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能与美国汽车服务业业结合吗?

专家:房地产已到转型关键期 未来要与产业结合_网易财经
专家:房地产已到转型关键期 未来要与产业结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统计数据,2014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7个,持平城市有3个,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无一城市上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也未涉及市场调控。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楼市新常态特征将进一步确立,楼市理性回归态势将更加明显。
楼市新常态主要是针对过去十年楼市发展黄金期而言,楼市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有: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与投资规模均向常态回归;二是住宅去库存仍是未来一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经营压力;三是房价稳中有落是主要趋势;四是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释放成为重要工作。
业内认为,楼市新常态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改变。从当前楼市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看,至少未来一年内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新常态特征不会有实质改变。从房地产市场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可以看出,尽管房地产业对稳定经济增长具备重要作用,中央还是将注意力放在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新常态也决定了住宅消费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聪明投资”助力稳增长 促改革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经过中国经济几年的下行之后,按照我国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在全面改革的新时期要以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的“聪明投资”,着眼于和发力于补短板,挖潜能,转主体,增活力,提效率,可持续来促进稳增长、促改革、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把这些相关的要点联合在一起,我们提出为了2015年“十三五”及长期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这样一个战略意图的实现,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可用可观可贵的选择性投资空间,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理念,以解放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新常态能够在发展中对接一个尽可能长的中高速而质量提升的增长平台期。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经济硬实力成长性的依托和民生就业的源泉。我们所强调的是在决策部门实施理性的供给管理视界之下的所谓选择性“聪明投资”,它可以把政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构性导向和“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的配置机制和多元主体合作制约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向一致的这样一种机制连接,形成审慎、务实、高明、聪慧的决策,这些要素合在一起是我们所强调的“聪明投资”的最基本的内容。
我们需要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我们在近几年宏观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中央强调的是稳字当头,从稳中求进到稳增长。在以稳字当头为指导方针的运行过程中,现在又明确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我们显然需要把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对接到一个下行但是最后能趋稳的新阶段,新常态应该在提高增长质量,明显的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下去对接一个尽可能长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但是投资一定要选择性的,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
在中央已经很清晰的勾划了关于住房方面的“保障轨”和“市场轨”双轨统筹的框架下,支持实现居者有其所,居者有其屋,住有所居这个视角上我们的住房方面的供给,特别是不能简单的靠市场提供,而必须有政府特定的政策、规划合在一起,有鲜明结构导向和政策倾斜特点的保障房。这里面包括者租房和新近强调的。
房地产已到 未来要与产业结合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 陈云峰
我本身就是一家开发商,实际上压力非常大,我们能够感觉到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现在我们理解房地产,不要只理解为我们现在盖的居住型的产品,现在房地产行业,无一例外开始和产业结合。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已经过去,未来房地产一定是一个产业配套的概念,需要给住宅配套产业和配套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后期运营。
靠住宅来挣钱,暴利的阶段肯定已经过去了,所以现在白银阶段了。万达、保利、恒达、绿地,这些都是中国地产的十强,他们销售额达到了1500亿左右,中国是房地产生产量最高的国家,这些所有的企业都在海外投资做房地产,我们比科学技术,比产品研发,比不了国外,但是我们盖房子的能力很强,而且我们研发的能力也不错。房地产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房地产是不能出问题的,房地产如果出现跌幅,30%就是底线。
当前房地产出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由于历史上住房制度不健全,导致过去10年有着大量的住房需求缺口。房地产高速发展实际上是在还以前住房制度缺口的债。但房地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大城市病、睡城等,而这些都需要产业地产的拉动。中国房地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实际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房地产商的开发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前的房地产模式都是开发商从政府手里批发一块地,然后再零售给业主。但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住宅开发商向产业地产转型也与城镇化吻合。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住宅开发商开始有意识地向产业地产转型。未来的房地产发展将朝着产业与房产融合方向发展,商业、养老、文化、旅游、产业地产等地产有着巨大发展空间。比如说养老地产结合,因为中国养老压力非常大,大概在年出生的人是4个亿左右。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发还有十几年的白银时代。2028年将达到顶峰,2032年,人口红利会丧失。
在转型产业配套方面,大开发商同样面临较大的压力。比如,金地由于受人才瓶颈影响,在商业地产转型方面就转得非常费劲。而万科B转H,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会计准则不支持持有物业利润核算。中小企业致命问题是融资能力。它代表着拿地能力。融资能力不行,就不得不退出一二线城市,企业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发展就受到挑战。最终,中小企业将逐步淡出市场。
中国房地产业还须寻找自己的新常态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让很多人颇感意外的是,整篇会议通报中,居然只字未提房地产,甚至连保障房、棚改房也未涉及。这在近十年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这意味着什么?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行政干预已经过时。过去多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偏热,尤其是很多年份房价涨幅偏大,于是各种调控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2010年开始采用的限购、限价、限贷等行政干预措施,在稳定房价的同时,也损害了市场机制。随着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房地产调控方面也在发生转变,提出长效机制,而非短期行政性调控。所以,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不再提及房地产调控,今年再度失踪,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已成为“贬义词”,可能将长久地退出经济工作会议的“历史舞台”。更多地让市场配置资源,调节供需,这有利于商品房市场的长期发展。
其二,明年不需要调控。从长期看,不提房地产调控,并不代表房地产调控永远不需要了,只是其重要性达不到需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及的程度。而着眼短期,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毕竟是为明年定调的,这具有一定的短期性。而明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不需要调控的,也不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经历了去年的楼市繁荣之后,今年全国市场降温,下半年多数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除了一线城市外,多数城市的房价明年也不会显著回暖,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去库存需要更长的时间。既然如此,根本就不需要在会议通报中阐述房地产调控政策。
最后,房地产与经济新常态不合时宜。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报中,“经济新常态”一词频频出现。比如: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吃穿住行”,是老百姓的生活常态。作为其中之一,住宅产业(房地产业的主干)属于传统行业、基本行业,若非过去十多年成为地方政府与长官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和政绩依赖,其实跟汽车产业并无本质区别。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是可以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是有潜质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而房地产业虽然产业增加值规模大、与几十个产业相关,却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发挥不了什么先导作用,“丑小鸭”也。
中国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如今中央文本中不再提及房地产,或许会使业界人士感到失落。其实大可不必。经历了本世纪前十年的高速度、高利润、粗放式增长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必须放慢脚步,寻找自己的新常态,行业发展方式也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周期波动是正常合理的市场过程
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的房地产业,明确无误地说,还有至少20年的辉煌期。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占52.7%,其中有17个百分点是农民工,涉及2.4亿人;到2020年城镇人口将增加6%-7%,将会涉及1亿人。而我们的城镇化发展在过去10年中,是发展不平衡的。我们的城市质量和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差,房屋减灾防震做得很不充分。并且,各种新干线建设还未完成,基础建设还没有建成,怎么说是城镇化建设到了尾声?房地产的供求和股市的供求两码事,房地产的成交量和股市没关系,而今年的波动是之前被政策掩盖下的市场因素凸显出来了。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迄今为止的成交量和价格,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第二的一年,仅次于2013年。
房地产市场也会遵循供求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成交量萎缩和成交量高涨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地区未来一个中长期时间内,其住宅的销售总数是一个常数,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当2013年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量价提升、购销两旺的时候,是房地产市场的大年,它透支了2014年甚至2015年的一部分购买力和需求。自然2014年就可能是个小年,2014年是个小年就意味着2015年或者2016年可能是个大年。2014年全中国房地产的成交量是仅次于2013年的,历史第二高点。今年1-6月,全国房地产商的开工总面积比月同期萎缩了将近20%,不是增速下降,是负增长了20%。这个周期波动可能导致一个供给的小年和需求的大年,这是正常合理的一个市场运行过程。
向后市看,市场正在发生四个转折。第一,市场的力量正在取代政府之手,开发商资金链断是市场优胜劣汰导致的;第二,波动的发展过程正在取代单项的运动过程,有涨有跌,一定有个合理的过程,但是波动也有个基本趋势,随着城市资源的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房价会随之波动;第三,过剩取代了短缺。过剩不是今天才有的,但今年的过剩和此前不一样的是,不是单个过剩,而是整个生产能力的过剩;第四,私人资产的累积正在取代社会资本的累积。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大数据看新常态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3794万平方米、20167万平方米和4052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8.8%、3.5%和2.2%,尤其一线城市库存已保持连续8个月环比正增长,且9月增幅又进一步扩大,库存压力巨大。
库存压力较大、市场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上、市场基本面表现欠佳的城市仍然占到大多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239万平方米;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7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556万平方米。
全年的高库存带给开发商的,除了销售去化压力,还有资金链问题。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139家房企净负债率为101%,季度同环比分别上升24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据其测算,15家中型房企六成已突破120%高位。该中心分析,中型房企净负债率极高且继续上扬,是因为普遍有做大规模的需求,导致库存和负债率激增。而在开发商对一线城市土地的争抢中,二线房企表现更为凶猛,拿地增加也推高了其负债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在经历了1-10月短暂的回升至3.1%后,1—11月突然降至0.6%,比起2013年的20%多相差了很远,开发商资金链仍不容乐观。
今年持续低迷的市场也是开发商无法获得充足现金流,改善资金链的重要因素。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日,公布前11月销售业绩的上市企业有33家,其中25家企业完成年度任务不足九成,超过19家完成率不足85%,合生、恒盛等企业完成年度任务不足四成。
11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除10月份外,一直处于负增速状态。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轨迹看,主要呈现连续回落态势。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4.5%,而1-10月份为增长1.2%,增速由增转降是个值得关注的信号。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9.9%。与此相伴的是住宅销售额下降9.9%,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0.4%。只有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有所增长。
为应对楼市自发性周期调整,各地政府以松绑住房限购政策为主要措施,放宽公积金购房政策,鼓励住房消费;9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对住房信贷政策进行微调,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2014年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10月份增加18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环比10月份增加938亿元,单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今年各月新高。
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从“高歌猛进”向“波动调整”过渡
也许是那部电影的影响,今年地产界也流行用“时代”来给自己的发展轨迹贴标签:“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听起来比“暴利时代”什么的文艺范儿了很多。只不过,房地产行业向来跟钱绕不开关系,所以这“黄金”和“白银”,居然也可以从字面上直观地去理解一番,甚妙。
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有着一股生猛的气息,有地盖房子就能大把赚钱。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地产业的“新常态”便被宣布进入了“白银时代”。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从黄金到白银的过渡,也未必就是一个决绝的转折。地产专家杨红旭更是认为,房地产业的“白银时代”实际上从2011年就已经开篇,比现在认为的要提早了3年。数据的分析想找总是有很多,纠结于“开始”,不如将眼光向前看。既然踏入新常态,划进了“白银”,楼市将有怎样一个格局?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白银时代”的楼市将面临调整和波动。2014年的波动让业界各种声音都有,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是这个调整期并不会很快结束。一路上扬的曲线,往往显示出太多其他的痕迹;从行政干预走向市场主导,遵从市场规律的支配,波动才是正常的常态。所幸的是,业界已经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适应稳健的新常态,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到转型升级上来,为产业的这个时代谋划更合理的布局。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分析一下都从销售做起,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哪个更具发展空间能学得更多?苏州地区要有分析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我个人认为:销售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沉淀才能掌握到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其实两个不同的行业,可比性不是很强,在哪个行业发展其实是看你个人的兴趣,以及当地的市场环境,每个行业里面的知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完的.  1、房地产销售顾问有一手和二手,一手楼盘的销售要求高一点,形象身高学历都要有一定的水平才能进去,二手也就是中介要求其实很低.一般都是底薪+提成+奖金,底薪当然是很低的,工作时间也很长,初期一般是掌握周边的楼盘情况,熟悉公司运作与销售技巧,然后就是打电话,出去门口接客,看房.老实说这一行要有耐心才做得下去.  做地产经纪要把客户变成朋友,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楼盘销售客户网络,每卖一个楼盘,都有很多老客户自己或介绍朋友来买楼.有什么绝招,让这些客户一个盘一个盘地跟着你转?其实销售并没有什么“绝招”,也没有太多的技巧性的东西可言.人与人交往很难按一种统一的模式去做,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自然不一样.对于一个刚踏进地产销售行业的新人来说,别人的销售技巧只可供参考,除了学习别人的做法以外,更多的是在每一次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合适自己的商谈方式、方法,这样你就具有了自己个人独特销售技巧.只要多加留意、多加练习,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自己独特的销售技巧,有自己的“绝招”.所以说,销售技巧更多的是用心学习、用心体会、用心做事.  用心学习  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的人员应致力于个人及事业的发展,因为生活只会随着自我改变而改变,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稳固地立足于这个社会.所以要成为一名顶尖的销售人员,首先必须学习的是如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多经理都说心态决定一切,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心态呢?要记住人是有很多弱点的,比如感情和冲动.不要主观,往往结果都超出你的想象.刚刚进入房地产的时候常听见一句话:没有卖不出去房子,只有不会推销的销售员.  我举两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地产经纪人的一个客户是两年前在大街认识的.一身朴素说想看房,当时很多业务员就很以貌取人,介绍一些非常差的房子给她参考,爱理不理.对她没有任何的期待,我认识她以后就去和她沟通,问清楚需求,在知道她对深圳的房地产完全不熟悉以后带她看楼多达20几套,并且给她分析什么样的楼应该去考虑投资,什么样的楼考虑自住.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东西无私的去向别人阐述,切记不要虚假,不知道的东西绝对不回答,但是回来以后马上去找答案,准时给别人回复.最后次客户在我手上一次性购买了3套房子,其中一套市场价27万,我卖了36万,由于这个成交把整栋楼的楼价抬高一平方一千.你也许会问,你不是骗别人吗?其实不然,这套房子为什么这样贵,因为此房实在是有很多的优势,总楼层30楼,它在29楼,是最高而且又不吵不热.装修非常下工夫,所有的材料都是从香港进口,就算你按照它的装修也不一定有这个效果.买了不到一年现在别人出50万实收给她购买,现在她人在美国,走前做了全权委托公证给我帮她处理一切房产事宜.所以要被人相信你,很简单帮别人赚到钱.  学习积极的心态  我认为自信非常的重要,在给别人介绍房产的第一步你应该先推销你自己,在地产界到处都是人海战术,有几个客户能记住你?能记住你的名字?能在想买房的时候,在有房地产方面的需求的时候能想到你?机会是靠你自己去争取的,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自信去抓住它而已.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地产这个行业所涉及的面是非常的广,很有挑战性.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用2年时间打基础,2年以后,我不会再做销售人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每天阅读大量的书和新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  我租赁的第一个楼盘是一个大家都觉得看好的楼盘,价格便宜,装修漂亮. 唯一的问题是业主出国,没有办法联系到业主.看房等都是通过管理处,说等业主回来就签合同.当然我也有客户满意,我想要
是业主回来了,一样的条件能轮到我吗?于是我想尽办法先从管理处拿到他一个亲戚的电话,再从亲戚那里拿到他美国的话,不计成本的用手机打过去和他沟通好,并帮他收好钱,把屋内的家私家电写好,做好他一切能想到的后续手续,业主回来后,几十个中介给他电话,甚至有人给出更好的价钱,业主只说了一句:别人比你们服务在先了.  所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是对自我的一个信心培养过程,决定你的人生方向,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正确看待和评价你所拥有的能力.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重要.比如像我,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乐观的、友善的、非常热情、有冲劲的还有就是正气的一个人.这就是自我的形象.其实并不需要非常漂亮和美丽的形象,大众的脸才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  一个有着积极态度的销售人员,相信他每天早晨起床都是面带微笑地对自己说.“今天我心情很好,我很高兴,今天会跟很多客户联系,我相信能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或解除他们的疑虑,我会成交的”;“只要我努力,相信今天我一定能成交,我的销售业绩是最棒的”;这就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不管自己是不是能达到因为已经去肯定了自己,所以一样受益.  培养你的亲和力  所谓亲和力,就是销售人员和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销售人员的工作性质是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怎么才能更好地与客户沟通,让客户认可你,必须通过规范你的言行举止来实现.  2、汽车销售顾问以形象好、收入高、发展潜力大而广受关注.有的人认为销售顾问一个月只拿几百元底薪,卖一台车才提成一两百元,觉得销售顾问职业没什么“钱途”;也有的人认为销售汽车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长得好会说话就能卖车.---这样的观念,是对汽车销售工作的极度误解!首先,关于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收入,我们不能停留在一个月拿多少底薪,卖一台车提成几百元的层面上.如果抱着这个概念去卖车,是怎么样都不容易进入“高薪”阶层的.汽车消费是连带式的、终身的消费,客户买车不可能仅仅只要买一台裸车(法律也不允许),购车客户买车时都要涉及到金融、保险、装潢、精品、附件、保养等领域,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还将产生其他需求,而这些领域的业务,在4S店内部都是可以单独获得提成的,前提是销售顾问除了卖车之外,还要掌握相关领域的销售技能.如果裸车销售提成只有100元/台,加上其他销售提成,卖一台车的提成总数做到500元以上,并不太成问题.很多月收入过万元的销售顾问,并不是一个月能销售超过100台车,而是其他工作做到位了,月销售量也就是15台左右.另外,从事汽车销售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招聘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应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因为很简单,汽车销售顾问销售的是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服务,汽车产品和服务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汽车是昂贵耐用消费品,不够专业怎么卖得出去?),汽车销售的流程、方法和技巧,与传统行业的销售方法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4S店是肯定不敢让新人上岗的.而恰恰是这么需要培训的行业,95%的4S店 却不具备自行组织系统培训的能力.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费用高达15000元/天,培训一周的成本高达10万元!如此高昂的培训成本,致使多数汽车企业不愿在培训上投入.一旦人员流失,培训投资就 送给他人了.因此,绝大多数人员进入4S店,因未能接受专业培训,而内部人员亦多不愿意教(因带新人可能威胁自身利益),三个月内没有业绩而不得不主动放弃.上述原因,导致了汽车销售人员流失率高,也给汽车销售行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是人都能卖汽车”、“汽车销售不需要培训”、“销售汽车不赚钱”、“干汽车销售没前途”等错误观念被广为流传.上述说法从质的层面上理解是没有错的,但从量的层面上就无法理解.这也是造成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好,也的人被淘汰,有的人月收入过万,有的人生存不下去的本质原因.  因此,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做好汽车销售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中国目前考取驾照的人数是1亿6千万,全国汽车保有量只有6000万,还有一亿驾驶员没车开,每年仍将增加以千万级别计数的驾照持有者;美国每千人拥有汽车775辆,日本是600辆,欧盟是551辆,欧盟最少的国家罗马尼亚是170辆,而中国--仅仅不到24辆,是欧盟最少的国家的1/7; 中国国内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家庭已有接近6000万家,并且仍在持续增长中,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30年内均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市场是全世界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2010年前我国新车年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中国还有数亿人预备进入有车生活时代.同时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剧增,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企业已越来越难找到合格人才.汽车营销人才已成为维系汽车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最紧缺和最关键的资源,企业之间激烈抢夺优秀汽车营销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进入汽车销售行业,大部分的要求是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的.  在选择职业方向时,应该如何考虑呢?结合汽车这个行业吧,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原则,综合起来就是“五看”:  第一看兴趣爱好.如果连对汽车的研究兴趣都不大,建议您立即改投其他行业去.汽车是足够复杂的机器,如果脱离了对汽车的热爱和热情,就没有研究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深入掌握汽车.对汽车不够熟悉,要做好跟汽车有关的工作,基本上很难.  第二看个人背景.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行业背景,对于职业选择和就业都是有利的.比如有的汽车制造专业的学生,要选择汽车行业的职业方向就有比较多的选择:既可选择做服务、也可以做维修,还可以考虑做一线销售.再如有的汽车维修工想转换工作岗位,可以选择的面也一样比较广.而对于社会上很多希望进入汽车行业的人士而言,可能最易入门的领域就是做销售了,但这还需要有一个前提,即最好有具备一线销售或服务的工作经验,形象上也必须要过得去,否则可能很难找工作.  第三看个性特点.职业特性与个性特点之间有着深度的关联.个性外向、活泼开朗的人,如果进入维修或服务部门,可能就不大适应,应该走上一线做客户销售;而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个性,也决不适合放在维修工位上,这是作为汽车维修职业不能容忍的性格.一般而言,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应该放在与人打交道的岗位上;而喜欢与机器和设备打交道而不喜与人交往者,则应把他安置在维修部门或者技术部门.  第四看个人目标.个人目标是作为职业方向的主要导引,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个人背景和个人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就能很快得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轨迹,即首先最好做什么,其后又做什么,最终在目标预定的期限内达成这一最终目标.比如,有的人希望开一家汽车美容店,但是对于这个领域缺乏了解,那么首先他必须找到一份汽车美容店从事一线工作,快速体验整个店的一线服务、中层管理、高层运营,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才具备自己开店的能力.  第五看发展空间.对于很多抱着远大抱负,但又存在一些缺憾或不足的人来说,一开始只要能进入汽车行业发展似乎就能心满意足.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开始的职业取向是非常关键的,入门错了到后面调整的话,会存在一定的麻烦.比如,原本适合做维修的人被送去做销售,结果销售工作多半做不好,再从新学维修的话,就可能把前面积累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应用到领域完全不同的后者身上而对后者的成效产生不利影响.与其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选对门,可能入门难度稍微大一些,但是专业对口个性也对口,总不至于多走弯路.只要符合自己的特点,有发展空间者,最后一根线走到底.到底了就是专家,就是高手,也就具备了充分的职业竞争力.  在以上“五看”当中,几个因素之间的权衡关系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没有什么背景,但对汽车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个性又十分进取,这样的人就是可以通过一年半载的苦干甚至蛮干,也能够赶超强者.而有的人基础不错,但不甚努力,或不善钻研,最终仍然是碌碌无为.五种力量的强度对比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职业取向和职业发展路径.这需要自己多多权衡和把握,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应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职业发展轨迹,全在于自我的把握.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牟汽车服务业博览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