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20162015中俄海上联合军演演船舰对比

&&&新闻热线:021-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落幕 创多个首次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湛江9月19日电 (李纯)随着全部预定课目演练的结束,历时8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19日在中国湛江落下帷幕。&nbsp&nbsp&nbsp&nbsp这是中俄两国海军五年来进行的第六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相比以往,此番演习凸显“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特点,创造了中俄“海上联合”系列演习的多个首次。&nbsp&nbsp&nbsp&nbsp――首次组织红蓝方“背靠背”对抗&nbsp&nbsp&nbsp&nbsp首次组织红蓝双方“背靠背”展开作战筹划与实兵对抗,可谓是此次演习的一大亮点。中俄参演舰艇混编为红方2个舰艇编队,与由中国海军舰、潜、机等兵力组成的蓝方开展了联合防空、联合反潜、实际使用武器等十余个科目的演练。&nbsp&nbsp&nbsp&nbsp演习过程中,红蓝双方“互不可见”,在接到联合导演部统一下达的作战背景后,各自部署相应行动,并随时根据对方动作做出应对措施,凸显了海战场的复杂性、敌情不可预知性和双方高度的对抗性。&nbsp&nbsp&nbsp&nbsp红方指挥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俞满江认为,中俄“海上联合-2016”演习强调实战化,符合中俄两国海军战斗力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筹划指挥、兵力协同、战术运用、综合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组织水平,为日后独立或联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打下坚实基础。&nbsp&nbsp&nbsp&nbsp――首次启用“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nbsp&nbsp&nbsp&nbsp双方参演兵力的混合编成也是本年度中俄海上联合演习的看点之一。无论是指挥机构、舰艇编队,还是陆战分队,演习中的诸多环节都是参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nbsp&nbsp&nbsp&nbsp中俄双方之间存在语言、战术等差异。在此次演习参演双方高度融合的情况下,首次启用的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初步打通参演双方的“信息瓶颈”,有助于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nbsp&nbsp&nbsp&nbsp中方执行导演、中国海军副参谋长董军指出,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的启用,有效提高了指挥效益和指挥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落实了演习实战化的各项要求。演习过程中,各参演舰艇编队良好运用这一指挥信息系统,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运用新装备的能力&nbsp&nbsp&nbsp&nbsp――首次演练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nbsp&nbsp&nbsp&nbsp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习中,中俄参演海军陆战队首次进行了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的演练。中俄参演陆战队员共同搭乘冲锋舟,在双方两栖装甲突击车的“火力掩护”下,合力向海岛上的蓝方阵地发起进攻。红蓝双方对抗性与中俄参演兵力的混编,在此次演练中得以体现。&nbsp&nbsp&nbsp&nbsp中方海军陆战队指挥员石志刚表示,沟通上的障碍与战术思想、作战原则上存在的差异,给参演双方混编兵力的指挥协同、兵力组织运用增添了难度。但联合登岛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研究的重点之一,双方陆战队员有着一定默契。&nbsp&nbsp&nbsp&nbsp随着几年来中俄海上联演的展开,两国海军陆战队之间有过多次交流与合作。在14日的联合对海岛进攻战斗战术综合演练中,中俄海军陆战队就已实现战术层面上的首次混编。正如中国海军某陆战旅副旅长孙浩所言,当日演练的成功进行建立在中俄双方互信基础上,也为参演双方打下良好的感情与战术基础。&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演落幕 创该系列演习多个首次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落幕 创多个首次
日 23:48 来源:中新社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湛江9月19日电 (李纯)随着全部预定课目演练的结束,历时8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19日在中国湛江落下帷幕。&nbsp&nbsp&nbsp&nbsp这是中俄两国海军五年来进行的第六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相比以往,此番演习凸显“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特点,创造了中俄“海上联合”系列演习的多个首次。&nbsp&nbsp&nbsp&nbsp――首次组织红蓝方“背靠背”对抗&nbsp&nbsp&nbsp&nbsp首次组织红蓝双方“背靠背”展开作战筹划与实兵对抗,可谓是此次演习的一大亮点。中俄参演舰艇混编为红方2个舰艇编队,与由中国海军舰、潜、机等兵力组成的蓝方开展了联合防空、联合反潜、实际使用武器等十余个科目的演练。&nbsp&nbsp&nbsp&nbsp演习过程中,红蓝双方“互不可见”,在接到联合导演部统一下达的作战背景后,各自部署相应行动,并随时根据对方动作做出应对措施,凸显了海战场的复杂性、敌情不可预知性和双方高度的对抗性。&nbsp&nbsp&nbsp&nbsp红方指挥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俞满江认为,中俄“海上联合-2016”演习强调实战化,符合中俄两国海军战斗力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筹划指挥、兵力协同、战术运用、综合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组织水平,为日后独立或联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打下坚实基础。&nbsp&nbsp&nbsp&nbsp――首次启用“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nbsp&nbsp&nbsp&nbsp双方参演兵力的混合编成也是本年度中俄海上联合演习的看点之一。无论是指挥机构、舰艇编队,还是陆战分队,演习中的诸多环节都是参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nbsp&nbsp&nbsp&nbsp中俄双方之间存在语言、战术等差异。在此次演习参演双方高度融合的情况下,首次启用的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初步打通参演双方的“信息瓶颈”,有助于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nbsp&nbsp&nbsp&nbsp中方执行导演、中国海军副参谋长董军指出,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的启用,有效提高了指挥效益和指挥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落实了演习实战化的各项要求。演习过程中,各参演舰艇编队良好运用这一指挥信息系统,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运用新装备的能力&nbsp&nbsp&nbsp&nbsp――首次演练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nbsp&nbsp&nbsp&nbsp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习中,中俄参演海军陆战队首次进行了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的演练。中俄参演陆战队员共同搭乘冲锋舟,在双方两栖装甲突击车的“火力掩护”下,合力向海岛上的蓝方阵地发起进攻。红蓝双方对抗性与中俄参演兵力的混编,在此次演练中得以体现。&nbsp&nbsp&nbsp&nbsp中方海军陆战队指挥员石志刚表示,沟通上的障碍与战术思想、作战原则上存在的差异,给参演双方混编兵力的指挥协同、兵力组织运用增添了难度。但联合登岛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研究的重点之一,双方陆战队员有着一定默契。&nbsp&nbsp&nbsp&nbsp随着几年来中俄海上联演的展开,两国海军陆战队之间有过多次交流与合作。在14日的联合对海岛进攻战斗战术综合演练中,中俄海军陆战队就已实现战术层面上的首次混编。正如中国海军某陆战旅副旅长孙浩所言,当日演练的成功进行建立在中俄双方互信基础上,也为参演双方打下良好的感情与战术基础。&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演落幕 创该系列演习多个首次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圆满结束
日09:02&&来源: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圆满结束,两国海军参演舰艇编队在湛江以东海域举行海上分航仪式。图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调整队形参加分航仪式。(穆可双)
9月19日,湛江以东某海域,风和日丽,浪花奔涌。
海天之间,战舰列阵,似长龙踏浪而来,气势恢宏。中午时分,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的两军舰艇编队,在这里举行分航仪式。
微风习习,如缓缓倾诉离别之意;碧波万顷,道不尽欢送之情。此前,这片海域还是硝烟滚滚,龙争虎斗;此刻,海面上随浪奔涌的是中俄海军的深情厚谊。
上午,联合导演部举行闭幕式后,双方舰艇从锚地起锚,驶向预定海域。中俄双方舰艇会合后,中方舰艇编队成纵队行驶在前,随后集体连续右转90度,与俄方舰艇编队相向而行。
14时45分,分航仪式正式开始。双方舰艇组成单纵队,彼此相向而行。语意为“中俄两国人民友谊万岁”“祝你们航行顺利”的信号旗组,在桅杆上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航行在各自编队最前面的,是中方的广州舰和俄方的“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驱逐舰。联演期间,两艘军舰作为红方第一舰艇编队的主力,共同完成了锚地防御、联合搜救、联合反潜等多个科目演练。
“再见了!再见了!”汽笛长鸣声中,双方舰上官兵分区整齐列阵,彼此挥手告别。
碧涛映日,情深似海。当昆仑山舰与俄方“佩列斯韦特”号登陆舰交错时,舰长黄永志高高扬起手中纪念“佩列斯韦特”号服役25周年的徽章,向对面的俄军官兵致意。
昨天下午,红方登陆群指挥所中俄双方成员交换礼物,登陆群参谋长塔夫卡耶夫中校向黄永志赠送了这枚徽章,以表达对他在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演练中出色指挥的敬意。
巍巍舰阵,浩荡前行。在昆仑山舰直升机起降平台上,身着海洋迷彩的某旅陆战队员,头戴钢盔、威武列阵。他们面向俄方舰艇,左手紧握钢枪,右手挥别致意。下士黄少青说:“身披战斗着装,是欢送俄军战友的最好方式。”此前,他们与俄陆战队员混合编组、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15时30分,随着双方编队中的最后一艘舰艇军山湖舰与俄方“贝辰加”号油船,缓缓相向驶来,鸣笛敬礼,此次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画上了圆满句号。
战舰,载着情谊道别远去,卷起的层层浪花,仿佛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中俄官兵友谊的欢快乐章。(石瑞宁、张旗、武元晋)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直击现场: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举行海上联合行动演练
关键字: 海上联合-2016中俄军演会上联合机动联合营救锚地防御东海
据《解放军报》官方微博消息,9月15日晚间至16日凌晨,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在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了海上联合机动、联合搜救、联合登临检查、联合保交、锚地防御等5个科目演练。演练采取灵活机动的导调方式,检验参演双方的训练水平和技战术能力。整个搜救过程中,无论是中俄双方舰艇、还是搜救人员,行动配合默契、救援快速高效,达到了演练的检验效果。
红方第1舰艇编队进行联合登临检查演练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举行海上联合行动演练
据新华社消息,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16日在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海上联合行动演练。演练采取灵活机动的导调方式,以检验参演双方的训练水平和技战术能力。
当日7时,红方第1、第2舰艇编队各自组成单纵队,分别向预定海域航渡。按照演练计划安排,当天中俄双方主要展开的是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演练,包括联合机动、联合搜救、联合登临检查、联合保交、锚地防御等5个课目。
8时许,舰艇编队在向预定海域行进过程中,展开编队运动演练和通信操演。由中俄舰艇组成的两个编队先后以单纵队、右横队、方位队、人字队等队形进行了联合机动。
10时许,当红方第1、第2舰艇编队收到红方联合指挥部发出的船舶遇险情况通报后,迅速前出至相关海域,两个舰艇编队分别派出舰载直升机搜索“落水人员”并锁定位置,救生艇快速向“落水人员”靠近实施救援。与此同时,损管小组搭乘小艇登临“遇险船只”,进行事故处理。在整个搜救过程中,无论是中俄双方舰艇,还是搜救人员,行动配合默契、救援快速高效。
9月16日,中国海军黄山舰出动小艇和人员对遇险商船进行营救
航渡中,当发现可疑船只后,红方两个舰艇编队指挥所按照红方联合指挥部要求,指挥所属舰艇向可疑船舶附近机动,对其实施围拦。在舰载直升机掩护下,由中俄陆战队员组成的登临小组乘小艇登临可疑船舶,对其实施搜检,随后将非法船拿捕押送赴指定海域。
9月16日,中国海军黄山舰派出陆战队员对可疑船只进行登临检查
联合保交对于有效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安全护送红方“商船”,红方第、第2舰艇编队组成护航队形前行。根据蓝方舰艇活动情况通报,红方护航舰艇编队加强自身防御,组织舰载直升机前出搜索蓝方袭扰舰艇,发现目标后,立即引导红方兵力实施“攻击”。
演练中,中俄双方依托首次使用的中俄海上联合专用指挥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战场态势”,并依此快速、果断定下作战决心,严密组织攻防行动,达到了演练的检验效果。
中俄参演兵力组织锚地防御演练
据新华社报道,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15日进入海上联合行动实施阶段。双方参演兵力航渡至锚地后,按照红蓝双方“背靠背”对抗的形式,于15日晚至16日凌晨进行了锚地防御演练。
广州舰直升机搭载特战队员紧急起飞,对锚地及周边海域进行侦察
15日16时许,由中俄双方舰艇混编而成的红方编队按照环形配置抛锚完毕后,随即利用舰艇技术观察器材、直升机、舰载小艇、目力观察等手段,构建了远中近综合锚泊防御体系,严防蓝方袭扰。
红方第1舰艇编队指挥员、海军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翟保然介绍说,编队当前锚地位于岸基火力的射程范围之内,蓝方派遣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的可能性很小,防御的重点是反特种破袭、反蛙人及反武装小艇袭扰。
由于是“背靠背”对抗,红方对蓝方所处位置、何时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袭扰并不知情,这让演习平添了几分紧张气息。记者所在的红方第1舰艇编队指挥舰、导弹驱逐舰广州舰,抛锚后立即派出警戒更,利用高倍望远镜实施了望,随舰的海军陆战队员也全副武装进行警戒。
在广州舰前甲板,担负警戒更的下士张灿伟说,通常情况下,由于白天能见度好、人员警惕性高,对方选择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实施袭扰的可能性较大。“但今晚是中秋月圆之夜,光线比平时好,有利于发现袭扰小艇。”张灿伟说。
据了解,锚地防御演练期间,红方各舰增设4组警戒更,24小时轮流值班,导航雷达、光电、红外等设备全时开机值班。此外,红方舰艇轮流担负编队防御警戒值班。值班舰值班时对海、对空警戒雷达全时值更,重点加强对空中、水面快速小型目标的搜索。
日落时分,广州舰派出2艘小艇及数名海军陆战队员,对附近海域进行巡逻。与此同时,导弹护卫舰黄山舰舰载直升机升空,利用机载侦察设备在锚地上空警戒。在直升机旋翼及小艇马达的远近交替的轰鸣声中,一张严密的立体防御网悄然结成。
22时40分许,广州舰对海警戒雷达发现可疑目标。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后,正在外围巡逻的小艇迅速前出查证,发现企图袭扰的蓝方小艇,发射信号弹实施模拟攻击,成功将其驱离。
据红方第1舰艇编队指挥部通报,截至16日6时30分演练结束,红方成功防御了蓝方的全程袭扰。
翻页为更多高清现场图~
红方第1舰艇编队进行联合登临检查演练:
红方第1舰艇编队进行联合登临检查演练:
9月16日,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对遇险商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9月16日,中国海军黄山舰和俄罗斯军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组成编队驶向演习海区:
广州舰直升机搭载特战队员紧急起飞,对锚地及周边海域进行侦察:
广州舰直升机完成侦察任务后着舰:
广州舰吊放小艇搭载特战队员前出巡逻警戒:
特战队员正在巡逻警戒:
(图文来源:中国军网/穆可双 宫玉聪 何友文;新华社/查春明)
原标题:绝对大片!中俄海上联合行动演练高清多图大放送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杜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演有哪些看点?
今天上午,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6”联演的海军参演舰艇抵达湛江某军港,海军在码头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这次在广东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的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将主要进行联合防空、联合反潜、联合立体夺控岛礁、联合搜救、联合登临检查、锚地防御以及实际使用武器等。那么,军演有哪些亮点和看点呢?
看点一:中俄主战装备参加军演
此次演习俄方参演兵力包括水面舰艇5艘,分别是“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驱逐舰、“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驱逐舰、“佩列斯维特”号登陆舰、“阿拉套”号拖船和“贝辰加”号油船,以及舰载直升机2架、海军陆战队和两栖装甲装备。中方参演兵力包括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补给舰等水面舰艇8艘,潜艇2艘,固定翼飞机11架,舰载直升机8架,以及海军陆战队和部分两栖装甲装备。
中俄海军这次派出的主战舰艇都是中俄海军目前在役的最高水平的主战舰艇,这些舰艇的参加,也标志中俄两国海军对加强两国之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两军协作水平、深化两国海军务实合作这种愿望和目的。
看点二:首次以南海舰队为主参加演习
据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介绍,“海上联合”系列演习是中俄双边框架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演习,自2012年举行首次举行演习以来,每年举行一次,此前,中国海军分别由北海、东海舰队兵力为主参加“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今年以南海舰队兵力为主参加该演习。
看点三:首次按照“红蓝方”进行编组
此次演习首次按照“红蓝方”形成进行编组,红方兵力由中俄海军舰艇混编,蓝方兵力由中方舰艇担任,演习期间红蓝双方将开展背靠背对抗演练。梁阳表示,这次演练是我们首次与外军在联合演习当中以背靠背的方式进行演习,红蓝双方不见面,对抗性很强、火药味儿很浓、实战化水平很高。
看点四:联合立体夺控岛礁是亮点
这是中俄两国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中首次在中国沿海进行登陆作战演练。登陆作战和反舰、反潜、防空一样是海军需要具备的基本作战能力,通过立体夺控岛礁演练,双方在指挥组织、兵力使用以及登陆作战战术运用方面展开合作,将提高两国海军登陆作战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实战化”,中俄“海上联合 2016”军演的第一主题_凤凰资讯
“实战化”,中俄“海上联合 2016”军演的第一主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同时,“海上联合-2016”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提高联演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有力推手。本届中俄海上联演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启用了“中俄海上联演指挥信息系统”,并配置到所有层级的指挥机构和参演舰艇上,两国海军参演部队实现了海空战场态势共享,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跃升。此外,在历届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如磋商、指挥、作战、保障、交流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措施,通过“海上联合-2016”得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大幅度提高了中俄海上联演的组织和实施效率。
原标题:“实战化”,中俄“海上联合 2016”军演的第一主题9月19日,历时8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完成全部预定演习课目圆满结束。当天下午,中俄双方舰艇编队隆重举行海上告别仪式。视觉中国供图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是和平时期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的最佳途径,与外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是学习借鉴外军的最好机会。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最高体现的中俄“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2012年以来已经常态化和机制化。9月12日至19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在中国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双方参演水面舰艇13艘,潜艇两艘,固定翼飞机11架,舰载直升机10架,海军陆战队员256人,坦克装甲车辆12辆。中方参演兵力以海军南海舰队为主,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均有舰艇参演,俄方参演兵力来自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自“海上联合-2012”以来,历届中俄海上联演均以“巩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军友好务实合作,增强中俄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能力,进一步提高海上联合防卫行动组织指挥水平,优化规范中俄海上联演的组织实施方法”为演习目的。以“聚焦实战、贴近实战”的我军新时期军事训练方针为指导,“海上联合-2016”增加了“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联演实战化的方法路子”的演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将“实战化”作为未来“海上联合”系列中俄军事演习的主题,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并落实在演习脚本设计、课目设置、作战想定、指挥关系、兵力编成、交流研讨等方面,联合演习由此取得了更加突出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效益。“联合立体夺控岛礁”是“海上联合-2016”军演的最大看点正确认识未来与谁打仗、在哪打仗、打什么仗、怎样打仗,是实施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提,也是提高军事训练效益和部队训练水平的重要抓手。历届“海上联合”系列中俄联合军演,都是针对中俄两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威胁、新挑战、新课题。而演习地域、时机和课目也反映出中俄双方对未来共同安全威胁的认知和判断,展现了双方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决心和意志。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在黄海海域举行,这是中俄双边关系框架内的首次海上联合军演。“海上联合-2013”在日本海海域举行,是我海军舰艇大编队首次赴远海演练。“海上联合-2014”在东海海空域举行,主席和普京总统视察参演部队,日美对演习全过程密切监视。“海上联合-2015”第一阶段在黑海和地中海东部海域举行,西方媒体空前关注,北约海空兵力跟踪监视。“海上联合-2015”第二阶段在日本海海域举行,首次演练了“海上联合登陆”课目,且中方首次派空军战机参演。这几届中俄海上联演,西方媒体普遍将其与当时发生的朝鲜试射导弹、黄岩岛问题、钓鱼岛争端、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危机等事件联系起来。2016年上半年以来,美海军增大在我南礁的海空巡航密度,“南海仲裁案”更像是菲律宾与一些别有所图的域外国家合演的一场闹剧,南海这一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海域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海上联合-2016”实兵演习开始的同日,美军在关岛附近海空域举行名为“勇敢之盾-2016”的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及100余架战机参演。俄罗斯也与他国存在岛屿争端,“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存在多年,俄视其为与日美同盟在远东地区爆发军事冲突的潜在诱因,俄军在远东地区举行的历次大规模演习和突击性战备检查中,海空联合登陆、岛屿攻防是必有课目。因此,“海上联合-2016”首次设置了“联合立体夺控岛礁”课目,自然引起各方极大关注,并引发西方媒体的多种解读。“海上联合-2016”联演更加突出实战化像作战一样演练,目的是在未来像演练一样作战,这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立足点。自“海上联合-2015”第二阶段,中俄海上联演开始突出任务式和课题式演练,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实战化训练的指导思想,以现实或潜在的安全威胁为背景,以使命任务和训练课题为牵引,贴近实战构建对抗环境,贴近实战设置演练课目,贴近实战考核指挥员的临机处置能力,贴近实战检验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海上联合-2016”的演习课题为“海上联合防卫行动”,“联合立体夺控岛礁”为核心演练课目,其他课目围绕其展开。演习的脚本构想是:在中俄共同利益相关的某海域,蓝方舰机对中俄船只实施拦截、骚扰和袭击,造成该海域安全形势恶化,并派兵侵占某岛,严重危害中俄的战略利益和该海域的安全稳定。根据联合国授权,中俄两国海军组成联合舰艇编队,成立联合指挥机构,在岸基空中力量支持下,寻歼蓝方海空兵力,保护战略航线畅通,夺取并控制被侵占岛礁,恢复相关海域的安全与秩序。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岛屿作战,往往需要面对拥有强大海空力量、全维战场空间的侦察和打击能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对手,需要争夺局部海域的制海权、制空权和制电磁权,需要保卫己方和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是复杂、高端、高强度、高烈度、强对抗的联合一体化作战,必须科学组织、细致筹划、充分准备。“联合立体夺控岛礁”课目的演练,对中俄双方的海上协同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会推动演练达到更高水平。在此次演练登陆兵力构成上,主要包括中方“云雾山”号和“昆仑山”号大型登陆舰、3架直-8舰载直升机以及俄方“佩列斯维特”号登陆舰,并由4架歼-11B、2架歼轰-7A、1架空警-200H、1架运-8警戒机等提供空中支持,参演的海军陆战队员人数超过以往各届。中俄双方陆战队员在冲锋舟上混合编组,泛水登陆,密切协同,占领和巩固滩头阵地。演习中,作为与中俄海上联合编队对抗的蓝方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蓝方兵力构成包括:1艘052C型导弹驱逐舰、非核动力潜艇2艘、4架歼轰-7A战机、1架卡-31警戒直升机等。在指挥体系上,首次开设了独立的蓝方舰艇编队指挥所,一改以往历届中俄海上联演中蓝方的配属地位,并根据课目设置、演习进程和红方行动,制订作战想定、实施指挥和组织对抗,演练更贴近实战,对抗强度极大提高。同时,“海上联合-2016”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提高联演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有力推手。本届中俄海上联演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启用了“中俄海上联演指挥信息系统”,并配置到所有层级的指挥机构和参演舰艇上,两国海军参演部队实现了海空战场态势共享,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跃升。此外,在历届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如磋商、指挥、作战、保障、交流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措施,通过“海上联合-2016”得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大幅度提高了中俄海上联演的组织和实施效率。在两军交流研讨方面,“海上联合-2016”也有创新,比如,首次设置了“港岸军事技能竞赛交流”环节,包括舰艇损管、船艺、临检拿捕、驻(锚)泊舰艇安全防御、陆战队军事竞赛等内容。其中,陆战队军事竞赛的项目设置基于岛屿作战特点,包括通过400米渡海登岛障碍、直升机机降滑降、建筑物攀登与滑降、对海岛防御之敌战斗战术综合演练等,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战价值。中俄海军官兵混合编组演练,相互观摩学习课目训练,交流研讨经验方法,技战术水平得到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两军的战场协同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中俄海上联演期待新发展自2012年以来的历届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笔者均有幸参加,因此亲眼见证了“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向着更联合、更协作、更务实的方向发展,演习也越来越注重军事效益,两国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海上联合”系列中俄联演,参演部队由海军单一军种,发展到海空多军兵种;演习区域由中俄两国近海,拓展到远海大洋;演习课目由海军传统使命任务——保卫海上交通线,拓展到海上联合登陆和夺控岛礁;演习针对的威胁和挑战,涵盖了传统和非传统、高端高强度和低端低强度。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地缘政治和军事热点增多,国家、国家联盟、非国家性质组织乃至个人都成为冲突主体,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海上威胁和挑战的形式更加多样、复杂,一方面,高端、高强度海上战争的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低端、低强度海上冲突的风险增大且更具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此背景下,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在与时俱进。我们知道,海军秉承这样一个传统理念:所有驶向本舰的舰机都应被视作危险目标并加以警戒。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中俄两国各自面临的海上安全形势都很严峻。海上危机和冲突的爆发、演变、最终处置结果,不但取决于性质,还要受到发生地域、爆发时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快速响应能力是应对、处置海上危机的关键,它可以给各国各方高层更多的决策时间,并通过及时行动,控制事态发展的程度、范围。对此,西方海军的常见做法,是在战略协作能力已具有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成立诸如“海上快速反应部队”之类的联合海上力量,进一步提高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组织指挥海上联合防卫行动的效率。中俄“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作为国家间海上战略合作的典范,必将为维护地区和全球的海上和平、安全、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李大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971
播放数:224372
播放数:665033
播放数:156749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中俄海上联合军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