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简介轰炸机的简介

铁血聚合阅读 &
轰炸机H5介绍
关于 轰炸机H5 的介绍,暂时空缺。
轰炸机H5新闻
先看看两位元老
再看看几位超音速强者
[img]http://pic.
《军事世界画刊》、《中国空军》等媒体在今年初陆续刊登国产轰-6轰炸机新型号的大幅照片,它们均挂载新式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这些改进使得诞生于50年前的轰-6飞机重获新生,具备类似美军现役B-52轰炸机的诸多功能。美军担心,逐步现代化的解放军空军正努力发展远程轰炸机,使...
H-6H轰炸机是一种焕发青春的“老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国中大型轰炸机的现状决定的,为了能尽快提升我国大中型轰炸机的水准,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原有的机型上进行更新,增加及扩充它的作战性能,H-6H就是这个指导思想下的成功案例。当然这不是在原来的旧机结构上的升...
日,朝鲜新义州空军机场停靠的H-5轰炸机(Harbin H-5 bomber jets)。该机场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中国丹东市的对面。韩国政府消息人士9日透露,韩国对转移至东海岸的朝鲜“舞水端”导弹动向进行追踪,发现朝方已完成发射导弹准备,单从技术上来...
日,美国空军驻迈诺特基地的B-52H战略轰炸机部队正在进行紧急加装精确制导炸弹演练。
美国空军B-52H轰炸机部队紧急加装制导炸弹
JDAM制导炸弹由拖车运到停机坪
美军地勤人员调试B-52H轰炸机挂弹架
使用装弹车装弹
中国轰-6h轰炸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中型喷气轰炸机。该机担任了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打击能力。
  轰-6h堪称远程精确打击的“点穴”高手,是目前(截止2009年)中国所有战斗机中航程最远的,飞行距离可...
美国空军的第一架将要退役的B-52轰炸机已经送到俄克拉荷马州的Tinker空军基地,在此它将被存入机库以备再次需要,并宣布此第一架H机型已经退役。该机1961年在路易斯安娜州Barksdale空军基地随第二轰炸机联队开始服役,但是由于Barksdale空军基地的停车库有...
美国空军的第一架将要退役的B-52轰炸机已经送到俄克拉荷马州的Tinker空军基地,在此它将被存入机库以备再次需要,并宣布此第一架H机型已经退役。该机1961年在路易斯安娜州Barksdale空军基地随第二轰炸机联队开始服役,但是由于Barksdale空军基地的停车库有...
[face=仿宋_GB2312][/face][size=10][/size]
具有中国军方背景的《军事世界画刊》、《中国空军等》媒体在今年初陆续刊登国产轰-6轰炸机新型号的大幅照片,它们均挂载新式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这些改进使得诞生于50年前的轰-6飞机重获新生...
银翼雷神:中国H-6轰炸机的导弹化
[img]http:
美军大手笔出动17架B-52H战略轰炸机练紧急起飞
  日,美国空军迈诺特基地内,5架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在跑道编队准备升空。该基地的B-52H正在参加一项超级紧急起飞实战演习。这5架B-52H将与另外12架B-52H编队大机群空中...
日,美国空军一架B-52H战略轰炸机正在太平洋海域上空接受空中加油。该机将飞赴夏威夷参加2010环太平洋多国联合海上军演。
B-52H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B-52H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img]http://
日,位于美国本土的迈诺特空军基地,有了大动作。当天,至少有5架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进行战时紧急密集间隔升空作战演练。该演练主要是提高B-52H机群快速执行远程轰炸任务能力
轰-6H堪称远程精确打击的“点穴”高手,是目前(截止2009年)中国所有战斗机中航程最远的,飞行距离可达5000多公里。日,中国轰-6H轰炸机挂弹受阅,充分的展示中国轰炸机的风采[1]。自行设计生产的中国轰-6H轰炸机堪称远程精确打击的“点穴”高手,一...
  B-52H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B-52H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
  [img]http://img4.cach
某大型主流媒体报到了“中国试验隐身轰炸机H8”报道。但是所提供的图片难以看到有关H8信息。却很明显是美制B2隐身轰炸机。另外该媒体报道,流传于中国网络的一张“B8”隐身轰炸机假想图片。无论从图片外观是制作。都有这很浓厚的“A12”样子。而美制A12是B2,117前身。后...
在咱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的象征。有避邪、禳灾及惩恶扬善的神力。未来中国空军的远程战略打击力量也正是肩负了同样的使命,轰炸东京,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4月9日,朝鲜新义州空军机场停靠的H-5轰炸机。
朝鲜军用机场大量中国制轰炸机曝光
 据外国媒体报道指出中国制造的H-5轰炸机在朝鲜军用机场现身,从图片中可以清洗的看到朝鲜新义州空军机场停靠的H-5轰炸机。该机场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中国丹东市的对面。据悉,轰-...
轰-6H轰炸机驾驶舱已显落后。
轰-6H轰炸机驾驶舱已显落后。
轰-6H轰炸机驾驶舱已显落后。
7月28日,南京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笔者在南空航空兵某部机场体验到:机场地表温度44℃,机舱内温度更是达到46℃。然而炎热天气并没有影响官兵们的训...
俄制D-30KP-2发动机
伊尔-76MD运输机上的D-30KP-2发动机(外罩打开状态)
[img]http://pic2.itiexue.net/pics/_3.jpg[/i
热点图文信息二战各国轰炸机介绍
我的图书馆
二战各国轰炸机介绍
美国轰炸机介绍&&&&马丁B-10是世界第一种全金属单翼轰炸机,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采用,于1934年首次服役。由美国格伦·L·马丁公司自行研发,型号为Martin Model 123,性能高于当时的战斗机。它也是第一架被大量生产的轰炸机,但等到B-17、B-18推出后,该机的服役期便迅速的结束了,大多数飞机皆外销出口。后期的B-12,,B-13,B-14,A-15和O-45与此机构型相同,但使用Pratt & Whitney发动机而不是B-10的Wright Cyclones发动机。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34年11月退役时间:1942年研发单位:马丁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B-12B武器装备(1)机头、后驾驶舱、机尾腹舱口分别备一挺在活动底座上的勃朗宁0.3英寸机枪;(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454千克(1000磅)炸弹。技术数据乘员:4人机长:13.68米翼展:21.54米机高:4.72米空重:4,391千克发动机:双莱特R-1820-33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7,439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341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984千米 & & & & & & & & & &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武器装备(1)3&x&7.62毫米机枪。(2)2948千克炸弹。技术数据乘员:6人机长:17.63米翼展:27.3米机高:4.62米空重:7,403千克发动机:Wright R-1820-53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2,552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346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937千米结构特点&美国B-25轰炸机也被称为B-25”米切尔“型轰炸机,是世界第二次大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它以“米切尔”命名,以纪念一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B-25轰炸机也是美国空军为数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飞机。B-25轰炸机机第一次在俾斯麦海战中出现,给日本运兵船上的士兵造成很大的杀伤。B-25轰炸机主要由美国空军配备,美国海军也配备相当数量的B-25轰炸机,以对付太平洋上的日本。通过租借法案,英国皇家空军、苏联空军、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美国B-25轰炸机。B-25轰炸机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由于它在二战争中参加了空袭东京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全世界的明星战机。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1年退役时间:1959年研发单位:北美航空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B-25J武器装备机身两恻固定安装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头两挺安装在的活动底座上,背部、尾部和腰部炮塔各两挺;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361千克(3000磅)炸弹。技术数据机长:16.13米翼展:20.6米机高:4.88米空重:8,836千克发动机:两台莱特R-2600-92“旋风”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5,876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38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173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道格拉斯A-26侵略者(之间建造B-26)是道格拉斯公司应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发布的一项招标,即征求一种全新的多功能轻型轰炸机而建造的。在二战及冷战时期的一些冲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首飞时间:日退役时间:1980年(哥伦比亚空军 )生产单位:道格拉斯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A-26C武器装备(1)机头固定安装6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机尾炮塔和机腹各安装两挺;(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814千克(4000磅)炸弹,翼下挂弹架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或火箭弹。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5.62米翼展:21.63米机高:5.56米空重:10,365千克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79“双黄蜂”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5,876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60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253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B-24“解放者”是美国研制的远程轰炸/侦察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生产得最多的大型轰炸机,同时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轰炸机,多达1.9万架的产量,确立了它在飞机发展史上的地位。B-24“解放者”轰炸机不仅在欧洲,同时也是在非洲、亚洲广大海空战场的“空中霸王”。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1年退役时间:1968年研发单位:联合公司(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四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头、机尾、背部、球形炮塔各配备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腰部两挺;(2)炸弹舱或机翼内挂弹架上最大可携带5443千克(1200磅)炸弹。技术数据乘员:10人机长:20.47米翼展:33.53米机高:5.49米空重:16,556千克发动机:四台普-惠R-1830-65“双黄蜂”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2,296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67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380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 & & & & &&&B-29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继B-17“空中堡垒”之后,美国波音公司应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需求,研发出的一款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波音B-29运用了在当时不可思议的先进技术,诸如座舱增压、前三点式起落架、高翼载和遥控机枪炮塔等,被誉为“超级空中堡垒”。首飞时间:日研发单位:波音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四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身上下四个炮塔带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其他资料显示应为机身上部炮塔安装四挺,另三个炮塔各装两挺--译者注);(2)机尾炮塔上安装一门20毫米加农炮和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3)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2千克(2000磅)炸弹。技术数据乘员:11人机长:30.18米翼展:43.05米机高:9.02米空重:31,815千克发动机:四台莱特R-0350-23“旋风”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6,245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76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5,230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联合 B-32 “统治者”重型四引擎轰炸机是美国联合公司为争夺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订单而设计制造的一种轰炸机,但最终败给了波音公司的B-29重型轰炸机设计方案,只有小批量装备部队。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4年11月研发单位:美国联合公司生产单位:美国联合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四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头安装10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腹部、尾部炮塔两挺;(2)两个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2千克(20000磅)炸弹。技术数据乘员:8人机长:25.32米翼展:41.15米机高:10.06米空重:27,339千克发动机:四台莱特R-3350-23“旋风”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0,576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7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6,115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受到“郝德逊”成功的鼓舞,洛克希德公司在18型“北极星”的基础上为英国皇家空军设计了更先进的“双发轰炸机(Bombing Twin)”。新飞机(英国皇家空军将之命名为“文图拉I型”)不仅比它的前辈更大,发动机也更强劲,设置了尾部机枪,并且能够携带更多炸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B-34/37和PV“文图拉”/“捕鲸叉”首飞时间:日研发单位:洛克希德公司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PV-1武器装备(1)机头固定安装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炮塔和尾舱各两挺;(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1360千克(3000磅)炸弹或深水炸弹或鱼雷,外加机翼下挂弹架上携带的907千克(2000磅)。技术数据乘员:5人机长:15.81米翼展:19.96米机高:3.63米空重:9,161千克发动机:两台普-惠R-2800-31“双黄蜂”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4,097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99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656千米结构特点使用情况&PB4Y-2“私掠船”,改造自PB4Y-1“解放者”,具有一个加长机身、军舰型的内部结构、装备更大火力的防卫武器、改进了发动机整流罩以及一个和“解放者”运输机变种机型上配备的一模一样的大型垂直尾翼。美国海军一次性订购了739架,尽管在日本投降前几周,“私掠船”配置的VP-24已达到了作战要求,但这些飞机几乎没有抵达一线的。冷战时期,PB4Y-2被用作雷达和电子对抗平台,非常受到重视。在美国海岸警卫队进一步服役后,最后一架PB4Y-2于20世纪60年代初退役。名称:PB4Y-2“私掠船”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4年退役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研发单位:联合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内置武器:四个炮塔各配备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腰部气泡观察窗两挺;(2)最大载弹量:机翼下挂弹架上最大可携带2725千克(6000磅)炸弹或深水炸弹、导弹。技术数据乘员:11人机长:22.73米翼展:33.53米机高:9.17米空重:17,003千克发动机:四台普-惠R-1830-94“双黄蜂”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9,484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381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4,506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德国轰炸机介绍&亨克尔He-177轰炸机,被称为德国“鹰狮”。二战中,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没有什么作为,唯一成批装备的重型轰炸机只有亨克尔公司研制的He-177,但该型机却由于本身问题多多被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最不成功的作战飞机,不但产量很小,而且多数从未投入过实战。936年,德国空军提出了一个“轰炸机A”的需求报告,要求发展一种新式重型轰炸机,对该机的性能要求是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40公里/小时,在携带2000公斤炸弹时航程达到6700公里,并把这项工作交由亨克尔公司来做。次年6月,德国空军部又命令亨克尔公司执行1041计划,即研制性能更好的重轰炸机He-177。亨克尔公司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以海因里希·赫特尔为首的设计小组,并指派西格弗里德·甘特担任首席助手。不过,当时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RLM)除了要求重轰炸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外,还要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具备以60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由此He-177也获得了“大型斯图卡”的称号)。时任纳粹德国航空技术局局长的恩斯特·乌德特甚至认为没有俯冲轰炸能力的轰炸机根本就不值得生产。事实证明,这项决定是非常愚蠢的,不但使研制进度大大延迟,而且种下了日后He-177存在众多技术问题的先天缺陷。日,原型机He-177V1在雷赫林试飞基地进行了首飞,但是只飞行2分钟就着陆了,原因是发动机油温过高(发动机过热后来一直是He-177的最大问题)。出于战争需要考虑,德国空军顾不得He-177还在试飞,并且存在许多问题,很快就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合同规定,从1940年夏开始,亨克尔公司每月要向德国空军提供120架He-177重型轰炸机。但是,德国工业原料严重缺乏的现实使戈林在日下达了严格节约的命令,禁止研制短期内不能完成的项目,现有的原料要用来生产在实战中取得战果的机种,要把“尽可能多的飞机尽快地送到前线去”,原本在戈林眼中就不太受重视的He-177前途一下子黯淡了起来。加之德军在西线战场上节节胜利,德军大本营上下充满了乐观气氛,许多人都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再给空军添置什么新机种,已经晋升为空军上将,并成为德国航空工业生产总负责人的乌德特也因此下令推迟了He-177式飞机的成批生产。可是德国人没高兴多久,不列颠空战的失利无情地暴露了德国空军的弱点,而随后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更加重了德国空军的忧虑。于是,He-177又回到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于1942年开始重新生产,但已经晚了整整两年。更要命的是,德国空军依然热衷于进行直接支援和战术轰炸,对战略轰炸只是出于简单报复心理,而并没有像英、美两国那样做出一个系统的战略计划,所以注定He-177的命运不会有大的转机。问题“鹰狮”客观的说,He-177的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整体结构配置也不错,其机身为长筒形;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机翼上有加热除冰装置;起落架为可收放式后三点起落架,主起落架为双轮,向内折叠收入机翼,后起落架为单轮,向后收入机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压操作。发动机配置与众不同该型机最独特的地方是其发动机配置与众不同,这也是德国空军对重型轰炸机能进行俯冲轰炸逼出来的。为了满足军方的要求,亨克尔公司在设计上采用了甘特的设计方案,就是安装双联动耦合发动机。这种方案就是用前后或者左右排列的两台发动机来驱动一个螺旋桨,使四发的重轰炸机从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种双发中型轰炸机(这种设想早在外形古怪的He-119上就试验过,但在眼看要试飞成功时,因He-119停止研制而放弃),从而满足军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进行俯冲轰炸的要求。另外,为了该机能更好地进行俯冲轰炸,设计人员还对He-177的机体结构做了加强,并在原型机上加装了俯冲减速板,同时还在机翼上安装了几乎和机翼同等长度的福勒式副翼(平尾上也安装有很长的福勒式副翼;在俯冲轰炸时既可以充当俯冲减速板,而且还可以减少着陆速度及距离)。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尽管经过这番努力,然而He-177却一直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He-177采用两台戴姆勒·奔驰DB606发动机(每台DB606又由两台DB601A/B倒V字形12缸活塞式发动机耦合而成)来驱动两个直径达4.5米的四叶螺旋桨,但是这种发动机一直问题不断。在亨克尔公司制造的8架原型机中,就有2架因为发动机着火而坠毁(分别为He-177V4和He-177V5);其他几架也经常出现空中着火或 发动机过热问题。因此,人们戏称He-177为“空中打火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发动机双联动耦合布置上。首先安装双联动发动机的机舱空间本来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压装置还必须硬挤在里边,结果导致液压装置漏出的液压油一接触到灼热的排气管就燃烧起来;其次是回油泵太大,当飞行高度超过6000米时,油就会产生空泡并且起沫,从而导致润滑失效;第三是高压喷油泵的泄漏。此外,发动机的位置离机身太近,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防火隔层;各种电气线路之间靠得太紧等都增加了发动机空中起火的危险。在服役期间,发动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叶螺旋桨问题此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出在它的四叶螺旋桨。由于这两个螺旋桨是互相反转的,其用于空转联动装置经常产生转动力矩振差,从而导致曲轴失效。在实际使用中,至少有7架预生产型He-177A0由于起飞事故而严重损坏,原因就是难以控制机体的强烈摇摆。其他问题此外,He-177还存在机体过重、不明原因的振动(He-177V2原型机就由于异常振动而空中解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设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装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提高尾轮的着陆缓冲能力等,但是由于起初的设计指导思想有误,所以这些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He-177的机载固定武器由于型号和执行的具体任务不同而在数量和口径上有较大区别,起初设计人员想全部采用遥控机枪,但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最终放弃,转而大部采用了相对可靠的人工控制方式炮塔。家族系列He-177系列重轰炸机总共生产了1094架。与其它型号作战飞机相比,这个数字是非常少的。别看产量不高,He-177的发展型却不少,不过其中许多都没有投入正式生产。He-177V原型机,总共生产8架。He-177A-0预生产型,1941年11月首飞,共生产35架,其中大部分由阿拉杜公司生产。与原型机相比,进行了许多改装,如机头安装了有机玻璃,内设5个乘员座位和一个MG81Z型7.92毫米机枪座。机载固定武器是在机头下方炮塔前部安装了1门MG FF型20毫米机炮,后部安装1座双联MG81Z机枪;在前机身上方炮塔内安装1挺MG131型13毫米机枪;机尾安装1挺MG131机枪。在这些武器中,MG81Z是毛瑟公司在MG81基础上改进的一种航空机枪,它采用弹链供弹,射速达3000发/分,初速885米/秒;MG131是莱茵金属公司于1938年研制的口径13毫米的航空机枪,枪长1168毫米,重20.5公斤,射速930发/分,初速为750米/秒。此外,该机还将原来原型机上装的俯冲减速板拆除,因为结构强度并不适于俯冲轰炸;但发动机易着火和起降性能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使用中,至少有25架He177-A0由于各种原因损失,剩下的则被用于航校训练。He-177A-1第一种正式生产型,1942年3月服役,从当月至1943年6月共生产130架,全部由阿拉杜公司生产。该型机乘员为5人,发动机仍为两台耦合而成的戴姆勒·奔驰DB606,单台最大功率2700马力。该型有4种发展型,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基础型R1;第二种是R2,它用一个轰炸位置取代了机头下方炮塔后部的双联MG81Z机枪;第三种是R3,它在后机身下方加装了1座遥控动力炮塔,内装1挺MG131型13毫米旋转机枪;第四种是R4,它在机头下方炮塔后部用1挺MG131机枪替代了双联MG81Z机枪,并在机顶炮塔内装了1挺MG131机枪。R1型翼展31.44米,长20.40米,高6.39米,翼面积102平方米,空重168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1000公斤,最大速度51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430公里/小时,翼载荷304公斤/平方米,实用升限7000米,航程5600公里。武备为机头处1挺MG81机枪,机头下方炮塔前部1门MG FF 20毫米机炮,后部双联装MG81Z机枪,前机身上方炮塔为1挺MG131机枪,机尾为1挺MG131机枪。其中MG81Z型机枪每挺备弹2000发,前机身上方炮塔MG131备弹750发,机尾MG131备弹1500发,MG FF备弹300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u-88中程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空军与各有一种堪称“全才”的战机。德.哈维兰“蚊”式(Mosquito)与Ju88 。这两型飞机虽会执行不同的任务,但都能胜任。与“蚊一式飞机相比.Ju88 稍欠舞者般的优雅风度.但其优越性能却与“蚊”式不相上下,而且该机还具备优美的外型与撼人的气势了此外两者皆具备很大的改装之弹性各自都发展出多种改型.成为战斗部队的一多面手。本文介绍的Ju88 更是被公认为NZ空军之中坚。最初的Ju 88 是根据1935 年RLM (德国航空部)提出的快速轰炸机schhellbomber招标书之需求所设计的.在设计时并未考虑日后是否会担负多种任务,而后续的街生型号,则完全是形势所迫的产物。JU88 的结构,必须要感谢从美国招募来的一批有设计轻金属及承力蒙皮结构经验的工程师,由于容克斯的德骚(Dessau )工厂不具备设计先进结构的技术能力.所以容克斯博士自美国聘请了一些很有水平的设计师,他们于1936 年5 月起在未遵照德骚厂原始构想下自行开始建造Ju88 原型机。1939 年3 月.第5 架原型机Jo88vs ,携带2 000公斤载荷,以平均517 公里的时速,刷新了1000 公里定点飞行的世界记录。此时速与英国飓风式Hurricane战斗机交付皇家空军时的最大时速相当。数月后,该机携带相同载荷.以平均500公里的时速持续飞行了2000公里。其优异性能令英法航空部门忧心不已!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周.Ju88 执行了其日后饱受奚落的第一次任务。1939 年9 月26 日,赫尔姆特波勒(Helmut Pohle )上尉率领隶属第30 轰炸机联队的4 架Ju88 .于13 : 00 (下午1 时)自瑟特(SYI 日岛威斯特兰(Westerland )机场出发.攻击由战列舰“胡德”(Hood )号、“声望”(Renown )号以及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Ark Royal )所组成的小型舰队。除一枚炸弹擦过“胡德“号且未爆炸之外,英国舰队毫发未损可是驾驶Ju88 的一等兵卡罗弗兰克却宣称其所投掷的500公斤炸弹命中了皇家方舟一号。于是NZ宣传单位添油加醋地发表“皇家方舟”号已遭击沉的报道。等消息证实之后,除官方难堪外.弗兰克亦调返莱锡林.重操试飞员旧业。纵然Ju88 出师不利,但在修正了所有新型飞机都会发生的问题之后,该机开始大放异彩。集中困扰此高速轰炸机的问题是以铰链固定在双翼前主梁下的俯冲减速装置。由于Ju88 的机身原已承受极大应力.使用俯冲减速装置更使情况恶化.因而限制飞机高速飞行中的操纵险。当Ju88 参与不列颠战役时.此缺点已有很大改进.但其另外一个致命缺点却一直被德国人自己所忽视一一防御武器不足是Ju88 遭受损失的最重要原因。尽管如此英国皇家空军仍心照不宣地将Ju88 视为最具威胁性的轰炸机。1943 年秋季之前,几乎所有Ju88 装配线均全力生产其轰炸机型号:但战事日益吃紧后.则将生产重点转至战斗机型上。空中雄鹰JU-88战斗进行中.盟军意外又幸运地相继获得几架不同型式的Ju88 、于是可以充分了解其发展过程。1940 年夏.盟军获得一架Ju88A-1 ,次年春修复后.在范保罗进行了有限度的试飞。1941 年7 月24 日一架Ju88A 一6 误降于布里斯托尔附近半完工的洛斯格底机场;4 个月后,即1941 年11 月.另一架Ju88A 一5 误降雪唯诺(Chivenor )。1943 年5 月9 日隶属第3 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0 中队配备明钻(Lichtenstein)BC 雷达的Ju88R 一1 降落淤塞普路斯(CyPrus )岛上的利马索(Limosol)机场,1944年7 月13 日.自北海返航中误读罗盘方位的飞行员将隶属第2 夜间战斗机联队第7 中队配备明钻SN 一2 雷达及Flensburg 导向装备之Ju88G 一1 降落在艾塞克斯(Eosex)的伍德布瑞吉(Woodbridge)地区。1941年11 月误降雪唯诺的Jo88 A 一5 被重新编号为hm509 开始了在皇家空军的生涯由不同飞行员数度试飞后.我于1 943 年秋才有机会亲自驾驶。该机曾重新漆上****空军军徽,在电影中亮相。能容纳4 名机员的Ju88A-5 驾驶仓显得十分狭窄:当然,我并不怀疑这种配置有助于提升组员间的战斗协作精神。如花房般的驾驶舱装有为数甚多的金属框架以支撑光学平板玻璃但并不损视界,以我的中等身材,亦能挺直而坐。飞行员的座位位置可以视其与踏板间的距离而前后调整。舱中布置方面,无论是仪表安排或控制组件的归类,,都比过去的德机要好,只有节流阀操纵杆的位置太后且太低,于是在第一阶段加速发动机、将其拉起后,需要反手继续推拉才能继续以后的操纵动作。容克斯Jumo 211G-1 型发动机,可经手动或电力起动,起动步骤非常容易。起飞时额定输出为1200 马力,于250 米高度时转速为每分钟24 00 转、1 2 10 马力。Ju88A-5 与B -1 型机均暂时装配Jumo 211G, 日后换装输出较大的Jumo 211J 型发动机;后者改装了较平直的曲轴、·全遮式OVL 增压机轮叶、改良的增压/喷射泵控制系统、加压冷却系统,以及在发动机后端加装了一个感应进气口。Jumo 211 J 型发动机,原本应安装在Ju88A-4 上,但因制造延误,而相对地连累机身相仿的A-5 ,最后只得暂时使用动力较小的JUMO211G-1 。·Ju88 的刹车性能极佳,可以很容易控制飞机滑行。在滑行之前,应松开尾轮锁,并将滑油及冷却系统散热器完全打开。飞机滑行十数米之后即可将尾轮完全打直,随后便对正跑道,并顺序完成液压互锁防止作业、襟翼放下三分之一、冷却器鳃片打开三分之一。方向舵及副冀平衡器设定于“零”,升降舵则设定于“机首稍重”等动作。因节流阀控制杆安装位置不佳,故起飞时操纵节流阀颇感困难,如果打开节流阀太快,则飞机有漂移倾向;操纵杆应该用力前推以升起机尾,以便方向舵能尽早发生作用。·于全负载起飞时,飞机需要很长的滑行距离。飞机离地时速为130公里,单发安全起飞时速则225 公里。飞机于全负载爬升时稍慢,但操纵性极佳。正常巡航速度颇高,方向舵及副冀在速率范围内操纵力很轻,不过升降舵较重,但进行任何大的动作时,自动机尾斜角控制系统将适时发挥作用。当将控制安装在机翼上的俯冲减速装置。当操纵杆向前推时,升降舵即自动调整角度,使飞机俯冲;向后拉则回收减速板,拉平飞机脱离俯冲。以Ju88的巨大体型言,其俯冲动作理应吓人,不过俯冲时该机操纵性极佳,很多动作均由自动控制系统处理。进行自动操作俯冲时,应随时调整螺旋桨角度以防超速;若升降舵在飞机拉起时发生故障,则飞行员必须立刻以人工处理之,以防坠机事故。·JU88 的降落比谣传的要容易得多。推测这个含糊的传闻,是一些NZ空军飞行员从未遇见性能如此优良的飞机,而无法适应所致。降落前,放下起落架及襟翼,以测试失速特性。失速事前无明显征兆当时速降至148 公里突然发生.机翼立即急速下坠。这个特性可能也是降落困难传闻之所在。了解了失速特性后,将速度降至225 公里,并将襟翼操纵杆自中性位置后拉至第一段处,襟翼同时下放。·以时速193 公里进场时,自动机尾斜角控制系统性能良好,故仅感明显的推力而已。飞临跑道降落标示时,将节流阀拉到底.使时速降至177 公里.并操纵使机尾下垂。不过若机尾下垂太早则方向舵将被机身挡住而导致飞机飘摇。由于JU-88 配备2 具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一般不会发生紧急情况,因此并未测试,但我仍将其操作牢记在心;先打开起落架门.于时速低于220 公里时,尽力操作手动泵三分钟,以放下主起落架。·漆有TPI 90 番号的Ju88G-1 与A 系列差异极大。前者采用较JU88 轰炸机型所不同的大型垂直前缘垂直尾翼水平翼面则相对靠后。G 一1 型大幅增加了夜间作业所需装备,不过也导致了稳度性不佳等缺点。液冷、环式散热器Jumo 211 亦被更换为BMW 801D 气冷、星型发动机。驾驶舱与轰炸型号稍有不同,如可以使用节流阀控制杆上的按钮来改变螺旋桨之螺距而装甲较过去既重又多。·该机增添了许多装备;FuG 109 高频通信机,FuG 16Z丫通讯机,FuG25 敌我识别器,FuG 1 01a 无线电测高计.FuBL2 盲目进场接收机.PeGe6 无线电罗盘及FuG 120A 地面方位自动记录装置。虽增加了装备,但由于更换了更强力的发电机:所以其操纵性与Ju88A-5 相去不远。半年后,即1 945 年10 月17 日.我得以二度试飞 TP1 90 。·1945 年6 月2 日,我授命自北爱、尔兰飞返一架降落于格曼城(Gormastown )爱尔兰陆军轻航队机场的最新型u88G 一6C (工厂编号621642 )夜间战斗机。该机飞行员于战前即移民南非,战争开始后奉召返德参战,但当他确认帝国即将崩溃时.即率领机员.借助雷达的帮助于倾盆大雨中,以120 公尺高度沿爱尔兰海岸飞行后降至格曼城投诚。能在长度仅275 米的潮湿草地跑道上降落,的确技术超群。·Ju88G-6C 配备Jumo 213A 型发动机.输出为1750 马力起飞时外加107 公斤的排气推力:同时发动机带动自动定速螺旋桨。当时燃油所剩不多,载重较轻.我使用全马力.才得以从275 米的跑道上起飞。为避免遭误击,我申请驻守安格西(Ang esey )的喷火式战机护航至范保罗。到达之后第一个迎接我的是皇家飞机部的同僚们,他们急于目睹德国新式机载雷达。其后.于范保罗曾高速试飞另一架Ju88G 一6 (工厂编号621965)。其于9 , 145 米高空的时速可达644 公里。自北爱返回后,我还曾试飞 JU88 A .该机亦使用配备自动控制系统的Jumo 213A 发动机,没有配备增压表及螺旋螺距控制装置。JU188A 与Ju88G-6 的飞行特性相近但视界更好:德国人习惯花房式的驾驶舱环境也有所改善。·Ju88 及Fw190 可能是二战中德国的最佳军机。就功能而言.前者的确是非常优秀的轰炸机及远程、重型战斗机。同时兼具反舰船、反装甲及侦察功能。不过该机需要具备相当技术的飞行员才能驾御.也正是这些飞行员所梦寐以求的型号。性能参数日,Ju88轰炸机的原型机试飞成功,并以优良的性能击败了竞争对手拿出的Bf162和Hs127等方案。日,Ju88获得大宗订货,由于当局对它倍加器重,所以动员了阿拉德、道尼尔、亨克尔等五家工厂同时生产这种飞机。Ju88轰炸机性能参数:乘员飞行员、导航员、投弹手廉炮手、背部和机腹炮手(5人)战地1942里的JU-88发动机2*1007KW Jumo211J-1最大速度470KM/h升 限8200M航 程2730KM重 量空重:9860Kg 最大起飞重量:14000Kg外形尺寸翼展:20.00M 长:14.40M 高:4.85M军 械固定前射机枪:1*MG FF20mm或2*Mg81 7.9mm机头机枪:1*Mg81 7.9mm座舱后射机枪:1*Mg81 7.9mm或1*MG131 13mm机腹后射机枪:2*MG81 7.9mm或1*MG131 13mm最大炸弹载量:3000Kg识别特征单翼布局,两台带闭式整流罩的星形发动机,机鼻下的船型凸起首飞:1936年末12月21日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Ju88采用正常气动布局,空勤人员集中坐在机头明亮的驾驶室里,机头的投弹手有多块平板玻璃组成的瞄准窗可供对地观察,后期也有封闭式机头,内装雷达器材。与德国其他中、大型军用机一样,Ju88也有一个长长的稍偏右安装的机腹船形吊舱紧贴在机身下部,用于放置对地攻击武器的控制器材及自卫机枪枪座,大型炸弹或大型武器仍须挂在翼下。Ju88采用悬臂梯形上反下单翼,外形形状多为直线,并装有限制俯冲速度的减速板和一对大直径圆筒形的发动机短舱,内装2台水冷“尤莫”211或213发动机,也可装2台BMW801系列空冷发动机。由于水冷发动机采用头部环状散热器,所以从外部看发动机短舱外形都像空冷的形式。发动机的多样化适应性,可不受供货的影响。Ju88G 夜间战斗机改型,用水冷或空冷发动机。垂尾尖从圆改方角形,机头及机腹装多门机炮,机背有“斜乐曲”20毫米双联炮,专打敌轰炸机下腹。G—7亚改型则拥有6门机炮,并首次安装FuG240型厘米波机载搜索雷达,由光滑的机头雷达罩替代了过去FuG218或FuG350型雷达老式的鹿角状天线组。各种型号Ju88A 轰炸机基本型Ju88B 将投弹手席、驾驶室和吊舱都兼容在一个大大的透明蛋形机头座舱中Ju88C 白昼重型战斗机改型Ju88D 侦察改型,也含海上(雷达)搜索改型。Ju88G 夜间战斗机改型Ju88H 远程侦察改型Ju88P 反坦克攻击机改型Ju88S 高功率、机体轻量化的轰炸机Ju88各改型总产量为15000架,其中9122架为轰炸机。Ju88的大改型是强火力高速轰炸机Ju188。翼梢呈尖削的三角形状,有点像今天被扳平了的翼梢小翼。飞机翼展和尾翼面积扩大,机头另装一挺20毫米机炮,机身背部和腹部各装机枪一挺至二挺。其中的Ju188S 改型拥有高空增压舱,在11700米同温层高度最大时速可达690千米!Ju188A与E型分别改装“尤莫”213A—1和BMW801G—2发动机.&Ar 234“闪电式”轰炸机(德语:Arado Ar 234 Blitz)是世界上首种实用化的喷射动力轰炸机,由德国阿拉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所制造。在实际运用上,Ar 234大部分是担任侦察机的角色,仅少数担任轰炸机角色,它的速度性能,使它几乎不可能被敌机拦截。“闪电”(德语:Blitz)是Ar 234普遍被人熟知的别名,起缘来自于Ar 234B-2轰炸机型的非正式名称—“闪电轰炸机”(Blitz-Bomber,指非常快速的轰炸机)。另一个别名“狗鱼”(Hecht),则来自于其中一个装备此机的单位—“狗鱼”特殊轰炸机单位(Sonderkommando Hecht)。直到战争结束时,仅有约210架Ar 234完成。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4年9月退役时间:1945年5月生产单位:阿拉多工厂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2&×&20毫米MG&151机炮。技术数据乘员:1人机长:12.63米翼展:14.1米机高:4.3米空重:5,200千克发动机:2台Junkers Jumo 004B-1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9,8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742千米每小时结构特点&Ju 290是一款在二次大战后期服役于纳粹德国空军的长距离军用运输机、海上巡逻机与重型轰炸机。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2年8月生产单位:容克斯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四发飞行速度:亚音速Ju 290 A-5武器装备(1)2&×&20&mm&MG&151/20机炮安装在后卫式机枪炮塔。(2)1&×&20&mm&MG&151/20&在机尾。(3)2&×&MG&151/20s&在机身中部。(4)1&×&MG&151/20&在机腹吊舱。(5)2&×&13&mm&(.51&in)&MG&131重机枪在机腹吊舱。(6)轰炸型最多可带3,000千克炸弹,可搭载HS293制导炸弹。技术数据乘员:9人机长:28.64米翼展:42米机高:6.83米空重:33,005千克发动机:4×BMW 801G/H 14-汽缸 星型引擎, 1,268 kW(1,700 hp)最大起飞重量:44,97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4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6,150千米Ju 290的诞生与改进型号容克Ju 290是一款在二次大战后期服役于纳粹德国空军的远距离军用运输机、海上巡逻机与重型轰炸机。Ju 290是直接从Ju 90民航飞机版本开发而来,做为军事用途目地是为了要替换Fw 200兀鹰式侦察机, 兀鹰式在欧陆的沿海区域面对英国空军的拦截机暴露出缓慢与脆弱的弱点出来,故需要一款可兼用为轰炸机用途的大型运输机。开发计划的结果就是Ju 290V1 原型机(工作编号· ),(Stammkennzeichen(无线电代码)BD+TX),Ju 290于日进行首飞,它有加长型的机身与更强力的发动机并在机尾加装一具Trapoklappe液压式载货斜坡道,V1与首8架的A-1量产机型是属于无武装运输机,但战场因急需大规模空运故A-1型需要立即进入服役状态。在1943年早期,损失了数架Ju 290,1架参予斯大林格勒战役,2架则针对在突尼斯的德军进行运补,故Ju 290的武装系统成为首要强化项目。对于Ju 290s而言现在最急迫的项目就是扮演远距离海上侦察机的角色,这让Ju 290A-2就此诞生了,3架A-1机型在生产线上就地改装为A-2,生产作业的缓慢原因在于武装系统的增加与改装, A-2安装上FuG 200荷恩特非低-特高频带搜索雷达,并在机背区域安装一门20 mm MG 151机炮炮塔,荷恩特非雷达是成功的用于搜索盟军护卫船队,它的搜索能力在499米(1,637英尺)高度下可搜索80千米(50英里)的船舰;在999米(3,278英尺)高度下,搜索范围增加到100千米(62英里),可以在防空高射炮的火力范围之外搜索盟军的车队行踪。A-3机型在加装导航设备与武装系统后成为二次大战期间拥有最重的武装系统;在机背区域安装2座液压动力HDL 151的20 mm MG 151/20 机炮炮塔,在机鼻的机腹吊舱区域安装1挺20 mm MG 151/20机炮与1挺13 mm (0.51 in) MG 131机枪安装于机鼻的机腹吊舱,在机尾炮塔区域安装一座20 mm MG 151/20,并在机身中部区域安装2挺13 mm (0.51 in) MG 131机枪(Fensterlafetten)。A-3就如同A-2一样在机身安装庞大的辅助油箱,并且这两型在机身后方皆安装装载坡道,如果任务要求可以做为交通工具使用。改良的A-7机型于1944年春天问世;有13架完工出厂并且其中10架进入FAGr 5服役。某些A-7s 与A-4s为了防御前方的攻击,故在机鼻区域安装可拆卸型20 mm MG 151/20机鼻炮塔。由于A-5 与 A-7要执行反舰任务故丧失携带炸弹的能力。该机生产线是设立在布拉格内的Letov飞机厂,在Ju 290 A-2之后在侦察机上着手装配搜索雷达,A-3与A-4机型皆为小规模修改型,A-5机型为有前卫武装系统,A-6则是50人座运输机型。&梅塞施密特Bf 162(Messerschimitt Bf 162)是一架德国于二次大战前设计出的一架原型轰炸机。首飞时间:1937年2月生产单位:梅塞施密特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10&×&50千克(110&lb)&炸药。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2.75米翼展:17.16米机高:3.58米空重:4,400千克发动机:2台戴姆勒-奔驰 DB 600-A 水冷12汽缸发动机, 735 kW(986 hp)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8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780千米研制历程& 道尼尔 Do 217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一种双引擎重型轰炸机。该机由道尼尔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替代性能已逐渐落后的Do 17型轰炸机。首飞时间:1938年服役时间:1940年研发单位:道尼尔公司生产单位:道尼尔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Do 217 J-2武器装备(1)4&×&7.92&mm&(.312&in)&MG&17机枪位于机鼻处,4&×&20&mm&MG&FF空用机炮,2&×&13&mm&(.51&in)&MG&131重机枪。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7.68米翼展:19米机高:5米空重:9,400千克发动机:2×BMW 801发动机 14汽缸活塞发动机, 1,580 hp(1 360 kW)最大起飞重量:13,2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86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050千米结构特点&道尼尔 Do 17,也被戏称为Fliegender Bleistift(“飞行铅笔”),是德国道尼尔公司在二战前研制的一种双引擎轰炸机。该机在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后期则服务于二线任务或被移交给其他国家军队。道尼尔Do 215 是为Do 17 换装液冷发动机后的出口型号,但后来主要供德国空军自己使用。Do 17 和 Do 215 在战争后期被更先进的 Do 217和 Ju 88式所取代。图为道尼尔Do 17 Z。首飞时间:1934年服役时间:1937年生产单位:道尼尔飞机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Do 17 Z-2武器装备(1)6×7.92&mm&MG&15机枪。技术数据乘员:4人机长:15.8米翼展:18米机高:4.55米空重:5,209千克发动机:2×BMW Bramo 323P Fafnir 9-cylinder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8,8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27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160千米&& Ju 87俯冲轰炸机(德语:Junkers Ju 87)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空军投入使用的一种俯冲轰炸机,一般通称“斯图卡”(Stuka),取自俯冲轰炸机的德文写法“Sturzkampfflugzeug”的缩写,由容克斯公司研制。Ju 87俯冲轰炸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它那双弯曲的鸥翼型机翼、固定式的起落架及其独有低沉的尖啸声。它于二战初期德国所发动的闪电战中取得非常大的战果,1940年后德国在非洲战场及东部战线大量投入这种轰炸机,尤其在东线战场,更发挥出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这种轰炸机不但给予地面目标大力的打击,其独有的发声装置所发出的尖啸声,亦为地面的士兵给予心理上的恫吓,加强攻击的效果。这种机型为德国空军广泛的使用,由1935年开始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首飞时间:日退役时间:1945年研发单位:容克斯气动布局:后掠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Ju 87 B-2武器装备(1)机枪:7.92毫米机枪×1(前),7.92毫米机枪×1(后)。(3)炸药:250Kg炸药。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1米翼展:13.8米机高:4.23米空重:3,205千克发动机:Jumo 211D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0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39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500千米结构特点&&哈利法克斯轰炸机(Handley Page Halifax)是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一种前线四引擎重型轰炸机。二战中英国仅次于兰开斯特(Lancaster)的第二大轰炸机。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除轰炸外,它还执行了其它任务。它同时也服役于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皇家加拿大空军、皇家新西兰空军、皇家巴基斯坦空军和波兰空军的飞行中队。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0年11月退役时间:1961年 (巴基斯坦空军)研发单位:罕德列·贝吉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鼻一挺7.7mm机枪,背部和尾部各一座4联7.7mm机枪塔。(2)最大载弹量5897kg。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21.82米翼展:6.32米机高:6.32米空重:17,690千克发动机:4台Bristol Hercules XVI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0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000千米结构特点&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88能够与之匹敌。  对于全金属时代,这种飞机似乎是落伍的,但“蚊”式飞机却在二战中有了令人惊讶的战果:出动近四万架次,投弹十万颗,仅有254架被击落,战损率为0.63%,不到其它轰炸机的1/3。首飞时间:日研发单位:德.哈维兰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四门&20毫米机炮,可带&907千克炸弹。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2.43米翼展:16.51米机高:4.65米空重:6,093千克发动机:两台Rolls-Royce MerlinXXIII活塞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0,152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9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740千米结构特点&兰卡斯特轰炸机(AVRO Lancaster)作为二战中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战机种,累计出击156192架次,雄居全英之首。累计投弹608612吨,占皇家空军战时总投弹量的三分之二。采用常规布局的“兰卡斯特”飞机具有一副长长的梯形悬臂中单机翼,四台发动机均安置在这相对较厚的机翼上。近矩形断面的机身前部,是一个集中了空勤人员的驾驶舱,机身下部为宽大的炸弹舱,椭圆形双垂尾和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则与当时流行的重轰炸机毫无二致。首飞时间:日退役时间:1963年研发单位:阿佛罗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阿佛罗兰卡斯特I武器装备(1)2×勃朗宁.303&Mark&II&,2×勃朗宁.303&Mark&II4,4×勃朗宁303&Mark&II。&(2)炸药:6300千克或10000千克炸药。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21.11米翼展:31.09米机高:6.25米空重:16,571千克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隼XX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1,727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6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4,073千米结构特点&日,Bristol公司的Type142民用运输机试飞,英国军方对该机的速度、航程十分感兴趣,要求在此基础上改进为轻型轰炸机。日,142M(军用)型试飞,军方正式命名为“布伦海姆”式飞机,当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在二战初期性能先进,速度比RAF装备的老式战斗机还快,除了装备英国空军外,芬兰、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法国、加拿大、葡萄牙等国都进口了该机,生产4422架。该机在“不列颠之战”最紧急的时候,为了弥补战斗机的不足,曾经改为战斗机/夜间战斗机使用。也改为侦察机和近距支援机使用,其中:MK Ia -战斗机;MK IV-轰炸机;MK IF-夜间战斗机;MK IVF-攻击/战斗机。名称:“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37年退役时间:1944年(英国),1956年(芬兰)研发单位:布里斯托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布伦海姆Mk IV武器装备(1)三挺&7.7毫米机枪,载弹量&781千克。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2.98米翼展:17.17米机高:3米空重:4,450千克发动机:布里斯托 Mercury XV 活塞发动机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28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351千米结构特点&巴特尔(英文:Fairey Battle)轰炸机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的轻型三座轰炸机。在假战中“巴特尔”取得了皇家空军二战中第一个空战战果(击落一架梅塞施密特Bf109)。但到1940年5月,巴特尔每次任务的损毁率达到了50%。1940年底,巴特尔停止执行作战任务,改为教练机。由于速度缓慢、飞行性能差、装甲薄弱等原因,被认为是“皇家空军最令人失望的轰炸机之一”。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37年6月退役时间:1949年研发单位:费尔雷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门7.7毫米(0.303英寸)勃朗宁机枪1门7.7毫米(0.303英寸)Vickers&K机枪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2.91米翼展:16.46米机高:4.72米空重:3,015千克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 “默林”II发动机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13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610千米结构特点&威灵顿”(Wellington)是维克斯公司应英国航空部提出的B9/32设计规范要求研制的,后者要求装备一种载弹1000磅时航程达720英里的飞机。维克斯公司在新飞机上充分利用了其在研制“威利斯利(Wellesley)”轰炸机中开发出的网格制造工艺,原型机于1936年6月首飞,很快就表现出超出规范要求的性能。两个月后英国空军部订购了180架“威灵顿”Mk.Ⅰ,自1938年10月开始装备英国岸防司令部。在1941年新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到来之前,“威灵顿”一直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轰炸机。截至1942年初,“威灵顿”共装备轰炸机司令部驻防本土的21个飞行中队,到1945年10月停产时总产量达到11462架,并衍生出13个轰炸机型、海上巡逻机以及教练型号。“威灵顿”在二战中被广泛用于对陆上和海上目标的轰炸,战后在飞行训练司令部度过了一段很长的和平时光,最后于1953年全部退役。研发单位:维克斯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鼻、机尾和翼梁处炮塔各装两挺勃朗宁0.303英寸机枪;(2)弹舱最大可携带2040千克炸弹。技术数据乘员:6人机长:18.54米翼展:26.26米机高:5.31米空重:8,417千克发动机:布里斯托尔“大力神”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3,381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1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540千米结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曼彻斯特(Manchester)轰炸机是英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重要的中型轰炸机之一,也是爱芙罗公司生产的第二次以曼彻斯特命名的飞机(前一个以曼彻斯特命名的型号是Avro 533型),它以高损失率而著名(有将近40%的飞机在战斗中损失,还有25%因为机械故障等不明原因而坠毁)首飞时间:日退役时间:1942年研发单位:爱芙罗飞机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Mk I武器装备(1)8挺0.303机枪(4挺机尾、2挺机头、2挺机顶或机腹)(2)一枚9979公斤或6350公斤混合炸弹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21.34米翼展:27.46米机高:5.94米空重:14,152千克发动机:2台罗尔斯·罗伊斯秃鹰液冷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2,68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0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930千米研制历程&肖特斯特林轰炸机(Short Stirling)是二战中英国的第一种四引擎重型轰炸机。本机是肖特兄弟公司应空军部(Air Ministry)的要求而于1936年开始开发制造的,并于1941年服役,斯特林轰炸机只有相当短的服役时间,在其它四引擎皇家空军轰炸机(如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兰开斯特轰炸机)服役并代替了它的角色后,它于1943年后就转为执行二线任务。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1年退役时间:1946年研发单位:肖特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四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斯特林I武器装备(1)机炮:&8&x&0.303&英吋&(7.7&mm)&勃郎宁机炮:&2门在电动机头炮塔里,4门在机尾炮塔,2门在机背炮塔.(2)炸弹:&最高14,000磅(6,34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26.6米翼展:30.2米机高:8.8米空重:19,950千克发动机:布里斯托-Hercules II radial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1,7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1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750千米使用情况意大利轰炸机介绍&&BR.20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意大利飞雅特研发的轰炸机,俱有应力蒙皮等先进技术的轰炸机,1936年试飞成功6个月后即生产,装备意大利空军第13中队。生产530-600架。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36年退役时间:1945年生产单位:飞雅特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3挺12.7毫米口径SAFAT机枪。&(2)1,60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5人机长:16.68米翼展:21.56米机高:4.75米空重:6,500千克发动机:2台飞雅特RC.41风冷式发动机(1,00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0,1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4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750千米使用情况& Z.1007“翠鸟”轰炸机(Alcione)是由意大利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菲里波·萨巴塔工程师在三十年代所设计的一种三引擎重型轰炸机。1937年,使用三台840匹马力的伊索塔-弗拉斯基尼(Isotta Fraschini)XI RC15型液冷直列式气缸发动机的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首飞时间:1937年服役时间:1939年研发单位: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生产单位:CANT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Z.1007bis型武器装备(1)2×&12.7&毫米贝达(Bread)SAFAT机枪;2×&7.7&毫米贝达(Breda)SAFAT机枪。(2)1,200&千克&炸弹&或&2×&450&毫米&鱼雷。技术数据乘员:5人机长:18.35米翼展:24.8米机高:5.22米空重:9.396千克发动机:三台Piaggio P.XI RC.40 星型气冷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3,621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5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795千米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阿米奥公司卡尔维和他的设计小组更改了&Amiot 340&引擎架的设计并简化了机体和尾段的设计,此举使得该机能配合几种不同的引擎,也更适合于投入大批量生产。Amiot 350 采用两台 920 匹马力的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12Y29/29 十二缸液冷引擎。  除了银光闪闪的原型机外,Amiot 350 系列轰炸机在出厂时通常采用墨绿色(FS24058)的单色涂装,而引擎罩和螺旋桨毂则保留金属底色。前线的阿米奥轰炸机往往涂上了由咔叽绿(FS24087),巧克力褐(FS20117)和暗蓝灰(FS36176)这三种颜色组成的制式迷彩,机身下表面则为浅蓝灰(FS25189),垂尾舵面则饰以代表法国红白蓝三色带。研发单位:阿米奥公司生产单位:阿米奥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阿米奥354武器装备(1)机头一挺&7.5毫米机枪(备弹500发),机腹一挺向后下方射击的&7.5毫米机枪(备弹800发)。&(2)座舱后端有一门&20毫米机炮(备弹120发)。&(3)载弹量为&1200千克。技术数据乘员:4人机长:14.5米翼展:22.8米机高:4.5米空重:4,725千克发动机:两台土地神.罗纳14N-48/49活塞发动机,功率 2×106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1,3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8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500千米结构特点使用情况&1933年图波列夫设计局受命要研制新式快速轰炸机,其要求为:最快时速为330公里/小时;航程800公里;载弹量500公斤;升限8000米;可以在简陋机场升降。SB轰炸机分别为使用风冷式发动机的SB-2(又名SB-2M-100A)和水冷式发动机的SB-3(又名SB-2M-103)。首飞时间:1934年4月研发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生产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飞行速度:亚音速SB-2武器装备(1)4支7.62毫米口径机枪。(2)60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2.57米翼展:20.33米机高:3.6米空重:4,280千克发动机:2具风冷式M100A发动机(800匹马力)/水冷式M103发动机(96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5,725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11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980千米研制历程&IL-4 (伊尔-4)是苏联伊留辛设计局在二次大战中研制的一型双发中型轰炸机,由DB-3发展而来,1942年正式改名为IL-4DB-3的发展型苏联DB-3轰炸机IL-4是伊留辛在1936年投产的DB-3轰炸机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型,最初的型号是DB-3M(M是M-87/M-88发动机的意思),生产不久后即改为DB-3F。1942年正式改名为IL-4。和它的前辈DB-3在外型相似,主要外形区别在于头部的领航员舱的的变化,由钝圆型改为尖锥形。但是,IL-4是一架在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上都完全不同的飞机,由TB-3的钢管构架承力结构,改为机身整体承力结构,变得简单和容易制造,质量也好控制。结构的改变主要得益于苏联仿照的LI-2(里-2,系苏联对美国DC-3运输机的仿制型号)的生产工艺,因而非常可靠和坚固,经常在超过最大负荷和最大航程的条件下,深入敌人后方执行轰炸任务,是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中型轰炸机之一。参战纪录伊尔-4由于技术基础薄弱,苏联在二战中缺乏远程战略轰炸机, IL-4尽管载弹量小,防护不足,但仍然是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的主要装备,尤其在战争后期,随着苏军战线前移,护航战斗机的成熟,伊尔-4常被用于打击纳粹德国境内战略目标,表现尚可。伊尔-4几乎是苏联遭到入侵时唯一可用的远程空袭力量,日,即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联远程航空兵使用IL-4系列飞机于夜间空袭了柯尼斯堡等地的军工厂;布加勒斯特的炼油厂;赫尔辛基等城市的军事目标。但由于指挥混乱和出击规模小,实际效果并不好,尤其苏联高深炮兵的误伤,常使穿越战线苏军轰炸机折翼。伊尔-4最著名的作战行动是日到9月14日,苏联海军航空兵对柏林和同盟国首都进行的空袭。在8月27日、30日和9月10日,IL-4共212架次轰炸柏林,投弹51吨;其次攻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9月14日空袭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由于缺乏护航力量和飞机完备率较低,苏军的这些袭击在军事上作用不大,损失惨重,不得不自行停止,但对于鼓舞正在和德军血战的苏联军民的士气有重大作用。生产纪录伊尔-4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三叶气冷发动机,单垂尾、下单翼布局,三人制或四人非密封座舱,具有简易机场起降能力。该机和大多数苏联飞机一样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水平低,成本不高,易于大量生产的优点,在1940年-1944年间持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战斗中的经验和物资供应情况,飞机结构也在随时调整,主要有:加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增加油箱容量;增加装甲板覆盖的区域;在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部分飞机的外翼段和机身的分段采用木材制造;外挂的1000公斤炸弹成了标准配备。DB-3和IL-4在二战结束前因技术落伍而停产,总生产量为6800架,其中IL-4的生产量为5256架。伊尔-4机体空间较大,用途广泛,除了轰炸机外,还作为鱼雷轰炸机、滑翔机牵引机、伞兵运输机使用,特别是该机曾作为子母机的载机,用于袭击罗马尼亚目标。性能指标型号: IL-4设计师 :S.V.Ilyushin (伊留辛)苏联伊尔-4轰炸机发动机 :M-88B 2X1100hp翼展:M 21.44机长:M 14.76机高”M 4.10最大起飞重量:10055 KG最大速度: 404 KM/H升限: 8300 M航程: 3585 KM机枪、机炮: 3X7.62mm ShKAS1XMG12.7mm UBT2X7.62mm ShKAS炸弹:1500KG(弹舱)+1000KG(外挂)&Pe-8 (国内译为 佩-8 )是苏联在二次大战中研制、生产的一种重型轰炸机,也是在二战中为数不多可用的四发重型轰炸机。无论产量和使用,都是一种不成功的机种研发过程佩-8轰炸机1934年,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在ANT-40(&)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四发重轰炸机,命名为ANT-42,随着图波列夫在大清洗中入狱,该机的研制工作被转移到佩特利亚科夫设计局进行。1936年12月,后继者设计的ANT-42在苏联格罗莫夫试飞院投入试飞 。不过就和历史上大多数失败的飞机研发案一样,Pe-8从一开始就缺乏一具强力而且可靠的发动机。米库林AM-34气冷发动机(AM-35引擎的前身)输出功率仅有800匹马力,即使使用四台,也无法为飞机提供足够推力,导致了ANT-42无论高空性能还是起降性能都很低下,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虽然工程技术人员随后更换了功率比较大的AM-34FRN发动机(1120匹马力),但是可靠性极差,尤其AM-34系列发动机,当时没有适合的增压器,因此Pe-8原型机的高空性能十分差劲。为了让该项目继续进行,工程师又将原型机的炸弹舱安装了一具M-100 ATsN-2发动机,功用是使用机械增压器将加压空气提供给飞机主发动机使用。由于发动机问题持续无法解决加上机体超重问题,TB-7的研发以及生产一直不算顺利,安装了装甲以及相关轰炸设备的2号原型机,首次试飞直到日才进行。相关的第一批6架先导量产型开始决定制造,不过直到此时发动机的问题仍然未解决。佩特利亚科夫本人也因为研发进度落后,在1937年4月被关进劳改营,此后计划是由Josef Nezval负责,虽然他极力让TB-7的生产开始上轨道,但是AM-34的问题持续困扰的这架飞机,进度落后到1939年苏联中央一度考虑中止TB-7研发计划。为了拯救计划,设计师开始提出使用其他发动机的方案,包括Charomski生产的M-30B或M-40柴油引擎。虽然柴油引擎提供了Pe-8足够的航程,但是代价是极差的机械可靠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机械故障而坠毁的Pe-8,不次于被敌机击毁的数量,苏军飞行员对该飞机极度反感。因此,在1940年,设计师又推出了安装ShvetsovASh-82引擎以及AM-35引擎的改良型,这两款引擎提供了Pe-8稳定的表现,但是在航程上却大幅度缩短。决定更换引擎后,TB-7于1941年被赋予Pe-8正式编号。该机在1940年5月公开展示。佩特利亚科夫在同年7月释放,回到设计局继续辅助TB-7量产,到1940年10月,一共生产了93架。装备使用情况Pe-8投产后,仅装备在少数部队,即432特别轰炸机团以及补充用的433团,之后,这两个单位分别被改编为746以及890轰炸机团在作战纪录上,Pe-8比较显著的战斗纪录为日对柏林的轰炸。这场轰炸动用了12架Pe-8,但是因为发动机故障以及迷航等因素,最后仅有4架完成任务,轰炸的宣传作用大于作战实质效果。而此战后,该机低劣的可靠性也由此传到苏军高层,由此在1941年9月以后,苏联飞机再也没有出现在德国领空,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单纯 以Pe-8的技术数据而言,这款飞机的性能与同时期欧美四发重轰炸机接近。但该机糟糕的技术状态,以及苏联空军对于战略轰炸采取了鄙视态度,认为只有帝国主义国家才会使用这种侵略性的战略轰炸机,苏联飞机只要有战术攻击能力就足够,这点对Pe-8产量稀少有重大影响。佩-8照片后期Pe-8换装新型汽油发动机之后,整体性能也逐渐稳定,但是在租借法案援助的飞机,性能皆超越Pe-8的情况下,这款飞机的存在价值降低,并且在1944年春季之后退出第一线作战任务。除了轰炸任务以外,Pe-8于其他领域较为突出的事件是在日至6月13日载运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团,自莫斯科飞往伦敦及华盛顿特区与盟军谈判开辟第二战场的相关事宜,途中经过德国领空没有遭遇任何阻拦。二战后,残余的Pe-8于战争结束后转用运输业务并服役到50年代末期退役。主要数据研制年代 1939年用途 战略轰炸机乘员:11人发动机:四台Mikulin AM-35A航程: 4700KM最大速度: 438KM/H升限: 8400M最大起飞重量: 31420KG翼展:39.10M机长:23.6M机高:6.20M武备:两门20mm航炮, 两挺7.62mm机枪,两挺12.7mm机枪,可载4000kg炸弹&雅克-6是一个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和建造的双引擎多用途飞机,它被用作短距离光夜间轰炸机和传输机。首飞时间:1942年服役时间:1942年退役时间:1950年研发单位: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生产单位:雅科航空器集团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1943年生产武器装备(1)1×&ShKAS机枪,10×RS&82火箭&。&(3)可达500公斤(1,102磅)炸弹&。技术数据乘员:6人机长:10.35米翼展:14米空重:1,415千克发动机:2× 什韦佐夫M-11 ±5缸星形发动机,100千瓦(14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3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187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900千米结构特点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佩-2型轻轰炸机,是二次大战时最著名的苏联轰炸机,衍生的佩-3/佩-2I型更是苏联当时唯一的双发双座重战斗机。首飞时间:1940年退役时间:1954年研发单位:佩特利亚科夫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可载弹3000公斤,有四挺机枪自卫。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2.6米翼展:17.2米机高:3.5米发动机:常见M-105R/M-105(开战早期)/VK-107(开战后期)最大起飞重量:7,7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4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300千米结构特点使用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轰炸机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设计的中型轰炸机,原本称为ANT-50,后改称为"图-2"(Tu-2),1941年试飞,图-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苏联红军的水平轰炸机甚至俯冲轰炸机,参与了德苏战争中后期的主要战役,包括柏林攻防战,图波列夫为此在1943年得到斯大林奖金,并无罪释放。首飞时间:日服役时间:1942年研发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生产单位:图波列夫设计局气动布局:平直翼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2支23毫米口径机炮,3支12.7毫米口径机枪。(3)300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4人机长:13.8米翼展:18.86米机高:4.13米空重:7,601千克发动机:2具风冷式发动机(1,85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1,768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21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020千米使用情况& D4Y彗星俯冲轰炸机(彗星,すいせい))是九九式俯冲轰炸机的后继机。1940年在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工厂研制成功,厂方编号D4Y。它是舰载俯冲式轰炸机,飞行速度超过500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快,控制灵敏,具有战斗机的飞行性能等优点。同时它也为神风敢死队的作战任务而使用。首飞时间:日退役时间: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D4Y1武器装备(1)机头两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机后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2)500千米炸弹。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0.22米翼展:11.5米机高:3.74米空重:2,440千克发动机:热田水冷式发动机(1,175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4,2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5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465千米使用情况& G5N深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中岛重工根据美国DC-4民航客机研发的四发动机重型轰炸机。但航程与速度性能没有达到海军要求,海军要求G5N在带2000千克炸弹时航程达到7000公里,最大速度达到500公里/小时,最大载弹量为4000千克,而G5N试飞后达不到海军的要求,不为海军所接受,所以只产了6架,其中4架后来进行改装,用于运输物资,实际是当运输机使用。首飞时间:日生产单位:中岛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G5N1武器装备(1)2挺20毫米口径九九式机炮;4挺7.7毫米口径九二式防卫机枪;(2)千克炸弹;(3)两枚九一式鱼雷。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31.02米翼展:42.14米机高:6.13米空重:20,100千克发动机:4台中岛NK7A护11型14气缸星型风冷式引擎(1,87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32,1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2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4,260千米使用情况& 中岛G8N连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中岛重工研发的四发动机轰炸机,外型有点像美国B-17轰炸机而设计出来。可是B-17轰炸机作战用途是战略轰炸,而连山作战用途是战略或普通轰炸和攻击舰艇。首飞时间:日生产单位:中岛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6挺20毫米口径九九式机炮,4挺13毫米口径二年式机枪;(2)4000千克炸弹;(3)两枚九一式鱼雷。技术数据乘员:10人机长:22.94米翼展:32.54米机高:7.2米空重:17,400千克发动机:4台中岛NK9K-L Ru誉24型18气缸星型风冷式涡轮增压引擎(2,00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32,1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9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7,500千米研制历程& P1Y银河轰炸机是旧日本海军受到德国空军Ju 88轰炸机影响而研发的轰炸机,可作低空水平/鱼雷轰炸机和高空俯冲轰炸,其构想是作为一式陆上攻击机的后继机,1940年以"十五试陆上爆击机"作题目委托海军航空技术厂研制。首飞时间:1942年6月研发单位:海军航空技术厂生产单位:中岛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2x机身九九式防卫机炮。(2)1x九一式鱼雷。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5米翼展:20米机高:4.3米空重:7,265千克发动机:2具中岛重工制誉12型风冷式发动机(1,825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3,5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66.7千米每小时使用情况1944年2月首批银河轰炸机部署在马里阿纳群岛基地的日本海军521航空队,其队长就是有"轰炸之神"称号的江草隆繁少佐,1944年6月,521航空队的10架银河轰炸机投入马里亚纳海战,当中有8架被美军战机击落,包括江草少佐的座机在内,两个月后521航空队司令龟井凯夫大佐的银河轰炸机也在关岛上空被击落,之后银河也参加台湾空战,莱特湾海战和冲绳海战等战役,在战争末期银河也沦为自杀特攻飞机1,920千米&& 中岛公司97舰攻的高性能后续机,1939年海军命令中岛公司以14试舰攻的名义开发,1941年春原型机完成,B6N安装大型的[护]大功率发动机,并且使用了层流翼设计,飞行速度比97舰攻快的多,而且运动性能优良,堪称当时最佳舰上鱼雷机,B6N天山舰攻没有采取封闭弹舱携弹设计,减轻了重量,提高运动性能,由于采用了大型的"护"大功率发动机,飞机尺寸与重量都较大,因此设计中主翼与垂尾均可折叠,以节约舰上空间。研发单位:中岛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B6N2武器装备(1)机枪:&2×7.7毫米(0.303)92式重机枪。(2)炸弹:&1800千克鱼雷或&800公斤(1,760磅)炸弹(1×800公斤或500公斤,或2&x250公斤)技术数据乘员:3人机长:10.87米翼展:14.89米机高:3.8米空重:3,010千克发动机:三菱火星25型复列星形气冷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6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81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046千米结构特点型号演变& 九九式俯冲轰炸机(Ki-51,日文:九九式袭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帝国陆军和日本帝国海军九九式俯冲轰炸机齐名的俯冲轰炸机。首飞时间:1939年6月退役时间:1945年生产单位:三菱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头两挺12.7毫米口径Ho-103重机枪,机后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3)25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9.21米翼展:12.1米机高:2.73米空重:1,873千克发动机:三菱重工制风冷式发动机(95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92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24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060千米使用情况&为日本陆军X系列验证机之一,当时高度保密属于秘密机种,1942年生产仅造了6架,日军想通过这种飞机研究俯冲轰炸机高速俯冲投弹的可能,Ki66在很大角度范围内俯冲投弹时不需要控制俯冲速度。首飞时间:40年代研发单位:川崎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12.7毫米机枪×2。(2)7.7毫米后方旋回机枪×2。(3)航空炸弹500千克。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1.2米翼展:15.5米机高:3.7米空重:4,100千克发动机:2台中岛Ha-115, 850kW最大起飞重量:5,7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3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000千米研制历程&对美军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日本一直在寻找还击的办法。曾经设想和实施过的办法除了用潜水艇携带舰载攻击机对美国本土进行袭扰;用纸糊的气球从日本释放,乘高空气流飞到美国,投下燃烧弹和定时炸弹(飞象行动)外,还一直努力研制一种能从日本本土起飞,对美国进行轰炸的轰炸机。所以,从G5N(深山)、G8N(连山)、G10N(富士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未能等到“富士山”开始试飞,日本即宣布投降。研发单位:中岛飞机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六发飞行速度:亚音速富岳(原计划)最大值武器装备(1)载弹量:20000公斤。技术数据机长:46米翼展:65米机高:12米空重:42,000千克发动机:6台中岛NK11A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6,0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78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940千米使用情况&三菱 Ki-67飞龙(&Hiryū&,Flying Dragon)轰炸机是旧日本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种双引擎轰炸机。由于该机从日本皇纪2604年(1944年)开始进入现役,因此也被称为“四式重型轰炸机”,而盟军则称其为“Peggy”。该机是旧日本陆军第一种携带空投鱼雷的飞机,也可以用传统方法轰炸海上地面目标,也能进行侦察与截击任务,还可以充当樱花炸弹母机,伊1甲/乙与夕号空对舰导弹发射栽机,滑翔机牵引,反潜,运输,并有夜间拦截型,可称万能飞机。首飞时间:日研发单位:三菱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Ki-67-Ib武器装备(1)背部炮塔内一门&20&毫米Ho-5机炮。(2)5x&12.7&毫米&Ho-103重机枪,包括机头一挺,机尾两挺,机身两侧各一挺。(3)炸弹舱内可携带2,359磅炸弹,特攻型可携带6000磅炸药。技术数据乘员:8人机长:18.7米翼展:22.5米机高:7.7米空重:8,649千克发动机:2x三菱 Ha-104(四式重爆)18缸星型发动机,每一台发动机的功率为1417千瓦(19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13,765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37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800千米结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陆军X系列秘密战机,是种高空远程轰炸机,计划用来部署南洋前线空袭美国本土, 这型机是日本海军富岳机试制取消后展开研制,日本陆军希望获得一种,制造成本可承受的重型轰炸机,不要求洲际航程,只要能从南洋前线地区起飞轰炸美国西海岸即可,也不再要求无法拦截的大飞行速度与大高度,但要求必需达到使美军难以拦截的飞行性能,使得在攻击美国本土作战中损失率最大限度降低。研发单位:立川公司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12门20mm旋回机炮(5具双联装&+&2具单装)&;(2)航空炸弹&4000kg~8000kg。技术数据乘员:10人机长:33米翼展:48米空重:34,000千克发动机:4台三菱Ha-214RU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8,0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8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0,000千米研制历程& 30年代中期日本研制的远距离岸基轰炸机,1930年代旧日本海军策划日后对英美开战的构想,日本海军认为,海军必需有一种远距离的岸基大型攻击机,在开战时可以直飞敌人后方纵深重要基地,利用鱼雷与炸弹攻击对方舰艇,港口,工厂,机场等重要设施,力争在双方主力决战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敌人的实力,使自己的主力舰队可以在决战中,顺利的击败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敌人。首飞时间:1935年7月退役时间:日生产单位:三菱重工气动布局:后掠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3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机背一挺20毫米口径机炮;(2)800公斤炸弹或鱼雷。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16.45米翼展:25米机高:3.68米空重:4,965千克发动机:两台三菱重工制金星四二型风冷发动机(1,075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8,00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37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4,400千米使用情况&九七式重爆击机(Ki-2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陆军的重型轰炸机(按日本的标准),1936年由日本军方提出要求:续航时间不少于5小时;载弹量不少于750公斤;最快速度要达400公里/小时;乘员不少于4人。最后由三菱重工的Ki-21打败了中岛重工的Ki-19胜出,但后来中岛重工也加入生产,盟军称它为沙莉(Sally)。首飞时间:1937年生产单位:三菱重工,中岛重工气动布局:平直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4挺7.7毫米口径八九式机枪&(2)机后一挺12.7毫米口径Ho-103重机枪&(3)100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7人机长:16米翼展:22.5米机高:4.85米空重:6,070千克发动机:2具三菱Ha-101风冷式发动机(1,500匹马力)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78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700千米使用情况&  九八式俯冲轰炸机(日文:九八式轻爆击机)又名Ki-32,它是日本帝国陆军的俯冲轰炸机,其地位等同日本帝国海军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首飞时间:1937年退役时间:1942年生产单位:川崎重工气动布局:后掠翼发动机数量:单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机头两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机后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3)炸弹:450公斤炸弹。技术数据乘员:2人机长:11.65米翼展:15米机高:2.9米空重:1,066千克发动机:川崎重工制Ha-9-IIb水冷式发动机(85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3,76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423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965千米使用情况&  Ki-48是川崎为日本研制生产的双发轻型轰炸机,又名99式双发轻爆击机。目的是接替93式轻型轰炸机。首飞时间:1939年7月服役时间:1940年研发单位:日本川崎航空公司气动布局:后掠翼发动机数量:双发飞行速度:亚音速武器装备(1)两挺7.9mm机枪,一挺12.7mm机枪。(3)载弹量800千克。技术数据乘员:4人机长:12.75米翼展:17.47米机高:3.8米空重:4,550千克发动机:两台中岛Ha-115活塞发动机,功率2x113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6,750千克性能数据最大飞行速度:50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400千米 设计特点  此机为金属制中单翼机,后三点式起落架,机身前部为较粗的炸弹舱,后部为较幼的机尾,1939年原型机试飞时机尾有振动,故要加强机尾结构强度和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此机的设计也很多被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所采用  1939年试飞,1940年配属45战队参加对华战争,依靠速度优势在中国曾经称霸一时。日后开始在菲律宾和东南亚前线和英国,荷兰,美国的空中力量作战,后因自卫武器弱,重要部位没有装甲,没有自封油箱而易受攻击,只能在夜间进行偷袭  1942年12月,改进的Ki48-2试飞,速度有一定增加和加设了装甲,逐步取代初期型在南太平洋战区作战,1944年10月停产,各型共生产1977架。  战争后期,Ki48大部分用于中国战场,在南洋与本土也有部分使用,1945年仍然被应用于冲绳之战,对美军进行夜间偷袭。白天则充作自杀飞机使用,在充作自杀飞机时,机头上固定一根很长的触发杆,以便在冲击美军舰艇时引爆机内800KG炸弹。也有少量改为伊1甲空对舰导弹的试验载机和喷气发动机的空中试验平台。Ki-48 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  主要型号  九九式一型实战  1940年7月投入中国战场,日军第16战队首先来到中国山东济南,山西运城和河南新乡,第90战队也来到中国湖北汉口和宜昌,第8战队进驻缅甸,日,一队九九式双发轰炸机空袭中国空军梁山基地,当中有3架被中国空军飞行员周志开击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机转战南洋各战区,当中最南曾空袭澳洲达尔文港,后来盟军各种新式战斗机相继出现,此机不敌唯有退居二线,不过此机也曾参与冲绳战役.  主要型号  Ki48:原型机,装中岛99式(HA25,标称950马力)发动机  1型甲(Ki48-1甲):初期生产型。7.7mm机枪×3,载航空炸弹400kg  1型乙(Ki48-1乙):1型的后期生产型。机内设备更新,机身做了改进  2型(Ki48-2):使用中岛2型(HA115)发动机的原型  2型甲(Ki48-2甲):载弹量增加可携带800kg炸弹的2型初期生产型  2型乙(Ki48-2乙):主翼下安装了速度限制设备,可实施俯冲轰炸的型号  2型丙(Ki48-2丙):2型乙的自卫火力强化型,用1挺13mm旋回机枪取代了1挺7.7mm旋回机枪  九九式基本型,共生产了557架  九九式二型甲  改用更大马力发动机以增加载弹量,改用更大口径防卫机枪并加大航程  九九式二型乙  在机翼加上减速板以作为俯冲轰炸机,九九式二型共生产了1408架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轰炸机之歌内容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