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中国楼市崩盘的后果不会崩盘

别说中国楼市不会崩盘,带你重温93年海南房地产崩盘的情景__经济纠纷法务网
&您的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别说中国楼市不会崩盘,带你重温93年海南房地产崩盘的情景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回落趋势(周诚主编:《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第194页。)。另据统计,海口市地价1991年最高为98万元/亩,到1993年涨至最高位为680万元/亩,而到1996年初则下降到约100万元/亩,跌幅达八成五,基本上回落到1991年的水平。
  地产泡沫时期,以四大银行为首的资金,包括大型国企以至乡镇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大量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房产泡沫在急剧膨胀后陷入了崩破。随后,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成了银行的债务人,这些债务人把赚的钱留给自己,留下的房地产则高价抵给银行。最终,伴随着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银行变成了海南最大的发展商。
  当时海南城市人口100多万,房地产公司就1.3W,平均80人一家地产公司,所有地产都在交易中,所有地产项目也建设中,谁也不知道建好以后给谁住,卖买房地产人没有打算住在海南的,从1楼签了房产卖买合同,到6楼加价就卖了,潘石屹这般人也在其中,92年8月潘石屹等人发嗅到了不对劲的味,撤离海南到北京发展,93年泡沫破裂!(提一句,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这一年,损失了3000万,从些发誓不碰地产)
  1.3W房地产公司倒闭了&#65533;,于海南有了三大景观&天涯,海角,烂尾楼&,潘石屹等万通系人马,也因海南泡沫把他们变成了地产大亨,冯仑(<font color="#.02,-0.07,-1.71%)董事局主席,潘石屹离开万通,通过离岸注册方式成立一家&外资&公司SOHO,易小迪离开万通成立了阳光地产!北京国贸边上万通广场,阳光100,SOHO现代城都是他们的项目。
  泡沫破灭后,海南的房地产抵押物一直处于贬值和不确定状态,国家派出的清查组经过几年的处置,仅收回了少量维持费用。由于许多项目只是挖了一个大坑,银行得到的抵押楼层基本都是空中楼阁,更惨痛的是,这些概念中的楼层多数竟被抵押了数次,不同的银行在确定自己的债主身份时,悲哀的发现这个&大坑&还欠着施工队惊人的垫资款,即使把整个项目变现也不足以支付工程款。跳水的楼价和不对称的信息继续支配着新一轮不平衡的资源占有,房地产泡沫在无形中造成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剥夺,给社会留下了更大的创伤。房地产泡沫中获利的投资商揣着资金走人了,留给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除了廉价的&烂尾&楼房,就是盘根错节的债权纠纷。
&&& 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三年,房价增长超过4倍。最后的遗产,是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1 u, |: c# k0 t7 C- [8 R
& & 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当银行开始着手处置不良资产时,才发现很多抵押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以天价抵押的楼盘不过是&空中楼阁&。
# a+ S7 I9 l: S; f
&&&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一年后的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烂尾楼遍地。2 A) ^2 B&&u) }! u
& &对于潘石屹以及其他经历过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软着落&的人来说,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 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用潘石屹的话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还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时隔十五年,下面的这组统计数字,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游戏的热火朝天:
&&&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4倍。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省北海市,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1992年,这座原本只有10万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经过轮番倒手,政府几万元/亩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万元/亩,当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达80平方公里。以至于次年前来视察的朱F基副总理忍不住提醒当地政府:&北海不同于我的上海&& (北海建设)要量力而行&。&在这场空前豪赌中,政府、银行、开发商结成了紧密的铁三角。其中银行不仅充当了游戏的鼓手和输血机,自己也忍不住客串了一把玩家的角色。& T8 B&&h: l* U4 o% \
& & 泡沫生成期间,以四大商业银行为首,银行资金、国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入海南,总数不下千亿。+ j, C2 P& p2 h2 k9 p, Y5 ?
& & 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成了银行的债务人。精明的开发商们纷纷把倒卖地皮或楼花赚到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还停留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 m# i/ U& v& U/ n
& & 据潘石屹本人透露,他和几位合伙人在海南炒房的第一笔资金500万元,就是通过一个北京朋友从银行弄到的贷款。由于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场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还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就已经被卖了好几道手。每一个玩家都想在游戏结束前赶快把手中的&花&传给下一个人。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潘石屹这样的好运气。日,当最后一群接到&花&的玩家正在紧张寻找下家时,终场哨声突然毫无征兆地吹响。当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F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次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银根全面紧缩,一路高歌猛进的海南房地产热顿时被釜底抽薪。! {0 P8 ?2 q% N5 G% ?& u4 E6 x
& & 这场调控的遗产,是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6 I1 O, ], ^, h9 D4 M( d
& & 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
& & 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当银行开始着手处置不良资产时,才发现很多抵押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以天价抵押的楼盘不过是&空中楼阁&。更糟糕的是,不少楼盘还欠着大量的工程款,有的甚至先后抵押了多次。& U$ J& y1 @; _& o& \- l5 E& Z) s
& & 即使是已经建成的抵押项目,由于泡沫破裂后,项目大幅贬值,其处置难度也超过想象。据统计,仅建行一家,先后处置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就达267个,报建面积76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占海南房地产存量的20%,现金回收比例不足20%。4 B; f* m6 q8 I
& & 一些老牌券商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因在海南进行了大量房地产直接投资,同样损失惨重。为此,证监会不得不在2001年4月全面叫停券商直接投资。1995年8月,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以解决省内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投资房地产而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但是这一亡羊补牢之举并未奏效。仅仅两年零10个月,海南发展银行就出现了挤兑风波。日,央行不得不宣布关闭海发行,这也是新中国首家因支付危机关闭的省级商业银行。+ ~&&E$ z& g, Q. }/ S+ C
& & 据了解,从1999年开始,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才基本结束。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353.87公顷,占闲置总量的98.17%,处置积压商品房444.82万平方米,占积压总量的97.6%。# N&&O4 t! l% Q: k. L8 V&&~3 @
& &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元气大伤的海南房地产也开始出现了缓慢的恢复性增长,不过,总成交量仍然有限。当年侥幸逃过一劫的潘石屹提醒人们:海南房产泡沫的后遗症仍未彻底结束。眼下正在全国其他城市蔓延的这场&史上最坚硬的泡沫&,究竟会不会重蹈十五年前海南的覆辙,没有人能说得清。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楼市会崩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