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火炮英国使用过的陆地火炮型号有哪些

战神之锤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牵引火炮发展史(4)_参考网
战神之锤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牵引火炮发展史(4)
潘晓滨军级牵引式重型火炮4.5英寸(114.3毫米)M1型加农炮 M英寸(119.4毫米)口径加农炮由美国陆军军械局组织研发,并于1906年设计定型,火炮采用传统的箱式炮尾拖架和液压弹簧复进机。当美国人参加一战时,陆军仅仅装备了60门4.7英寸炮。受到法国方面的压力,美国远征军不得不从属于法国炮兵系统,4.7英寸加农炮必须修改炮膛以便发射法国产120毫米炮弹,这样也大大简化了炮弹从美国本土的运输流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截止到一战结束,仅仅有16门4.7英寸炮完成了适合法国炮弹的改装。M1906型加农炮也在一战后进入了威斯特伍尔特委员会的推荐装备行列,美国陆军军械局进行多次改进,包括M英寸火炮和M1920型炮架,以及M1922E型火炮和M1921E型炮架。军方希望能够把M1922E型4.7英寸加农炮作为制式装备,但由于军费拮据,10年军备方案中关于生产24门该加农炮并装备一个炮兵团的计划也同样落空。1941年11月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的美国4.5英寸加农炮,该炮除了火炮炮管不同,其他与M1型155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1939年,随着战争威胁日益临近,4.7英寸加农炮和155毫米榴弹炮一起进入军方的重型火炮开发计划,M1922E型4.7英寸加农炮最初被命名为T3型。在4.7英寸加农炮标准化问题上,陆军装备部门仍然存在争议。考虑到在欧洲战场奋战的英军已经装备的4.5英寸加农炮,美军方希望该火炮进行口径修正,以保证与英军装备协调一致。这个意见很快被采纳,并在1941年正式把火炮命名为4.5英寸(114.3毫米)M1型加农炮,炮架型号也为M1型。4.5英寸加农炮与155毫米榴弹炮可谓孪生兄弟,只是前者4.5英寸口径43倍径的炮管更长更纤细而已,重量不平衡的炮管由两组弹簧平衡器进行支持。M1型4.5英寸加农炮的最大射程为19317米,超过155毫米榴弹炮整整5千米。这一射程同样超过老式的M5毫米GPF加农炮,虽然射程不及美军后来列装的M1A1型155毫米“远程汤姆”加农炮,但后者的整炮重量却是4.5英寸加农炮的三倍,在运输和保养方面也更加复杂。M1型4.5英寸加农炮的弹药装填方式为分装式,弹丸种类仅有24.9千克的M67型榴弹,内部装填有2.04千克的TNT炸药,或1.85千克的阿玛托尔50/50炸药,或2.1千克的特里莫奈特炸药,发射药为药包装填,可以采用M7型普通发射药包或M8型超级(增程)发射药包。二战中英军装备的MkⅡ型4.5英寸加农炮。该炮虽然性能可靠,最大射程超过18000米,但却被批评为“大炮打小弹”,美国人后来装备的M1型4.5英寸加农炮在战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批评声在后来的量产中,4.5英寸M1加农炮与其通用炮架的155毫米M1榴弹炮的生产一起被拖延。原则上,4.5英寸加农炮口径介于美军105毫米和155毫米两个标准口径之间,为了保证弹药的标准化是应该被军方否决的。但出于偶然因素,该加农炮却与它的孪生兄弟155毫米榴弹炮一起在1942年9月进入了批量生产。一些前线的炮兵部队指出,4.5英寸加农炮所发射的M67型榴弹丸威力不足,由于采用粗质钢材料进行制造,弹壁过厚使得TNT装药量仅仅为2千克,其威力甚至不及105毫米榴弹炮所采用的榴弹。截止到1944年2月,共有426门4.5英寸加农炮生产出来,虽然数量较少,但却在1944年6月至10月间全部装备了在欧洲战场服役的16个军级独立炮兵营。4.5英寸加农炮与155毫米榴弹炮一样共用M5型高速牵引车作为标准运载工具。但是该炮在1945年年初很快退役,原因在于很多装备该炮的炮营指挥官都在抱怨其弹药与155毫米标准弹药的复杂配给,以及M1型155毫米远程加农炮在美军中的大量装备。美军炮兵装备手册关于4.5英寸加农炮的图解,该炮在某种意义上是美军一种权宜炮兵装备,采用155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同时又兼顾发射与英国炮相同的4.5英寸弹药155毫米GPF远程加农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55毫米GPF远程加农炮由法国陆军上校L·J·F·菲勒科斯设计完成,是法军在一战时期装备的一款现代化重型火炮,并成为自1917年至二战爆发的一款主要重型野战炮,其正式型号为Mle 毫米菲勒科斯重型火炮,因此也被简称为GPF加农炮。早在一战时期,美国远征军就已经装备法国155毫米GPF加农炮作为标准的军级支援火炮,其中48门直接由法国军队转让。在众多的英法武器中,美国人挑选了该炮并获得了法国的授权在美国本土批量制造。但是直到一战结束,美国本土制造的GPF加农炮没有一门运到法国参战。直到1940年6月,美军中仍有973门GPF加农炮在炮兵部队服役,其中大部分为美军型号的M1918M1型,成为美军在二战初期装备最多的制式重型火炮。由于在美军20世纪30年代的炮兵摩托化升级中,该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直到1937年该炮的摩托化高速牵引型炮架才开始进行设计。一个是基于法国Mle 1917型的M2型炮架,另一款是基于美国M1918和M1918M1型的M3型炮架,两个版本的高速型炮架都采用了橡胶轮胎和气刹制动器。1941年伊始,该炮的炮架换装工作才进入实施阶段。截止到1942年7月,共有598门GPF加农炮被改装。
在二战初期,由于美军用于替代GPF加农炮的155毫米M1A1型加农炮还没有进入量产,GPF炮参加了美军早期的主要战役,其中包括年间在菲律宾服役的美军第301重型野战炮团,以及1942年在瓜达尔卡纳尔服役的美陆军第244岸防炮营F连和海军陆战队第5岸防炮营。尽管军属炮营中的GPF加农炮在二战中期很快被M1A1型155毫米加农炮所取代,但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整个二战期间仍然装备了相当数量的GPF火炮作为岸防炮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美军也曾在战场使用缴获自轴心国军队的法国155毫米加农炮,包括老式的Mle 1917型,以及法国人直到30年代才改装完成适合高速摩托化牵引炮架的155毫米GPFT型加农炮。M1A1型“远程汤姆”155毫米加农炮 早在一战结束后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进行法国155毫米GPF加农炮的升级换代工作,并将其命名为M1920型,但是同样由于资金问题而搁置。该研制工作在1929年重新开始,并设计出155毫米T4型加农炮,安装于T2型炮架。新火炮的射程达到2码(18.3~22.9千米),此后的实验型号还有T4E1和T4E2型。1938年,T4型加农炮被陆军军械局认可,并正式命名为M1型155毫米加农炮,但火炮的量产工作直到1940年10月才开始。新式火炮的炮身基本沿用GPF加农炮的设计,但在炮尾采用了新式断隔螺式炮闩。炮架部分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炮车轮为每侧一组板簧悬挂支撑两个双排大型战斗轮胎(即所谓八轮组炮架),炮尾拖架为纵向分离式。需要强调的是,155毫米加农炮在射击状态下并没有采用炮车轮进行支撑,在由牵引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时,需要首先卸下炮架前车,然后摇起四个双排轮组,改为炮架底部作为射击支撑平台着地,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火炮的射击稳定性,从而提高射击精度。与155毫米榴弹炮和4.5英寸加农炮一体双生的情况一样,155毫米加农炮也有自己的孪生兄弟——8英寸(203毫米)榴弹炮。两种型号的火炮共用了炮架,只是炮管不同。陆军军械局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火炮,包括取消炮尾尖螺结构、把炮膛直接切入炮尾环。改进后的155毫米加农炮于日被正式命名为M1A1型,该型号也成为155毫米加农炮的标准生产型并贯穿于整个二次大战。而直到1945年初,改进炮尾环的M2型才逐渐投入量产。155毫米加农炮的炮架也进行部分改进,改进型主要将作为岸防炮使用。由于155毫米加农炮重量很大,必须设计新型大型牵引车进行运输。在1943年M4型高速牵引车正式服役之前,美国陆军采用Mack NO 7.5吨卡车作为“远程汤姆”的标准牵引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GPF 155毫米远程加农炮。美国远征军从法国人手中接收了少量该型火炮,并成为日后美军开发远程加农炮的主要蓝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国GPF火炮就是二战中美国 “远程汤姆”155毫米加农炮的鼻祖鉴于“远程汤姆”M1A1型155毫米加农炮的射程,进行太平洋岛屿防御的美军经常将其作为岸防炮使用。在最初的固定驻防中,“远程汤姆”炮采用了与老式法国GPF加农炮相似的水泥炮墩和可提供360度旋转的栓接钢制支座固定作为圆心,炮尾拖架则采用嵌入到圆形水泥墩的方式进行水平角度旋转。这一安装方式也被美军戏称为“巴拿马炮座”(意为参考巴拿马运河区美军155毫米GPF岸防炮改装方案)。但是,“巴拿马炮座”并不适合“远程汤姆”炮,一些进行岛屿驻防的美军炮兵根本来不及浇筑水泥来建造大型炮墩和水泥工事,他们干脆垒砌沙袋掩体为火炮提供掩蔽。鉴于一些岸防部队的抱怨,美国军械部门在1944年开始研制一种由简易钢架拼接起来的圆形火炮旋转导轨,其最初实验型号为T6E1型旋座式固定炮架,稍后被正式命名为M1型射击平台,同时也被美国官兵称为“凯利炮座”。由于铺设十分简便,美国人可以很快在占领岛屿上架设可以360°旋转的“远程汤姆”加农炮当作岸防炮使用。鉴于其实用性能,美国人甚至打算为重量体积更大的8英寸加农炮配置“凯利炮座”来改装为岸防炮用途,但最终没有实施。1941年初美国正式参战前,一门隶属于美军第2集团军重炮营的M5毫米加农炮正在参加田纳西州的军事演习在二战进程中,美军装备的155毫米M1A1型远程加农炮主要作为军级支援火力使用,并在整个战争中装备了49个独立炮兵营,其中40个部署在欧洲战场,7个在太平洋战场服役。M1A1加农炮首次参战是在1943年的突尼斯战役,该炮配属于陆军第34野战炮营。火炮的首次实战表现非常令人满意,射程远而且打击精准。在年的意大利战场上,美军炮兵经常操作155毫米加农炮进行极限射程射击,即在发射炮弹时采用90%的增程推进装药,而不是一般情况下的20%,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炮管更换的高频率成为最大难题。“远程汤姆”155毫米加农炮在二战中表现出色,以至于在二战后的大裁军中,美军仍然保留该型火炮,并重新命名为M59型155毫米加农炮。155毫米加农炮的弹药仍然采用分装式,弹丸类型包括M112型穿甲弹、M101型榴弹、WP M104型发烟弹和FS M104型发烟弹,以及H M104型毒气弹。实验数据表明:在采用M112型反装甲弹丸进行射击时,在457米距离内可以击穿160毫米厚30°倾角均质钢板,91米距离为152毫米;(2)采用M112弹对表面硬化钢板进行射击时,457米距离的穿甲厚度为135毫米,914米为130毫米;(3)采用M101榴弹对垂直混凝土工事进行垂直面射击时,914米穿墙厚度为2米,4572米为1.4米。155毫米加农炮所用发射药为药包装填,包括9.23千克的基础发射药和4.69千克的增程发射药。(未完待续)(编辑/弓鸣)
现代兵器的其它文章[军事广角]二战中日本海军和英国海军谁更厉害(讨论贴)
……美国和德国有可比性??德国的大国之路先天不足,美国发展环境貌似好的多吧!还有,不要拿霉菌士兵和当年的德国兵比素质,去处空地一体作战,美国兵在德国人面前就是屎。(西线的德军是被炸弹和炮弹淹死的)
话说就凭英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缅甸的拙劣表现,实在难让人对英国有什么信心!不过之前有个回复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只是英日单挑,初期日本应该有优势(并且我认为这个优势应该相当大)。但这个优势有没有达到一击致命、短时期内速战速决拿下英国的那种程度,应该打个问号。
英军在二战的表现之不堪入目,比意大利、法国也强不到哪里去,基本上就一个档次。之所以从结果上来说英国比法国好很多,那是因为有英吉利海峡的存在,再加上德国的海军实在拿不出手。以英国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工业、科技力量来说,英军的表现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上面有人说英国的海军传统、沉淀之类的,我感觉这些东西可以拿来解释已发生的事实,但万万不能用来预测未发生的事件。须知2002年世界杯前,谁能想到几年前连拿世界杯欧洲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法国队会那么惨。要知道,精华能沉淀,糟粕一样可以沉淀的说!
从大清就开始说要重视海军,可都到21世纪了,中国的海军还是不行,现在国家倒是有钱,为什么不重视呢.
作者:银月之恶魔 回复日期: 14:49:00 
单从装备上来看,二战时候的英国海军并无过人之处。它的战列舰是火炮最小的,它的重巡洋舰很烂,它的轻巡洋舰也很一般。但是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对海军这个军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超过对手。看看二战期间英国人对海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战术和技术的创新,实在令人佩服。历史的积淀有时候比战列舰和航母更令人可怕。------------------------------------------------------------------------------------------------此言不虚,看过丘吉尔的自传,二战爆发前关于海空军的细节,包括舰炮口径和雷达问题都是争得很激烈,英政府对海军非常重视,大臣们中间就有大批专家。
当然是英国,海战靠的是国家实力,打的是战舰数和造战舰的实力。你打掉我一搜航母,我一点都不心疼,再造两艘或五艘抵上损失数就算了,一般海战很难全灭技术官兵。所以能造船才能打赢海战。国家资源,技术力量,人的素质是海战取胜的决定因素。你有一时的强大的海军只能牛一时,打一艘少一艘,打的自己都肝颤,还打什么海战。没有抵抗损失的能力就没有暂时失败的权利,就没有在战争中进步的机会,那就一定会在持续很长时间的大战中失败。所以中国海军建设应该以建设模范海军为主,培养种子部队和造舰能力。能经的起以后海战中损失一半海军,而且能很快再造。那才是世界nb的海军!期待。
感觉日本要强一点。中途岛海战已经证明,巨舰大炮已经落后于时代,海战中其决定作用的是掌握制空权的航母编队。德国的失利也是从海洋始。海狮计划的失利(德海军水面舰艇的劣势不具备与英军决战的实力)导致德军战屡误判,将战略主攻转向苏俄,深陷泥潭。日军的航母数量多余英国。而且质量也更胜一筹。海军航空兵的素质也相当高。离开陆基支持,在大洋身处决战,英军远不是日海军的对手。事实上,日本还英国都是岛国,物资供应也严重依赖大陆。两者还是具有比较性的。
作者:benzism 回复日期: 13:49:37 
感觉日本要强一点。中途岛海战已经证明,巨舰大炮已经落后于时代,海战中其决定作用的是掌握制空权的航母编队。德国的失利也是从海洋始。海狮计划的失利(德海军水面舰艇的劣势不具备与英军决战的实力)导致德军战屡误判,将战略主攻转向苏俄,深陷泥潭。日军的航母数量多余英国。而且质量也更胜一筹。海军航空兵的素质也相当高。离开陆基支持,在大洋身处决战,英军远不是日海军的对手。事实上,日本还英国都是岛国,物资供应也严重依赖大陆。两者还是具有比较性的。===========================殖民地殖民地殖民地殖民地英国不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而是旗子插满全世界的大英帝国当然现在只是一个岛了,所以落魄了英国的一流海军在马岛,被阿根廷的二流海军欺负的一塌糊涂日本干英国,要一口气,让英国人缓过神来,日本人会被英国人打的满地找牙。百年海军,海军是需要沉淀的军种,看看英国人在马来海战后作出的反应,迅速淘汰落后的舰载机,这种效率和思维方式,日本人是比不过的。明明航母牛逼了,可日本人还是守着他们的大和不放,结果就是杯具。至于日本和美国,美国战争机器一旦有多可怕,别说什就想想开动想想下毛子的战争机器,战前陆军被消耗那么多,到最后还能用T34海了德军。美国珍珠港很凄惨,但是战争机器一旦开动,美国人可以用航母海了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真正的陆地资源+海上延伸的综合比拼,不过,海军貌似可以横行全球,但是,没有谁见过谁能在海上制造出一艘军舰,哪怕生产出一颗炮弹。所有的战斗设施给养都是陆地上生产制造的,所以陆地资源抢夺和不断补充,是海军持续作战的基础。两者的节奏和顺序要掐得准。也不能说日本没有大战略,但是,计划中的中国大陆没有如期成为日本军事资源补充的助推器,是日本失败的一个不小的原因。所以可以说,是中国左右了日美海上战争的最后结局。拥有辽阔国土的中国对于日本有两面性----占领了可以成为资源极其丰富的新策源地,但辽阔国土也会因为其战略纵深拖住日本的既定节奏部署----事实是,后者成为了现实!中国人骨头比日本人想象的硬的多,最终导致了日本战争机器和原定剧本的不可持续性。
日本海军装备比英国略强,作战方式则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跟英国比差了一截整个二战日本除了孤注一掷赌赢了珍珠港(还是抄的英国袭击塔兰托),联合舰队表现完全就是渣
英国海军二战期间对于航母这一新锐兵器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体现了英国人的保守性格,当然也于德国海军过于弱小有关。
上图是英国二战前期建成的皇家方舟号航母。被誉为现代航母的雏形!
转自百度:英国皇家海军400年的优良传统和战术素养不是日军短期能完全弥补的,虽然日本海军的素质在二战初期也是顶尖。而且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还没有完全工业化,国力上比之衰落中的不列颠老大帝国尚有距离。 航母方面,日军可用于舰队作战的大型航母只有偷袭珍珠港的6艘加上双鹰,而英国也有8艘舰队(不算德军将不会有被击沉)可用,舰载机1942年以前是差,但有了管鼻燕和青花鱼后,未必弱于精英飞行员有限的日本,载机少的劣势也可被航母防护上的优势部分弥补。至于防空,两国都没有太高效的武器,不过英军的8联乒乓炮战绩更好一些。 战列舰方面日本大和级两艘占点优势,但是总数量12打20,其他水面舰艇,英国完全占优势,日本夜战强、鱼雷强,但英军地中海舰队打意海军如切菜的表现也不是盖的,拼命精神从挪威海战来看也不会比日军差多少。此外英舰还有雷达和适航性的优势,数量上更不必说。 潜艇方面,英军虽然难与美德相比,比起日本的自杀式偷袭还是强了不少,而且别忘了声纳和深水炸弹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假设战场仍在太平洋,日本的胜算要大些。从装备方面,日航母采用开放式机库,载机数量多(60-90架),英方则采用封闭式,载机数少(30-50架),但采用装甲飞行甲板,抗打击能力强(其航母甲板能抗日自杀飞机撞击,美方则受重伤),但42年初英舰载机性能实在太差,管鼻燕战斗机仍是双座,格斗力低下,完全不是零式对手,鱼雷攻击机更是破,完全不堪一击。而太平洋以航母作战为主,英舰队在远距离就会遭到日机的攻击,主力舰不会剩下多少了。而如果是战列舰为主,英方也不占优。其主力舰乔治五世级仅装备356口径,不过对日金刚、伊势、扶桑等老式战列舰有绝对优势,但装备406口径的罗德尼级由于全主炮前置,射击时严重影响精度,与日长门级的410炮抗衡有一定难度,而胡德、皇家橡树等老式战列更不能对抗了,一旦大和级出现,战斗将成一边倒局势。不过英方战列舰数量多,能通过战术挽回一些劣势。但随着战争进行,造船能力强大的英国能逐渐扭转形势,针对日作战得出的经验会用于战舰的改进。而如果将战场改在大西洋,则日方的许多军舰将难以适应北海的恶劣海况,其优势将会被抵消。
转自二战吧:击沉羽黑号1944年,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经常派出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定期攻击锡兰(今斯里兰卡)以东水域,轰炸和炮击萨榜、布莱尔港、卡尔尼科巴等重要目标。到1945年2月下旬,空中作战已经很少了,以至在没有空中保护和大型水面舰只支援的情况下,驱逐舰只都能进行远程奔袭,到缅甸的德林达依海岸作战。 这年4月底,英军打赢了缅甸战役。5月初,在14军进入仰光之后,第3分遣舰队由H·T·沃尔克海军中将率领,于5月9日返回了锡兰的亭可马里基地。东印度舰队司令阿瑟·鲍尔海军上将,则留在了仰光。 据可靠情报,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的日军已陷入困境,有迹象表明,他们将采取行动,或是从这些前哨阵地撤退,或是进行增援。在新加坡港,日军有两艘重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毫无疑问,无论比本人作何举动,它们都会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第3分遣舰队必须当机立断,对港内日舰发起攻击,沃尔克将军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作战命令,行动代号“公爵”作战。 5月10日,舰队返港刚刚一天,部分舰只尚未加足燃油和弹药,便又风风火火,再次驶离了亭可马里。不久,舰队收到“敏锐”号潜艇拍来的报告:在马六甲海峡中部,发现了一艘“那智”级重巡洋舰,二艘驱逐舰和两艘猎潜艇,航向315,航速17节。这个报告,很快便为“自耕农”号潜艇证实。沃尔克让航海参谋迅速绘出了前进航线,当即率队东驶,企图在12日午后到达大尼科巴岛南水道。 11日中午,旗舰雷达发现敌侦察机,母舰立即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日机仓惶飞走。与此同时,一大群恶妇式从母舰腾空而起前去攻击卡尔尼科巴岛的日军机场。空袭大获成功,不仅干掉了机场上的日机,而且还摧毁了若干地面设施。这时,鉴于舰队已被敌发现,沃尔克遂下达了打破无线电静默的命令。 12日14时30分,东印度舰队司令阿瑟·鲍尔海军上将发来情况通报,内容要点如下: a、到12日12时,敌重巡洋舰应驶达北纬N”水域(安达曼群岛布莱尔港正东); b、侦察机没有发现敌舰; c、由于日前已被发现,敌舰可能返回了马六甲海峡。 半小时后,情况通报为“自耕农”号潜艇证实。这天早晨8时45分,“自耕农”号发现了一支日本舰队,航向180,航速18节,编成为一艘重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沃尔克一收到报告,即下令舰队转向南行,撤至阿钦赫德(苏门答腊北端)西南300海里水域,一边加油,一边坐待事态的发展。 13日,一天无事。14日,第3分遣舰队赶到尼科巴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域,并作好了随时进行战斗的准备。但是,又整整一天,沃尔克仍没有发现敌情。17时30分,他下令返回待机水域,继续为舰队加油。
接 敌 15日凌晨,沃尔克收到报告,在马六甲海峡北端发现敌辅助船只。他判定,目标为敌运输舰船,是一些极为重要的打击目标。于是,他通知第26驱逐舰支队司令M·L·鲍威尔上校,立即进行“主教冠”作战。“主教冠”方案早已制订,拟派侦察轰炸机和驱逐舰群进行搜索,以发现、报告、攻击和摧毁作战水域的任何敌船。同时,“坎布兰”号巡洋舰和法国“里舍利厄”号战列舰负责接应。这支部队速度快,具有相当的“穿插”能力。空中支援则由4艘护航航空母舰担任,4舰载有62架战斗机,9架改挂炸弹的复仇者式侦察轰炸机。第26驱逐舰支队由5艘舰只编成,分作两小队。第51小队,辖“索·马里兹”号、“维鲁拉姆”号和“维吉兰特”号;第52小队,辖“维纳斯”号和“维拉戈”号。5舰尽管燃油不足,但一接到命令,鲍威尔便率队北驶,以27节航速从距离苏门答腊北端日军雷达站40海里的洋面驶过。 这天天晴日朗,能见度良好。 分遣舰队排着环形防空警戒队列,通过苏门答腊和大尼科巴岛之间的水域。上午,复仇者式起飞,负责搜索舰队前方东部洋面。它们很快发回报告:在苏门答腊附近水域发砚了敌商船;在商船队东北方位,有一艘日军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航向140,航速20节。复仇者式尾迫不放,在返回母舰加油之前,它认出敌巡洋舰为“羽黑”号,驱逐舰是“峰风”号。这时的时间是10时50分。 复仇者式返航后,即和日舰失去接触。一小时后,一架岸基解放者式侦察机报告,在原方位以西20海里水域发现目标,不久,另一架解放者式报告,敌舰船是在以北大约50海里的水域。 13时35分,8架复仇者式起飞。飞行员斗志旺盛,直飞目标水域。3机进行了大面积搜索,15时41分,它们找到了敌舰队。3机拉下高度,发起攻击,日舰炮火猛烈,3机英勇逼近,使“羽黑”号中了一颗近失弹。接着,飞机返回加油,由于已是日落时分,英机没有再次发起空袭。 这时,鲍威尔上校正率领第26驱逐舰支队高速北上。几小时前,10时40分,他收到东印度舰队司令阿瑟·鲍尔上将发来的要取消“主教冠”的电令。鲍威尔感到事情很棘手。就在他举棋不定之时,又传来了飞机发现敌商船的报告。他判断,阿瑟·鲍尔发电时大概没有收到侦察机的情报,一旦发现敌情,阿瑟·鲍尔爵士是决不会中止作战行动的。于是,他决定继续率舰北进。这时,侦察机又进一步发来报告,发现敌“羽黑”号重巡洋舰。对第26驱逐舰支队来说,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但鲍威尔毫无惧色,他下令5舰排成搜索队列,以拦截“羽黑”。据报告,“羽黑”号应在“索马里兹”号前方70”方位,距离130海里。这意味着要进行长时间的尾随追击。天黑之前,驱逐舰支队显然是抓不到目标了,鲍威尔精心制订了行动方案。第一步,找到敌舰,接着,让驱逐舰趁黑幕围上对手。这样,无论敌舰怎样转向,都可以实施鱼雷攻击。“羽黑”号机动性好,如果默守陈规,按通常的队列接敌,它就有可能逐一规避英舰射出的鱼雷,逃之夭夭。 雨幕突然降临,海空电闪雷鸣。由于驱逐舰只装有对海搜索雷达,搜索不受影响。驱逐舰只一字摆开,问距大约20海里。了望哨睁大了眼睛,焦急地搜寻着茫茫夜海,全力寻找敌舰。22时45分,“维纳斯”号雷达兵报告有情况,方位45”,距离68000码。舰长G·0·查尔海军少校半信半疑,令雷达兵立即核查。年轻的雷达兵坚持己见,并始终保持着目标接触。足足过了30分钟,查尔才确信无疑。查尔向鲍威尔作了报告:我舰发现“羽黑”号,方位40”,距离46000码,航向135”,航速25节。鲍威尔老成恃重,同样令“维纳斯”号核查情报。“维纳斯”号作了肯定答复。鲍威尔大喜过望,令其尾随。他看看表,时间已是23时40分。5分钟后,“索马里兹”号发出了敌情通报,令支队其余舰只进入尾随阵位,然后从西南方向—新加坡方向围上前去。显然,敌舰是想返回基地。 16日0时3分,“索马里兹”号雷达发现目标:敌舰方位10”,距离28000码,航向170”,航速20节。第26驱逐舰支队随即转向到180”,速度减至12节,放敌靠近,0时25分,5舰重新展开为扇面,各自进入了最佳机动位置8现在,大网已经张开。日舰好象毫无察觉,仍摇摇摆摆,保持着原航向,驱逐舰上士气高昂,眼下的临战态势,正是各舰官兵梦寐以求的格局。0时39分,鲍威尔正式下达了攻击令:l时整发射鱼雷,力求同时行动,鱼雷定深2.75米。
废话,肯定是日本厉害
攻 击 这时,日舰队似乎发现了动静,两舰开始走之字航线。距“索马里兹”号18000码,两舰又分道行驶。“羽黑”号右转舵,向西北方向行进,“峰凤”号则向东绕了一个大弯。日舰机动的全过程,英舰雷达看得一清二楚。这一机动使“羽黑”号正好横在“维纳斯”号面前,“维纳斯’’号刚要发射鱼雷,“羽黑”号又左转舵,改向西南。不一会,它又转向东南行驶。直奔新加坡港。 1时06分,“索马里兹”号在首部右舷方向发现了“峰风”号驱逐舰,它立即开炮,将“峰风”号打了个措手不及。“峰风”号打开了探照灯,它大概以为是遭到了“羽黑”号的误击,或者是想造成错觉,让“索马里兹”号误为打的是己方友舰,距离大近了,“索马里兹”号急转向,避开了眼看就要相撞的日舰。 这一来,“索马里兹”号正好驶到了“羽黑”号的右舷前方。“羽黑”号航向东南,即用203毫米主炮和127毫米炮猛轰,并用照明弹照射住“索马里兹”号,“索马里兹”号全速接敌,冒着猛烈炮火冲到2000码距离发射了鱼雷。l 时13分,“索马里兹”号1号锅炉舱中弹,一时间航速锐减。 趁“羽黑”号和“索马里兹”号酣战之际,“维鲁拉姆”号不失时机地冲过去猛射鱼雷。“羽黑”号大劫难逃了,它至少中了3条鱼雷。除一门127毫米副炮和几门近程火炮在断断续续地开火外,10门203毫米主炮已被全部炸哑。 其余3艘英舰直冲过来,围攻“羽黑”号。l时25分,“维纳斯”号攻击了“羽黑”号的右舷,一雷命中。两分钟后,“维拉戈”号发炮,有两弹命中!“维吉兰特”号也连连开火,使日舰又中一弹。“羽黑”号已成瓮中之鳖。“维纳斯”号驶上前去,实施了最后一击。发射的两条鱼雷,全部命中。2时09分,“羽黑”号沉没了。 当确知敌舰沉没之后,鲍威尔上校令5艘英舰排成单路纵列,驶向外海前去会合沃尔克将军率领的第3分遣舰队。这次作战,英军计划周密,进退得宜,加之士兵斗志旺盛,作战勇猛,从而取得了预期战果。日本“羽黑”号重巡洋舰
转载:二战英国皇家海军猎杀日本海军“足柄”号重巡洋舰1945年六月上旬,皇家海军锋利号接到命令从爪哇前往马来亚海岸巡逻。在行进途中,锋利号收到美国海军蓝背鱼号和白鲑号的敌情通报。通报表明日本海军足柄号重巡洋舰已经由新加坡到达巴达维亚(现雅加达)。锋利号的艇长阿瑟.赫兹莱特决定在足柄号从雅加达返回新加坡的途中上对其进行拦截。在对形势分析后,赫兹莱特估计足柄号会选择经由苏门答腊岛和邦加岛之间的邦加海峡返回新加坡。所以他决定在邦加海峡的北端守株待兔。斯皮特黑德湾中的足柄号,背景中船只为纳粹德国海军格拉夫.斯佩号微型战列舰 6月7日,锋利号穿越了位于邦加岛北部的雷场进入邦加海峡,协同锋利号作战的冥河号潜艇也一同前往该水域。6月8日,美国潜艇蓝背鱼号通过无线电通知锋利号:“敌舰已经驶离巴达维亚,正向北方前进”。 当夜,锋利号浮上水面为艇内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了望哨发现了一艘日本驱逐舰正从潜艇前方高速经过。锋利号的艇长赫兹莱特决定冒险停留在水面,以免丢失目标。然而日本驱逐舰也发现了锋利号,并向锋利号射击。锋利号立刻开火并发射了一条鱼雷。鱼雷没有命中,但是迫使日本驱逐舰向远处进行规避。 足柄号,摄于1937年 赫兹莱特抓住日本护航驱逐舰远离的短暂时间紧急下潜,静候足柄号自投罗网。海面上日本驱逐舰还在漫无目的地搜寻锋利号。在经历了一段短暂不安的等待后,足柄号的轮廓在夜幕中显现。赫兹莱特带领潜艇尽可能地靠近足柄号。在距离足柄号约2英里处,赫兹莱特命令将前部鱼雷管中的8枚Mk8鱼雷一起射向足柄号。在发射鱼雷后,赫兹莱特降下潜望镜等待鱼雷命中目标。与此同时,足柄号发现了射向它的鱼雷,并试图规避。但是由于它的位置太靠近海岸,这限制了她的规避范围。在鱼雷发射的3分钟后,赫兹莱特重新升起了潜望镜。在潜望镜中,他目睹了5条鱼雷命中了足柄号的场面。鱼雷爆炸激起的水花高过了足柄号的主桅。   锋利号发射的5枚鱼雷几乎立即就将足柄号便成了一堆飘浮的残骸。虽然足柄号还能缓慢地漂动,一些有着狂热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还在操纵舰上防空火炮向锋利号的潜望镜射击,但是这只巨大的海上怪兽已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覆灭的命运。  足柄号上燃起的大火产生了大量的浓烟,这使得在数分钟内让赫兹莱特无法对它的损伤状况进行评估。在浓烟逐渐散去后,赫兹莱特发现足柄号奄奄一息地飘浮在海面上。一些船员已经弃船。足柄号的护航驱逐舰正在急速靠近它试图搭救舰上的船员。 足柄号在建造中采用了三重船体,日本人认为这会极大地增强它的抗鱼雷能力。但是被锋利号发射的鱼雷命中后,足柄号的舰首部分脱落。这导致了它的上层结构崩塌。在足柄号沉没过程中,赫兹莱特操纵锋利号转向,令艇尾鱼雷管指向足柄号的方向。锋利号使用艇尾鱼雷管又向足柄号发射了两枚鱼雷。不顾足柄号向潜望镜射来的零星炮火,冷静的赫兹莱特让大部分艇员排队通过潜望镜目睹足柄号的沉没!!!他这种好表现的性格倒是颇似他的前辈马克斯.霍顿。直到那艘倒霉的日本驱逐舰重新试图攻击锋利号时,赫兹莱特才重新接过了潜望镜的控制权,并凭借着娴熟的技术带领锋利号下潜并躲过了驱逐舰的追杀。在被锋利号发射的鱼雷命中30分钟后,足柄号沉入了漆黑的大海中。  在得知足柄号被击沉后,皇家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巴里上将向赫兹莱特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因为击沉足柄号,赫兹莱特获得了优异服役勋章和美国政府颁发的军功勋章,后者是美国政府向外国军人颁发的最高荣誉。美国海军法夫少将亲自在苏比克湾为赫兹莱特授勋。锋利号也因为这次出色的行动被授予马来亚优异战斗勋章
联合舰队是无敌的,英国皇家海军连邓尼茨的潜艇都对付不了,怎么能和联合舰队相提并论呢?联合舰队输就输在请报和密码破译上了,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如果没有中途岛,天知道太平洋姓什么~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火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