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哪个少数民族节日的军队打的比较猛

抗日的性质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上反法西斯之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的性质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一,全民族团结在一起的英勇奋战。以空间换时间,拖住了日本。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消灭了大部日本的海空军,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苏联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三,日本的盟友里意大利和德国都失败了。美国封锁日本的资源运输线,日本自身的条件也难以支持长期的战争。
抗日战争(有时简称为“抗战”),狭义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国际上为区别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而将此次战争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
1、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抗日战争胜利后都希望和平,而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肯定会失败。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最主要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胜利,是中国的黄埔军校打败了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的西南联大打败了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黄埔军校和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非常杰出的军事、政...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地位_――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
热搜词: &&&&&&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地位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
  抗日战争结束已经整整69年了,战争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却没有因岁月远去而淡化,抗战中彰显的爱国主义、万众一心、牺牲奉献、与强敌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经历史长河洗礼和积淀,愈加清晰而厚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独立解放、追求富强光明的道路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强敌入侵,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控制的半殖民地。在百余年的近代历史上,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过不懈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始终未能改变受压迫被侵略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唯一强国。日本效仿西方制定了对外扩张政策,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战争,在中国获得大量侵略利益,扩张野心不断膨胀,不仅要成为列强俱乐部中的一员,还要独霸东亚,20世纪30年代发动了侵华战争。  全面侵华战争之初,由于中日双方国力对比悬殊,中国的政治动员力、社会组织力、重工业产值、军队训练和武器装备等等,皆处于劣势。日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企图“一击”使中国屈服。面对强敌,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唯有持久抗战,发挥中国人力与领土广大的优势,消耗敌人力量,方能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克敌制胜。毛泽东《论持久战》在全面分析中日两国基本国情、中日战争时的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依据。国共两党的持久战略思想虽然有差异,但是,都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以一国之力单独抵抗东方法西斯强国。在经历了初期的战略防御、艰苦的战略相持,终于迎来了对日战略反攻,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经过艰苦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被日本侵略、受压迫的历史,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奠定了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挫败了日本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企图,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实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梦想。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起点。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典范,鼓舞了亚洲各国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解放的斗争,是对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持正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扶植傀儡政权并不断向华北进攻,造成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浪潮,中国共产党顺应抗日救亡的形势,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国民党对日本扩大侵略保持高度警惕,逐渐改变内外政策,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抗战准备工作。国民党还通过多种渠道与中国共产党人秘密谈判接触,酝酿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共御外侮奠定了基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团结意识,迅速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任何一次反抗侵略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解放战争,中国各民族、阶级、政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中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挽救民族危亡抗争不歇,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抗日洪流。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牵制和打击日军,其中不乏国共领导军队配合作战的范例。全面抗战开始后,第一个歼灭战平型关战役,就是国共军队协同作战的结果。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国人士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力量。  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觉悟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迅速提升,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连日本政府的智囊们都惊叹:“中国以低下的经济力、不完全的政治体制、劣弱的军队抵抗至今,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哀叹要征服中国仅靠军事进攻难以奏效,必须重视中国民族主义的作用,企图以民族协同、东亚新秩序拉拢中国政府,泯灭中国人的抗战意志。然而,日本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戳穿了其“建设东亚新秩序”的骗局,维护了中华民族主权、独立和尊严。诚然,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很大的包容性,各阶级、政党、团体的抗战方针、政策、利益诉求差异较大,造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复杂的矛盾、斗争,甚至演化为国共军队的军事摩擦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抗日力量。然而,即使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国共两党领导人最终都能够客观分析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比较妥善地处理了矛盾和摩擦,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坚持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历史,再次证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民族团结是战胜强敌的巨大力量。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还体现在国内各民族、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为抗战而奉献、牺牲。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各民族人民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除汉族外,有40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斗争。东北抗联队伍中,有朝鲜、满、鄂伦春、赫哲、达斡尔、蒙古等少数民族战士,冀中的回民支队、海南岛有黎族、苗族的琼崖抗日独立队等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抗日队伍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旅居海外的侨胞心系祖国,以各种形式,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战。东南亚华侨除参加侨居地的抗日战争外,还参与募捐或者直接回祖国参战。陈嘉庚、司徒美堂、李清泉等著名侨领带头捐款,广大华侨积极响应,仅1937年―1942年,海外华侨捐款就达到7亿元,侨汇55亿元,11亿救国公债。还有4万多侨胞回国参战或者参加战时服务工作。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抗战长城,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力量,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形成了团结一致、不畏牺牲、勇于担当、维护和平正义的抗战精神,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抗日战争是对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巨大贡献,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胜的真理。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早在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就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是正义的,可以唤起中国人团结抗战,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得道多助。日本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在国际上失道寡助。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也是对人类和平、正义的挑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为中华民族独立、主权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正义、进步而战,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苏、美、英、法等大国给中国以经济、军事援助,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艰苦抗战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尊重。抗战时期,中国废除了与美、英等国的不平等条约,成为国际舞台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之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人类正义、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财产损失6000多亿美元,战争消耗400多亿美元,无形财产不计其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活体实验等战争罪行,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是日本留给世界的负面遗产。中国人饱受侵略战争苦难,深知和平的珍贵。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严格区分少数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日本民众,承认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下,1972年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合作。然而,中日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40多年来,中日两国有令人怀念的“蜜月时期”,也有过“合作摩擦”共存阶段,经历过“政冷经热”的冰冻时期。现在由于日本政府不断挑战中日关系的原则和基础,造成两国关系再度走上冰封雪冻的困难时期,历史认识问题再度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历史早已证明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但是,日本一直存在着否定侵略、歪曲历史的暗流。有人以反对一切战争为由,故意回避战争性质,模糊战争责任,甚至鼓吹“双方责任论”、双方都应反省,实际是“大东亚战争解放论”的翻版;有人以“超越国家、超越民族,宣誓和平”的名义,否认战争性质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以歪曲历史来振奋民族精神、做正常国家。少数日本政客更是以中日文化不同为名,为战争罪犯招魂。凡此种种,都是对战后和平秩序的挑战,对人类和平正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不容篡改,战争性质更不容否定,捍卫历史真相就是捍卫真理。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就是因为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侵略、承认失败,承担历史责任,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得到邻国的谅解,在地区与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历史一再证明:违背人类进步和平的潮流,发动侵略战争害人害己,必遭失败。研究抗日战争,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避免战争悲剧重演,而不是延续仇恨,更不是搞民族复仇。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珍惜成千上万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愿意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国与国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交往、合作、竞争,各国都有改善自身环境、不断发展的需求。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分歧不可避免,中国希望用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国际矛盾和纠纷,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
董信义&&15-10-10
我还没看呢怎么评论?不让看?
***&&15-09-05
 此文章暂无相关链接少数民族抗战电影里面有许多老人和小孩,利用土方法打鬼子_百度宝宝知道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第十一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第十一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本单元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三个阶段:抗日战争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四种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英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考点清单】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1)七七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3)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解析】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但近年来出题频率在增加。对“七七事变”应突出其全面侵华和全民族抗战的特征;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应掌握其主要步骤与实现的标志;对“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应了解课本上的三大会战及主要战役并分析片面抗战路线。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解析】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野蛮的经济掠夺,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应突出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和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对“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应熟悉经济掠夺的总方针和掠夺的方式并了解奴化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对“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应了解残暴统治的手段及人民反抗的斗争事例。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和皖南事变;(2)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解析】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是近年来的高考重点;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和皖南事变,是近年来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和皖南事变”应掌握国民政府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和恶果并了解皖南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对“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要突出两大战役和溃败原因并指出抗战时期的外交成果。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提法上一、四节联系):(1)毛泽东的《论持久战》;(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4)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应了解其背景、内容和意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应注意洛川会议并对应人物与根据地;对“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应强调百团大战的意义和敌后军民的斗争方式;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应注意巩固根据地的四方面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思想)并明确中共七大原内容与意义;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应突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日本大举侵华,分路深入中国领土,企图以速战灭亡中国,侵略态势达到顶点。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一.抗日战争的爆发(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卢沟桥事变&& (1)时间:日夜(2)简况: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3)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民抗战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四大步:号召、确定、初步、正式)(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发出号召,组织抗日;(2)华北事变后,中共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八一;瓦窑堡会议;毛的报告)(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统一战线初步建立;(4)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走向正式建立。①中共抗日通电; ②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③国民政府自卫宣言;(抵抗暴力)④红军接受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⑤公布合作宣言。(1937年9月,正式建立)(二)正确战场的抗战1.背景:日军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类似德国“闪电战”);国民政府在正确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2.概况:(总共四大会战高中课本未含武汉会战)(三场会战、两城失守、一大屠杀)(1)淞沪会战:日军意图;战争结果。(2)太原会战:配合正面战场――115师平型关,120师雁门关,129师阳明堡;&&&&&&&&&&&&&& 正确战场战役――忻口战役。(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多万人,谷寿夫,松井石根,杀人游戏(4)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临沂、台儿庄)& 川宫王铭章部(5)武汉、广州失守:1938年10月,防御阶段结束。3.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功过(1)功: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企图,使使抗战相持阶段到来。(2)过: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国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路线:1937年&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2.行动:挺进敌后,独立游击,建立根据地,后方变前线。(洛川会议以后才有“敌后战场”)3.分布:(口诀)一一五呢绒净茶几,(一一五师,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一二O合龙关静水,(一二O师,贺龙、关向应,晋绥根据地)际遇(冀豫)加上俊(晋)和努(鲁),一二九刘邓猛如虎,(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晋冀豫和冀鲁豫根据地)陈毅苏南皖东张,陕甘宁是总后方。(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背景:抗战初期,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3.内容:分析中日特点,驳斥两种论调,预见战争持久,指出正确道路。4.意义:(1)它是马列原理同中国抗战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2)它驳斥了不利于抗战的论调,对坚定信心、争取胜利,有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2)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日本把军事进攻的重点指向敌后战场,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国民政府由抗战初的积极抗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敌伪顽强斗争。(3)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从1945年8月初到9月初。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日本法西斯由最后挣扎到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就中国命运展开了新的斗争。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汪精卫建立伪政权(以华制华)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标志: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2)原因:①日本:战线太长力量不足;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②中国:中国人民还需长期斗争才能取胜。2.日本改变侵华方针:(1)原因:抗战相持阶段到来(“速战速决”计划改变,陷入长期战争泥潭)。(2)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3)影响:(属课外补充,简述)①日本诱降;(“近卫三原则”)&&&&&&&& ②英美劝降;(推动日本进攻苏联)③国民党内部分裂;(蒋、汪之间)&&&& ④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日军扫荡;国军封锁)3.汪伪政权建立:(1)时间、地点:1940年3月,南京(2)性质: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二)野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1.总方针:把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2.主要方式:(1)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2)工矿交通:推行“统制事业”;(统一控制)(日本公司专营,满足战争需要)(3)金融:抢战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三)推行奴化教育1.内容:(1)学校教育:加大初等教育比重;消磨民族反抗意志。(2)社会教育:进行反动宣传,查禁进步书籍。2.目的(特点或实质):实现民族同化。(象日本人一样效忠天皇)(四)残暴统治与人民反抗1.残暴统治: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2.人民反抗:组织领导(中共);斗争形式(工人罢工,农民暴动)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时间:1939年初)(1)背景:武汉失守以后,国民党领导集团反共投降倾向日益滋长。(2)内容: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3)影响:①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积极抗日到积极反共)②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所谓“抗战到底”)2.后果: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实质:两面政策――在抗日和反共问题上两面飘摇。(2)两面政策的原因:日本政治诱降――蒋想投降;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不放弃抗日;蒋的阶级本质――蒋要反共;中共力量可以利用来抗日――不敢彻底决裂。(3)两面政策的恶果:①削弱、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使国民政府处在十分孤立的地位;③导致正面战场大溃败的局面;④埋下了国民党败亡的伏笔。3.斗争:中共巩固统一战线的斗争(1)提出斗争方针:在顽固派军事进攻前,提出“三坚持三反对”,继续争取维持合作,巩固扩大统一战线。(2)进行坚决回击:面对顽固派的军事进攻,中共领导抗日军民坚持回击,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皖南事变&&& (时间:1941年初;&&& 地点:安徽南部茂林地区)1.背景:(1)方针改变: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顽固派开始实行积极反共路线;(2)二次阴谋: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又谋划第二次反共高潮;(3)贻误良机:中共中央早就指示新四军军部应尽早北移,但项英等人行动迟缓,贻误良机。2.概况:强令北移,遵令北上,突遭袭击,血战牺牲,军长被扣,副军长被杀。3.围绕事变的斗争:(1)蒋介石诬蔑威胁;(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声称将叶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2)中共的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顽固派阴谋――周恩来题词)(3)国内民主人士愤怒声讨;(4)国际进步舆论强烈谴责。4.结果: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民主党派要求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三)正面战场形势恶化1.枣宜会战:(1940年5月)(1)背景:日军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向华中华南正面战场发动局部进攻。(2)结果:张自忠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2.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初至11月底)(1)背景:1944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它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迫切需要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2)规模: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3)败因: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3.外交成果:废除治外法权。(《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四)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独裁统治&&& (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2.经济掠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统制:用政治手段统一控制经济活动)归纳: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对内:积极反共,独裁统治,经济掠夺;(2)对外:消极抗日,废除治外法权。四.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百团大战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2.背景:(1)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日本诱降)&&& (2)英美加紧劝降活动;(英美劝降)(3)反共投降日益滋长。(汪已降蒋欲降)3.目的: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4.涉及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5.意义:打击日军气焰,提高中共和人民军队的威望,坚定人民信心。(缺点:过早暴露实力)(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1.日军的“扫荡”(1)目的:消灭抗日根据地,巩固占领区,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2)手段:集中兵力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施放毒气、细菌,制造无人区。2.根据地反“扫荡”(1)战略: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2)战术:民兵积极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3)少数民族抗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3.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1)原因:日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军队包围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2)表现:面积缩小、人口减少、经济困难。(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军事:反“扫荡”斗争意义: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2.政治:“三三制”原则(政权)(1)性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2)意义: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经济:两减两交的土地政策和大生产运动(1)两减两交的土地政策①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意义:“减租减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交租交息”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主的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大生产运动①模范: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②意义: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思想:整风运动(1942年延安)(1)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学风)、反对宗派主义(党风)、反对党八股(文风)。(2)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3)性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4)不足:对敌情过分估计;过干部过火斗争。(四)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春,延安)1.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2.内容:(1)毛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2)提出党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确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4)选举中央委员。(毛泽东为首)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中共党代会)(五)日本无条件投降1.反攻阶段到来:第一种观点:1944年春(局部反攻)――1945年8月(全面反攻);第二种观点:1945年8月初到9月初。2.日本无条件投降:(1)国际形势:①日本孤立: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孤立无援;②苏联参战: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③美国投弹: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2)国内形势:①毛发声明: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②蒋下命令:蒋介石命令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命令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命令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 ③共军行动: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3)日本投降:& 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投降。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回顾过去: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展望将来: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放眼全球: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提高地位: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昔日“东亚病夫”令人刮目相看)4.抗战胜利的原因&& (1)统一战线:在中共倡导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2)国共合作: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配合抗日;(3)路线方针:中共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4)国际配合:海外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配合,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要点透析】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包含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组织机构和政治纲领,只是一次反抗力量的联合。(3)国共双方在统一战线中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5)中共的领导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2.正确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要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局面,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4)抗日战争中后期,由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日的主战场,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3.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政治态度和政策上的两面性(1)抗战初期,由于日本的侵略直接危害了蒋介石集团的利益,也危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加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使蒋介石集团不得不起来抗日。在武汉失守前,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在抗日方面,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的高潮。但国民党并未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2)武汉失守后,日本改变了侵化策略,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逐渐转到反共反人民方面。但由于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没有改变,同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种现实就决定了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和政策上的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3)这种两面性政策的核心是维护蒋介石集团的统治。想投降,又怕日本灭亡中国后失去统治地位,即使日本能保留其统治地位,又怕日益壮大的人民革命力量所不容,所以还要表示抗日;想反共,又怕全国人民反对而难以维持统治,也怕日本乘机灭亡中国而失去统治地位。在这两难之中,由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集团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4.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中期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有何异同(1)相同点:日本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两次战争中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南京);都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2)不同点:主要是结局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全面胜利)。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①从领导因素看,前者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求和;后者国共两党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从民众因素看,前者清政府极力压制人民的抗日热情,并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后者中共倡导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从战略战术看,前者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者两大战场分别开展阵地战和游击战,协同配合,进行持久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④从国际环境看,前者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许态度,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抗战得到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5.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点(1)斗争目标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的斗争目标是日本帝国主义。(2)参加统一战线的力量不同。第一次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了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及海外华侨,更具有广泛性。(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共同为国民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团结合作并发动民众抗战,为取得抗日斗争全面胜利而斗争。(4)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没有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5)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反对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日益尖锐,它们支持中国全面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真题再现】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答案】C【解析】通过对“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关键句的分析,从战术和战果上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2.(2009年北京文综19)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图8【答案】D【解析】图中只有④这一处为八路军所取得的抗日胜利。3.(2009年山东文综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答案】B【解析】A项不可能影响华北铁路交通,C、D两项不符合题中所述情况。4.(2009年四川文综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
【答案】C【解析】右边笔筒上有“民国二十七年”字样,正是1938年抗战期间。5.(2009年广东历史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答案】B【解析】A项错在“最早”,C项错在“第一部”,D项错在“根据……实行的”。6.(2009海南历史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年&&& B.年&&& C.年&&&&&& D.年【答案】D【解析】题中歌词意为日寇占据北京、河南、湖南,号召驱逐日寇。7.(2009海南历史19)表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时间上判断为抗日战争,从重工业比重上判断为适应抗战需要。8.(2009年重庆文综39题第(1)小题)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4分)【答案】(1)主要特征:掠夺为侵略战争服务;掠夺的资源以煤、铁为主;主要运往日本和东北;数量不断增加(4分,任答两点)。严重后果: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变成了日本的附庸经济,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有助于其扩大侵略战争(4分)。【解析】从目的、构成、方向、数量等材料信息概括特征;分别从中国和日本方面简述严重后果。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1.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确评价。首先要明确,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在抗战时期这个特殊阶段体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坚持抗战,但又不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始终抗日,但政策发生过动摇。2.对抗战中两个战场的作用的客观评价,往往忽视正面战场作用。3.对敦促日本投降,往往认为美国的两枚原子弹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忽视了中国人民自身的抗战。4.蒋介石的两面性是由主要矛盾和自己的利益决定的。二.方法点拨1.复习本单元内容,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分阶段、分专题归纳课本知识。按专题可分为日本的侵华活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国共关系的等。按阶段分为抗战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同时注意培养运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战争局势的变化发展;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这三个区域的比较。2.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分析、理解:日本全面侵华的国际背景;解放区的困难及其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关系;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抗战取得胜利的国际因素。
【知识网络】&&&&&&&&&&&&&&&&&&&&&&&&&&
&&&&&&&&&&&&&&&&&&&&&&&&&&&&& 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日本发展全面侵华&&& 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通电、庐山谈话、自卫宣言、红军改编、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史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失守、太原会战。&&&&&&&&&&&& 正面战场抗战& 指导思想:片面抗战路线。&&&&&&&&&&&&&&&&&&&&&&&&&&&& 结果: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洛川会议。&&&&&&&&&&&& 敌后战场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战的指导方针――《论持久战》。&&&&&&&&&&&&&&&&&&&&&& &&&&&&& 日本侵华:侵华方针改变、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残暴殖民统治。&&&&&&&&&&&&&&&&&&&&&&&&&& 对外:汪公开投敌、蒋消极抗日、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转反动、掀起反共潮、政治独裁、经济掠夺。&&&&&&&&&&&&&&&&&&&&&&&&&& 军事方面:百团大战、反“扫荡”斗争。&&&&&&& 中共坚持抗战&&&&&&&&&&&&&&&&&&&& 政治上:“三三制”原则。&&&&&&&&&&&&&&&&&&&&&&&&&& 根据地建设&&& 经济上:调整土地政策、大生产运动。&&&&&&&&&&&&&&&&&&&&&&&&&&&&&&&&&&&&&&&& 思想上:延安整风运动。
&&&&&&&&&&&&&&&& 国际:从1944年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成定局。&&&&&&&&& 背景&& 国内:正面战场大溃败、敌后战场局部反攻、中共七大迎胜准备。&&&&&&&&&&&&&&&&&&&&&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全面反攻&&& 美国投掷两颗原子弹;&&&&&&&&&&&&&&&&&&&&& 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 日本投降:日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抗战胜利意义&& 增强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考点测试】考点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日本全面侵华:1936年日本制定了“&&&&&&& ”的侵华方案;全面侵华的标志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①中共发表“七八”通电,号召国共两党合作,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 ;②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的方针”;③“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 ,表示要“抵抗暴力;④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了八路军和&&&&&&&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2.正面战场的抗战(1)指导思想:片面抗战路线(仅依靠政府和军队,不发动人民,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2)初期四大会战:①1937年8月,&&&&& 会战,粉粹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②太原会战中,林彪率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 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军队在山西&&&&&& 阻击敌人,这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光辉典范。③1938年春,&&&&&& 会战,李宗仁指挥的&&&&&&&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④武汉会战,武汉失守。(3)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丢掉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国民党片面抗战带来的恶果)标志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指导思想: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秋,&&&&&& 会议确定的。(2)根据地:第一块是&&&&&&&&&& ,&&&&& 是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是中共中央所在地。4.抗战指导方针的确立:面对“&&&&& ”和“&&&&& ”,为了给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 》,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 之中。考点二&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政治上:以华治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1)原因: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抗日根据地的威胁,由此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 ”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2)内容:对国民党实行&&&&&&&& 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共产党集中兵力打击。(3)结果: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 年建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这是日本推行“以华治华”政策的产物。2.&野蛮的经济掠夺(经济上:以战养战)(1)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 经济。(2)掠夺的表现:农业;工矿交通运输被定为“&&&&&&& 事业”;金融方面。3.&文化教育:奴化教育(1)学校教育: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 和&&&&&&& ,实行&&&&&&& 政策。(2)社会教育: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4.&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1)日军:在华北推行“&&&&&&&&&& ”;在华中推行“&&&&&&&&&&& ”。(2)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斗争。考点三&&&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领导集团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1939年初,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 、&&&&&& 、&&&&&& ”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党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方针,中共提出“&&&&&&&& 、&&&&&&&& 、&&&&&&&& 、&&&&&&&&& ”,继续争取与国民党合作。2.积极反共:1939年冬-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兵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中共给予&&&&&&&& ,打退了它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蒋介石又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中共给予坚决回击的方针,并宣布重建&&&&& 的命令,同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3.消极抗日:1940年5月,在&&&&&&& 会战中,&&&&&&&& 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1944年初,日军需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动了&&&&&&&&&& 战役,这是其抗战以来,日军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结果国民政府丢掉了大片领土,原因是执行&&&&&&&&&&&& 的路线。1943年,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4.国统区的统治:政治上实行独裁:&&&&&&&&& 、&&&&&&&&& 和&&&&&&&&& 三者结合。经济上实行&&&&&&& 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 地位,&&&&&&&& 急剧膨胀起来。考点四&&&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坚持抗战(1)军事上:1940年,由&&&&&&&& 指挥,发动了&&&&&&&&&&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面对日本的“扫荡”,根据地的军民积极开展了反“扫荡”。(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原则,巩固了统一战线;精兵简政。(3)经济上:实行&&&&&&&&&& 的土地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进行了&&&&&&&&&&& 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思想上:1942年,开展了&&&&&&&&&&& 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共七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为争取&&&&&& 的最后胜利和&&&& &&&&&& 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3.&日本无条件投降(1)背景:国际上: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国内:正面战场溃败,敌后战场局部反攻,中共七大作了重要准备。(2)全面反攻:国际上:苏联出兵中国&&&&& ;美国在日本的&&&& 和&&&&& 投下两枚原子弹。国内:毛泽东发表《&&&&&&&&&&&& 》的声明,号召全国规模的反攻。(3)日本投降: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4)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 和&&&&& ,为&&&&&&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
【参考答案】考点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策基准& 七七事变& 长城& 确定了准备抗战& 自卫宣言& 新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2.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 平型关& 忻口& 徐州& 台儿庄战役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洛川& 晋察冀& 陕甘宁& 延安& 4.抗战指导方针的确立:速胜论& 亡国论& 论持久战& 民众考点二&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政治上:以华治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速战速决& 政治诱降& 1940& 2.野蛮的经济掠夺(经济上:以战养战):附庸& 统制& 3.文化教育(奴化教育):民族意识& 反抗意志& 民族同化4.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考点三&&&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溶共& 防共& 限共& 反共& 坚持抗战& 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2.积极反共:坚决回击& 新四军军部 3.消极抗日:枣宜& 张自忠& 豫湘桂&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英美等国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4.国统区的统治:一党专政& 特务统治& 保甲制度& 统制经济& 垄断& 官僚资本考点四&&&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坚持抗战:彭德怀& 百团大战& 三三制&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大生产& 整风运动2.中共七大: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3.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 广岛& 长崎&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9& 2& 第一次& 完全& 自尊心& 自信心& 民主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地位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