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俄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的过程中,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何重要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题文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6分)(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6分)(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6分)(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6分)(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3分)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3分)(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2分)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2分)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3)对内举措: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2分)对外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4)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2分)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2分)广西桂林十八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3分)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3分)(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2分)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2分)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3)对内举措: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2分)对外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4)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2分)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2分)相关试题美国参议院又成立了新的“中国小组”研究中国崛起影响,咱们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美国就先替咱们做起了崛起梦。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基本事实和重大的发展趋势。你无法忽视它,更无法回避它。“China Rising ”已成为互联网以及世界主要媒体重头文章的主题。
  在美国看中国大片,在中国娶美国太太,全世界拿人民币当外汇储备,联合国费会涨价也得征求咱的意见,这就是我的崛起梦。
  你有什么崛起的梦想?请和我们一起分享。&&&[]
咱的九个崛起梦
 人均GDP赶英超美,咱也做把世界债主
  2005年美国人均GDP44180美元,中国2005年人均GDP1700美元,仅为美国的1/26,全球平均的1/5。总有一天,我们不仅要在GNP总量上赶英超美,还要在人均GDP上把这些国家PK下去。咱也做把债主,美国人啊日本人啊,都得排着队上杆子找咱们借钱。
 统一台湾,咱也娶个阿里山的姑娘
  香港澳门回归了,就剩下台湾还没回家。台独越来越猖獗,已经成了国家安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等咱统一了台湾,咱飞机直航,轮船直达,目标直指阿里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咱也娶个阿里山的姑娘回来。
 军舰各地走一走,华人华侨扬眉吐气
中国要崛起,咱的军舰得学学人家美国人,多出门去遛遛。别怕人说“中国威胁”。人家美国一年军费4600亿美元,咱们中国才200亿,谁威胁谁呀?05年“深圳”号出访南亚三国,当地华侨自发组织去迎接,军舰停留期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可见军舰出海对海外华人的鼓舞。
 为世界捐款,咱心里不虚
现在给外国捐款,政府捐多少都心虚。捐少了,面子上挂不住;捐多了,外国怀疑你金钱外交,国内质疑你打肿脸充胖子,自己还穷着就到处摆阔。中国崛起以后,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多替世界操点心,要维和部队有维和部队,要救援小组有救援小组。
 外交挺直腰,咱自己利益自己争取
“强烈抗议”是好用,可咱也不能只用“强烈抗议”这种词汇:日本侵犯东海,咱“强烈抗议”;美国飞机巡视中国领空,咱“强烈抗议”;驻外使馆“意外”遇袭,咱“强烈抗议”。中国要崛起,外交要“扎起”,谦谦君子也得争取自己的利益。
腾讯网友调查
你认为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多选)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数字中国
●13.2亿:中国人口13.2亿
●2%:2005年通货膨胀率是2%
●9.8%:2005年中国GDP总量较2004年增长了9.8%
●1700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GDP1700美元,是美国的1/26,日本的1/22,仅为世界平均GDP的1/5
●500万美元: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国宣布向美国提供500万美元救灾援款
●256亿美元:2004年中国军费开支256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62倍
●1000亿美元: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
●6660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支出
●175546亿元:2005年的GDP175546亿
这也是咱的金字招牌
 全球过春节,外国人除夕也得吃饺子
  外国的月亮难道真比中国圆?洋节在中国大受欢迎,圣诞一到,商场打折,饭店爆满,节日气氛直追春节。等中国崛起了,全世界人民都来过春节,三十吃饺子,初一大拜年,谁都不例外。06年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看来已经意识到了春节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争先发表了春节贺词。
 全球学汉语,汉语考试挤破头
  现在中国全民学英语,四六级,托福,GRE考得人焦头烂额。中国崛起了,全世界都来学汉语,编程序上菜单,一水的中文;大学汉语过级,不过不准毕业。用不了多久,英语将会被冷落,全世界的人将会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
 共襄奥运: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2008就要到了,趁这个机会,广交朋友,多拉赞助。金牌拿它一百块,银牌都不好思拿出来给人看。有的项目,咱就不参加了,什么男足男篮,我们参加了其他国家队就没机会了,就给其他国家一点盼头吧。
 外国姑娘就爱中国小伙,千万光棍一扫而空
  据调查,一个国家男人的魅力值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四千万男人打光棍,可是中国姑娘还老往外国嫁―英国,美国,马来西亚,嫁出去又经常受外国老公的气,这都怪中国还没崛起。中国崛起了,外国姑娘都爱中国小伙,中国哪还有光棍这回事。
中国崛起,世界这样说
国务卿赖斯:尽管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政府都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视中国为威胁。
日本首相小泉:中国经济崛起代表机会,而非威胁。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中国)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
印度外交秘书萨兰:亚洲有足够空间容纳中国印度同时崛起的神话。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随着中国的崛起,东盟国家也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最终将促使整个世界的局面为之改观。
◇俄罗斯: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中国是一个无法阻止的强大火车头,我们应当坐上这个火车头并一同驾驭局势。
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曼德尔森:中国崛起对于欧洲是机遇而非威胁。
中国崛起对世界是机遇还是威胁?
  中国崛起,不仅深刻改造中国,而且还将重塑世界。
  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即迅速崛起期;对世界而言,中国崛起创造和展示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发展机遇,而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巨大的人口规模效应
  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口的巨大经济体迅速起飞,加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空前地扩大世界就业人口规模,迅速地提高了世界劳动生产率,增加使用各类新技术,特别是IT技术的人口规模,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进一步提高全球的经济增长潜力、贸易增长潜力、技术进步潜力。
  2004年,世界GDP达到亿元,中国GDP占4.06%,居世界第7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每年7-8%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洛杉矶时报》刊载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的一篇文章,说全球化将使中国受益,反过来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更大劳动力参与就业规模效应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1.5%上升到2003年70.4%,总人口就业参与率从1978年的41.7%上升到2003年的57.6%。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年期间平均增长率高达6.9%,是西欧国家的三倍。“东方的太阳徐徐上升”。
  普遍的贸易赤字和担心因为外包而失去工作机会令许多西方工业界人士焦虑不安,认为中国偷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全美纺织团体协会称,自配额制度取消后激增的中国纺织品造成了16600个美国纺织和服装业工作机会的丧失。
 迅速扩大的经济规模效应
  由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使得全球就业参与率明显提高,从劳动力供给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看,不仅提高了中国潜在产出增长率,而且还提高了全球潜在产出增长率。”
  美欧以贸易逆差为导火线,打着反倾销旗号出现的保护主义抬头。日本《产经新闻》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加盟世贸组织后,“巨大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
 开放市场和贸易规模效应
  中国在成为世界主要出口大国的过程中,也成为世界主要进口市场。1980年中国进口商品占世界总量比重只有1.0%;在加入WTO后,2004年中国这一比重上升为5.9%,上升为世界第3位,排在美国(为16.1%)和德国(7.6%)之后。这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及其各国提供的主要的正外部性和外溢性,而且越来越大。
  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03年为1240亿美元,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最大的逆差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
 领导人论“中国崛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方针,提出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只要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指出:“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在2006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
  2003年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明天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
 最大资源消耗规模效应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美国以不足世界4%的人口,占据着世界25.7%的能源,而中国以占世界22%的人口却只享受了占世界能源总量5.7%的份额。中国高层在世界性能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已将节约能源和资源置于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地位,成为了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的基本国策。
  国际市场油价不断上涨。在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时,某些西方媒体突出了中国因素,甚至断言,是中国强劲的石油需求推动了油价不断上升。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经济高增长导致资源需求量将继续扩大。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钢消费国和煤炭消费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
 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2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增至5亿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称赞“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再高评价也不过分”。
  在《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布朗向全世界也向中国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认为在1990年之2030年间,中国的谷物缺口将达2.07亿吨至3.69亿吨,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谷物总出口量(2亿吨)的1至2倍。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造成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使其他国家也无力购买口粮。
 谈论中国“软实力”为时过早
  现在谈论中国软实力崛起为时尚早.软实力包括三要:1、文化;2、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3、外交、对外政策。在文化上,中国主张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在价值观上,所谓“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是过于夸张的说法。在外交上,中国的表现也并非完美.
  2005年,美国被排斥在东亚峰会之外,以及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项民调显示了美国软实力的下降.美国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认为是中国软实力的崛起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的《北京共识》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北京共识”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
 中国不寻求排他性战略利益
  “鉴于中国政府需要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项目,因此中国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既不必要,也不可能”。2005年,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在与拉姆斯菲尔德会晤后表示。
  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一个并不难理解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经济发展适当增加军费开支同样如此,这是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需要.中国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衰落.中国不寻求排他性的战略利益,不排斥其他有关大国在地区内的战略存在和战略利益.
  “美日军事同盟有助于稳定亚洲的安全局势,并能遏止其他地区强权追求”破坏稳定的军事”集结”。拉姆斯菲尔德在宣布2005年美日新安全协定时说。在北京访问时他也多次表示担心中国正在进行隐蔽的军事扩张。
  &邻国有10亿人口,拥有原子弹,军费开支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具体内容透明度极低,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鼓吹者.
 中国崛起不挡邻人阳光
  中国和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互补互益,自然资源相对缺少的中国和自然资源丰富的许多亚洲国家形成良好互动,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原料输出的收入,中国庞大的消费者人口和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也为亚太所有国家提供了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
  中国领导人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亚洲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她为亚洲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一些西方国家宣传中国经济发展将与亚洲各国争夺就业和国际投资。美国有媒体报道称,在20世纪90年代初,流入东亚(不包括日本)的直接投资只有20%被中国吸收,东盟则吸收了50%,但现在这一比例正好倒过来了。
  由于受到西方宣传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东盟明显的加大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尤其在有争议的地区加强军事存在的行动日益强化。同时东盟各国改变了前几年的排美倾向。开始重新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军事合作。
崛起指标大讨论
庞中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兼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
WHAT:什么是“和平崛起”
WHY:不仅现在而且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需要和平。
WHEN: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过程。
WHERE:中国要解决历史地位问题。
WHO:和平崛起需要寻求中国在世界的身份。
HOW:和平崛起在内政和外交上必须回归以人为本。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 
  从经济总量上讲,中国会比较快地达到最前面几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力量。
  对国内来讲,精神能够起到凝聚民族的作用。而对外来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的影响要比现在较大,这是肯定的。但不能指望自己文化取代人家文化,这是不可能的。
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首先一个必然趋势是中国人将继续集中一切力量谋求自己的发展。
  其次一个必然趋势,是中国人将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最后一个必然趋势,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在同世界文明相互交汇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
李光耀:新加坡内阁资政 
  李光耀对中国年轻一代不是担忧没有知识,也不是担忧没有干劲。而是他所说的“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缺乏理性。
  他认为如果中国的年轻一代无法继承上一代人在惨痛教训中累积的历史经验,那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可能过不了三代。
本期责编: 李季 罗亮 
特别策划:
一:高校学费,穷人的毒药?
二:李宇春为什么当选亚洲英雄
三:中国如何走向诺贝尔科学奖?
四:撤资令下,红顶煤商何去何从?
五:北京10万精神障碍者,多还是少
六:向神六幕后英雄致敬!
七:萨达姆生死决
八:寻梦,在城市边缘
九:公审秦桧
十:我们离奢侈品有多远?
十一:老师和学生,谁教育谁
十二:公务员,你考了吗
十三:学费10万,彩票硕士研究啥
十四:商业阴影下的新一代中国记者
十五:寻找中国愤青
十六:试婚,一场对围城的革命?
十七:没有跷过课,不算大学生?
十八:当能卖的只剩下身体
十九: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二十:他们为什么裸奔?
二十一: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性伴侣?
二十二:中国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二十三:建个斗牛场,中国人走向世界?
二十四:不要忘记他们,SARS疾患幸存者
二十五:还我夫权,拒娶泼辣女!
二十六:巧妇难为无气之炊,天然气告急
二十七:大龄单身群落,从另类到正常
二十八:少年迷恋周杰伦自杀,值不值?
二十九:中国知识分子能活多久?
三十:六成五中国人无医保
三十一:手机实名,世界将会怎样?
三十二:自行车道为何越变越窄?
三十三:助学贷款遭遇“逃单族”
三十四:汉语在自己的故乡失落
三十五:大学生起薪持续走低
三十六:三位一体的沙龙
三十七:中国富人25年心态变迁
三十八:中国官员辞职后的别样生活
三十九:一辆被封公车的自辩
四十:解决春运难题十九计
四十一:贫困大学生该不该高消费
四十二:活熊取胆该不该继续
四十三:教师为啥“不务正业”
四十四:2005年终奖,你拿到了吗?
四十五: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为何越来越低?
四十六:2006,百姓对政府的十大期待
四十七:2006,政府对百姓的真实承诺
四十八:老百姓的中国崛起之梦
四十九: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簿
五十:420亿人民币与16万个死亡的现实
五十一: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
五十二:地域歧视的“集体狂欢”该结束了!
五十三:新人类生活态度扫描
五十四:越来越富,越来越怕?
五十五:让"三大件"忽悠中国人的财富梦
五十六:谁在呼唤“一把手负责制”?
五十七:谁是电力涨价的买单人
五十八:《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只是处罚
五十九:学生还需要被指定什么?
六十:医生的道德
六十一:两会提案中的女性关键词
六十二:2006,最需国家投入的民生领域
六十三:关注两会,聚焦民生大事
六十四:社会主义"旧农村"啥模样?
六十五:,全国两会热点提案
六十六: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
六十七:卫生部长都点了谁的名?
六十八:四大名著成日本游戏商标的背后
六十九:中国丧葬成本调查
七十:“生均培养成本”算得清吗?
七十一:谁毁了香格里拉?
七十二:别墅少了,百姓安居了?
七十三:谁能让百姓买得起房?
七十四:张靓颖适合作青年领袖吗?
七十五:安全警报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
七十六:你知道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吗?
七十七:盖茨请客,国人为何惊诧?
七十八:中国是否存在道德危机?
七十九:丛飞与中国慈善排行榜之争
八十:中国人丧失了文化信仰吗?
八十一:权威部门为何总说“可能”?
八十二:还有什么不能成为职业
八十三: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
八十四:中国进入奢华年代了吗?
八十五:5岁孩子读EMBA合适吗?
八十六:教育部呼唤“阳光评估”?
八十七:孔子为何不如章子怡?
八十八:《无极》破坏环境被公审?
八十九:美国如何拍“南京大屠杀”的想象
九十:“中国制造”的N种死法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话题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国崛起 俄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