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017的宗教自由

民族宗教知识问答
&&近期热点
民族宗教知识问答
  1、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各民族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2、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的友好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民族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四句话是什么?  新时期民族工作必须遵循的四句话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4、中国公民的民族成分是怎样确定的?  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联合于日下发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对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一)确定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分。  (二)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  (三)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分在不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者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可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四)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分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继父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年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分。  (五)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六)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分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分。  5、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四句话&基本方针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  6、民族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只有具备上面四个特征的、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才能称作民族。  7、中华民族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55个少数民族。从居住情况来看,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从各民族间的关系来看,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信仰哪些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道教,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中还存有原始宗教信仰。  9、什么是清真食品?清真食品的&四专&是什么?  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副食品、食品。清真饮食、清真副食品、清真食品,简称为&清真三食&。  生产、销售清真食品的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储存、销售)的专用场地应当保证专用,不得运送、称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  10、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个离不开&具体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1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族节日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族节日包括: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安、撒拉等10个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藏族的&藏历年&、&沐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云南、四川两省的彝、白、佤、布朗、纳西、拉祜等民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老人节&等。  13、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宗教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一是宗教的内在因素,包括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宗教的感情和体验;二是宗教的外在因素,包括宗教的行为和活动,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由众多宗教信徒构成的社会实体。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其信仰相适应的教义教规、典章制度、组织形式和活动场所。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并存的格局。除道教外,其他各宗教均由国外传入。民间信仰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广泛流传和发展。  14、什么是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礼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15、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有何区别?  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都是在有神论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二者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1、迷信活动不是宗教活动。宗教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成套的宗教经典,而迷信活动则是迷信职业者利用原始宗教中一些低级、粗俗的内容进行的零散活动;2、宗教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迷信活动是少数迷信职业者骗取钱财坑害群众的手段;3、宗教与迷信的活动方式不同。宗教有组织严密的教会和宗教团体,各种宗教活动都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在一定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迷信活动总的来说是无组织、散漫的个别活动;4、宗教活动是依法进行的,迷信活动则是一种违法行为。&
[]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96|
上传日期: 11:07: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官方公共微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民族性的群众思想信仰问题,与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相对于汉族的宗教信仰而言,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态多样,同时并存。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有相当的少数民族信仰者,宗教信仰的情况也很复杂。不仅表现为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又表现为不同的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还表现为同一民族信仰多种宗教,当然也有同一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的情况。
  (2)信教人口比例大,信仰程度比较深。有资料显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超过50%。与汉族相比,那些几乎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活更严格,表现形式也更多,信仰程度更虔诚。
  (3)宗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比较鲜明。这种情况在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中表现比较明显。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汉地佛教与藏族传统苯教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具有浓厚的藏族特色的佛教。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中,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自身特点不一,虽然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但其信仰形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宗教教育形式等方面却各具特色。
  (4)一些民族的宗教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这种情况也以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比较典型。藏传佛教历史上既已形成了以政护教、用教固政的“政教合一”制度,从萨迪派代表元朝中央政府实现了对西藏的政治统一为发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前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神权与俗权合一、道堂与庄园联结一体的政治制度。
  (5)宗教信仰与大多数民族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各民族宗教信仰总会对其心理、文化、风俗习惯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几乎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这种影响更为强烈、更为持久。首先,共同的宗教信仰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等民族情感。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共同的宗教活动使各民族人民自然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宗教信仰成为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其次,宗教信仰也影响到民族的文化、教育的发展。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云南上座部佛教,对信仰该宗教的民族的语言、文字、建筑、医学等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各宗教寺院在历史上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文化教育场所,遍布藏区的佛寺除了研习佛学外,还涉及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绘画雕塑、医学、建筑等各种学科,成为传播和保存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并且,在宗教的影响下,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一点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中十分明显。穆斯林长期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坚守五功,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成为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形成了清真饮食习惯等等,这些风俗习惯就其来源上看,是从伊斯兰教的禁忌、仪轨演化而来的,具有伊斯兰教文化背景。
  鉴于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待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由于宗教与少数民族关系密切,由此产生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是,民族与宗教毕竟不属于同一范畴。民族是以一定文化传统为特征,有共同的语言、文字、行为模式和族群认同的社会人群。宗教则是特定人群在思想上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作为特定民族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从属于民族而存在的。宗教信仰不是民族形成的主要条件,也不是民族的主要特征。这正如藏族信仰藏传佛教,然而藏传佛教的信仰者不一定都是藏族。再者,宗教中包含的某些超越性因素及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使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如藏族原本不是信仰藏传佛教,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才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相结合,逐步演化为本民族宗教。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也是10世纪以后的事,在与佛教的较量中获胜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维吾尔族等几个民族从此确立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有些民族信仰过多种宗教,也有些民族共同信仰一种宗教。因此,不可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等同起来。但它们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2)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中逐步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然而不能因此就认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是一回事。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明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相沿已久而形成的风尚、习惯。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可见“风俗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文化样式”(钟敬文语)。风俗习惯比宗教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有些民族的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生活禁忌等风俗习惯,虽有宗教教义、教规的规定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也仍然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应当给予尊重并区别对待。
  (3)宗教与迷信活动的关系
  宗教与迷信都属于有神论思想,都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神灵。两者却有明显区别。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在发展过程中,有高低层次的不同,其高级的成熟的理论化形式就是宗教,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成套的宗教经典,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而迷信活动则继承了原始宗教中一些低级和粗俗的内容,如请神降仙、抽签、算卦算命、测字、圆梦、求仙问药等,往往成为一些不法之徒骗子取钱财坑害群众的手段。再者,二者的活动方式也不同。宗教有较严密的教会组织和宗教团体,各种宗教活动都按一定的礼仪规范在一定的宗教场所进行。而迷信活动总的来说是散漫的、无组织的甚至是秘密的个别活动。因此,要坚决打击有人利用宗教却背离宗教搞迷信活动欺骗群众,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追求纯洁、规范的宗教信仰,区分什么是正常的宗教信仰,什么是迷信活动。
  (4)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的非法活动的界限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国家法律所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宗教活动的时间、规模和次数等,要避免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如寺观教堂可以接受教徒出于宗教感情的捐赠、通过一定宗教仪式吸收新教徒等等。这些宗教活动是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则是指利用宗教,或打着宗教的旗号而进行的,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中有关宗教问题规定的一切活动,是法律所禁止的活动。必须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警惕少数人利用宗教破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和教育信教群众依法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
  (5)发展经济与保护宗教文化资源的关系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伦理观念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保观念。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个覆盖原始森林的大山被奉为“圣山”,傣族人定期祭祀“圣山”,认为“圣山”神圣不可侵犯。另外,在南传佛教流行的地区,佛寺庭院一般都有佛教教规所要求的数十种热带植物,严禁砍伐。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其间势必会遇到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矛盾。如有的地方修筑道路或其他设施遇到“圣山”时,必须考虑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感情,不得挖“神山”、动“圣地”。涉及有关宗教方面的事务,应当由相关部门协商确定原则,妥善处理。
  (编辑:张鹏)[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尊重少数民族宗教自由
发布时间: 16:12:15来源:
&&&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赵江涛)据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截至二00三年底,西藏自治区共有一千七百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四点六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清真寺二万三千七百八十八座,教职人员二万六千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三千五百多座,教职人员五千一百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 白皮书说,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多数群众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回、维吾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
&&& 对于民族风俗习惯,白皮书说,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节庆习俗,保障少数民族特殊食品的经营,扶持和保证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尊重少数民族的婚姻、丧葬习俗等。同时,提倡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奉行科学、文明、健康的新习俗。
(作者:&&编辑:黄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_民族政策_中国民族网
民 族导 航
>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为了贯彻宪法原则,国务院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在我们国家,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都受法律保护,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各地,基本能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要。此外,国家还帮助宗教团体建立宗教院校(比如,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创办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中国佛教协会创办的中国佛学院、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各省市区建立的经学院、佛学院、神学院),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并对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维修给予资助,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给予补贴。这里以伊斯兰教为例,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穆斯林总数已经达到2300多万,全国有4万多所清真寺,5万多名阿訇和教职人员,11所伊斯兰教经学院,县级以上伊斯兰教协会组织有430多个。 在大家的印象中,西藏是一个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有的人甚至认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但就是在西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5000多人,当地人称他们为“藏回”,目前,西藏共有7座清真寺,有5座在拉萨,其余两座分别位于昌都和日喀则。就整个西藏来说,穆斯林总数有10万多人。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和穆斯林是两个概念,也就是穆斯林是所有信封伊斯兰教的人的统称。
& 下一篇: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