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越云南边境排雷雷属于参战吗?

1994中越边境大排雷纪实(更新图片)
导读:1994中越边境大排雷纪实(更新图片)
昔日的战争,在广西边境埋下了一片片的雷区,大小有280余处,有近百万枚地雷,分布在800多平方公里的边境线上,给中越两国边民的和平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成为两国发展边贸的严重障碍。1993年6月,广西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组织了5支排雷部队,分别从东兴、板兰、凭祥、硕龙、靖西、那坡等地展开了中越边境沿线大规模排雷,揭开了我军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盛况空前的和平排雷行动!本人是在边防第四团排雷队参加行动,以下有些图片是其他团的图片,因为效果比较好,特此引用一下。一、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下达排雷文件。二、前线排雷总指挥胡军少将(当时军衔)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向世界宣布:广西边防排雷部队将用两年时间排完近百万枚地雷。三、日,总指挥一声令下,雷场上硝烟滚滚,拉开了广西边境排雷的序幕。四、人工爆破法向雷场推进。五、73式火箭发射爆破法六、此为本人与本队指挥员一起在现场研究排雷方案(右三)七、我与战友们一起开赴雷场。八、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爆破筒。九、扛上爆破装置,上雷场去进行爆破作业。十、这是我们在午间休息,最前面的是我们的队长,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面对镜头竟然还有些不自然。十一、休息时间最大的享受就是喝一口后勤送上来的甘泉和压缩饼干。十二、广西的太阳实在是毒辣,许多战士脱水、发痧。十三、搜索组的队员一寸一寸地前进搜索。十四、排雷组的队员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小心翼翼地与死神进行亲密接触。十五、各支排雷队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这是一名排雷队员牺牲后的祭礼。十六、一个英雄倒下去了,还有千万个勇士愿意再去与死神过招。十七、火线入党,这是战士的最高荣耀。本人也在火线入了党。十八、排雷现场宣布立功名单,本人荣立三等功。十九、参战部队的全家福,分别为广西军区5XXX3、5XXX4、5XXX5、5XXX6、5XXX7部队。这是本人刚排出一颗雷的唯一一张照片。图片-=完=-等本人有空了,再整理一些排雷日记出来,让军友们分享。本文内容于
10:32:33 被下了十万大山编辑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中越边境士兵首次排雷险遭炸飞 距脚仅10厘米|扫雷|中越边境|解放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越边境士兵首次排雷险遭炸飞 距脚仅10厘米
原文配图:中越边境扫雷现场。
  滇南边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这里曾因战火埋下了数以万计的地雷。为彻底消除边境地区的地雷隐患,还民众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园,去年11月,云南省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了排雷行动。半年多来,该省军区抽选的400余名扫雷官兵,用青春与担当、热血与奉献,在边陲雷场续写着和平使命。
  中越边境群山连绵、植被茂密,蜿蜒的国界线隐匿其间,一眼难于辨别。
  “看地图标注比较容易,到现地查看不太好分辨。”在富宁县田蓬镇庙坝村的一个雷场,扫雷三队队长蒋俊峰每天都要在边界对照地图查看国界线走向。他介绍,中越两国虽然划定了陆地边界,但国界线并非是两块界碑之间的简单连线,而是要按照两国在边界立碑时定下的约定,依据现地的山脊、沟壑分布判定国界线走向。
  中越边境482(1)号界碑前,立着界碑的山脊中方一侧,扫雷官兵用扫雷爆破筒进行爆破排雷后,山脊上的国界线显现了出来。“排雷之前,我们已经反复查看了国界线走向。”带领官兵在界碑附近进行人工搜排作业的扫雷三队副队长路穆道说,为了防止排雷越界,他们抵达任务区后,首先要请驻地外事部门、边防营连的相关人员,与他们一起到现地查看国界线,掌握国界线的真实走向。
  蒋俊峰说,中越边境山峦起伏、丛林茂密、沟壑纵横,极难设置边界铁丝网或建筑界墙。如果不站在界碑和位置较高的山顶,就很难判定出国界线的走向。为此,扫雷过程中,他们边作业边观察判定,坚决做到抵边排雷不逾国界毫厘。
  “这里排雷,扫雷爆破筒最多只能用3节。”抵达富宁县田蓬镇的雷场时,满头大汗的教导员殷炳汉卸下背上的扫雷爆破筒,又一次嘱咐负责爆破排雷的3名官兵。
  殷炳汉说,这个雷场在山顶,与山下边民房屋直线距离在1公里左右。如果爆破筒装药量太多,爆破时不仅声响大,而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就会将边民门窗上的玻璃击碎。
  为了不给雷场附近的群众带来损失,扫雷三队放弃了放“大炮”作业,采取分段划片、小面积小装药爆破的方法,在雷场先实施爆破排雷,尔后进行人工搜排。这样的排雷方法,人工搜排不但难度更大,而且危险更多。
  “只要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我们多冒点险也值得。”扫雷指挥部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近年来,随着边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雷场附近村寨的楼房越建越多,给排雷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626.6雷场位于老山雷区,扫雷四队每天到该雷场作业,必经一段约80度的陡坡。身背排雷装具和运送扫雷爆破筒的官兵除了手脚并用,还不得不借助绳索上下坡。扫雷四队队长龙泉介绍,这段陡坡两边山梁全是老百姓种植的竹子,如果从那里走,就必须砍伐竹子才能通行。为了不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他们选择了这条植被稀疏的路。
  为了不破坏边疆群众的水源地,此次排雷行动,他们将对20多平方公里的雷区实施永久性封围。
  辗转在多个扫雷作业区采访,记者看到,官兵宁愿顶在烈日下背着沉重的爆破筒多走几公里山路,也不愿踏着群众的庄稼地走近路;宁愿成倍增加作业量,也不让群众受半点损失。官兵们说,他们来排雷,为的就是保护好群众的利益。
  3月17日,下士马红宝第一次进雷场排雷。爆破扫雷过后,雷场上的土层被翻松了20多公分厚。沿着刚刚开辟的安全通道,马红宝迈进了雷场。他刚把探雷器靠近地面,探雷器便不停地发出了蜂鸣声。仔细一看,一颗引信裸露、锈迹斑斑的地雷离他脚边不足10厘米,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一旁的蒋俊峰见状,立即命令他撤至安全区域,自己上前用手轻轻刨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地雷托起,尔后慢慢打开后盖,去掉引信。化险为夷,马红宝被吓出了一身汗。
  雷场号称“死亡地带”,扫雷就如刀尖上跳舞。陈安游说,遗留在中越边境雷区的地雷种类多、数量大,素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雷场之称。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区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导致雷场变化大、探测定位难,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触雷,出现致伤致残等情况。中越边境第一、二次大面积排雷行动中,有官兵不幸踩着地雷被炸伤或牺牲在雷场。这次大面积排雷,危险依然考验着每名扫雷官兵。
  “生死排雷场,危险无处不在。”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介绍,雷区地处亚热带丛林地区,大多在通行困难的地方,向雷区转运器材弹药很多时候要靠临时整修出的简易道路,多数还只能靠官兵人力搬运,这些让官兵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同时,雷区除了处处埋有爆炸物,丛林中的毒蛇毒虫也给官兵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参加扫雷之前,蒋俊峰是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的参谋长。因为表现优秀,他曾被省军区评为优秀参谋长,并连续2年被列入提升正团的后备干部。从戍边一线转战排雷一线,蒋俊峰被免去了团参谋长职务。面对个人利益的巨大损失,这位参加了中越边境第二次大规模扫雷,并被原成都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功臣,没有表现出半点失落。他淡定地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带领官兵排完遗留在边境的地雷。”
  扫雷一队副队长杨继荣曾参加过中越边境第二次较大规模扫雷作业和勘界扫雷,战士提干的他现职还是副营。去年他已做好转业准备,但听说中越边境要排雷,又主动申请来了扫雷队。
  3月下旬,扫雷二队教导员杜文凯是在雷场上得知自己被列为转业对象的。今年41岁的他,是扫雷指挥部所属主官中唯一的营职干部,按规定已达到最高服役年限。为了参加这次排雷行动,去年他主动要求留了下来。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许多超龄服役、任现职逾4年、家有现实困难的扫雷官兵,聊及这些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他们都显得非常坦然和淡定。他们平静地说,只要把地雷消除了,吃点苦、受点累、失点利都值得,因为排雷是他们当前最神圣的使命。中越边境第三次排雷开始 计划2017年年底前完成-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中越边境第三次排雷开始 计划2017年年底前完成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4:12:00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一声巨响,云南八里河东山雷场上尘土腾空而起,浓烟遮天蔽日。排雷通道开辟出来后,云南省军区扫雷一队队长杨育富穿戴好防护装具,从“雷区”的警示牌旁踏进雷场,开始了新一天的探雷作业。
11月初,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这次扫雷是继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两次边境大扫雷后,在中越边境展开的又一次排雷行动。作业地点主要在云南省文山、红河两州展开,计划201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这也是杨育富第三次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任务。几乎每次作业,他都是第一个走进雷场,走在最前面。漫长的边境线上,高山耸立,道路弯曲,遍布着种植橡胶、香蕉、茶叶等作物的农田。然而,青山绿水间,却随处可见画有骷髅头标志的“雷区”牌子,这些战争年代埋下的地雷,严重地威胁着边境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如果我扫不完,就让儿子来接着干”
再一次挺进雷场参加排雷作业让杨育富感慨万千。中越边境3次大面积排雷任务,杨育富都在扫雷一队,加上勘界立碑排雷作业,这是他第四次站在八里河东山雷场。
第一次大扫雷作业时,杨育富是扫雷一队一班班长,他在执行扫雷任务中提干,经过学校培训后又回到扫雷一队任一排排长。第一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杨育富和战友们主要负责清除边境口岸、通道,还有边防部队巡逻道上的地雷。
第二次大扫雷,杨育富又来到了八里河东山,代理队长的他带领排雷官兵对边民耕地、经济林地、部分通便道上的地雷,以封围标示的方式,把未排除地雷和爆炸物的土地圈列起来,防止边民误入。
勘界立碑期间,杨育富又带着排雷官兵对各新立界碑点之间的通道上的地雷隐患进行清除。每次扫雷作业,扫出一片安全区后,他们都要手拉手,用脚在上面踩一遍,确认安全后再移交给地方政府。
“这次将要排除的雷区大多是前两次中越边境排雷任务中遗留的&硬骨头&。”杨育富说。他对中越边境地区的雷场十分熟悉,与前两次大面积排雷和勘界排雷任务相比,这次任务的排雷区域山高坡陡、怪石嶙峋、蛇虫肆虐、交通不便。有的地方垂直高差在1000米以上,坡度在40度至50度之间,个别雷场的坡度达60度至70度。除此之外,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因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造成性能发生改变,埋设位置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作业难度和危险性更大。
杨育富说,这些地雷历经30多年的风吹雨打,可能裸露在路边,也可能深埋在土里。特别是有的植物根系已经和地雷或爆炸物连为一体,扫除雷障的同时,还需进行大量的伐木、除草等附带作业,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南疆边陲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是赤日炎炎。恶劣的天气也增加了排雷作业的难度。
对于杨育富来说,这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执行排雷任务了。“扫完这次雷,我可能就要脱下这身军装了。”如今,已职务到顶、年龄到杠的杨育富原本已经做好转业走人的打算,但听说扫雷的消息后,他还是第一时间找到领导说:“我有经验,就让我多干两年,把地雷排除干净再走人。实在不行,宁愿职务低点,哪怕脱下这身军装,只要让我参加这次扫雷任务就行。”
  杨育富如愿以偿来到扫雷队,他说:“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如果我扫不完,就让儿子来接着干!”
  “排长,你要把这颗地雷收藏起来”
来到边境雷场后,几乎每个晚上,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总是最后一个熄灯睡觉。
自从扫雷作业展开以来,4个扫雷队和1个保障队分散在千余公里边防线上作业,天天与地雷等爆炸物打交道,周文春心里的压力自然不小。他是多次参加排雷作业的老兵了,最清楚排雷作业的危险性。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中越边境第三次排雷开始 计划2017年年底前完成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一声巨响,云南八里河东山雷场上尘土腾空而起,浓烟遮天蔽日。排雷通道开辟出来后,云南省军区扫雷一队队长杨育富穿戴好防护装具,从“雷区”的警示牌旁踏进雷场,开始了新一天的探雷作业。
  11月初,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这次扫雷是继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两次边境大扫雷后,在中越边境展开的又一次排雷行动。作业地点主要在云南省文山、红河两州展开,计划201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这也是杨育富第三次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任务。几乎每次作业,他都是第一个走进雷场,走在最前面。漫长的边境线上,高山耸立,道路弯曲,遍布着种植橡胶、香蕉、茶叶等作物的农田。然而,青山绿水间,却随处可见画有骷髅头标志的“雷区”牌子,这些战争年代埋下的地雷,严重地威胁着边境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如果我扫不完,就让儿子来接着干”
  再一次挺进雷场参加排雷作业让杨育富感慨万千。中越边境3次大面积排雷任务,杨育富都在扫雷一队,加上勘界立碑排雷作业,这是他第四次站在八里河东山雷场。
  第一次大扫雷作业时,杨育富是扫雷一队一班班长,他在执行扫雷任务中提干,经过学校培训后又回到扫雷一队任一排排长。第一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杨育富和战友们主要负责清除边境口岸、通道,还有边防部队巡逻道上的地雷。
  第二次大扫雷,杨育富又来到了八里河东山,代理队长的他带领排雷官兵对边民耕地、经济林地、部分通便道上的地雷,以封围标示的方式,把未排除地雷和爆炸物的土地圈列起来,防止边民误入。
  勘界立碑期间,杨育富又带着排雷官兵对各新立界碑点之间的通道上的地雷隐患进行清除。每次扫雷作业,扫出一片安全区后,他们都要手拉手,用脚在上面踩一遍,确认安全后再移交给地方政府。
  “这次将要排除的雷区大多是前两次中越边境排雷任务中遗留的&硬骨头&。”杨育富说。他对中越边境地区的雷场十分熟悉,与前两次大面积排雷和勘界排雷任务相比,这次任务的排雷区域山高坡陡、怪石嶙峋、蛇虫肆虐、交通不便。有的地方垂直高差在1000米以上,坡度在40度至50度之间,个别雷场的坡度达60度至70度。除此之外,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因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造成性能发生改变,埋设位置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作业难度和危险性更大。
  杨育富说,这些地雷历经30多年的风吹雨打,可能裸露在路边,也可能深埋在土里。特别是有的植物根系已经和地雷或爆炸物连为一体,扫除雷障的同时,还需进行大量的伐木、除草等附带作业,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南疆边陲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是赤日炎炎。恶劣的天气也增加了排雷作业的难度。
  对于杨育富来说,这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执行排雷任务了。“扫完这次雷,我可能就要脱下这身军装了。”如今,已职务到顶、年龄到杠的杨育富原本已经做好转业走人的打算,但听说扫雷的消息后,他还是第一时间找到领导说:“我有经验,就让我多干两年,把地雷排除干净再走人。实在不行,宁愿职务低点,哪怕脱下这身军装,只要让我参加这次扫雷任务就行。”
  杨育富如愿以偿来到扫雷队,他说:“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如果我扫不完,就让儿子来接着干!”
  “排长,你要把这颗地雷收藏起来”
  来到边境雷场后,几乎每个晚上,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总是最后一个熄灯睡觉。
  自从扫雷作业展开以来,4个扫雷队和1个保障队分散在千余公里边防线上作业,天天与地雷等爆炸物打交道,周文春心里的压力自然不小。他是多次参加排雷作业的老兵了,最清楚排雷作业的危险性。
  第一次大扫雷时,周文春是扫雷队副指导员,他奉命带一个排扫除“百米生死线”的雷障。一天,已经换岗下来的周文春不放心作业战士们的安全,坚持守在作业现场,扫雷分队使用扫雷弹在一条密集的雷区开辟出一条通道,按照老规矩,周文春第一个走进雷场,继续铺设扫雷弹,就在铺好扫雷弹往回走时,“砰!”突然脚底一声响,周文春觉得自己可能踩着地雷了,不敢往脚下看的他慢慢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小腿和脚,发现都在,这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身后传来爆炸声,原来紧跟在他身后的一名战士不幸踩着地雷,炸伤了脚掌。
  “虽不是我带队,但这是我的责任啊!”回忆起当时受伤的战友,周文春满是惭愧,“我把他们带到雷场来,就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周文春对草皮特别敏感。一次,回到四川休假的周文春陪家属散步,妻子想要从水泥马路走向路边的草皮时,他猛地一把抓住爱人,把她拉了回来,受到惊吓的妻子很不理解:“你干什么?”“没干什么。”周文春缓过神来,忙向妻子解释,原来排雷作业给他心里留下了阴影,见到草皮就会条件反射地认为那里有危险。
  如今,再次走进雷场,周文春感到责任更重、压力更大,每天起床睁开眼,想的都是分散在外的几十台车、几百号人。每天晚上,值班员报告人员全部回到营区后,他才能安心睡觉。
  雷场如战场,参与排雷作业的官兵们大都经历过雷场的生死考验。扫雷四队教导员陈登泉就曾经踩过地雷。
  那是在执行第一次扫雷任务时,陈登泉担任起爆手,在刚开设的一条通道上再次准备爆破时,陈登泉左脚蹲累了,正想换成右脚,脚底突然“砰”的一声响。“排长,有没有事?”大家闻声赶来,陈登泉不敢看脚下,惶恐地用手摸了摸脚,掐了掐脚面,发现还有知觉这才放心。原来,幸运的是,陈登泉踩着了一颗没有安装引信的地雷,他只是把地雷的火帽踩响了,没有引爆地雷。
  “排长,你要把这颗地雷收藏起来!”官兵们和他开玩笑说。但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陈登泉脑海里,每次排雷作业前,平时大大咧咧的他都会变得“婆婆妈妈”,反复告诫排雷官兵们,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确保安全,总是在反复检查穿戴好防护装具后,才带领排雷官兵进入雷区开展作业。
  “对于扫雷兵来说,最好的防护服是熟练地掌握扫雷技能”
  扫雷作业是在一个特殊的战场上“作战”。
  横亘在官兵面前的雷场,寂静无声。扫雷兵们先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对雷场目标地域进行爆破,以此开辟排雷通道。随后用喷火枪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此后,身着防护服的官兵再沿着爆破开辟的排雷通道进入雷场,利用探雷器、探雷针和扫雷耙展开人工搜排。
  今年的扫雷作业使用了排雷机器人、遥控雷场清障车等高科技扫雷装备,提高了扫雷的安全性和操行性,但因受地理环境限制,很多扫雷环节还需传统的人工操作。
  “纵火烧雷!”在富宁县田蓬镇某雷场,4具火焰喷射器从3个纵火点同时喷火,雷区方向的杂草、荆棘立即被烈焰吞没。紧接着,排雷官兵运用排雷弹开辟通道。随后,扫雷官兵开进雷场。他们脚踏雷场焦土,手持探雷器,弯腰探测每一寸土地。当一名战士的探雷器发出“嘟嘟嘟”的响声时,他立即趴在地上,瞪大眼睛,双手小心翼翼地把信号来源区域表层的泥土扒松,一点点抠开泥土。10分钟后,一颗防步兵地雷露了出来。
  扫雷作业不仅考验官兵的胆量,更考验他们的细心和耐心。“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扫雷三队队长蒋俊峰说,“只有像绣十字绣一样使用探雷针,才能确保脚底的安全。”在执行中越边境第二次扫雷任务中,蒋俊峰排除地雷560多颗,被成都军区授予“扫雷英雄”荣誉称号。
  1998年3月,老山雷场。扫雷队一班战士符林发现一颗锈蚀严重的绊发雷,眼见就要动手排除,蒋俊峰赶紧制止他说:“这是绊发雷,可能有诡计装置。”他让符林躲到一边,自己顺着绊线仔细搜寻,果然在不远处发现了成三角设置的另外两颗72式压发雷。
  因为多次执行排除地雷任务,蒋俊峰熟悉每一种探雷器材的装备性能。比如,扫雷耙每一耙的距离要多远才安全?探雷器与地面的距离多少,才不会漏雷?附在地雷上的泥土怎样去除,才不至于引爆地雷?
  “对于扫雷兵来说,最好的防护服是熟练地掌握扫雷技能。”在实地作业前,蒋俊峰已经将这些经验悉心教给了每一名官兵,在他的训练下,战士们都熟练掌握了“绣十字绣”的功夫。
  11月3日那天,扫雷队挺进雷场进行首次实地作业。蒋俊峰带领排雷官兵穿戴好防护装具,手拿探雷器、探雷针,胸前插着小红旗,缓慢地向雷区深处移动。
  “啾&&”听到探雷器发出的信号,蒋俊峰立即就判断出金属物的大小和所在位置,随后换用探雷针对物体形状进行判定,经过仔细探测,他断定是一颗“58式”防步兵压发雷。蒋俊峰慢慢趴下,轻轻铲掉地雷表层泥土后,像“囊中探物”一样把地雷掏取出来。
  现在的扫雷装备也鸟枪换炮了
  11月的老山雷场,云雾缭绕,林木深幽。远远望去,整片雷场外侧竖立的骷髅头雷区标示让人不寒而栗。据估计,有数十万颗地雷和各种爆炸物就掩藏在这片植被茂密的雷区内。
  “除了传统作业方式,我们还广泛运用雷场清障车、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器材和排雷方式排除&雷患&。”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说。在排雷作业点附近,一排被涂成红色的大型机械在绿树丛中特别显眼,排雷官兵正在进行调试,做好进入雷区排雷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雷场清障车,是通过遥控操作的。”扫雷四队队长龙泉介绍说,这台车是刚刚研制成功的新装备,自重8吨,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可以在坡度小于40度的山地进行清障排爆作业,操作手可以在1公里范围内实施无线遥控控制,完成扫除浅层防步兵地雷、清除灌木丛和铲运树木等任务,它以电锤击爆地雷、手雷等未爆炸物品,作业中即使产生爆破碎片或者冲击波都不会对操作员构成危险。
  “嗡嗡&&”雷场清障车在排雷战士的遥控下缓缓开进,举升、俯仰、切割、铲抓,有条不紊地对地雷和各种爆炸物进行排除作业。扫雷四队队长龙泉介绍说,雷场清障车的扫雷装置主要由液压马达驱动的扫雷链锤等组成,用于打击地面、击碎或引爆防步兵地雷,也可直接击碎低矮灌木丛。它的清运装置主要由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清除铲等组成,用于清理雷场中已据断、击碎的植被。清障车还配备除灌装置,它主要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圆盘锯、滚筛式镰刀等组成,用于锯断、割断雷场中的树木。
  除了雷场清障车,这次排雷还首次使用了排雷机器人。龙泉队长说:“机器人扫雷可以部分替代人工,危险性相对较小,在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很适用。”
  在扫雷现场,笔者看到两名扫雷战士操作一台“螃蟹”模样的扫雷机器人进入雷区。它沿着雷场清障车前进的路线逐步向前探排,犹如一个黑色的精灵,机敏地伸出探头,不停地左右转动,不放过一个可疑角落。没多久,扫雷机器人的警灯突然开始闪烁,警报声持续响起,一颗防步兵地雷被确定。
  “以前作业用的都是扫雷钩、扫雷耙等&土装备&,现在可谓&鸟枪换炮&了!”指挥长陈安游说,虽然这次扫雷作业官兵们啃的都是“硬骨头”,但科技含量较高的扫雷装备、器材大量投入扫雷实战,让大家对排雷行动更有信心了。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div
两年协助破案800余起。[]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越边境展开第三次较大规模排雷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人工搜排地雷。黄巧 摄
&#160;&#160;&#160;&#160;今天下午,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在云南省马关县举行誓师大会。随后,400余名排雷精兵向雷场挺进,进行实地作业。这标志着中越边境第3次较大规模的排雷作业已正式展开。
&#160;&#160;&#160;&#160;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排雷作业。此外,中越双方还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但随着沿边地区的开放发展,“雷患”问题开始逐渐突出。这次排雷将彻底解决30多年前战争中遗留的中越边境“雷患”问题,促进沿边开发开放,拓宽“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展示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形象。
&#160;&#160;&#160;&#160;这次排雷作业在广西、云南两地展开,其中绝大部分作业区域在云南省文山州和红河州境内,预计2017年底完成。与前两次较大规模排雷和勘界排雷相比,这次作业难度更大、更危险。雷区山高坡陡、谷深林密,还有毒蛇经常出没。地雷和爆炸物的种类繁多、交织混埋,且性状因布设时间久远而发生改变,作业十分危险。
&#160;&#160;&#160;&#160;记者在排雷现场看到,官兵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对雷场目标地域进行爆破,以此开辟排雷通道。然后,用喷火枪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随后,身着防护服的官兵沿着爆破开辟的排雷通道进入雷场,利用探雷器、探雷针和扫雷耙展开人工搜排。整个过程严谨精细,训练有素。
&#160;&#160;&#160;&#160;除了传统作业方式外,雷场清障车、机器人等先进的装备器材和排雷方式,也得到广泛运用。在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的雷场,官兵遥控指挥雷场清障车缓缓开进,对地雷等各种爆炸物进行排除。机器人也在遥控下,沿雷场清障车前进路线逐步向前探排。在一些植被稀疏的雷场,官兵还可以直接遥控机器人探排前进。
&#160;&#160;&#160;&#160;“运用这些先进的装备排雷,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有效避免伤亡!”参加过中越边境排雷作业的扫雷四队队长龙泉说,虽然这次官兵啃的都是“硬骨头”,但装备器材的改进,让大家对排雷行动更有信心。
&#160;&#160;&#160;&#160;记者驱车一路发现,者阴山附近的多数地方,已在前两次中越边境较大规模排雷和勘界排雷中被成功清理出来。如今,这些土地已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和庄稼。百姓安居乐业,对彻底清除“雷患”满怀期待。曾参加过两次边境排雷作业的扫雷一队队长杨育富说,为了脚下这片土地更加和谐、富裕,不论遇到何种危险和困难,他们都将一往无前,誓作雷患“终结者”。(记者 程必杰)
责任编辑: 于士航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越边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