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印光大师念佛mp3都要“都摄六根”,我们为什么不强调?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如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学佛网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如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发布:liuziwei&[ &]&& 日期: 20:28:00&&
&&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二)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
  (三)&念佛下气,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
  (四)&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
  (五)&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
  (六)&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
  (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九)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为告之。
  (十)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
  (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十三)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十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
  (十六)须心口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无论声默,均须摄耳谛听。能常听见念佛的声,则心自归一。此法最稳当。无论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绝无受病之虞。
  (十八)&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和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二十一)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二十二)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二十三)吾人果能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二十四)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听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无论行、住、坐、卧、声、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念无异。此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耳能听得明白,则六根都摄无遗矣。如此而念,名为净念。净念能常相继,则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二十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推荐阅读:&
&以下点击进入:
达照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注:与博客联接的有关图文非本博所为,敬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管好您的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印光大师: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学佛网
&印光大师: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发布:同成佛道&[ &]&& 日期: 19:08:00&&
复屈翰南居士书手书备悉。游石屋洞记,大有心融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之概。然此是文字边事,切勿专学此派。当如子忆母,以念佛求生西方,庶可实证。此刻专以此为事,则于己无益,于人有损。何以故,以多半皆学口快活之空谈,不以真修实证为事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续文钞,有正月元旦与五台山广济茅篷广慧和尚书,约五千言,为从来未有之切实相劝者。九十月间当寄于积善坊巷,当为转交。汝夫妻欲皈依,今各为取法名。又云汝父欲皈依,今为写一法名,其名汝自填之。七十多岁,来日无多。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则决定可以出此五浊,登彼九莲。若或犹有来生后世之心念,则往生便难决定矣。祈详为说之。余详文钞中,此不备书。附求子疏及求子三要,此实人各宜看者,勿以不求子而置之,祈慧察是幸。(香敬十六元收到,以为印送续文钞之费。) (民廿九年庚辰八月十五)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印光大师:如何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学佛网
&印光大师:如何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发布:净山&[ &]&& 日期: 7:15:00&&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印光大师:“复幻修大师书”  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此三句,师自加密圈)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p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此系平日勖令专心致志之要义。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夏寿祺居士书”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实为诸佛秘要。若是通家视之,必定为之一笑。(此文灵岩寺留有真迹,但无题目,此题由涛僭题。慧容识)  印光大师:“念佛随笔”  净土,乃特别法门。其余,乃通途法门。离则两益,合则两害。若夫修持法则,宜善言善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各敦伦常,不背世法,始可谓真佛弟子。否则,乃名教所不容,如来之罪人。  念佛贵乎摄心,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念佛时,宜万缘放下,都摄六根,绵绵密密,蓦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时。三摩,此翻正修正见,或译正定。  节选自印光大师:“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云何行持?”  答:“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则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业消智朗,心地开通,何愁不解经义乎哉?祈勉力。”  节选自印光大师:“答幻修学人问”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印光大师:念佛与都摄六根
日 14:19:00
佛教在线综合
资料图(来自网络)
问:怎么念佛才能都摄六根?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无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告之。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耳。
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绝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 无论声默,均须摄耳谛听。能常听见念佛的声,则心自归一。此法最稳当,无论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绝无受病之虞。
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较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观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无论行、住、坐、卧、声、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念无异。此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耳能听得明白,则六根都摄无遗矣。如此而念,名为净念。净念能常相继,则可得念佛三昧矣。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续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编辑:法融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谈谈追顶念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