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救护车盘踞医院”有生意

“黑救护车”引发悲剧 被曝大医院职工介绍生意
日 17:27 |
作者:张海英
因为患者家属一般比较信任大医院内部职工,所以“黑救护车”就会内外勾结,长期寄生于大医院身上,肆意吸患者的“血”。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易找到自称正规救护车的各种车辆,这些车多为外地牌照,自称可为患者提供转院、场站接送、急救等服务,车主们将关系网撒向医院内部,护工、清洁工、保安等都会为他们介绍生意。(《新京报》1月24日)“黑救护车”不仅盘踞于北京大医院周边,也存在于广州、武汉、三亚等城市的大医院附近。由“黑救护车”引发的悲剧已经不少,如2015年8月,广州某医院门口发生一起“黑救护车”抢生意致昏迷患者被困5小时无法转院的恶性事件。武汉几年前则发生过“黑救护车”致患者死亡的案件。由于“黑救护车”没有配备合格的急救医生,没有完善的抢救设施,对患者生命健康是巨大威胁;其随意收费也损害了患者或其家属利益。另外,它对合法救护车形成不正当竞争,破坏了急救秩序。合法救护车供给不足,为“黑救护车”提供了生存土壤。北京聚集了很多大医院,每天有大量患者需要长途转运,而北京急救中心负责长途转运病人的车辆和人员只有4个班组。既然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矛盾,那么“黑救护车”就会填补供给缺口,必然猖獗。《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城市每5万人应配1辆救护车。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达到这个要求。即便达到这个标准,但城市有关部门在救护车资源分配方面是否合理,即患者短途转运配备的救护车数量与长途转运配备的数量比例是否合理,也值得反思。“黑救护车”之所以能生存,离不开大医院的“关照”。如果大医院的护工、清洁工、保安等内部人不给介绍生意,“黑救护车”就很难得到患者家属信任。因为患者、家属一般比较信任大医院内部职工,所以“黑救护车”就会内外勾结,长期寄生于大医院身上,肆意吸患者的“血”。寄生在大医院身上的不只是“黑救护车”,还有打不尽的“黄牛党”,有的利用挂号来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病床来牟利,有的帮助患者套取医保金以牟利,也就是说,大医院身上有很多“寄生虫”。有关方面有必要摸清公立医院身上还有多少“寄生虫”,然后对症下药、彻底铲除。张海英
编辑:梁霄_黑救护车_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_黑救护车_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黑救护车”为什么可以存在
&120&是院前急救机构受理医疗救援的唯一呼叫号码,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医疗结构不得擅自设立任何其它形式的急救电话,或者将急救电话接入其它医疗机构。姜堰市卫生局的官方网站上则公开公布了120-1和120-2的两路电话。
姜堰市急诊急救中心严主任坦言,通过语音导航把姜堰的急救市场分开,不仅造成市场混乱,还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给&黑救护车&拉客带来了可乘之机。
此外,目前合肥能够参加值班的车辆只有30多辆车,加上人员配置,明显缺口很大。120虽然属于医疗单位,但行业里因为没有标准和规范,政府相应的投入不足,导致行业靠自身力量难以发展。再加上没有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整个行业没有一个标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剩下的缺口,也&只好&由&黑救护车&填补。
评价此内容
热门关键词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号-2&&&
|版权及责任声明|“黑救护车”为何如此盛行?引人深思!
救护车图片:
救护车图片:
救护车图片:
近几年来,在各大医院门前都存在有大量私人运营的“黑救护车”。然而在暗中走访时发现,相比私人黑救护车,多家医院的正规救护车也是问题重重。普通的面包车配着专用警灯,再加上一个担架,就是目前多家医院救护车所配备的“急救装备”。
根据标准,我国将救护车分为运送型救护车、转运型救护车、等,依据患者病情程度来安排不同的救护车出勤。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除极少符合急救标准的车辆外,大部分救护车的配置甚至不如私人运营的“黑救护”,许多老百姓对于医院内部的救护车也是抱怨颇多。数量庞大的黑救护车何以堂而皇之地揽客,为何医院内正规救护车配置还不如这些黑救护车?
对此我们走访了多家医院,在医院的卫生间里,看到多处用钢笔写下的救护车电话以及夹在各种角落中的“救护车站”名片。其中一张名片正面印有“长途救护24小时服务”及电话号码,背面则印有“车上配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机等设备,负责运往全国各地”等字样。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黑救护车。
我们找到了一名黑救护车车主。“我的车不是改装的,是从医院包过来的,设备齐全。”当问及价格时,他表示:“护士和设备单独收费,陪护一次300,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设备要看你都用什么,也没多少钱。”经过攀谈了解到,这个黑救护车团体共有近10辆车,车上均有警示灯和红十字救护等标识。
当我们提出想先看车时,联系人似乎有所警觉:“车现在都在外面,你明天上午再来,但得先交点押金。”第二天上午,当我们再次来到医院看车时,对方却要求先告诉患者的姓名以及病房号,核实后才能看车。
我们询问了一些患者对黑救护车的态度,不少人表示在患者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会考虑。也有人直接表示,正规救护车太难约到,收费也贵,所以会选择。据报道,黑救护车每公里本钱约2.7元,生意好的时候一辆车一个月能赚1万元。目前,本地的病人接送及转院任务应完全由120负责,但由于黑救护车价格廉价,随叫随到,很多等不急医院救护车的患者,甚至是希望运送逝世者尸体回家的人,就成为了黑救护车最大的客户。
当问起这些黑救护是如何接到“急救任务”时,急救中心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部分黑救护车会与医院内部的工作职员,比如护士、接话员、医生相勾结。当有急诊任务时,他们会主动联系这些黑救护。每做成一笔“生意”,这些人都会收到红包提成。在暗访中我们得知,价格便宜、随叫随到是黑救护最大的优势。除此之外,一位行业内的人士还指出,黑救护能够存活的一大原因是医院正规救护车数量极少。
近几年,救护车并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从全国医患情况来看,救护车数量仍旧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从相关渠道获知,全国目前符合急救标准的救护车只有不到100000辆,而黑救护的数量却是体制内救护车的数倍以上。
那么卫生部门对于医院的救护车数量是如何调配的?就北京而言:北京急救专业机构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市急救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配置适量急救指挥车;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可按照每200张床位配置1辆救护车,原则上不超过4辆。
在采访中,很多救护车改装企业表示,尽管救护车标准在2007年已经颁布,但是目前我国急救车保有总量仍然很小,而且80%以上为运送型救护车。救护车总体数量偏少、配置低、管理系统紊乱长期以来一直是这一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的救护车标准也因细节上存有缺陷而成为一纸空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救护车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国内救护车行业标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从2001年开始,卫生部通过借鉴欧洲救护车标准,作为起草国内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最终在日制定出正式的救护车标准。
但是对于这份标准,行业人士并不认可。“标准制定得过于空泛,只是笼统的将救护车分为几个种类,并没有要求不同用途车型分配的比例,这是致命的缺陷。”我们了解到,标准分出的四种规格救护车不仅用途不同,价格也相差悬殊。例如一辆A类的普通运输型救护车造价一般在20万左右,而D类的特殊用途型救护车却至少要在200万以上。多家改装企业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运送型救护车受热捧的原因。
资料显示,转运型救护车为基础处理、观察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一般不用于急救出勤。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最低配置的救护车却成了急诊出勤的“主力军”。“造价200万的监护型救护车对于任何一家医院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它的存在唯一的用处就是应付上级检查。很多“救护车上除了十字标识之外,不准许有其他任何涂饰。这辆车上还有医院的广告和联系方式,太可笑了。”“就算是最基本的运输车型,也不能只有担架和氧气袋,这完全是私自改装。”
以上种种原因就是“黑救护车”盛行的原因,真是引人深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救护车为什么没人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