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专业,目前从事药厂的助理研究员 英语的工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比较好

行业类别:
学历要求:
工作年限:
工作性质:
企业规模:
企业答复率
山东聊城阳谷县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淄博临淄区
山东济宁任城区
山东济宁任城区
山东济南天桥区
山东烟台开发区
山东烟台开发区
山东济南历下区
山东济南历下区
山东青岛崂山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济宁邹城市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潍坊滨海新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济南历城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济南高新区
山东青岛城阳区
山东东营广饶县
山东德州临邑县
山东德州临邑县
山东济宁兖州区
山东济宁兖州区
共130条&第1/5页
上传Word简历
邮箱/用户名: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只允许上传.DOC .XLS类型的文件
我已阅读并接受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但已经有一份Word简历(不超过500K),那就直接上传您的简历来申请职位。
注意:如果您已经有了用户名就不建议您再上传了,否则多用户名会给管理简历带来麻烦。建议登录后使用上传附件简历功能。当前位置: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前言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的教育部直属 重点大学。学科体系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综合发展, 具有较宽学科覆盖面。特别是随着“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 的启动和实施,学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都迈 上了新台阶,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院 士和
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学者、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的高水平科 研队伍。学校有 9 个国家重点学科,两院院士 19 名(含双聘院士 10 名) ,12 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9 个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14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6 个硕士点。 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 、工程硕士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作为一所教学、科研两中心大学,学 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 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 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全国振动时效技术推广中心、铸造工程 研究中心) ,3 个国家培训中心(中美合办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 训中心、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国家 CAD 应用培训网络 --东北 CAD 培训中心) 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 ,2 模塑建材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 ,19 个 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 ,53 个研究所。1978 年以来,有 842 项科研成果获奖, 其中国家级奖 122 项, 省部级奖 352 项。 围绕教学、 科研两中心工作,学校广泛建立与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 20 多 个城市、50 多个大中型企业及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和研 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1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目 录 化工学院 ...................................................................... 1 土木水利学院 .......................................................... 26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52 机械工程学院 .......................................................... 63 船舶工程学院 .......................................................... 72 管理学院 .................................................................. 80 物理系 ...................................................................... 91 工程力学系 .......................................................... 111 材料工程系 .......................................................... 129 动力工程系 .......................................................... 142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 150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58 应用数学系 .......................................................... 165 建筑与艺术学院 .................................................. 171 环境与生命学院 .................................................. 177 发展中的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 .......................... 188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组织管理机构................... 189 科技处机构设置 .................................................. 191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2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化工学院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成立于 1949 年。1952 年高校院系调 整时,一批著名化学家汇集这里,为化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化工系各学科迅速发展,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于 1984 年成立了化工学院。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工、化学工艺、工业 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机械等 8 个系 18 个教研室。工程院院士 1 人,双聘院士 3 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博士生导师 29 人。 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覆盖了其全部七个 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膜科学与 技术和水科学与技术,并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 1 个 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3 个省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工过程 机械)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还有化工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煤化工研究设计所、吸附与无机膜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工业催化剂研究所、 化学工程研究所、 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所、 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所、化工装备特种技术研究所、气波技术研究所等。 化工学院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重视面向 经济建设主战场需要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每年都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级科 学基金和 973、863 及&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和高 新技术开发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主要优势学科★精细化工(应用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染料化学与光化学、表面活性剂与温控相转移催化、环境友好精细化工技 术、天然与合成药物研究、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研究等。★工业催化 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催化、络合催化和酸碱催化,开发环境友好催化剂及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合成反应技术。另 外还进行吸附剂和吸附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1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化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与节能技术、 多相流传递、 粉粒体与干燥工程、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膜与膜过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过程系统模拟优化和 综合、膜科学与技术、腐蚀与表面科学理论、腐蚀控制方法等。★化学工艺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结构及其转化技术、功能碳材料、超临界萃取技术、 工艺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无机膜、 膜催化及膜反应器、 超细无机材料的制备、 变压和变温吸附分离工艺和工程等。★高分子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制备、 新型耐高温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耐高温绝缘漆和涂料的研制、新型高性能聚合物的物 理改性及成型技术、功能高分子、阴离子聚合理论及新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基复 合材料、聚合物合金及共混与复合功能材料等。★化工过程机械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装置安全与控制技术、能量综合利用技术、流体动力过程与装备、粉体机械过程与装备、设备结构与强度等。具有科技开发实力的领域 精细化工:染料 高固色率高性能新型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涤/棉一浴染料、超细 旦染料、高分子皮革染料、仿生染料、功能纺织品用染料、生物分析及基因测序 用染料、染料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研究等。 表面活性剂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新品种、糖基表面活性剂、染料分散剂、破乳剂、降凝剂、沥青乳化剂、基于表面活性剂原理的温控 相转移催化技术等。 中间体 染料中间体、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硝基苯类催化加氢、液相催化氧化、三氧化硫磺化、气相硝化等。 功能材料 彩色液晶显示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 天然药物以“脑活性”与“肿瘤活性”为研究方向,适应天然与合成药物研究症集中于脑血管相关疾病、白血病及世界疑难病“牙周病”等疾病,进行天然药 物成分的结构分析、化学全合成、半合成结构改造、构效关系及生物活性评价研 究;化学合成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合成工艺,新型降血 脂光学活性药物 Pitavastatin 类的化学合成,非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 (Navirapine)及其衍生物化学合成,新型抗癌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等类化合物的化学全合成及半合成结构改造与生理活性作用靶点研究。 香料 林产化学品、香兰素、菠萝酮等。 以杂多酸催化和分子筛催化研究为特色, 在国际上首先实现分子清洁合成技术筛催化制造对二乙苯并已工业化,开展了钛硅沸石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新型中 孔分子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已形成了专利技术。石油加工:纳米分子筛合成及汽油降烯烃、脱硫催化剂和技术;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制 备清洁燃料技术。石油化工:沸石分子筛代替 AlCl3、固体磷酸等催化剂合成乙苯、异丙苯等烷基苯催化 剂和技术;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制备高弹力尼龙―氨纶原料 PTMG 技术、齐格勒法 高碳烷基铝制备?-烯烃生产技术、乙烯直接氧化合成醋酸、配位活化 CO2、等离 子体活化与催化协同强化烃类转化过程。 钛硅分子筛-H2O2 催化氧化替代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对苯二酚技 术;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技术。 无机膜及催化技术 陶瓷膜、沸石膜、混合导电性透氧膜、致密造氢膜、碳膜制备技术、 无机膜分离器、 无机膜催化及分离一体化技术、 应用于烷烃脱氢制烯烃、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低碳烃催化脱氢芳构化制芳烃等技术。材料化工:高分子材料 新型杂萘联苯聚芳醚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耐高温绝缘漆及涂层、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海水淡化用低压反渗透膜、中空纤维及平板超滤膜、气 体分离膜、易热加工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制品、新型高性能聚合物成型加工技 术、 耐高温自润滑耐磨材料及制品、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双锂体系聚烯烃、 ABS 工程塑料改性、ABS 色母粒、高吸水性材料及双降解塑料等。 无机材料 无机高分子功能化合物、超细粉体及颗粒表面改性、多功能高温陶瓷材料、碳分子筛、碳纤维、碳纳米管及富勒烯、炭气凝胶、泡沫炭材料、生物基 纳米炭材料和功能纳米材料、基于纳米炭材料的新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炭材料的 等离子体制备及改性处理、煤沥青与石油沥青共混制高等级公路沥青等。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3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材料腐蚀与防护炼油及石油化工设备防腐技术、输水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缓蚀剂技术、中央空调制冷系统防腐技术、石油与化工环境腐蚀信息 处理与专家系统和腐蚀诊断分析。能源化工:煤固体热载体干馏制城市煤气、 焦油和半焦以及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制页 岩油技术、煤化工综合利用技术、煤热解脱硫技术、煤直接液化或煤氧化制芳香 化合物技术、生物质能源催化裂解及经干馏制燃料气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吸 收式热泵回收过程废热、滴状冷凝表面强化传热技术、载气蒸发技术、多效蒸馏 水器、防垢抗垢与表面改性技术、各种膜分离技术等。 能量、物质集成智能系统,用于乙烯、合成氨、尿素等大型化工装置系统的 节能、降耗、增效与污染最小化问题;采用夹点分析及数学规划法实现全过程系 统多目标优化;化工过程计算机辅助操作;过程模拟与优化;过程故障诊断与操 作调优;装置扩产改造、提高效益。化工机械设备:化工成套设备 热管海水淡化装置、超临界萃取设备、喷雾干燥设备、小型粮食 干燥设备,气波制冷回收轻烃设备等。 安全防爆设备 防爆片系列产品、 双作用先导式安全阀系列产品、 隔离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在线校验技术与设备。 设备管理软件 设备系统集成与评价、设备选型专家系统、设备设计 CAD 系统、生产管理 CAPMS 系统、产品自动化报价系统、工厂商情信息管理系统、设备诊断 技术、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设备安全系统、操作模拟培训系统。重大项目简介?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 油等工业。我国有丰富的淀粉原料,1997 年全国淀粉年产量达 385 万吨,因此 进一步推动淀粉深加工,开拓变性淀粉的应用领域,显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尽 管我国已有 20 余万吨的实际生产量,但目前我国变性淀粉主要用途还多集中在 造纸、纺织上浆剂等低性能变性淀粉的生产方面。对于高性能变性淀粉作为性能 相同而价格昂贵的天然物质或化工产品的替代品的生产和应用远不能满足市场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4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需求。高性能变性淀粉的生产和应用则具有高的附加值、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和 应用无毒无污染、可生物降解等符合化工产品生产和应用的绿色、环保要求等优 势,其生产和应用必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锦宗院士、 张淑芬教授长期致力于 高性能变性淀粉的开发研制工作,已在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高取代度阳离子淀 粉、两性淀粉和交联淀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高性能变性淀粉的系 列产品。 ?新型印花糊料 新型印花糊料为白色粉末,无味,无毒变性淀粉,易溶于水,呈半透明粘稠状,溶液为中性或微碱性。具有粘度高,稳定性好,且粘度可以根 据应用需要进行调控的特点。 新型印花糊料性能超过德国汉高公司生产的印花糊 料,与海藻酸钠性质一致。淀粉变性后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阻止了 淀粉分子的缔合。同时,显著改善了淀粉的溶解性和洗脱性。因此,可作为纺织 工业毛、棉、丝、及化纤等织物的上浆剂,天然纤维的活性染料印花浆糊料和聚 脂纤维的分散染料印花糊料。 ?烷基糖苷 烷基糖苷是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和脂肪醇羟基,在强酸催化下失去一分子水而得到的产物。 由于该产物并非一个单纯化合物, 而是由烷基单苷、 二 苷 、 三 苷 及 低 聚 糖 苷 组 成 的 复 杂 混 合 物 , 一 般 称 之 为 烷 基 多 苷 (Alkyl Polyglucosides, APG)。 APG 具有非常优良的生态学和毒理学性质以及出众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配伍性 能。尤其是它的毒性,对皮肤的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优于现在任何一类表面活性 剂。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洗涤用品和个人保护用品,在衣用洗涤 剂、餐具洗涤剂、肥皂、香皂、硬表面清洗剂、香波、浴液、化妆品、口腔卫生 清洗剂、杀菌洗涤剂、食品工业、纤维、织物用助剂、农业用化学品助剂、造纸 工业、酶制剂及加酶洗涤剂、果蔬保鲜剂等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APG 除用 做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APG 还可作为塑料添加剂。 APG 虽是稳定的化合物,但可利用糖基上剩余的三个羟基进一步合成各种酯 和其它衍生物(如醚)。如 APG 接上羧酸或其它酸可制得 APG 的各种阴离子酯,如 磺基琥珀酸酯、柠檬酸酯、酒石酸酯、马来酸酯、硫酸酯、磷酸酯等。前三种酯 国外市场上可购得, 它们具有良好的发泡性、 配伍性、 对皮肤温和、 不刺激眼睛、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5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且不含二恶烷、环氧乙烷和亚硝胺等,所以很适用于化妆品及个人保护用品。此 外,APG 还可以合成烷氧基化物和季胺盐阳离子 SAA 等。 ? 高档皮革染料 高档皮革染料即为无致癌毒性的皮革染料,已开发出黄、橙、红、紫、蓝、绿、棕、黑等 25 个结构创新品种。该皮革染料与皮纤维结合能力 优良,废液中未结合的染料量很少,染革均匀,色泽鲜艳,染料溶解性较强,使 用方便,原料易得,工艺简便。 ? 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 本技术特点是采用在稀土改性的 ZSM-5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上进行甲苯的选择烃化反应,由于其择形催化作用,可直接得到高纯度 的对二甲苯,其含量在混合二甲苯中达 98%,甲苯转化率达 28%。此工艺流程 简单、污染轻、催化剂综合性能优良,居世界先进水平。 ? 乙苯-乙烯直接合成对二乙苯技术 以乙苯和乙烯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用分子筛催化剂直接合成高纯度对二乙苯精细化学品, 产品质量达到美国 UOP 公司 对二乙苯产品质量指标。 ? 乙烯齐聚合成直链低碳?-烯烃? 直链低碳?-烯烃是指 1- C 4 ?14 直链烯烃。其? 中 1- C 4 ?14 是生产新一代聚烯烃合成材料?线性低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不可缺? 少的共聚单体。国内年需求量在 10 万吨左右。1- C 10?12 是合成高级润滑油的最佳? 原料。它们是高空高速飞机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车辆理想的润滑油。1- C14 是合成生物降解性好、去污力强的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原料。国际上只有美、日掌握 这项技术但不转让,国内尚无生产。 本院发明了一系列锆络合物催化剂,能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地催化乙烯齐聚, 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合成直链低碳?-烯烃,产物经精镏即可得到高纯度产品。 ? 回收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新技术 本技术开发了一整套二氧化碳回收提纯技术,将各种不同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利用。锅炉烟道气或水泥厂废气 用溶剂回收法;石灰窑气、合成氨副产气、硼砂碳解尾气等用变压吸附法;油田 气、粮食发酵气等用蒸馏分离法。以上各种技术都可以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 提纯到 99%(工业级)或 99.95%(食品级)。 ? 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新技术及系列产品 制备对空气中氮气(或氧气)有高度选择吸附性的吸附剂,选用加压下吸附、降压下解吸的变压吸附法工艺技术,以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6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空气为原料,在常温、低压条件下,生产各种不同浓度的氧气(或氮气)。该技术 及产品比古老的深冷空气分离法有工艺简单、 投资低廉、 耗能少、 自动化程度高、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运行安全可靠等突出特点,是空气分离制氧气和氮气的更 新换代技术。 ? 塑料改性功能母料制备技术 以合成树脂作为载体,应用多种多样的配合助剂,与功能化树脂、增韧剂、导电、染色、阻燃、导磁、增强剂等功能材料复合, 制备功能母料,属于专用材料。可以应用橡胶、塑料加工设备进行造粒,比较方 便地得到功能母料的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应用前景。塑料改性功能母料的特性 取决于母体材料塑料及填充复合材料的种类、数量、复合工艺方法及复合后功能 母料的结构等, 一般造粒后的功能母料能很方便地与将要使用的塑料材料混合后 加工,从而改善、提高、赋予塑料材料高的强度或各种特殊的性能及功能,如导 电、阻燃、增韧、增强、降低成本、易加工等。 ? 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煤热解半焦为热载体与煤混合使煤得到热解以生产城市煤气、焦油和活性半焦的方法,是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七 五”“八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在内蒙古平庄矿务局建立了 150t/d 的“平 、 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中试厂。经过连续运行,创造性地解决了煤流化 脉冲干燥、流化燃烧、流化提升加热、固体物料混合加热、固体料位测控等一系 列技术难点。1994 年通过煤炭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为我国褐煤及不粘煤的有效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技术成果分获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 年)和三等奖(1996 年) 。该技术适合于油页岩 加工生产页岩油。 ? 高吸水树脂 产品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吸水能力达自身重量的几百倍乃至数千倍。该技术经国家教委“中试技术”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列为高新技 术项目。该产品技术先进、成熟、易掌握、无三废及环境污染,产品性能好,在 一百个压力下,吸水、保水(矿化水)仍达 100 倍,这在世界上尚未见报道。成果转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化学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工艺过程废热技术已经在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进行凝聚工段废热回收的工业化应用, 已经有两套系统 投入运行(系统热负荷分别为 5000kW 和 7000kW) ,预计年经济效益为 300 万元,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7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设备投资回收期为 2.5-3 年。? 化学工程系开发的载气蒸发技术先后在大连制药厂、同德化工厂、哈尔滨化工四厂、哈尔滨阿城制药厂、抚顺化工六厂和牡丹江化工二厂得到推广,已创效 益 800 多万元。? 系统工程研究所姚平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的过程系统能量集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大型石化装置的用能分析、优化和改造。改造过的装置有吉林化学工业 公司的乙烯、乙醇和苯乙烯装置,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的乙烯装置和辽阳化纤公司 的制氢装置等,自 1997 年以来,每年为企业节能降耗 6000 多万元。? 精细化工系杨锦宗教授、程侣柏教授和吴祖望教授等人开发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 棉涤一浴染料、 超细旦染料和高分子皮革染料等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杨锦宗教授开发的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 C12-APG 在金陵 石化公司实现工业化。 李宗石教授开发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超过美国进 口产品,成本仅为美国产品的 30%,该成果已完成中试和矿场试验,该项目的顺 利实施将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机系丁信伟教授带领创办的安全装备厂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爆破片和安全阀两个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达 1000 余万元,近三年的年均净利 润都在 230 万元以上。? 气波制冷机是一种利用气体压力能产生激波和膨胀使气体致冷的新型制冷机械。我校研制的气波制冷机 1990 年被国家科委列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已 有 40 多台/套应用于大庆、 吉林、 盘锦、 新疆等地, 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近三年已取得研究经费累计有 800 余万元。? 工业催化系王祥生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发的对二乙苯技术在江苏丹化集团工业化后,1995 年以来新增产值 3 亿多元。蔡天锡教授等人研制的 PTMG 合成技术 已完成中试,预计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何仁教授的课题组正在进行乙烯齐聚合 成?-烯烃的中试,将会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学工艺系郭树才教授等人研制的煤基碳分子筛 1993 年在浙江长兴化工厂实现工业化后,每年获利 1076 万元,创税 326 万元。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8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 高分子材料系蹇锡高教授等人研制的杂萘联苯聚醚砜、聚醚酮的生产技术已与大连石化集团等四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总投资 6800 万元。项目的实施将 会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热电厂、电厂的海水热交换设备和地下水管的防腐工程中。参与了大连 市“一根管”引水工程、 “引碧入连”引水工程和“引英入连”引水工程中的防 腐工程,为大连华能、营口华能、丹东华能电厂热交换器和深圳电厂换热设备施 行了电极防腐措施,节约高额设备费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专家简介杨锦宗 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学院 ETH Zürich 做访问学者。曾任和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精 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长期从事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方面的 教学和科研工作,20 世纪 50 年代末成套剖析合成世界上刚出现的活性染料和分 散染料,推动我国染料工业高起点快速发展;此后开展创新染料研究,对“染料 -纤维-助剂”相关性进行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在活性染料固色率与反应性及亲 和力关系研究中首先提出后两者同等重要, 为提高固色率及降低污染开辟了一条 新路;在世界上率先研究可反应性高分子染料,首次把染料在皮革上的固色率提 高到 99%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德国发明专利公开和申请了美国发明专利。 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分散剂分子量分布对分散染料分散性和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在国内首先开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研究和生产。 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共 8 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 6 项。蔡天锡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杂多酸特性及其催化作用研究近 20 年,巴豆醛气相氧化制呋喃、低级 烯烃与醋酸直接酯化、杂多酸表面修饰、骨架镍和骨架钴上不饱和醛选择加氢制 不饱和醇等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由四氢呋 喃合成 PTMG 的研究成果列入原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并通过国家科技部 鉴定。此外,多年来开发出系列低级烯烃齐聚催化剂,其中 PC―1 催化剂上丙烯 齐聚完成了 1000T/Y 规模中试,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9 -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陈 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绝缘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或参加二十余项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科技基金等科研项目,在 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著有《环氧树脂》学术专著一部, 有十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及省部科技进步奖。 《热固性树脂》 《纤维复合材料》 、 、 《绝缘材料》等全国性学术期刊编委,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青年科技奖及 大连市优秀发明家等荣誉称号。程文堂 教授,曾在德国马丁-路德大学和多特蒙德大学进修,且申请到德国DAAD/K.C.Wong 奖学金,在多特蒙德大学从事化学数据库和有机结构计算方面 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计算机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结构特别是专利族性化学 结构的计算机表达、存储和匹配检索。1983-86 年参加国家“六五”规划科技重 点攻关项目“微型机上化工物性数据库”分课题,该项目获 1986 年化工部科技 进步二等奖。 年参加完成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有机 化合物结构新编码法及物性预测” “有机化合物结构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和 、 “族性结构新表达式及结构信息处理系统” 。 年与上海有机化学研究 所、中国专利局检索咨询中心合作完成了“药物化学结构信息智能化处理方法 研究”和“药物化学结构处理方法和药物结构数据库”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2002 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联合申请新 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药物化学专利信息技术智能化”, 研究处理药 物化学信息的新方法和建立高效的药物化学信息智能处理系统,以适应知识经 济时代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填补我国科学技术数据库在化学结构检索领域的 空白。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1982 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深造,87 年获得博士学位;苏格兰格拉斯哥斯特拉奇克莱德大学、爱丁堡大学和牛津 大学进修和工作。现为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化工专业教授。崔占峰教授在生 物分离与生物加工、环境生物技术及组织工程等研究领域共获得 20 余项英国 BBSRC 和 EPSRC 等重要科研项目,总科研经费达 200 万英镑。获英国专利 1 项, 先后获全英高校杰出讲师等奖励 8 项。指导博士后和博士共 20 余人,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的论文 50 余篇。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0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丁信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化工流体爆炸灾害的预防与防治以及现代化工装备技术的研究工作。 他带领研究团队建 立了密闭系统气相爆炸以及安全泄放理论; 开发了实用的紧急泄爆安全技术及装 备,对开敞空间气相爆炸的破坏威力及成灾模式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形成了一 批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和技术。其中, “化工装置安全泄放技术”获国家科技进 步三等奖, “紧急泄放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积极倡导 科研成果向实用技术及产品的转化,并不失时机地实现产业化。1988 年创办了 大连理工大学安全装备厂,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进 了教学、科研及生产的共同发展,为学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樊希山 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教学及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研究。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大型化工生产装置用能、用水的优化 综合研究,开发过程系统能量集成技术及清洁生产废水排放最小化节水技术,在 工程上得到成功应用,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 1991 年以来,参加或负 责了 30 多个项目,完成合同经费近 500 万元,其中有 7 个实施项目,为工厂创 年效益 3000 万元以上。主要项目有: 96 年吉化 104 厂乙烯装置第一期节能改 造, 97 年乙烯装置第二期节能改造, 97 年抚顺乙烯塔改造,98 年龙山化工厂 戊烷分离系统设计, 99 年大型合成氨厂工艺凝液回收,2000 年盘锦芳烃抽提装 置基础设计等。获得主要奖项有: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 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辽宁省石油化学工业厅等。高占先教授,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科研领域:1、金属有机化学及催化化学,重点是烯烃齐聚反应的应用基础研究,这一成果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发表论文 20 余篇,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有机铝叠氮化合物的研究, 2、 有机铝叠氮化合物是一类高含能材料,有国防工业应用前景,研究合成条件、物 理化学性能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予研基金奖;3、近 期开展精细有机合成,重点开发药物中间体、聚合催化剂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有多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填补国内空白,申报国家专利三项。其中 1-溴代烷 的制备,在合成理论上发现了自由基反应的新现象,在技术上采用了高选择性、 高效率的快速反应技术。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1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贺高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工研发基地主任。研究领域:化学工程和 膜科学与技术等。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录,8 篇被 EI 收录,出版著作 4 本(章) 。在研课题:新型耐高温超强吸水性高分子质子膜 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冰的晶习和熔融破坏 w/o 乳化液机理的研究,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液膜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有机蒸汽的膜法回收,膜蒸馏、膜吸 收等。何 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理事,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专业委员会络合催化委员,大连化学会理事长。 “分子催化”杂志编委, “大学 化学”杂志学术委员。曾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化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化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化学组成员。 年代开始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60 其中 IPRA 获化工部科技成果奖。81 年公派去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理学院学习,获理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及络合催化烯烃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 做过前、后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合成直链低碳 α -烯烃,共轭二烯烃调 聚合,CO2 催化活化及与有机分子的反应,超临界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己发表论 文 100 余篇,发明专利 3 项,主编、合著图书各一部。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绿色 化学中的配位催化” 。胡大鹏教授,辽宁省流体工程学会理事。研究领域:1、化工流体机械。自1990 年,开展了激波振荡管的冷效应和高频射流振荡技术的研究,研制成功旋 转式和静止式气波制冷机。 研究了波在多级小孔中的耗散和反射, 解决了气波制 冷机的带液运行问题。2000 年后,开展了双开口压力振荡管的研究,研制出了 新一代压力交换型气波制冷机械,在国际居领先水平。2、天然气集输工艺。开 发出天然气系统模拟和设备设计软件,有效地应用于天然气处理工程。3、研究 了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结构和制造工艺, 开发出高压多股流绕管式换热器, 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研究了管式超细玻璃纤维对微粒的过 滤特性,结合开发的新型螺道旋流分离器,实现气、液和气、固的高效分离。各 种类型的气波制冷机、 高压绕管式换热器和旋流过滤分离器现已广泛用于天然气 处理装置中。近十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获得国家专利 4 项,参与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2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了 2 项军工项目和数十项国内外工程项目,例如“西气东输”工程。胡浩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油页岩和生物质的转化基础和应用(如煤的热解、煤液化制芳烃) 、高性能炭素材料开发(如高比表面吸附剂、分 子筛炭膜、炭气凝胶)以及超临界流体应用(如煤、油页岩及生物质在超临界流 体中的转化、天然产品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超临界介质中的化学反应)等方面的 研究工作,承担完成多项国家(包括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基金项目) 、省部级 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 2 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和生物质转化基础与应用、新型炭素材料 的制备与应用、超临界流体应用技术等。蹇锡高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初作为客座教授到加拿大McGill大学工作三年。1994年经国家人事部审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由国 家计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及国家经贸委联合授予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 作者称号,1996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八五” 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并被国家化工部聘为高等院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并获大连市技术开发一等奖。 1999年获国际经济评价 (香港) 中心颁发的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荣誉证书。 主要科研方向:⑴新单体和新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⑵耐热高性能高分子工 程材料的研究;⑶新型分离膜材料及膜技术的研究;⑷聚合物改性及反应性加工 技术的研究。现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一项、国 家发明专利六项及国家鉴定成果六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已完 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项、军工协作配套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两项、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一项、辽宁省科研项目一项;国家“九 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国家“九五”国家重点军工配套科研计划项目一 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一项、大连市重点产业化项目一项等。金子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德德累斯顿工大(TU Dresden)研究生毕业,获德国亚琛工大 TH Aachen 博士学位。历任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化 工研究所所长等职。目前担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 化工》杂志编委,中国洗涤剂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德国化学家协会表面活性剂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3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专业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环境 友好催化与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艺” 具体的研究方向有: 。 “液/液两相催化” 、 “CO 化学与均相催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环氧乙烷化学”。 近年的主要 学术创新是提出“温控相转移催化”概念,这一概念已作为词条被 2001 年国际 出版的催化百科全书“Catalysis from A to Z”(Wiley-VCH,Weinheim)收编, 并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和评述,先后在国际专著“Aqueous phase Organometallic Catalysis”(Eds:B.Cornils,W.A.Herrmann)(1998)和国际丛书“Current Topis in Catalysis”(Research Trends,2001)中以专章和专论介绍,这一获得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的资助研究课题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在做深 化和创新以温控膦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液两相催化体系研究的同时,继续扩展 “温控相转移催化”的反应类型并力争推向工业应用。最新提出的“温控相分离 催化”概念是本研究组在液/液两相催化方面的又一研究成果。近十年中,作为 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 4 项。李志义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压力容器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流体与粉体工程研究设计所所 长,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一、超临界流体过程。主要包括: (1) 超临界流体萃取及精细分离过程(主要用于中草药及其他生物质有效成分的 提取、 微电子器件的精密清洗); (2) 超临界流体重结晶过程 (主要用于超细 (纳 米)粉体材料的制备)(3)超临界流体渗析过程(主要用于高分子材料的修饰、 ; 多孔材料及膜材料的制备)(4)超临界流体反应过程(主要用于纳米级金属氧 ; 化物制备、有害物处理和生物质能利用) 。二、过程的空化强化。主要包括: (1) 生物过程的空化强化(主要用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和食品、饮料的消毒)(2)物 ; 理过程的空化强化(主要用于传热、传质和精密清洗) ;三、特殊流动过程。主 要包括: (1)振荡流; (2)气固密相流。 课题被评为特优,其技术水平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新催化材料:主要研究丙烯环 氧化和环己酮氨氧化新催化材料、低碳烃类气相氧化新型催化材料,被列入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和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 择形催化:主要研究 多环芳烃的烷基化,以萘及联苯烷基化生成 2,6-二烷基萘及 4,4’-二烷基联 苯为主, 4,4’-二烷基联苯选择性达到 90%(文献最好结果为 65%) 。在国内外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4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SCI 收录 36 篇,EI 收录 16 篇。2002 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宗石 教授。科研方向为表面活性剂化学及染料、中间体合成工艺。曾完成邻硝基氯苯连续{压氨解的新工艺,建成数套生产装置,为国内首创,获得了国 家科技大会奖及大连市科技奖。 “七.五”期间,完成了三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并通过了验收和鉴定,在液-固分散体系的研究方面,尤其是染料分散体系的研 究方面达国内领先,获得了萘系分散剂合成新工艺的国家专利,建成了数套萘系 分散剂的工业装置。 “九五”期间,完成了两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通过了验 收和鉴定。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研究,有关长链 烷基萘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产品开发为国内首创, 并申报了一项国家专 利。目前正承担“九七.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 的基础研究,重点进行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及其界面行为的基础研 究,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重点支持,并已申报了 两项国家专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 论文数十篇,并有专著《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工艺》 。梁成浩 电化学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有电化学工程、防腐工程与技术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耐蚀改性,包括电化学合成、加工,防腐技术开发;腐 蚀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开发;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及耐蚀性和生物相溶性及微生 物腐蚀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医用形状合金材料等。刘长厚化学工艺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气-固催化和气-液-固三相流动系统(如气-液鼓泡塔、环流反应器、气-液-固三相流化床、萃取塔、结 晶器等)的传递特性、新型传递和反应设备的开发研究。曾开发研究出新型蒸发 反应结晶器、 内循环高效三相反应器和新的化工工艺技术, 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 教委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和国家专利。目前研究方向为:化工、环保领域中新 型催化技术和设备开发研究;膜分离技术和膜反应器研究。刘天庆 化学工程专业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分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A、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研究。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及 其微观结构,制备微生物喜欢或不喜欢附着的表面生态环境,从而加速或抑制各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5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类生物膜的形成过程。B、表面材料改性与防腐抗垢。采用离子注入和化学镀等 物理和化学的表面改性技术,改善换热表面的传热及防腐抗垢性能。C、干细胞 大规模培养。采用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扩增神经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从而为这 两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干细胞源。D、纳米表面新相形成和细胞黏 附等纳米区域相关性质和现象的研究。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完成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基金 1 项,完成辽宁省基金项目2项;正在进行 的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1 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1 项。与燕化合成橡胶厂、燕化研究院和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等单位合作完成或在 研项目4项。完成科研经费 40 万元以上,在研经费 80 万元。马学虎 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热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校科技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理事、中 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研究领域:功能表面材料与滴状冷 凝传热;强化传热及节能技术;工业余热回收热泵技术;工程组织和活体器官低 温保存技术。曾发表学术期刊论文 30 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0 余篇。主要科 研项目:聚合物/多孔涂层强化冷凝传热的研究,多孔涂层表面强化凝结传热的 研究,固液界面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研究,海水淡化用特种表面处理的铝合金传 热管材的研究(九五攻关项目的子课题) ,吸收式热变换器高效化关键技术的研 究、工程及生物组织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宁桂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无机功能化合物合成技术与理论研究,包括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高纯化、形态调控、纳米杂化及超分子功能化合物等研究, 是教育部和辽宁省纳米材料学科评审专家。已负责国家攻关等项目十几项,申请 专利 4 项,实现工业化 2 项,通过技术鉴定 2 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学科 建设方面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到之处的无机合成理论与技术体系; 把无机微 粒材料的球形/纤维化、定径化、超细化与表面修饰融为一体;把无机超分子功 能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无机交叉的研究领域。特 别地,由她负责完成的国家攻关课题“定径超精特种颗粒添加剂研制”顺利通过 国家验收和教育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其申报专利技术“球形与纤维状高纯超细氧 化铝粉体制备技术”在旅顺一台湾独资企业已完成 30 吨/年试生产并扩建为 100 吨/年规模; 其申报专利技术“纳米包覆制备铝酸盐系发光材料技术”是将氧化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6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铝纳米粉体制备技术与发光材料合成技术结合起来,使氧化铝原料成本降低 25% 以上,且发光性能提高、能耗下降,已在山西蒲县投资 1 千余万元建厂,试车一次 成功,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其申报专利技术“球形氧化铬超细粉体制备技术” 正在石家庄一铬盐厂进行工业转化;近期,又发展了原位水解聚合技术,从而得 到功能性疏水氢氧化铝纳米纤维,将用于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杂化阻燃材料。彭孝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1978 年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1982 年获学士学位, 1986 年获硕士学位, 1989 年获博士学位,1990 年―1991 年为南开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后。现任精细化工国 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中国染料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 技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钱旭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作美国拉玛尔大学博士后、德国洪堡基金博士后、 日本姬路工业大学任客座教授, 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学术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化学部委员。科研项目获 奖有:02'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98’国家教育部科技进 ; 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98’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94’原国 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等。成果:国外 SCI 论文近七十篇,成果 鉴定及专利多项。研究方向: 生物性能染料:荧光信号分子探针、光敏人工酶 及光敏药物的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绿色化学农药:昆虫生长与行 为调控剂、植物细胞激活剂、含氟农药的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定量构效关系。邱介山 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化工系系主任、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是大连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委员。 曾先后以访问学者、 访问教授和研究员身份访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日本煤炭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英国理丁大学催化 研究中心, 英国皇家学会化学会等。任著名国际刊物 Carbon 编委和国内 8 种学 术刊物编委;国内外 20 种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际炭科学大会组委会委员 (2002) ;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委;国家 863“纳米材料专项”课题评 审专家等等。研究领域:分离科学与技术、煤化学与煤化工、炭素材料科学与技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7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术、等离子体化学与化工、多相催化等。作为项目申请人或课题具体负责人,承 担完成或正在实施各类课题近 30 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5 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 973 项目子课题 1 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 4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 1 项、教 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1 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中日和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各 1 项) 、辽宁省高校优秀青 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1 项等;课题工作涉及:新型及高性能炭素材料的制备 及其应用;基于纳米炭素材料的高性能催化剂和新型催化反应;等离子体化学化 工;生物基纳米炭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煤炭和生物质的高效洁净转化基础研究 及相关技术;吸附分离技术;无机膜材料(炭膜)的制备及膜分离技术;燃料电 池用电极材料;煤基和石油基中间相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等等。在国内外学 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10 余篇, 其中近 40 篇被 SCI/EI/ISTP 收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先后在国际会议和国际著名大学作特邀学术报告 21 次。 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政府技术开发一等奖、辽宁省政府“百名 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浙江省长兴星火科技项目一等奖、首届辽宁省青年 科技奖、浙江省长兴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孙立成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德国马普辐射化学研究所作博士后期间,曾从事生物体系光化学及光物理研究。曾获德国洪堡奖励基金,从事生 物光合作用体系的模型化学(Porphyrin-Qinone)研究。 曾被聘为瑞典人工光合作 用计划特聘研究员。曾被聘为瑞典皇家工学院(KTH)化学系助理教授。从 1999 年 2 月起被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聘为副教授(Docent),博士生导师,从事人工光 和作用及太阳能转换研究。从 1999 年 9 月起孙立成博士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计划负责人、化学系副教授、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作为 瑞典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的发起人和关键骨干,首次实现了过渡态金属 Ru 络合物 与 Mn 络合物的光制电子转移, 成功地模拟了生物光合作用体系 II 电子给体部分 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 对人类利用生物工程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燃料具有重要 的科学意义。近五年来,孙立成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及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其研究成果被瑞典挪威等国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并引起 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的高度重视。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了多项瑞典国家自然科学基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8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金、瑞典 Wallenberg 基金、瑞典国家能源部基金,欧共体 TMR 基金。从 2000 年 3 月起与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被大连理工大学聘为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并在当年内三次回国讲学、 科研, 为国内培养博士生及高科技人才, 在短期内获中国教育部重点学科基金、 科技部专项基金、 基金委海外合作基金等。 从 2001 年 9 月起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 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支具有创新力的科研队伍, 开展了超分子化学体系的合成 及性能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金属酶及人工模拟,人工光合作用,人工氢化 酶,太阳能转换及清洁能源王安杰教授。 《石化技术》编委,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行了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 向:深度加氢脱硫/脱氮、光催化氧化脱硫、中孔分子筛合成及其在炼油和精细 合成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曾负责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1 项,参与重大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 , 高校骨干教师计划项目 1 项,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1 项。有关催化剂制备 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2 项(授权 1 项) 。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 Chem. Commun., J. Catal., Appl. Catal.,Catal. Lett.,Chem. Lett.,Stud. Surf. Sci. Catal.等国 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在 MCM-41 作载体制备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面的研究工作 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肯定,Appl. Catal.邀稿介绍有关研究工作。曾获辽宁省优秀 论文二等奖 1 项(2000 年) ,大连市发明创新奖 1 项(2000 年)。王金渠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吸附分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国际吸附协会会员,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杂志编委。研究领域: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及应用;无机膜仿生合成理论及制备技术;无机膜分离与催化一体化研究;无机 膜渗透蒸发分离有机物及脱水技术;无机膜天然气催化转化技术;变压吸附空分 技术;吸附法回收化工厂尾气技术;精细化工新产品的合成。变压吸附富氧及其 系列产品开发获辽宁省发明金奖、科技进步二等奖;Dy-9201 杀菌剂的研制获辽 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HPA 高效缓蚀剂的研制获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局科技进 步三等奖;沸石膜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研究获大连市政府技术开发一等奖;回收 乙醛装置尾气乙烯的研究获大连市政府技术开发一等奖;12 2-羟基-2 膦酸基乙 酸的合成方法获中国专利,沸石膜分离二氯乙烷/氮新工艺。他作为大会主席及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19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副主席主持召开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曾赴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 国家出席了八次国际会议。他主编及合编教材及专著 5 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00 余篇。93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王 梅教授,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 年再次作为洪堡学者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在 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化学院进行合作研究;1997 年回国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 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均相催化和金属有机化学。曾进行过有机锆、铪络合 物的合成和反应的研究;高价态有机铼络合物的合成和催化反应的研究;钼、钨 双金属含硫羰基络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活性的研究。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锆络合 物催化烯烃齐聚反应的研究和金属酶活性中心模拟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王祥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化工学会理事,1961 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石油化学和分子筛催化教学和科学研究工 作。在分子的择形催化和芳烃的催化转化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70 年代指 导完成了“稀土 Y 型分子筛催化剂移动床评价”“制取对二甲苯新催化剂”两项 、 国家级项目。进入 80 年代以来,领导研究开发了多种芳烃选择烷基化、苯酚选 择羟基化的专用催化剂, 开发成功采用高硅沸石和稀土为主成分的催化剂体系及 合成对二乙苯技术。 “对二乙苯直接合成法技术开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 奖,中国石化总公司三等奖。 “IDGA 沸石及 EA-8402 沸石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 用” “EA9506 催化剂合成高纯度对二乙苯” 及 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择 形催化转化沸石催化剂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 2002 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 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研究的课题已从石油建功石油化工延伸到精细化工、纳 米功能材料领域。王玉荣 教授, ?合成橡胶工业?杂志编委。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总公司、燕山石化公司、锦州石化公司科研项目 20 余项。以高分子阴 离子聚合理论为基础,长期从事聚合理论和新型合成橡胶品种的研究。采用高分 子设计方法,研究合成新型引发剂、功能化引发剂、助引发剂、极性调节剂,研 究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大宗单体的均聚合, 共聚合、 嵌段聚合反应动力学。 在研究阴离子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结构设计与调控领域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在大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0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分子功能化改性和合成橡胶弹性体新品种的研制与工业开发及生产都有所建树, 所研制的 PB、LPB、SBS、SIBR 等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总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方向稳定,已 形成特色。研究成果:1、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SCI、EI 上 有收录。2.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8 项。有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及其制备方法;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五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异戊二 烯、丁二烯、苯乙烯七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耐溶剂热稳定型抗冲击聚苯乙 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等。3、授权美国专利和欧洲专利共 3 项。奖励: “高分子阴 离子聚合理论及新型弹性体合成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乙稀基 聚丁二烯橡胶的研制”获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 胶的研制” 获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 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曾被评为部、 省、市级优秀论文。吴祖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5 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染料及中间体工学专业。英国染料及染色化学家学会高级会员(Fellowship of the Society of Dyes and Colorsits, U.K.),美国科技进步学会会员(Membership of AAAS)。主要研究方 向为染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和应用及工艺。长期以来在活性染 料化学和染料与中间体环境友好合成领域上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工作。已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 2 本;发明专利 12 项;获省部级奖励八项次, 其中染料与中间体环境友好合成等项目获教育部 2002 年发明一等奖。杨凤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所长。并兼任大连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专 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环境产业协会副会长。自 1981 年以来,主要从事环境科 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如下: (1)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主 要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与数值模拟,生命周期评价,化工过程资源利用最大 化与废物最小化; (2)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先进氧化技术。主要研究磁化学、电化 学、超声化学、光化学、催化化学及其耦合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应用基础 研究; (3)污水深度处理与中水回用技术。主要研究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 处理,即混凝、过滤、膜分离、吸附、电化学等组合技术研究。主持研究污水处 理研究与工程设计 20 多项,环境影响评价 30 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70 多篇,专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1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著 3 部,申请专利 2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 3 项。杨希川 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侧重于蒽醌化合物在染料等领域的应用的研究及工业化新产品开发,1,5-二硝基蒽醌/1,8-二硝基蒽醌、溴氨酸新工艺及 α -氨基蒽醌的协同羟基化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并已应用于工业化且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友好染料新技术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 奖,并推荐国家奖。2001 年到现在,除了蒽醌化合物的研究外,主要研究方向 集中在以有机染料为光敏剂的纳米二氧化钛新型太阳能电池。 与高纯度半导体材 料的基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这类太阳能电池的特点是:其主要材料是二氧化钛 和有机染料,其成本极低,目前已能达到 10%的能量转换效率,如果能达到实 用化的要求,将是世界上的一次能源革命。杨学锋 化工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副院长()。七十年代作为骨干参加石脑油多金属重 整、长链烷烃脱氢等四项新型化工过程催化剂研制,均先后投入工业使用并获 6 项国家及部级奖励。1980 年后,共同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化学激光动力学实验室, 发现了两个新的化学激光体系,测定了近十个基元化学反应的初始振动能分布; 参与主持国内首台大型交叉分子束装置建设工作, 研究集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奖。 年间,多次出访美、英、法、日、瑞及台湾地区八年余,与美、 英学者合作使用腔内增益衰减技术,首次测定了纯转动化学激光器的绝对增益; 首次使用速度取向多普勒光谱技术对过氧化氢光解离产物氢氧自由基的内能态 及平动能进行了同时测定; 与台湾、 英国学者合作, 在水分子紫外光解离研究中, 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效应(SCIENCE,285 卷,1999 年) 。1996 年 以来, 在大连理工大学主持建成了国内第一台用于亚大气压体系活性物种诊断的 分子束质谱装置,并已对氢、氮等放电体系进行了成功研究。1994 年起获国务 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1 年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姚平经化学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系统工程。他领导的系统工程研究所,十几年来完成了生产装置系统的分析和诊断、生产装置 节能及扩产改造等20多个合同,合同总金额300多万元,其中9项在生产上 得到实施,并一次开车成功,经过连续72小时的考核,达到设计指标,为工厂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2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获得的经济效益,每年达5000万元以上,并获“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 , “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以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等。张淑芬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精细化工系主任,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染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细化工》《染料工业》《精细与专用化学 、 、 品》杂志编委,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精细化工方面教学科研工作, 在我国首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分子染料研究,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德国发明 专利公开,并申请了美国发明专利。获 1996 年大连市科技开发一等奖一项,获
年度大连市优秀发明者称号,蛋白质高分子染料获
年度大 连市发明创新奖,获 2000 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 奖一项,获 2001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来,带领团队进行所在重点 学科中最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生态染料及生物质染整专用化学品研究领域进行高 性能环境友好染料、染色行为及染整基础、开发和应用研究:(1) 活性染料无盐 染色行为的研究;(2) 天然高分子染料的研究;(3) 仿生染料的研究;(4) 聚丙 烯专用染料的研究;(5) 生物质印染助剂及整理剂的研究(包括糖基表面活性剂、 增稠剂和低醛和无醛交联剂),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工作得到 5 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资助, 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112 篇, SCI 和 EI 收录 20 余篇, 被 参加编写专著 2 部。张英菊教授,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学方 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有:1、活性分散染料和新型杂环分散染料的研究,其中-苯并呋喃酮类染 料的研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2、油田用中高温下 CO2-H2O 介质中气/液双效缓蚀 剂的研制,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应用效果颇佳等特点,有着良好的应 用前景。 合作研究开发的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活化 CO2 与环氧烷烃环加成反应制 3、 备环状碳酸酯用的催化剂, 其活性高于迄今国内外报导的最高催化活性催化剂近 20 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手性席夫碱铝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环加成 反应中的应用是一项目前尚未见报导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委科研项目 3 项,横向合作项目 6 项,申请中国专利 4 项。赵常志副教授, 曾在日本国立大分大学研究生院机能物质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留学日本期间,在 Egashira N 教授的指导下,从事了数年电化学发光试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3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剂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发光试剂的合成、敏感试剂的固化、电极的化学 修饰、 制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受聘回国任教后, 继续从事分析化学、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在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电化学发光试剂的合成和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较丰富的经验。可承担各种材料、 药物、试剂等化学品的分析,生物化学传感器件的开发、光电开关器件的研制等 项目。赵德丰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保加利亚索非亚高等化工学院进行高分子聚合色素的研究,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利兹大学色化学系进修,从 事荧光染料的研究,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北卡莱纳州立大学进修。现任: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染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工出版社编委。从事染料新 品种的研制、精细化工产品结构剖析、染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赵伟杰 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及药物化学合成研究,熟悉药理、药物制剂和分析。1986 年,1987-89 年、1992 年、 年作为客员研究员先后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学习和访问研究。得到大连市医药科学研究所郭永p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 研究所孙南君研究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菊池教授、门田重利教授、三川 潮教授的指导。曾经设计、主持、实际实验研究过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化学全合 成,利用天然分子骨架进行半合成结构改造研究工作。对国产中药植物乌苏里藜 芦、毛穗藜芦、光脉藜芦含有的甾体生物碱、吲哚生物碱、二肽类化合物、类 化合物,中药栀子中的环烯醚甙类化合物、 ,丹参中的新萜酮类成分,海洋生物 柄海鞘、玻璃海鞘含有的抗癌活性成分,中药温莪术的活血化瘀成分,大豆异黄 酮类成分等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研究。尤其是对中国东北地区 辽宁产乌苏里藜芦、毛穗藜芦及吉林长白山产光脉藜芦进行了深入的化学结构、 药理、 药效、 制剂及分析方面的比较研究, 发现了 9 种世界上未报道的新生物碱, 推进了国内甾体生物碱的研究进程。郑玉斌 教授。1992年―1999年间先后三次到日本的千叶工业大学和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作为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合作研究。“八 五”,“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一项、吉林省重点攻关项目一项、留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4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学回国基金一项、“九五”军工配套项目一项。完成各级鉴定成果十多项,获发明 专利三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同时获国家发明奖一项、国家教 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项、“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电话:8605传真:4691725- 25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土木水利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的前身为土木工程系,是大连理工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之一。现 有 5 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筑环境与 设备工程和工程管理。11 个硕士学科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防 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 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 岸及近海工程。2 个一级博士学科点: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10 个二级博士学科 点(除市政工程外均与上述硕士学科点名称相同) 。2 个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 程和水利工程。2 个国家重点学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4 个省级重点学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和结 构工程。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水利学院拥有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171 人,教 授 45 人,副教授 35 人。其中两院院士 3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4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5 人,博士生指 导教师 36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 者 3 人,辽宁省学科带头人 2 人。主要研究领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理论研究这是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的面较广,难度较大,例如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 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研究, 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 制研究,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计算,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 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刚度、裂缝宽度计算,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等。完成省、 部委基金和规范修订项目 10 余项,国家科技攻关和攀登计划子课题两项。研究 成果被有关的国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水工、港工等行业规范所采用。获省、 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其中“后张无粘结砼结构基本理论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8)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在水利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方面,50 年代赵国藩教授就系统地介绍并发展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6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钢筋砼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法,60 年代在国内最早提出对结构安全系数采用一次 二阶矩法进行分析,70 年代又参与主编了《水工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 SDJ20-78》 并获 1985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80 年代,系统开展了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 与应用研究,提出的“抗力比值分析法”和“荷载极大值分布法”分别被我国国 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等规范所采用。基于上述研究 成果所著的专著《工程结构可靠度》为我国第一部工程结构可靠度方面的著作, 被国内同行引用达 120 次之多。1985 年起,相继提出了广义随机空间内可靠度的 一次二阶矩、二次二阶矩、二次四阶矩法、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等。90 年 代提出了钢筋砼结构施工工期和老化期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原始随机空间内的可 靠度分析方法等。其研究成果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赵国藩院士领导 下的课题组在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1 年 7 月“工 程结构可靠度”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年起,又在国家基础性 研究重大项目(攀登计划) “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 课题中,承担了有关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标准的基础研究专题。 “工程 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 1998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坝混凝土多轴强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完成了混凝土的三轴强度理论和本构关系模型研究,提出了全级配混凝土力 学特性计算的仿真模型和算法,其中碾压混凝土力学特性被评为 1998 年度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被评为 1998 年国家科技进 步三等奖。 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研究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大规模研究,主编了两 本国家级推荐性规范:《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CECS13:89》和《钢纤维混凝土 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38:92》 。其中《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获 1998 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有限元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对于线弹性问题已经很成熟,但对于如何考虑钢筋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发展,粘结力的退化或破坏等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还不够 成熟,本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特种结构烟囱的温度应力 分析,大型复杂结构的应力分析等。★混凝土复合受力及强度准则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7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混凝土的强度理论至今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复合受力及其强度准则的研究方 面。但是近年来本院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本院自 行研制了三轴加载装置,完成了多项科学基金和省、部委基金项目,其中有些成 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对混凝土断裂力学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完成了部委基金 2 项,国家科技攻关 子课题 2 项。在砼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的尺寸效应、失稳破坏的双 K 判别准则、砼 动态断裂和疲劳断裂特性和机理、 Ⅱ型断裂特性和复合型断裂特性等方面取得了 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 1998 年被推 荐为国家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纤维混凝土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型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拉、抗 弯、抗剪、阻裂、耐冲击、耐疲劳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工 程和各种建筑制品等领域。★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已经普遍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关 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辽宁省在推广和应用高强混凝土方面是走在全 国前面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领域里,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高强混凝土也带有自身的弱点,即脆性大、延性差。如何解 决高强混凝土柱的延性问题成为制约高强混凝土应用的关键问题, 本院与辽宁省 建筑设计院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 研究成果被鉴定为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 “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 与辽宁省建筑设计院共同制定了地方性标准“高强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规程”在推 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上做出了贡献。★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研究(1) 钢管为核芯的高强砼柱抗震性能研究 为提高高强砼柱的延性,提高设计轴压比,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柱,其内部设 置一较小直径的钢管高强砼,外包钢筋砼。完成了这种柱子在高轴压比条件下低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8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提出了弯压和抗剪设计计算方法和抗震构件措施建议,并 与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在沈阳市建成了两栋采用这种柱体系的高层建筑。 该项目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 (2) 轧带肋钢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冷轧带肋钢筋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节能钢材,由于表面带有月牙 纹,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与冷拔丝相比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本院重点研究 了用冷轧带肋钢筋配箍梁的抗剪性能以及用冷轧带肋钢筋配箍柱的延性试验研 究。研究成果对于推广冷轧带肋钢筋的应用起了积极的作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3) 异形柱框架结构研究 异型柱指 L、T、十字形的柱,在住宅建筑中将柱与墙形协调,节省空间,美 观。国内虽应用广泛,但设计理论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对柱的弯压、抗剪和 节点的受力变形性能做了专题试验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并与辽宁省建 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在沈阳市推广约 6 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受到用户的极大欢 迎。该项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 (4) 底框架组合墙结构、框墙梁受力变形性能研究 针对底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要求严格及框墙梁计算理论不完善,与辽宁省设计 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完成了 7 片 1/2 比尺的大尺度模型试验, 对底一层框、底二层框,墙体带洞和不带洞的多种情形进行了模拟地震作用的低 周反复荷载试验, 并结合试验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得出了改进的框墙梁设计方法。 在沈阳地区完成了 10 万平米的 8 层房屋设计和建筑。该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6) 。 (5)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应用 建材教研室混凝土新型超缓凝剂的研制、矿渣的综合利用以及超稠油沥青的 应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岩土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几年来,岩土工程教研室紧密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际合作 课题以及大型土木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际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对岩土工程 与土动力学中关于岩土体应力、 变形与稳定性静动力分析基础理论与数值计算方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29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法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在岩土体极限平衡理论与稳定性分析 方法,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及土石坝抗震动力分析理论与非线性数值分析、膨胀岩 土工程特性与本构关系、 地下水易污性评估与管理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具有重 要学术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国家经济建设 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相应研究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防灾减灾工程研究工作(1)大坝抗震研究 自 1957 年林皋院士开始研究流溪河水坝的振动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 高水平的队伍和建成了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完成了龙羊峡、安康、白山、二滩等 一批混凝土大坝的抗震研究。 “丰满大坝岩塞爆破” 其中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七五”到“九五”期间,针对重大工程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动力特性和地震 破坏机理研究,包括攻关项目中的李家峡、拉西瓦、小湾、溪洛渡等大坝工程以 及岭澳、连云港等核电站、高层建筑和桥梁公路工程等。发展了结构动力破坏试 验仿真技术,研制了仿真模型材料,提出了相似换算关系,提出了按裂缝初现应 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定量评价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高坝动力破坏模型试验,深 入研究了大坝动力破坏形态及结构缝对大坝动力破坏特性的影响。 进行了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条件下高拱坝应用基础研究”,负责了《水工建筑物 抗震规范》《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地下结构”章节的编制,完成了地下结 、 构和地下洞室群的抗震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混凝土断裂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将 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用于大坝裂缝控制分析中。在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测定、混 凝土断裂韧度尺寸效应、双 K 断裂准则、裂缝扩展过程研究方面,多年来一直保 持国际领先水平。 (2)高土石坝抗震及筑坝材料工程特性分析 结合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00 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用基础研究”和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原型、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依据大量的试验和 分析数据,从筑坝材料特性、坝体的微振特性与强振破坏特性、动力分析方法以 及抗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面板动态断裂、坝体失稳形式及潜在的 破坏区域、地震残余变形、抗震加固措施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3)龙滩大坝抗震计算和抗震模型试验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30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本项目于 1995 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龙滩大坝位于广西,坝址 区基本烈度主要受望谟-罗西-八南孕震构造影响,可能最大发震强度为 6 级左右, 坝区影响烈度为 7 度。龙滩坝区构造稳定性比同属 7 度区的黄河小浪底,雅砻江 二滩,大渡河瀑布沟等水电站要好,而龙滩的地震加速度却比上述工程高得多,建 议再做分析。基于此出发点,本院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既要以我国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为主要依据,又要考虑到有关科学的最新成 果。通过地震动危险性分析和研究各国抗震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更为合 理的地震动参数,并在国内首次提出大坝按两级地震动进行抗震设防的思想。 (4)大型地下结构的抗震稳定性分析 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愈益明 显。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地震设防区,随着地下结构建设规模的扩大,地下结构的 抗震设计及其安全性评价将成为工程设计人员所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项研究 结合溪落渡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提出了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围岩无限介质的动力 相互作用及洞室周边地震波的散射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的 合理计算模型。本研究对提高地下洞室群抗震设计水平,保障工程安全性,节约 投资均将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可望取得比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海底油气管线的振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 目前,海底管线作为生命线工程之一,由于其所处环境条件的恶劣、边界条 件的复杂,其安全性正受到各方面的威胁。地震作用下管线的强度破坏是要解决 的重要问题,波浪升力下管跨疲劳颤振也时刻威胁着悬跨管线的安全。从振动控 制的角度来分析管线动力反应和提出合理地振动控制方法和措施是期待解决的 问题。 本项研究建立了悬跨管线两点输入地震动时管线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及悬跨 管线波浪升力颤振下管线动力反应分析的模型,模型考虑了地震动沿管跨的传 播。算例分析了不同跨长的管线动位移时程和动应力时程。得出管线的反应与输 入地震动频谱密切相关,通过确定管跨的频率来确定管跨的跨长。 (6)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研究 多次震害表明,生命线工程的损坏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生命线地震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31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工程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本项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技 术、神经网络技术等研究了城市供水系统地震可靠性。不仅对管道单体受地震荷 载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后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估。本文 总结了供水系统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并对新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 (7)核电站工程建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 包括的项目有:岭澳核电站取排水交叉口试验、连云港核电站东护岸抗震试 验、田湾核电厂取水隧洞抗震分析、江苏田湾核电站厂外引水隧洞入口、出口构 筑物动力分析计算田湾核电站厂区前池引水暗沟结构抗震数模分析、 田湾核电站 拦沙防波堤结构抗震数模分析等 针对核电站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核电海域工程建筑物的分析方法、 评价标准、先后完成广东岭澳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多项工程的大型动力模 型试验、计算方法与安全评价研究,如引水隧洞、护岸、取排水建筑物及其各种 附属构筑物等,通过国家和安全局审查,专家评审达到国际与国内领先、部分达 国际先进水平。 (8)高拱坝强震控制和减灾对策研究 发展了结构动力破坏试验仿真模型新技术,研制了仿真模型材料,提出了相 似换算关系,首次提出按裂缝出现进行大坝抗震安全性的定量评价。通过大规模 的高坝动力破坏模型试验, 深入研究了大坝动力破坏形态及结构缝对大坝动力破 坏特性的影响,并将高坝抗震的研究推进到振动控制的新的高度。 (9)200m 级以上高拱坝地震应力控制标准研究 本研究为“九五”国家攻关项目。200 m 以上高拱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是一个十 分复杂而又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容许应力标准按拱坝的最大应力控制坝的安全 性,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性的评价标准。随着拱坝建设的发展,这种评价标准所 表现出来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经过研究, 本项目提出对高度超过 250m 以上的高 拱坝, 规范要求进行专门研究。 专门研究应不限于弹性分析与弹性动力模型试验。 尚应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与动力模型破坏试验。同时还应进行灵敏度分析,以考 虑设计地震动、混凝土材料动力特性等方面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强两级或多级抗 震设防水准的研究。这代表大坝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向。加强局部开裂后拱坝抗震 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加强混凝土材料动力特性的研究。加强随机地震响应的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32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研究,加强大坝抗震可靠性的研究。 (10)高层结构的模型试验技术与分析技术 针对我国高层楼房建设日益突出的情况,进行了高层建筑及其构件的模型试 验研究, 如广东省邮电通信枢纽综合楼是我国最高的钢管高强混凝土与钢筋混凝 土结构组合超高层框筒建筑(其楼盖及筒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含钢结构), 其抗震特性的研究对于我国钢管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 计将提供有益的经验。为此进行了 1/80 比尺模型试验。又如,大连瑞士酒店为 日本清水建设设计,为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对墙体进行了 1:1 比尺原型试验和 分析。 (11)地震动的输入机制研究与分析 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新成果相互交叉,渗透才能得 以新的发展。因此,将信息技术学科中现代信号分析和控制的新理论、新技术 推广应用到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研究领域, 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的课题。 近十几年来先后针对拱坝如小湾、拉西瓦等大型水工结构提出了拱坝输入地震 动与拱坝和半无限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可考虑河谷不规则地形、地 震动的空间相关性及波型、方向、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了动力相互作 用的计算模型。 注意到地震动频率非平稳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重要性,我们将现代信号 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结构抗震分析计算和模型试验之中,研究了地震动时 -频联合非平稳输入模型,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开发计算机虚拟仪器测试 和分析系统,根本改变强震和破坏试验的结果可信度差、仍处于定性或半定量 的状态,使结构强震安全性评价前进到精度高的定量分析的信息化方向。 (12)大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的仿真模拟新技术 针对小湾、拉西瓦、龙滩等大坝进行了大规模模型动力破坏试验,深入研 究了大坝动力破坏性态及结构缝对大坝动力破坏特性的影响,研制了仿真模型 材料,提出了相似换算关系,首次提出按裂缝出现进行大坝抗震安全性的定量 评价。 (13)混凝土虚拟裂缝和动态断裂分析 该项目曾获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通过楔入劈拉试验深入研究了大连理工大学 科技处开发科 电话:8605 传真:4691725 - 33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实力概况混凝土的动态强度与断裂特性,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提出循环加载历史对地 震作用下混凝土动态强度的影响与加载速率具有同等重要性,提出了虚裂缝模 型的解析解法,为工程应用创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理研究员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