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师傅须菩提祖师教孙悟空是太上老君吗

孙悟空师傅菩提祖师是谁?菩提祖师和如来谁厉害
  菩提祖师是《》中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但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学本事后性格不好,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基本上,菩提祖师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菩提祖师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故深得一方尊敬。正迎合了当事三教合一的思潮。而的更是集其大成。“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指的是王阳明的“心”学。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  一.《西游记》和《》联系密切  提起明朝著作《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从两部作品中派生出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闹海》等神话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两部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不同朝代的故事,可是里面的人物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比如、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书中都有体现。而《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后来分别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佛。这些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可见,两部作品关联之紧密。  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厉害人物简介  1.《西游记》二巨头  a.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是西方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六丈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b.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  2.《封神演义》五  a.   即太上老君。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b.  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阐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以及“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都曾是他的门人弟子。而杨戬、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孙。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c.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且不如阐教那样论出身。封神一战中,纵然知晓天数不可违,仍然摆了下“诛仙”、“万仙”二阵以一敌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准提道人,接引道人),败退还赔上了诛仙四剑。最终截教被灭,只有上了的一批残留真灵以成神(比如什么雷公电母,二十八星宿,的都是他的门人)。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圣地通天教祖灵宝天尊。  d.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天恶阵。  e.准提道人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来到东土度化有缘人。他比接引更开明,也多次帮助阐教解危难。可以说是二道皆通。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
分页:1/3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大家都知道,三国是由魏蜀吴三个国家组成,这三个国家,魏先建国,蜀次之,吴最后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
  唐朝的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由此造成了唐朝的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
  现代社会,经商是常事。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经商的人并不多。不过,也有例外,比
  如果你看过《说岳全传》,你肯定熟悉岳飞手下的那些名将,比如高宠、杨再兴等等。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
曹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出色的英雄,可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英明一世的曹孟德,却屡屡
  爱新觉罗&载淳出生于咸丰6年(1856年)3月23日,六岁(1861年)在太
  中国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
  说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杜志国的形象,为人狠辣,杀人
我国古代的人非常迷信风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生前所享受的荣华富贵,死后也能够享受到
 在莘县十八里铺镇郝楼村西北面一个未建成的蔬菜大棚里,一位郝姓村民指着一处离地面
  清朝末年,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除了&老佛爷&慈禧外,恐怕就是大太监李莲英
  明成祖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曾经五征漠北、三讨安南,安抚了新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后金击败数十万明军主力部队,此后攻城略地,更是一发不可收
民国初年,陕西大旱,三位村民无路可走,准备下井掏墓,却没成想躺在古墓里的那位千年
 秦始皇十二金人之秘,秦始皇陵40年不敢挖真相曝光。秦始皇的身上埋藏有太多秘密,
  埃及金字塔在历史上已经超过了4500年,甚至直到1889年建造艾菲尔铁塔之前
 百慕大三角之谜终于揭开了,失踪的人竟是被UFO带走?百慕大三角发生过很多的灵异
七月雨汛,不少地方都遭受洪涝灾害,死伤惨重,尤其是河北邯郸,更是传出诡闻异说,道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古代大多是一个男人娶多个老婆,再加上外面的莺莺燕燕,很难做到雨露均沾,很多女性就
  据传貂蝉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某日夜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和文臣武将,早已被《三国
夜生活泛指人类从黄昏到凌晨时段盛行的活动。夜间活动一般被视为相对于日间劳动等正式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
  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主要原因是:李白口风不严,泄露了宫廷秘密。那么,李白究
  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
如今的文学作品,描写女性的双乳,一般都是肥硕、雪白、饱满,好像女人没有一对&大白
  清朝灭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导致和欧美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时清朝
  一直受到大家欢迎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的人物不断被大家挖掘出来,尤其是甄嬛,
假期来临,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游玩,而且情侣们大都选择一起出游,满满的撒一堆狗粮。古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贝勒吉祥)
(等得空闲)
(花生的弹弓)
(小贝莎拉青)
第三方登录: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到底哪路神仙?怎么突然消失了?_凤凰资讯
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到底哪路神仙?怎么突然消失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所有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都有一个疑问。孙悟空的授业师傅——“须菩提祖师”,文中也叫“菩提祖师”,也简称“祖师”,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为什么后来再没出现过?
孙悟空的师傅,可以说是全书最神秘的人物。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作为神仙,无论是哪吒、托塔天王、二十八宿、太上老君,还是观音、普贤、五百罗汉,我们都能在别的小说、演义、故事中见到,但唯独这位“须菩提祖师”,在别的什么书里都再没有提到过,只在《西游记》里有,还这么大本领。
文中祖师登坛开讲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
这三百六十傍门中,书中提到的有: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字门中“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只待了二十年,前七年还只是“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显然孙悟空只学了九牛一毛,就能“大闹天宫”,西行路上“斩妖除魔”,而且能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自己。
这位“须菩提祖师”的法力之高,可见一斑。
很多人都在论证谁是菩提祖师。
电视剧中菩提祖师是以一个道家仙人的身份出现。其实小说原文并没有描写菩提祖师的着装,到底是僧是道。
之所以穿道家服装,因孙悟空路遇樵夫,樵夫唱到祖师“静坐讲《黄庭》”,《黄庭》是道家经典。虽没说菩提祖师的着装,但写了他座前童子,是“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显然童子是道童的打扮。
但他的名字,书中提到他是“须菩提”,“菩提”是佛教用语。我们很容易想到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大弟子是神秀,是大家公认的弘忍大师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老去,要在弟子中寻找继承人,所以他就让徒弟们都做一首偈子,也就是有禅意的诗。
大弟子神秀就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我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要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强调后天修行的作用,属于“渐修”说。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其他弟子都说好,只有弘忍大师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也就是后来的六祖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偈子,惠能自己不会写字,就拜托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就是广为流传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神秀还有明镜台,还需要常打扫,以免染上尘埃,而自己的心,什么都没有,连落尘埃的地都没有。他这个偈子带有禅宗所强调的“顿悟”的理念,比神秀的又高了一级。
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成为六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
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成道后就赶走了弟子。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知道这个故事,显然也借鉴了这个故事,但要说“须菩提祖师”的原型就是五祖弘忍大师,也还不是。
作者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借鉴弘忍大师和六祖慧能的故事桥段。
那“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呢?属于哪路神仙呢?
答案是,这个神仙就是——你自己。
其实,“须菩提祖师”是一个不见任何经典的,是《西游记》作者凭空杜撰出来的想象人物。
我们先来看《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上至内阁首辅,下至普通士子,哪怕是带兵的武将,都信仰一种思想,那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更是影响到了今天,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信仰他的学说。蒋介石更是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把“心学”故事化的作品。
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
我们仔细看“须菩提祖师”所住的洞府,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不是灵山,而是类似“镜台”是指人的“心”;“方寸”有成语叫“方寸已乱”,也是指人的“心”;而“斜月三星”,把弯弯的月亮放倒,就是一个“卧钩”,再加三个“星星”是什么字呢?是一个“心”字。
所以说,“菩提者,心也。”也就是心的代表。
像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开篇,诗曰: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
“须菩提祖师”就是“心”的最高境界。
作为弟子的孙悟空,他就是普通人“心”的具体形象化的产物,第一回就把孙悟空的诞生,就叫做“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孙悟空的本领来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修行。一切本领、神通,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全书三个部分,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西天取经成正果,实际上暗喻一个人的“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书中还不时让孙悟空像唐僧宣传“明心见性”的主张。
如第24回唐僧问孙悟空何时到西天雷音,悟空答道:“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第85回,悟空还用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提醒唐僧道:“在心头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顿时唐僧明了:“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所以,真正的““须菩提祖师””就是每个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面。人的“内心”才是真正无穷力量的源泉。
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助父亲托塔天王李靖捉拿孙悟空,与孙悟空大战,木叉的兵器也是“铁棒”。
小说原文:
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木叉全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立那半山中,辕门外,这场好斗——
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
木叉是观音大弟子,这是佛门势力第一次和孙悟空交手,“五六十合”,就被孙悟空打败了。
而第49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八戒与沙僧拜问道:“这鱼儿怎生有那等手段。”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孙悟空只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十几年,就能大闹天宫。
一个莲花池里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用“一枝未开的菡萏”,就能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拿他不住,最后还得请观音亲自前来捉拿。
可见无论是佛是道的修为,还是在“内心”,正如唐僧所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作者正要告诉你们,其实没有什么“菩提祖师”,有的只是你们自己。
正像那个时代“阳明心学”所说的“满街皆是圣人”。
当“良知”被发现时,普通人就能成了圣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786
播放数:1443920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菩提祖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