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签,所以不能去除吗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似的试题还有: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1)依据材料一 概括孔子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依据材料二 指出孟子的思想 ,在人性的认识上荀子与孟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3)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依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4)材料四提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举出两个该思想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五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5)材料五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六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6)材料六所体现的思想是什么?出自哪位思想家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七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7)材料七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后人将其思想归纳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主张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提倡“为政在人”。(1)据材料概括儒家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2)据材料指出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认识。伏尔泰为什么如此推崇儒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3)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涌动着近代社会的波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李鸿章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政治派别分别在近代社会领导了哪些重大历史活动?(3)上述主张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不断深入的思想历程,请将其特点在下面空格处补充完整。―→―→& 科技成就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习题详情
19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0%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汤一介《中国的启蒙》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即可概括出材料认为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然后按照什么的步骤进行。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主要考察你对“科技成就”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相似的题目: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发明造纸术发明司南发明火药发明活字印刷术
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造纸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测向技术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汤一介《中国的启蒙》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汤一介《中国的启蒙》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相似的习题。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在过去几千年里,儒家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究其原因,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产生了重要的。当我们回首历史,应该能够发现,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而儒家思想的发展,也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着人的思维,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精神文化更进一步优化,让人类的社会与社会之间更加密切,使得国与国之间更安稳地合作与发展,促使的和平,因此,儒家思想无论是在还是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积极的。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虽然儒家思想成形于两千多年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必须舍弃和批判的观念,但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儒家思想是铸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先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首先,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次,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的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再次,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的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即圣人,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家成圣与合群的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次大的转变,但是没有失去它原有的本质。”儒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上承西周时代的文明智慧,又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道三者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使得儒家思想更趋于理性与科学,近代以来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的胸怀,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精华,不断融入现代思想继续为人类文明做贡献。 总之,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2、儒家思想在中国重新受到重视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文价值丧失,人性物化,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等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同样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恢复部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倡和平、合作、彼此关心和信任,是文明社会努力走出困境的基本策略。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其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重新受到重视。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 任何传统文化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儒家思想也不是永远适于任何时代的,今天,儒家思想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文明与进步发展到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儒家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吸取现代文明的滋养。纵观儒学发展史,儒家思想正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取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而得到不断的发展,而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精神支柱。毫无疑问,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主宰和支配民族衰败破落或崛起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包括素质、思想、道德、文化在内的民族精神。那么,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中国儒家思想,无疑是一可利用的传统资源。儒家思想不只属于历史,还属于当代,属于未来,它将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我们古老的儒家思想在当代民族精神中会重放光芒。 二、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思想体系,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还不断地越出国界,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和欧美各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互相融合,对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还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对传播儒家思想,使其具备时代要求,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应当“属于整个世界”。 1、儒家思想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社会伦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一种学术传统,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早在秦汉时代,它便越出国界,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特别是朝鲜、日本、越南,对于促进这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史学家把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视为孔子文化圈,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历史上朝鲜是中国以外儒家思想传入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国家。自秦汉时期儒家思想传入朝鲜半岛后,逐渐成为朝鲜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大和时代进入日本,在今天,儒家思想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韩国也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家思想的学科。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挖掘儒家思想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已传入越南,并影响着越南的各项事业发展。 2、儒家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在中国的各种思想流派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早在1687年就正式传入西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兹是较早接触儒家思想的一位西方学者。早在1676年,他就已经读过儒家书籍。莱布尼兹认为,在政治、伦理方面,中国远胜于欧洲。在法国,18世纪上半叶法国大革命的前导启蒙运动走向高潮时期,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就已在启蒙思想家们面前呈现出一个理性的世界。启蒙学者的重要代表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对孔子学说也很推崇。重农学派领袖魁奈认为,只有农业才是一切国家财富的源泉,只有农民是唯一的生产阶级,这是孔子和中国历代帝王早都知道的。 根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传到欧洲,虽然欧洲人当时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儒家着述,但西汉人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永不放弃、效忠国家的精神,给欧洲人带去了震撼和敬佩,他们从张骞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化力和穿透力。后来,另一个欧洲人马可波罗游历到中国,他被这个富庶文明的国度深深吸引,开始在中国一边经商,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并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儒家思想浸润的富裕的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道德。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近代史上,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在他看来,儒家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更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772年的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清帝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着述,后办教会学校。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句话点燃了美国人对孔子的热望,从此,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与东方哲学的挖掘。1974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其成员皆为各国政要,开始推动世界尊孔运动。后来,他们还在各国成立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等,对孔子思想进行世界范围“布道”。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也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勇于创造,科技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名人巨匠。华人华侨的卓越表现,又反过来印证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使儒家思想愈发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当今,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兴起。去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揭幕。9月中旬,纽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中国教育部初步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 总之,儒家思想展示了不同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它为中国封建文明的高度发展做出了贡献,它也启发了西方许多思想家的头脑。以至历史发展到现代,西方学者仍把孔子列为世界哲人之首。1988年,世界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1世纪应当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新的世纪中,也将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书目】 1.《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2.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立文:《和合学概论》(上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5.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程昌明译注.《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 7.梁海明译注.《孟子》、《大学》、《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
查看: 6300|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