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税率平台服务税率政策申请

2016年最新跨境电商税收政策
发表时间: 16:21:35 文章来源:
《2016年最新跨境电商税收政策》是有三思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目前,合理数量、个人自用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在实际操作中按照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行邮税针对的是非贸易属性的进境物品,对关税与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三税合并征收,这样税率则普遍低于同类进口货物的综合税率比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通过邮递渠道进境,其中交易有着贸易属性,全环节仅仅征收行邮税,总体税负水平低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一般国产货物的税负和贸易进口货物,使得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为此,政策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根据货物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  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根据货物征税的同时,在考虑到大部分消费者的合理消费需求,这个政策也会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时以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那么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关税税率暂设为0%,暂根据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对于完税价格如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将根据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以满足日常征管操作需要,相关部门会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并且另行公布。  跨境电商通关单新政将在10个试点城市暂缓  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因为政策迎来变数。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中“通关单新政”将在上海等10个跨境试点城市暂缓,其他税率及正面清单政策保持不变。如此,跨境电商企业将迎来一年时间的缓冲期,不过,新政暂缓并非一劳永逸,资源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行业的主旋律。  新政或暂缓  消息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海关及商检接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核验通关单政策暂缓一年”的上级通知,随后,各地关检部门相继通知跨境电商企业。根据这一“内部通知”,从新政开始执行后的一年内,包括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等在内的10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将按照新税制征税,但商品“一线”进区时免于核验通关单。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式文件虽尚未公布,但这个“内部通知”相当于给了各试点城市及跨境电商企业一个过渡、转型的机会。在过渡期内,跨境电商企业要按照一般贸易监管的要求进行准备,一年之后(日起)则将严格执行一般贸易通关单管理。  多个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对是否已经收到“内部通知”不置可否,但却纷纷对上述消息表示欢迎。  记者了解到,参照此前财政部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商品“一线”入区需提供通关单的规定,跨境电商在监管方式上与一般贸易无异,通关单、检验检疫、产品备案等成为跨境电商从未面对过的新难题,缺乏相关检验资质故引发当前不少平台出现“库存告急”的局面。甚至有消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在实施一个月有余的时间内,行业平均交易额下降了40%-50%,影响比较小的企业也下降了20%-30%。  企业忙调整  一旦新政暂缓执行,跨境电商企业将获得调整良机。记者了解到,此前不少受新政影响较大、主营保税进口模式的企业,已经着手转战一般贸易进口模式,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加码海外仓,希望通过海外直邮的方式缓解新政冲击。这一举措也导致了中国香港、欧美等地的海外仓价格大涨。  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表示,唯品国际将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海外直采、品牌方直接合作、自建仓储等多重措施,降低商品成本,在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则表示,平台的保税进口业务占比仅为10%-20%,受新政影响较小,目前在深化C2C买手制度,借新政之机优化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的国际直邮服务,提高空运时效。  尤其是对于化妆品、保健品等监管严格的商品,这样才能丰富平台SKU,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仍有挑战  新政暂缓的消息目前尚未出台,依旧可能存在变数。而寄希望于政策改变显然不如企业自身主动改变更切合实际。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看来,对于企业来说,新政出台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是逐渐认知和适应政策的过程,“政策刚刚出台时,各大平台认为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鼓励跨境电商发展,对于新政相对乐观。不过,伴随正面清单的出炉,促使跨境电商监管方式与一般贸易相同,各个跨境电商又开始极度悲观。随后,伴随第二批正面清单出台,及海关总署等部门对政策的进一步解读,跨境电商企业开始慢慢适应政策”。  不过,逐步适应也意味着面临挑战。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跨境电商从业者看来,对于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巨头来说,政策对其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对于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平台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加之政策不稳定,必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是行业的整合期,阿里、京东等大平台或许开启收购兼并模式,中小型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不小。
以上关于2016年最新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的相关信息是三思教育网收集并且整理,仅为查考。&& 电商征税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狼来了”已经喊了很多次,这次真的狼要来了?商务部发言人姚坚6月4日表示,财税部门正在对电商税收立法问题进行研究调研。此前,关于电商征税即将启动的消息多次传出,商务部此次表态也被视为是官方的又一次明确表态。电商征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内地开始对C2C淘宝小卖家征税,对淘宝和C2C从业人员会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对C2C电商又应该应当怎样去征税?该怎样设置起征点?国外电商征税方案对内地又有无借鉴意义?[][]
电商征税成风口浪尖
电商征税并非一个新话题,今年3月张近东一纸提案又把这个敏感问题抛到风口浪尖,电商征税到底背后有谁推动,未来电子商务发展将会怎样?
电商征税早在几年前就有过讨论。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以年均高于40%的增速迅猛发展,2012年交易总规模已达1.2万亿,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
做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的人大提案中就建议税收部门研究电子商务的征税方式,加强税收监管,在大数据化时代创新征收手段,从制度层面规避偷漏税行为。5月30日,一则消息在业内风传:张近东对电商征税的提案已被相关部委采纳,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等相关部委正研究调研实施电子商务征税的具体措施,预计年内正式对网店开征5%的税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详细]
张近东的提案引来众多电商企业,特别是中小卖家的不满。不少网店老板认为征税将使网店成本上升,店主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分摊成本,这样就将失去与线下传统销售渠道的竞争优势。
张近东曾表示,C2C模式是这个时代零售业的倒退,不能化整为零,淘宝等网站号称万亿交易额,其创造的价值和纳税远远不如苏宁,淘宝上一家C2C赚的钱还不如农民工多;由此引发淘宝高调反击张近东:我们不反对电商征税,但我们反对在这个时期征税。对辛苦创业的个人店主征税,对年轻人的就业、希望、未来征税。
淘宝同时回应称94%卖家不在征收税收范围,这些人一年营业额在24万以下,另外6%店主交税。
“电商收税”得到了企业家盟友的认同,包括联想、国美等。而事实上,马云也早已意识到了电商纳税的必然性。马云曾说,网店要时刻做好征税准备,“网店什么时候开始征税,并不掌握在淘宝手里。淘宝能做的是与网商共同努力,把税收的期限和额度适当放宽。”
国家税务总局专家介绍说,对电商征税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调研了,电商企业和个人商家的征税问题都在调研范围内。商务部目前也正在牵头制定《电子商务促进法》,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特别是中小电商企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对电商征税要区分发展阶段和企业类型。规模大的、发展比较好的电商企业当然要依法纳税,而对于成长中的中小电商企业该如何纳税,应该再做进一步讨论。
总之,电商征税已是板上钉钉,但在收取额度、征收范围以及时间等方面尚无定论。
“张近东提议电商征税,击中了目前电商行业存在的弊端。”早在2009年,国税总局就针对电商的税务征收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调研。我国的电商行业还处在一个并不规范的成长期,对其征税的方案一直没有贯彻到政策领域。
电商征税触动了谁的神经?
对于淘宝700万卖家来说,网上开店最大的优势在于不用缴纳店铺租金和税款,形成与其他网站以及实体店的价差。但对这些卖家是不是不需要规范和监管呢?
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对GDP贡献高,不少地方政府会在拿地等方面予以优惠及扶持,但这些小卖家是绝对享受不到的。因此在整体上,小卖家的经营成本还是会高于规模型电商。
一方面,对利益的追求导致卖家会抵制对电商征税;另一方面,很多职业卖家的规模确实小,一旦征税,他们只能另谋出路。但是,不征税又引出另一个争议:是否公平竞争?
一个年销售额100万元、年利润10万元的淘宝男装品牌卖家,在缴纳了增值税、教育附加费、城建税、地方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后,剩余利润为1.134万元。
不同于亚马逊和京东,淘宝以免费聚拢的人气和几近无政府式的C2C模式发展壮大。在C2C这一业态中,由于购买方是普通消费者,所出售的商品五花八门而出现质量问题时多数商品不支持全国联保,销售方并不主动提供发票,从而导致了C2C交易一直游走在纳税的边缘。对这些卖家进行甄别和征税将打破这一生态模式,触动他们的利益。[详细]
张近东在提案中称,当下电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约一半交易量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进而导致假冒产品充斥、侵权现象严重;同时,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等行为导致行业不公平竞争,正规注册经营企业成本高企,劣币驱逐良币。
根据现行税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两万以下免增值税,如果月销售额超过两万、年销售额80万元以下,按3%的简易征收率来计算缴纳增值税。刨去94%不需要交税的淘宝用户+已经在线下交税的淘宝用户,如果对电商征税,只有极少数商家会增加成本。
受打击的还有极少数货源渠道不正规的店铺,如果要征税的话,他们首先得出具相关的发票,而一些店主很难做到这点。这类店铺在淘宝上绝对数量极少。
收电商税的影响有好有坏,但终究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收税肯定影响利润,但毕竟规则还没出来,不好计算具体有多大影响。”淘宝卖家表示,即使收税,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会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一旦开始征税,最开始损害的一定是我们卖家的利润。”某淘宝卖家表示,“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将面临商品价格涨价这一事实。一旦赋税过高,导致网上商品价格涨幅较大,甚至与实体店相差无几,消费者没有多少实惠可捞,对于网店来说也面临生存的问题。”[详细]
政府应如何制定电商征税政策
5月30日,有消息称网店征税一事已经进入倒计时,目前,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收总局等相关部委已经开始商讨具体收税措施,年内有可能正式向网店征收5%营业税。这靠谱吗?
早在2008年8月,北京市工商局就曾实行网店新规,“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意见称网络商店应在工商局注册后方才合法,否则将以无照经营予以取缔。上海重庆相继跟进,被外界解读为征税信号。
时隔两年,2010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拟定《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初定稿,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个人在网上开店必须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也曾被解读为电商征税。
在今年3月于北京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商务部和财政部向有电商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征询征收税款的具体操作方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草案,并于4月1日起实施。4月15日,发改委、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再次提到了电商征税。即使各政府部门的多次法规被外界解读为征税的信号,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更明确的迹象表明政府部门向电商征税。
今年早前有消息称,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做有关对电商征税的调研。如前面所述,这仅仅是调研,并不表示一定要对电商征税。调研很有可能是国家税务总局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下情况,对潜在的税源有一个掌握。
按照部门职责划分,国家税务总局只是税收政策的执行部门,税政权在财政部。在实践中,对电商征税涉及很多税种,但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有关对电商征税的新闻,来源都是“消息人士”,财政部税政司和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公开表态。
关于对电商征税的动议,来自大型实体零售企业负责人如苏宁张近东,还有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学者的呼声。如果这些呼声得到回应,按照立法程序,全国人大应该研究是否对网店征税,或者授权国务院制定条例。国务院接到授权后,会召集相关部门立法。[]
具体怎么立法,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全国人大颁布法令,一种是国务院颁布条例,还有一种是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部门规章。
从常识判断,一般立法需要首先进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比如说先出台条例,时机成熟的条例再进入人大立法计划。对电商征税问题,如果政府特别重视,国务院起草完草案就有可能直接进入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出来的就是法律, 比如颁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或者在即将修订的税收征管法里加入电子商务税收一章、或相应条款,或者由国务院出台相关条例。
[中美之不同] 美国电商征税聚焦点在B2C跨州征税。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第一个全国性消费税提案《市场公平法案》,该法案允许美国各州政府对电商跨区销售进行征税。该法案还需要众议院通过和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所谓的“电商征税”的焦点在于以亚马逊未代表的大型B2C企业的跨州征税问题,100万美元营收以下的企业不在该法案范围内。
[中美之相同] 若扩大征税范围,将冲击淘宝、eBay等C2C平台。在美国,eBay是对《市场公平法案》反弹最大的公司。与淘宝一样,eBay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被征收消费税,有可能减少他们出手网购的可能,从而降低平台交易量,失去与传统零售商的竞争优势。
目前电子商务主要的模式有B2B、B2C、C2C三种,B2B、B2C两种业态都没有税收问题,没有纳入征税范围的只是C2C,如果对电商纳税,C2C市场老大淘宝将受影响。而淘宝卖家作为经营者,依法纳税是其法定义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卖家与企业不同,在C2C电商领域征税显然不能与B2C电商划等号,如何在既能保证卖家和平台利益,又保能证消费者利益,也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设置税收规则,制定起征点,是相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调查的问题。C2C电商可以征税,但不能操之过急。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您怎么看跨境电商新税政策? - 知乎382被浏览22372分享邀请回答50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电商平台招商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