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本科和硕士都在东北电力大学是几本学输电工程,有希望进设计院吗

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输电)这个专业进浙江省的市局容易么,进去后都干嘛?待遇怎么样? - 知乎12被浏览6338分享邀请回答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学校信息更新时间: 15:51&>>&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类)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1949年开始招生,1958年调整为电厂动力装置,1977年调整为电厂热能动力工程,1998年调整为热能与动力工程,2012年调整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单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精品课程6门。本专业于198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现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潜力,能从事火力发电厂以及其他相关能源领域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检修、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三、主干课程
理论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电厂金属材料等。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针对发电行业的专业特长;
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厂认识实习、火电厂仿真机实习、电厂的运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四、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以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火力发电能源转换效率、实现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主要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四面八方,主要从事火力发电行业的运行、管理、设计、安装、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火力发电厂、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建设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毕业生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能源与动力工程_吉林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招生_东北电力大学
邦博尔升学网主要有小升初考试、、等信息。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人气:已有1339人浏览
更新日期:04-15
所在地域:吉林 吉林
学校名称:
联 系 人:招生办 联系电话:9 学校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不影响填写志愿,正式报名需到校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1949年开始招生,1958年调整为电厂动力装置,1977年调整为电厂热能动力工程,1998年调整为热能与动力工程,2012年调整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单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精品课程6门。本专业于198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现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潜力,能从事火力发电厂以及其他相关能源领域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检修、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三、主干课程理论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电厂金属材料等。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针对发电行业的专业特长;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厂认识实习、火电厂仿真机实习、电厂的运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四、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以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火力发电能源转换效率、实现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主要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四面八方,主要从事火力发电行业的运行、管理、设计、安装、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火力发电厂、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建设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毕业生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东北电力大学其他专业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1053人关注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开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校
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动态东北电力大学专科_[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疾风资料库
东北电力大学专科_[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发布时间: 13:35&&&&发布人:
[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网友韩伟对[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谢邀”。我去,写谢邀好爽,其实没人邀我,哈。第一次回答问题好紧张,幸好只是体验,没有标准答案。前一阵子总能看到“在什么什么学校就读时怎样一番体验?”当时看到的都是问在“清北”啦,哈佛啦,国内外名校,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就开始读啊。很容易理解啊,我这种平平凡凡中国大学生,确实很好奇在国内外超级名校就读到底啥体验,好奇心真的很满足耶。后来突发奇想搜搜有没有人问在东电就读是啥体验,一搜真有,当时我就乐了,问这问题感觉你脑残啊,哈哈,能有啥体验,跟国内任何一个普通本科能有啥区别。难不成你是要考我们学校的小弟,那既然你有这个想法,我只能说东电还是很不错的,学个和电相关专业,还是能有工作的。或者你是咱学校的校友,看别的学校都有人问,也来为母校挣点光,那就谢谢啦,因为我也有此意,再来个自问自答,包含了多少深情。再或者,你就是清北的,或者顶尖985,想看看我等渣渣是什么状态,那也谢谢你,选了东电。不管怎么说,关注这问题好久了,就看到俩回答,心理不禁为母校黯然伤神啊,在东电读书有这么丢人吗,还是大家都和我一样,怕写不好,都等着给校友点赞呢。
好啦,正式答题。东北电力大学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高考之前完全没听过这个学校还有这个城市,最后被录取啦还是很开心的。第一次去学校感觉学校太好了,真感觉阳光明媚,风景秀丽,原谅我农村孩子没见过市面哈。反正天真烂漫的我还是感觉念大学真好,东电好大呀,竟然有两个校区,而且居然还连着,哈哈。不是吐槽,当时感觉从老校区宿舍走到新校区三教接近半个小时,感觉和我们村差不多大,真是unbelievable啊。由于学校在东北,班级大部分也都东北人,所以大家很热情啊,作为从黑龙江去的我,难免也被同学的热情镇住了,后来证实是舍友太傻逼,哈哈。在东电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大一没事就和同学打打篮球,二教前的篮球场太水了,不过我第一次在那里摸到篮筐,那心情爽到爆。总之虽然这学校很普通,但是大部分去的同学还是很高兴地,在知乎说这话很心虚啊,经常潜水确实有种错觉,好像人人都顶尖985,年薪几十万,想不到还有我这样普通人。反正大一的我就是感到同学很热情,不对,是男生很热情。那女生呢?对不起,没有!开玩笑,我们电气院女生不多,质量还是很好的,再加上经管,外语,艺术院,东电也是有美女的,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啦!到了大二,生活愈加美好,因为我竟然找到了女朋友,哇,瞬间感到东电太好了。就是每次从“山上”到三教有点远啊。“山上”?对,这是我们对建在”夺命坡“上的宿舍的爱称,为了证明夺命坡的险峻,我只能告诉你,下面外卖一份起送,上面四份起送,你猜对了,我住13舍,后面就是大片的玉米地,夜晚蛙声一片啊,咦,怎么感觉那里不对!虽然山上不起眼,但下面绝对是东电最繁华的地方,两个食堂的饭跟不要钱似的,使劲给你盛啊,各个小饭店大都在此,还有棒棒鸡啦,饭米粒啦,小馋猫啦,我又打广告啦!总之,吃饭还是很方便的。爱情中的我啊,是多么幸福,我们最常去的,当然是东石,西石啦,这是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石头楼群,你上网随便百度,不用加东电,就能出来,足见它历史之悠久,环境只优雅,这是搞活动,谈恋爱首选啊,其实是里面历史太悠久,自习的人少,哈哈。我俩还爱去新校区三食堂,哇,这食堂太气派了,这哪里是食堂啊,分明就是自习室啊,而且冬暖夏凉有木有,各种女生有木有,看到没,我都没用美女来形容,而是用女生。到了大三,生活变的平平淡淡,热恋也过去啦,专业课也多了起来,虽然学习压力不大,但还是有不好好学的,我班级就降级好几个。然后最常去的当然就是二教啦,还有图书馆啦,还有东街了,这是老校区的我们自习的地方,那自习太爽了,毕竟身边傻逼多,欢乐也多多。而且去图书馆占座也很爽,遗憾就是一学期就占一次,大家挤作一团,一开门,啪啪啪,大玻璃碎了两块,多爽,真的,声音就是啪啪啪,不对,是三块。好不容易占个座,其实是个傻逼给我的,嘿嘿,只能好好学习了。大四,一提有些伤感啊,大家都忙着招工作,家里有人的毫无压力,靠自己的也都能找个满意的电厂啦,去个网电啦。不过看其他专业的,尤其女生,招工作有些费劲啊,谁让咱不是211呢,咱为国家恭喜那么多人才,想想就生气。大学四年,过的太快,这哪是写体验,分明就是我的回忆啊。为了给你们正能量,我一个深沉,寡言,抑郁的男人,竟然跟个神经病似的写这样的字,好玩。大学不开心的事,在毕业时候都忘了。还有新修了大门很豪华,新建了图书馆还没开放,没机会用啦。以上。网友贾国滨对[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谢自邀~~!作为一个在我大东北皇家电力大学读了本科又念了研究生的普通学生而言,想要好好描写一下自己的母校反而不知从何入手了,因为东电的一切早已太过熟悉,她如同空气一样虽无法看见却又息息相关。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已经完全的以这里为本了。早上从研一公寓醒来,简单洗漱一下便与同学一起去不远的新校区健身馆练练,顺道在新老校区之间的功夫包子那把早餐解决掉。从东门进入,相比老校区到处林立的各学院教学楼,新校区的视野立马就开阔了起来,就如同当年我新生报道的感觉,那时的体育场才只见雏形、后边的羽毛球馆还是东电驾校、拔地而起了新图书馆当初也只是三教前供情侣们唠磕的小广场;对,直到去年底,进出校园是不用刷卡的。上面已有同学吐槽了东电的男女比,然而更直观的是在午饭时站到老校区夺命坡处往下看,乌泱泱的工科男里零星点缀着几个女生,相反在同一时间的新校区三食堂里却是女生的天下,初次到新校区的人会产生 @y eliever 所说的“一对情侣三对基”只是个笑话的错觉,这也可能是学校把新生报到的地点由老校区搬到新校区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准吃货,我东电的众多美食自然是不能不提的,最出名莫过于:西门土钵鸡、正门麻辣鸭and冯家屯金子烤肉,当然还有原一食堂的海南鸡饭、馋馋猫的拌饭、明月的朝族菜、小新疆的烧烤、部队加油站对面的驴肉蒸饺、校园食堂的麻辣烫、一统江湖的麻辣香锅以及新老校区中间的白皮房。新校区的同学们先别急,不是不愿提,而是没法提!三食堂的饭是一如既往的高价低质,后门的众多小吃部也未成气候,唯一让我难忘的也只有后面的兰州拉面可谓东电best。八年一晃而过,很多树绿了又黄,很多人来了又走。毕业在即,离愁别绪,细想在这的点点滴滴,心中多是感谢与不舍,纵然东电地处偏远的东北江城,亦无985、211的”主角光环“,但她却拥有着小城的宁静祥和、普高的坚韧踏实。不管我以后身处何方,我会永远记得这里,因为这里的山低矮却葱绿、这里的水冰凉却甘甜、这里的天高冷却广阔,这里的人直接却淳朴,更因为这里的师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谨以此篇献给我即将离去的母校东北电力大学网友蒙面大侠对[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在东北电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欢迎您转载分享:/a//577808.html
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介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二O一一年五月本专业历史与发展历程1875年法国巴黎火车站建成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火力发电厂,1882年爱迪生建立商业化电厂和直流电力网能发660kw电力,年俄国人亚布洛切科夫成功试验了单相交流输电技术。1880年前后英国费朗蒂改进了改进了交流发电机,并力主采用交流输电。1882年法国人高兰德和英国人约翰。吉布斯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实用变压器,使得交流输电,变压变得得心应手,1885年英国工程师菲尔安基设计的第一座交流单相发电站建成发电发电功率1000kw,电压2500v升压后10kv传输,最后用户供电电压为100v,交流和直流输电在历史上有过很大的争议,但是最终交流输电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网理论和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我国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气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这方面人才。他们已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市,成为骨干力量。
“文革”期间,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全国的高等院校相继停止招生,本专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先是老师被批斗,后来学校根本办不下去了,只能停止招生。但是,即便如此,许多老师并没有停止研究。他们知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研究和探索。来,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并陆续招生,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目前,各专业扩招,本专业的招生量也在上升。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已经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模拟技术的应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经过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设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方向。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囊括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课程。高年级还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同时也进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子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前后专业对照(来自教育部官方网站)同时,现在本专业的引导性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也在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有几年历史,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最终趋势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因为电气在国际上控制是电气工程的子方向,二者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历史沿革资料老东北大学时期日
东北大学成立,在工科下设立了电工学系;1929年学校培养出第一批电工学本科毕业生。1934年7月
东北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工学两系合并为机电系;1947年
东北大学工学院机电系调整为电机工程学系;此为现代电气工程的前身。东北工学院时期1949年6月
原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的一部分组成的沈阳工学院,设立了电机系;1952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输配电教研组合并到东北工学院(沈阳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工学院)电机系;设有电气自动化、输配电、电机等相关专业1953年2月
东北工学院电机系和机械系合并,成立机电系;设有电机、电气自动化等专业1955年
东北工学院系、专业设置调整,成立电力系;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业电气化专业1959年3月
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技术系,计算机技术专业划归电子技术系,矿电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划归电力系;设有电气自动化、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1960年4月
东北工学院电力系与电子技术系合并为电力电子系;(电力电子是首批博士点授予权点)1962年1月
东北工学院将电力电子系更名为自动控制系;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1970年9月
东北工学院机械系热工自动控制与装置专业调入自动控制系;设有工业企业自动化1983年8月
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划分为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至此以后东北大学将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电气化等专业合并为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东北大学复名后日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自动化专业。偏向于发展自动化学科,并且取得了突出进展。2007年 为了全面发展学科建设和振兴电气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在原来电气工程相关2级学科博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理论学技术以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081125 综合电气化及自动化)只招研究生的情况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全国名列前茅的条件下决定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依托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的传统优势与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等研究所培养本科生。于当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予以批准。2008年 2008年秋季开始自1998年专业调整以后的首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及环境条件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得到认可,于2010年同部队开始培养本专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业国防生。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取得的成绩:其电气传动学科在国内领跑,代表人物有刘宗富、佟纯厚等教授,同时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电力传动的人才与学者。他们供职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东北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取得的第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依托单位: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从20世纪五十年代就成为国内电气工程领域著名的科研、教学基地,目前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传动学组的负责单位、辽宁省电机学会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单位。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1人,海外归国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所长张化光教授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副所长冯健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综合电气化与自动化3个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新技术、电气工程等4个硕士点,是电气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的支撑单位。与美国、英国、日本的多所大学有长期广泛合作,派出留学博士生8人。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的博士和硕士,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和开发基地、培养电气自动化领域各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研究所现有“大功率交流电机及其传动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控制及电力变换”、 “电气传动及控制系统节能技术”、“配电网自动化SCADA”、“流体输送管道泄漏检测” 、“电气传动网络控制”和“智能配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系统及平台”等多个先进的实验系统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糊和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研究、混沌控制、电气传动网络控制、交流传动矢量控制、电力变换软开关技术、电力系统实时优化调度、智能配电网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和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等。近年来,研究所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211”学科建设,辽宁省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6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在包括IEEE汇刊、中国科学、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50余篇次。所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及本科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广核、中兴通讯、南瑞集团、西门子、三星、IBM、Rockwell、南自、中科院、清华、北航等国际知名公司和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是秉承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优秀的历史沿革而成立的,其前身是我国著名电气工程专家刘宗富教授和佟纯厚教授开创的电气工程教研室。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是支撑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所,是承担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工理论新技术、电气工程硕士点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的基层科研教学组织。研究所承担的全校电气信息类类各本科专业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电路原理课程是辽宁省精品课程。研究所还负责东北大学—法国Schneider电气实验室和日本三菱FA实验室的建设、维护、教学和研究工作。现有教授 4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 人;海外归国教师3人。研究所建有 “自动表面处理机”、 “旋转传输机”、“立体仓库”、“三相电网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控制器参数自整定交流调速系统” 、“巡航导弹” 和“节能型电动机研发平台”等多个先进的实验平台。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是电能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电力电子PWM整流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电力传动Sensorless技术的研究、电动汽车及导弹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脉冲功率及特种电源技术、电磁场分析及电磁兼容技术,生物电工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近几年来,研究所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共40项,获得省市部委各种奖励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会议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同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培养的学生就业到中广核、南自、施奈德电气、省电网、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及用人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开设专业及招生情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80601)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专业实验设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成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化光教授在本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本专业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气工程”4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常规电器、电子技术、电气传动、计算机应用、电气系统设计及应用等宽广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控制网络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英语综合能力及电气工程技术知识;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3. 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5.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6. 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各种领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毕业生适应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气传动、电机、电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量单位,高新技术公司等从事经营管理等工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080802一、学科简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随着电力工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在线监视与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等。专业范围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本学科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及电气信息相关部门的机关、企业、公司、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本学科的硕士点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力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国际合作课题。为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实际、服务于电力生产实际,努力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和各企业横向委托项目,科研经费总额每年大幅度增加,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有教授3人(博士导师1人),副教授11人(归国留学博士3人)。仅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专利5项;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近100多篇。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研究所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及电力变换系统,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包括: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及电气信息相关部门的机关、企业、公司、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2学年,最低30学分;四、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与经济调度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4.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5.计算机控制与仿真6.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7.电子测量技术及智能仪表8. 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080804一、学科简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涉及电力传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支柱性学科之一。本学科与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紧密联系并相互支持。本学科的硕士点在国内建点最早,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是全国自动化学会电力传动专委会的理事长单位。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国际合作课题。目前有教授5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12人(归国留学博士5人)。仅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5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近100多篇。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条件的改善提高,本学科在现代变频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测控技术、集成电路测试、电力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研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该学科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及电力变换系统,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许多项目。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电工所、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电南自、AB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二、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意识浓,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在本学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有关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2学年,最低30学分;四、研究方向1.近代交流调速系统2.电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SCADA)3.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4.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5.计算机控制与仿真6.步进拖动控制系统7.机器人传动与控制8.电力电子与电力变换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080805一、学科简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目前有教授6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8人。已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85,211项目等研究项目,建有施奈德实验室,三菱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超过800万元人民币。 本学科以电磁能量和电磁信息的处理,控制与利用为目的基础,衍生各类高新技术,如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无损检测与探伤技术、新型电源技术、大系统的近代网络理论与智能算法应用技术等,而且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多种新技术,如电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电磁学技术等,并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本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技术支撑作用。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的科学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的专门人才,(1)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2年,30学分;在职攻读硕士:最长4年,30学分。四、研究方向1.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检测技术、选矿、冶金、加工、污水处理、故障诊断等都和磁场问题有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磁场和电磁信号的分析计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共轭梯度与快速傅立叶变换法等。计算的范围由静态场向时变场、由稳态场向暂态场发展,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发展。2.电阻抗和电磁成像技术电磁成像和电阻抗成像技术是生物电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电磁场理论、电工理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新的增长点。生物电磁成像有许多技术难点,如反演计算中的伪逆问题、病态问题等,成为生物电磁成像理论及应用中的瓶颈。电阻抗和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电阻抗多频扫描成像系统的阻抗提取方法、场域内部电位分布、电导率分布分析计算方法、生物电磁成像中生物体与电磁场之间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成像反演新算法等。3.大型复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大型复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大型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技术研究,数学模型建立,监控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取代常规的检测仪器,对大型复杂的电气设备进行诊断,检测全面、准确、可靠、效率高,不仅可以对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在出现故障时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还可以对故障进行提前预报,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乃至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脉冲功率技术脉冲功率技术已逐渐形成综合电机电器、高电压工程、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学、精密电气测量、自动控制、继电保护、接地技术与电磁兼容的多专业交叉的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脉冲功率技术在核爆炸模拟、受控核聚变试验、强流粒子束加速器、高功率脉冲激光器、材料表面处理及半导体离子注入等近代科学、国防科研和高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正在大力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在诸如污水、废气和各种有害物质的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在电力、电气系统的补偿控制方面,在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面,以及无损节能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5.电网络理论和应用研究电网络综合与电路故障诊断是电网络理论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电网络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内容包括现代电网络的分析和数值迭代方法、电网络综合理论和优化设计、电路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及技术、故障特征提取新方法、大规模电路分解诊断技术。6.虚拟仪器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是在以通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设计具有虚拟面板,并用软件实现测量功能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它把传统仪表的核心部件由硬件转移到了软件,软件成为虚拟仪器的核心。使用者用鼠标或键盘操作虚拟面板,就如同使用一台专用测量仪器。虚拟仪器的出现使测量仪器与个人计算机的界限模糊了。虚拟仪器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功能来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输出检测结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实现信号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I/O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测量与调理,从而完成各种测量功能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电气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东北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二级学科,涉及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变频技术与运动控制,电磁场分析,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为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电力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领域培养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综合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学科之一。国家实施985建设以来,围绕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核心,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为骨干,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学科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22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相对稳定且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学科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青岛海信集团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面向国家发展需求,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解决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承担国家创新群体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获得专利40余项,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20余名。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燃机控制与电力变换、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二、培养目标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为:(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四)具有科研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根据本人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实习。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四、研究方向(一)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与经济调度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系统STLF-HUT是由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的一个针对实际电力调度运行用户的负荷预测工具。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精确的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可靠和安全地运行和规划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电力系统短期运行方式的安排。(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潮流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故障诊断、小电流接地诊断和配电调度管理等。(三)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国内外电力工程技术开发的热点课题。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对配电网的变、配电站内和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综合管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和数字图形显示技术,将配电网上的各个设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打印和用绘图仪输出等;在统一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上对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运行信息、试验数据、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用电和配电的日常业务管理自动化等。(四)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主要是监视和控制配电系统,可有效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它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无功功率补偿、电流谐波补偿、功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率因数调节等。(五)计算机控制与仿真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以计算机仿真为重要手段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既包括现场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又包括各种仿真系统的开发,还包括有关控制系统CAD软件的研制。(六)近代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良好的动态和静态调速性能、节能、节材和低运行维护费用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本方向主要研究交流电机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矢量控制理论、直接转矩控制、PWM控制技术、交流系统的微型机实时控制技术、神经元网络和模糊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双语)在交流系统中的应用等。(七)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元网络、混沌控制、遗传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方法的交叉及其在工业过程控制和传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八)步进拖动控制系统随着微处理器、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双语)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力传动的直接位置控制成为一个新的前沿课题。本方向主要研究:同步机、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数字变频步进控制系统,增量运动控制理论和连续控制理论在新技术支持下的有机结合。(九)机器人传动与控制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装置,传动与控制的水平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其特点是多机协调控制,要求控制精度高、响应快。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自学习控制和小脑模型控制等控制策略、机器人智能的数学模型、设计全新的操作系统、非线性耦合干扰下机器人伺服控制具有强鲁棒性和高动态性能的研究等。(十)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以其优越的电机结构、性能和经济指标,近些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SR电机的优化设计和CAD、新型功率变换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基于数字化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研究、无位置检测方案的研究、振动噪声的研究和系统损耗的分析等。(十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频化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频化是电气传动界方兴未艾的热门课题。电能控制的高频化使传统的电气传动装置和电气元件小型化、节能化、智能化,使电流控制的速度由毫秒级缩短成微秒级,可采用某些传统的闭环控制来实现。本方向着重研究传动系统中高性能指标功率变换器的新控制方法:如全数字双PWM控制的高性能指标变频器,大大提高了传统通用变频器的性能指标,特别适于电梯等位能负载的变频驱动。(十二)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结合复杂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针对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关键疑难问题提出高效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或工程实际设计与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方向高许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名3该专称好听,专业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② 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对其有利。○业方向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研究成果较容易向现实产品转换,而且效益相当4就业相对容易,985工程院校就业率98%以上,211工程院校就业率为可观。○90%以上,普通本科院校为85%以上,收入高于平均就业薪水;他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着众多考生,这里的确是展示他们才能的好地方。但是鉴于国内现在的形式,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许自己本来并不对该方向感兴趣,但是许多人都说好,于是自己就“感兴趣”了。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该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虽然大,但可供选择的人也很多,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取得突出成绩。也许这对许多胸怀远大志向的考生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点是否可行也和学生个人的追求有关,如果一个人追求仅限于一份较好的工作,该专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想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破性的贡献还是要建立在个人实力以及刻苦努力的基础上,馅饼是决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师资力量各所成员张化光,男,吉林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神经网络与应用分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 Part B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辽宁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中国优秀博士后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作为访问教授去美国、韩国和香港合作科研。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奖励6项。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模糊控制与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混沌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开发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3项),国家863高科技重大专项(4项),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辽宁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专项基金等资助,也承担了20余项企业的横向课题。曾在“IEEE Trans. on SMC”“IEEE Trans. on FS” “IEEE Trans. on NN” “IEEE Trans. on AC” “IEEE Trans. on PE” “Automat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Physics Letter A” “Fuzzy Sets and Systems”“中国科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 “物理学报” “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近三百篇,被SCI、EI、ISTP收录200余篇(次),他引超过500次。编写出版了四本模糊自适应控制和混沌控制方面的学术专著,还有一本译著,一本全国教材(交流电机控制技术)。培养毕业了80名博士、博士后和硕士。E-mail: hg_,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负责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博的教学工作。王大志,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电气工程博士后;现任信息学院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东北大学-(法国)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主任。 1985在东南大学院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2在沈阳工业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在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2003进入沈阳工业大学“国家稀土永磁电机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唐任远院士,2005出站,在德国AALEN科技大学“电力电子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工业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风力发电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集成控制、RFID及自动识别技术、运动控制及军事飞行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负责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及国家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30余项;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18篇、ISTP检索10篇;教学、科研等工作获奖近20余项:2004年获第6届“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45名。负责的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和东北大学-(法国)施耐德实验室分为4个研究室,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拥有400多万元的Schneider自动化成套DCS、现场总线工业网络设备和200多万元的电力系统、电力传动设备。主要讲授:电气工程概论、电能质量等E-mail: wangdazhi@ise., dz_;通信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信息学院135信箱。主要负责电气工程专业建设。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博的教学工作。王安娜,女,1956年出生,博士学位,现为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精品课 “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被评为“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30余篇。主编教材2部。作为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子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市级基金及招标项目、“985”重点项目和“211”项目等。获国家教育部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中国软件著作权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3项、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 研究方向为电路、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复杂流程工业过程的故障诊断,智能系统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电磁兼容理论、技术及在电气设备设计中的应用,电阻抗成像技术,电磁成像技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主要讲授:电路原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电子邮箱:、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博的教学工作。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冯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971年6月生,辽宁锦州人。200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年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全国运动控制技术协会理事,IEEE汇刊、自动化学报等多家学术杂志审稿人。著书2本,在包括“自动化学报”、“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控制与决策”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43篇,其中3篇次被SCI检索,39篇次被EI和ISTP检索,曾任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程序委员会成员。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资助,主持参加企事业横向课题2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第二完成人)、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指导研究生参加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省、校奖励5项,培养毕业25名硕士。东北大学优秀教师、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博士后、“五四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数据挖掘,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及智能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等。主要讲授:工业供电及节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生课程)等E-mail: 。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博的教学工作。满永奎,教授。1957年生,东北大学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所长兼支部书记,1977年考入东北大学(前东北工学院)。在东北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1年在英国Sheffield大学访问学者,研究两项混合式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系统。1997年至2000年,先后在英国Leicester 大学作为高级研究员从事风力发电研究;在英国EliteGroup Computer Systime Ltd硬件工程师;在East London 大学作为博士后,从事电力机车研究。其它时间在东北大学任教和科研。 曾任东大电机试验室主任,电机教研室副主任,电气工程系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教委,中科院,辽宁省,沈阳市研究基金,东大中青年骨干基金等课题,多项横向研究开发课题。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三项国家专利;《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一书获得国内同行的较高赞誉。 目前仍然从事电气传动,电力电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正与一家英国驱动控制公司合作,为某英国知名企业保送了四位硕士研究生到英国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讲授:电机原理及拖动(双语)、高压变频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科写作(研究生课程)等课程。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电子邮箱:manyongkui@ise.吴建华,女,1953年10月出生。现任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教授,197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6年在东北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199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作,从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控制技术及应用,生物特征认证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SP系统及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电网络基本元件的集成”的研究及211项目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主要教授电路原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写作。电子邮箱:wujianhua@ise.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王旭,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1月出生,现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在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于1982年1月获学士学位,1986年3月获硕士学位。1992年12月获德国 Darmstadt 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1月至1998年2月在德国国家神经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在此期间还完成了德国博士后的研究工作。1998年3月至今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资助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科研课题。曾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被SCI收录和被SCI收录的论文引用六十多次。在智能控制技术、交流调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跟踪着国际领先水平进行。 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常委,电气传动学组组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讲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等。电子邮箱:wangxu@ise.王占山,男,博士,教授。2006年获得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3月作为东北大学引进人才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专教;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东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后称号;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作为第一申请人承担了许多国家和企业的大型科研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教育部高等学校新教师专项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承担了5项企业的重大自动化工程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篇,发表的论文被SCI检索24篇。目前是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多种国际杂志的审稿人和多种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当前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和电力负荷预测建模,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非线性实际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容错控制方法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混合系统建模与控制,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等。 主要讲授: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等。电子邮箱: wangzhanshan@ise.; 通信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134信箱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褚恩辉,男,1965年生,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93年获东北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日本山口大学电力电子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日本山口大学特别研究员,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新日本制铁YUTAKA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现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高频软开关半导体电力变换电源技术及控制方式,电气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获归国留学人员基金,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过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参与了国家重大863课题及横向研究课题。曾在“日本电气学会(IEEJ)”、“日本电子情报通讯学会(EiC)”、“日本电气设备学会”三大权威期刊及国内外重要会议发表论文近30余篇。现代电力电子与变流技术,主要讲授交流调速控制技术。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电子邮箱:chuenhui@ise.闫士杰,男, 1964年9月出生,副教授。现任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东北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电力系统滤波和无功补偿。获得了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写了《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一书,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关智能控制和交流调速系统方面的论文,主要负责和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微型燃机发电机组及其电力变换系统”、大功率风机泵类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变电站计算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SCADA),热连轧机高压变频器系统,化纤纺丝机静变频电源及其传动系统等多个国家和横向课题。主要讲授交流调速控制技术,本科生专业课,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研究生课)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电子邮箱:yanshijie@ise.
个人网页:http://www.eai./yanshijie.asp王朝利,男,山东省商河县人1959年9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5年获东北大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日本研修“机器人及控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过程自动化及复杂控制系统,交流电气传动系统理论与应用。先后在国际会议及国内主要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各类科研及技改项目百余项。孙秋野,男,副教授。1977年10月生。2000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现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年在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电能质量分析治理工作。目前为东北大学教师。IEEE Member,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专家并当选为青年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输配电系统的不确定信息分析与诊断,智能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网络控制等。研究的将粗糙集用于解决配电系统大规模连锁故障诊断问题先后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等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曾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与环境信息技术教席的特邀进行了题为“配电系统分析与故障诊断”的大会报告。先后担任ISNN2006、ICEMI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的讨论小组主席。先后担任IEEE SMC Part B,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SCI检索),物理学报(SCI检索),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应用科学学报等多个国内多个权威杂志的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攻关课题申请评审专家。 曾在Chin. Phys. B,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或被录用学术论文49篇。其中3篇次被SCI收录,31篇次被EI收录,13篇次被ISTP收录。作为主编出版著作7部(其中专。其中,“ARM著2部,译著1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Boston: Birkh??auser)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模块”出版不到1年时间即再版,目前已经发行超过近万册。 先后获得2008年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09年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本科教学研究先进个人,2009年东北大学学生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10年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在已经结题的2项中,获得1项优秀。 曾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高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东北电力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或公开国家科技发明专利24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专利转让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学会及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负责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治理综合试验系统以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接入及自愈试验平台两个价值超百万的试验平台建设及日常使用。余强,男,1960年10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年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曾担任过信息学院副院长、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致力于智能控制仪表的开发、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自动化工程实践。在电力、冶金、医药等领域完成几十项科研项目。参加出版教材的编写1部,发表论文8余篇。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级发明奖一项,获Rockwell奖教金1项。主要讲授直流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宋崇辉,男,副教授,工学博士,2006年-2008年,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博士后;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系列杂志上发表长文1篇,短文1篇,论文被SCI检索7篇,EI检索10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1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项目5项;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项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目。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整流器、逆变器、开关电源),运动控制技术(变频调速、伺服系统),过程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实时控制系统),最优化理论及方法(动态规划方法),复杂系统智能控制方法。 主要讲授C语言程序、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等。电子邮件:songchonghui@mail. 或 chonghui. 个人网页: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边春元,男,1973年10月出生,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在东北大学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及工学博士学位。负责或参加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及其它横向课题1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5部,副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ISTP检索6篇;先后于2002年、2005年获得东软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奖,2007年获“校优秀指导教师”奖;2008年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一项;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计11项,实用新型1项,其中4项已授权;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数字化控制产品的研发和科研工作,先后研制的37kW油田抽油机专用变频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电梯门控机专用变频器等产品均已投入实际应用,其中,电梯门控机专用变频器通过北方国家认证中心电磁兼容检测,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主要研究方向:电机控制技术与运动控制、电力变换技术及其应用、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承担过本科、研究生、成教、工程硕士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C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DSP原理及应用、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电机原理及拖动、SR电机控制技术、交流调速典型系统分析等课程。电子邮箱:bianchunyuan@ise.。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刘震,男,1965年4月生,汉族,辽宁抚顺人,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国家十五攻关、省部级和各类横向项目共20多项。获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电力传动自动化,制造系统信息技术等。主要讲授常用电器控制技术、plc等E-mail:liuzhen@ise.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王智良,1974年6月生,副教授,工学博士。199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应用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 吉林大学计算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4月留校任教,2008年5月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IEEE 沈阳支会秘书长,IEEE汇刊、物理学报、控制与决策等多家学术杂志审稿人。迄今为止,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SMC-part B、Int.J. Bifurcation Chaos、Physics Letter A、Chinese Physics、物理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被SCI检索9篇,EI检索20余篇;在国际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主要研究方向:混沌系统控制理论及智能理论,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数据挖掘,信号处理。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电子邮件:wangzhiliang@mail.;个人主页:http://www.eai./wangzhiliang.asp贺立红,女,1960年9月出生,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要讲授“电路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教学优秀奖、教学研究奖及教学优秀成果奖。参编教材三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涉及漏电保护、图像处理、生物识别、网络控制等领域。研究方向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控制等。开设课程:电路原理,电子邮箱:helihong@ise.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李华,女,1966年1月出生,现任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曾先后参加了“攀枝花钢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沈阳市鼓风机厂CMIS系统”的开发工作。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复杂大系统的控制结构与结构控制的研究、复杂大系统的对称性研究。目前,主要参加的“985”项目为“多模医学影像配准及融合新方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在国内外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开设课程:本科:工程电磁场、电路原理。硕士生:电磁场及其数值计算。电子邮箱:lihua@ise.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罗艳红,女,1981年12月出生,现任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于东北大学硕博连读毕业,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力系统优化、近似动态规划等。先后参加多项国家、省市级基金项目,出版著作1部,在包括“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 on SMC-B”、“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和录用论文10余篇。开设课程本科生必修课:工业供电及节能技术
研究生选修课: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双语选修)。李爱平,女,1956年11月出生,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1997年获东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电气传动系统控制、微型燃气轮机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等。在国际国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参加863课题和横向科研课题研究。负责本学科专业本硕学生的教学工作。本科生专业课程:电机原理及拖动,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硕士生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邮箱:liaiping@ise.个人网页:http://www.eai./liaiping.asp佟玉鹏, 男,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 电力系统自动化, 高频开关电源研究, 变频调速控制等。电子邮箱:tongyupeng@ise.杨东升,男,1977年5月生,辽宁抚顺人副教授,1999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 年4月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电力变换控制技术,故障诊断等。近三年在“IEEE 汇刊”、“物理学报”、“ChinesePhysics B”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1 篇被 SCI 收录和EI 、 ISTP 等收录论文,获得或公开国家科技发明专利26项,其中10项授权,16项公开(其中美国专利2项),曾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2009年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和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原理及拖动实验,C语言。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与运营电子邮箱:yangdongsheng@ise.;联系方式: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11号。实践教学基地1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3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综合实验室4校企共建实验室5学院实验中心——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属于信息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平台,于2010年5月经过系统规划和论证而建。电力系统实验室由1台THLDK-2 型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平台、4台T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和16台计算机组成,能够满足本科专业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如: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等多门课程的实验,并提供本科生工程实践、本科生个性化实验以及开放性实验。本实验室部分实验可作为科研实验的基础实验,能够提供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专业技术培训服务。6研究所实验平台4-1东北大学-三菱电机FA实验室日,东北大学-三菱电机FA实验室在原东北大学电机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三菱电机赠送价值108万设备及软件,包括:Q00JPLC、F700变频器16套,Q系列PLC冗余系统、交流伺服系统等。还备有“DZS-1电机系统实装置”12套,“DTSZ-2电机拖动实验系统”4套。具有交流传动系统和交流传动系统网络化实验的特点,可构成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系统。对各种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对高动态性能调速控制包括矢量控制等静动态性能控制仿真实验研究,对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的网络化控制。可以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等提供不同层次的研究实验平台。目前,该实验室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各层次(近千名)学生的“电机原理及拖动”、“近代交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多项。4-2东北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日,东北大学—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预计年,施耐德电气公司将为该实验室投资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近600万元人民币。施耐德电气公司目前已经捐赠了价值38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目前主要设备有6套大型实际工业设备模型、施耐德“透明就绪”现场总线设备和十套“电工实训”设备、中(高)压及低压等电气设备。具体包括: MD1AAE935型表面处理加工设备、MD1AE945型旋转传输设备、MD1AE925型立体仓库、MD1AE91型五轴机械手、MDG99160型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和MDG99159型有源滤波器;“透明就绪”现场总线设备包括:施耐德最先进的Quntum双机热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两套、Quntum远程I/O、ATV71矢量变频器、M340大型PLC、Tesys U电动机保护及预报警系统、SCADA电网监控系统及HMI触摸屏等世界领先的电气及自动化产品。除此之外,施耐德电气公司每年将提供50万元包括大学生创新竞赛、设备更新等活动的经费。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验室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实验室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各个专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同时也欢迎各地、各专业的师生到这里研修,东北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将为大家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期待我们的共同提高4-3东北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1999年9月,东北大学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建立了“东北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其设备由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捐赠(总价值75万美元),包括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智能马达控制器、变速器等处于世界自动化领域领先水平的系列产品。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验室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经过“九五”211工程、“十五”211工程和“985”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东北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已具备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实验环境。目前,实验室云集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等各专业的学生,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大受欢迎,纷纷被有影响的大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摩托罗拉、西马克、华维等)录用。可以说,东北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自2008年起东北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联合实验室同时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部分环节。4-4东北大学—美国TI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2001年5月,东北大学——美国TI公司共建的DSP实验室开始建立。美国TI公司赠送了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DSP软硬件实验设备,所赠送的设备有DSP320C5409DSK实验板15套,DSP320C2407DSK实验板15套,DSP320C5410KIT3套,DSP320C7211KIT3套。CCS2.0软件编译系统30套。2001年5月——2006年8月美国TI公司和东北大学进行了友好合作,东北大学老师参加每年由TI公司主办的研讨会,交流DSP新技术。由于我校同TI公司保持着良好关系,美国TI公司于2006年8月又赠送了第二批价值40万元人民币设备,其中包括DSP320C5509DSK实验板16套,DSP320C5509DSK实验板16套,DSP320C2812DSK实验板16套,CCS3.0软件编译系统。二次赠送的DSP实验设备对我校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验教学给予了很大支持。4-5东北大学—贝加莱联合集成自动化实验室东北大学—贝加莱联合集成自动化实验室成立于日,是由东北大学和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共建而成。企方投资了100多万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控制技术产品,完整的装备了可用于各种机器控制设计MA、流程工业PA和工厂自动化FA所需的软硬件平台。这些设备能够满足学生针对PLC编程、Matlab/ Simulink建模与仿真、机器人与CNC研究、机器控制算法设计、闭环控制、远程维护与诊断等各种实际教学需求,并能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基本的工程实际项目,以及电气工程师的培训。该实验室的建立旨在使学生能够接受到世界领先的控制技术,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对控制系统整体架构设计、软件编程与测试等方面综合的专业素质,能够成为企业与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同时,通过这一合作也能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积极吸取学校在科研方面的资源,发挥贝加莱作为企业在市场实际中的优势,使得学校更好的实现产学结合,产学互进的良性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情况:1999年,学院成立电工电子创新基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并开始了有组织的竞赛培训工作。2004年,电工电子创新基地由主楼358移至401房间,并正式更名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机器人实验室、智能车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平台实行专人负责制,有十多名教师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的技术培训工作,与现有的共建专业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平台一起,成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赛事的重要培训基地。2008年,学校命名首批“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共计15个。其中学院3个创新平台被命名为首批“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分别是:电子设计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智能汽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自动控制原理》
负责人:顾树生、王建辉教授
2005年2、《电子技术基础》
负责人:王永军、李晶皎教授
2005年3、《计算机控制系统》
负责人:刘建昌教授
2009年4、《大学物理(工科)》
负责人:耿平教授
20065、《大学英语》
负责人:赵雯教授
20056、《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负责人:毛訢教授
2005辽宁省精品课程:1、《电子技术基础》
负责人:王永军、李晶皎教授
20032、《自动控制原理》
负责人:顾树生、王建辉教授
20043、《电路原理》
负责人:王安娜教授
20054、《计算机控制系统》
负责人:刘建昌教授
20085、《线性代数》
负责人:宋叔尼教授
20066、《高等数学》
负责人:孙艳蕊教授
20087、《大学物理实验(工科)》
负责人:杜安教授
20098、《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负责人: 张国伟
2010东北大学精品课程:电机原理及拖动、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附录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一、统编序号:二、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三、专业代码:080601四、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常规电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气系统设计及应用等宽广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六、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本专业采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技术、控制理论、信息获取与处理、电网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本专业领域科研、系统设计、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1~2个学科方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应用技术;5、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七、专业平台课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常用电器控制技术、电机原理及拖动、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微控制器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八、专业学位课大学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机原理及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直流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交流电机控制技术、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常用电器控制技术、微控制器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教课群学环节系课群 列课程编号课
称课程学时课程学时学分学分比例(%)高等数学(工)(一)高等数学(工)(二)线性代数(1)80 88 48 40 40 56 68 32 24 4805.0 5.5 3.0 2.5 2.519.3培养计理论部基础 教育 系列数 学 与100090划 分 概率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工)(一)大学物理(工)(二)物理实验(一) 物理实验(二)自然3.5 4.3 2.0 1.5 30.8科学 课
群200032以上所列课程共计
分,至少达到
学分。专业概论与职业发展24 80 32 40 48 401.557622.6工程技术 基
础400120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学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电磁场及其数值计算 MATLAB语言与应用5.0 2.0 2.5 3.0 2.5/3810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_东北大学电气400011电路原理(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电路部分)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80 64 56 32 325.0 4.0 3.5 2.02.0(模拟电子部分)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数字电子部分)32 2.0 工程制图基础 电气设备监测与故障48 3.0 2.0诊断 电力电子电路 48 3.0以上所列课程共计 41 学分,至少达到 41学分。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二) 大学英语(三) 大学英语(四) 体育(一) 体育(二) 体育(三) 体育(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64 64 64 64 28 28 28 28 32 484.069627.4社会科学 课
群2000404.0 4.0 4.0 1.8 1.8 1.8 1.8 2.0 3.0/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 6.0 形势与政策 32 2.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理论 文献检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48 16 16 16 16 6963.01000201.0 1.0 1.0 1.0 43.2以上所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