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藏传佛教虹化的虹化之谜

当前位置:&&
高僧圆寂后化成一道彩虹?破解人体虹化之谜
中国道家有&羽化升天&之说,然而现实生活中遗体变成彩虹而光化,是密宗修炼的高僧可以做到的事。
虹化是指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虹化者临终时,打坐的身体不断发光,其形骸不断缩小或消失,在其肉身发光缩小之际,头顶上方出现一片红光缭绕,最后只剩下指甲和毛发,这便是藏密修行者追求的死后最高境界&&虹霓法身;也有得道高僧的尸体在焚化后只得到珍贵的舍利。被称为&虹化&的这种现象,诚为一种奇观。那么,西藏的虹化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得道高僧才能虹化呢?这就是虹化之谜给人留下的谜团。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支派密宗,密宗修练者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其死亡时,肉身会在圆寂后几天内自动化成五颜六色的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何看待当今的藏传佛教_妙识居士_新浪博客
如何看待当今的藏传佛教
对于藏传佛教,学术界普遍的叫法是“喇嘛教”,在汉传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师,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承认其为佛教的,学者大部分也是不承认的,所以把它叫做“喇嘛教”,“喇嘛教”这个词出自乾隆时候的一个碑,讲“喇嘛之教”,喇嘛是上人的意思,相当于汉传佛教里面的法师。
尽管如今的藏传佛教确实存在不少诟病,但是我认为其还是属于佛教,毕竟它有般若的成分,修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究竟解脱,也讲究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且从传承来看,也确实是从当时印度佛教那边流传过来的。当今对于藏密的两种极端的态度,无论是彻底的否定,还是狂热的追捧,都是不合适的。&
各个时代的各个地区,盛行哪些宗派,都是因缘使然,至于为何藏地会盛行藏密,这也是由一定因缘决定的。藏地与汉地相比,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民智不开,民众比较简单,且相对汉地这样的发达地区普遍比较迷信,却普遍比较能吃苦,所以在这样的地区,重密咒和祈祷的密教更适应当地群众的根性。
而汉地之所以盛行禅宗、净土等宗派,是因为汉传佛教的精华就是圆顿教,禅宗、华严、天台、净土等都是圆顿教。由于汉人的根性普遍比南传和藏传的人好,思辨能力强,因而在佛法道理理解方面,很多人认真学习之后,都可以理解到非常圆满。汉传佛教像华严宗、天台宗的祖师对于佛法的阐释,智慧极高,其思辨之精微、悟境之深妙、义理之圆融、圆满可以说达到了文字所能表达的极限。当年达摩祖师也正是因为观察到汉地有大乘气象,所以才来到汉地传法。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汉人的心眼比较活,相对于心眼简单的藏民来说,修密的话,非常的危险,因为汉人皈依上师,时间长了之后,容易对上师生起怀疑,比如认为自己皈依的上师见地存在问题,并非见道证果的圣者之类的,这在密教里面是最危险的,你只要怀疑上师,说上师坏话,就会造成堕入金刚地狱的苦果,这种金刚地狱佛菩萨无法救度,你的修行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对于藏传佛教,一旦依止了上师,哪怕上师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你也必须相信。有一位重庆的居士,翻译水平很高,是贡嘎上师的弟子,就是因为说了贡嘎上师的坏话,之后就看到地狱相现,他本来也算比较有修行的,拙火定都是成就了的,但是他很无奈,看到地狱里面来抓他。可见汉人修藏密是非常有风险的,现在学习的很多人,他不知道这些,最后很可能造成对自己世俗生活不利,对自己解脱道的修行也不利的情况,像这里提到的这位重庆居士一样,辛苦学佛一辈子,最后结果还不如那些没有信仰的普通人,这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悲哀的。藏传佛教的讲法,“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上师一毛孔”。汉传佛教讲依法不依人,只依从真理,而不管是什么人所说,即便是权威者乃至佛所说,也要检验其言是否为真,不能因为出于佛菩萨或德高望重的祖师大德之口,便盲目信受,更不能轻易相信自称所说绝对为真正佛法及自称为圣人者之言。《增一阿含经·声闻品》佛教导众比丘:如果有人自称“我能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不应承受,不足笃信”,应该“取彼岸法共论”(共同讨论其所说),若与佛所说的经、律一致,才可以受持;若不与经律论一致应当明言:“此非如来所说!”但是藏传佛教显然并非如此,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藏密并不适合汉人的根性。
太虚大师曾总结汉传佛教的特质为“本佛宗经重行”,藏传佛教的特质为“本师宗论重祈祷”。他认为,如果我们把我们两千多年汉传佛教的传统不要了,从南传提过来代替汉传,或者完全以藏传代替汉传,那不能成功,也是丢掉了我们祖先的传统。(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向其他传学习,勿断章取义。)总而言之,汉人的根性更适合修学大乘显教,这是因缘使然。
密教另一个受争议的地方,是其从形象外形和修持方法来看,都跟佛教的传统精神相差很大,甚至让人害怕,所以要想让一般的显教佛教徒承认它,确实非常困难,首先,它的不少佛像,面目都不是慈悲的,很威严,甚至很狰狞,而且形象比较奇怪,像时轮金刚,一般人看来都是比较可怕的,所以好些不懂佛教的人讲,到寺庙里面去,藏传佛教跟汉传佛教很不一样,汉传佛教的佛像让人看了安详欢喜,藏传佛教的佛像看了让人害怕,确实是这样的,它不是以释迦牟尼佛的像为主,释迦牟尼佛的地位,在密教是比较低的,他只跟罗汉一样,在坛城里,他是属于最外边的,跟诸天、罗汉一样。所以,虽然藏密也尊敬释迦牟尼佛,但是它从仪轨的形象这些来看,离释迦牟尼佛的距离还是相当遥远的。
再一个,修行方式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奇怪的方式,比如,它非常注重尸体,一个无上瑜伽的行者,身上要常带数种跟尸体有关的东西,人的尸骨做的五佛冠,尸骨做的念珠,头盖骨做的鼓,叫“嘎卢玛”,还有人皮鞭子,人皮做的披肩,十三岁处女的小腿骨做的号,这个号能吹出一种非常悲惨的声音,来召集鬼的,这些东西刚传入西藏的时候遭到激烈的反对,所以导致它的面目看起来不像佛教,而像一种巫术。
密教中确实不少法是跟鬼神打交道的,凡夫如果沉迷这些,是有副作用的,也是很危险的。佛教的精髓是它的智慧,也就是般若,如果密教失去了般若,跟印度教、苯教这些外道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现在的藏密的学人讲事相上的东西和神异的东西比较多,迷信的成分也比较重,各种讲虹化,护法神,加持,功德,即身成佛的开示,这些东西,在汉传佛教,都是非常避讳的,因为容易让人生起贪执,变迷信,汉传佛教的特质是“本佛宗经重行”,修行的内容基本都是和般若相关的,相较当今的藏传佛教,要踏实沉稳得多,现在藏传佛教确实存在不少乱相(下文所列,有的是整个藏传佛教都存在的问题,有的是部分上师活佛的问题,有的则是冒牌上师活佛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成就上师的绝迹,由之前的一些描述可见,对于藏传佛教,从其内容、最根本的皈依方式到仪轨,都与佛陀教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就容易形成一些弊端,一个弊端就是个人崇拜,个人迷信,因为它崇拜上师,当这个上师确实是证到菩萨果位的时候,你崇拜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藏传佛教在上师这个问题上很早就已经衰落了。密法的修行有很多东西,都不能写在书上,它是非常严谨的,必须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上师的亲自指导,不同人气脉明点不同,善根也不同,真正合格的上师他具有差别智,根据弟子不同的根性能非常灵活的应用各种密法因材施教,所以说密教的修行大半功夫都是依靠上师,密教三根本:金刚上师是成就的根本,本尊是加持的根本,空行护法是事业的根本。真正合格的金刚上师必须是宗喀巴大师所说的八地以上具有差别智的菩萨,初地菩萨勉强也可以,但初地菩萨不具有差别智,虽然见道,但是不能明察弟子根性,缺乏应病予药的智慧,实际上还是不合格的。(金刚上师的要求是大乘八地菩萨见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九卷说大乘以及密乘三皈依为:次应为授殊胜归依,谓佛为世尊,法是大乘灭道二谛,僧为不退圣位菩萨,以为其境。)但是藏传佛教没有一个制度或者其他方面的保证使该宗派任何时候都能出现这种八地以上的合格上师,藏传佛教后弘期基本上兴盛时间也就是三百年,禅宗的兴盛时期基本上也是三百年,成住坏空,有兴盛也会有消亡,这大概是一切有为法社会文化现象发展的一个必然,就像禅宗也不能保证每一代都能出现这种能够指导别人当下证悟的禅师,合格的禅师基本上在南宋中期以后就断绝了,禅宗实际上也只剩下躯壳,因为禅宗的实质是以心传心,以心传心的传承断了,实际上禅宗就有形无神了,不过汉传佛教的特质是“本佛宗经重行”,各个宗派,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宗喀巴大师在世的时候,曾遍寻藏地,没找到一个密法大成就者。宁玛派教理水平比较高的一位麦彭仁波切,现在五明佛学院也比较注重学习他的著作,在藏传佛教里被看作文殊菩萨化身,他在其一部著作里面讲,在这个时代,修习密法,最微小成就的人也是极难碰到,他还写了一个大圆满的口诀,写得非常好,写完以后,他最后讲,我虽然这样讲,但是我自己还没有证到。贾题韬居士在拉萨的时候,在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听《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讲到“观分”,怎么拿智慧修观就不讲了,然而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那部论的精华,然后贾题韬居士就请教这位活佛,为什么不讲了,活佛老实,他说讲不下去,弄不懂。说明他们的教理水平并不高,并不像当今好多狂热的藏密信徒迷信的那样,认为他们教理水平非常高,尤其普通的喇嘛,教理水平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知道背诵一些仪轨,但是他们气功“扎伦”,修得好的有一些,但是这些东西本来是佛法里面没有的,修了之后跟解脱,跟佛教的智慧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如今藏传信徒对成就的是一种迷信。如今是藏传佛教热,很多人都学习藏传佛教,但是他们不明白,第一步,必须是要找到成就的上师,起码是见道以上的,但是见道以上的,很早以来就基本上找不到了,你到哪里去找呢,如果找到的上师不是成就上师,那你如果又没有任何加行道的基础,教理基础这些什么都没有,你修行一辈子,连最小的成就都得不到的。即使你按照藏密的方式学习教理,那五部论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你不能获得一乘圆教要求的那种圆解,这明显就比汉传佛教差好多。
对神通的迷信,藏密如今证到神通的人也是非常少的,普遍都是用的一些与般若不相关的法,用的护法、鬼神。解放以前,法尊法师及几十位,大概两批入藏学法的比丘,他们入藏的时候,在西藏就连一个真正的证到神通的喇嘛都没有碰见。88年的时候,成立藏密气功研究会,从西藏请到五个那边修行最好的上师活佛,结果没有一个有神通的,以前北京有人体科学研究所专门研究特异功能,找到很多有神通的人,但是喇嘛里面,一个都没有。说明现在藏传佛教的信徒对神通也是一种迷信。
密教原有的规矩被破坏:
首先,依止的规矩被破坏。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教里是极为慎重,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密教的上师与显教的不一样。显教的皈依僧宝也仅仅是一个手续而已,皈依僧宝只要在某一位比丘的证明之下,证明你皈依三宝,这就可以了,就会成为一个佛教徒,五戒受不受是你的自愿。所以这个师父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他修行好不好,与你三皈依的关系并不大。这与密教里边学法的上师不一样。这种上师你要什么都得听他的,要靠他的加持,各方面的问题你都得听他的。如果这个上师选择不好,门进错的话,这件事情引起的后果就非常严重了。密教里面讲徒弟与上师之间,如果你完全接受,皈依了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关系,生理上的关系就是信息渠道的打开。这个信息渠道打开以后,你就会不自觉得接受它的信息,他说的什么你就会不自觉的接受。如果说他本身是邪的,见解又不正,或者他的德行有不正的地方,他的这种不正的地方也会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你的身体,时间长了以后,上师邪,你跟着上师一样的邪。密教的依止规矩本来是很严格的,在密教里面规定,要确定师徒关系的话,师父与徒弟要相互观察十二年,而且不是一般的观察,要比较多的时间生活在一起,通过十二年的观察,徒弟确认为上师是一个圣人,他堪为做我的依止师。师父发现徒弟确实是可以教化的弟子,将来不会被叛,而且会有一定的成就,这才可以确定依止的关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犯了依止的规矩。这个规矩现在被藏传佛教破坏了。把依止考察的时间又缩短到三年,又缩短到三个月,甚至不讲了。只要哪一个人,受个灌顶就是他的皈依弟子了,这个害处是非常大的。
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以不如法四皈依代替原本的三皈依,这个问题对佛子造成的危害极其巨大,如今藏传佛教在“三皈依”之上另立“四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喇嘛(上师),归依此四宝称为四归依)实属画蛇添足,这种不如法的皈依,不但会使未受三皈依的学佛人得不到三归戒体的传承,而且还会导致已受三皈依的佛弟子戒体破失。如果受了四皈依的佛弟子,一定要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尤其是
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弟子,如果受了四皈依,却没有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要想往生净土,基本是不可能的。
太虚大师在《阿底峡祖师故事》里面讲阿底峡大师对“三皈依”的看法:
阿底峡祖师为建立西藏佛教之第一大师,宗喀巴祖师之菩提道次第,即依据阿底峡菩提道炬论而著作者,班禅大师曰:‘阿底峡祖师由印度入西藏后,周游全藏处处讲说,阅三四十年;所讲说者,惟是皈依三宝。后有一处,与会皆缁素高德,而阿底峡所讲者,仍惟皈依三宝。座中颇多不欲闻者,乃请益曰:“闻上师说皈依三宝者,屡矣,此义已知,祈更示深要”!阿底峡曰:“吾系从印度来之佛弟子,只知皈依佛法僧,故亦惟说皈依佛法僧,不知除佛法僧外更有佛法;尔西藏若于佛法僧外更有深玄要妙,非吾所知也’云云。记者按:由此可知西藏之皈依上师,亦谓由上师得依三宝耳,并非三皈至为四依者。故知学藏密者说四皈依,学东密者说五弘愿,皆不免矜奇立异之小家子气!
对于如何看待藏传佛教四皈依的问题,可以参考这篇博文:
见地水平较汉传佛教差,见地上,藏密不学习最原始的那些经典,藏文大藏经里面没有《阿含经》,甚至大乘经也学得不多,他学习的主要是后期的印度的祖师所造的几部论,但是在佛教的三皈依,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求佛弟子依法不依人,也就是说,如果是祖师所造的论,只要证到圣果位的,他所造的论才可靠,没有证到的话,就不可靠了,也不是皈依的对象,只能批判的接受,证到菩萨果位的,大家公认的很少,大概只有龙树和无著,世亲菩萨因为他当时没有证到,接近于初地菩萨,所以汉传佛教讲,世亲菩萨所造的论,七分是药,三分是毒,不能百分之百的完全信受。汉传佛教宗经,而藏传佛教宗论,他们主要学习五部大论,或者十三部论,造这些论的祖师,在汉传佛教看来,大部分都是没有证到果位的,所以这些论,并不是十分高明的。现在某些上师活佛名气很大,有一定教理基础的学佛人去看一下他们的著作和讲座,跟太虚大师,智者大师,慧思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等这些证到圣果的祖师大德比较一下,是不难看出高低差别的。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见地水平,离“成就者”的距离是比较遥远的,且与他们如今的巨大名气,也是无法匹配的。
现在藏传佛教的人通过传媒工具包装这个教派,包装某些上师、活佛,使教派看起来比较兴盛,也使某些上师,活佛名气很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本身是很愚昧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摄受的信众,即使人数再多,然而其根性都是比较差的,普遍贪执较重,理性素养比较低,这些人没有能力辨别善知识,才会皈依这些包装出来的所谓“高人”,人家根性好的人不会皈依这样的人,也不会跟这样的人学,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法门龙象。
戒律废弛,藏地老百姓说“佛在印度,法在西藏,僧在汉地”,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宗喀巴大师才创立格鲁派以改革密教,认识到末法时代成就者难觅,所以他重视加强教理的学习,开始学习显教论典,重视戒律,重修戒律,他所作的工作就是打算把已经偏离佛陀教的藏传佛教恢复到以佛陀教为本,所以当今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兴盛的一派,最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然而从戒律上来讲,即使宗喀巴大师改革了戒律,但是西藏喇嘛的戒律,还是赶不上汉僧。好多喇嘛活佛都是娶老婆的,他不能独身禁欲,不能独身禁欲的活佛,虽然是合法的,但是西藏的老百姓,实际上也并不太尊敬他。显然跟汉传佛教比起来,出家制度,僧团制度都存在差异。
藏密所谓的传承问题,当今藏人及不少藏密学人普遍看不起汉传佛教。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有传承,中观有中观的传承,唯识有唯识的传承,是从印度传下来,我可以一代一代讲清楚,
传到我是多少代。汉传佛教讲不清楚,没有传承。他们自认为法在西藏,汉僧水平远不如藏地僧人,他们的谚语,
说汉僧的教理,
我用一根小指头就把它挑断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到了后期,这个法虽然有传承者,但是事实上这位传承者并非成就者,也就是说他实际是传承了某个法的修法,而并没有真正的成就此法,某些所谓活佛的转世也不见得真是该活佛的转世。相较而言,汉传佛教对待传承则要严谨得多,以禅宗为例,禅宗五脉宁可绝嗣千年,也不乱拿冬瓜印子印人,如果没有符合条件资格的人,宁可绝嗣,也不乱找传人,这种踏实沉稳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尊敬和发扬的。
骗财渔色,这个大家估计都听得多了,有钱的给钱,有姿色的献身,好些人为了供养自己依止的上师活佛,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有些人把房卖了,拿钱供养上师活佛,就为了换一句修行的口诀,结果得到的就跟《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偈子差不多。还有某些上师活佛以双修为名欺骗数十位女子成为其明妃,供其发泄兽欲。更有甚者,某些西藏的农民,根本就不是什么上师活佛,读了个小学,会几句汉语,会念几句佛经,在汉地就被人当成“活佛”给供着。好些女性的白领,成为这些骗子发泄着兽欲的对象。这些女性好些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常情况下对乡下农民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却因为对佛教了解太少,在一种盲目狂热的信仰控制下,成了这些假“喇嘛”蹂躏的对象。有师兄很激愤地说: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喇嘛”,把汉人都是当猪来搞!(所骗的对象,是那么容易上当,所以这位师兄干脆就用了一个“猪”字来描述。)
至于密教男女双修的问题,双运道必备的条件,必须要有成就上师的许可。上师必须要见道以上,他认为你跟哪一个可以修才行。夫妻两个可以吗?绝对不可以。因为夫妻本质上是一种业报。夫妻以外的可以吗?按照宪法不可以。所以就等于现代人就不能修双运道,修的就是胡来。按照密教的说法,如果不具备必要条件就修双运道的话,必然要堕入金刚地狱。现在修双运道的实际上都是房中术。修得多了,容易导致前列腺等疾病,晚年很容易瘫痪。
藏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具备修双运道的资格,因为哪能碰到有大成就的上师呢?你看《宗喀巴大师传》,他一生都没碰到一位大成就者,自己即生都没有得到成就,而仅中阴成就。上师最低的标准是见道。实际上只见道是不行的,因为见道的菩萨没有差别智,他怎么能看到这两个人是否可以修呢?这要有很高的智慧。究竟双运道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这我们不知道。只是知道,两个具备资格的人修双运道之后,双方的神通跟力量都会变得非常大,肯定要比单修的力量大得多。
双运道所需要的异性配偶,也不是一般的青年男女,而是与自己气场相配、功力齐等的空行父、空行母。但是,能具备这个条件的,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基本是没有了。如果说要有的话,那只有说本尊亲自传授。
所以,当今这个时代,无论哪位所谓的上师或者活佛,只要教弟子双修,必是邪师无疑。
“即身成佛”的广告,修密真的能“即身成佛”吗?智者大师把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叫做“小涅槃”,因为阿罗汉仅证到法界体性,而佛证得的涅槃,除了证到“一切智”,还证到如实知见法界一切的“一切种智”,我法二执俱断,法界的体相用全都证到,叫做“大涅槃”,又叫“大般涅槃”。“小涅槃”虽说跟“大涅槃”有差别,但是毕竟证到了佛的部分功德,所以,也可以假名成佛,密教讲的即身成佛,圆教讲的见性成佛,禅宗讲的开悟成佛,都只是讲的是这个“小涅槃”。因为小涅槃的这个意义上是跟佛是一样的。但是法界的相和用还没有穷证,那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而已,离成佛还很远。《法华经》讲,这只是一个化城而已。
佛果功德,非独自修行净化自心便可达到,因众生互相缘起故,须深入众生中修菩萨道,与无量众生结缘,利乐、度化无量众生,福慧圆满,方能穷证法界之体相用,实证事事无碍、无尽缘起之妙用。《摩诃般若经》卷二七说佛身“从无量功德因缘生,不从一因一缘功德生,亦不无因缘故有,众缘和合故有”。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讲:
“无心寂现,此是了因,福德庄严,须从缘起,二因双备,佛体方成。”
唯自净心,只能证法界体性、得一切智而入涅槃。即便修习密法成就而即身成佛,若仅仅个人修行,未圆满利众度人功德,也只成就自受用境界,实际只是大阿罗汉,不可能圆满成佛。成佛,不是一个人在山里打坐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在众生当中修行,要让众生看见你是一个化身佛的形象,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必须要在千百万亿众生的阿赖耶识里种下让他能够看见你是佛的种子,你不在跟他的关系中给他布施结缘的话,怎么可能达到呢?所以真正的三身成佛,必须要比较长的时间,不一定必须三大阿僧袛劫,但肯定是比较长的时间。认为一个人坐在山里修密法,闭关多少年就可以成佛,那是对大乘道的误解。西藏公认为即身成佛的米拉日巴尊者,虽然穷证法性,但临终发愿往生东方不动佛土,那就说明他还没有实际成佛。
太虚大师讲,即身成佛这类话,现在最好不要讲,因为不实在,拿不出成功的例证,会被人看做迷信、狂妄。今天的人能证到什么,就讲什么。
“虹化成佛”的广告,如今藏密到处宣传虹化成佛,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问题的,这种所谓的虹化现象在藏地多的时候,能多达数千人,并不能作为见道开悟的标志,更不可能作为成佛的标志,只能标志明点坚固,持戒谨严,跟汉传佛教界烧出舍利的性质是一样的,说明持不淫戒持得很好,一二十年淫欲的念头没有动过,只要能达到这一点,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或者外道,死了以后,若拿荼毗的方法烧,就可以烧出舍利。再高一点,就可能肉身不坏;再高一点,死的时候发生虹化现象:肉体慢慢缩小,只留下头发和指甲。即使修到这个成就,从道教来看,只是修仙最低的成就,叫作“尸解”,在道教传记中例证很多。其表现跟虹化差不多,有的是装在棺材里两三个月,打开一看,尸体没了,只剩下头发和指甲;有的是死时身体非常柔软,面色不改,埋在地下过了几十年,打开以后,肉体还好好的,跟活人一样。道教说,尸解者先去做“地下主”,就是地狱里管鬼的一种神吧,从佛法看,还是在鬼道里,属于多财鬼,离超出生死很远。所以,如果以见道作为高僧的标准,那么能做到虹化的不见得就一定是高僧。如今藏密对事相上的东西特别迷信,然而佛教衡量一个修行人的修行如何,主要是看他智慧的高低,六度四摄等行得如何,而不是看这些外相上的东西,佛藏上万卷,从来没有哪一卷讲过虹化能作为成就者的标志,以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如果真有如此简单就能作为圣者判定的方法,佛陀会不讲?法界奇妙的事情太多了,很多外道之中都有不少凡夫难以理解的奇异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应保持一定的理性,如果对于这些现象,所有佛子都去盲目膜拜和追捧,那么佛教离法灭就不远了,因为这时候已说明教众的理性素养太差了。
修邪法的情况,某些上师活佛觉得见道证果太难,又有条件接触到某些对凡夫非常有诱惑力的术法,最终禁不起诱惑而堕落沉沦,花数年的时间闭关修一些邪法。我的一位校友,一位女研究生,去西藏旅游,在一位活佛的家里借宿了三天,回来之后一直淫欲泛滥,老想着那个活佛,然后就一直跟自己的性欲作斗争,直到后来整个人都崩溃了,患上抑郁症,工作也掉了。后来找到一位大德才知道中了密教的“怀春术”,即使解了又如何,大家都知道抑郁症是很难治愈的疑难杂症。
密教中法术非常多,现在统计大概有两千六百多种,其中好多与般若无关,心术不正的人修了某些术,最后害人害己。像之前我这位校友的悲剧,可以说是非常让人心痛的,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地狱存在,地狱要是不存在,这些人作的恶又如何尝呢?
每次有什么上师活佛来的时候,熙熙攘攘总有很多人要去凑热闹,想沾光,还有好些根本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准备皈依的。这些上师活佛对他们笑一笑,整个人都不行了,眼泪哗哗地流,要感动好多天,逢人就要在其处寻找认同,倾诉上师给他/她带来的感动。这些现象都反应了藏传佛教信众对信仰的非理性的狂热。
真正精勤修行的上师活佛,是不会乱规矩的,没把握度化的弟子是不会收的,也不会去追名逐利,去夸大宣传某些东西,最终坏了自己的修行。
如果说藏传佛教要复兴的话,我认为还是得按宗喀巴大师的路子来,认清末法时代的现状,打破对成就上师的迷信,对某些事相、神通等的迷信,重戒定慧,在这个成就上师缺失的时代,“本佛”也许比“本师”更应当世众生之机,而且以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之所修所证为本,乃佛教区别于其它以天启神降为本的宗教之一大特质,为佛教特具真实性的根本殊胜之点。释尊由禅思所得的自内证法,为佛法之源,是佛教建立的基本依据。释尊的自内证法和其应机度人的方便法门,以记述其言传身教的经藏最为可靠,思想内容亦最丰富全面。智者大师曾言“经富论贫”,后世祖师之造论发挥,及修证经验之口传,毕竟是流非源,其内证境界未必及于释尊之圆满,其思想内涵未必及于经藏之丰富全面,不无契合后世时机而设的方便之谈。欲识佛法本面,体佛陀本怀,最可靠莫过于直承释迦、宗依经藏,本佛陀所证万世不移的真理而应纷纭万变的时势人心,这是设教弘法应有的基本立场,因此,必须“宗经”,并且重视加强戒律,把已经偏离佛陀教的藏传佛教恢复到以佛陀教为本。
濡欒瘑灞呭+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2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虹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