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真的对宗教形容有巨大影响的成语的影响吗

宗教信仰能治愈疾病,你相信吗? - 简书
宗教信仰能治愈疾病,你相信吗?
01在读到《National Geographic》12月刊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醒目的刊登在封面上的文章《THE HEALING POWER OF FAITH》。《国家地理》,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杂志之一。尤其是这个亮黄色的外框,无论往哪儿摆,辨识度都非常之高。这本杂志不仅仅是关注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创刊这一百多年来,像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包括科学问题等等,杂志都保持着非常旺盛的好奇心。而且它即具备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文章的可读性还非常强。
《国家地理》12月刊封面
本刊耗费了极大的篇幅和图片,来论证了一个科学话题--宗教信仰能够改善人的健康并且治疗疾病吗?它用科学的方法和翔实的数据得出这个结论:参加宗教活动,具有宗教信仰,对于改善健康和治疗疾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02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叫Mike的42岁中年人,他在2004年时发现自己出现帕金森的早期症状。比如肌肉僵硬、行动不便、口齿不清而且不停颤抖。帕金森这个病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拳王阿里,就患有帕金森病三十多年。可是Mike才42岁,正当壮年,得了这个病后,不仅行动上、生活上都各种不便,最大的打击还是心理层面的。这种病在医学上只能暂时延缓,却无法治愈。患病七年后,到了2011年,Mike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他去参加了一个基因疗法公司的药物试验。这个实验的原理认为,帕金森的病因是因为身体里面缺少神经递质叫多巴胺。这个实验就是在人脑袋上打两个孔,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然后把药物注射到脑补流失了多巴胺的区域。
03参加完试验后,Mike的情况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手脚灵便了,口齿也清楚了,其它人根本听不出来其是帕金森患者。讲话非常流利,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负责治疗他的主治医师也惊呆了。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帕金森这种病从来没有在人的身上出现可逆转的情况。最多就是延缓病症的蔓延。像Mike这种,实验之后,可以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的情况,是前所未见的。戏剧性的是,两年之后,这家基因治疗公司宣布这个药物试验失败了。整家公司都打包一起卖掉了。更夸张的是,Mike根本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药物治疗。他只是作为双盲试验的对照组参与到了整个试验过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文章中说,这个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它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了无效的治疗,却因为相信治疗有效,因此导致症状得到了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也称为“假药效应”,因为给你用的药压根就不是真的。无论如何,Mike的病情得到缓解,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安慰剂效应”,并发现了“安慰剂效应”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用,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条件反射,仪式感和周围人的群体影响。04先来说说条件反射。我们在中学生物课本中都学过巴普洛夫给狗做的实验。先是给狗听一个声音,然后听到这个声音就有肉吃。时间长了之后,哪怕不给肉吃,单放这个声音,狗也会流哈喇子。就觉得肯定有东西吃。这个就叫“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实验
条件反射是怎么跟“安慰剂效应”关联上呢?文章举了个真实案例。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有一家军人医院,专门收治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大部分都受了很重的伤,还有部分需要截肢。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给吗啡和止疼片来缓解疼痛。这个医院中有个大夫叫克里斯托弗,他上来后先不治病,不用药,先跟患者聊天,聊生活,比如“小时候有什么美好的记忆”,问出这些受伤的战士生命里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小时候家门前有颗桉树,桉树的味道能让其想起美好的童年。甚至是小时候吃过的一种薄荷糖的味道他很喜欢。然后克里斯托弗医生就根据他们的叙述,在给他们开止疼片或者吗啡的时候就给他们配合上这些桉树的气味或是薄荷糖的甜味一起用药。过了一段时间,病人就会自动把这些美好的味道跟止疼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再到后来,克里斯托弗医生就不再给病人真正的止疼片和吗啡了,只让他们闻到香味或是薄荷糖的甜味,再配合上一些普通的药片。但是却依然产生了吃止疼片的效果。这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因为那些药片没有药效,就是安慰剂。但是因为长期习惯了这个味道代表了止疼的效果,让病人认为自己确实吃了止疼片,身体自动止疼。医生只是给病人创造了一种感觉而已。05接着讲讲仪式感。回到Mike治疗帕金森的的案例。为什么明明没有用药,却产生了治疗好帕金森这种奇迹的效果?这是因为Mike是真的相信自己接受了最前沿的治疗。他去了这么专业的医院,有着专业的病房、实验室、仪器,然后也是真的经历了开颅手术。因此他真的觉得接受了治疗。文章中做了个很有趣的对比:这种治疗时的仪式感,好像去看一场戏。好的戏剧最重要的是布景和服装。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让人对假的东西信以为真,产生代入感,这个表演就成功了。把假的东西让人信以为真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但其实人们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比如你去了三甲医院,看到这么专业的器械,还有穿着白大褂的专业人员,说着你听不懂的医学名词,就会觉得非常专业。其实医院就相当于一个布景,白大褂就像是舞台上的道具服装,给你创造一种期望:我来到这个地方,接受了这么专业的治疗,我能好。文章中说,现代医学,就是给你创造了一种感觉特别专业的“仪式感”。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仪式感,对于“安慰剂效应”在人们的心理上起效是有作用的。但是最最重要的是第三点:06周围人的群体影响。文中举的是一个电击实验的例子。实验安排测试者接受不同程度的电击。然后疼痛程度从0-10划分。如果电击前给测试的人一个参照系,告诉参与测试者之前测试的人打分。参照系的出现对被测人的影响异常巨大。所有人都会根据之前给出的分数来调整自己的感觉。如果之前的分数高,就会觉得很疼。如果之前的分数低,就会觉得不那么疼。这就是周围人的社会影响对个人的感受起的作用。这一点,在宗教聚会的场面中特别的明显。比如看到一群信徒坐在那儿,聊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是一定会互相影响的。周围的人关于宗教治病的案例说得多了,你也会深信不疑,知道相信这个病就能治好。
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会有一种从众心理。就像卡尔马克思说过:“宗教,就是普通人的鸦片”。宗教信仰,不但对人有非常大的行为上的影响力,而且在心理上的安慰效应也极其强大。因为宗教具备了安慰剂效应的三个要素:
1. 宗教具备群体影响-周围人的看法会影响你的看法和心理。
2. 宗教都带有很强的仪式感。
3. 宗教还能带来条件反射。比如我们进入了神圣的地方,看到某个雕像或符号,就会跟美好的事物或高尚的情操建立到一起。
如果你认为,相信宗教就能够帮你治疗疾病,你肯定会觉得舒服了很多。因为病痛这个东西,是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的,而安慰剂效应正好相反,是从大脑释放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到达疼痛部位来缓解痛楚的。
所以从外行人的角度看,宗教信仰带来的安慰剂效应对于改善健康和治疗疾病确实能起到非常科学作用。这是小玉同学的第17篇原创文章。欢迎点一个萌萌哒小赞。
崇尚环保的理想主义者。喜欢写文章的手机设计师。微信公众号:小玉笔记。个人微信sunshine-wy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大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