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土宗祖庭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净土也是吗?

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怎样理解?
问:“,。”怎样理解?答:“法”,即“凡所”,“如梦幻泡影”,即“皆是”,含义相同。总的说明,一切有为事物,都像梦、幻、泡、影般的不实。
查看: 411|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通灵佛教网&||||||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所以这个世界,《金刚经》上的比喻是比喻得非常好,非常精确,一点都不假,「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是这样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佛菩萨的看法是这样的,它像闪电,它像露水,它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不过几十年而已,寿命长的,七、八十岁就算是寿命长的,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真的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法就正确,就对了。所以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还会不会去造恶?不会了,真的叫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学问、是功夫。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叫你放下,谁肯放下?谁愿意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叫你放下,你自己放下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真的了解,不可得,连这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一切法不可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佛是圆满的清楚明白了,菩萨是清楚明白没有达到圆满,但是这些人确确实实他们的心清净平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有真实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叫内学。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九集) 檔名:02-039-0529莫以般若破净土
莫以般若破净土——读《彻悟大师语录》有感
时值末法,人根日趋陋劣,真解般若者亦少矣!多见有人执般若而破净土,实为可悲、可叹也。佛说般若本为人破一切相,令达实相。不想群盲之辈,但闻破相,便执非相。取著于空,成恶知見。破坏俗谛,拨无因果。是以佛言,宁起有见如须弥山,莫起空见如芥子许。而彼不知实相,虽复永离一切幻妄之相,体性不空。以其无始以来,常恒不变,具足过恒沙等性德之用。盖不唯为种种万行之所庄严,而具万行无非性具,无非性起。趣举一行,无非实相全体大用,无分无剂,互遍互融,体即法界。
彻悟大师正因世人多有错解般若者,故于语录中处处指示学人当要真解般若。盖妄谈般若者,果报当在地狱,学人可不慎哉!然可叹现今之世,真知者稀,妄谈者多。是故不乏人曰,佛于《金刚经》中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作如是观。故知净土亦是梦幻泡影,既是梦幻,又何来求生之说。汝等无知,竟要求生,实是愚蠢无知之举也。彼不知彼等之言,乃是最极可恶之邪见。彻悟大师在几百年前,早已破斥此等邪见矣!在《彻悟大师语录》中即
人或曰,经言,万法唯心。既是唯心,故我心净,则当下娑婆即是极乐。又何必生东生西,定要去那极乐世界。余笑曰,此等言论,汝若细读《彻悟大师语录》当不至问也。大师言,今人但知万法唯心,不知心唯万法。但知心外无佛,不知佛外无心。但知无量为一,不知一为无量。但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河大地。然既不知心唯万法,岂真知万法唯心。既不知佛外无心,岂真知心外无佛。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也。是故念佛者,必以唯佛唯土为宗。若唯佛唯土之宗不明,则真唯心义不成。果透真唯心义,则唯佛唯土之宗自成。细玩大师之语,自当明了。因万法唯心与心唯万法两语,合之则美,离之则伤。盖离西方极乐净土,无有唯心极乐净土。离极乐弥陀外,又何来一个自性弥陀。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岂可离西方极乐,而谈唯心极乐。凡离西方净土,而大谈唯心者,无非是一执理废事之狂徒罢了。故昔净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言,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是故学佛事理圆融,方符佛言祖意。倘不以佛言祖语为确,余恐其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也。
人或再疑,般若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于法应无所住。而汝口口声声说求生极乐世界,岂非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乎,岂非于法有住乎。盖此人于般若之旨真未细察,故生如此之邪疑,全然不知生与无生圆融不二之理。岂真达无知者会嗔一生哉。因无生者,了达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故无四相者,于法无住者,必炽然求生。只恐你不空四相,于法有住。试问你念念反对人家求生净土,是我相否?是人相否?是众生相否?是寿者相否?是于法有住还是于法无住?真是口口谈空,行行在有。且彻悟大师在《语录》中分明言及,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以上祖语,的的开示离念心体,唯佛独证。既有心念,必定依缘而起,又何必不依佛界而起呢?若不愿依佛界而起,汝又何必学佛。故知以无住等言破净土者,皆是无知狂人之痴言。又《语录》中言,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鬼畜之境,苦多乐少。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大师此等悲心,汝不加体察,反生是非,嗔他求生极乐,真是可悲之极也矣!
人再问曰,汝言莫以般若破净土,莫非求生净土者,倘学般若反于求生极乐有碍哉。余曰,非也。般若与净土本非一物,又岂会有碍。盖我之言,乃针对于妄谈般若者,故而设下此题,非般若真有碍净土也,切莫错会。在《彻悟禅师语录卷下》中,大师有言曰,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由此亦可见,真体达般若者必欣然求生净土,又岂会以破净土为己务。且西方依正庄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为增上缘因,一显发耳,曾何片法之新得哉。故般若乃净土之般若,净土乃般若之净土,无所谓合,亦无所谓分。而执般若破净土者,决非真习般若,究其之根,不过为一执非法之断灭邪见而已,可谓是于本来无一事中徒生是非。
古德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吾人学佛当要依佛言祖语,切不可依人不依法,依识不依智。现今五浊恶世,见浊甚大。何以如此,盖今人学佛多依人不依法,只唯今之某大德之言为确,反弃佛经祖语于一边。是故见浊横行,可为叹也!此状之弊,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言之详矣,大师曰,予在家时,于友人钱启东家,一道者因予语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只贵得明师耳。予时未以为然。又一道者云,玄门文字,须看上古圣贤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见,不足信。予时亦未以为然。今思二言皆有深意,虽未必尽然,而未必不然也。以例吾宗,亦复如是。因识之。又云,为僧于正法之世,惟恐其分别人。为僧于末法之世,惟恐其不分别人也。何也,末世浇漓,薰莸杂处,苟藻鉴不审,决择失真,以是为非,认邪作正,宜亲而反疏之,宜远而反近之,陶染匪人,久而与之俱化,劫劫生生,常为魔侣,参方可弗具眼乎哉。此等之言皆是祖师大慈悲心,泪出痛肠语也。故知吾人学佛可不慎哉!
白话文如下:
现处末法时代,人的根机日趋陋劣,真正体解般若的人也少了。多见有人执般若而破净土,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佛说般若本来是为人破一切相,令达实相。不想没有智慧的人,一听到破相,便执着非相。取著于空,成恶知見。破坏俗谛,拨无因果。所以佛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莫起空见如芥子许。”而这些人不知实相,虽然永离一切幻妄相,然而体性不空。因实相从无始以来,常恒不变,具足过恒沙等性德的功用,不只是为种种万行所庄严。然而具种种万行,又无非是性具,无非是性起。趣举一行,无非是实相的全体大用,无分无剂,互遍互融,当体就是法界。
彻悟大师正因为世人多有错解般若的,故于语录中处处指示学人当要真解般若。因妄谈般若,果报当在地狱,学佛之人怎可不慎重!然可叹现今之世,真知的人稀,妄谈的人多。是故就不乏有人说,佛在《金刚经》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净土也是梦幻泡影,既是梦幻,又何必要说什么求生?你们无知,竟要求生,实在是愚蠢无知的举动。此人不知此等言论,乃是最极可恶的邪见。彻悟大师在几百年前,早已破斥了此等邪见。在《彻悟大师语录》中就有一禅者问大师,说:“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既同是一梦,修之何益?”大师当时就回答说:“不然,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眼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与其梦受娑婆之极苦,何若梦受极乐之妙乐。况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沉迷者也。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者也。梦虽同,所以梦者未尝同也。可概论乎。”大师的回答实在是直截痛快之极,令这些邪见全然无存。因极乐的妙,唯佛与佛才能究竟了达。等觉大士因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末破,也不能完全觉了,何况博地凡夫。纵然这此人用梦喻极乐,自以为极乐既是梦,即是假相,所以不必求生。却不知末成佛前,皆是作梦。倘若不求生,则一梦接一梦,永远在无明大梦中。正如此,所以华藏世界诸大菩萨皆求往生,因极乐世界是醒梦的最径妙法。人不以此为求,实在是非愚即狂的人。
人或说,佛经讲,万法唯心。既是唯心,所以我心净,则当下娑婆就是极乐。又何必生东生西,定要去那极乐世界。笔者笑言,这些问题,你若细读《彻悟大师语录》当不至于问。大师言:“今人但知万法唯心,不知心唯万法。但知心外无佛,不知佛外无心。但知无量为一,不知一为无量。但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河大地。然既不知心唯万法,岂真知万法唯心。既不知佛外无心,岂真知心外无佛。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也。是故念佛者,必以唯佛唯土为宗。若唯佛唯土之宗不明,则真唯心义不成。果透真唯心义,则唯佛唯土之宗自成。”细细体会大师这些话,自能明了。因万法唯心与心唯万法这两句,合之则美,离之则伤。因为离开西方极乐净土,就不会有唯心极乐净土。同样,离开极乐弥陀外,不会再来一个自性弥陀。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岂可离开西方极乐,而谈唯心极乐。凡离开西方净土,而大谈唯心者,无非是一执理废事的狂徒罢了。所以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言:“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所以学佛事理圆融,方才符佛言祖意。倘若不以佛言祖语为定论,笔者恐其离经一字,即同魔说。
人或再疑,《般若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于法应无所住。而你口口声声说求生极乐世界,岂非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岂非于法有住?恐这人于般若真旨未细察,所以才生如此邪疑,全然不知生与无生圆融不二的道理。难道真达无知的人会嗔一生吗?因无生的人,了达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所以无四相,于法无住的人,必炽然求生。只恐你不空四相,于法有住。试问你念念反对人家求生净土,是我相否?是人相否?是众生相否?是寿者相否?是于法有住还是于法无住?真是口口谈空,行行在有。且彻悟大师在《语录》中分明说到:“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以上祖师的话,的的开示离念心体,只有佛一个人独证。既有心念,必定依缘而起,又何必不依佛界而起呢?若不愿依佛界而起,你又何必学佛。故知以无住等言破净土的,皆是一群无知狂人的痴言。又《语录》中说:“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鬼畜之境,苦多乐少。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大师这样的悲心,你不加以体察,反生是非,嗔恨他人求生极乐,真是可悲之极!
人再问,你说不要用般若破净土,莫非求生净土的人,倘学般若反于求生极乐有碍吗?笔者说,不是这样的。般若与净土本不是两物,又怎么会有碍。笔者这样说,是针对于妄谈般若的人,故而设下这个题目,不是般若真有碍净土,千万不要错会。在《彻悟禅师语录卷下》中,大师就说到:“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由此也可见,真正体达般若的人必欣然求生净土,又怎会以破净土为己务。且西方依正庄严,皆是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为增上缘因,显发而已,哪里有一片法是新得的。所以般若是净土的般若,净土是般若的净土,无所谓合,也无所谓分。而执般若破净土的人,决定不是真正修习般若,究其根源,不过是执非法的断灭邪见而已,可谓是于本来无一事中徒生是非。
古德说:“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我们学佛当要依佛言祖语,切不可依人不依法,依识不依智。现今五浊恶世,见浊甚大。为何如此?因现在人学佛多依人不依法,只以今之某大德的言说为确,反弃佛经祖语于一边。是故见浊横行,可为叹息!这一状况的弊端,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的很详细。大师说:“予在家时,于友人钱启东家,一道者因予语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只贵得明师耳。予时未以为然。又一道者云,玄门文字,须看上古圣贤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见,不足信。予时亦未以为然。今思二言皆有深意,虽未必尽然,而未必不然也。以例吾宗,亦复如是。因识之。”又说:“为僧于正法之世,惟恐其分别人。为僧于末法之世,惟恐其不分别人也。何也,末世浇漓,薰莸杂处,苟藻鉴不审,决择失真,以是为非,认邪作正,宜亲而反疏之,宜远而反近之,陶染匪人,久而与之俱化,劫劫生生,常为魔侣,参方可弗具眼乎哉。”这些法语,都是祖师大慈悲心,泪出痛肠的话。可见我们学佛怎可不慎重。
本文作者:天台山佛學院釋本幻
如愚感言:本幻法师此文针砭时弊,痛快淋漓。如愚也常碰到一些能言善道之佛学通家,只会大谈空性,只会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执理废事惑误众生,引得一些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学佛者也误信误传,断人慧命还以为功德一桩,真是因狂致愚,行者不可不察。顶礼彻悟大师,顶礼本幻法师!阿弥陀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