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法门害死人,请问净土法门每天读什么经佛力救度跟基

阅读《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释大愿 - 免费试读 - 手机阅读 - 书评
手机扫描阅读
  皈命娑婆说法主,西方接引大慈尊。  不可思议佛护经,舍利文殊诸圣者。  二土六方遍尘刹,过去现在及当来。  无尽三宝成证知,唯愿慈悲摄受我。  我今妄以秽土见,蠡测如来清净心。  仰承三宝大威神,加被凡愚成圣智。  使我言言符佛意,流通遐迩益含灵。  见闻随喜悉往生,同证寂光无上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菩提心来闻法,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能信愿持名同生极乐。  昨天已经讲到五重玄义里的明宗,本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宗要。信有六信: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这是讲六信里的第一信——信自,相信自己,相信我现前一念真心,这个真心不是指我们肉团的心脏,也不是攀缘六尘缘影的第六意识,意思是迷失真性追逐妄尘的妄心,而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是周遍广大的,我等虽然现在在迷昧之中,但也并未失去。  “竖无初后,横绝边涯。”因竖无初后,我们的性德是无量寿,因横绝边涯,我们的性德是无量光,并且若能一念回转昏迷倒惑的妄心,专持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即能决定往生自心本具的极乐净土,名之为信自。  信自对于现在来说尤其重要,我们一定要能树立正见。  中国净土宗历代的祖师都倡导以自力、他力、具足三资粮往生净土,我们要感通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的加持,得到弥陀佛接引。我们自力也需要有信心、有愿力,然后执持万德洪名,具足信愿行三资粮。  但日本本愿法门净土真宗就主张纯他力论。认为你只要相信阿弥陀佛,用感恩心念几句佛号就可以了,持戒、行善统统都不必要,他们一直说可以舍圣道门,反正全部都交给阿弥陀佛,所以不需要持戒,这种说法当然是非常错误的。  民国时候本愿法门也曾经传到中国,教界的大德——印光大师等等都有批评,尤其是金陵刻经处的创办者杨仁山居士,他曾逐一批判过日本传过来的《真宗教旨》和日本法然所著的《选择本愿念佛集》。  比如说《选择本愿念佛集》最后有个四偈三选上说:“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就是说你可以舍弃圣道门,选入净土门,当然圣道门、净土门这二门是中国的祖师(像道绰法师他们)都这么说,但从来没有哪位祖师说要舍弃圣道门。我们可以说专修净土,但不能说舍圣道门,因为净土门其实也是圣道八万四千法门里的其中一个,我们可以说专修净土,就是可以把所有圣道门都融入到净土一门,但不能说舍圣道门。  所以本愿法门宣称舍圣道门。杨仁山居士就批驳:“阿弥陀世尊,以圣道修成本愿。若云舍圣道,则是违本愿矣。因果相违,岂得往生?”“生西方之人,亦由圣道而证妙果。”  这是非常有力的破斥,阿弥陀佛在因地也是修圣道,修六度万行才成就本愿,以四十八愿大愿力和六度万行的大愿大行庄严极乐世界,现在如果按照本愿法门说要舍圣道门,就是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并且念佛的众生往生以后在极乐世界也是修圣道门。《阿弥陀经》上讲:“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等。  针对本愿法门所说的纯他力论,杨仁山居士有个破斥:“信心者自心所起也;他力者自心之所见之他力也。”“用凡夫臆想捏造一法,以驾于佛经之上,罪过弥天。”  就是说法然他们用自己的凡夫之见违背经意、佛意,自己捏造一法,且把它凌驾于佛经之上,这样歪曲佛意过失很大,所以说如果是完全不讲自力,纯讲他力,就把阿弥陀佛看做像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一样了,这当然非常错误,完全舍自力,不讲修清净心,只讲他力,把阿弥陀佛等同于上帝,这样当然就非常错误。  佛教跟其他宗教的根本差别就在于自依止、法依止。佛陀在临入涅槃的时候也开示:“自依止、法依止、不异依止。”所以中国净土宗历代的祖师都主张说自力,信自。自力是往生的亲因缘,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增上缘。  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正见,往生净土的亲因缘是具足信愿的念佛人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才是亲因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是增上缘。本愿法门却胡说往生之事,佛已代我成就,佛将此成就白送给你,你都不要吗?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法,会误导很多众生,曲解佛经,歪曲佛意,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见。  因为我在湖南、湖北、安徽等等很多地方都看到这些流传净土真宗本愿法门的书,这些书在流传,就会误导很多众生,尤其是有些个别的出家人,他自己不想严格要求自己,也不想清净地持戒,他听说本愿法门说不用持戒,只要你有信心就好,其他什么都不管。这样当然就很糟糕。  净土真宗的开创者是法然的弟子亲鸾,本来他是一个比丘,后来就公然地娶妻生子等等,就是因为他自己的知见错了,他说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持不持戒没关系,这是导致日本佛教变质的一个因素之一。  所以念佛人具足信愿持名,自己的真心是往生的亲因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加持是增上缘。学过佛法都知道,色法成就要有两个条件,心法成就要有四个条件,色法成就的两个条件,就是亲因缘和增上缘。  比方说有一颗稻谷的种子,这颗种子本身没有被破坏,它本身具有能发芽的这种潜力,这是亲因缘。  增上缘要有土壤、阳光、水分等等。这样才能发芽、结果。心法是四缘成就,色法是二缘成就,心法的四缘成就即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我们念阿弥陀佛能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因缘就是念佛人自己信愿持名,自己真如妙心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等无间缘就是我们念念念弥陀,不间断、不夹杂。所缘缘是我们缘这句阿弥陀佛,“以名召德”,因为这句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所庄严、所成就的。  增上缘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力,就是我们的增上善业、信愿持名,所以具足这四缘当然能往生净土。  杨仁山居士就专门写了一本书《阐教篇》,一条条地批驳,法然的弟子亲鸾又创一个净土真宗。在亲鸾的弟子唯圆记录其师言行的一本书《叹异钞》中,宣扬纯他力论,歪曲佛教的教义,反对因果,宣扬他作我受,反对自作自受,违背了佛法因果的基本理论。  因此当代的很多大德:印顺导师、圣严法师等对此都有批评,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本愿法门就沦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当时他们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建了本愿寺,为日本的军队服务,并宣扬说:“杀了中国人也可以进入到极乐世界。”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  所以一定要能树立正见,正信、正见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特别地强调信自,事实上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六信是所信,能信的唯是一心——都是我们的真如妙心。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不会欺骗我们。因为佛陀已经圆满成佛,六度万行一定修到最圆满了,如果他有妄语,欺骗众生,那他的持戒度就修得不圆满,就不能成佛。现在佛陀已经成佛了,所以可以知道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  我们也相信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度众生,愿愿不虚、愿愿圆满,所以才能成证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能不违本愿,这都是信他。  相信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为什么佛能出广长舌相呢?因为他累生累劫都没有犯过妄语。经上说一个人三辈子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就能舔到自己的鼻子尖。佛陀累生累劫都不妄语,所以他的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己头发的发髻,如果现神通,广长舌相,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乃是因中不妄语所感得的果相,因此我们要能遵循诸佛的教诲,决志求生净土,坚信不移,这是信他。  本经也名之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依本经来修信愿持名,一定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信自、信他,就是随顺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六方诸佛的劝导。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这就是讲信因信果。《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看,只是散乱心念了一句南无佛,都能毕竟当来得成就,能够成佛。  佛陀住世时,曾经有位八十岁的老人,家人对他也不好,觉得年纪那么大,也做不了什么事,也不孝顺他,他就来投佛出家。舍利弗尊者用智慧眼观察,知道此人八万劫以来毫无善根,就不同意度他出家。老人就很悲伤,自悲障重,嚎啕大哭,觉得在家里也不开心,来出家又不收。  佛陀知道此事就问他:“你有什么事情呢?”老人就原原本本地把经过都说了,佛陀说:“你可以出家。”又对舍利弗说:“这个人虽然八万劫以来没有什么善根,但他八万劫以前曾经做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看到老虎很害怕,情急之下爬到树上念了一句南无佛,以此念佛的善根,将来也可成佛,所以现在可以度他出家。他出家以后精进修行,现生也能成就阿罗汉果。”  我们看散心持名,或者是危急情况下念了一句佛,都能有这样大的成就,何况是我们具足信愿,专持名号,当然决定可以往生西方。  《要解》上讲到:“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有些人就担心说:“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我们可能未必做得到。”其实若比照一下玄奘法师的译本,他翻译的是一心系念,但一心不乱有没有错呢?当然没错,玄奘法师是直泽,鸠摩罗什法师是意译(把意思直接地表达出来),念佛人能一心系念(按照玄奘法师的说法是一心系念,没有说一心不乱,其实这是相通的)到功夫成片,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的时候,先有佛光照到行者,业障立时消灭,功夫自然加倍,然后达到一心不乱。如果本来就已经修行念到了事一心不乱,经佛光一照就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不要顾虑自己达不到一心不乱,只要老实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定能成就。  第二就是信果。就是深信作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要解》里讲的不是一般的因果,是妙因妙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信愿持名是因,决定往生不退是果,所以这是妙因果。因为无论我们作善业,善因善果也好、作恶业,恶因恶果也好,都没有超出六道。现在我们不着善恶两边,这是真善,是真正的妙因妙果,横超三界,顿出轮回。  蕅益大师开示:“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必有果,果不离因。瓜豆的种子里已经含有瓜豆之果的潜力特质,名为因赅果海,以因显果,果微因源就是以果证因。  接下来是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事就是以境界为事,境由心现。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性是不可穷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性不可尽故,十方世界不可尽。实有西方极乐世界,实有阿弥陀佛,所以蕅益大师自称西有沙门,净土宗的十二祖彻悟禅师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二有室”。二有室就是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现在说法。  娑婆世界是我们贪瞋痴慢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的自性清净心变现出来,也是一切念佛人的清净心变现出来,因为佛心众生心,是一不是二,这样我们明白了实有极乐世界,实有阿弥陀佛。  下面是讲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这是六信的最后一信。  信理就是以法界为理,这一段文其实就包含了《华严经》所讲的四种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都是我的现前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一念心性就是理法界,所现的极乐世界就是事法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在性,全他即自”。这四句就是理事无碍法界。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这三句就是事事无碍法界。  全事即理:就是事依理成,事不离理。所以整个现象就是理体,所以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些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因为全事即理,现象的本质就是理体。  全妄即真:因为妄依真起,妄是没有自体的,全体就是真如。譬如冰是依水而起,冰就无有自体,全冰即水。是说妄是相,真是体;真是能变,相是所变。比如作梦,能变现梦境的是心,所变现的就是梦境,因此也可以说全梦即心,全心即梦。在睡眠作梦时,可以知道全妄即真。  这段是说,信理要真正能通达是不容易的,但关键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是心境相即。可以说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但不可以拨境唯心,不可以离境而说唯心净土,这是执理而废事,错了。祖师大德历来都说:“执事而不能悟到理,但能老实念佛,不虚人品之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执理而废事,徒受落空之惑”。你要离开境界来说,唯心净土,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不可离境而说唯心净土,这要特别注意。  第二点是性修不二。可以说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但不可以执性废修。不可以说我是禅净双修,不需要念佛,或者开口闭口就说你在修实相念佛,这都是求升反坠,弄巧成拙。印光法师对禅净双修有很透彻的破斥,后面会详细地展开来说。  我们要知道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虽然理上不能真正通达,但全事即理,我们只要执持这句阿弥陀佛,这个理体的、自性的无量功德也就圆满地包含在其中了。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  这一段是讲愿——愿离娑婆,愿生极乐。  古德曾开示:“娑婆心险,感陵谷之高深。极乐心平,致宝地之如掌。”  娑婆世界众生心有种种的分别、执著、不平等,所以就感得外在的世界也有高山、峡谷,有种种的荆棘。而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信愿持名,上至等觉、下至薄地凡夫都是平等地修信愿持名,心行平等,感得地平如掌,黄金为地。所以我们要愿离娑婆,愿生极乐,愿将来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由此可见,念佛人求生西方是积极而非消极的。  有些人说:“念佛的人一天只念阿弥陀佛,他没有想到怎么去度众生,怎么能说其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的大乘妙法呢?”要知道,我们今天想救度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但以凡夫身的智慧、能力、福报均不够。所以要求生西方,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再回入尘劳,广度众生。  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要能觉悟到人生是苦,八苦交煎;人生是空,不管多少功名富贵,无非都是大梦一场。“万贯家财带不去,一双空手赴幽冥。”人生无常,所以苦、空、无常、无我。  正如善导大师所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纵有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具足信愿,但念阿弥陀佛是捷径之中的捷径。  “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  这是蕅益大师进一步把凡夫的疑惑破掉,有些人容易产生疑惑,他觉得:“《六祖坛经》讲‘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净土法门要舍娑婆取极乐,这个有取有舍,不是有轮回吗?”凡夫众生就是因为有取有舍,所以才有分别,有轮回呀,这个他想不通。我们学了蕅益大师的《要解》就豁然大悟,《要解》说得非常透彻。  蕅益大师开示我们:“厌离娑婆要离之又离,舍之又舍。舍离至无可舍离之处,方成为究竟。”因此念佛人在生活中要一切随缘,人生是为酬业而来(业报身),你还向外求什么?要看破放下,专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的放下、是真正做到了“离之又离,舍之又舍”。  欣净:我们欣求极乐净土,要取之又取,求之又求。取求至无可取求之地,方为究竟。这话说得很妙,是说我们因往生而证无生,你真正能往生,成就无生法忍,才知道本来心性周遍含容,没有来去之相,所以由有念而巧入无念,因往生而巧证无生。这是取求至无可取求之地,是真正的究竟。  因此念佛人要有强烈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阿弥陀佛的悲愿力十劫以前早已圆满,只要我们愿心强烈就必定能与佛力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往生净土。  所以“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这是非常不同于世间凡夫分别念的取舍,是非常巧妙的由相而见性的方法。凡夫众生心体不能无念,佛陀就巧妙地教我们以一念代万念,以一句阿弥陀佛的念头,念念入佛法界来证无念。凡夫众生心体不能真正的无相,他总是遇到什么就执著什么,陀佛就巧妙地引导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一得往生,就能成就无生法忍,真正证无生,证入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有些人说:“我念佛,但不曾有急于往生净土的念头,或虽然知道要求生净土,但愿心不强烈。”这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你不要只是听了,觉得口里也说相信极乐世界,相信净土法门,也愿意求生极乐世界,但你的行动呢?你内心深处求生净土的愿心强烈吗?  其实很多人是不强烈的,因为对娑婆世界的苦感受不强烈,他平时没有病,也没有什么违缘、没有什么逆境,觉得也还蛮不错,没有真正觉得娑婆世界,三界火宅,八苦交煎,对于这个苦感受不强烈。因为凡夫的愚痴无明和执著心在作怪,所以虽然念佛,但没有真信切愿。  我们从遥远的过去(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世界,本质就是苦恼的世界,凡夫众生因为愚痴无明,住惯了,所以依依不舍。  世间有一句俗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简陋也是自己的家,住惯了,觉得这就是乐土,这其实是凡夫的坚固妄想,执著心在作怪。  所以我们才真正地五体投地佩服蕅益大师说得非常透彻:“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持名之深浅。”不要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难生,其实你具足真信切愿一定得生,但关键是问自己:“我真信吗?真正愿意求生极乐吗?”这全在信愿之有无。  我们学《弥陀要解》,关键是透过学习要能真正产生真信切愿,“品位高低,全在持名之深浅。”要注意,用的是深浅,而不是多少,并未说一天念五万、十万就一定高,而是你持名念佛的功夫是深还是浅,在后面也会详细地展开说。  所以我们要多闻思净土的经教,生起真信切愿。厌离娑婆,要离之又离,舍之又舍;欣求极乐,要取之又取,求之又求。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这就是凡夫的状态,善导大师一针见血,说得很透彻,毫不留情。凡夫因为愚痴无明,执著心作怪,虽然知道生死,理上因为闻法的缘故知道不可贪,但内心没有真正地厌离。  我们要真正地欣求极乐,要知道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的利益,归纳起来就是四种:  第一种是无量寿。一生极乐即是无量寿,寿命很长,娑婆世界寿命很短,做什么事情都不够,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限,所以能一生成佛。  第二种是见佛。佛是最好的老师,经典里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很多弟子们听到一半就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得法眼净,远尘离垢”。因为佛陀有十种智慧力——十力,所以他最能观察众生的根机,有时候众生对自己的习性、愿望、根机都不了解,但佛陀知道,所以见机说法,几句话就能说得心开意解,能断愚痴无明,开大智慧,豁然大悟,所以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能时时闻阿弥陀佛说法,随意想听十方诸佛说法都可以。  第三种是闻法,西方六尘皆演妙法,闻法不间断,一切生活环境,都是阿弥陀佛教学的道具,所以我们不会退转,自然地提起正念。  第四种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等觉位的大菩萨都是我们的道友。譬如在娑婆世界学《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中观论》,怎么学也学不明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直接请教龙树菩萨,因为龙树菩萨也求生极乐世界,这非常妙啊。  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发愿一定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正如莲池大师所教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与他人行。”我们现在住娑婆世界寿命短,就专心致志,信愿持名,专念阿弥陀佛,一定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法门无量誓愿学”,将来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去广学。因为极乐世界那些鸟呜叫,孔雀、鹦鹉、迦陵频伽都在说种种法,想听什么都可以学,在娑婆世界想学,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到那里可以学个够,我不明白、也不知道请教谁,到那里就有地方请教,龙树菩萨的经典我就直接请教龙树菩萨,文殊菩萨的经典我直接请教文殊菩萨,所以这就非常妙。  其他的自力法门是要凭自力去断惑证真,取舍至于究竟才能成就妙觉佛果位,我们如果修自力法门,要真正做到取舍到究竟,其实什么时候才做得到?到妙觉佛果位才是真正地做到,“取舍至于究竟”就是不取不舍才能无取舍。  而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横超三界,但得往生净土,即是取舍至于究竟,所以就能把我们凡夫这些疑惑的地方消除,刚刚这两段都是讲要如何发愿。  接下来就是讲持名: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  六字洪名,万德具足。一心念佛,六度齐备。因此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就说:“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因为名以召德,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也不可思议。持名念佛是最直捷、最圆顿、最简易、最稳当的一生成佛法门,用功、用力很少而成就很快速,成功品位很高。  蕅益大师还为了彰显持名念佛最殊胜,说了其他种种净土的修行法门,比方说观像念佛,这是《般舟三昧经》上所讲的观像之法。  般舟三昧有很多大德修,常行三昧,能在一个关房里挂上西方三圣的像,一直观像来念阿弥陀佛,九十个日夜都不会坐下来,不会躺下睡觉,这要真正有大魄力,真正发大心,然后能成就三昧。观想念佛主要是讲《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讲的净土十六观。  接下来还有礼拜、供养。  礼拜是指《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修的行门,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是属于此地讲的供养。还有五悔、六念: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这五个法门称之为五悔。其实礼拜、供养、五悔,合起来就是十大愿王。忏悔就是四者忏悔业障。劝请就是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都是劝请。随喜是五者随喜功德。回向就是十者普皆回向。发愿就是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合起来就可以知道礼拜、供养、五悔,就是十大愿王。  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我们念佛、念法、念僧就是用佛菩萨的智慧、德能、慈悲来转变我们的凡夫心,在自身之中成就三宝的尊贵品质,来克隆自己,用佛菩萨的标准把自己克隆成为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  所以说修一切法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修布施度;念戒、念天是长寿安乐,净土法门就是以持名念佛为正修,以其余的法门为助道,回向发愿,皆得往生。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  这一段是特别地彰显持名念佛最为殊胜,具足事理二妙。事妙,就是收机最广,也就是三根普被,上上根的等觉菩萨也是修信愿持名,最下等的愚痴无明障重的凡夫也是信愿持名,所以普被三根。  下手最易,但持六字或四字的万德洪名,理妙有三种:  第一方便、无上了义、最极圆顿,这里面讲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都是理妙。方便中第一方便,是在行持上来说;了义中无上了义,是从教法上来说;圆顿中最极圆顿,是从证入理体上来说;我们修一切佛法都一定包含了教、理、行、果,这是从法门来说。如果从个人修证来说就是信、解、行、证,都是相通的。所以教是了义中无上了义,教义最了义,理就是圆顿中最极圆顿,从理体上来说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  行,行持又最方便,方便之中第一方便,当然果就是最殊胜——往生不退,一生成佛。可见此法门持名念佛最妙。  第一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行住坐卧都能修持,都能念阿弥陀佛,所以我们一定要破除那些错误的见解。  有些凡夫众生往往自作聪明,自己想出来之后还要去跟人家说,不照佛意,往往歪曲了。有些人说:“持名念佛这么简单,最好能密净双修,我加念什么咒。”这其实是没有理解“方便中第一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不需要持咒,不需要止观,不需要用那些其他的方便法,你就一直信愿持名,自然大开圆解、明心见性。  昨天我还听说助念送往生要拿温度计来判断其往生与否,这是个很奇怪的做法,人走了,拿个温度计测,头顶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个一两度,就说这个人往生了,这是完全不懂,我们在后面会专门抽一点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理妙第二种就是了义中无上了义。佛说法教导我们有四依四不依: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人天福报跟二乘佛法声闻缘觉法比起来,人天福报是不了义,因为不能出三界。二乘佛法跟大乘法来比较,二乘佛法虽然出三界,但不能成佛,是不了义。菩萨法与佛法来比较,菩萨分证未圆,也是不了义。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直接修一佛乘,直接以阿弥陀佛果地上圆满的德能作为我现前一念的因心,念念念佛,念念即佛。所以这是最了义,无上了义。  第三种理妙就是最极圆顿,不落渐次,不落阶级,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没有那些渐次,我们哪怕就只是薄地凡夫,一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所以他没有这些渐次阶级,顿超圆证,因此是最殊胜的法门。我们就可以真正从内心明白,相信这个信愿持名是最殊胜微妙的。  接下来蕅益大师打了一个比方“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水不清用明矾划几下,很快就清下来。同样,凡夫众生这个生灭的乱心,佛号投进去,乱心不得不佛,全体即是在佛法界之中。我们明白以后,要真正地信愿持名,关键是要真信切愿,而且要有这种大雄力,真正精进去修。你修行不精进,就说明信心还不够,愿力还不强。佛陀主要的殿叫大雄宝殿,大智、大悲、大雄力。这个智慧、慈悲和大能力三者是能修一切法门得成就的条件。所以大精进力,大雄力也很重要。  在《发心集》上讲了一个往生事迹的公案,是说有个恶人,他突然之间听到佛法,马上就精进去修,迅速往生了。  是日本镰仓幕府初期的时候,香川县有个人叫源大夫,姓源,不知道名字,就只叫他源大夫。这人以前是个浪子,专门以杀生为业,经常去打猎,也经常跟人家打架,很粗暴。有一天他打猎回来,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听法,他从来没有见过,就很好奇,粗暴地把听的人赶开,给他让一条路出来,挤到最前面去,对着那位说法的法师也很不礼貌,非常粗暴地吼叫:“你要说明白一点,要说得让老子也听得懂!”法师也不计较他,很详细地跟大家讲解阿弥陀佛的誓愿,讲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快乐,讲解世间无常、痛苦的道理。  这源大夫从来没有听过,一听了以后当时就很高兴说:“啊,原来有这种事情啊,太好了!”就问那个出家人:“如果我出家的话,诚心念佛,是不是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呢?”出家人回答:“当然肯定可以了。”这人虽然很粗暴,但他做事情有大勇力,敢作敢当,马上就说:“那好,你马上给我剃度。”  周围的人就劝阻他说:“唉呀,你不要那么着急,回去准备一下,换一点衣服再来吧。”  源大夫就很粗,拿起刀来大叫一声,怒喝说:“老子想做的事情,你们谁能够阻拦呐?”吓得大家都不敢说话了。当场那个出家人就给他剃度,他要了一件袈裟就走了。  听净土法门就听了一次,但他有大雄力、大勇力,要了一件袈裟就一直往西走,一边走一边尽自己的全力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一直念。日本是个岛国,陆地很有限,他一直往西走,走不了多久就走到海边,海边刚好有个小半岛(一个小山),他就站在海边那个小山上,面向西方,声嘶力竭大声念阿弥陀佛,七天七夜之内没有吃任何东西,就喝一点点水,一直就站在那里念。因为大家前面都听到他很大声,喉咙都嘶掉了,还在大声念阿弥陀佛,但是到第七天的时候听不到声音了,就去看他。原来他站在那里面向西方,合掌站着就已经往生了。很奇特的就是,他往生以后隔不了几个小时,舌尖上就生出一朵莲花,是青莲花盛开。  青莲花开以后,(佛经上说的青莲,其实就是白莲花,洁白的莲花)。很奇特,就有人发现,原来根就在舌头上,把它拔下来种在香川县一个寺院的池子里面。到现在都还有这种青莲。庐山东林寺,寺院前面那个池子里的青莲,就是从日本把这个莲花再引过来的。  其实净土法门你要真信真愿,踏踏实实去修,就连这么一个平时非常恶劣的人,很快都生净土,而且站着往生很自在。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中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妙中钞》是智者大师所作的,这里就是归纳成就一佛乘的真因,就是信愿持名,我们就直接地修一佛乘,真信、切愿、持名念佛。  一乘圆修的妙果就是生到四种佛净土,所以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那四种净土我们当然都听多了: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而极乐的妙处就是一生一切生。哪怕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圆具上三土。  因此莲池大师就说:“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这话是肺腑之言。我们虽然对这个理论没有完全通达,但真正地深信切愿,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那“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一定能九品往生。  如果有些人只是注重多闻,不肯去念佛,他学很多理论,这看看那听听,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执理而心实未明。”执著于理体,老是说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要销归自性,但其实自性并没有开显出来,“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到头来自力也没有成就,佛力也无法感通。因为你没有真正求生的心,只是销归自性,当然就难以感通佛力,最后落空。  所以对于净土法门的理论虽然不能完全通达,但能老实念佛,不间断、不夹杂,这一生决定往生,三辈九品有份。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就开示:“一声阿弥陀,无论解与不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真因。”这说得很透彻,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没有透切了解,但一直念都能念念是成佛的真因。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大家如果有余力能看更好,尤其是出家人。  有一位法师说过:“如果读了《灵峰宗论》以后不痛哭流涕,这个人是铁石心肠,是没有真正地心与法相应”。都是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肺腑之言。把我们修行道路上那些迷惑颠倒,那些凡夫的错误知见、毛病统统挑出来,痛下针砭。  “第四是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这段开始就讲力用。有人讲,我们念佛有什么好处呢?  本经就是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以九品往生为功力,以圆证三不退为德用。  信愿持名为因,往生四种净土就是果。以持名功夫的深浅,四土,每土各论九品往生。  其他法门凭自力而竖出轮回,我们要依靠自力,要修四禅八定。更进一步还要修受想灭尽定,才是真正地超出三界。要依断惑证真的深浅而有四土的差别。净土法门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信、愿、行三资粮力而横超三界、圆证四土、圆证三不退。所以蕅益大师说:“横超四土,故九界众生应念能睹佛境,圆满妙觉。时时应现十方。  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描述的依正庄严,哪怕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享受这些妙用。为什么?虽然自己的能力不够,但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比方说极乐世界是想衣衣来,想食食至。凡夫众生在娑婆世界有吃饭的习气,一天吃二餐、吃三餐,去到极乐世界以后,虽是莲花化生,但习气还在,他如果想吃东西,念头一动,想吃什么美妙的食物就在面前显出来。“食已化去”,吃完了以后,也不要去洗碗筷,它自然就化掉。  这怎么理解?其实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很好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小小的一点质量,把它转化为能量就很大,原子弹爆炸就是这个原理。现在的科学家就知道:物质是能量变现的,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可以说物质是闭锁的能量,能量是释放的物质,互相能够转变,质能互变。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早就已经做到了。需要物质的时候,能量就随心所欲变化出这个物质来。念头也是能量,所以想衣衣来,想食食至。想吃什么就一念现前,吃完又变空了。变空了就是物质又变为能量,物质的相没有了。  其实我们学《中论》,上面讲不生不灭也很容易理解,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个世间有生灭,看到物质相?打个比方,能量它是不生不灭的,不管它现什么相,它现在现这个物质相,然后因缘散灭,物质相消亡了,但它并不是消失了,还是转化为能量。因缘聚合,又变化为另外一种物质。其实体是不生不灭。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都要为衣食而奔波,浪费了很多时间。到了极乐世界就不像此土了,只是闻经听法,供佛经行,是最圆满、最美好的世界。所以六方佛赞。  因此要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其余的都是小事情。如果你还有很多放不下,还是不肯真正地深信切愿,万缘放下,单提名号,这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真正地开智慧。  并且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的殊胜还有五种,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虽有凡夫,纯是念佛净业得生,非是有漏惑业所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虽然也有凡夫,但都是念佛信愿持名而得生的。  第二,但有人天,无四恶趣,亦无四空天,无魔王等天。  第三,纯入正定聚,无不定聚,无邪定聚。但因见思烦恼未断,暂时名为凡夫。  第四,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秽土。凡夫要跟圣者相见要有特殊的缘分,比方说法照法师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文殊菩萨,他是有特殊因缘,后来再找过去就只看到一片荒地,看不到文殊菩萨。三昧水忏里悟达国师见阿罗汉,见迦诺迦尊者,也是要有特殊因缘才能偶尔相见。所以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是隔开的,没有特殊因缘见不到佛菩萨。而极乐同居土见佛闻法随意自在,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任何的阻隔,随时都见阿弥陀佛。  第五,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能圆生上三土、圆证三不退。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因为断见思惑的深浅不同,也分为九品,所以四土各分九品。方便土以尘沙惑分为九品;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以断无明惑的深浅而分儿品。当然真正地圆证就是像佛一样完全地住常寂光净土。那么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是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然后能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  我们上午学到此地,愿大家同念弥陀,同生极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修净土法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