网,适用于所用行业。3、淘宝c2c靠的是免费策略起家,而天猫b2c必须依赖淘宝的流量。4、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1,天猫还是做平台,但对中小商户收费过高,对强势制造商没有粘性,盈利模式和缺陷趋同线下百货商店2,电商是完全竞争行业,银行有钱有资源但机制不行,威胁在京东苏宁3,做数据需要大量软硬件投入,按华为说法谷歌IBMOracle每天都在收购软件企业,阿里没戏4,看点是金融,但不是小贷,是牌照和垄断
文章这东西吧。没数据的确很难写,只能做个逻辑上的推测。本来就是探讨性质的文章,所以,也没必要太当真。当真就不好玩了。其实,很多地方还可以写细点,讲述自己的思维路径,或许更能明白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态度值得赞,不像某些人俨然当自己是权威,把话都讲死了。不过这文章发也发了,推测对了,那固然有先见之明,万一哪天发现自己推测有误,是否有澄清的勇气。。。
:我觉得写的很不错
这篇文章放在这么重要的推荐位置,实在有点过了,不是说作者写得不辛苦,写得不认真,问题恰恰是写得太长又流于表面了,有些历史是对的,但是对于阿里金融的分析错位了,而全文对阿里理解的方向不对,所做的推测就会不合理,阿里常常强调的平台,金融,数据,文章中对数据的分析在哪里?可以说使用阿里平台的人的行为都反应在数据里,这些大数据就是阿里的金矿,阿里在想尽办法挖,然后架构变来变去,但是都围绕大数据这个灵魂,如果作者看不出这点,真的有点冤了。接下来阿里的前景应该是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了,用得怎样就看阿里的能力。我不是来喷作者,作为阅读者,反而很高兴作者能用心为我们写文章,但是一篇文章得有灵魂,有价值,这样才会对得起一直期待你的作品的朋友,谢谢。
:“全文对阿里理解的方向不对,所做的推测就会不合理”。
:“全文对阿里理解的方向不对,所做的推测就会不合理”。
我发现只要关于阿里巴巴,不管什么样的文字都能引起争论。哈哈,文章只是表达个人的观点而已,观点这东西那里有对错,只要能把思维逻辑阐述明白就行了,至于推理的是对还是错,本来也就没标准答案给你。时间会证明很多东西。我们围着边上看的人,其实都是傻逼,没事凑凑热闹罢了。呵呵,晚安。杭州。
:爱凑热闹的人 都是SB? 这个我看不懂...你写的东西不都是给爱凑热闹的人看的吗?别人都是SB,那你给SB服务,你也不是什么好鸟?怪不得自诩愤青...在牛B的人也要容得下别人的点评...你写的东西很长,总体来说是一篇唱衰阿里巴巴的文章。至于你的论据,部分是没有考证的,但是能引起同样没有考证的你所说的凑热闹的人的共鸣,或者说关注。你说一淘是垃圾?我觉得不是,一淘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只不过威胁到很多人的创新没被承认。你说马云全然是为了IPO而生存,这个谁知道呢?只要他的目标明确,换句话说,他做成了,他就是对 的!
刘超超超超超超
:是的,写文章的人只是写出自己的观点与推断,这不是数学推理,需要大量公式数据作为推理论据,作者阐述完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上传分享,读者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只是分享,不是教材.
大量凭空臆想数据张口就说,多数看法都是从自身出发,无任何可依据事实,我更愿意把作者看做是哗众取宠之辈,逻辑一片混乱。你又什么证据表明B2C天猫一直在下滑,又有什么事实证明天猫离开淘宝就会完蛋,你可知道马云一直在做的就是要天猫脱离淘宝,如你的逻辑,他这是自寻死路喽?我靠,能不能有些基本的常识再来这挥笔。再者如果不是淘宝网免费那就是别的淘金网免费,这不是免不免费带我问题,而是经营策略的问题,请你不要在这儿混淆概念。
:回复 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的文章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客观,你让别人或者是你的朋友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我说的意思。你不要摘一段放在这里,把这几个意思放在整个篇幅里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是这么觉得。举个你描述C2C的那段,淘宝免费那也是一个策略,淘宝不免,那还会有淘金淘银会出来。。。。你把现如今的价格战归咎于淘宝免费,我不知道你是真不懂还是在这儿哗众取宠 //@江南愤青 :呵呵,不知道仔细看了文章没,我是说占比在下滑,这个是天猫自己给的数字。不是我给的。我也没说天猫离开淘宝会完蛋,我的意思是天猫现在主要流量入口是淘宝。看文章还是看仔细点在说话比较好。免费是淘宝网最大的策略,前提是马云有足够的钱,可以让淘宝免费,别的免费的C2C都活不下来。当然这里还有经营能力的问题。我说了,阿里能把C2C做成盈利,很不容易。
:呵呵,不知道仔细看了文章没,我是说占比在下滑,这个是天猫自己给的数字。不是我给的。我也没说天猫离开淘宝会完蛋,我的意思是天猫现在主要流量入口是淘宝。看文章还是看仔细点在说话比较好。免费是淘宝网最大的策略,前提是马云有足够的钱,可以让淘宝免费,别的免费的C2C都活不下来。当然这里还有经营能力的问题。我说了,阿里能把C2C做成盈利,很不容易。
可以说阿里最含金量的是淘室支付宝等等里面的交易数据,这些本身就是金子,但挖不挖得了那是个问题,坐拥大数据时代,谁能从数据挖出东西谁才是赢家,这个是为什么阿里把数据放在核心位置,而建立事业部就为了数据准备,如果阿里让你这样传统分析,推测几下就出来了,那它就不是大企业了~
:嗯,在未来,做金融就是做数据
:嗯,在未来,做金融就是做数据
个人感觉纸上谈兵的成份太多。淘宝,普通店家1000的保证金,人家光这个现金就不少。一淘,我用过,人家没有私心,就是谁便宜谁在前面。给淘宝和天猫导入了不流量是一定的。云,当下是热门,想象力肯定很大,阿里云当然不例外。一切只有不墨守陈规才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凭借有限的已知去揣测未来,只能说你是当研究者的好手!呵呵,个论,作者勿介意。
:回复 :了解亚马逊?
//@江南愤青 :阿里云,我觉得阿里真没啥大优势,跟微软,IMB,等相比,无论硬件,软件都是劣势。
:阿里云,我觉得阿里真没啥大优势,跟微软,IMB,等相比,无论硬件,软件都是劣势。
对于公关作为生产力的阿里巴巴,确实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看。这是面临巨大政策风险的一家企业,也是把自己在媒体上捧上天的一家企业,如果把阿里在各种媒体写稿写软文的事情,有人可以披露下,那也将是一个惊天的故事。心理学上有个锚定法则,阿里系和关联资本方的人不断在媒体鼓吹所谓的价值和高估值,实际就是希望高额套现。投资者醒醒吧。
我不太同意作者关于B2C和C2C的观点,感觉太把美国的电商成败搬到中国来了。的确,亚马逊打败了eBay,的确,B2C的用户体验比C2C强,但是在美国,两者的起点是差不多的。而对于中国:第一,中国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是十分看重的,而服务只能排在第二,所以淘宝上很多中小卖家有一定吸引顾客的能力。第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商品B2C难以提供,京东上买的到Kindle吗?买不到。而淘宝的C2C甚至一些B2C就因为淘宝的低商品准入门槛而填补了这个市场。第三,我经常上淘宝的论坛,感觉它一直在试图营造一种商家与消费者和谐相处的氛围,让购买不只是发货收货付款,更像是建立一种友情,有了这个做补充,对于中国人来说,远强于冷冰冰的客服但是发货快物流好。最后,在马云的计划中,他想要扶持大量中小企业乃至中小卖家,淘宝上能申到几百元按天计息的贷款就是实例。所以淘宝其实成为很多小卖家创业实现梦想的地方,只要这种诱惑还在,就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的支起这个行业
虽说作者多次使用"阐述"一词,但全文以臆测为主(这跟有没有数据没有关系),对支付宝的业务理解完全流于表面,就跟作者对中国银行体系风险控制有多么优越的理解一样。有不叫好的评论也正常。但不是因为作者写了阿里巴巴这个话题才不叫好。跟作者很多的好文章放在一起,这一篇实在寒酸。
有些地方还是挺有想法的,但是不敢偶同,能推测规模的人多如星星,但重点还是运营,运营不好,都是空话。一看小编就不是理科的,阿里都跟你说平台,金融和数据了,平台建好了,金融也开始了,那接下来就看阿里的数据挖掘能力了,可以说分成多个事业部更有利于对数据的挖掘,未来的赢利能力看它了。
开个网店让大家网上做点买卖赚点服务费的中介被神化成这样?
冬笋炒肉丝
:投行,券商也是中介
冬笋炒肉丝
:投行,券商也是中介
数据谬,逻辑乱,废话多,瞎扯淡。-虎嗅网还真不挑食,啥垃圾食品都吃。。。[嘻嘻]
:可能欠广告费了
:可能欠广告费了
阿里金融相对于银行是有优势,最大的不同在于,阿里是自己平台数据的掌控方,每一笔销售都可以实时的得到反馈数据,甚至每一家店铺、每一款宝贝的浏览量,以及用户喜好数据,未来大数据的发展,通过这些数据预测到每家店铺的未来销售情况都不是难事,这一块发展空间是很大的,银行能做的最多盯着几家大店的销售情况,对整个市场全局的掌控和阿里没法比啊
难得一见的好文,值得仔细研读。早在半年前,我就在微博中对“阿里金融未来可超越民生银行”的观点嗤之以鼻。银行不是这么做的,能做好银行的基因,阿里金融一条也不具备。但是,阿里金融可以作为阿里生态系统的有效补充,提升一点竞争力。最关键得还是如何扩大c2c和b2c的份额,以及盈利模式问题。
虽然写了很长,但是看完之后总有一些违和的感觉,说的太客观了,如果按照作者这个思路阿里巴巴能够走到现在这个规模根本就是因为天上掉下来很多张馅饼然后马云全都准确的接住了?我想马云真正吸引我们的并不是他的口才,而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就像在互联网泡沫时他说的即使是跪着我也要最后一个倒下,他不但说了而且确实那样去做了!
作为一个淘宝卖家来说还有好多因素作者没有看到。这些因素也是是否能成功的支点。但是文章的内容很有实际意义。但是猜测过多。猜测多了就会照成结果失真。任何一个答案的都能够猜中。但是只要你猜就有50%的几率。
没看出太多逻辑和内容,瞎猜为主,尤其最后说写于杭州香格里拉?太装13
有深度的文章
我们需要唱衰的言论,就像纷繁的世界需要”乌鸦嘴“一样。但是任何一个评论,其价值最大是在于让阅读者或者当事人有所思,有所得。通篇看完,文章指出了阿里体系的一些矛盾,对阿里金融的判断我个人也比较认同,特别是C2C的定位。插一句,很多C2C长大了,就是天猫店。另外,关于信贷中,有一项风险限定就是:限定贷款用途。这个东西还是很让人有遐想的,并不完全和银行不冲撞。还有,就是关于对马云的举动全然为了IPO。个人觉得,马云做事还是很靠谱的,画饼,然后做饼,然后卖饼。这是一条很靠谱的路子。好于为了拿VC而作秀的商家
这帖子在阿里内网有人转了 周一坐等楼主被喷呵呵
点击加载更多
虎嗅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