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丢了那些省?

《遗失的寒冷》被选作考试阅读题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5届初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命题:孙秋云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君子好逑。(《关雎》)(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3)&&&&&&&&&&&&&&&
&&&&&,志在千里。(作者:&&&&&&
《龟虽寿》)(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 《相见欢》)(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6)&&&&&&&&&&&&&&&&&&&&&&&&&&&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8)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给人启迪的千古名句是: “&&&&&&&&&&&&&&&&&&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9月26日,东南大学合唱团在我校举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音乐会,我校学生有幸欣赏了一场充满魅力的艺术表演。表演过程中那多变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演y&让人浮想li&n翩,受益匪浅。高雅艺术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优秀经典,聆听高雅音乐能陶冶心灵,提升滋养(&&&&&
)人格,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下艺术梦想的种子。(1)给加点字注音。(2分)积淀_________&&&&&&&&&
聆听& __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演y&_________&&&&&&&
浮想li&n翩_________(3)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分)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同学学习思想怠惰,不管老师、家长如何苦口婆心,就是充耳不闻。
B.骗子嚣张猖獗,人民深恶痛疾到了极点。
C.生活中有些人虽为人小气,但凡遇上借花献佛的机会却总也不会放过。
D.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今天却在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而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B.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
C.农村,我们共同的桑梓,难道你能否定她不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物质源泉,而是我们念念难舍的精神家园吗?
D.亭湖区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期间,作为主办方的代表,李校长陪同几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参观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几个地方。
5.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
6.名著阅读。(6分)①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②“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
,是徐伯荪的学生。④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⑤“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1)文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题目意思是,第③节中“他”是&&&&&&&&&&
(2)说说第②节划线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分)
(3)结合选段所在文章,说说他为什么总是针对我?(2分)
7.综合性学习。(7分)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如今,汉字书写日益受到关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活动任务。活动一:
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10月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经过七轮的激烈角逐,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的13岁男孩陈柯羽击败场上的其他19名选手,荣获冠军。请用一句话概括上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活动二:黄海中学为了增强同学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宣传书法的意义,开展了广告设计竞赛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的广告知识,为本次活动写一个句式对称的广告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黄海中学拟邀请《初中生世界》的赵编辑在多功能厅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汉字专题讲座,时间定于201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校文学社宣传部一同学提前拟了一则校园通知初稿,其中有三个地方有误,请你在横线上指出错误。(3分)通&&&
知黄海中学文学社社员:请于201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听取《初中生世界》的赵编辑为社员们做的汉字专题讲座,届时请带好笔记本准时出席!
2014年10月14日校文学社宣传部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8.《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暮春山间》和《暮春》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共l7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3)语之曰&&&&&&&&&&&&&&&&&&&&&&&&&&&&
(4)莫敢饰诈
1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求于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C.达于汉阴&&&&&&&&&&&&
征于色,发于声
D.万钟于我何加也&&&&&&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13.(1)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2)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
细菌和病毒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菌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会坏得那样猖獗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他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选自《中学生阅读》)
14.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3分)
15.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7.近来因为“埃博拉”的肆虐,有些人对病毒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影响了正常生活。请结合文中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话语劝说帮助那些人减轻恐惧“病毒”的心理。(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
&&&遗失的寒冷
&&&&&&&&&&&&&&&&&&&&&&&&&&&&&&&&&&&
张亚凌①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②也正是那一年,十三岁的我,遗失了寒冷。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过程。③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都不曾将我送到家门口,就转身忙自己的活儿了。④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喘了半天气才缓过神来。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⑤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叫“护单”——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它东西铺在地上,褥子显然是不能直接铺在地上的。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的同学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⑥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很潮湿,挨地的那面经常是湿漉漉的。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⑦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⑧我从来没有给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⑨现在想来,那种奇怪的反应不会是寒冷留下的恐惧症吧?⑩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只能无奈地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的用。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曾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于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父亲就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刷地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2014《读者》第22期)
1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那段遗失寒冷的过程”中的三件事。(6分)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①节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20.第小节描写母亲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
21.文章以“遗失的寒冷”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三、作文。(60分)
22.题目:找回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
答案一、1.(1)窈窕淑女(2)直挂云帆济沧海(3)老骥伏枥&
曹操(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5)曾益其所不能(6)醉翁之意不在酒(7)似曾相识燕归来(8)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
(1)di&n&&&
3.B4.B& 5.
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6.(1)早晨的花晚上拾,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范爱农&
(2)一方面他清楚电报拍了也没用,另一方面因为极力主张拍电报的人还是他看不顺眼的鲁迅。范爱农这么说,正表现了他对恩师被杀的满腔激愤和倔强正直的性格。(3)范爱农等人来横滨上岸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鲁迅看看不顺眼,摇摇头,范爱农看到了,认为鲁迅看不起他们,从此就对鲁迅不满了。
(1):陈柯羽荣获第二届汉字听写大会冠军。或陈柯羽在第二届汉字听写大会中荣获冠军。(意对即可,2分)活动二: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紧扣“书法”,句式对称。答案不唯一)活动三(3)1、通知对象的名称要顶格写。2、听讲座的地址漏写。3、部门名称在上,日期在下。二(一)8.侧面描写(1分),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1分)9.《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感叹时光易逝,表达了伤春之愁;(2分)《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2分)(二)10.(4分)(1)土地方圆(2)受蒙蔽(3)告诉(4)没有(谁)
11.(3分)B
12.(1)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分)(2)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2分)
13.(1)邹忌设身处地,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大事,设喻说理,对齐王进行委婉讽谏。(2分)(2)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4分)译文:齐威王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三)14.示例: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每点1分,计3分)
15.作比较,打比方;生动且突出地说明了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的特点。
16.示例:不能去掉。“大多数”和“有的”只是指部分而不是全部(1分),这些词说明只是部分病毒使人惧怕、让人生病(1分),如果去掉,就成了全部了,就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意对即可,计4分)
17.示例:请不要过度紧张,正常地工作生活,因为从病毒的结构及生理特性来看,“病毒”也是可以防治的,只要我们注意不接触感染源,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病毒也没有那么可怕。(“联系选文内容”2分,“简明劝说”2分,计4分)(四)18.(1)夜里睡觉抗击寒冷跟风的袭击;(2)连续的大雪天应对鞋子湿透后入骨的冰凉。(3)趁活动课冒着大雪跑回八里外的家,冻成雪人。(每点2分)
19.严寒的冬天终于结束,夜夜寒风、连续雪天的考验让我不再脆弱,磨炼了我抵御寒冷的坚强品质。(意思要点抓住即可)
20.描写母亲运用神态、语言描写(2分),既表现出母亲对我受冻的心疼(1分),也从侧面烘托了风大雪大天寒,表现了我的坚强。(1分)
21.用“遗失的寒冷”为题的好处是:(1)新颖激趣,富有诗意;(2)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3)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每点1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本期介绍了被世人遗忘了的“并河以东”段的秦皇长城,沉睡了两千多年的长城,在人们的探索下,渐渐浮现出真实的面目。
责任编辑: 刘璟  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的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把小学课本里的燕子飞回来了和小马过河梦飞机的改成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金刚经,论语让他们背去。  幼儿园的就要这么搞。在教行为规范的时候,就把国学经典穿插起来学背。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他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红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模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孟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那么问题来了  传统的继承与保护,这恐怕是困扰我国文化发展最深的问题之一。如何能让现代人更好的接受和了解传统,这也是时常困扰楼主的问题。不能固步自封,又要深入浅出,发展文化的多元性,使文化的意义能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想到这些,原谅我今天任性一次,请大家就“文化”提出问题,题材不限  
  我们家闺女就是这样的。笠翁对韵背了两年,三字经背了半年。兵法论语易经读了,没背。学前就这么干了,那时做错事不打不骂就是罚背书。以至小家伙把笠翁对韵给我藏床下了。
  这个没有太好的办法,搞民俗和整个社会的复古显然是行不通的。就在他们脑海里刻下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未来的现代文化的学习下去交融和生根发芽吧!  自身和心的认识和控制,用佛学的观点来教育。这个是背不来的,慢慢的去启发。孩子先天是很活波和自然的,学校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心会被概念和体悟到的东西固化,从而被一定的模式僵化。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认知现实世界的办法就是这样的。但是又不能让孩子这样的心就被固化起来。只有随机的去启发教育。使孩子即在一定的程度理解科学文化知识,有能够有开拓,活波,发展的思维。不为现代的认知说束缚。这也需要父母亲即教育者有较高的心学的修养。  要提高孩子的国学修养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两代三代的事情,一蹴而就的完成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说传统的东西好,可是让他们放弃现代科技,回到传统社会去,他们又不愿意。由此可见,中国人所谓爱传统,只是叶公好龙罢了。
  关于传统文化的兴衰问题,有着十分深刻的背景,只有站在超越俗世认知体系的角度才能窥见一斑。首先要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来源是哪里,与其他不同种族的文化有什么区别。华夏文明的源头来自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空间的高层,也就是宗教界人士所说的“三界内的高层”,在古代是以“昆仑仙界”的文明传承为发端,以《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以及史学界公认的信史《穆天子传》(周穆王)为传承载体而流传下来,其后在历代中逐渐出现儒释道合流、中医、中华武术、星象占卜、地理堪舆等等具有浓烈中华民族传统因素的文化体系,无不是体现着这种特征。这种文化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全方位全视角对身外世界的观察方式,他和现代人类的平面物理观察方式截然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看这些古代典籍往往不得要领的关键所在,那是因为现代人已经完全被发源于西方的科学价值观洗脑了的缘故。所以华夏文明往往被宗教界人士或者修行人士称为“神传文明”。华夏文明的传承土壤是自给自足、乐天知命的农业文明,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土壤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以实证科学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城邦,和部分的交易,而这些都是以契约为主要特征的,古罗马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先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西方社会都是一脉传承着这种契约精神,从政治、经济、法律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遵循着这样一种制度、法令,这种文化特质基本上就是“契约文明”,其核心特质就是“逻辑思维”,从更广义的范围上来讲,那就是平面物理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的好处就是简单、可控、可不断复制,其实也更加狭窄。这种文明模式已经基本同化了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牢不可破的世俗标准,趋向它、符合它,就是文明进步,不然就是愚昧落后,现代社会各个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族群的人们,无不以符合这套标准为荣,华夏文明的生存土壤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这就如同,如果赛场上比拼武术,中国永远都会是冠军,如果比拼拳击,西方人永远是冠军一样。  所以,人们所热衷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等等宏大的愿景,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延缓它的生命不那么早地消失,让尽量多的华夏子孙还能受到它的熏染。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