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观点:为什么坚定看好港股有哪些好股票

私募看好港股 9号牌成大型私募选择
作者:来源:明星私募网 08:41
  今年来私募基金布局海外的热情有增无减,尤其是在港股大涨、客户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这种态势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私募机构通过取得香港9号牌照、发行海外基金等形式扬帆出海。
  截至2月26日,当前市场上具备投资业绩的76只沪港深主题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接近4.98%。其中,嘉实沪港深精选基金以12.32%的收益率排在沪港深主题基金首位。
  据了解,深圳私募同样不愿错过港股这波行情。此前多位深圳私募表示,春节后他们都加码了港股。深圳万里耀强资本执行董事周勇屹向记者表示,“近期港股相对于A股涨幅较好,也存在一些投资机会。深圳私募相比其他私募机构来说,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与香港金融市场关联性更强,对于港股的投资机会也会比较关注。据我身边的一些私募圈朋友了解,很多人都配置了少成仓位的港股标的,我们也在寻找港股的投资机会。”
  但其背后成本、信息、资源等都是私募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机构成为私募出海的“向导”,大大降低了私募出海难度。业内人士认为,9号牌照将成为国内大型私募出海的主流方式,但很多中小型私募更愿意先和资管机构合作发产品“试水”。随着投资环境变化、市场的开放,未来私募出海将会加速。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香港9号资产管理牌照的申请数量增加了50%,其中很多申请人正是国内私募基金,比如富善投资、世诚投资、金锝资产、望正资本等知名私募均在2016年获得牌照。这种情况今年还在继续,尊嘉资产等私募在今年初率先拿到9号牌照。他们都在陆续发海外基金,补齐业务板块。
  据了解,神州牧基金、华夏未来资本、鼎锋资产等知名私募均已发行了海外基金。北京涵德投资总经理秦志宇也表示,从去年开始就想打通海外对冲交易,目前正在做策略的研发,今年可能会发一只产品,和有资管牌照的机构合作。
  这两年掀起的这波私募“出海潮”,和中国资产配置趋势、私募基金的发展等都有莫大联系。上海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分析,美国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后,20年间海外证券投资占GDP比例由2%提升到27%,中国目前只有4%,财富配置全球化趋势刚刚形成;另一方面,国内私募近年发展迅速,投研水平日益提高,出海成为国内私募人的情怀所在。同时,港股市场的成交额,过去5年外资贡献了52%,但内地投资者从香港回归时的1%增加到现在的22%。
  在出海的大潮下,私募们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目前私募布局海外的主流方式包括:一是港股通,开通较方便,但投资范围有限;二是借用QDII额度,需支付一定通道费,额度紧俏;三是在香港设立公司、拿9号牌照,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大;四是收购香港持牌公司;五是通过海外管理人发行,以投顾身份参与,有一定通道费。
  富善投资林成栋认为,私募既然选择出海,就需要直接接受国际化的监管环境。目前亚洲适合设立对冲基金的国际城市无非就是香港、新加坡和东京,其中香港规模最大,基础设施配套和金融国际化人才也最齐全,考虑到香港最接近大陆,“我们认为在香港持有9号资产管理牌照会成为国内大型私募出海的最主流方式。”
  但格内地私募想要获得9号牌照不容易。香港证监会规定,申请牌照需要2位香港持牌责任人,而持牌责任人需要有3至5年连续公开的资本市场业绩记录,还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和资格审查等。
  同时,企业也要求在香港有实际的办公地址,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去协助运营公司等。在控制成本、“试水”海外业务的考虑下,不少私募也选择和有牌照的资管机构合作进军海外,这些机构往往成为私募海外探路的“向导”。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私募看港股:正值投资好时节只看折价有陷阱|港股|私募_凤凰财经
私募看港股:正值投资好时节只看折价有陷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期港股风至,投资者对投资香港市场兴趣浓厚。私募投资港股,多重视自下而上选择优质、低估值标的,但在具体方向上有所不同。曾昭雄称,近期香港市场股价波动太大,恒生指数处于历史高位,不宜马上投入,待其稳定、估值降低以后再投资。
近期港股风至,投资者对投资香港市场兴趣浓厚。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不少嗅觉敏锐的私募人士早已潜伏港股,而且投资方式五花八门。私募认为目前是布局港股的好时机,应选择低估值、优质标的,买入并长期持有,未来大量资金南下或将影响港股定价体系。 低估值标的有机会 &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市场有很多标的估值非常有吸引力。虽然两地市场分割使抹平估值鸿沟的过程并不顺利,但国内投资逐渐国际化将使其成为可能。我们认为目前是布局港股的最好时机。&博道投资股票投资总监史伟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 北京某私募人士也表示,从大方向上来看,现在港股调整已有一年之久,确实存在较好投资机会,他们正在积极配置仓位。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称,现在港股很多标的仍然低估,投资刚刚开始。 私募投资港股,多重视自下而上选择优质、低估值标的,但在具体方向上有所不同。 陈宇告诉记者,他青睐于两种港股标的,一是&港A股&,指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二是香港独有的稀缺品种,&寻找其中定价便宜、A H股折价大的标的,投资一些增长稳定的龙头企业&。 深圳龙腾资产董事长吴险峰则偏爱处于成长期、海外研究者没有覆盖的标的,&这些公司市值几十亿元,属于子龙头,股价上涨周期较长。我们会等待其成长,被海外投资者接受后再卖出。& 深圳明曜投资董事长曾昭雄早在1997年就已投资香港市场,选标更加谨慎。他告诉记者,主要依靠公司分析、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进行投资,但不会选择中小盘股票,其流动性风险较大,而且并非行业龙头。 曾昭雄还表示,仅凭两地折价水平选股会堕入陷阱,&因为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公司,承担波动风险和国家风险,但本土投资者没有,所以离岸市场相比本土市场存在折价比较合理,更应该去寻找错误定价的公司。& 港股定价权恐难易手 大量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将如何影响其未来发展,私募看法不一,有的乐观看好未来定价权转移,有的则表示影响有限。 陈宇告诉记者,未来沪港通和深港通对应标的定价权将掌握在A股投资者手中,&港A股以前由国际投资者定价,而他们对这些企业的研究强度和精度远低于内地分析师,现在两地联通机制得以实现,估值体系将被重建。&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则认为,香港大股票定价权掌握在海外资金手中,近期南下的资金若轻易进入,恐成高位接盘者,但未来在部分中小盘股票上可能完成定价权转移,因为海外投资者没有精力研究这些公司,内地资金反而更了解,会助推中小盘股上涨。 但曾昭雄认为,内地投资者无法改变港股定价体系,定价权仍然在国际资本和香港大股东手中,&近期我们统计,相比港股29万亿港元的总市值,南下资金只是杯水薪。而且香港市场是小牛拉大车,小的经济体拉动29万亿港元市值,本地坚定投资者很少,多为国际游资,造成很多股票交易量很小、市场流动性很差,长期折价严重,港股通资金其实也是游资,无法解决港股的问题。& 私募人士还表示,进入香港市场,应该遵循当地规则,需要既积极又谨慎,因为两个市场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认为,内地投资者应尽量避免那些资质不好、小市值的公司。陈宇也表示要警惕一些容易沦为&仙股&的中小盘股票。 曾昭雄称,近期香港市场股价波动太大,恒生指数处于历史高位,不宜马上投入,待其稳定、估值降低以后再投资。
[责任编辑:libi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035405
播放数:212875
播放数:24115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私募:估值洼地致港股大涨 B股火爆历史原因
近期恒生指数的暴涨和B股的涨停潮,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港股和B股市场,而对于港股及B股暴涨,私募是如何看待的?他们看好哪些行业投资机会?为此私募排排网连线北京峻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伟、北京物生宏利资产管理中心基金经理孟利宁,与他们交流不同的观点。一人多户促进券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佣金私募排排网:一人多户开启,您认为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李树伟:一人多户只是增加客户选择券商的余地,促进券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佣金,对行情没有影响。孟利宁:从券商的角度讲,资源竞争更残酷。从投资者角度看,自主权得到了制度的保护。创业板、新三板、股指期权等方面,还有很多门槛,它们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侵害投资者的自主权力,都应当改变。估值洼地导致港股大涨 B股火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私募排排网:最近港股、B股火爆,主要原因有哪些?李树伟:港股大涨主要是因为目前香港是全世界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在A股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上涨行情。沪港通的开通、深港通的预期好像一个联通器,两个高低差异非常大的市场,估值趋于一致的动力是强大的和长期的。与A股高高在上和价值高估相比,处在价值洼地的港股,它的上涨仅仅是开始。B股的上涨一方面受A股和港股的影响,另外还有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预期也在起作用。孟利宁:港股火爆,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在翻云覆雨,起源于管理部门的政令,从这点说,国际形象很不好。B股火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希望尽快彻底改变。看好国企改革、军工、生物医药、上海自贸区私募排排网:您看好哪些投资机会?李树伟:现在主要看好港股。A股主要看好国企改革,特别是央企合并。孟利宁:大盘已经开始阶段性调整,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融资部分要减杠杆),后市看好:军工、生物医药、上海自贸区等方面的投资机遇。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0102030405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以下是热门股票
销售毛利率
平均折/溢价
成交量(万)
总余额(万)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公司名称: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906200万元
上市日期:
发行价:30.00元
更名历史:
注册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190号交银金融大厦南楼
法人代表:高国富
总经理:霍联宏
董秘:马欣
公司网址:.cn
电子信箱:.cn
联系电话:021-
【海通非银周观点】转机已见,坚定看好
  投资要点
  保险公司年报业绩超预期,个险新单增速持续超预期;受益于利率上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提升,利差预期改善;估值仍处低位,有安全边际,建议增加配置并坚定持有。券商3月交易量显著回暖,催化剂逐渐显现;估值跌至1.2倍2017E PB,行业股价向上弹性远大于向下弹性。对于绩优龙头公司可以更乐观一些,推荐、、、、*st金瑞。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近三个交易日(4月5日- 4月7日)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多元金融行业均跑输沪深300指数。保险行业下跌0.86%,证券行业上涨1.59%,多元金融行业上涨1.77%,非银金融总体上涨0.77%,沪深300指数上涨1.78%。
  证券:3月交易量显著回暖,催化剂逐渐显现;估值1.2倍2017E PB,大券商股价已无下跌空间。1)3月市场交易量交投继续上升,日均股基交易额5364亿元,环比上涨13%,同比降低13%。3月完成IPO 48家,募集资金262.04亿元,数量及规模明显回升;增发募集资金840.63亿元,环比上升15%,同比下滑45%。债券承销方面,企业债承销135亿元,环比大幅上升185%;公司债承销1203亿元,环比大幅上升290%。截至3月30日,两融余额9300亿元,环比上涨2%,同比增加6%。沪深300指数3月上涨0.09%,上月上涨1.91%,去年同期上涨11.84%;中债总全价值数3月下跌0.04%,上月跌0.44%,去年同期上涨0.56%。2)仍看好券商业务转型,单一通道服务商向资本中介、财富管理转型、创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值得期待。同时对传统经纪业务依赖较小的特色券商,业绩下滑压力较小。3)2017年预计业绩同比增长14%。我们根据2016年经营情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估算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2017年业绩预计同比+3%/14%/22%。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预计将继续增长,并成为17年业绩改善的主因。4)推荐、、、。
  保险:业绩持续改善,个险新单增速超预期,利率上行逻辑依然成立,继续强烈推荐。1)四家上市公司公布2016年年报,均超市场预期,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可比口径下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分别增长54%、49%、56%和36%,创历史新高。预计随着利率上行,2017年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率普遍超过5%,利差维持高位。同时,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下滑对于准备金和利润的负面影响减弱,利润恢复正增长。2)前期保险股表现较弱,除交易层面因素外,担忧主要来自债券市场。债市去杠杆基调下,市场担心债市下跌影响保险存量资产配置。而实际上,保险公司债券基本都为持有至到期,且均为高等级债券,债市下跌更是保险公司增配债券的良机。3)历史经验表明,加息周期前期的保险股相对大盘股有着较强的表现。2016年10月下旬开始的利率上行能显著改善利差预期,提升保险公司未来利润。4)“开门红”开局良好,一季度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个险新单增速预计分别20%、70%、60%、40%,且逐月改善,预计2017年新单保费延续较快增长。5)目前股价对应PEV均不足1倍,具有高安全边际,推荐、、和。
  多元金融:关注信托和消费金融行业投资机会。1)信托行业景气度回暖,预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也有望改善,建议关注、、*st金瑞等。2)消费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消费信贷规模不断上升,但占信贷总额比重仍然较低。行业利好政策持续驱动,消费金融空间无限。建议关注:、、、、、。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信托&租赁,重点推荐、、、、*st金瑞。
  风险提示:市场低迷导致业绩和估值双重下滑。
  1.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近三个交易日(4月5日- 4月7日)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多元金融行业均跑输沪深300指数。保险行业下跌0.86%,证券行业上涨1.59%,多元金融行业上涨1.77%,非银金融总体上涨0.77%,沪深300指数上涨1.78%。
  2017年以来,保险行业表现好于多元金融行业和证券行业,证券行业表现最差。保险行业上涨1.68%,多元金融行业上涨1.41%,证券行业下跌1.37%,非银金融总体下跌0.20%,沪深300上涨6.27%。
  公司层面,、、陕国投A、、等相对表现较好,、、、、等股价表现落后同业。从相对应子行业的表现来看,表现最好,上涨33.10%,跑赢证券行业指数31.51%。
  2.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观点
  2.1 证券: 3月交易量显著回暖,催化剂逐渐显现
  3月市场交易量交投继续上升,日均股基交易额5364亿元,环比上涨13%,同比降低13%。3月完成IPO 48家,募集资金262.04亿元,数量及规模明显回升;增发募集资金840.63亿元,环比上升15%,同比下滑45%。债券承销方面,企业债承销135亿元,环比大幅上升185%;公司债承销1203亿元,环比大幅上升290%;企业债及公司债合计承销1338亿元,环比大幅上升276%,同比下滑76%。截至3月30日,两融余额9300亿元,环比上涨2%,同比增加6%。
  沪深300指数3月上涨0.09%,上月上涨1.91%,去年同期上涨11.84%;中债总全价值数3月下跌0.04%,上月跌0.44%,去年同期上涨0.56%。
  佣金率下滑速度放缓,无需过度悲观。2016年券商佣金率为0.039%,较2015年下滑24%。但事实上,除了2016年第一季度佣金下滑速度较快以外,二、三、四季度佣金率基本保持平稳,下滑速度放缓。考虑到目前佣金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佣金率已降至0.02%,券商降低佣金率的意愿并不强,我们认为未来佣金率下滑趋势虽在,但空间不大,无需过度悲观。
  IPO发行节奏加快,更需注重投行业务风控。8月以来,随着市场逐步恢复,IPO发行速度显著加快,每月发行数量约为30家。此外债券发行在市场和行业政策的助推下,持续爆发增长。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多家券商对风控的把握不足,风险事件频发。近期,我们也关注到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的风控监管趋严,同时新增多项指标进一步规范从业,希望行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机构业务、财富管理转型仍是2017年重点。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券商业务结构较为单一,这种业务模式下,券商业绩对市场环境更为敏感,形成“靠天吃饭”的局面。随着行业壁垒逐渐缩小、业内竞争加剧等因素,券商通道业务的利润率将逐渐被挤压,倒逼券商业务转型。借鉴海外成熟市场,我们认为机构业务、财富管理转型、并购重组仍是未来券商的转型重点。2017年预计业绩同比增长14%。我们根据2016年经营情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估算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2017年业绩预计同比+3%/14%/22%。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预计将继续增长,并成为17年业绩改善的主因。
  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国企国资改革,兼并重组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仍是今年重点。目前经济结构进入转型调整阶段,行业整合成为内在需求。传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引入新技术、新概念,实现转型;新兴产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外延式扩张。2014年以来,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并购重组的意见和管理办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增发优先股进行并购融资,鼓励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增发等再融资并购,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国企国资改革,并购重组或又将迎来较快增长。此外参考海外经验,中国并购重组收入占投行收入比重仍较低。尽管2016年以来,并购重组进入高速发展,但国内并购业务在投行业务中占比仍然较低,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从中长期来看,仍看好行业转型,尤其是看好大型券商及特色券商。中长期来看,仍看好行业转型,尤其是看好大型券商及特色券商。近期证监会表明了对证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持,我们认为随着负面影响逐步消化,证券行业创新有望恢复。我们仍看好2017年券商业务转型, 单一通道服务商向资本中介、财富管理转型、创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值得期待。同时我们认为具有特色的、对传统经纪业务依赖较小的券商,业绩下滑的压力较小或有小幅提升。
  重点推荐:(前瞻性强、经纪份额最大,未来财富管理转型具优势)、(IPO储备项目数行业领先,股票承销实力较强,直接受益于投行收入恢复)、(业务布局全面,IPO储备项目居前)、(华创证券曲线上市,控股非标资产交易平台,打造互联网投行,市值小高弹性)、(定增获批,目前股价具有安全边际)。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带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压力。
  2.2 保险:利率上行趋势进一步明确,利差预期改善,强烈推荐
  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公布2016年年报,均超市场预期。1)国寿、平安、太保、新华2016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91亿、624亿、121亿和49亿元,同比增长-44.9%、15.1%、-32.0%和-42.5%,符合市场预期。2)国寿、平安、太保、新华2016年末净资产分别为3036亿、3834亿、1318亿和591亿元,较年初增长-5.9%、14.7%、-1.2%和2.2%。
  2016年保险公司年报均对内含价值精算假设中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作出调整,整体假设更为谨慎,数据可信度提高。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可比口径下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分别增长54%、49%、56%和36%,创历史新高。
  2016年保险公司投资表现优异,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达5.66%,上市公司普遍超5%。从投资结构上来看,上市保险公司2016年定期存款、权益投资比例均下滑,债券投资比例维持稳定,非标资产配置比例有所提升。2017年保险公司投资更为乐观,预计将增加债券和非标类资产的配置。
  2017年业绩预期更加乐观。预计随着利率上行,2017年保险公司对于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率仍可普遍超过5%,负债成本略有下降,利差稳中有升。同时,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下滑对于准备金和利润的负面影响减弱,利润将恢复正增长。此外,个险新单保费增速超预期,预计2017年新业务价值增速仍将维持高位。
  加息周期前期是配置保险股的良机。1)加息周期启动后,保险公司新增固定收益类资产(银行存款、债券、非标等)收益率逐渐上升,可拉动整体投资收益率上行。同时,保费端的管理方式导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分红率、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调整会大幅滞后,保单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会显著小于投资收益率,加上中国寿险市场投资资产规模将延续较快增长,故利差扩大是确定性趋势。2)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基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750天移动平均值,因此利率上行有利于准备金计提规模的减少,从而增加当期以及未来利润。
  历史经验表明,加息周期前期和降息周期末期的保险股相对大盘股有着较强的表现。1)经过梳理利率周期,2007年以来的各个加息周期前期和降息周期后期,保险股相对大盘的股价倾向于上升;而各个降息周期前期和加息周期后期,保险股的相对走势较弱。2)加息周期前期保险公司盈利提升。2009年和2013年利率上行后,上市保险公司当年净利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而2014年开始的降息,由于年股市大幅上涨,并未对保险公司当年业绩造成明显冲击,其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到了2016年的同比业绩。
  2016年10月下旬开始的利率上行能显著改善利差预期,提升保险公司未来利润。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6年中期的2.64%低点上升到目前的3.41%,银行理财产品等非标资产的收益率也在逐渐提升,改善新增资金的投资收益率。2016年配置的短久期资产到期后能够投资于更高收益率的长期资产,预计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为5.33%,较2016年企稳并有可能小幅回升。2)在保监会严格监管且保险公司坚定推进价值转型的大趋势下,负债成本已经呈现出明确的下行趋势。、寿险开门红主力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各家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3)投资收益率边际提升并企稳,加上负债成本下降,导致利差扩大,利差收窄预期将显著改善。4)利率上行拉升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大幅减少2017年至2018年的准备金计提规模,提升税前利润。
  利率上行有利于利差预期显著改善,提升盈利能力,提升保险股估值。此前制约保险股估值水平的最大因素正是利率长期下行环境下的利差收窄乃至利差损预期,利率上行对此预期的打破必然会提升保险股的估值水平。目前股价对应、、、2017P/EV均在0.9-1.0,有绝对安全边际,强烈推荐、、。
  2.3 多元金融:关注信托行业和消费金融行业
  1)从“量变”到“质变”,信托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信托资产规模稳步提升,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信托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截至2016年3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18.17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1%。尽管增速略低于前几年,但是信托资产结构显著优化。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稳固期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另一方面则是信托公司主动进行业务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状。此外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占GDP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3.57%增长至%,预计2016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25.74%。
  收入结构优化,利润增长迅速。随着信托业务规模的飞速增长和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信托行业的盈利能力实现快速增长。信托行业利润从2007年的15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9%。2016年前三季度信托行业收入总计731亿元,利润达519亿元。
  资金来源及投向更加多元化,强调主动管理能力。1)银信合作规模持续上升,但资产规模占比大幅下滑,信托公司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依赖度大幅降低,主动管理能力增强。2)基础产业及信证合作:由“高歌猛进”到“平稳过渡”。随着“463号文”以及监管收紧的影响,信托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幸运的是,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并没有因为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戛然缩减,另外,信托公司也对基础产业信托产品进行了转变和创新,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承诺函、担保函的方式,从而顺利度过对新规的适应期和调整期。2013年以后基础资产信托的规模基本保持平稳,但资产规模占比却逐步下滑,已由2012年末的23.62%逐步降低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17%。
  信托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1)相关行业监管加强,带来信托业增长动力。 过去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资管对信托业四面夹击,但随着2016年多项关于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及银行理财的监管新规颁布,对相关行业做了进一步的约束,信托行业或将迎来小春天。尤其是通道业务,可能由基金子公司及券商资管转向信托行业。我们假设未来几年通道业务规模保持不变,在20%及50%转换率的假设下,预计将分别为信托公司带来收入48/120亿元,分别占2015年信托收入的4%/10%。
  2)把握核心优势,转型主动管理。信托公司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实业投行”、最大的非标准资产证券化服务提供商。信托公司能够整合运用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未来,随着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信托业有望借此改写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成为可以衔接第一、三层级、兼顾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全方位、多功能“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信托业的先发优势。信托业已在资产管理领域耕耘多年,无论是在业务范围、人才积累、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先发优势。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st金瑞。
  风险提示:刚性兑付问题依然难解;外部环境形势严峻 ;监管不断升级。
  2)租赁业潜力巨大,政策护航和资产证券化助力成长
  国际主流租赁公司分为:银行系和厂商系,其盈利模式各有千秋。目前,全球租赁公司根据其控股股东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银行控股的银行系租赁公司,还有一类是由设备生产厂商控股的厂商系租赁公司。银行系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低融资成本;厂商系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的产业背景。
  我国租赁行业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以来,随着银行系租赁公司的成立,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到2015年底增长了接近555倍。而以国际通用的融资租赁渗透率来衡量我国租赁行业发展成熟度,我国3.4%左右的渗透率相较于欧美成熟租赁国家20%-30%的租赁渗透率,尚处于成长阶段初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融资租赁行业金融特性契合金改精神,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争相出台。租赁金融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承租企业闲散资金利用效率;租赁业务是保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融结合的有效手段。正是基于租赁行业的特殊金融功能,监管层对行业的扶持态度日益明朗,支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交易规则、会计准则,行业监管政策和税收政策)正在逐步有序夯实。天津、上海、前海等地的政府也争相出台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将融资租赁确立为当地重点扶持的金融业务。
  自贸区打开融资渠道和业务国际化发展空间,资产证券化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四大自贸区的设立,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试验,专门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设立的政策是融资租赁超常增长、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至今为止,自贸区的支持和扶持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同时资产证券化的放开,给租赁行业带来更低成本的资金,租赁公司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交易结构日益多样化。租赁公司通过证券化获得低成本资金从而使得提升目标客户层级成为可能,ABS回购式发展提高资产流动性,并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可能。
  建议关注相关标的:1):背靠中航工业集团,深耕飞机租赁领域;2):“造纸+融资租赁”双轮驱动,市场化运作催生发展动力;3):租赁布局全球,业务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租赁产业增速不达预期。
  3)期货行业:大宗商品热度高涨,新期货品种逐渐推出
  国内期货行业规模增长迅速。1)2015年国内期货交易量达到35.78亿张,同比大幅增长42.8%。其中商品期货32.37亿张,同比增长41.4%;金融期货3.4亿张,同比增长57.4%。2)2015年期货交易额达到554.23万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金融期货4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4.7%;商品期货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6.7%。3)2015年末,期货行业净资产783亿元,同比增长27.8%;净利润60.37亿元,同比增长45.72%。
  国内期货行业利润和资产规模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很小。1)家期货公司整体利润只有60亿元,客户保证金规模仅在4000亿元左右,远低于其他金融行业。2)期货行业利润和资产规模较小原因在于:1、盈利模式单一,过于依赖经纪业务;2、主营业务的价格战太激烈,佣金率一路下跌。
  美国期货行业起步较早,发展成熟,整体规模远大于国内。1)美国期货行业从19世纪中期发展至今,逐渐从商品期货时期发展到金融期货时期,并通过电子化交易推动期货公司全球化发展。2)美国期货公司大多也是银行或券商子公司,但期货品种多,可从事做市业务,整体规模大于国内。3)美国期货机构主要存在四类业务模式:期货佣金商(FCM)、介绍经纪商(IB)、商品投资基金(CPO)、商品交易顾问(CTA)。
  国内期货行业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1)大宗商品热度高涨,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同比快速增长。截止16年1季度,上海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12%和37%;大连交易所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12.9%和95.9%。2)新期货品种的逐步推出能进一步提升期货交易额。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目前期货品种有所缺失,如原油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等。3)原油期货的推出将显著提升期货市场交易量。若国内推出原油期货,预计将会提升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约1亿手,提升国内期货交易量约3~4%。4)新的期货业务将放开,如做市业务等。
  国内期货公司单独上市很少,从香港和美国市场看,期货公司的估值大致在15-20倍PE之间。1)国内期货公司尤其是大型期货公司多为上市券商控股子公司,A股不允许同时上市。2)国内期货公司大多只有经纪、咨询、资管业务,对资本要求较低。
  建议关注相关标的:1):纯粹的期货概念股,期货概念出现机会时最受益。2):参股国内最好的商品期货公司之一永安期货。3):厦门国控下市属综合型企业。
  不确定性因素。期货市场成交量与成交额不及预期。
  4)不良资产:地方资产管理限制放松
  银监会近日向省级政府下发了《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松绑AMC:各省可增设1家 不良资产可对外转让。1)放宽《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关于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可设立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限制,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人民政府增设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2)放宽了6号文中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不得对外转让、只能进行债务重组的限制,允许以债务重组、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对外转让的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
  根据6号文,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只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只能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其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政策调整函》特别指出,省级人民政府增设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当地不良贷款余额较高,不良贷款处置压力较大;二是不良资产增速较快,不良资产转让需求较高;三是已设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正常经营并已积极发挥作用。青岛、厦门作为沿海计划单列市已设立地级市AMC,宁波市政府亦在联合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筹备设立地级市AMC。
  除了放宽一省只能设立一家的限制,此次的政策调整还放宽了6号文中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不得对外转让、只能进行债务重组的限制,允许以债务重组、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对外转让的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相较之下,四大AMC的处置手段要丰富得多。根据财政部2008年下发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修订)》,四大国有AMC可通过追偿债务、租赁、转让、重组、资产置换、委托处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资产。在此前的政策框架内,不仅6号文规定地方AMC不得对外转让其购入的不良资产,银监会于2013年底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中也明确规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购入的不良资产应当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
  我们认为未来不良资产市场规模足够庞大。1)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27万亿,不良率达到1.67%,已是连续第17个季度上升。新增不良贷款具有区域集中于东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行业相对集中于制造业和钢贸行业。预计银行不良贷款在未来的1-2年仍将会逐步上升。2)同时,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信贷”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未来可能面临流动性需求,成为潜在的不良资产供应渠道。截至2015年9月末,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不良率为0.69%。3)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逐渐成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随着经济转型,在部分行业淘汰、整合、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非金融企业对于资产和债务重组的需求将显著提升。中国信达与中国华融的不良债权资产中,来自非金融机构的比例均超过50%。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牌照价值下降,但处置方式的放松使其盈利能力提升,关注地方AMC投资机会。建议关注:1)H股:中国信达,中国华融;2)A股:、、等。
  风险提示:不良资产市场增速不达预期。
  5)消费金融:蓝海起航,完善风控保驾护航
  消费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在2011年突破50%,我国已经步入消费驱动型经济。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6.48万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基本稳定在45%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70%左右的高水平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消费信贷规模不断上升,增速较快,但占信贷总额比重仍然较低。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不含房贷的消费信贷余额为4万亿元,同比增长26.1%。消费信贷余额占我国整体信贷余额的比重增长至19%,仍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比例。2015年末,我国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01.3万亿元,消费信贷仅占贷款余额的19.4%,从近几年消费信贷的占比情况来看,虽然消费信贷占比逐年小幅上升,但是总体围绕20%左右变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和市场消费信贷产品的增加,消费金融将充分释放强大的发展潜力。
  从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
  1)商业银行:以线下渠道为主,注重产品创新和场景延伸。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产品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消费贷等,由银行基于申请资料向客户发放贷款。
  2)消费金融公司:依托牌照优势,深入经营。目前已有19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具有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征。
  3)互联网消费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电子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经营。互联网消费金融最早起源于大型电商平台或者依托于大型电商平台,典型例子有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此外,一些小型电商平台与大型电商平台相比欠缺强大的资金流水和客户体量,因此以细分市场为切入点,同时以P2P作为资金来源。
  行业利好政策持续驱动,消费金融空间无限。从政策面来看,自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消费金融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考虑到目前消费占GDP比重、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重均低于发达国家,我们认为未来消费金融空间无限。我们估算2020年,消费支出有望达到47万亿元,消费占GDP比重将有望提升至52%;消费信贷将达到12万亿,约占消费支出的25%。未来随着消费金融牌照的进一步放开,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普及,市场格局有望更加市场化。
  完善的风控机制是消费金融规模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消费金融在我国仍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在风控方面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难度,主要表现在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坏账率较高,违约风险高、与银行现有业务的融合。消费金融的发展不但需要清晰、具有创意的商业模式,更需要完善的风险控制,以保证消费金融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1)消费信贷大规模坏账。2)宏观经济下行。
  3.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信托&租赁,重点推荐、、、、、*st金瑞。
  非银金融目前均估值仍然较低,具有充分安全边际,攻守兼备。1)保险行业基本面持续好转,长期利率上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提升,利差收窄预期改善;个险新单维持高增长,负债成本有所下调,业务转型持续。2)证券行业利空出尽,IPO加速,业绩触底回升,行业转型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3)租赁行业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公司经营层面,均向好发展,亦较为推荐。4)信托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2016年多项关于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及银行理财的监管新规颁布,信托或将迎来春天。
  4.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重点事件及点评
  4.1 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相互保险组织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相互保险组织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增强相互保险组织经营管理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加强对相互保险组织的公众监督,促进相互保险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通知》从组织治理、经营管理、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关联交易、重大事项、监管措施等方面明确了相互保险组织的信息披露要求。为有效保障会员参与组织治理权利,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知》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问题导向。针对国际上相互保险治理透明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明确要求对涉及治理、运营的关键信息予以重点披露,并进一步扩大对管理层信息披露的范围。二是体现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将相互保险组织定位为公众公司,信息披露标准比照公众公司要求。三是体现相互保险特点。针对相互保险组织投保人即是所有人的本质特点,要求相互保险组织既要披露组织治理信息、重大事项,又要披露经营管理情况、盈余分配方案,以充分维护会员作为消费者和所有者的双重权益。四是体现与现有制度的衔接。重点对现有规定不适用部分进行完善,对可适用部分不作重复性规定。
  相互保险作为国际上主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引入和发展相互保险是建设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前期,保监会批准首批三家相互保险社筹建,启动了相互保险在我国的新一轮探索。由于相互保险组织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在所有制形式、治理方式、组织体系、面临风险等方面均与股份制公司存在较大区别,有必要一开始就对其进行高标准、高透明度地严格监管。下一步,保监会将结合相互保险组织的运作规则和经营特点,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陆续出台一系列监管制度,切实维护广大会员利益,推动相互保险组织规范经营、稳健发展。
  来源:保监会
  4.2 中国保监会与中国地震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决策部署,促进地震科技与保险的融合发展,完善国家灾害救助体系,4月6日,中国保监会与中国地震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建立我国地震巨灾保险赔偿机制为目标,在地震保险法制建设、“中国地震风险与保险实验室”建设、地震保险防灾减损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
  来源:保监会
  4.3 证券业协会公示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及另类投资子公司第一批会员名单
  根据《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及《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经证券公司整改方案确认及相关子公司申请,证券业协会公示第一批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及另类投资子公司会员名单。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海通非银金融团队报告汇总】
1、行业深度报告:
(1)证券行业深度报告:
(2)保险行业深度报告:
(3)多元金融行业深度报告
2、公司深度报告
(601336):凤凰涅槃正当时——新一轮的价值转型成果可期,利差预期改善可提升公司估值
(601601):专注保险,两翼齐飞——寿险价值转型典范,产险承保盈利改善
(000987)首次覆盖:地方金控布局初具雏形,新设广东第二家 AMC,未来或仍有资产注入
:全牌照业务券商,国资背景强大
新股报告:河南省首家A+H券商,区域集中化程度高
:外贸B2B转型升级,互联网保险等新引擎助推发展
新股:安徽老牌券商,地域优势较强
深度:大象起舞,前瞻转型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