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国未来农村发展发展方向

未来电子商务2015青岛直辖市的发展前景趋势大揭秘
  五年的发展是怎样的呢?1号店董事长于刚以他的切身经验和感受给我们做出了解答。他认为有十大,关键词分别是:移动化,平台化,三四五线城市,物联网,社交购物,O2O,云服务,大数据,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以及互联网金融。
  1号店董事长于刚最近在某会议上讲到了未来5年的电子商务趋势,他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未来的五年,还会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增长,并且有十大趋势。以下,是他讲话的主要观点。
  电子商务最近一年面临巨大拐点:1.以马云主导的淘宝系,以及京东、1号店等,这些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2.以马化腾为主导的腾讯系,以及美团等,这些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
  第一个趋势,移动购物。大家知道去年年底时候,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五亿,而PC用户是5.9亿,而手机的渗透率增速是远大于PC的渗透率的。也就是说在2017年,手机用户将超过PC用户,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将来的主战场不是在PC,而是在移动设备上。而移动用户有很多的特点,首先购买的频次更高、更零碎,购买的高峰不是在白天,是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而移动购物将会革PC电子商务的命,我们要做好准备,我们要迎接这场新的革命。而做好移动购物,不能简简单单的把PC电子商务搬到移动上面,而要充分的利用这种移动设备的特征,比如说它的扫描特征、图象、语音识别特征、感应特征、地理化、GPS的特征,这些功能可以真正的把移动带到千家万户。
  第二个趋势,平台化。大家可以看到大的电商都开始有自己的平台,其实这个道理很清楚,就是因为这是最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最大效益化的一个过程,因为有平台,可以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弥补自己商品的丰富度,增加自己商品的丰富度,增加自己的服务和地理覆盖。
  第三个趋势,电子商务将向三四五线城市渗透。一方面来源于移动设备继续的渗透,很多三四五线城市接触互联网是靠手机、Pad来上网的,而且这些城市首先经济收入提高,再加上本地的购物不便,加上商品可获得性很差,加上零售比先进国家落后。
  随着一二线城市网购渗透率接近饱和,电商城镇化布局将成为电商企业们发展的重点,三四线城市、乡镇等地区将成为电商&渠道下沉&的主战场,同时电商在三四线欠发达地区可以更大的发挥其优势,缩小三四线城市、乡镇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差别。阿里在发展菜鸟物流,不断辐射三四线城市;京东IPO申请的融资金额大约为15亿美元到19亿美元之间,但是京东在招股书中表示,将要有10到12亿美元用于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似乎两大巨头都将重点放在了三四线城市。事实上,谁先抢占了三四线城市,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第四个趋势,我认为是物联网。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这些可穿戴设备和RFID的发展,将来的芯片可以植入在皮肤里面,可以植入在衣服里面,可以在任何的物品里面,任何物品状态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物品的状态变化。你可以想象,如果你放一个牛奶放进你的冰箱,进冰箱的时候自动扫描,自动的知道这个保质期,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知道你的用量,当你要完的时候,马上可以自动下订单,这个订单作为商家接到订单马上给你送货,刚好下订单可能又会触发电子商务,从供应商那里下订单,而那个订单触发生产,也就是说所有的零售、物流和最后的生产可以全部结合起来。
  第五个趋势,我认为是社交购物。希望听到亲人、朋友、意见领袖的意见,作为参考,我们推荐。社交购物可以让大家在社交网络上面更加精准的去为顾客营销,更个性化的为顾客服务。
  第六个趋势,O2O。很有意思,昨天沃尔马全球CEO来上海,他去中远两湾城参观,那里建了一个社区的服务点,那有三个功能,第一是集货的区域,由那个地方集散到顾客手中;第二那个地方是顾客取货的点;第三个那个地方是营销的点,展示我们的商品,为社区的居民进行团购,帮助他们上网,帮助他们使用手机购物,起了三个作用。但很感叹的是什么呢?传统零售在往线上走,电子商务往线下走,最后一定是O2O的融合,为顾客提供多渠道、更大的便利。
  第七个趋势,云服务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大量的电子商务的企业发展了很多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物流的能力、营销的能力、系统的能力、各种各样为商家为供应商为合作伙伴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能力希望最大效率的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推出一个SBY,这里面有营销服务、数据服务、平台服务、物流服务。刚刚又推出了金融服务,还会有更多的服务。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研发出来的,为电子商务本身提供的能力,提供给全社会。
  第八个趋势,大数据的应用。大家知道实际上从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逐渐作为一个升级。低级的,盈利是靠商品的差价。下一个能力是为供应商商品做营销,而做到返点,营销所带来的盈利。下一个盈利方面是靠平台,有了流量、顾客,希望收取平台使用费和佣金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下一个能力是金融能力,也就是说为我们的供应商、商家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得到的能力。下一个能力是数据,也就是我们有大量电子商务顾客行为数据,利用这个数据充分产生它的价值,这个能力也是为电子商务盈利的最高层次。而数据,我们知道也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原始的数据是零散的,价值非常小,而这些数据经过过滤、分析而成为了信息,而在信息的基础之上建立模型,来支持决策,成了我们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做预测,能够举一反三,能够悟出道理,成了我们的智慧。所以在整个升级,数据升级,和我们数据价值的升级,我们从中就充分的体现这个大数据的价值。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只链相关的新闻站,PR>3;BR>3的请联系站长!未来五年的青岛的科技发展方向看这里: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关注公众号蓝谷科创
11月22日,市科创委对外发布 《青岛市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我市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小编研读了一下方案,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 十大中心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打通, 目标到2020年,建成10家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下面就随小编来看看, 十大科技中心现有的发展基础, 和未来五年青岛的科技发展走向吧!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构筑创新高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深海与海工装备、蓝色粮仓等海洋科技创新分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进一步完善海洋生物医药公共研发平台功能,发挥我市海洋生物医药的科研优势,承接海洋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通过建立智库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密切科技金融合作,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糖工程药物、生物制造及各类功能制品的开发,建成国内海洋生物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原创地与孵化器,为全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海洋生物医药专利池。推进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和海洋生物功能食品的开发,建成中国蓝色药库。
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推进创新中心海洋糖工程药物创制、现代海洋药物创制、现代海洋中药创制、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创制、海洋药用资源工程等研发平台和新药筛选与评价中心、质量分析与测试中心、制剂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10-15个国际一流的功能单元研发平台,建设国际著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基地。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作为青岛市重点支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引入外地资本,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相结合,力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瓶颈”,将多年来青岛积累的海洋药物研究成果,转化为能造福于社会的新产品。为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院的建设重点突出研发与工程化的结合。
建设深海与海工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发挥中船重工集团在海西湾已经形成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优势,以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黄岛)项目为基础,形成我市依托中船重工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的新优势。加强邮轮关键技术储备和突破,初步掌握豪华邮轮自主设计及装备制造能力。
加快建设深海基地、天大海洋技术研究院、哈工程船舶科技园、中乌特种船舶研发设计院、710所海洋装备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构建完备的深海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体系,重点开展深海勘探开发技术、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设计制造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升海洋装备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能力,打造我市深海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国际领先的深海与海工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聚焦船舶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海工装备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开展深海勘探开发技术、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设计制造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升海洋装备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能力,打造我市深海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新优势。
?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
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2015年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产业基地奠基,研究院将构建海洋装备自主创新体系,弥补了青岛市海洋装备研发方面的短板。
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重点围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深海潜器等海洋装备,以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等关键系统共建形成研发、设计、集成、试验、技术转化、服务与产业化。研究院将主要建设研发中心、集成试验室,引进建设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走向高端提供服务。 
建设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中心
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创新源头,以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和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创新支撑,以海水养殖骨干企业为载体,发挥我市在海水养殖与育种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优势,重点开展高效健康增养殖技术、基因工程与种苗培育技术、高效多层循环水养殖技术、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开展海洋牧场建设、高效养殖装备、饲料、病害防治、冷链物流等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示范,打造辐射带动全国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海洋生物种业多样性与遗传育种创新平台、海洋生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平台等载体,强化海洋健康养殖的基础理论研究、战略共性核心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实现养殖对象良种化、养殖设施工程化、养殖模式生态化,建设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生产模式向安全、高效、优质、生态、可持续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由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建设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围绕提升“聚智、协同、转移、辐射、合作”功能,建设“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
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动车组及城轨等整车集成、关键部件与信号系统等领域,重点开展轨道车辆轻量化技术、数字化样车、轨道列车节能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无接触网供电技术、高速列车减震降噪、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等方向研发。构建技术研发平台、试验验证与系统仿真平台、产业化技术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等系统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中车四方
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具备凝聚行业优势资源和打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优势;青岛拥有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四方车辆研究所、车辆有限公司、青岛BST公司等10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同时在规划布局了83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聚拢轨道交通装备核心研发制造能力,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
建设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橡胶新材料开发、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研发与制造、数字化轮胎成套装备与系统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推进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橡胶行业专业化科技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创建国家“橡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橡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一中心、六平台、三基地”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即以创建“橡胶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为中心,加快搭建橡胶新材料、轮胎工艺与智能装备、智能轮胎技术与服务、减震密封、循环利用和科技服务等六大创新平台,大力扶持橡胶新材料产业基地、青岛橡胶轮胎产业基地和青岛橡胶行业专业化科技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突破“安全、节能、环保”橡胶材料制备、轮胎成套智能装备与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培育一批橡胶领域高端创新人才、管理人才或团队,建立和完善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一批橡胶行业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覆盖橡胶产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橡胶材料与装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形成产业高端聚集发展的新态势。
?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下简称“中心”)由青岛科技大学和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建,是主要面向橡胶与轮胎行业,开放的、中国惟一的、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主要围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研发与制造、数字化轮胎成套装备与系统、橡胶新材料开发及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
中心目前已汇聚了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半数以上的专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30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主持和参与起草了国家、行业标准103项,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7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逾200项,承建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8个。
同时,还建起了国家级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探索“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并在斯洛伐克、美国、英国、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设立分支研发机构,使中心、工程实验室往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示范引领的国际化平台方向发展。
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机器人、3D打印、传感器等智能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建设机器人、3D打印科技创新分中心,突破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3D打印材料、光纤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推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德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等建设,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
建设机器人科技创新中心
开发满足海洋、家电、橡胶、纺织、物流等特色行业需求的机器人产品,实现机器人产品 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开发,推动涵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集成机器人产品、集成应用创新、机器人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团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机器人领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 按照“一平台一园区一基地”的总体布局,即建设
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青岛高新区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提高机器人集成应用与核心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作为我市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区。推进国家级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在市南、市北、城阳、黄岛等区市全方位开展机器人产业应用。
? 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
青岛高新区于2014年就已获批“青岛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是国内首家以机器人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被誉为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四大家族”的瑞典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均在青岛高新区设立了应用中心。
日,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落户青岛,同时,签署新松北方区域总部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青岛市政府与新松机器人将共建青岛——新松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包括新松青岛中央研究院、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分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
建设3D打印科技创新中心
引进和培育一批3D打印领域高端人才团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聚焦3D打印产品的设计、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材料的开发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掌握3D打印专用材料、工艺软件及关键零部件等重要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自主装备、核心器件及成形材料,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3D打印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3D打印产业体系,促进3D打印大规模推广应用。
按照“一园区、两基地”的总体布局,即建设
高新区研发核心区、西海岸新区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胶州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产业化基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3D打印技术创新研究院或应用服务平台,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3D打印产业基地,增强我市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西海岸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
今年1月,三迪时空与中德生态园签约共建中德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基地将构建基于平台的创新服务发展模式:创客创新+技术研发+产业示范+园区集聚。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成,主要建设材料中心、总装厂、集中制造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等应用平台,打造集研发设计、设备开发制造、原材料生产协同一体的金属打印生态产业链。
今年3月,金属3D打印工业化应用高峰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国内首台微型金属3D打印机新品发布,适用于人造牙齿、人造骨骼、首饰等小尺寸精密零部件的制造。该设备的发布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并进一步推进了国内微型金属3D打印机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在航空航天、珠宝首饰、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设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可视素材虚拟场景生成技术、多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高效场景建模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重点建设青岛虚拟现实科技研发平台暨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打造内容开发、医疗仿真和电子商务等虚拟现实创新平台,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娱乐、科研、教育、培训、医疗、航天等领域应用,建成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中心。
重点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输入输出设备、内容创造与分发等关键环节建立良性互动的科研与产业体系,突破虚拟现实产业尤其是消费电子类应用产品技术瓶颈,开发出一系列实用技术和产品,引进和培育一批虚拟现实领域高端人才团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虚拟现实领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虚拟现实领军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链。
?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
作为虚拟现实唯一国字号研发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市政府、和歌尔集团共建,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市企协同创新体系。以北航青岛研究院为引领,以和歌尔青岛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组成的VR产业谷为核心,加快建设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创意园区组成的“垂直领域”VR产业链条,形成集创新孵化、高端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领先型企业和领军型人才高度集聚的、科技金融、政策服务完善的VR产业生态圈。
目前,已成立1亿元的VR天使创投基金、5亿元的协同创新基金、30亿元的VR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扶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北航青岛研究院成立研究生院,积极培养各种VR产业人才。计划每年输送虚拟现实、无人系统、微电子、精密仪器等方向高级专业人才500名。
建设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环保、食品、医疗、生物、海洋等领域,着力突破环境污染源采集及分析、电波传播检测监测分析、综合电子通信测试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石油预警平台系统、电池测试系统、电子通信测试系统、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新型海洋监测分析仪器、新型环境采集及分析仪器设备、新型生物医疗检测及分析仪器设备等科学仪器设备。
搭建青岛市科学仪器设备公共研发平台,设立青岛市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内科学仪器设备产业高地。提升科学仪器设备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汇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人才高地,构建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形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
建立在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科研与产业体系,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基本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开发出一系列实用技术和产品,引进和培育一批石墨烯领域高端人才团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石墨烯领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石墨烯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石墨烯创新发展高地。
按照“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的总体布局,即建设
青岛市石墨烯公共研发平台、青岛石墨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火炬青岛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际石墨烯产业创新园及莱西和石墨烯产业创新园区;
建设市石墨烯公共研发平台,提高石墨烯制备与应用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推进国家火炬青岛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产业基地;
建设石墨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及产业创新园区,加速石墨产品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生产示范。
?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
高新区是青岛石墨烯产业的集聚地之一。在此落户的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致力于服务石墨烯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应用,重点包括石墨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材料宏量制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现石墨烯材料在海洋防腐、海水淡化、动力储能、透明导电膜、复合材料及环保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应用。
作为全国唯一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运营的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为来自海内外的石墨烯创新技术团队提供从苗圃阶段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场所和服务。
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疾病诊疗和健康服务,开展基因测序、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器官组织修复、转化医学、精准医疗、新药开发等技术研发,开发基于分子检测的疾病超早期肿瘤筛查诊断、靶向药物治疗监控等技术或产品及转化临床,探索安全有效的肿瘤个体化精准诊疗模式;
以早期精确诊断、微创精准治疗为目标,开展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手术、临床智能应用、虚拟电生理等技术研发,开展新型数字诊疗技术解决方案,开发新型数字化诊疗设备,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治疗,积极引进华大基因检测中心,建设精准医学等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华大基因是全球基因研究的领跑者,代表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组建了国家基因库、搭建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平台。牵手青岛,华大基因将围绕海洋、健康、人才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在青岛启动国家海洋基因库、大健康以及现代农业等生命经济产业,在青岛建成世界最大的海洋联合研究中心、育种中心、科研中心和教育中心。
力争在10年内完成对全球重要海洋物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并全部进行数字化。同时,青岛华大基因项目将陆续启动国家级精准健康示范中心以及现代立体农业等生命经济产业,建成海洋多样化物种资源保存中心、海洋物种数字化中心、海洋联合研究中心、育种中心、海洋物种基因编辑中心等。
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集成电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通信设备、传感器与物联网、新型显示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突破激光元器件、光电集成芯片、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并行处理等关键技术,建设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推进国家通信产业园、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等园区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重点建设
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和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创新园。
?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
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位于崂山区主城区北部,以现代通信、电子信息、智能软件三大产业为发展核心,依托园区内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浪潮、高科通信、山东东软等知名通信软件企业聚集形成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从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入手,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集群发展。
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自动驾驶、储能材料、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超前开展新型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开展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工程,打造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融合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网络,建设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和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
按照“一中心、二平台、多基地”的总体布局,即建设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创新中心、青岛新能源汽车高端研发平台、青岛动力电池公共研发平台、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青西新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城阳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
特锐德全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搭建一个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生态云平台。未来公司将采用互联网模式,以设备免费、建设免费、运营免费、管理免费的方式建设全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并探索大系统卖电、大平台卖车、大合作租车、大数据修车、大支付金融、大客户电商等商业模式。
同时,特来电还于去年率先研发并发布了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技术,该技术在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有助于加速公司充电网的全国布局。
此外,着眼未来产业发展, 我市还超前布局十大科技创新中心。
两个十大创新中心, 代表了青岛下一步的科技发展趋向, 也将成为科技创客们努力的方向! 来源:青岛创客(ID:qdchuangke)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买房精选专题
青岛房价走势2017预测
阅读下一篇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按照拼音首字母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高新区未来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