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杏香园成立一年就完成了1个亿的A轮融资?有人知道他们主要融资专员是做什么的业务吗?

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我的图书馆
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泡沫下的狼狈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5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
典型尸体解剖
“功夫熊”,B轮不成,内力尽失
“功夫熊”于2014年10月上线,不到两个月,就先后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和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月,“功夫熊”收购了五家上门O2O平台,并借此将服务范围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和成都地区。
但随着上门推拿O2O项目的增多,各大平台普遍面临技师资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功夫熊”刚到一个城市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招了很多技师,但有一部分技师不是学医科或者理疗出身的,而是做SPA的。他们不仅业务不专业,还私自减少服务时间,敷衍客户。由于技师资源缺乏,“功夫熊”并没有解雇上述技师。
随着消费者享受优惠幅度逐渐减少,客户黏性也在减弱。几个月前“功夫熊”刚进入广州时,给予消费者的优惠更大,首单可使用90元代金券,还时不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后来优惠大幅降低,部分技师服务质量也有所打折,“功夫熊”的性价比开始大不如从前。
此外,“功夫熊”还存在员工跑单等问题,造成客源的流失。目前,“功夫熊”在广州的技师由100多名减少到30多名。此次“功夫熊”被传B轮融资不成功,很可能面临“无钱可烧”的困境,或面临倒闭危机。
社区001,风投宠儿,面临破产
社区001成立于2012年2月,由邵元元、薛蛮子、杜国强三位投资人联合创建,是一个本地社区提供在线购物及配送的服务网站,运营模式为用户通过平台下单,平台从超市拿货,为用户送货上门,致力解决社区内“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此后,社区001接连拿下多轮融资,2013年10月获得海银资本、上海致景投资等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4月获得上亿元A轮融资(其中五岳天下为其投资了4千万元)。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001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创立的第一年,团队只在北京的部分区域低调经营。随着2013年底开始的一波O2O大潮,这个由互联网老兵邵元元执掌的社区电商,开始受到空前关注,同时开始了一轮快速的市场扩张。
然而,这个曾经高调的明星企业现在却在面临一场破产和讨薪风波,大量人员离职,并停止接单。在百度贴吧中,充斥着来自社区001员工的讨薪贴。社区001并未直接回复这些负面传闻,而该公司创始人邵元元的微信朋友圈自9月中旬起便未有更新。
倒在泡沫中的项目们
赶热潮似的创业中,有太多还未抵达资本现场(未获融资)就默默消失的项目。大批O2O创业公司和创业者进入,市场已进入泡沫期。旧的企业不断倒下。
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究其原因,我们好好反思吧!现在盘点热门行业项目死亡名单,吸取教寻!
1.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企业死亡。
2.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业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企业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1、低频次、非刚需,美发O2O普遍不被看好。从美业融资情况看,美发基本没有融资,可见投资人对美发业O2O并不看好。其原因是,美发业线下门店较为发 达,线下店无数,线上很难竞争;上门等家庭场景不能与美发服务相融合;顾客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于选择熟知的发行店或者就近选择美发门店,美发咨 询等服务需求较少。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 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 都是难题。
2、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为何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 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O2O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1、低频消费,缺乏资源。婚嫁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较短。在本次盘点中盘点出的已经停止运营的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稍早。由于婚嫁行业是低频需求的行业,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不断的拓展产业链(横向或纵向)就成了每个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2、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于线下资源而建立的,没有线下资源无异于无源之水。很多基于平台的网站,无法立足于市场之中。
1、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竞争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不管平台还是重度垂直型企业,目前的家装企业都主打“0曾项”、“环保材料”、“高级供应商”等口号,差异化不明显。
2. 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难以品牌化。互联网家装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装行业自有其复杂性,目前很多企业都是紧盯价格战,以此来抢占渠 道、抢占用户,699元、688元、777元等千元以下套餐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透明,可以随意比价,有些企业无法很好地整合产业链、压缩成本,为了保证 利益不能加入千元以下套餐的混战,而用户本身是追求性价比的,对于质量和服务相差不多的产品,自然优先选择价位更低得一家。
当然,价格战并不是最佳选择,品牌化是更能保证市场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场热不热,品牌的那几家总是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有些企业价格战跟不上,品牌化之路还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业的漩涡中。
1、大佬初现,格局已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
2、投资收紧大批拼车公司面临断粮据了解,自2013年北京颁布《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搭乘之后,拼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提供私家车拼车业务的公司超过20家。
但是随着滴滴宣布进军拼车市场,投资人对拼车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拼车软件融资难度骤增。作为拼车行业三强,虽然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还是凭借其用户和市场份额,融到了大战前的最新一批“粮草”,但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粮草”。
1、门槛极高: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有着极高的门槛。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服务难保证:对于汽车后市场,一个基于服务的市场来说,没有渠道可以压缩,要为消费者讨到便宜,只有一条路,给商家带去足够的客户量,薄利多销,就是 团购模式。但服务资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样有库存。团购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饱和,从而引发消费者的预约和排队,降低整体的消费体验。
3、口碑与公信力不够: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店面,按照现在的点评方式,都不足以带来太多口碑上的帮助。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汽车服务项目又很多,车 作为主要的服务载体不会说话,绝大部分消费者又说不明白,专家不在现场也都说不明白,那在网上的点评不是“瞎评”吗?点评公信力下降,口碑传播也因此失 效,这对于运营O2O的中间商来说是一个难题。
1. 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成为新常态。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这个行业太拥挤了,有1000个玩家,市场只能容纳100个,900家都得滚蛋。
2. 租房领域龙头隐现。2015年初,链家租房业务零佣金,只收5天的房租作服务费。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前者链家,占据北京一半的二手房成交市场。后者爱屋吉屋上线4个月后,成为上海租房市场的第一。烧不起钱的公司只能让道。
1、过于乐观,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做支撑。以K12教育来说,这类项目多为提供在线授课、辅导、答疑等服务,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被学校和传 统教育企业“垄断”的,因此这类平台如果体量过小很难对抗传统,一旦占线过长,现金流又不稳定就变得很危险。最典型的是“小龙女”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 网,她在失败后曾说过自己“二次创业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资”。
2. 行业巨头顶半边天,小企业难发展。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产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巨头在流量上的优势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3.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最大问题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粗暴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学习要有很高很高的积极 性,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学生来说会很痛苦。在线教育获取成本越来越来,同质化使得有些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80后,或将成为中国最孤独的一代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80后,都是最悲剧的一代人,这代人恰恰赶上了时代变化的夹缝,读书、就业、高房价、生孩子、养老等等所有的高难度问题都抛给了我们。如果说年轻时候我们什么都有可以抗,但是“老无所养”这个问题,将使80后成为中国最孤独的这一代人!
——水木然 微信号:smr669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当年被称为“小皇帝”的一代人,已经从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太子爷,登基为掌管家事挑大梁的万岁爷。成家立业养家育儿,每个人都是家里杠杠的中流砥柱。
当年的“非常六+一”模式,代表了80后的成长轨迹,父母和祖辈的疼爱泛滥,鼓胀的钱包也仿佛从不会消瘦。然而时过境迁,转眼间模式来了一个大反转,一个由独生子女结合的小家庭要面临照顾两家父母的重担,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从经济亦或是时间上,都是一道难题。
接下来的中国养老危机中,80后整个群体将经历不可承受之痛。
下图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如图:
所谓生育率,就是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的孩子数量。根据上图中的数据,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均值在6.0;
(2)由6.0降为2.0;
(3)稳定在1.8.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妇女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35!
从这幅图上可以了解到,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社会了!
正在老去的父母,和正在长大的孩子,这两个哪个不是我们80后天大的责任?
纵观今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已经形成庞大队伍,占总人口的比例今后只增无减。虽然注重养生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无论是因病还是因衰老,绝大多数老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需要照顾的地方。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80后来说,一方面事业家庭都处在上升期,让他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另一方面正值盛年无痛无痒的身体状态,使他们很难去想象去理解父辈祖辈正在经历的衰老。
再给出一张图,下图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做的年龄结构分布图。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这张图:
纵轴为人口数量,横轴为年龄分段,5岁为一档,从0-4岁开始,直至80-84岁,之后年龄段的人数比起总人口数太少,加之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3岁,故略去不表。
有两个年龄峰值段:20-24岁和40-44岁,各取中间值作为代表,22岁和42岁,两个峰值年龄的时差是20年,差不多等于一个人口代际的时间,80后群体处于20-24岁和25-29岁两档,整体来看,80后年龄每小一岁,相应人数就多一点。
根据前面一张图中的生育率数值,1950年-1970年,该数值高达6.0,也就是说这二十年是人口出生旺盛期,也称之为第一波婴儿潮;那么时间移到2010年,这个时段出生的人,其年龄到了40岁-60岁,因此在第二张图中可以看到,从60岁一直往后推到40岁,人口数量是陡峭上升的。
1970年-1980年,前一张图中生育率数值从6.0快速下降到2.0,反映在第二张图中,就是40岁至30岁的人数陡峭下跌。
也许有人会问,1980年开始,生育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那怎么年龄低于30岁的人数又出现上涨了呢?这是因为1960年左右出生的大批人口都到了生育年龄,因此出现了第二波婴儿潮,在这波婴儿潮中出生的小孩正是现在的80后。
由于生育率是2.0甚至更低,因此,这波婴儿潮每个时段的总人数不可能超出其父母一辈的总人数。原因在于,男女比例大致1:1,而小孩由女人生育,生育率是2.0,所以,两个大人最多只能对应两个孩子。
由于40岁至30岁的人数陡峭下跌,因此这群人的生育期来临后,对应的18岁之后的未成年人数也在减少,一直减少到5-9岁年龄段,此为谷底,之后出生的人数又开始上升,第三波婴儿潮来临,原因就在于30岁以下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并到了生育期。
再看邻国日本,同样是老龄化社会的代表,却有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养老观念。日本把对老年人的专业护理称为“介护”,“自立支援”是介护的核心理念。重视老人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尽可能利用自身能力完成日常生活行为,在最大程度上维持尊严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的生活充满希望。
综上所述,可以小结一下:在某一个年龄段,从年长到年轻的人数在逐渐上升,那么当该年龄段的妇女到了生育期(即经过一个代际的时间),出生的婴儿数量也逐渐上升,反之亦然;如果生育率低于2.0,那么出生的婴儿总数一定低于相应年龄段的父母辈总数。
根据这个结论,再结合目前生育率小于2.0的情况,依托第二张图中的数据波形图,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未来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图(见下图),横轴依然是年龄,纵轴是人口数量。
(图: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
显而易见,照此下去,中国人口总数会快速下滑,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赡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从整个社会人群的收入中位数看,80后的上一代人可以做到一人工作养活三口之家;再往上追溯一代人,可以看到,一人工作养活五口之家;而现在的80后,小夫妻两人工作养一个小孩,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因此,即使国家全面放开二胎,能生二胎及以上的家庭少之又少。
事实证明,人手多往往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家务需求,不经思考强买强卖式的伺候不等于还原老人之前的生活。如果年轻一代不能与时共进,吸收新理念,接触新体系,那么最终很可能是花钱不讨好,受累无赞扬。
(图:过去与未来的中国老年赡养比率)
上图中红柱表示的是中国过去及未来工作人口(15-59岁)与老人(60岁以上)人数之比。
中国从2013年开始,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25年,老龄化速度正在递增。
2025年,工作人口与老人人数之比是3.0,目前这一数值在5.5,即未来十年内会下降近一半。这意味着什么?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比例将由8%升至16%,企业缴纳的养老金比例将由20%猛增至40%!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十年中,社保制度一定会发生本质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就是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
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到,到2040年,这一数值是2.0,即2个工作人口养活1个老人(还需要抚养小孩),这是什么概念?目前这个数值在5.5的情况下,养老金账户已经在空账运行了,那么在2.0的情况下,工作人口将每月缴纳近三倍于现在的养老金比例,那日常生活开支怎么办,抚养小孩怎么办?不可想象!
是否能让财政来兜底?我要问的是,财政收入的钱哪里来,归根结底,还是由工作人口创造贡献的,可是在未来,劳动人口的绝对数目和相对数目都在下降,因此让财政来兜底的前提都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2040年,正好是80后集体退休的年龄,再结合第四张图中右面的两列数据,不难看出,其他国家的80后都将面对悲惨的养老结局,也就是说,未来的养老危机将是全球参与。
我们经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社会的年轻人数量越多、年龄越轻,经济就越有活力。
第四张图中2005年以后的数据还是联合国根据假设的中国恒定生育率1.8测算出来的(即每个妇女一辈子生育1.8个子女),实际这一数据更低,也就是之前说的,2010年已经降到了1.35,换句话说,工作人口与老人之比会以更惊人的速度下降。80后将提早进入养老悲剧时代。
更加悲惨的是,80后退休前,在生活成本高企的环境下,以房奴、车奴、卡奴的身份还将面临4-2-1家庭结构,即一对80后夫妻要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子女;一个上世纪20后或30后的老人生病卧床,几个50后的子女轮流照顾,都显得力不从心,不要说2个80后去照顾4个老人了,俗话说“久卧床榻无孝子”。80后最早会从40岁开始(这时上一代人基本进入70岁,各种病状正在出现),就将进入忙碌辛苦又没有回报的惨淡余生。
80后的养老出路在哪里?
难道说真的要延迟退休?目前赡养比高达5.5,已经出现了要延迟到65岁退休,那么当赡养比是2.0时要延迟到几岁退休?
如果你还有30年方能退休,那就需要一笔300多万元的养老金安度晚年。
以房养老?80后在青壮年时期用30年时间还清了房屋按揭贷款,终于有了完全自我产权的房子,之后因为养老却还要再次抵押给银行,获取反按揭贷款?如果那时房产泡沫破灭,再加上房龄已经接近合格抵押品35年的资产年限,银行不认可怎么办?根据前述预测,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房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低,而存量房随着前一代老人的去世,变成名副其实的空房,大量空置房被释放出来,房子将会变得供远大于求,房产泡沫破灭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其实从第二张图中就可以看到,2010年时,20-24岁是人口的高峰期,其后比之更年轻的年龄人口急速下滑;把20-24岁的青年人结婚买房年龄设定在30岁,那么容易推导出,年,房子的需求将达到顶峰,之后,随着青年人口数量下滑,再加上老年人的逝世,房子的供求关系发生巨大扭转,因此,年是房价真正的高危期,房价的崩塌也许提早就会来临。
行文至此,总结起来就是,80后在退休前经历了高生活成本、承担了最繁重的赡养任务,但到了退休时却无人赡养。
这一代的80后,需要面临空前的物质压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一成家就得对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去思考各类问题,思想上的贫瘠往往造成行动上的固化,创造力何从谈起?
在医疗费奇高和物价高通胀年代,养一个人的代价越来越高。但中国情况偏偏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赡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中国的60后,往往可以一人工作养活五口之家;70后可以做到一人工作养活三口之家;而现在的80后,小夫妻两人工作养一个小孩,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而新生代的90后跟80后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都要面对高房价、都处在物价高通胀年代、都有着4-2-1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2个夫妇,1个孩子),退休后社会整体赡养比都是极低的2.0,可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
反观90后,倒是与80后有着太多的相同:都是独生子女、都要面对高房价、都处在物价高通胀年代、都有着4-2-1家庭结构、退休后社会整体赡养比都是极低的2.0。可以说,90后简直复制了80后的一切。
我无法确定第四波婴儿潮是否开始出现转机,也不知道2050年后赡养比这个数值是否会出现拐点,能确定的是:80后、90后将为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的转型付出巨大代价,这个代价大到甚至不可承受。
来谈谈第三波婴儿潮。
第三波婴儿潮就是80后的子女,出生于21世纪的10年代左右,这里称他们为10后。
由于80后处于高生活成本的环境,加上房奴、车奴、卡奴的身份,即使可以生二胎,绝大多数80后夫妻依然选择只生一胎,甚至选择“丁克”状态,这就会造成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人口总数加速下滑。
等到10后们长大成人时,会发现,他们自己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80后也是独生子女,这时他们仍旧将面对4-2-1家庭结构!甚至部分家庭还要赡养隔代老人,即80后的父母辈。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至少都不是房奴,因为前面说过,随着上一代老人的陆续去世,大量空置房被释放,房价猛降,生活成本也随之下跌。不是房奴的10后们也许(注意是“也许”)会以此为契机,轻装上阵,将时间精力投入到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的浪潮中去,经济从而出现新的增长点,为可能的第四波婴儿潮转机埋下伏笔。
80后的光棍危机
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有103至107个男婴。这是最和谐的性别比例。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达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达121.18。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已经连续30多年超过107:100的最高警戒线。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当年出生性别比为116.9,其中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2,第二胎就飙升至151.92,第三胎更高达160.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胎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越往后就有更多的女胎被选择性堕胎,从而推高了出生性别比。
性别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光棍危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75亿人,这34年的平均性别比是114.7。按性别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万。15年后,每100个20岁的女孩周围,将环绕着118个同龄的追求者。据此估算,1990年出生的男性,将有六分之一不能组建家庭。2000年出生的男性,这个比例是七分之一。
男人之所以光棍,完全是自身能力的问题。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不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是一房一妻制,有一套房子,才能有一个老婆;没有房子,就没有老婆;有N套房子,就有N个老婆,所以传统社会中国的达官贵人说娶了一“房”姨太太,而不是说娶了一个姨太太。
3500万的男人光棍就相当于一个波兰或者加拿大的人数,是朝鲜或者伊拉克人数的1.5倍,是古巴或者希腊的3倍,是瑞典或者海地的4倍。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支“光棍军”,那些由于贫穷而不能娶妻、建家的男子汉,成为社会的反抗力量、破坏力量。中国清朝末年的“捻军”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光棍叛乱集团”所控制的地区一度拥有600万人口。
男女性别比失衡会造成早婚、订婚、婚姻买卖现象增多,导致婚姻错位、代际争夺及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以及同性恋、性疾病、性犯罪等社会现象增加,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水木然点评:其实80后的孤独感早已凸显,当80后离开大学校园开始成家立业逐渐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许多人就渐渐地产生了怀旧情怀。他们细数着童年时候玩过的游戏,怀念着童年时代吃过的零食,也许还会翻翻自己的箱子抽屉去寻找童年玩过的玩具,再次观看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重温童年时代的电影电视剧,听一听童年时喜欢的歌曲,或许是回到母校去走一走看一看,这种情怀大概只有80后才可以理解了。
本文选自《跨界战争》(作者:水木然,已经出版上市)。我们正处于变革的浪潮之巅,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巨变;传统社会秩序被瓦解、传统商业逻辑也被推倒重建,这就是一场“跨界战争”!国家、行业、企业、个人都被卷入其中!本书深刻剖析了这一系列过程,让你活在当下,读懂未来!请点击下面微店购买此书,阅读全书请关注水木然微信号:smr669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医生众创集团--杏香园,获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亿元A轮投资 - 海创汇官网
医生众创集团--杏香园,获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亿元A轮投资
今日头条&&|&& 12:00
  6月18日,杏香园宣布获得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的亿元人民币A轮投资。
  6月18日,杏香园宣布完成由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距离其平台上线刚好一周年。杏香园创始人沈法荣教授指出,融资后将进一步深化医疗+互联网布局。   据悉,杏香园是一家医生众创集团,由心血管专家沈法荣教授于2015年4月牵头创办,其定位是“医生创业的助手和平台”,帮助医生建立多点执业的联盟。去年6月18日,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正式启动,并于7月其宣布获得千万级天使投资。据官网显示,现在包含三个专家集团:心脏专家集团、静脉专家集团、消化专家集团。到目前为止,杏香园已经签约了100多位学科专家,涵盖了医学领域的所有专业。   除此之外,杏香园母品牌下已经孵化了10余个子项目,这些子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包括怡年健康、杏香医生、VIP消化、杏香园母婴、血管外科、疼痛、泌尿、肿瘤等医生集团。其中怡年健康在2015年获得了千万级天使融资。   至于为什么选择锦江集团,创始人沈法荣指出:“现在纯资本市场主要关注的是利润模型,但医疗很难快速找到利润点。我们选择锦江集团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上市公司,对医疗布局的眼光更长远。”   在国内,医生集团还是新事物,很多人不了解。资料显示,“医生集团”这个称呼来源于欧美,由“Medical Group”翻译而来,指的是由多个医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其特点是收入共享、共担损失、共享设备。据了解,医生集团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自由执业方式。美国医疗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2年的报告统计, 5.6%的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是医院的雇员,83%的美国医生在“医生集团”中行医。   [本文作者刘慧姝,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文章评论
  匿名用户
30亿孵化基金
创客项目创投基金联合加盟,从天使到IPO,全方位解决创业项目的资金后顾之忧。
3万家销售渠道资源
依托海尔集团日日顺四网资源,遍布全国村镇级,真正做到了“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更有合作销售渠道加盟
6万家加工制造资源
模块制造商,供应商,大数据,数字支付各方面资源加盟,合力共赢。
海创汇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掌握最新创业孵化资源信息,领略创业项目风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资专员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