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讲一下霄汉男鬼鬼存在的意义

品味经典诗词文赋
我的图书馆
品味经典诗词文赋
& & & &   写在前面  三十年前,被动背诗词,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会因字句晦涩而痛苦。  多年以后,主动品诗词,虽难做到尽达原意,总会为些许触动而欢欣。  我相信,经历一些人生的浮沉,很多人会有同感。  《品味经典诗词文赋》所录作品,基本都是流传千古的名作。跟其它文学艺术哲理思想一样,对于诗词文赋,每个人都可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只要能找到心灵中共鸣的点,足矣,无须执着。一空所品,基本以三段论的形式进行:  1.创作背景 作者的背景,自身背景,环境背景;  2.作品赏析 作品的文字理解,韵律之美,境界之美;  3.作品意义 作品的文学意义,现实意义,人生意义。  开篇《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十年前,初读此句,心为之一震。  多年以来,每读此句,心都为之震。  我相信,在此处,很多人都心有所动。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心有所动,是对“凌绝顶,小众山”这种豪情的触动。这是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对事业的一种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念想,一个意象。  作者杜甫,少年优游,中年失意,晚年流离,一生坎坷,不待细说。这哥们,跟李白一样,天生就是为诗而生的。自幼他家境优越,家教良好,爷爷杜审言那是大诗人,做过京官,父亲当年是兖州司马。他从小聪明,“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所以,各种考试,一路畅通。汗血宝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二十四岁那年,进京考进士,落第。不中就不中,反正还年轻,先好好玩玩再说。那几年,这家伙意兴十足,“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天才始终是闲不住的!遥想当今圣上,十一年前封禅泰山,何等辉煌,我一定要登凌我人生之巅!远望泰山,一股豪气由中而发,作者写就此千古名篇——《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于诗词原文,我一向都是主张不翻译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自己的心,去想,去感同身受就是了!我很痛苦的是,好多文思优美的诗词,无限的意境,一经人翻译,韵味就差了。  但,为了理解,为了品味,还得经历这番痛苦。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都在此。“夫如何”三字,豪气毕露,泰山景致怎么样呢,让我来评价分说。齐鲁大地,青绿苍翠,连绵不绝。这里,也借齐鲁广袤大地烘托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萃集;神秀,神奇而秀美。泰山汇集了天地造化,神奇而秀美。此处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之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写大自然萃集神秀于泰山的好。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何尝又不是帝王的感受,天下人的感受呢!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割字用得妙,泰山高大巍峨,雄奇险峻,山两边天色如割裂开一般,一昏一晓,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此句,有很多不同的注解。我认为,此处理解为拟人化手法似乎更合适,更有意境。将自身代入泰山,山即我,我即山。如是,层云如从胸中生出,心胸也为之激荡;暮归飞鸟,投入我睁大的双目中。这是一种很美的意象。结合前两句,作者望岳,虽身未至,其情由远及近,由物及我,意蕴陡生,也为下一句做铺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定要。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借用《孟子?尽心上》中“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泰山,眼界开阔,故而能小天下。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天下,群山是那样的小。此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是作者的自我期许。  全诗,结构精妙,气势非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蕴含其中。开阔明朗,情调健康。这里的泰山,分明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是多彩人生的一个意象,也是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借用刘墉的一段话:“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我相信,当年杜甫望岳,是这么一座山。很多心有所动的人,心中也是这么一座山。
楼主发言:98次 发图:0张
分享有礼 |
  关于人生?一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本诗,出自《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第十五。一般认为,它是在感慨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享受人生,不要在乎钱财,不要企慕神仙。  一空经过一番考据和分析,发现本诗内蕴隽永,并非仅仅上述所言。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忧,人为什么要忧,必是有所欲,有所虑。千岁忧,虚指,跟百对应,长年的忧,无尽的忧。人生在世,不满百年,却总怀有长年的忧虑,为许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困扰,焦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苦,苦恼,为夜长而苦。秉,持、拿。此处,很多人认为原义大概是:白天过于短暂,夜晚太漫长,因此,不仅在白天,而且晚上应点着蜡烛,继续作乐。一空以为,原义并非如此。游,并非当现代人认为的游玩做乐理解。从与此诗年代相差无几的一些文献中,可发现一些端倪。如《论语?述而》记载“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处的游于艺,指知识学问渊博,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游刃有余。所以,秉烛游,应该指沉浸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为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兹,来年。兹,本义指新生之草,草一年一生,故又引申为年。此处,一些人理解为,人要抓紧时间享乐,不能留待以后,为乐是指一些低级享受。《论语?雍也第六》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是以之为乐趣。乐是工作学习的最高境界。《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显然,这里的行乐,应该也是指做自己喜欢事业,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假若只是低级享受,那也不至于老大徒伤悲,只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费,钱财。 嗤,轻蔑的笑。只知道吝惜钱财的人多么愚蠢呀,他们是得不到后世人们的尊敬的,只会被后人嗤笑。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王子乔,古代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等,等同。期,期待。象王子乔这样的仙人,我们就不要想了。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昭明太子是我神往的几个人之一,他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德才兼备,体恤天下子民,酷爱读书,博闻强识,喜欢结识饱学之士,“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以他的志趣、绝代风华,此诗如果只是强调低级享乐主义,恐怕是难以入选《昭明文选》的。  艺术上,本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天然浑成,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意味隽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四十一》中评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情如此,方为不隔。”不隔,是指用直白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毫无掩饰。这,也是本诗的魅力所在。  人生短暂,无需为太多的琐事而烦恼,钱财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你对什么领域感兴趣,乐于做什么事情,就赶紧去做吧!
  关于人性(一)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长歌当哭,我相信,很多很多人,读到此诗,都无法做到太上忘情。一空也是青衫湿过好几回。擦干眼泪,继续品读。  读《诗经》比较费劲,那个时代的字词,跟现代字词的形、义相去较远,那时代的行文模式跟现代也大相径庭,不过影响也不大,把握规则(比如明白赋、比、兴)后用心去品就行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本草纲目》载“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匪,非。伊,是。劬(qú)劳,辛勤劳苦。劳瘁,劳累憔悴。蔚(wèi),也是一种草。作者见到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于是拿它们做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比喻人成材而且孝顺;而蒿与蔚,都是散生,都不能食用,比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借它们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是说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曾评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空。维,乃,是。罍(lěi),盛水器具。用瓶来比喻父母,用罍比喻子女。瓶从罍中汲水,瓶空了是因为罍中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这里比喻父母年纪大了,子女却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应该感到羞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鲜(xiǎn),指寡、孤。鲜民,失去父母的孩子。怙(hù)恃,依靠。衔恤,含哀,带着哀愁。靡,没有。靡至,没回家,“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失去父母的孩子,没有父母的依靠,出门带着忧愁,回家像没家一样,经受这样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真不如死去的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鞠,养。拊,通“抚”。畜,通“慉”,喜爱。顾,顾念。复,通“覆”,庇护。腹,怀抱,作担心解。亲爱的父母呀,是你们生我养我,疼我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担心着我。这里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如哭诉一般,声声是泪,字字是血。清代大儒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昊(hào)天,苍天。罔,无。极,边际。想要报答父母如苍天般,无边无际的恩德。这句是想说,想报答你们无尽的恩德,可是现在无以为报了。充分表达了作者无法报答父母恩情的终天长恨,至情至性,却又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烈烈,高耸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猛烈的样子。 谷,赡养。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卒,终,指养老送终。南山呀,你如此的高耸艰险,狂风不止,别人都能赡养父母,为何只有我如此不幸?唯独我不能够终养父母啊。用南山的高大艰险和狂风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失去父母的悲恸与凄凉。烈烈、发发、律律、弗弗,读来如呜咽一般,加重了哀思。  全诗,内容回环复沓,所谓复沓,指章与章之间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通过复沓,达到反复咏叹的效果,增强全诗的情感。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前三段用莪、蒿、蔚、瓶、罍作比,先比后赋。第四段为赋,最后两段以南山和飘风起兴,先兴后赋。方法灵活,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作者的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据《晋书_孝友传》记载,王裒这个人因为父亲早死,悲痛不已,就隐居去当教书匠,每次读到《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时候,痛哭流涕,于是,“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对于此诗,我不想多说什么,实在没有资格评论!呜呼哀哉!  《论语_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代人,阿猫阿狗你都供给饮食加以饲养,如果仅仅是供养父母而没有敬心,那你拿父母跟猫狗有什么分别呢?  转抄一则网上流传的段子。倘若父母年迈家外地,不便晨省昏定,每日电话请安则为必须。1.响三不响四。电话响三声无人接,不必再响,恐父母在厕所,急接易闪失,过十分钟再打过去。2.问小事,不问大事。大事勿说,恐父母惊,小事请示,让父母举得有用。3.宜笑不宜严肃。严肃或猜疑,笑可感人。此三事知,孝心也。
  关于情绪(一)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诗也叫《下江陵》,作者李白,字太白。  先说点废话。我们都知道,连黄口小孩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没有之一!这个人很牛,牛得是糊涂一塌!重温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不知名的山里,住着一个小孩,他学习不肯用功,逃学跑出去玩。走着走着,在一小溪边,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子,很是奇怪,就问:“老奶奶,您这是在玩什么呢?” “磨针。”“您真会玩!但,铁棒子怎么会磨成针呢?”老奶奶看着孩子,认真地说:“孩子,磨它成针是很难,只要每天坚持,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有用的针。孩子,学习也是这样的呀!”大家都猜到了,这个小孩,就是李白。受老奶奶的感化,他经过几十年的研磨,头发都上了霜,终于磨就世界文学史上最耀眼的针,之一!  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百分之一的糖水勾兑成的!  言归正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辞,辞别,离开。白帝,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彩云间,指白帝城高耸入云,也指此处地势高险。江陵,指湖北江陵县。千里,虚指,就是很远很远。为什么是彩云间,不是白云间?用王国维的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明白了!作者的心境是彩色的。一日还,一天就可到达,返还。一日就还,姑且不论当时有无那样快的船只,但,很明显,作者的心里是十分期待,十分愉快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迫切和痛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不住,叫个不停,叫得还比较欢实。这里的啼,当然不是啼哭,哀号。杜甫也有类似的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描述黄莺叫得挺欢实的样子。两岸的猴子,不停地叫,好像在为诗人送行一样,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畅快和兴奋呀。轻舟,指载得轻行得快的船。诗人一下子放下了内心的苦闷,何尝也不是一身轻。万重山,既写实景,也喻人生的万重山已过了。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历的感叹,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作者李白,经过多年的磨针之工,磨成了当年最耀眼的文学(据称其剑术天下第二)之针,名震天下,一度深受唐明皇的赏识和垂青,有望在仕途大展宏图,他本人也常怀“挂云帆济沧海”之志。但,还是这根针,扎疼了当朝的一些权贵,于是,打发他一些钱,让他游荡天下。后来,因无意卷入皇家的夺位斗争,诗人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当年李白已年届五十九(在世共61年),行至白帝城时遇赦,于是乘舟东还江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此名作《下江陵》。  同样是表达喜悦之情,这位天才笔下,全诗没有一字写情绪,但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出作者无尽的喜悦之情。诗人把愉快的心情用江山的壮丽多姿、灵物的一路欢叫、舟行的流畅轻快来表达,信手拈来,自然天成,气势豪爽,空灵飞动。难怪明代杨慎称赞:“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关于人性(二)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箜篌谣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结交朋友在于彼此之间相知,互相了解,彼此欣赏。骨肉之情,何必只是在亲人之间呢?相知的朋友,也能交如亲人般的骨肉情。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苏秦,战国时人,靠耍嘴皮子的家伙,游说各国君主,皆投其所好,上被视为耍嘴片子的能手。那些尽说好话图你所好的,往往是不忠实的,不诚心的,或者是有所图的。世情淡薄了,花言巧语的人就多了。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汉_桓宽《盐铁论_疾贪》“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靡草,草木顺风而倒。暂,短时间,很快。世人很容易像草随风一样,追求富贵,一步登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摧杌(wù),摧折倒下。君不见长在山顶上的树,一旦倒下,照样被砍伐当作烧柴。别看有的人,身居高位,一旦垮台,也同烧柴一样不值几文。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井中的泥岂能甘心永远沉于井底,总想着出井一见天日?可一旦到了井上,日晒泥干,便成了埃尘四处飞扬。一心想出头露面者,若只是泥质,出来了也只能是如浮尘一场空。  此诗创作于汉代,《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属《杂歌谣辞》,作者无从可考。  本诗,平铺直叙,尽在说理。委实说,并无多少新意,文学成就并不高,但,它从人性角度分析了交友之道,识人之道,做人之道,直指人心,直至今日,还是意味深长的。  箜篌是古代盛行的一种著名丝弦乐器,声音美妙动听,上至天子,下至达官贵人,多以此为乐。初读此诗,以为是类似于《李凭箜篌引》之类谈及箜篌的,仔细一读,跟箜篌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就奇怪了,明明是讲交友要知心,识人要观言行,做人不必太追求名利的道理,命名却是箜篌谣,它也不是词牌名或曲牌名。为此,一空查阅了诸多相关文献,均未找到合理的解释。《乐府诗集_卷二十六》说“有《箜篌谣》,不详所起,大略言结交当有终始”,这种解释,也让人一头雾水。一空大胆猜测,原因可能有两种:1.这是在弹箜篌时唱的一首歌谣;2.箜篌能弹出触动人心灵的音乐,这里用箜篌来预示此诗能打动人的心灵。  环境在变化,科技在变化,生活条件在变化,但人性,几千年来,基本没什么变化。几千年前发生在人们身上的,在现代,也会发生,将来,还会发生。此诗读来,仍像是说给现代人听的。  李白也曾写过《箜篌谣》,内容与之相仿,附录如下: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关于(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水一方”是我接触最早的《诗经》诗句,那是在三十多年前,自己尚在初中,收音机里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风靡一时,很凄婉,很唯美。  也是从那时起,知道了“在水一方”是关于的诗句。虽然多年后读《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知道了它或许并不一定是在讲。但,在一空心里,宁愿它是在讲,只愿它是在讲!  王国维在《人间诗话》里说,“《诗_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且看它是怎么得风人(文人)深致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jiān jiā),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从,跟随,追寻。阻,险阻。溯游,顺流而下。宛,仿佛、好像。宛在水中央,仿佛在河水的中间,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同“苍苍”,茂盛的样子。晞(xī),干。湄(méi),岸边,水草交接处。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坻(chí):水中的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同“苍苍”,茂盛的样子。未已,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涘(sì),水边。右,弯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比坻稍大。  全诗,共分三章,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而言,第一章已经表达完备,第二、三章不过是在反复咏叹而已,当然也表现了作者追寻伊人的执着。每章前二句以蒹葭起兴,深秋时分,芦苇茂盛,露水凝结。这些无不带着唯美、凄婉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它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预示着伊人的难以企及。三、四句的“伊人”,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意象,当然也是诗人所思念的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都是指“伊人”飘渺阻隔,可望不即,求之难得。后四句追寻的“溯洄、溯游”,道路的“长、跻、右”,河水的“中央、中坻、中沚”,都是描述诗人的执着,同时也表达追寻伊人时的道路曲折,飘乎无涯。  全诗,“最得风人深致”的,不是诗人的孜孜追求和怅然失落,而是“在水一方”这一可望难即的艺术意象!诗中,“伊人”是所追求的对象,“水”的意义在于困难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种意象中产生共鸣。“伊人”,可以是情人、贤才、友人,可以是事业、理想、前途;“水”,可以是深渊、险山,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这首诗的解读历来意见分歧。一是讽刺秦襄公,不用伊人(隐喻礼制)治国。二是说秦襄公不礼贤下士,致使贤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三是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一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说来见笑,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郭襄。郭襄对杨过那种朦朦的爱意,如镜花水月,多少次,为郭襄的情感无限唏嘘。在她的角度,这种爱,何尝不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呢?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像情窦初开时的朦朦爱恋,那么美妙,那么令人难以忘怀呢?这种爱恋,望之不可即,见之不可求,求之亦难得,令人无限回味,无限眷恋。所以,对于《蒹葭》,一空只愿相信它讲的只是!
  自然之美(一)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茫茫敕勒川,一马平铺在巍峨的阴山脚下。敕勒[chì lè],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一开头,诗歌就给人一种雄浑豪放,辽阔高远的草原大川形象,简洁、浑厚有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莽莽原野。四野(yǎ),草原的四面八方。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勾画了一幅气势浩然的草原全景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草原上的片片牛羊。见(xiàn):显露,露出来,“天”、“野”两句承上,使用叠沓手法,极力描绘天空之辽阔,原野之无垠。牛羊在草原间尽情的生活、玩乐,一幅天籁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  闭上眼睛,可以想象,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境,更有一群英武神勇的将士,在慷慨高歌这美丽可爱的家乡!  这是一首在南北朝时期敕勒族间流传的民歌。全歌,天然无雕饰,语言简练质朴,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为千古绝唱。对于敕勒族人,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剽悍、豪爽,实在不相信敕勒人是谁竟能写出“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满怀柔情的句子来。  本歌作者斛(hú)律金,北齐名将,满门公候。据载,北齐神武帝高欢当年攻打西魏兵败,为振作军心,斛律金作此《敕勒歌》,并带头领唱,使得将士怀乡,军心大振。  从来,真正触动人心的不是豪言壮语,功名利禄,而是发自内心,止乎灵魂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什么?是对生我养我的故乡母亲的挚爱。这种挚爱,恰恰是家乡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  斛律金不仅是沙场悍将,更懂得人性,透达人心。相信,这是一位伟大的将领!《北齐书》载:“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信了!  想起一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熟悉,这是《我的祖国》,红色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本曲词作家乔羽乔老爷子说:“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的战士在朝鲜的冰天雪地中一口炒面一口雪地坚持战斗,坚持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野心狼奋战到底?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家乡!”几句描绘美丽家乡的歌词,娓娓唱来,能让那些枪林弹雨,浴血拼杀的血性男儿热血沸腾,豪气陡生,虽千万人吾往矣!当年有一句话,“唱《我的祖国》心潮不澎湃,热血不沸腾者,可谓‘不爱国'”。
  是不是放错板块啦
18:46:15  是不是放错板块啦  -----------------------------  不会吧!应该放哪儿?
  天伦之乐(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吴地的地方话,泛指方言。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媪(ǎo),老妇。清平乐(yuè),词牌名。本词上阕,写一五口之家,有一矮小的茅草屋,房屋紧邻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白发的夫妇,带着酒后的微醉,在屋前聊天逗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织,编织。无赖,顽皮,可爱。下阕四句,白描直书,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可爱的就是那顽皮的小儿子,趴卧在溪边剥吃莲蓬。  年轻的时候读古诗词,总有一个疑问。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句子,有啥呀,不就是写一些平常的景象么,至于吹嘘成千古名句吗?是不是言过其实?  随着年岁的增长,才逐渐发觉,越是简单自然的东西,越是意味隽永,越是让人难以忘怀。譬如山泉水,甘冽清醇,回味无穷。这个东西,王国维称之为“境界”!境界这个玩意,说起来让人抓狂,说不清道不明,可意会不可言传。反正我也说不清楚,还是直接拿过来用吧。  这阙词,美的是意境,高的就是境界!  全词短短几句,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就简单白描,把一家普通农户的生活劳作状态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绘得维妙维肖,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茅檐,小溪,青草,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剥莲蓬,一幅生机勃勃、恬静祥和、温暖惬意的乡村生活图,跃然纸上,显得格外清新悦目。好一派诗情画意,好一境世外桃源!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就是境界!  还是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所描述的,既是他眼中的世界,也是他内心的世界!作者看到的是这么一种恬美、祥和的天伦之乐,在他的心中,这个世界何尝不应该是如此的!  作者辛弃疾,出生时住地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从小目睹汉人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誓报家仇国恨的念想就根植于他幼小的心灵,所以自小就发愤图强,苦练文韬武略(史载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二十二岁时曾率五十多人入几万人的敌营,擒得目标,全身而退),终其一生,都在梦想收复大好河山,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就这么一位文武全才,却屡遭朝廷排挤,一生大部分时间赋闲乡野,一直为壮志难酬而压抑与痛苦。本词,就写于作者晚年赋闲江西上饶乡村时。  全词,一空以为,最值得深味的是一个“醉”字。  醉的主体可以是翁媪,老夫妻几杯小酒下肚,带着微醉,打开了话匣子,正在用吴侬软语说着家常。这是多么和美的画面!有怎么样的心态才有如此美好的画面?  醉的主体也可能是作者,他看到如此安逸、幸福的场景,心都为之陶醉了!再就是他喝得稍醉,看到了这样如梦如幻的情境,不就是自己一直在为民追求的目标么?  作者经常以醉态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意象。最出名的是他的那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在那种醉态中,作者想象自己金戈铁马,冲锋陷阵,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最终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想象而已,可怜白发生!本词的醉态中,作者看到的、想象到的是一种安逸、祥和的天伦之乐,也可读作是作者对天下太平的一种意象,也是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懂了!
  关于社会(一)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本诗,最闪亮的,是下面一排字: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相信,很多很多人,对这十二个字耳熟能详。  之所以这么熟,是因为它经常出自某些著名政治人物之口。  之所以出自政治家之口,是因为他们在施新政时有担心,有顾虑。  之所以有担心顾虑,是因为存在许多许多阻碍。  之所以存在阻碍,是因为新政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  之所以会影响他人利益,是……。  ……  政治类的东东,一空不懂,也不在讨论之列,接着品。  本诗太长,年代太久,生僻、通假、异体字太多,限于篇幅,就不逐一注释了,有兴趣的可查阅相关资料。本着信达的原则,一空试着翻译如下。  苍天无道,贻害人间。朝廷政策不得人心,不知哪天才能废止?好的治国之策不被采纳,不好的反而大行其道。我看这些政策,弊病确实太多了。  一些政客,党同伐异,实在令人悲哀。逆他们的,即便是好的策略,也全弃之不用;顺他们的,哪怕是不好的,他们都同意。我看这些政策,不知要把国家搞到何种境地。  我的占卜灵龟已经厌烦了,不再告诉我好的策略。国家能人很多,可也没能有什么成就。朝廷中发言的人很多,但谁敢直陈时弊呢?就比如那些规划长远的政策,真正执行起来,却难以起得成效。  这样的国策实在让人痛心,不效仿前人成功经验,不遵从普遍的规律。当权者只听那些亲近之人的肤浅言论,并与他们讨论争辩。就比如把房子建在大道上,是不会太顺利成功的。  很多国家都没有明确的制度,但有的圣明有的鄙陋。民众虽然并不富足,但有些明哲善谋,有些严谨有治国之才。要像那些长流的泉水一样,永远爱护,不让他们沉沦与腐败!  人们不敢空手去打虎,不敢徒步去过河,只知道这个是危险的,却不知国家的政策问题,是更大的祸端。面对这样的政局,我时刻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面前,踩在薄冰上面。  翻译完了,很痛苦,大好的诗文诗意让我活生生的给糟践了!意尽而已!  本诗作者,不详,应该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朝廷大员。全诗,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愤慨和忧虑。第二章指出一些掌权者党同伐异,感叹这样下去,不知国家要弄到什么地步!第三章指出朝廷上人虽多,但都是一些空谈。第四章说朝廷的政策,上不遵古、下不合规,当权者偏听偏信,脱离实际。第五章谏劝当权者,国家各种人才都有,要珍惜他们。最后一章再次表达了自己忧虑国事的深沉心情。  这首诗,看起来很费劲,也没什么深远意境,谈不上什么境界。出彩的,不是它的文学意义,而是政治意义。  有人说,《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学的、的、八卦的,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据说,一些现代人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能在《诗经》里找到答案,这就有点邪乎了。  科技在变,环境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但人性,几千年来基本没怎么变。发生在古人身上的,还会发生在现代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后来人身上。《诗经》恰恰涵盖了人性的各个层面,从这点意义上说,它真是百科全书。  最后说一句,一空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在品读并翻译诗文,还真有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关于情义(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城阙(què ),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辅,护卫。三秦,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项羽破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故称三秦。津,渡口。五津,长江在蜀地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蜀州。宦游,在外做官。三秦大地,莽莽无际,辅卫着京师城阙。遥想蜀州,五津序列,应该是渺渺风烟。你和我,今天依依惜别,无比留恋,谁让咱都是出门为官的人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qí)路,岔路,分别之处。沾巾,泪水沾湿了衣服。四海之内,有你我这样彼此欣赏,情投意合的知己,不管是到哪里,都好像有彼此在身边。不要儿女情长,在我们分开的路口,落泪沾湿衣襟。  本诗立意如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唐代官名,县尉。作者在京城长安相送一位将到四川去做少府杜姓朋友。  开篇两句,景象置于“三秦”“五津”中,三秦写实,一望无边,气势豪迈;五津写虚,实为想象,古人描述渡口,多用风烟,如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这二景,一实一虚,一豪迈,一韵致,全诗的格调顿时壮阔豪迈,送别之情便没有了儿女作态。  第三四句,说明目的。此情此境下,原来是友人要出外为官,所以作别。感同身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应该是依依不舍,既高兴,又无奈。与第前两句搭配,一豪迈,一柔情,起伏跌宕,深蕴有致。  第五六句,奇峰突起,情调由上两句的凄恻转为豪迈,境界顿高。四海之内,有咱们这样的知己,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近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乐观豁达之情跃然纸上。这两句,从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脱化而来,显然,此处更加深蕴。  结尾两句,紧接前两句,情感于高处忽入舒缓,戛然而止。但我相信,他们肯定沾巾了,挥泪未必不丈夫!  全诗,其情依依不舍,其意高雅旷达,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没有了普通送别诗中悲凉凄怆之气,显得乐观开朗,清新高远。  人,一辈子,可能有很多朋友,但不一定能有一个知己。知己,是彼此了解、互相欣赏,且情真意切的人。而朋友,求同存异,“劝善规过足矣”。所以“士为知己者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词如此,安能不得不朽!   作者王勃,略述一下。他天生神童,书香世家,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是“词情英迈”;九岁时就著书打假,说颜氏《汉书》有问题,而且还不少,撰《指瑕》十卷;二十六岁时,作《滕王阁序》,文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动天下,艳绝古今!二十七岁那年,老天爷觉得,这样的人才流落人间,太让他没颜面了,也没同他父亲打个招呼,直接收走,天妒英才!
  这首蒹葭当然不能算诗了。商周时期,为男女之事着墨的少之又少,古人说话不直接,凡事取象,想说什么先给出暗喻。  蒹葭这首诗收入秦风,反映周幽王灭亡周平王掌权的迷茫,你看这个伊人在水之湄,在水之砥,等等,是个完全不确定的地方,有这样呕歌的吗?  古代政治依靠是保命基础,选择依附不当就很危险。周平王刚掌权,选择迁都还是不迁?选择那个国家作依靠?选择郑,卫,还是选择刚刚对立国有功的秦公?这才是诗中这个未知的伊人。  
13:08:04  这首蒹葭当然不能算诗了。商周时期,为男女之事着墨的少之又少,古人说话不直接,凡事取象,想说什么先给出暗喻。  ......  -----------------------------  兄台分析有理,在此先谢过!  一如兄台所言,“古人说话不直接,凡事取象,想说什么先给出暗喻”,这个也就是《诗经》的比兴手法。  文学与艺术、哲理一样,普遍采用的是象征性思维,这个赋予它们无限的美感和想象空间,也是它们的生命所在。单纯以逻辑性思维来分析文学本身的话,会让文学艺术索然寡味,走向死胡同。  兄台的分析有道理,是基于逻辑分析。并非不对,但只代表了一方面。  一空在开篇时说过:“跟其它文学艺术哲理思想一样,对于诗词文赋,每个人都可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只要能找到心灵中共鸣的点,足矣,无须执着。”  毕竟,在这里,我们不是搞原型研究的。
  关于情绪(二)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林花,树林的花。谢,凋谢。春红,春天的花朵,春天的色彩。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春天的色彩不再,这一切,来得实在太匆忙了。没有办法,它们怎么能经得起早晚的凄风冷雨摧残!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指林花沾雨,杜甫有《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醉,心醉,心碎,销魂。几时重,什么时候再来。飘落满地的红花,沾满雨水,像美人脸上的胭脂和泪水,让人心碎,什么时候,春光能再重逢呢?人生的这种无奈,这种怅恨,就像是江水东逝,无止无休。  全词,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在写恨。恨凄风冷雨,让花儿凋谢太快,恨美好春天不再,留下的,是让人心碎的场面,也不知春光何时再来。人生有太多的恨,一如滚滚江水,无止无休。  作者笔下的恨,是伤春之恨!“一切景语皆情语”,显然,他是要抒发现实生活中的无限怅恨。  作者哪来这么多恨?人生之仇恨,有几样,不共戴天!比如杀父之仇,亡国之恨,夺妻之恨等等。恰恰,作者占了其中几样。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本来皇帝当得无比滋润,有声有乐有美女。一夕之间,国让人家给灭了,赐封“违命侯”,就这,你不恨?还有,老婆被人家抢了。按说,皇帝老婆无数,抢就抢了,不差这一个。那,是他最钟爱的小周后,千古美人!抢了还不算,还当着他的面把他老婆给幸了(不懂的查书)。当然,他是不忍看这样的现场直播的。人家为了不扫他的兴,事后,画了现场图,送给他收藏。……,种种屈辱,能向何人说!阶下囚,不是那么好当的!  本词,就写在上面事件之后。作者所表达的,是伤春之恨,更是人生之恨。  本词,词牌名“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一空以为,还是相见欢好,更能反衬词人内心的苦楚与恸恨,而乌夜啼就有些直白了。  上阕起句“林花谢了春红”。林花,是春的灵魂,世上最美的东西;春红,是春的色彩,世上最美的色调。匆匆之间,它们“谢了”,能不让人惋惜?繁花似锦一个王朝顷刻坍塌,不正如林花之突然凋谢吗?短短六字,寄托无限的亡国伤悲。这一切,太匆匆!没有办法,柔弱的林花顶不住朝来寒雨,晚来凄风。“朝来”和“晚来”,叠词互文,指轮番的无情风雨,交加的残酷迫害。南唐的孱弱,又怎能挡住宋王朝的剽悍无情。“无奈”,流露出他自恨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悲怆。  下阕,“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胭脂泪,是林花着雨样子;相留醉,是人留花还是花留人,已恍惚难分,彼此之间,如痴如醉,心都碎了。胭脂,一般还多指美女。国破宫亡,那些宫女,那些美好的东西,何尝不带着眼泪,这一切,谁都会醉,谁都会心碎。“几时重”,那是永远不会重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尽之恨,如滔滔江水,无止无休。恨寒雨凄风,恨敌人,也恨自己!  本词,作者写恨,没有呼天抢地,长吁短叹,而是,借“林花、春红”这一美好的意境,将人生的无限怅恨寄寓其中。全词写恨,用笔上,看似随手抒写,却天然流丽,意味隽永,上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阙“只着一字,境界全出”,“长恨”、“长东”,叠字衔联,像是毫不经意,其实妙笔天成!
  说明  1.一空所有的注释,均有出处,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经过核对。有的解释与文献资料不同(比如百度百科),那是我觉得有疑义后,参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感悟做出的解释。顺便说一下,我的资料来源,除了案头的几十本文学方面的书籍外,还有四库全书和国学备览的电子版软件(如有微友需要,可免费奉送,致信我的邮箱:xtc_),还有维普、知网数据库等,当然,也有百度百科。但,一空不轻信任何一种资料的片面解释,每遇有疑义之处,均会反复查资料,特别是参照与本作品同时代的文献。  2.一空不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文学作品,有它的共性认识,我不会天马行空的按自己的意愿胡编乱造。但,每一篇的行文模式,表达角度以及某些关键之处的理解上,是赋予我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的。  3.一空之所以品味经典诗词文赋,只是在兑现着儿时一个梦想。乘现在还未至一饭三遗矢,做点儿算点儿吧。
  说明  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挚爱,让一空有了在天涯发帖,以求共勉的动机!  一空自忖才疏学浅,所品作品,难免偏颇与失义,在这里抛砖引玉,也是希望各位指正,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前面说过,诗词文赋跟其它文学艺术哲理思想一样,每个人都可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只要能找到心灵中共鸣的点,足矣,无须执着。  将我的思路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开篇《望岳》,然后分为九大板块: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情绪(离愁别恨),关于,关于情义,自然之美,天伦之乐,其它。还有,一空还会把自己的一些拙作贴出来,以求雅正。
10:51:03  说明  1.一空所有的注释,均有出处,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经过核对。有的解释与文献资料不同(比如百度百科),那是我觉得有疑义后,参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感悟做出的解释。顺便说一下,我的资料来源,除了案头的几十本 文学 方面的书籍外,还有四库全书和国学备览的电子版软件(如有微友需要,可免费奉送,致信我的邮箱:xtc_),还有维普、知网数据库等,当然,也有百度百科。但,一......  -----------------------------  更正说明:  本文,于天涯发帖前在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上发送。  上面说明中,有一处(如有微友需要,可免费奉送,......)错误,此处,微友当为朋友或坛友。特此更正,致歉!  顺带说一下,一空的微信公共号是“品位经典诗词文赋”,也期待朋友们关注、交流、雅正。
  自然之美(二) 春眠不觉晓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本诗简单明了,连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我还是出息点,不跟孩子们争注释了。一空要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  有人统计,中华诗词中,论普及之深,流传之广,千百年来,《春晓》稳坐榜首。在有中华文化的地方,不论肤色黄的、白的、黑的、棕的,不论个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不论性别男的、女的,地球人,但凡学过三首诗,必有一首是《春晓》!我是什么时候背它的,已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我的孩子、我同事朋友的孩子,学背这首诗时,都在咿呀学语。我还记得,当孩子顺利背完后,所有的家长,都是一脸的自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来夜短,睡着睡着,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是鸟儿的欢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酣睡,半梦半醒之间,隐约有风雨之声,不知花儿该吹落了多少。  初读,淡然无味。  再读,平凡无奇。  ……  再读,别有天地。  全诗,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春晨的喜爱;次句即景,一觉醒来,窗外处处是那清新婉转的鸟鸣,一派活力无限的春晓景象;三句回忆,朦胧睡意中那春意盎然的和风细雨,给人如烟如幻的想象;末句写实,落红片片,不知多少,由喜春变作惜春,惜春也是爱春,这里还隐含着诗人对落红的淡淡忧伤,给人无限遐想。  作者孟浩然,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名动公卿,早年有用世之志,但种种原因,困顿失意后,隐居终身。他品性高洁,情操高尚,不媚俗世,不趋承逢迎,与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张九龄等相交甚好,一生多隐居乡里,穷极山水之胜。  本诗,写在作者求官未成,不仕隐居之后,即便他心性高洁、恬淡释然,其内心也应当有些许失意。所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除了表达诗人爱春惜春之意外,也有如花、梦想如花而易凋落的忧伤。但,它并不悲苦。这种对春的愉悦与梦想易逝的惆怅交织在一起,春的明媚可爱与内心的五味杂陈融合在一起,作者耳之所闻,眼之所见,心之所感,付诸笔下,让全诗有一种独特的韵昧。  在韵律上,全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看似口语化,却有悠美的韵致,跌宕起伏。  在行文上,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奇绝的手法,一气呵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平易自然,但也悠远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在意境上,全诗简约不简单,直白不直露,透着恬淡柔和的意趣。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给人留下想象余地,把客观的自然景象与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互渗,意味隽永。  蒙娜丽莎的微笑,迷倒粉丝万万千,不是因其天真烂漫,爽朗直率,而是因为其微笑的神秘莫测,既舒畅温柔,又蕴涵淡淡忧伤,若隐若现,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沉思。  文学和艺术相通,谁说不是呢?
  关于人生(二)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晋?王羲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况脩短随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上文,一字一句,均依冯承素摹本而来。  跟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一空也是书法爱好者。跟许多书法爱好者一样,在很长时间里,一空都没察觉到《兰亭集序》是一篇很美很富人生哲理的散文。我相信,很多很多人,之所以知晓《兰亭集序》,只是因为它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天下第一行书!  围绕这个天下第一的玩意儿,有很多逸闻趣事、悲闻惨事,不待细说。  全文就不翻译了,有几个常识,需交待一番。  修禊(xì)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三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灾除邪。两晋时,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   流觞(shāng)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彭殇(shāng):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全文,是兰亭诗集一篇序文。作者介绍了其缘由、情形、成集经过、本集意义等,并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背景解析】  永和九年上巳节(三月三日)那天,当朝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与会名人有司徒(一品、宰相)谢安、辞赋家孙绰、高僧支遁、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当天天气很好,大家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即《兰亭集序》。  当时的东晋时期,国力衰败,异族入侵,半壁江山沦入敌手,政局动荡,各政治集团之间互相倾轧,互相残杀。士大夫多怀对现实的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文学创作上,内容消沉,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盛行。在写作形式上,普遍采用骈体文。  作者王羲之,虽为晋朝望族(伯父王导曾任司徒,官至丞相),满门公卿,但因父亲王旷在战场中下落不明而见疑,所以他从小渴望建功立业,为父雪耻。他曾一直希望能去关陇、巴蜀等边地施展作为,但未能如愿。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前后,他不断上书当权者,对内要明修政治、除烦省赋、惩治腐败,对外要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但,当时东晋贵族多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国家恢复无望。这些,让正直、清醒、务实、以救百姓之急为做官之道的王羲之无能为力,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内心一直充斥着无法明言的悲哀和无奈。  【品味全文】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后一部分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对世人思想虚无、不务实际、放荡不羁、及时行乐、蹉跎一生消极处世的悲叹;接着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时代思想。这里,一空经反复参详与分析,认为作者留有余味。以作者一贯的原则和心态,为什么没有明文告诫世人去积极应世,做些有价值(比如励精图治,强国富民)的事情呢?可能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作者多年挫折,志趣已淡(兰亭之会两年后,作者即辞官遁世);二是作者当年五十一岁,已属高龄,既然明确指出一为虚诞,一为妄作,意思已经很明确;三是以作者的雅洁,在老庄玄学盛行当年,点到为止已属不易。所以,在行文说理上,哀而不伤,点而不破!  全文,意境高远深奥。前面,景致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令人无限留恋与遐想;后面,抒情上“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启迪人们珍惜短暂生命,珍爱无限江山,积极应世,而不是消极处世。  全文,叙议有机结合,情景水乳交融,吐露胸怀率真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用笔激而不浮,悲而能壮;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洒脱流畅,清丽动人,如信手拈来,令人倍感亲切。与魏晋时期雕词琢句的骈文文风不同,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  作者王羲之,中国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关于他的点滴,我不废言了。我只想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他的人品,他的高洁,他的雅致,他的境界,天下第一,非他莫属!唐太宗李世民倾慕他的人品和书法技艺,“心慕手追,此人而已”,评价王羲之性格“以骨鲠称”,赞其为人正直,品格高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的一生很快,俯仰间就过去了。那些让我们无限留恋的事情,能做就赶紧做吧!
  好好学习一下,宏杨传统文化。  
21:16:04  好好学习一下,宏杨传统文化。  -----------------------------  期待交流与雅正!
  表 面 是 个 抬 头 背 书 的 书 生, 实 质 是 个 低 头 迷 路 的 莽 夫。   前面有人说了,放错版块了。
22:41:40  表 面 是 个 抬 头 背 书 的 书 生, 实 质 是 个 低 头 迷 路 的 莽 夫。  前面有人说了,放错版块了。  -----------------------------  指点一下,谢过!
22:41:40  表 面 是 个 抬 头 背 书 的 书 生, 实 质 是 个 低 头 迷 路 的 莽 夫。  前面有人说了,放错版块了。  -----------------------------   23楼
22:43:25  指点一下,谢过!  -----------------------------  点击:‘论坛’, 左侧出现版块条, 可去选择:‘闲闲书话’、‘散文天下’、‘天崖诗会’、‘诗词比兴’,任你选择适合的版块发表。
  回复第24楼(作者: 于
00:26)   22楼
22:41:40  表 面 是 个 抬 头 背……  ==========  谢了!  
  关于(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就中华传统文化与理念而言,凡是位列第一的,均有较深的意旨。  先说点题外的。这几年,严格的说是2013年,火了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赵缺,赵无咎。此人,言辞大胆,观点惊世骇俗,写就一书《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艳惊媒体。这里,拈出几个据说是经他严密考证而来的例子:在水一方的“伊人”是姜太公式的人,“执子之手”是男人的约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理解为白富美只能嫁给官二代等等。此外,他倡导文学技巧比内涵、意境更重要等。一空看过他写的一些诗词,实话说,有两把刷子。关于观点之辨,一空不想多谈,每个人只要找到其中共鸣的点,足矣。这里,我想阐明几点自己的感悟。其一,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意趣,多要以象征性思维来看分析理解,而非仅以逻辑性思维来穷理考据,否则就失去了其艺术价值;其二,技巧是形式,内涵和意境是内容,一切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或艺术品,无不有隽永深味的内容。所以,在品味经典诗词文赋中,一空重点放在内涵与意境上,至于五言、七言、词牌形式等,少做讨论。欣赏王国维的论点“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这一切,形式而已!  原文分三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水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洲,水中陆地;窈(yǎo),深邃,喻心灵美;窕(tiǎo),幽美,喻仪表美;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佳偶。君子,这里指男子。在诗经创作时代,君子有几层意思,一为地位高的人,与小人(地位卑贱的平民)相对,一为品德高尚的人,一为妻抬高夫的地位而称。  第一章,总述。以雎鸠和鸣于河洲之上起兴,指明贤良的淑女,是君子的佳偶。雎鸠和谐互鸣,喻配偶间和谐相处,配而不乱。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菜,水生植物,可食用;流,顺流而取;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思服,思念;悠哉悠哉,意为“悠悠”,指长,是说思念绵绵不断;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第二章,追求。以采荇菜起兴,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求而不得,彻夜翻来覆去,睡不安稳,是焦虑忧思状态下的真情流露。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琴、瑟,皆弦乐器,弹琴瑟;友,亲近;芼(mào),拔取,采摘;钟鼓乐之,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第三章,和美。写求而得之后的和美相处。此处,理解为想象求而得之似乎更妥,想象追求到淑女后让她亲近快乐的种种方法。毕竟,那个年代,琴瑟钟鼓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承诺,就像男孩追求女孩,许诺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他一样。  全诗,第一章态度比较客观,指明了那个时代的一种道德价值取向;第二章为现实主义描写,写男子在未求得淑女时思念之苦;第三章为浪漫主义情怀,想象得到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我们追求心仪女孩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辗转反侧,是不是也曾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她,这是多么朴实、纯真、美丽情感。  在周代,《诗经》本来是声和义的结合体,既作为歌谣来传唱,也富含现实教化意义。在声方面,《关雎》之声平和,乐者闻之而乐其乐,不至于淫,哀者闻之则哀其哀,不至于伤;在义方面,发乎情而止乎礼,故谓之和。  《关雎》冠于《诗经》之首,历代对它的评价都很高。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历来,对《关雎》的理解,有诸多异议,比如《毛诗正义》认为它旨在歌颂周文王正妻太姒无妒忌心,主动为丈夫寻求妾室,现代有人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阐释为“白富美只能嫁给官二代”等等。  一棵大树,植物学家看到的是物种,家看到的是生命,物理化学家看到的是物质和元素,艺术家看到的美。诗词,不是记录,不是传记,对每个人而言,它是美感,是象征,是心灵的碰撞,未必要论个是非对错!
  关于人生(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知北游》节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1),忽然而已。注然勃然(2),莫不出焉;油然寥然(3),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4),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5)。纷乎宛乎(6),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7)!不形之形,形之不形(8),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9)之所务(10)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11);明见无值(12),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1)白驹过隙,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就象快马跑过一个缝隙的时间。  (2)注然,如水之涌流;勃然,如苗之茁壮生长。  (3)油然寥(亦作漻)(liáo)然,形容变化消失之状。  (4)生物哀之,人之外的动物,为其同类之死而悲哀。  (5)韬,剑衣,弓剑的套子;帙(zhì),书衣,包书的套子;堕,毁坏。韬、帙,都有束缚、约束之义。认为死亡就是对这些天然约束的解除。形骸束缚,死则解堕。  (6)纷,多而杂,宛,释散。纷纶宛转,形容散失之状。  (7)大归,最大的复归,即死亡。  (8)不形之形,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形之不形,从有形体变为死亡。  (9)将至,将要明白大道的人。  (10)务,从事。  (11)至则不论,达于道之人不议论;论则不至,议论之人未达于道。  (12)明见无值,显明昭露的去识见大道就不会有所获。值,遇。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已化生者生于世间,又会变化而离开人世。生物会为其同类而悲哀,人类会为其亲人而伤悲。对于死亡,应是解脱了自然的束缚。纷纶宛转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大的复归呀!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又从有形体变为形体消失,这是人所共知的,却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这是人们共同的观点。体悟大道的人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追寻不会有所获,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大道不可能通过传言而得到,听别人讲不如闭耳朵来思考,这就是懂得了玄妙之道。  【品味全文】  本文节选自庄子《知北游》,此篇是通过老子跟孔子的谈话,论述大道。  一空算不上老庄的信徒,也自认没那个水平去论道。只是此段首句实在是流传太广,所以拿出来品读一二。关于这句,很多种不同的解读,略列举如下。  1.人生其实很短暂,一如人常在感慨蜉蝣朝生暮死,怜悯生命的一瞬即逝,却不曾想过自己亦只是造物主的弹指一挥间。苦苦熬度的百年时光,常常自觉乏累,常常力不从心,常常感慨时间走得太慢又太快。倘若心静,倘若气闲,不必锱铢必较,只要心甘情愿,都是再简单不过。  2.人生苦短,不要为小事耿耿于怀,大事则以糊涂化为小事。  3.人生在世和世界万物相比,不过是短短一瞬间,在还没有好好体会的时候,他就过去了或者嘎然而止。所以该珍惜的要珍惜,该放弃的要放弃,不要太执着或者拘泥于一定事物之上。人活天地间要得其所,不枉其一生就可以了。  4.它形容人生的短暂,叫我们好好珍惜,不要轻易放弃,努力作出一番事业来。  5.其意义在于人生是短暂的,只要学会知道进退取舍,才能在这段短暂的时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一空的理解也在其中。既然没有新意,就不单独说了。  【关于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著名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他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  这样交待很规矩,但实在没意趣,有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书籍。  赞同清代胡文英的观点,“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三闾者,屈原;漆园者,漆园吏,庄周是也!  在那个战火纷纷的战国时代,庄周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内心一直充斥着无法明言的悲哀和无奈。所以他一生,都在读书、漫游、观察、遐想中。想着想着,造就了一代思想巨人,名垂千古。  庄子还有句非常著名的话,“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暴露在干泥里,相互之间吐出水沫互相湿润着,延续生命,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曳、相互忘去。  爱人如此,兄弟如此,过命交情的朋友也如此。曾经,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相濡以沫,互相照应,多么感人!但真正美好的,莫若把曾经的美好珍藏心底,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去谱写自己的人生,让双方活得更精彩,这就是相忘于江湖。  与其评论他人的功长过短、是非曲直,不如相互淡忘,做好自己,归于自然。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关于(三)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选自汉-刘向《说苑-善说》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搴(qiān),拔起、揭起、撩起。訾(zǐ),诋毁、非议。诟耻(gòu chǐ),耻辱、辱骂。  今天是什么样的好日子啊,我驾着小船在水上轻快的漂流。  今天又是怎样的好日子啊,我有幸能与心慕已久的王子同船泛舟。  我是如此害羞,承蒙您友好相待,不因我的卑微而将我訾诟。  我的心里好生紧张,一直不停,因为我知道了眼前的您,就是我心中的王子!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它们都知道我的心思),而我对您的喜欢和仰慕,您却毫无知晓。  电影《夜宴》中,一首《越人歌》,清灵婉转,缥缈忧伤,把青女对太子的恋情演绎得悲切动人,荡气回肠。  《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说苑》第十一章善说篇,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历来,文化界,学术界对此歌的解读主要有下面两种。  其一 春秋时代,楚国令尹,楚王胞弟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就是这首《越人歌》。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其二 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据说鄂君在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与越女一同泛舟远行。  对于其二,越女的情歌,我觉得,恰恰由于子皙不懂越语,少女才敢于勇敢的表达,毕竟她面对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贵的令尹大人,所以歌里唱的除了爱慕,渴望,也含着些许的卑微。  以上,都是圆满的结果,歌者都得到了垂青。  在人世间,这种感情,很多很多,都是凄婉的结局,或者无疾而终,很多时候,它不过是飞蛾扑火的执着,无关结果。恰恰这个,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据载,有很多文学名家,经过辛苦卓绝的考证与分析,得出结论: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同性恋情的诗歌!分析过程我就不列出来了,不得不佩服那些严谨的考据家们,向他们致敬!  我不否认,此诗最初可能是事关同性恋情的。但我觉得,诗歌不是传记文学,如果一定要以考据的结论去理解的话,就失去了灵魂。  我看到的,是一个内心带着自卑情结的人,面对他(她)心中仰慕对象,有那么一丝羞怯,一丝惶恐,一丝忐忑,更有无限的眷恋和期待,这种情感,发乎心灵,写在脸上。它超越了,超越了男女,是一种灵魂深处的爱,炽热、纯真!歌里的王子,不一定非得是国王之子,谁说就不能是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男人心中景仰的对象呢?  《夜宴》导演冯小刚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的确,这首带着忧伤的歌,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如一抹浓雾,逐渐散去,消失无痕。  有一首诗,据说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相信,那时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关于(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  唐·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曾经,曾经经历。难为,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除却,除了,离开。经历过波澜壮阔,浩瀚无边的沧海之人,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除了巫山之云的斑斓梦幻,别处的云就不能称其为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匆匆经过,漫不经心地路过。半缘,一半因为。修道,诗人一生精修佛道,也指修道之人清心寡欲。虽常漫步在花丛,我却懒得去回头顾盼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修道养性,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全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它接连用沧海、巫山云、花拟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第一、二句用典。“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用沧海起笔,显得意境雄浑;“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宋玉《高唐赋》,其中“巫山之云”,是神女的化身。除了巫山上的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以观。用这个典故,表明此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也表达对她的真挚感情。?  第三、四句抒情。“取次花丛懒回顾”,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会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呢?“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一,没有了你,我看破红尘,安心修道;其二,失去了你,我已无心看“花”。?  世界上最好的是你,我心中只有你!?  据多方考证,此诗,作者是写给他离世不久的老婆的。无非是想对她说,苍茫大海我都经历过了,小河小溪就没什么兴趣了,巫山上的彩云我已看过,别处的就根本入不了我的法眼了,你就是我心中的苍茫大海和巫山彩云,你是我心中的女神,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让我动情,别处的“花”再多,我连瞅都懒得多瞅一眼。?  不知道是作者修行不够,还是小河小溪确有景致,或是他花别有风情,反正,时间不久,作者便另有新欢。要说,在唐朝,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男人有个三妻四妾也不算啥,有的甚至还成为佳话。你要有想法,未尝也不可,别说大话。偷偷说了就算了,还很高调,让天下人都知道了。你崇拜王维,想学习王维,却没人家的道行!(注,大诗人王维自夫人仙逝后,终生未娶,潜心修道)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这节操! ?  调侃一下。?    作者元稹,要说这人,不论才华、人品、用情,还是政绩,上都是可圈可点的,略述一下。?  元稹,字微之,少有才情,八岁丧父,一度寄人篱下,后发愤图强,一举及第。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一度出任同平章事(宰相)、刺史、节度使等,怀“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的人生理想,富民无数,但因锋芒太露,屡遭贬谪。也因这个,造就了他的个人品节,成就了他的文学才华。平日与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为友,文学上,以诗名最著,与白居易齐名,史称“元白”。?  情感上,元稹也颇富传奇。早年结识艺伎管儿,后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由红娘推波助澜私定终生,赴京后,娶高官之女韦丛,莺莺只得另嫁。七年恩爱后,韦丛仙逝,“离思”、“遣悲怀”墨迹未干,元稹又娶了河东才女裴柔之,其后又与名妓薛涛、刘采青深入交往。(顺便提一下,他与莺莺的,经元代戏曲名家王实甫改编,成为千古名剧《西厢记》)?  从他的文学作品看,元稹对每段情,都是用心的,都是认真的,甚至都是刻骨铭心的。唉,才子多情!?  本诗,就写在其妻韦丛离世不久,“半缘修道半缘君”的诗言志也成了千古调侃和诟病元稹的素材。?  本着不以情废文的原则,此诗能成千古名篇,还是值得深味的。?  这首七绝,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它以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来表达对的至诚和专一,让无数后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关于(五) 此情可待成追忆     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来惭愧,最初知道“此情可待”的,不是李商隐这首诗,而是一首歌,《Right Here waiting》,中文名叫《此情可待》,由美国流行乐坛巨星Richard Marx演绎。其中歌词“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及其旋律触动了千千万万高校学子的心灵,我也是其一。?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也知道了此歌名后面的三个字,也知道了《锦瑟》。虽然此诗并非仅仅写的是,但很多很多人是因而对此诗有所触动,那就归类于了。?  情人节前,一空接连发过两篇关于的诗歌品读,按最初构想,下一篇应是其他模块的内容。这几天,有些微友要求写《锦瑟》,大概是有所感吧。?  微友们,你们太狠了,你们难死一空了!?  《锦瑟》,史上最难读懂的诗,史上最大的诗,迷一样的诗!?  先不说诗,粗略了解一下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少年丧父,弱母少儿,苦撑门面,虽家境困厄,不费学业,十六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晚唐腐朽,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为底层小吏。就婚王氏,夫妻恩笃,本属私人事情,但其恩师令狐楚与丈人王茂元分属不同的党系(著名的牛李党争),因此他终生处在夹缝之中,给仕途带来厄运,终其一生,颠簸流离,苦苦挣扎,都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义山一生,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品格高尚,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对朋友,当其身处逆境时,能以自己的低微身份进行摇旗呐喊,匡持正义,不因对方遭贬而冷落;对百姓,为申民冤,不怕得罪上司,不怕丢官,显示其高尚气节;对感情,虽然一生有过几次爱的经历,比如与柳枝、宋华阳、荷花,但每次都恋得非常痴情,与王氏结婚后,对更加专一执着,王氏先他而去,终生未再娶。?  他的仕途和感情一样,充满着凄婉和悲凉色彩,每种经历,最后结果都是无限的凄凉与哀伤。?  诗人一生,在世仅四十六年,本诗就写在他离世的那一年。此诗,可理解为他一生的回顾,是对人生的感受和生命的体验,将其一生的情感都倾注在了里头,蕴涵着他人生的各个层面。所以,它意蕴深广,被誉为诗歌史上最难懂的诗,最大的诗,谜一样的诗。?  它有多难,多大,多迷?请看:?  1、自北宋以来,有文献记载研究解读此诗者几百家,较有影响的诠释至少有十四种!加上其它解释共几十种。?  2、这些解读者中,不乏各个时代的名流、大儒、千古洪范者,牛人遍地,一个个绝对的名宿泰斗!如苏轼、王世贞、元好问、钱龙惕、纪晓鸾、王士祯、查慎行、翁方纲、梁启超、朱光潜、钱钟书、王蒙等等。?  3、结果,“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一空怎敢,岂敢,何敢……?  但仍斗胆从两方面品读一下,一是对亡妻王氏的感情,二是自己的人生际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此处借喻,《周礼·乐器图》载“……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指美好的瑟。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隐含无奈与悲伤。五十弦,用典,《汉书·郊祀志上》载“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一弦一柱,每一根弦、每一音节。思华年,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感情解 古人把夫妻比作琴瑟,其妻王氏故去,犹如断弦。一弦一柱,可理解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曾经美好的因她的离去而去了,会经常想起曾经美好时光的一点一滴。?  作人生解 锦瑟,自喻才高志远德美;五十弦,能弹出最美的旋律,但难为世所用。自己虚负凌云万丈才,却未能任用,只有一点一滴忆往昔,思现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两句用典。《庄子》载,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然而飞,浑忘自己是庄周,后来梦醒,自己仍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往哪儿去了。借庄周梦蝶,寓美好情境,都渺然如梦。《华阳国志·蜀志》载,蜀国望帝杜宇,禅位退隐,后国亡身死,魂化为鸟,名为杜鹃,怀念故国,暮春啼鸣至口中出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作感情解 这一生,作者最愉悦惬意的时光,是跟妻子王氏在一起的日子,但这一切,都恍然如梦,如庄周梦蝶,醒时一切不再。这些哀思,一如望帝,唯托凄清于杜鹃。?  作人生解 自己曾经的凌云壮志,如庄周梦蝶一样,只是一场虚幻的梦而已。仕途不遇,坎坷终身,人格遭毁,内心苦楚,无人可说,也只有像望帝一样,托物寓哀了。?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两句借喻。《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沧海月明,其意境高旷,但鲛人垂泪,凄寒孤寂,虽能成珠,但不掩悲伤之情。下句,由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而来。蓝田,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玉埋于地,难为人识,但玉气会在温煦的阳光下,如轻烟般升腾,为山增辉。?  作感情解 诗人与其妻子王氏,一生聚少离多,妻子在他心中,如沧海明珠,如蓝田美玉。回想夫妻俩,离时,若鲛人垂泪,聚时,似暖玉生烟。令人无限眷恋,无限哀思。?  作人生解 作者素有远大抱负,然而党争倾轧,使他终生沉沦。很多时候,他只能如鲛人一般,独自泪垂。人生唯望,有人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里以沧海珠和蓝田玉自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感情解 对于爱妻,此生此情,点点滴滴,美好的也罢,悲伤的也罢,如梦如幻,一切已成回忆,只是当时,心已惘惘,迷茫不清,现在想来,心痛依然。?  作人生解 自己一生,才高志广,虽有被曲解之冤、沉沦之悲,但仍望能实现理想,将来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无人理解,没人赏识,惘然若失! ?  全诗,借瑟起兴,引发诗人对人生、对情感、对朋友、对事业的无限情怀,无限感叹。?  向来,历代品读者,从各个不同侧面解析,均能找到共鸣之处,正是其无穷魅力之所在。?  无数人因情而动,感于此诗者,恐怕是对自己曾经美好的无限眷恋,无限惆怅,怅然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间。?    全诗特点:?  1、大量用典。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以典故本身意义的外延与内涵,创造朦胧的境界,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思。?  2、情感深邃。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尽诗中的涵义。?  3、想象绮丽。锦瑟、蝴蝶、杜鹃、沧海珠、蓝田玉,这些不同的物事,有不同的意象,诗人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具有无穷的想象。这些意象,都是悲与美的统一,如奇峰突起,又藕断丝连。?    高人评论:?  《锦瑟》是中国朦胧诗的鼻祖,同时也是这类诗不可超越的巅峰。?  多少学子殚精竭虑终无所获,几许雅士穷经极典不知所云;?  释惑者信誓旦旦而美言难信,解迷者确凿声声且欺世骗己;?  抉微钩沉与圆梦解谶难分泾渭,捉风捕影与穷幽洞玄堪称兄弟。?  《锦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大师与巫师齐飞,探赜共胡猜一色。?
  天伦之乐(二)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忸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抱,环抱、围绕。长夏,指夏秋之交,约农历六月,公历七月上旬到八月上旬之间。“多病所须惟药物”句,《杜工部集》记作为此,但也有些地方作“但有故人供禄米”,禄米指用作俸禄的粟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或粮计算,故称“禄米”)。微躯,微贱的身躯,诗人自指。?    因为喜欢“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意境,我喜欢了《忸村》。也因为这个“忸村”,让我没少折腾,到处搜索、考据,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忸,到底是什么玩意,咋就这么让人扭呢??  原来,唉,庸人自扰,江边的一个村,叫忸村而已!一些书上,此诗也作《江村》。?    全诗并不难懂。闭上眼睛,略加回味,便觉诗里有画,而且还是动画,一副幽雅闲趣、烂漫自然的天伦之乐的水墨动画。?  事事幽,是全诗的核心意旨。一曲清江,幽幽的从村头流过。夏秋之交,农忙初过,一片悠然。农家瓦房,堂前梁下,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沙鸥,相伴嬉戏,互亲互爱;一对年迈夫妻,妇人正画纸做棋盘,准备一番对弈;小孩子正敲针做钓钩,打算江上垂钓。?  清江、燕子、沙鸥、老夫妻、小孩子,悠然自得,无拘无束,多么惬意舒坦、天真烂漫的天伦之情境。相信,任何人置身此境,都会沉浸其中,留连忘返。?  诗人此时也是!因为常年奔徙,病痛缠身,所需的只是有些药物调理调理就够了,能生活在这样的如梦如幻的天籁之境,此身夫复何求!?    作者杜甫,一生作诗3000余首,流传至今1400多。其艺术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史称诗圣。像这种格调清鲜自然,令人心旷神怡的诗作实为少见。?  杜甫一生,享年五十八,经历了少年优游,中年失意,晚年流离,一生坎坷。早期,他的作品带有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中年后,由于国事不兴,权奸当道,自己仕途失意,目睹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其作品带着严肃的写实与批判;后期,安史之乱,诗人长期流离失所,但也一直怀着济天下的浪漫主义情怀,所以其诗多沉重与压抑,又不失浩然之气。 ?  本诗写在诗人四十八岁之时。他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辗转来到了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在饱经离乡背井之苦、备尝颠沛流离之虞后,诗人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季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万类自由,人民安乐,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立意上,本诗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感到自由、亲切、融洽。后两句,既有对常年流离产生病痛的无奈与悲愤,也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无限欣慰和向往。?    诗人所写之景,看似信手拈来,毫无加工,其实不然。可以想见,当时诗人所见的景致,应该相当丰富,但他仅取几个片段,画面饱满,余味无穷。?  堂上与水中,一远一近;燕与鸥,一天上飞,一水中游;燕鸥欢娱,一个自在,一个亲密;老妻与稚子,一老一少;一个作画,一个敲针;一个拟对弈以静娱,一个拟垂钓以动乐。行文上,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畅,用朴直的语气,表现了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人生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所看到的一切,何尝不是他心灵深处所想要的一切。诗人见到的事事幽,何尝不是诗人所向往的!所以,如果不是多病需要吃点药以外,此情此境,“此外更何求”!?
  *理科班,看不懂。  不明真相  
  回复第32楼(作者: 于
23:18)  *理科班,看不懂。  不明真相  ==========  没看过不是你的错,看完我写的还不懂,就是我的问题了。  
  关于社会(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稷,五谷之一。离离,繁茂的样子。苗、穗、实,指稷的不同时期。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中心,内心。摇摇,神魂无主的样子。如醉,意乱情迷的样子。如噎,郁气填膺的样子。?  此诗,选自《诗经·王风》,共分三章。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期,反复咏叹,来表达诗人的无限情思。三章只换六字,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首章前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话西游2霄汉鬼打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