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到底是迷信还是正信与迷信

这个时候,佛教哲理的架构就是必须的了。如果我们认真听闻、思维过佛教大师的众多论著,比如《中论》、《入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瑜伽师地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俱舍论》、《现观庄严论》、《因明释量论》……(我得声明,它们中的大部分我还没有研读),那么,对我们来说,个人的错误是错误,它们丝毫也不会动摇我们对这条解脱之法道的信心。
梁启超在他的文章《论佛学与群治之关系》中总结了佛教之“信”的六大特点:“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
“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出世”
“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
“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
“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用“三生有幸”也不能形容信仰这样一门教义的幸福感,但别忘了去加固自己的理论基础,让信仰更坚定、更富活力与热情。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原】你真的是正信佛弟子吗?
你真的是正信佛弟子吗?
作者:滕建波
很多人说学佛是迷信,不可否认,当然有不少人的确是迷信。因为很多人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样才是正信。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佛弟子,有责任让自己成为正信佛弟子,在世间重新树立佛弟子的正面形象,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那么什么是正信佛弟子的标准呢?
有人答: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能以吃不吃素来掂量。&
有人答: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祖的32字箴言,是一个正信佛子的标准。&
有人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戒)贪嗔痴慢,以戒为师。&
有人答:向内观心&
有人答:念佛持咒,不求世间福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尽量提高品位,缩短修行时间,早日回娑婆世界度众生。&
有人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恶语,正思维,渐离贪、嗔、痴,好好的老老实实念佛持咒,求无上道.&
有人答:正信佛弟子,首先对佛教有正确认识,所谓正知正见。其次,饯行“信愿行”,修“戒定慧”,远离十恶业,勤修十善。一门深入,或深入经藏,亲近三宝。无学偶挠半天头想出来的。既然提到正信,则不能人云亦云,要以经典为师,靠自己的智慧去识别。&
有人答:以信愿行为前提,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以教奉行、老实念佛为手段。树立正知正见。&
有人答:老实念佛,不想别的,直接相信有佛就念佛了&
有人答:依教奉行,诸戒不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有人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缘世间,深信因果,一心念佛,求生极乐,发菩提心。&
有人答:正信的佛弟子应该是深信佛、法、僧三宝,有正知正见,不迷信,深知学佛的目的和根本,将佛法溶于世间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我们依据玄奘法师的大般若经的内容来解释正信佛子的标准。下面要讲的正信标准很高,希望大家用来考量自己,千万不要去考量其他任何人。&
大家都知道,般若部在五时八教中属于第四时,层次是很高的。如果我们暂时不能理解也不要紧,不妨暂时不要深究。
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五百七十一卷&&&
何者正信?谓知诸法不生不灭,本性寂静,常能亲近正行之人,不应作法终不造作,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彼说、不见我听,勤修正行疾得神通,有所堪能化有情类,而终不见我有神通,能化有情,彼受我化。
我们大致用白话初略的解释一下这段经文。什么是正信呢?有5条标准
知诸法不生不灭,本性寂静&&&
念过心经的大约对这段话能有所感悟,但是内容不一定理解。如果要理解,需要深入学习金刚经、大智度论。由于这个内容太深,不利于传播,以后学完金刚经之后,可以略微说说。现在我们不妨暂时先换个浅显的说法吧:
第1条标准,对于修行净土的佛弟子来说,我们不妨降低为:希望求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想在娑婆世界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修行,认识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恐怕是相当有难度,属于天才选择的修行路线,普通人成功几率太低。我们走个捷径,求生极乐,去极乐世界继续学习,一定能学成。
这是正信佛弟子的第一条标准&&&
标准2:常能亲近正行之人
正行之人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善知识。佛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说人生二十难,其中就有遇善知识难。真正的善知识也不是容易遇到啊,现在的主要原因是邪师众多,导致真正的善知识反而被淹没了。怎么辨别善知识呢?首先要能辨别邪师。上次分享了楞严经想阴十魔,有兴趣的师兄可以看看:你真的能认出这些魔吗?
所以我们寻找善知识,不能只看名气和说辞,要看实际行持。有人名气很大,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与佛祖的教诲南辕北辙,这样的人需要大家自己识别并远离。&
标准3:不应作法终不造作
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严持戒律。当然,普通人也无法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渐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在家人持戒,可以从八关斋戒入手,从五戒入手,能持一日是一日,能持一戒算一戒,慢慢的向十善过渡,慢慢的学习菩萨戒十种四十八轻一共58条戒律。我们在家人对出家人要尊重礼敬,所以我们也不要学习出家人的戒律,避免下意识去用相关戒律批评出家人。戒是戒自己,不是戒别人。应当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把眼睛总是放在别人身上。&
标准4: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彼说、不见我听。这条也是比较难的。分3个方面来讲
1.机缘成熟的时候,应该主动学习正法。存正驱邪。至于如何判别是否正法,比较复杂,今天不讲。
学习正法的时候,要定心,避免散心。当然,刚开始学是很艰难的,散心不可避免,怎么办呢?通过念佛、念大悲咒等方法增加定力,慢慢的就能定心学习更长时间了。
不见彼说,不见我听,这一点也太难,需要学习金刚经才行,这里我们暂且先略过。以后去极乐世界还可以继续学习。&
标准5:勤修正行疾得神通,有所堪能化有情类,而终不见我有神通,能化有情,彼受我化。这个标准值得大家仔细看看,分4个方面来讲:
勤修正行,例如我们按照之前说的7个诀窍,勤修大悲咒,求生极乐世界
疾得神通,如果我们如法诵持,精进修行,神通很快会不求自得。不过呢,如果你一贪图神通,那就又种下了入地狱的因缘。
有所堪能化有情类,如果你有了神通,应当观机逗教,随缘度众。而不是用来骗财骗色。
而终不见我有神通,能化有情,彼受我化。度人的同时,从来不鼓吹自己有神通能度人、不赞叹说自己度了多少人。这个也需要学习金刚经。今天不细说。
关于神通,有很多误解,大致有2种类型:
1 有的人只认神通,认为没有神通的出家人就没什么尊敬的价值,这个就大错特错,最后被阴魔骗到地狱里面去了;
2 有的人坚决反对神通,认为说神通的都是阴魔,这个也是不对的。小乘律·第1133部毗尼毋论八卷中说到:不应为诸白衣现神通力。若为降伏诸外道故可得现耳。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佛祖告诉弟子,不要为了贪图名闻利养,随便为这个在家人显现神通。如果你是为了弘扬佛法,降伏外道,那也是可以允许的。
关于神通,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说,这只是简单说说。
小结一下:
标准1:希望求生极乐世界
标准2:常能亲近正行之人
标准3:不应作法终不造作
标准4:心离散乱听受正法
标准5:勤修正行疾得神通,观机逗教,随缘度众,不居功
以上是正信的5个标准,有难有易,难的可以先放下,先从容易的入手。
佛智如海,唯信能入。希望有缘人早日正信佛法,从中受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正信与迷信--学佛网
&正信与迷信
发布:君合&[ &]&& 日期: 8:47:00&&
 信仰如择食人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就像对食物有所简别、抉择一样。对食物具正信者,知道饮食是用来提供身体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注重饮食才能保持健康,所以很重视三餐主食和副食的选择;而对食物迷信者,则认为饮食是一种享受,常舍三餐的主副食,只喜欢好吃的点心和零食,偏食的结果则是体弱多病。这正如对宗教具正确信仰者,知道宗教是用来指导生活,让生活离苦得乐,所以很重视宗教的选择;而对信仰角度偏差的人,则爱好怪力乱神,越是主张怪力乱神的宗教越喜欢。迷信桎梏心灵信仰的目的在求离苦得乐,使身心灵能自主、自由、自在,如果反而以迷信来束缚自己,使自己生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那就太过盲目了。例如,有人建房屋,请地理师定方位,地理师说:“方向不要太正,正冲对子孙不利”。为了不遗祸子孙,房子只好盖得斜斜的,一辈子看得不顺眼。地理师又说:“前后门不能直通,中间须隔一道墙,拐个弯才能挡住钱财”。为了钱财也就顾不得进出的方便。遇有亲人去逝安葬,请教地理师,地理师说:“属猴犯冲,必须回避”。结果至亲逝世,属猴的子女连最后致哀的机会都失去。有人生孩子请人算命,算命的人说:“这孩子命中带煞,专克父母”。结果家庭失去了欢庆,这孩子注定要成为父母的眼中钉,一生的幸福给毁了。有人想结婚,事先请人合八字,算命的又说:“八字不合,男女相克”,结果一对相知相惜多年的情侣,因算命的一句话,竟然硬被拆散。更有黑色星期五、不吉利的十三,若遇到星期五又逢十三日,这一天就好像要大祸临头。信仰的目的本是要追求心灵的大自由,结果由于迷信,使得原本已经非常有限的心灵自由都消失,迷信成为桎梏心灵的罪魁祸首。不能净化生命的迷信一般无神论者,对宗教不了解是理所当然,但一般人相信风水地理、巫觋算命是宗教的一支,则是对宗教的误解。其实风水地理、巫觋算命并不是宗教,而是孔子说的“怪力乱神”;没有任何正信的宗教在经典上记载它,在教义上认同它。佛经中虽有提到神通,但很明显地,神通不是风水地理、巫觋算命;佛教认为人若修道有成,就自然具有神通,但佛禁止弟子使用神通,因为神通不是究竟常道,无助于生命的净化,也无法解决人生的根本烦恼。佛告诉我们,人世间的福祸决定于因果,因果是自作自受的,所以人的福祸决定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用不着把自我的命运交给鬼神,甚至愚昧的任由巫术之流牵着鼻子走。佛经中很明白地传达这样的理念,而在其他正信宗教的经典也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个道理。因此,把宗教和迷信扯在一起,实在毫无道理。佛教不迷信不信宗教的人,都不会认真去研究宗教的经典,因此都会对宗教有误解。一般都认为宗教含有阻碍人类进步的迷信成分,尤其对佛教的误解最深,认为佛教始终和迷信混在一起。其实也难怪佛教被误解,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二千年,在这么久的传教时间里,经过多次的朝廷灭佛运动,已让佛教学会如何融入民间生活,以求生存之道。因此,不只民间风俗迷信趁机混入佛门,连某些自称是佛教的团体,都已经把寺庙、佛菩萨当成是聚宝盆、摇钱树了。这林林总总看在佛门外人的眼里,自然就对佛教打了负分。由于误会,再加上个人主观的成见,一听到佛教就皱眉头、起反感了。所谓“无风不起浪”,一般人之所以对佛教产生这么大的误解,实肇因于见到某些佛教徒的作为背离了佛陀的教示。事实上,大多数自认是佛教徒的人,根本不知道佛陀的教示为何,只知道死要到极乐世界享乐,病要求观世音菩萨保v;平时对佛菩萨虽然很崇敬,但却是基于自我利益,完全忽视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和对“闻思修”三慧的重视。佛教的修持是建立在“信解行证”的基础上的,根本不含任何迷信的成分。妙法莲华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陀降生,是为了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让众生破执去烦恼,见性成佛。所以,真正的佛教是没有迷信的,只是人们在信仰时,把佛教的教义,依着人类贪懒的劣根性给扭曲了。许多执迷于表相,不分是非就妄下论断的说法,其实与实际内容正好完全相反。佛法的正确信仰信仰佛教的目的,不是在追求眼前短暂的利益,而是要止息烦恼、了断生死、开发本有觉性。不过,人总是现实的,如果全盘忽视现世的利益,无疑会吓跑大多数人,造成弘法的障碍。因此,以现世利益做为一种接引,是方便、权宜,最终目的还是要把信徒导向真正的宗教理念中。所以,佛教是否是一种迷信?就得看个人在行为进行中,头脑是否清醒,有否迷失宗教精神和教义而定了。大多数宗教都认为神可以支配人,神与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尊卑关系。唯独佛教重视人的自主性,不认为神可以支配人,因为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未来佛。佛教虽然与其他宗教一样相信有神通,但佛教谈到神通时,都是与教义的阐示、修行的精神密切结合的。因此,那些盲目批判佛教迷信的人,都是不曾深入研究佛教教义的人。那些情绪化的人云亦云,本身其实才是迷信。活着就要有信仰宗教的精神不在谈玄说妙,正确的信仰不含任何怪力乱神。只要是正信的宗教,其教义和修持都可以很有效的改变人的气质,改善人的心性。信仰宗教可使人更能自尊自重,更能认清自己、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使人过着更合乎理性的生活。所以,人活着就必须要有信仰,只是不可迷信,因为迷信会误导人生,让人背离生活的正轨,产生负面的影响。正当的宗教,都是指引我们去发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当一个人愿意投注全部生命,向这种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前进时,才可称为最正确的信仰。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谈正信与迷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