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者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近代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东北网专题
主流媒体 龙江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简体 繁体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近代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input type=hidden name="footer" value=""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导读
 互动类精彩导读
 休闲类精彩导读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位于李大钊故乡――我省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正在积极着手纪念馆的改展工作。馆长韩春云告诉我们,李大钊纪念馆作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建馆11年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700多万人次。
&&&&“红花的种子”播撒热土
&&&&大钊故居、大钊纪念馆、大钊路、大钊班、大钊公园、大钊精神研究会……在乐亭、在唐山、在河北,有一种浓浓的“大钊情结”。
&&&&正如伟人就义前所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众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次李大钊纪念馆改展中,专门新增了一个落地书模型――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据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李大钊纪念馆原馆长杜全忠介绍,此文1919年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5号,文章首次向中国民众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这也标志着李大钊成为一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下,一大批进步青年很快聚拢到李大钊身边,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
&&&&史料记载,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红楼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谈,李大钊就感觉这位名叫毛泽东的青年言谈、见识非同一般,同意安排他当助理员,月薪8块大洋。此后,毛泽东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想找名流请教。可是据他后来向斯诺回忆说,“大家都不理我”,“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而当时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的时常登门请教,却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
&&&&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49年3月,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迁入北平后,毛泽东更曾无限感慨地说:“三十年前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1919年6月,被公认为五四运动领袖的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表面上获释,却被软禁在家。李大钊与志同者研究,决定送他到上海发挥领导作用。为确保陈的安全,李大钊决定由自己亲自护送出城。翌年1月,李大钊化装成赶车夫,拿出少年时在乡下学来的本领,到陈独秀寓所接其上了带篷马车,直奔天津码头。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并决定在南北分头着手。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事,就在行进在京津路上的一辆马车中破题。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陈独秀任书记。此前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专门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同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1920年底,“共产党北京支部”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设想社会主义将有“中国特色”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躬身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实践,更在于他对所创造未来世界的大胆设想。
&&&&杜全忠介绍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李大钊就在一次名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演讲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将既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胆设想。
&&&&针对当时那种以为社会主义会“破坏生产”并使人“穷苦”的观点,李大钊曾著文强调:“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青春之我”献身“青春中国”
&&&&唐山一中―李大钊的母校。1905年,16岁的李大钊考入这所学校,立下了为中华而奋斗的“青春”宣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伶俐的“憨头”
&&&&盛夏时节,笔者走进距乐亭县城十多公里的大黑坨李大钊故居时,院内紫色的藤萝花开得正盛。
&&&&在这座建于1881年、典型的冀东农村砖木结构院落内,陈列着李大钊夫妇及其祖先的遗物。讲解员介绍说,日,李大钊就出生在这座宅子东厢房北屋的土炕上。爷爷李如珍给孩子取乳名“憨头”,取憨厚拙朴之意。
&&&&然而,“憨头”却十分伶俐。他4岁开始识字,6岁入私塾,9岁时开始抄录《重译富国策》,16岁考入唐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永平府中学堂。在此生活的两年间,他勤奋读书之余,“最喜康、梁文字,手把一编,日无暇息”。
&&&&1907年7月,李大钊到天津报考学校,被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长芦银行专修所两所学校同时录取。他认为只有潜心研究政治才是寻找真理和实现伟大抱负的根本途径,因此最终选择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并在这里度过了近六年的学习生活。
  ■“青年锐进之子”
&&&&在李大钊纪念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一对木质漆茶盘,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这一文物的来历―
&&&&1913年冬,自感“学识之不足”,且“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的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这里,李大钊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气息,结识了安部矶雄等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
&&&&一天,他在一所由日本皇家开办的“游就馆”(军事陈列馆)里看到许多中国的物品,那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战利品”。他伫立在这些物品前,“睹物伤怀,徘徊不忍去”,告诫自己“人以纪其功,我以铭其耻”。在回来的路上,他买下了这对茶盘,以期警醒自己,勿忘国耻。
&&&&1915年,当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李大钊参加了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并用六个昼夜写下了6000多字的《警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全国人民要“举国一致,众志成城,保卫锦绣之山河”。
&&&&1916年5月,李大钊“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遂毅然辍学归国,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在此后的11年间,他投身新文化运动、领导了“五四”运动、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北方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代表党中央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先后发动、领导了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运动,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2年,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进行合作谈判;1924年1月,李大钊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指定为大会五名主席团成员之一,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光和悦 慨然赴死
&&&&日下午,李大钊慨然赴死。李大钊纪念馆展出的绞刑架,是复制品,原件作为0001号文&&&&物,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反动政府对李大钊等革命者发出通缉令,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日清晨,奉系军阀张作霖出动三四百名警察、宪兵和特务,冲进苏联使馆一带,实行疯狂逮捕。由于叛徒出卖,李大钊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李大钊的夫人、两个女儿及其他革命者80余人。
&&&&从被捕到就义,李大钊在狱22天。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人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
&&&&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先是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遭到李大钊的痛斥。后来敌人又安排李大钊与夫人、女儿在法庭上相见。对于这次诀别,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曾回忆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脸上表情非常平静,既不愉快,也不伤心。似乎他的心并没有放在我们身上,而是被另一种伟大的力量笼罩着。”
&&&&李大钊就义前留下的遗照,同样是目光和悦,泰然自若,宛如平日。日,他第一个从容走上绞刑架,慨然就义,时年38岁。
&&&&生活之中亦伟人
&&&&李大钊一生朋友很多,论敌、政敌亦不少。然而,他的论敌可以攻击他的信仰、言论、文章,但不能攻击他的人品;他的政敌,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不敢攻击他的人格。
&&&&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之际,原中顾委常委、理论家胡乔木评价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
&&&&□牺牲后家中仅剩一元钱
&&&&李大钊一生清廉。他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兼教授时月薪180块大洋,再加上其它四所大学的兼课津贴,每月收入240块大洋,当时完全可以过富裕的日子。但是李大钊却“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生活十分简朴。省下来的钱大部分用来充作党的活动经费和接济贫困同志。以至于在他牺牲后,家中只剩1元钱,连后事都由同志们自发捐款才得以操办。
&&&&□好丈夫
&&&&李大钊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出生不到16个月母亲也去世,祖父李如珍将其抚养成人。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李大钊10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了婚。夫人赵纫兰是个乡下妇女,比他大6岁。李大钊无论是成为留洋归来的洋学生还是北大教授、社会名人,对妻子始终都是一如既往,相亲相爱。
&&&&随着李大钊社会活动的增多,常常有很多知名人士到家中拜访。每当客人光临,李大钊总要把自己的妻子请出来,同客人见面,还帮妻子换衣服,扣扣子,细心地拉平衣襟。
&&&&□为故乡写影卷
&&&&李大钊热爱家乡,对乐亭皮影、乐亭大鼓情有独钟。李大钊在北大工作期间,有一年回到家乡,与著名皮影艺人孙兆祥探讨起皮影题材创新问题,应孙兆祥之邀,创作了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故事为题材的皮影影卷《安重根刺伊藤博文》。
记者 汤润清 通讯员 檀 咏
【】 【】 【】||||||||||||||||
您的位置:&&&&&&& 正文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李大钊():1920年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作用等理论问题,论述了工农教育等现实问题,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不好,提倡教育是空谈”
  191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李大钊就投身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主张学习西方,批判封建专制与儒学崇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促使他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在系统宣传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教育问题,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李大钊第一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阐明教育的本质,指出教育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教育问题的解决非靠政治的力量不可。他反复强调:“政治不好,提倡教育是空谈。”
  李大钊针对胡适提出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谋求点点滴滴改良的观点,撰文《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在经济组织没有改造以前,不可能改造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主张,欲进行教育革命必先进行政治革命。他在《俄罗斯革命的过去及现在》一文中,对俄国革命时期有人提出的“教育比革命还要紧”、“教育运动,应在争政治的自由的努力以前”、“与其先革命不如先讲教育”等观点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社会革命“第一步应求政治的自由,自由政府一旦成立,一切残虐的禁锢和租税都可以防止,立法行政的自由都可以保障,社会的改革便可按主权的人民的意思实现出来,政治的自由是社会改革的基石。”
】【】【】【】【】【】
{编辑:张国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您当前的位置:&&&&
李大钊的一生经历
【字号: |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1917年开始任职于北大,先后担任图书部主任、历史系教授、评议员、校长室秘书等职位。另一方面李大钊积极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并最终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少年束发受书
  李大钊少年读书的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五岁时,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进了。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李大钊如是说,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李大钊少年时代积累了渊博的学识追求真理,焕发着“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爱国思想,这就为他一生壮丽的革命事业种下了根苗。
  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3年,清政府北洋水师“复师之陈迹,渺不可睹”,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早稻田大学,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章士钊,二人时常共同探讨,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从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条”要求。李大钊参加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并被推举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李大钊回述甲午战争后20年间痛史,提出:中国“待亡”已很久了!所以没有马上亡国,原因在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形成的“均势”,此均势“牵一发,则全身俱动”。所以,欧战爆发,“正如铜山东崩,洛钟西应,而呱呱坠地之中华民国,遂无安枕之日”。不仅如此,他对日本政府的阴谋诡计洞若观火,他认为,“二十一条”是日本吞并中国之由来,是每一个中国人镌骨铭心、永志不忘的奇耻大辱。
  创造青春中华
  1916年5月,年仅27岁的李大钊在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生活后,从日本回到祖国,李大钊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创造青春之中华。这是他当时的理想,也是他对国人,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青春的国家。
  1918年,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进入北大的李大钊,很快就置身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但标志着他正式投身到这个阵营的,还是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青春》。
  李大钊在《青春》中指出,中华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巍然屹立了几千年,创造了罕有的人类文明,这是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到了今天,它“衰老”了,“僵化”了,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缚,背上了包袱。他号召青年勇往奋进,与旧传统割裂,去创造理想的中华。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认为地球也有无尽的青春,人类也有无尽的青春,并且引出民族有无尽的青春,国家有无尽的青春,青年有无尽的青春。也就是说,李大钊所说的“青春”实际上就是生命活力!
  他认为,青年一方面应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每天都保持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应当放弃对金钱、权力的追求,摆脱机械生活的负担。
  为何这么说呢?李大钊觉得,追求金钱权力不仅是为今天享受,更是为明天的享受,所以放弃这些追求就不仅是为了保持今日的青春,而且也是为了保持明日的青春。他认为,放弃了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便可以完完全全地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才能以这种独立的人格,与进化的宇宙竞进。人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的奴隶;没有物欲,也才能避免为逐物而造成的对自己身心人格的伤害。人若能做到这样,便会大水漫天不怕淹,大旱融化金石、烧焦土地不怕热,居住布满灰尘的小屋,吃糠咽菜亦可以成为尧舜。青春活力不会受到外界千变万化的影响而减弱;人的聪明才智也就不会被历史上陈腐思想观念所塞蔽。
  李大钊说,这就是通往青春之道,青年应沿着这条道路,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并在自己创造的与自己的生命生活有着不同层次关系的环境中享受无尽的青春快乐。
  真正的老师
  1917年11月,李大钊受聘北京大学。从1918年1月开始主持图书馆工作。他在北大日刊上赠设《新书》栏目,用来定期公布引进的新书。李大钊认为,过去中国介绍马克思的著作非常零碎,最重要的也只是当做一种知识粗略地介绍,介绍的人对这个学问没有什么研究,也并不表示他赞同这个学说。他总是对身边的学生说:“要站在接受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宣传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他于是亲自组织学生翻译介绍马克思著作,组成了第一个研究翻译马克思著作的小组。在北大的一间宿舍里,李大钊和学生们夜以继日地研究,按照外语的语音,他们把这间“工作室”命名为“亢慕义斋”,今天的意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小屋”,从这个集体中成长起了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
  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很多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受过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周恩来还组织了“觉悟社”,号召青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李大钊开始筹划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始了不懈的努力。
  1920年,李大钊化装成商人护送陈独秀从北京到天津,在南下的路上,两人就“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探讨。随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准备建党事宜。经李大钊的介绍和推荐,共产国际代表才得以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并去上海会见了陈独秀。这年初冬,在北京大学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以李大钊为核心和领袖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李大钊又和陈独秀多次通信,明确提出以“共产党”为名。在李大钊的关心下,相继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方各地党团组织。李大钊与陈独秀有“南陈北李”之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李大钊代表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他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著名斗争。次年,受党的委托,与避居上海的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说明中共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后,他又同孙中山多次会见,两人“畅谈不倦,几乎忘食”。据宋庆龄回忆说:“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可以说,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主要代表,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斗“总司令”
  1926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天津大沽口,国民党被迫还击,击中了日本军舰。日本政府不但不对侵略行为认罪,还公然要求中国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腐败的段祺瑞军阀政府竟然全部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5000名群众在天安门召开了抗议大会。会后,李大钊亲自举着一面红旗,走在队伍中间,到铁狮子胡同军阀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队伍来到军阀政府门口,段祺瑞反动政府开枪扫射示威群众。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周正铭等46人惨遭杀害。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为了使革命群众减少损失,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指挥示威群众疏散。当他看到几个受了重伤的青年倒在地上时,便一个个地把他们搀扶起来,织力量把他们背走。直到绝大部分群众脱离险境,李大钊才随着群众朝胡同东李大钊口走去。兵警见到他,用枪口对着他的胸膛,厉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做买卖的。”李大钊从容不迫地回答。当时李大钊穿着长袍马褂,微胖的脸庞留着八字胡,并戴着一副眼镜,很像个商人的样子。兵警信以为真,便用力搡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做买卖到这儿来,找死呀!还不快走!”李大钊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检查。当天夜里,李大钊召集了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新的战斗计划。
  何惧白色恐怖
  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京师警察厅拘留所里。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李大钊坚贞不屈,不仅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他的“供词”却成了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宣言书。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里,李大钊不放过一切斗争机会,他领导被捕的难友进行狱中斗争;他向监狱的看守进行革命宣传。一个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钊争取了他,让他帮助传送消息。一天傍晚,这个看守悄悄地塞给李大钊一封信。他打开一看,是党组织写来的。信里说,北方铁路工人知道他被捕后受了毒刑,义愤填膺,强烈要求组织一支武装,化装潜入北京,打进京师警察厅看守所,营救他和同志们出狱。党组织来信征求他的意见。李大钊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工人同他心连着心。但他毅然拿起笔,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暗淡光线,写了回信。信中写道:“这种行动固然是工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我的爱戴,但今天完全没
  有可能实现这种计划,拘留所处于重重武装戒备之中。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的,这已经是党的损失了。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的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当党组织把李大钊的意见转告给铁路工人的时候,工人们都为自己领袖的高尚品德而感动得落泪。
  4月28日,敌人用绞刑杀害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他们会开出艳丽的花。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关键词:李大钊,经历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吴丽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