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万行开示视频法师开示怎样静坐法师如何调理坐肢

万行法师开示爱情和财富 - 简书
万行法师开示爱情和财富
字数 10511
有两首歌我比较喜欢听,一首是《那夜花开》,主题词是“那夜花开,花开花落花又开……”。花肯定是要落的,花落了为什么还要再开呢?(答:因缘)这是比喻菩萨不舍众生,虽然她已经解脱了,但是为了度众生,她走了还要再回来,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回来,就像花落了还要再开一样。
还有一首是《愿做菩萨那朵莲》。我们都想成佛、成菩萨,但是作词的这个人,他只想成菩萨脚下的那朵莲,你看人家的境界高不高?他成菩萨了没有?(众:成了)开悟的菩萨会不会骑无明的坐骑?(众:不会)你们说菩萨的坐骑开悟了没有?(众:开悟了)
佛踏的花也是开悟的,超三界的,虽然它现的相是花,但它的灵和我们的灵是一样的。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它的灵和我们的灵是不是一样?(众:一样)我们都想成菩萨,而它开悟了并不想成菩萨,而愿意成为菩萨的坐骑,它的境界是何等的高!
这次流通点会议汇总了大家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大类:情感的问题,金钱权力的问题,身心反应的问题。作为出家人,常碰到的也是这三大类问题。第一个情感的问题、婚姻家庭的问题。佛法是圆融无碍的,作为佛教徒,如果你还面临着家庭情感的困惑、同事关系的困惑,那说明佛法的理论你还没有掌握,你还没有悟道。若真把佛学学通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可能你会说,过去我没有学佛,我的情感还很自由,家庭、同事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可是学佛之后,处处受戒律的约束,反而出了问题。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僧俗弟子们也同样遇到过。当初释迦牟尼佛帮他们解决得非常圆满,他在经典里全部都告诉我们了。佛法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流传至今,说明它的确是能利国利民,利益一切众生,放到哪里都是畅通无碍的。无论谁掌握了,在情感、生活、金钱、权利、身心上遇到问题时,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学了佛法却不会用,甚至不学佛时他还活得有滋有味很开心,学佛之后,生活反而变得枯燥,在为人处世上经常行不通,经济上也变得紧张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法没有给我们答案吗?答案早就提供了,只是我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执著和成见,尽管是个佛教徒,却没有拿佛教的理念来为人处世,还是用过去的方式方法、价值观来为人处世。
比如佛教讲学佛之后要包容,要忍让,作为学佛的人,在我们身上应该体现出自信才对。自信的人自然不会跟人计较,会广结善缘。敢往后退的人,前面才会有空间。可你学佛之后还是斤斤计较,别人骂你一句,你要骂他两句;别人打你一拳,你还要打回去……你依然是采用旧有的价值观在为人处世,当然就行不通了。
你是一个佛教徒,如果和伴侣或者公婆的关系处理不好,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佛教徒。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同事、上下级关系自然也处理不好。你想弘扬佛法,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我们身边的人信不信佛、学不学佛,取决于我们是否把佛学好了,是否受益了,学佛之后我们的人生是否变得顺利了,事业、家庭是否经营成功了。
如果你学佛之后,情感、工作、家庭都处理得一塌糊涂,你跟别人讲佛法肯定没有说服力,别人是不会跟着你信佛的。因为大家看不到佛,我们学佛的人就是佛的化身、佛的侍者、佛的秘书、佛的的代言人,佛的形象在不信佛人的心目中高不高大取决于我们。同样,大家认不认可万行,取决于万行的徒弟对他是否了解,是否把他的书读通了,把他的思想理解透了,在宣传他的思想时,是否带有个人的我执、我见。
如果你没有把佛学好,当你向别人介绍佛法时,你讲的都是你个人的思想、邪知邪见。怎么证明你的理论是对是错呢?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把家庭、情感、同事关系等问题都处理得很好,那说明你把佛学活了,能启用了,否则就是学死了。在佛陀时代,佛教曾经是印度的国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在学佛,所以印度成了当时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作为佛教徒,如果你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找到满意的伴侣成家,那就是你的心理出了问题。爱情,从古至今都是最热门、最吸引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世间人谈恋爱都是想找一个所谓“爱我的和我爱的人”,而你学佛了,就意味着你准备行菩萨道了,行菩萨道是要去爱天下的众生,做一个奉献者。
你想拥有圆满的家庭和爱情,就必须先为对方付出,从索取者变成施与者,否则你是不可能拥有的。退一万步讲,情感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和付出的,如果你付出了该付出的一半,你的婚姻情感也容易成功。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不仅没有多付出,本该他付出的部分他也不去做,只是一味地等着对方的付出,而且不知感恩。如果你在情感上没有得到过满足,你就不可能有菩萨的精神——花开花落花又开。
佛教徒是要弘扬佛法,把佛法发扬光大的,绝不能给佛教抹黑。如果你没有能力把个人的情感、家庭经营好,外面的金钱、权力你也不容易拥有。同样,在学佛上你也是一个失败者,不可能开悟证果。因为看你做一件事情就知道你做所有事情的方式和风格。
人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所谓的改变只是环境不允许,逼得你不得不改;一旦环境允许,你还是会我行我素。就像屋子里的东西一样,窗户一打开,空气一对流,屋子里的东西就不会发霉。可是只要窗户一关闭,东西就会发霉。也就是环境允许就发霉,不允许就不发霉。人的改变和不改变也是如此。不被境转,谈何容易!
但是一个入道的人、成就的人是不受时间和环境制约的,任何时候都是处于觉照的状态,如如不动,不失自己的本色。一个人丢失了觉照,或者说忘乎所以了,就容易出问题,家庭关系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也处理不好,修学佛法也容易走偏差。
我们作为子女,就应该把子女的本职工作做好,要无条件地接受父母,不能跟父母过多地讲道理。道理讲多了,就叫不孝不顺,将来你的孩子也跟你一样。因为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需要处处理解、包容、忍让的地方。一个人能在家庭里扮演一个成功的角色,在单位上也能扮演一个成功的同事、领导。以小见大,以点见面,道理是一样的。既然你成了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情感还是事业上,你都必须是一个成功者。
听了我的观点之后,你们可能也想做一个成功者、强者: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强者!要知道,成功者不一定都是强者,很多强者恰恰是失败者。成功者有一半都是非常圆融的,甚至圆融到有点懦弱,但他的内心是非常自信而强大的。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要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他用的方法形式可能一直都在变,但他的目标定位是不会变的。
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得寸进尺,得理不让人。一个人的自信体现在他敢包容、敢退让。如果你在个人情感上没有成功,你是很难成就的。即使成就了,也是个独觉佛,就像罗汉一样。你不会与人沟通交流,怎么普度众生呢?
你不会与众生交流,你手里的佛法就推销不出去。推销佛法就像推销产品一样,首先推销的是自己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人们接受了你的思想和人品,自然就接受了你这个人,也就接受了你的产品。就像东华寺的流通点一样,有的流通点一年能推销出去一千套书,有的推销不到十套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有些人看上去让人觉得很顺眼、很养眼,养眼自然就养心。为什么他会让人觉得养眼呢?是他的五官、他说话的语音语调语气,还是他的思想养你的眼、养你的心呢?五官很重要。身体健康、心态平衡、处事圆融的人,五官相对也会长得饱满圆润,这也证明了他内在的气比较柔,这种人是比较有福气的。如果一个人内心比较尖酸刻薄,犀利穿透,他的外表也会有棱有角。人的脸如果太有立体感,内心的棱角是非常多的。
中国人形容女人有福气,就说这个女人长得珠圆玉润。形容男人有福气,就说这个男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长得方方正正。因为内有其气,外有其形,内在没有这股气,外在就没有这个形。一个人五官长得端正,要比别人多修一千年。如果你妒忌或瞧不起长得好的人,说明你心里不平衡,来世你就长得不好。你尊重什么就会拥有什么,你藐视什么就会失去什么,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你想把外面的事情处理好,就先把内心的思想理顺。一个内心整齐的人,他住的房间也整齐。作品就是人品,我们所处的环境及其布局就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同样,由小看大,由内看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只有一个道、一个理,隔行不隔理。如果你在社会上是一个成功的人,出了家,你也是一个出色的僧人,再进入红尘弘扬佛法,你还是一个出色的传教士。
如果你在世间不成功,做人做事一塌糊涂,你出家当和尚也是个不肖之徒,和师父的关系也搞不好。佛本来是度众生的,但是众生不发心,心态不转变,价值观不改变,佛也度不了他。那怎么办呢?只有接受他。好在做师父的不会跟弟子跟众生计较,就算众生不让他度,师父心里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还是会等着他,终究有一天他会醒悟、会发心的。
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好,有时候是需要耐心等待的。这个等待是指你要想办法创造一个环境,用善巧方便的方法让他早一点醒悟。有时候我碰到顽固不化的徒弟,就找一个和他一样顽固的,让他们两个一起做工作做同事,互相摩擦。当他们摩擦得受不了时,有一个就会改变,这个一变,那个也会变。(众笑)
度众生和交友处世的道理一样,你会搭配,就会把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问题处理得尽善尽美。世间上只有一种力量,它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坏。这个力量,你用好了就会产生好的结果,你不会运用,它就会以负面的形式、不好的结果出现。
卒子过河当车用,当大将用,就看这个下棋的人会不会布局。一个领导总说身边的人是饭桶,那说明他自己愚昧无知。如果你总抱怨身边的人跟你合不来,那说明你不是一个下棋高手,活棋交给你也变成了死棋,否则死棋到了你手里也会变成活棋。
天下万事万物,人是第一因素。在人里面,第一因素又是谁呢?就是你本人。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就是你这个第一因素的问题,你把自己做好了,第二因素的问题就好解决了。第三因素是环境。环境对谁都一样,你看它微笑,它就在微笑,你看它哭,它就在哭。
其实,与其说有第三因素,不如说没有,只有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我和你的关系。我们两个相处得好不好,取决于我,我是第一因素。只要我想和你相处好,就一定能相处好,除非我不想。学佛的人遇到每一个人都要和他相处好,每一个来到我们面前的人都是我们的资粮,都是来给我们福报的。如果你让他在你面前白白出现、走过,说明上天给你的资粮、福报你没有接住。因为你无明,看不懂他,就说他和我无缘,我用不上他。
每个人都是一部完整的作品,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就看你是否认识自己。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爱的种子,它本身是完美无缺的,就看你如何栽培它。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如果你真的具备了菩萨的慈悲大爱,还会六道轮回、三界往返吗?(众答:不会)菩萨的爱是包太虚、包宇宙、包罗万象的,凡夫的爱则是索取的,占有的。
如果你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和被爱过,你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你被爱过,得到过丰厚的爱,你内心就会很富有,你就会很有爱心。你曾经爱过别人,说明你懂得怎么包容、忍让和付出。你有胆量爱别人,就有胆量忘我无我,这就是从有我到无我的开始(众鼓掌)。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事业成功,家庭也是成功的。父母是原件,子女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原件就有什么样的复印件。(众鼓掌)儿女有什么缺点,是做父母的过。你能承认自己不称职,没有把孩子教好,说明你进步了。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有智慧经营外面的事业,也有智慧经营自己的家庭。因为内和外都是你在经营,都是靠你的智慧,都是看你用不用心。这个观点大家能接受吧?(众鼓掌答:能)能接受,回去后就要按我说的去做哟!(答:好!)
谈情说爱讲了四十分钟,下面再讲怎么升官发财(众笑,鼓掌)。在座的都想为三宝出力,是不是?(答:是!)都想奉献自己,为社会作贡献吗?(答:是!)我相信你们。精力、体力、思想、头脑、口才、责任心、金钱、权力,这些都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本钱,你们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本钱呢?大家有哪一样?(答:都有!)都有啊,非常好!(众鼓掌)都有说明你已经修了三世,三世都修得很圆满。你只要有一样长处,就有本钱为社会、为众生,乃至为三宝作贡献。你有专长、特长、能力、体力,可以为三宝作贡献,你有口才,能呼吁他人为佛教作贡献,这也是你的贡献。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你抵触金钱,抵触权力,说明你在学佛这条路上已经走入魔道,邪知邪见了。如果我手里有一把刀,我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关键不在于刀,而在于我怎么用。同样,佛法也是工具,就看人如何使用它。金钱、权力、地位都是为人处世的工具,就看你会不会用,怎么用。
比如你有条件经商,但你放弃了,你就对不起你的祖宗,对不起你的信仰。因为他们为你创造了条件,给了你赚钱的机会,你却不珍惜,不善加利用。有很多人手中没有钱,但心中充满了对钱的渴望。还有一种人,他手里有很多钱,但他对金钱并不渴望、执著。学佛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钱,而是让你放下心中对金钱的欲望和执著。
权利和金钱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想为社会服务,可是一无所有,你拿什么服务?如果你有当官的机会,为什么不当?当官以后,你有权力有地位,为老百姓做好事,影响力是不是更大?省长和生产队队长都号召大家学佛,谁的影响力更大?(大众:省长)东华寺这里的前任县委书记信佛,就给我划了几百亩地。如果你是当地的信徒,但你没有当县领导,你想给我划拨土地都没有权利,是不是?
所以说你想做好事,也需要金钱和权利。但并不是只有金钱和权利才是做好事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很多,金钱和权利只是比较实用而有效的工具。无论你自身有什么条件,都要让它发挥到极限。有赚钱的机会,你也不必刻意放弃不要,说我要学佛了,我要成佛了,不要这些身外之物了。
成佛是需要福慧资粮的,福慧资粮从哪里来?就是通过念念行善,时时行善,处处行善得来的。没有这些,你就无法在果地上圆满地开花结果。你想有大功德,就必须有大的影响力。要有大的影响力,就必须让众多的人从你这里受益。受益的人越多,你的功德福报就越大,你存在的价值就越大。
娑婆世界衡量一个人的功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凭他的业绩。你很想帮我,但是你既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没办法把你的愿望实施出来,你会有功德吗?当然,会有一点点,但这一点现在还不足以开花结果。你只是有这个心,但没有行动,今世就不会有结果,这个因要到来世才会开花结果。如果你现在有这个心,马上就付诸行动,今世就会结果。因果不一定是三世,有的是现世现报。
如果学佛的人在经济上还受困,那说明你没有把佛法学活,没有开智慧。如果你把佛法学活了,无论是金钱、情感还是同事关系,方方面面都应该是成功的。因为佛法是无碍的,没有死角的,你哪一方面受阻,就说明你在哪一方面有死角。
不仅佛法没有死角,包括孔孟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也是如此。既然是思想体系,一定是方方面面任何领域都考虑到,都兼顾的。你说我只用他思想的一部分,那是不可能的,你是不可能把他的思想分割开的。一件作品,无论它的内涵有多么丰富、深厚和广博,它一定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就像佛法虽然有三藏十二部,但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十二因缘、八正道、四摄六度。
这一世闻你到了佛法,又获得了人身,说明你的福慧资粮已经具足了,这一世来唯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佛!(鼓掌)你可能会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可是,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你的最后一世呢?你要有这种胆识和魄力,才会成就。
金钱和权利都是工具,它们本身是不分善恶的,就看人怎么用。当你有机会升官发财的时候,要好好珍惜,把握机会。没有机会升官发财,就好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地学佛。有些学佛人把随缘理解成啥也不干,就坐在那儿等。不是这样的,随缘是要看机缘,也要做好准备:当缘分来了,我就抓住了,缘分没来,我也准备着,这才叫随缘。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存在的,没有准备,你永远都没有机会。你有准备,机会一来你就抓住了。比如我,没有机缘弘法时,我不会强求,也不会抱怨,我会利用这个时间好好地修学,充实自己。一旦有了机会弘法,我就去为众生服务。努力跟刻意强求有着本质的区别,努力是因缘来了我就抓住不放,去拼一把,而刻意强求是没有机缘也偏要去做。
过去现在未来,推动社会和佛教的都是三种人:有钱的人、有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有钱有权,但没有责任心,他会帮你吗?可是你的另一个朋友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但是他热心肠,有慈悲心、责任心,很乐意帮你,尽管他帮的忙可能很有限,但是这份心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人,眼睛不要只看着有钱的和当官的,他没有心,对你何益?而他没有钱也没有权,但对你有这份心,就很难能可贵,令人感动了,你就应该珍惜、感恩。
他有这个心,就意味着他有这个念力。我们每起心动念一次就是向宇宙呼喊一次,求救一次,向宇宙发射一次信息,宇宙的正能量就会像祥云一样飘到你身边。(掌声)比如我现在手中没有金钱和权利,但是我整天打坐冥想,希望有钱的当官的来帮我这个徒弟,我就真的把他们叫来了。而穷徒弟每天打坐冥想:快来大款帮我师父啊……结果也把大款叫来了。(掌声)
观音菩萨是以各种化现的形式来到我们身边,而且都是在我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才来。当你意识到这是观音菩萨,他已经走了。世间人总是用自己的头脑来衡量他人,衡量一切,这样做,你永远都无法到位。
学佛的人时刻都要怀着感恩的心、欢喜的心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久而久之,你召感来的缘对你也是欢喜的,感恩的。如果你每天愁眉苦脸,把身边的人也感染得愁眉苦脸,他们再把信息反馈给你,你就愁上加愁了!
所以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就先种什么样的因,这个因是由你的起心动念来决定的。天命在谁的手里?(答:自己)佛菩萨没有主宰你们,上天没有主宰你们,你们自己就是佛菩萨、就是上天。每个人都具备了千手千眼,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手和眼。你的朋友圈子有十个人,你就有十双手脚。如果发展到一百个、一千个人,你就具备了千手千眼。我服务了三十多个微信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几百人,还有很多散户,我也具备了千手千眼。(掌声)
我服务的这些人就是我手脚的延伸。正如今天我为你们服务了,你们就是我的千手千眼,有一天你为我们服务了,我们又变成了你的千手千眼。问题是,你敢不敢主动先为你的千手千眼服务?(众:敢!鼓掌)
成功的人都是有三分傻气的,他都是先投入,不计较成本的。如果你贼精贼精的,谁会跟你做朋友、做生意啊?(众笑)很多老板都是憨憨傻傻的,半天挤不出一句话来,是不是这样?他傻吗?他是量大。老板不傻,他是个池塘,你是个盆子,同样扔进一块石头,你这个盆子的水一下子漫出来了,而人家池塘没有反应,于是你就说这个老板傻乎乎的。(鼓掌)
这个量就像容器,你有多大的容器就能承载多少物品,将来就有多大的成就。承受力有多大,成就的果位就有多大。你可能总怕自己付出了得不到回报。我问你,从出生到现在你有几次真正的付出?你是带着无我的心去付出,还是带着有所求的心去付出?是不是像下赌注一样:我给他一块钱,他能回报我什么?
你可以带着有所求的心去投入,但是你要有智慧,就像押宝一样,你要会押。就像帮人,你帮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他发达不了,你怎么可能会有回报呢?你帮一个像万行这样勤劳的人,他成功了,你不就有回报了?只有智者才会选择智者。我投入在一个智者身上,解决了他眼前的困难,他成功了会感恩我回报我,可能还会带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智者也会帮助无明的人,但他清楚,这只是帮他解决眼前的困难,他是扶不起来的。社会上说扶贫先扶志,要让他先立志,长智慧,他才会真正脱贫。佛门有句话叫救急不救贫,什么叫急?在生死关头他需要这个东西,你就要出手相帮。你说你穷,跟比尔﹒盖茨比,我们都是穷光蛋,跟乞丐比,我们都是大款。谁穷谁不穷,就看你跟谁比。
作为佛弟子,不管你是用有所求的手法还是无所求的手法,碰到有困难的人,都应该主动帮助他们。碰到有钱的人,也要尊重他们,这是他们无量劫以来修得的福报。你学佛就要相信因果,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人家那么懒,你比他要勤劳、努力好几倍,为什么你没他富有?因为人家前世因种得好,这是人家的福报,是前世修来的。
我经常说一句很真实的话——上师是假的,福报是真的,活佛是假的,福报也是真的。(掌声)你不要管我这个活佛是不是开悟,是不是真活佛,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福报是真的。(掌声)你不要瞧不起没有开悟的活佛,可能他不具备智慧,但他能当活佛,他的福报就比你的大。如果他没有福报,就不可能当活佛、当董事长、当市委书记。因为他有这个福报,就能招感四梁八柱、招感因缘来助他成事,所以他做什么就成什么。
有福报的人值得我们尊重,有钱的人值得我们尊重,发心的人更值得我们尊重。(鼓掌)因为他发心了,才会拥有这一切。他今天有钱有权,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发心的人。你今天尊重发心的人,明天你就是一个发心的人,后天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当官发财说完了,再说下一个身心反应的话题。
问:打坐的时候感觉到胸闷,头胀得很痛,这该怎么处理?
师:这些都是因为打坐前后没有往外呼气的结果。如果你摸摸肚子是冰凉发胀的话,这是寒气聚集在这里。夏天你要平躺着做一做艾灸,把肚脐灸热。一热,寒气就散了。为什么有些女同志冬天手脚膝盖都冰凉呢?我要是把你们的内心世界揭穿了,你们就不好意思了。(鼓掌)女人好恨,经常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一报怨就恨,一恨气就聚,气一聚就生寒。如果女人能把心量打开,阳光就进来了,你的体质就不会寒凉了。(鼓掌)为什么男人容易上火呢?男人好怒,一怒气就浮,气一浮就上火,所以男同志的头和嘴巴容易上火。这些都是非常科学的。
打坐的时候,一上坐,就要有意识地往外呼气,把肚子和胸腔的气呼出去,这样就不会胸闷。呼气的时候一定要把肚子呼瘪,吸气的时候肚子要鼓起来。下坐的时候还要往外呼几口气,把打坐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呼出去,这样你就不会上火烦躁了。
我们的呼吸分为三段:咽喉呼吸、胸腔呼吸和丹田呼吸。如果用咽喉呼吸,一分钟你可能要呼吸八十口气。如果你超越了咽喉、胸腔,用丹田呼吸,可能一分钟只呼吸四十口气。呼吸的距离越长,次数就越少,你的精力就越充沛,就不容易浮躁发火,也不容易恨人。因为你内在的空间大,量大就不容易恨人。
改变呼吸和改变我们的个性、命运有绝对的关系。当我们的力量进入中脉和头部之后,在莲花没有打开之前,头会胀得很痛,就像一块碗扣在头顶上,或者像一个紧箍咒箍在头上一样,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候你只要观想头部像莲花一样打开,力量出去了就好了。千万不要用意念把气往上引,让它往上冲。
观想就是形象思维,在你心灵的画面上勾画出一扇天窗,天窗打开了,你的头就不会胀不会痛了,血压也不会高了。因为上面没有打开,血上来之后降不下去,憋在里面就会血压高,高到极致就会脑溢血。所以要么你就把气降下去,要么你就想像头顶有一扇天窗,把天窗打开就好了。
血压高的人适合住矮的楼房,不要住十层以上,最好住三到五层,或者经常在泥土地上走一走路,晚上把脚烫一烫、泡一泡,刺激你的足底,血压就降下来了。晚上不吃饭,血压也会降下来。这样你打坐的时候就不会血压高,不会天旋地转了。就是偶尔出现一次,也是功态反应,不是病态反应。功态反应很快就会过去,而病态反应会一直持续,就要去看大夫吃药了。这两种反应的区别要搞清楚。
打坐的时候,必须严格按规矩来打坐,也就是要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如果你的姿势没有调正,气血就不容易循环。姿势对一个静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打坐的姿势正确了,身体的力量是落在两个膝盖上,臀部是悬空的,也就是往后翘的。而站桩的时候,臀部是往前兜。一个长期静坐的人肩膀是塌的,沉下来的。抬肩是不是提着气?一旦肩膀塌下来,心就放下来了,血压也就降下来了。
所以要经常做“立地冲天”这个动作。莲花生动功能解决颈椎病、腰椎病、左右肝气郁结的病、头胀的病等问题,可以说日常容易发生的几种病,动功这七个动作都能解决。再配合静坐,就不容易产生禅病了。
问:怎么才能成为万行上师的弟子?
师:你想做万行的徒弟,就一个条件,你把万行的书读一读,对万行有个了解。书中的内容就代表了我的思想。甚至有时候你读了万行的书还不足以信他,还要看万行的行为。有时候你看到万行的行为,也不足以给他下定论,因为他有时候会打骂徒弟。但是父母打骂儿女,能说父母是坏人吗?过去的祖师用香板打徒弟,能说祖师是坏祖师吗?所以有时候行为也不足以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点看到一个面,我就要恭喜你了,你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
在修行路上能遇到一个正知正见的师父,是你无量劫修来的福报。你的启蒙老师决定了你在这个行业里终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你说我发现这个启蒙老师不行,我再拜一个师父。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不行,因为他已经占满了你的整个头脑和心灵。
过去你追随一个师父三年之后,他就会让你到其他师父那里去参学,补充新鲜的血液。(鼓掌)但是今天有些师父的慈悲心、心胸气量格局不够,不让他的徒弟到其他寺院去参学,不允许徒弟读其他大师、法师的书,说:“你要一门深入,读多了,你没有智慧,分辨不清,会走偏差的。”当初佛陀还允许自己的弟子出去游学游说,现在的大师更应该让徒弟出去参学,否则就是断他的慧命。
如果你是万行的徒弟,你要想跟万行学法,“三心一月”(降伏其心、善用其心、其心无住、心中月)是他的代表作,你要看一看。你看了万行的书之后,一定要再看看其他大师的书,做个比较。你不能光看万行的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是一家之言。
我相信网络是将来传教士弘法的一个主要工具,它的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影响面大。在网络上,你可以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信徒弘法。现在已经有法师在讲台上用摄像头和信徒直接交流了,但目前中国这样做的还不多。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一旦直播,他说错什么就无法更改了,所以大家都不敢这么做。我给你们讲课的内容也要经过剪辑才能给你们看,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我们彼此之间累世的因缘也不同,有的人能正确地理解我讲的话,有的人可能会理解偏差。
因为有的人是深信我,有的人是带着疑惑在信我,还有的人不信我,这取决于我怎么做。如果我做人做事到位的话,他对我自然会由不信到信,由疑惑到深信,由深信到无我。所以信徒对师父是什么心态,取决于师父怎么做。包括你们修行正确与否、快与慢,都取决于师父的悲心、德行和责任心。(掌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行法师静坐开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