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捕捞许可证核发年捕捞量700吨一天捕捞量能捕多少吨

我国每年在公海捕捞量100多万吨&占全球总捕捞量1.5%左右
原标题:我国每年在公海捕捞量100多万吨 占全球总捕捞量1.5%左右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据专家估计,在2.5亿平方公里公海中,每年可持续的捕捞量大约为2亿吨。而目前我国每年在公海中的捕捞量才100多万吨,仅占全球总捕捞量的1.5%左右。   然而,发展远洋渔业并非易事。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船队要有配套,要有资源调查船、远洋捕捞船,要有相应的冷藏加工运输船和辅助船,还要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服务,更要有实力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还要有大批远洋渔业人才的培养等。   近年来,福建省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的战略部署来抓,不断出台扶持配套政策措施,远洋渔业取得迅速发展。2014年,全省远洋渔业产量26.5万吨,总产值33.6亿元,产量和总产值约居全国第二位,平均单船产值为全国第一。   一位渔民的南海捕捞梦   “在南海,晚上我用灯光一照,密密麻麻的蓝圆Y、扁舵鲣趋光而至,这是一片真正的海洋牧场。”38岁的连江渔民卞礼鸿谈起在南海的捕捞经历,依然是满脸喜悦。   卞礼鸿是福州市连江鸿翔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鸿翔渔业与中国水产总公司下属的山东烟台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山东鑫鸿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其中鸿翔渔业占股78%,山东烟台海洋渔业占股22%,前者负责捕捞、管理及加工等所有运营事务。   合资公司成立不久,就拿到了农业部100艘渔船的建造配额,并取得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信贷支持。这种捕捞渔船每艘造价1700万元,载重700吨至800吨,续航能力可达2个月,具备高强度捕捞作业能力,可适应南海捕捞季节较短的特点。   如今,由合资公司制造的10艘捕捞渔船已扬帆在南海区域。“这片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渔获品质优,总储量巨大,目前已知栖息鱼类有5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30多种,适合大范围开发。”据卞礼鸿估算,每艘捕捞渔船每年利润为400万元左右,4年就可收回建船成本。   对卞礼鸿来说,捕捞仅是第一步,在其老家连江县苔镇,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加工厂正在兴建之中,其中一个大型冷库厂用于储存南海捕捞鱼货。“我们的产品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包销,鱼儿捕捞上来后,不愁销路。”卞礼鸿乐观地认为,捕捞、加工、销售3个链条顺利打通,南海捕鱼才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渔船航迹遍及三大洋   卞礼鸿南海捕捞梦的实现过程,恰是福建远洋渔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日,由13艘远洋渔船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州马尾港起航奔赴西非海域,由此掀开了福建远洋渔业发展的帷幕。   虽然最初参与远洋渔业的企业不少,但规模都不大,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牌,一度仅剩下8家。“这是一个资金需求密集、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如果企业实力不足,很难长期发展。”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的专家这样认为。   进入21世纪,福建的远洋渔业迎来高速成长期。福建把远洋渔业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2012年,福建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制定了鼓励发展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对更新改造远洋渔船贷款进行贴息补助;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条措施》,重点突出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扶持。   政府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为福建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远洋渔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涌现出福州宏东、福州宏龙、连江远洋、平潭安达等一批拥有产、供、销、运、加工完善产业链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在国际远洋渔业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福建远洋渔业已经拥有作业门类齐全的捕捞渔船和远洋冷冻运输辅助渔船,远洋渔船的航迹遍及三大洋及20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截至2014年底,福建已拥有29家远洋渔业企业,外派远洋渔船500艘。   随着福建扶持远洋渔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到2017年,全省远洋渔业船队规模将达到700艘,产量将达60万吨,产值将达70亿元,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将达15家,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将达10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装备优良、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支持有力的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成为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亮点。(经济日报记者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壹桥苗业 关注实际捕捞量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08:17:00
【大小: 】【】【】
财经时评:
  之前市场用海参成活率臆测其亩产,逻辑不够严谨。海参成活率数据只存在于实验室,而在实业中仅仅是经验值。公司目前在养海域为全新开发,更不存在以历年海参养殖情况得出的存活率经验值。海参捞捕量受捕捞季节气候影响极大,以存活率假设得出的可捕捞量仅具有参考价值,并不决定公司实际捕捞量。
  公司2011年亩产确定。公司11月初开始捕捞海参,若天气不出现变化,可捕捞至12月初,为期40余天。东北证券预计,公司可捕捞的最主要是去年投的大苗500亩,调研当天日捕捞量约4000斤,随着捕捞旺季的到来,日捕捞量还会上升。若按每日捕捞5000斤,捕捞40天计算,此片海域可捕捞100吨,单产200kg/亩。
  东北证券还指出,2012年可捕捞的面积包括收购的1286亩+正常苗1500亩+1000亩大苗=3786亩,2013年可捕捞的面积是2011年上半年投的2000亩正常苗+2011下半年计划投苗面积(亩),以2011年亩产值预计年海参捕捞量分别为700吨和1100吨。
  未来公司贝苗产销总体保持稳定,其中虾夷贝苗的价格和栉孔贝苗数量有所提升,而围堰海参业务将爆发性增长,预计年海参捕捞量分别可达200吨、700吨和1100吨,考虑到未来海参价格仍将高企,上调公司业绩,预计EPS分别为0.53元、1.13元和1.67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   19:50
?   18:34
?   20:03
?   15:19
?   18:54
阅读点击排行
[皮海洲]将企业上市之前的业绩包装得漂漂亮亮,以满足企业发股上市的条件...
[玉名]市场目标就是要考验点,昨日已经跌破了2307点,继续深...
[潘益兵]近期应该会见到阶段性低点,暂且依照2278点一线来判定,后面出现...
[沙漠雄鹰]企业资金面依然偏紧,而A股市场年末却依然需要强大流动性以应对大...
[金鼎]震幅较前两个交易日明显加大,显示出市场在击穿前期低点之后,多...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南海如何鱼满仓:越南金枪鱼捕捞量360倍于中国(1)
13:11:50 &中国科学报 潘希 & &
上一张下一张
南海的金枪鱼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中国捕捞的数量有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2020年我国海洋年捕捞量减至1000万吨
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我国海洋年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捕捞总量控制的越低越好。但要考虑到该项制度涉及沿海上百万捕捞渔民的切身利益,还是本着资源养护与渔民利益相兼顾的原则。《通知》中提出的年捕捞总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的标准,基本在现有资源可承载的范围之内。2020年后,我国将根据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情况和渔业生产实际,进一步确定调控目标,努力实现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渔业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记者 常理)
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当前位置:>&>&>&正文
年间几比渔业捕捞量超过30万吨
】【】【】
  根据几比渔业与海洋经济国务秘书处起草的《2015渔业管理规划》,2009年至2013年间,几比渔业捕捞量超过30万吨。  根据文件,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总产量的61.7%,其次底层鱼类,占32.7%、头足类生物占3.8%,甲壳类生物占1.9%。  小型中上层鱼类量在2009年达到高峰,四艘渔船共计捕捞4万吨海产品,同年28艘渔船捕捞头足类物种量为3310.8吨,也成为历史最高记录。  在2011年,底层鱼类捕捞量为22186吨的水平(共计渔船39艘),在2013年捕捞渔船增加至69艘,渔获量却只有21414吨。  几比没有自己的渔船队,作业采用的渔船均来自欧盟、中国等国家。  根据毛里塔尼亚海洋和渔业研究院与几比应用渔业研究中心在2011年进行的普查,几比海域有各类海洋生物物种约计579021吨。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渔船越界捕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