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江苏 人才带动产业人才成长

欢迎下载使用科技专家APP
传播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新理念 &科技创新管理前沿&公开课发布
首期公开课邀请了八位著名学术和管理专家分国家创新战略、&十三五&科技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创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等八个专题与大家分享和探讨了科技创新管理前沿的若干重要问题。
科技人才发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
8月25日,由科技部主办,主题为&创新、合作、人才&的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峰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和相关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助推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若干行动建议
8月25日,由科技部主办,主题为&创新、合作、人才&的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峰会在京举行。以下为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李普在会上的讲话摘编。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出版发行
为迎接《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科技部正式出版发行了《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指示精神,更好地推动科技领军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设好区域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科技部人才中心于日-24日在江苏常州召开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发展研讨交流活动。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李普、副主任程家瑜,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段雄,常州市副市长梁一波出席活动。来自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云南和新疆等地近30个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及16家人才驱动中心共计70余人参加了活动。
由人事司与人才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期科技部&专业技术人员大讲堂&(3月份专场)在部机关举行。本次大讲堂主讲人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提出了&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的研发管理理念。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来规划实施科技计划,进行过程监督和科技服务。参会人员围绕重点研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评审和管理等方面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由人事司与人才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期科技部&专业技术人员大讲堂&(2月份专场)在部机关举行。本次大讲堂主讲人结合全球创新环境现状,围绕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如何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提高全球创新治理中的话语权为内容,和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版权所有: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编:100045&&&&京ICP备&号-2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海归部落2号群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北京海归人才群
上海海归人才群
天津海归人才群
重庆海归人才群
山东海归人才群
江苏海归人才群
浙江海归人才群
江西海归人才群
福建海归人才群
安徽海归人才群
河南海归人才群
湖北海归人才群
湖南海归人才群
广东海归人才群
海南海归人才群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吉林海归人才群
辽宁海归人才群
河北海归人才群
陕西海归人才群
甘肃海归人才群
宁夏海归人才群
青海海归人才群
四川海归人才群
云南海归人才群
贵州海归人才群
广西海归人才群
高层次人才招聘
Copyright (C)
LIUXUEHR. 中国留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中国留学人才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首选网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网聚海外优秀人才 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
中国留学人才网-为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提供优质的海外人才引进服务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发信至 liuxuehr((将(at)替换成@) 联系电话:010-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事业发展_新浪新闻
&&&&&&正文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事业发展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 周前进)8月25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要求,研究部署新时期人才工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人才政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充分释放,推动人才工作更好服务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范锐平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定位、工作主线和发展动力,着眼四川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谋划人才工作,坚定不移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贴近地方发展战略和产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作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活力的动力机制。
  范锐平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人才工作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思维、完善人才政策、改革体制机制,在人才长期发展战略、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增强人才竞争力和工作活力。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只要是中央和省委没有明确反对的,就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推动人才管理向服务转变,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副省长黄彦蓉出席会议并讲话。
  (原标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事业发展)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大力改善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记者&&陈叶军
日08:53&&&
E-mail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杨崇海 摄
嘉宾简介: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副主席、亚洲行政科学学会主席、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构编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历任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等职职。
  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和人事人才领域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国内外众多的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编著了20多部著作和书籍。近年来主要承担了中央重大委托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强国战略体系研究》、《职称制度改革研究》、《社会新群体研究离退休人员状况调研》、《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执政能力建设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才资源状况》白皮书等。主持了20多项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世界银行资助项目《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国――欧盟合作项目《高级公务员素质测评系统研究》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加入WTO与政府治理模式研究》和《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考评改革及其对我国科学基金的影响》、国家软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未来十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研究对策》和《优化我国电子政务运行模式》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会期间,习近平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特别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视频专访。吴江指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大而不强,创业成功率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这项基础工程,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载体和平台,拓宽创新创业的渠道和门路,优化创业的环境,并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制度比较优势。
  精彩观点: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纳入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因为创新思想的培育不是光靠学校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学校和企业、商业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大学、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多层次社会援助网络。
  ●对于一个大国、大省和地区来说,创新创业必须着眼于提高所有经济部门的整体生产力,而不能局限于建一个科技园区、搞一个开发区、辟一块土地,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杯水车薪的事情。
  ●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这样才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制度比较优势。政策就是制度,我们未来的政策能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社会科学网“聚焦2013年两会”访谈特别节目。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在线访谈。
  下面,我们有请吴委员。吴委员,首先请您向网友打个招呼。
  吴江:网友们大家好!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大而不强
  记者:吴委员,首先请您为我们讲讲,近年来我国人才创新创业现状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吴江:习近平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特别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实现经济转型、科技进步的目标。
  从创新创业角度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32.6%,其中人才的贡献率是26.6%,这反映出我们在当今世界是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区域。
  我国之所以是活跃的创新创业区域,是因为我们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本国产业,来参与国际竞争。正因如此,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最有竞争力,效率最高,也最具有活力。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相对便宜,各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相对较大,劳动力能够在各行各业充分就业。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的企业利润水平比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一点也说明中国企业的成长性比较好。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成长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其成长性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我国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6000美元,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时资本极端短缺的时代了,所以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包括汽车、装备制造、电视、计算机等行业已经具有比较优势了。
  当然,我国的人才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规模大但能力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是世界上新企业出现最多的地方,但是一般都比较小,发展得快,淘汰得也快。这是因为只有创业没有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些创业的成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等。但是从人才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一个大体的轨迹。我们的创业群体来自五湖四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业大军可分为五个创业群体。
  第一个群体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像鲁冠球这样的乡镇企业家。他们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的改革,促使乡镇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特别是在温州、宁波、苏州、广州、泉州的石狮、晋江等沿海地区,活跃着一批这样的创业者。
  第二个群体是那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停薪留职、下海创业的人才,比如柳传志、任正非、王石、任志强、牛根生等等。这些创业者拥有科技含量,引进资本的力度比较大,所以企业做得比较大。
  第三个群体是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中的创业者,比如生物学家饶毅、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生命科学家施一公,还有无锡的施正荣、北京的张辉、新奥科技的甘中学、搞生命科学的王小东等等,他们带着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归国创业。这些从海外归来的创业领军人才创建了一批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今天行业内的领头羊。
  第四个群体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创业者。现在每年有600-700万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占总量的2%左右,也就是十万多人。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创业者,每年毕业生中的创业群体有二十万人左右。如果说过去他们创业是为了生存,今天就是为了追求,为了自己的志向,为了追求一种成就感。
  在大学毕业生中有一批政策引导的创业群体,包括大学生村官,现在活跃在农村的有50万人左右,还有“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等。他们是政府引导到基层、到农村工作的,他们在公益性岗位上带领着农民创业、致富,建设新农村。
  第五个创业群体就是进城之后再返乡的农民工创业者。比如湖南怀化新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松,他就是进城打工,然后返乡创业,坚持创业十多年,现在做大做强了。还有山东东岳集团的董事长张建宏,他也是农民,部队复员以后,回乡带领农民创业,经过20年的创业已经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以上五个群体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了实现创新、创业致富目标,其共同性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靠政策扶持。转型升级也好、发展经济也好,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带动了乡镇企业家的成长。我们国家一直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这也反映出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的人才政策依赖性比较强,如果没有好的政策创业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有很多自生自灭的创业者。
  二是靠市场竞争。市场有相对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比如在沿海地区创业就容易成功,因为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三是靠商业模式。要有先进的理念和管理,通过先进的理念引导,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蒙牛奶业集团的牛根生,就是靠成功的商业模式打开了市场。每个行业都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新型的商业模式。
  四是靠领先技术。创新创业要成功和发展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好的技术和产品,能不能打开市场。
  五是靠个人品格。创业者要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种个性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确实创业者必须具有创业的特质品格。
  当然,我国的创新创业也存在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草根经济时期,民营企业比较多,而且做得不大,同时缺少一些很好的政策支持,金融、税收、政府监管、研发投入、贸易支持、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政策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记者:您刚才谈了我们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状况,应该说我们国家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格局还是比较全的。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1%左右,世界上则是10%左右,您如何看待这种差距?我国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吴江: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应届大学生创业率不到2%,2009年是1.2%,2010年是1.4%,2011年是1.6%。而我们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进行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的盈利能力一年比一年高,三年盈利率分别是65%、66%、69%。过去大学毕业生都想找铁饭碗,考公务员,进体制内,现在大学生要去创业,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技术、专业寻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件好事。只是他们的创业准备不足,失败率相对较高。而且我们国家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现在的父母不太希望孩子创业。我国的环境和西方不太一样,西方的观念是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独立性比较强,家里不会对孩子有太多干预。而且西方的社会保障比较好,这也是客观的因素。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率不高。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创业教育培训不足,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就是说如果你想创业得有资质,证明你接受过创业教育,这样才可以出来打拼。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是“一高三少低”,“一高”就是学历高,三少低是资金少、经验少、销路少。2010年4月份的《科技日报》报道,我国107所211高校中仅有41所高校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我们院的调查显示,连续三届的毕业生创业者接受过创业教育的比例,2009年是17.6%,2010年是21%,2011年是22.1%。在创业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的培训覆盖率也不高,三届毕业生创业者接受过各方面创业培训的都不到20%。也就是说多数的毕业生创业者既没接受过创业教育,又没接受过创业培训,80%的人就是凭着感觉蒙着干,所以走的弯路比较多。
  二是创业扶持政策知晓率和受益率不高,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尚显不足。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届创业者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的受益率为37.8%、改善创业行政管理服务政策的受益率为34.4%、税收扶持政策的受益率为33.3%、金融扶持政策的受益率为29.0%。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创业者没有受到政策的优惠和扶持,或者根本不了解政策情况。
  三是创业的支持有限。创业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目前创业市场发育不够,特别表现在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有限。比如资金困难,连续三届的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难是资金缺乏。创业者资金投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亲友投资,一个是个人储蓄,而银行贷款、政府支持甚至在逐渐下降。再比如,创办公司的效率在世界发达国家创办一个公司平均是六道程序,一个星期左右,在我国平均是14道手续,38天。在北欧许多国家是零成本注册办公司,一般发达国家的创业成本不会超出个人创业者当年收入的1%,而我们则占创业者当年收入的4.5%,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创业公共服务等还有欠缺。
  四是个人原因,最主要的是理性创业不足。首先是没有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大学生创业者,一是合作意识比较差,找不到合作伙伴;二是没有找到比较优势,没有找到自己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三是没有找到市场所需的创业产品和领域,盲目关在家里创业;四是获取资源的能力不足,好多创业者不考虑人力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对整个社会的知晓度低,对政策的知晓度低。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基础工程
  记者:正如您所说,创新创业教育不足是创业成功率低的一大因素。那么,为了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这项基础工程?
  吴江:首先,要多传播一些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创业教育培训确实是基础工程。创新创业都是从创意开始的,是从培养想象力开始的。国家的财富、人民的财富首先孕育在想象力上,这一点要从孩子开始培养。我们希望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多传播一些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我们在小学、中学时期就要富有想象力。开始有创新的想法一般是在有了专业以后。所以到了大学时,创新活动就开始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文就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完成的,比尔盖茨是在大学读到一半的时候出来创业的,全世界的前十名富豪全部都是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创业的。不是说学历不重要,而是大学这个年龄是创新创业的黄金期,错过了这个年龄,创新创业的拼劲就不足了。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纳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因为创新思想的培育不是光靠老师和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学校和企业、商业部门联合起来,形成大学、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多层次社会援助网络。比如,企业家到学校当教授、带学生,甚至提供一个载体,比如,发展科技园区,将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创业孵化。比如,加强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高校和中学之间、高校和小学之间跨学校、跨机构、跨区域的联合。所以说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术资源和创业资源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政府在这方面可以牵线搭桥,做很多工作。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是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需要一起来做的事情。
  要创造“社会胶”把创新创业者粘住
  记者:我们说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载体,那么,如何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发展有效的创业组织呢?
  吴江:这方面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创业的平台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产业都不一样,总体来说要创造“社会胶”,就是要把创业者、创新者粘住。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创业,把自己的创新产品通过创业打出去。但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条件把创新粘住,这样就能产生产业群。比如江西新余,就是因为彭晓峰,他是世界太阳能之父的学生,从美国回来之后在这里搞了光伏产业,现在成了太阳能产业的世界领航者。去年新余这个小城市光太阳能产业的产值就是三百多亿美元。现在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就在江西新余,这么一个小城市,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才,就发展起来了。而这个人,因为政府帮他搭建了一个平台,政府最早给他提供了贷款、给他招聘了人、给他打了牌子,就发展起来了。所以创新创业的平台非常重要。
  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记者:人才创业环境的建设也是促进人才创业的有效保障,吴院长,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进一步拓宽创新创业的渠道和门路,优化创业的环境呢?
  吴江:创新创业最重要的环境是政策环境。对于一个大国、大省和地区来说,创新创业必须着眼于提高所有经济部门的整体生产力,而不能局限于建一个科技园区、搞一个开发区、辟一块土地,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杯水车薪的事情。一个国家和地区,应该实现所有领域的创新。
  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软环境也有硬环境,要拓宽创新创业的渠道和门路,打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对人才资源有吸纳、利用、引流的作用,首先,要打造产业群,实现集聚效应,产业发展的环境很重要。其次,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要结合起来。我国长期存在科研工作与产业关键技术脱节的问题。产业界长期处在“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在科研领域,科技人才的工作仍在“课题―成果―获奖―职称”中循环,科研与经济产业基本上不搭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产业政策首先要打造产业发展的环境,要和研发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具有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府激励、分配激励、项目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形成比较好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是投资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科技融资,谁来做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新创业是需要金融业扶持的,我们今天的金融业需要改革。如何形成创新创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回报的黄金资本链,是对金融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实施智力资源的资本化战略。
  四是人才集聚。我们过去引进人才都是一个一个引进,现在能不能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引进呢?创新有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而非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现在的科学家、技术人员想要创办公司,但对于创办公司的流程、再造流程、商业模式、市场开拓、人力资源、法律问题等等一无所知,这就需要一个有合理结构的创业团队来帮助他们实现创业。
  五是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要以科研为支撑,倡导学术自由,倡导研究人员的自主权,让学校里的研发人员通过研发到企业去。
  六是政府监管。政府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坚决打击商业贿赂,反对垄断行为,放开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约束监管行为,以利于人才的创新创业。
  未来创新创业政策的比较优势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成效,您对将来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有什么建议呢?
  吴江:最近二十年,我们的创新创业政策改善非常快。我们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制度比较优势。政策就是制度,我们未来的政策能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完善科技研发政策,包括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现在这方面的税收还很高。科研和咨询在发达国家都是免税的,现在研发支出已经占到GDP的2%,包括政府支出和社会支出。我觉得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研发的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政府要对大学加大投入,而且要对投入进行监管,要有绩效和产出。谁成就了斯坦福?有人说是硅谷,其实不对,不光是硅谷还有政府,今天斯坦福的研究经费中有40%来自于政府投入,剩下的60%来自于硅谷。政府一手托两家:一手给斯坦福研究经费,另一手给硅谷订单。
  二是市场应该以健全的、规范的监管环境为基础,以确保现在的企业和新创办的企业在同一水平上公平竞争。这就是我们说的一定要消除监管的限制,要使政府的监管公正、透明,要把市场放到第一位,把市场规则作为竞争的环境,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消除腐败。腐败对创新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腐败和贿赂长期蚕食着经济体系中的创新要素和竞争要素。实际上腐败和企业一直在博弈,而企业没有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得到高质量的回报就是因为腐败和商业贿赂,这个问题和政府改进作风联系很紧密。
  三是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以鼓励创新创业者投资于技术的研发和商品化过程,同时促进其传播。这是对知识分子、人才有更好的激励。现在研发经费中对个人的报酬太少,甚至个人拿一点报酬还要当作三公经费看待,这是很不合理的。
  四是要有基础设施,其中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是拉动创新的最强引擎之一。所以我们说要有有效的数字化政策,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创新经济发展的IT应用,最大限度地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创新创业。
  五是政府采购,这对创新经济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创新创业一定要有政府支持,最大的支持就是订单。现在创新创业者最困惑的就是市场都被别人占了,产品再好卖不出去。我们的政府采购要公开、公平,也要用合理合法的途径惠及创新和创业,要让我们的品牌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是各个国家通行的做法。当然不能政府价值最大化,加大政府采购是为了支持经济创新,是基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创新型战略的考虑。
  六是高技术移民,就是引进人才。引进人才要有针对性,要搞好评价。现在引进的人才进体制内的太多,创业的人才太少。美国针对我们的“千人计划”出台了一个创业移民法案,我们要有应对措施。我们要想办法把一些掌握高新技术的海外人才引进来,推动我们的创新创业发展。
  七是建立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家应该聚合、协同,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同时还需要每一个创新创业人才的努力。
  记者:非常感谢吴委员作客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节目!吴委员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入系统的讲解,为我们深入贯彻创新性国家战略做出了精彩的论述。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下期节目再会!
  吴江: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秦华、朱书缘)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